化石吟教学视频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化石吟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
化石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骸(hái)骨猛犸(mǎ) 葱茏(lóng) 雕(diāo)刻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2)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二、重点句子
1.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2.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三、文学常识
《化石吟》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是张锋。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归纳:化石吟,祝您学习愉快!
相关链接:
精选初一上册语文第21课知识点总结:化石吟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30课知识点归纳:寓言四则。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_1
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2023年七年级《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叫吴__,来自__中学。
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韩城,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节课。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人教版《化石吟》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化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体会作者对化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化石。
(2)板书课题《化石吟》,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查阅字典、词典,理解词语含义。
3.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朗读感受,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2)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2)学生展示仿写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4.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进一步体会课文情感。
第三课时1.作业展示(1)学生展示课后练习成果。
2.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石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收集化石等。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生物进化的诗意高唱——《化石吟》的教学实践构想(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②领略科学之美、文学之美③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学习重点:诗意的课文朗读和拓展材料的诗句拟写学习课时:二课时操作程序:第一课时 “吟”诗切入 首尾解读一、入课。
诗歌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
俗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
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游子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
在学生报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
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
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
整首诗共七节 ,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
首尾即1、2、7节。
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
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
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
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
然后点名或自主回答,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
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
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
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
到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
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
又续,深味具体诗句的含义。
比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说话”的意思,即是考古学家们能从遗存在化石中的信息里,找到或者解开生命现象的某些密码,客观上就等于化石在说了话。
那么,“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一句,“刚苏醒”是什么意思呢?在引导积极、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或予以归纳综合,或予以提示点拨,“刚苏醒”就是化石发掘出来以后,进行了相应考古研究,获得了初步的发现和了解。
《化石吟》教案及点评
《化石吟》优秀教案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学会使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学会使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化石吟》的原文及译文。
(2)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诗歌创作的辅导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了解诗歌内容。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2)简介诗歌《化石吟》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1)学生齐读诗歌《化石吟》。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诗歌(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 欣赏诗歌(1)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化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教师展示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5. 诗歌创作(1)教师辅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现场创作,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化石吟》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品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掌握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2 教学内容化石的定义和分类。
化石的形成与保存。
化石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结合实例讲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2.2 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化石博物馆或进行化石采集活动,亲身体验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化石挖掘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化石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化石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准备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包括化石的图片和标本。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显微镜。
3.2 教学环境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
确保教室内的设备齐全,如黑板、白板和投影仪。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评估方法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化石概念的理解。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2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化石的概念与分类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展示相关化石标本。
学生进行化石观察和分类练习。
5.2 第二周:化石的形成与保存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保存条件。
学生进行实验,模拟化石的形成过程。
5.3 第三周:化石的研究方法讲解化石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生进行化石挖掘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5.4 第四周:化石的应用讲解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化石研究的重要案例。
5.5 第五周:总结与评估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所学内容。
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和测验,评估学习成果。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2)通过学习《化石吟》,使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难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教师简介《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化石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归纳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生讨论、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学习(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好的教案是教学体会的积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进程。
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进程。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原文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画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谛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子虚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宝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好像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杰出的雕刻家!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向往、惊奇!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化石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知道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存,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爱好。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掌控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知道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奇妙。
16化石吟
自学第十六课《化石吟》一、阅读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限时3分钟。
1.作者简介张锋,1936年生,笔名雨岩、风涛,浙江杭州人,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代表作有小诗《本草纲目》,译著有《黑猩猩在召唤》、《神秘的黒猿国》、《非洲动物猎奇》、《爱尔莎重返自然》等。
其诗作被称为第三代诗歌。
2.背景介绍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祖国各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兴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这首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二、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等,完成下面字词的学习。
限时10分钟。
1.给下列字注音。
幻()骸()潜()裹()眠()朽()犸()绪()颈()葱茏()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壳载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形似字辨析。
锋()________ 档()________峰()________蜂()________ 挡()________骸()________ 副()________骇()________ 辐()________ 孩()________ 福()________4.解释下列成语。
化为乌有: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提纲二、阅读诗歌,完成下列思考题。
限时15分钟。
1.诗歌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4.全诗结构有何特点?5.诗歌蕴涵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外延伸。
限时15分钟。
学完本篇诗歌后,请你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以《远古的遐想》为题目,写一段话。
《化石吟》教学反思
《化石吟》教学反思《化石吟》教学反思1(约452字)我讲科学抒情诗《化石吟》一文,较好地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我用歌曲《一个美丽的传说》创设情境,然后由此导入。
“石头怎么会说话,他怎么说,说什么?”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探究这首诗的欲望。
同时,利用化石图片同样起到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
让学生带着激动、兴奋、急切的心情去探究课文。
我觉得诗歌教学,采用范读法效果较好。
当我以自己最高的水平声情并茂诵读完全文后,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诗歌韵律的教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朗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地诵读中,带着思维想象“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学会诵读,学会思维。
又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
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真正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化石吟》教学反思2(约585字)《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诗歌讲的是人类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展现出亿万年前的天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类伟大以及科学神奇的赞叹!相对于本学期的《在山的那边》和《理想》,这首诗要容易得多。
我感觉《化石吟》是一篇绝好的能激发学生想象也可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__!于是就对教案教参进行删繁就简的处理,明白课文的实际功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明确一两个教学目标,争取通过对目标任务的训练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让每一篇课文都发挥出应有的示范功能!让每一篇课文都生发出激发学生能力的导火索!我设置了两个目标:1,通过朗读,学会想象,展现画面2,理解诗意,概括主旨,掌握难句初一的学生毕竟刚从小学上来,你能指望他们有多大的理性分析能力?他们正处于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年纪,这个时候通过诗歌的教学来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表达,不但培养了想象力,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化石吟》的教学教案
《化石吟》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化石和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特点。
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2. 利用化石研究古生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学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体的死亡、埋藏、矿物质填充等步骤。
介绍不同类型的化石及其特点,如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等。
3. 实践操作: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或图片,记录不同类型的化石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分类。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的保护和研究方法,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研究古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化石的保护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与延伸: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回答问题、绘制化石图等。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化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3. 教师推荐相关的学习材料和网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后问题和研究报告。
3.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了解学生对化石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趣味鉴赏 朗读感悟——《化石吟》教学设计
2 . 解释 下 列词语 :
海枯 石 烂 :
骸骨:
幽雅 :
日转星 移 :
葱茏 :
3 . 化 石 的故 事“ 令 人 神往 、 惊讶 ” , 大 家在查 阅 了有 关资 料 , 学 习 了本 文 后 , 有何感 想 呢 7 畅所 欲 言地表 达 出来 吧 。
(课 件展 示 上 面 的练 习题 , 学练 结合 促 , 进 积 累 , 引导 学 生 进 一 步感 受诗歌 所 表 达 的情感 , 巩 固 学 习成果 。 )
样运 用 拟人 手法及 优美 的语 言 , 富有感情地 赞颂 这 些会讲话
的奇异化 石 的。
请 首 先 听老 师 的 范读 , 注 意体 会 朗读 诗 歌 时 的语 气 、 语
调 、 节奏和 重 音 等。 (多媒体 播放老 师的 范读 录音 。 )
请 同学们 分 组 合作 交流设 计 最佳 美读 方 案 , 请各小 组 推
荐代表注 意领会 并给 予点
评 , 多提 优 点给 予鼓 励 。
第三 环 节 品味鉴赏 深 入理 解
《化 石 吟》既 是 一 首 赞颂 化 石 的抒 情诗 , 更 是 一 首优 美 的
科学诗 , 下 面 我们 对它进行 品 味和 鉴 赏, 请 同学们 快速 默读诗
界 。 在 自然 面 前 , 生 命 是 何 等 的脆 弱 ;在科 学 面 前 , 生命 又 是 何 等的神 奇 ! 同学们 , 愿 这 首诗 不 仅 给你们 带来 文 学的享 受 , 也 给 你 们 带来探 索科 学世 界 的动力。 让 我们 从 我做 起 , 从现在做起 ,保护地球上 濒 临灭 绝 的珍稀动物 , 为 了碧水 蓝 天 花红 草绿 ,珍爱我们 生活 着的这 个 星 球 吧 !最后让 我们 在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
《化石吟》精彩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使学生掌握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化石的能力。
提高学生通过化石推断古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培养学生珍惜化石资源,保护地质遗产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通过对《化石吟》这首诗歌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各种化石。
2.2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设计适当难度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对化石的认识。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化石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生物演化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化石推断古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石的奥秘。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化石标本或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化石的特征。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神秘的自然现象。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问:“你们知道化石是什么吗?”、“化石是如何形成的?”5.2 教学展开:介绍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让学生对化石有基本的理解。
通过实例讲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作用。
5.3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化石标本或模型,描述化石的特征,并尝试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该化石所处环境和生物演化的看法。
5.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分类。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及反思
《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掌握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化石的形成过程;•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阅读诗歌《化石吟》;•学生合作学习活动。
3. 教学重点•理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化石形成的过程;•掌握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能够理解并欣赏《化石吟》这首诗歌。
4. 教学方法•面授教学结合个人研究;•阅读分析结合讨论。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化石的定义和分类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化石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石的概念。
2.讲解化石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化石是古生物的遗存,并根据保存形式和特点分类。
3.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化石,并进行分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交流并展示自己观察和分类的化石。
第二课时:化石的形成过程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化石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2.讲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包括生物死亡、埋藏、保存和露出等步骤。
3.给学生展示化石形成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步骤的关键因素和作用。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第三课时: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1.复习化石的定义、分类和形成过程。
2.介绍化石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化石特征的观察和比对、化石种类的鉴定等。
3.展示一些典型的化石样本,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对,并从中进行鉴定。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化石鉴定,小组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课时:阅读诗歌《化石吟》1.引入:播放《化石吟》的音频或朗读诗歌的录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学生阅读《化石吟》诗歌,并学习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以及与化石相关的意象和隐喻。
4.班级讨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探讨诗歌的意义和感受。
第五课时:学生合作学习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化石进行研究和展示。
从《化石吟》中提取的知识点教案
本教案主要是根据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现代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化石吟》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知识点,设计出的一种教学方案。
该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意义,同时通过逐句解析,提取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从而推动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强他们的诗歌鉴赏和文化素养。
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石吟》意义和主要内容2.分析取舍,看出诗歌整体结构和要点3.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4.掌握文学鉴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二、教学内容1.逐句解析《化石吟》2.分析《化石吟》中的文化和知识点3.对比《化石吟》和其他现代诗歌4.思考《化石吟》适用的社会背景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引言或图片等形式,引领学生感知《化石吟》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步骤二:阅读诗歌全文阅读《化石吟》,理解诗歌结构和主题,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步骤三:逐句解析将诗歌分段,逐句解析,并提取并分析每一句话的文化和知识点。
步骤四:文化内涵分析分析《化石吟》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何与时代背景相呼应,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步骤五:文学鉴赏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知识,如鉴赏诗歌的音韵、押韵、意象、立意等方面。
步骤六:课堂总结做出课堂总结,使学生对《化石吟》的阅读与鉴赏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以及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逐句解析《化石吟》难点较大,需要学生耐心和时间,同时也需要一定文化内涵方面的背景知识。
2.文学鉴赏需要一定的语言功底,对于语言较生硬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化石吟》的意义和主要内容2.学生能够分析取舍,看出诗歌整体结构和要点3.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4.学生能够掌握文学鉴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同时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测验,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理解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教学视频
《化石吟》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
《化石吟》阅读练习题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1.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开。
2.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
3.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否换成“它”吗为什么
5.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诗人由衷的赞叹。
6.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7.为什么“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用课文原句回答。
8.“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本是两个成语,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写成“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9.“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一句中“仿佛”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10.“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既包括绘画、电影、电视等场景,也包括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二、①上帝创造万物。
②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肯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
三、说明了化石能够体现生物进化的道理。
四、1;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化石上的花纹。
2;不能,因为用“你”是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五、第四节;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六、运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七、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八、加强语言的停顿,可以突出时间的漫长
九、不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表示猜测。
因为这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想象,是化石重现的景象。
十、电脑、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