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日,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八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短文两篇(日月)》。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的态度。

(3)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仿写课文中的精彩句子。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巴金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短文两篇(日月)》的兴趣,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深入理解主题。

(2)解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巴金的其他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短文两篇(日月)》。

2.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巴金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人,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并结合自身感受,写一篇感悟生活的短文。

巴金的《日》《月》说课稿

巴金的《日》《月》说课稿

巴金的《日》《月》说课稿巴金的《日》《月》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巴金的《日》《月》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巴金的《日》《月》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看钟表、掌握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知识。

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

教学时利用学生收集近几年的年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学会正确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联系生活实际,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法:在本节课之前,我首先要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年历(近几年的)。

教学中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边学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通过小组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得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重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学法: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熟悉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应用扩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年、闰年的理解,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了解时间单位间的互化,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应用。

六、教学过程:1、复习迁移,感悟新知。

教学开始用提问的方式复习“时分秒”,用投影展示四幅主题图,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年月日知识的理解。

2、直观讲解,探求新知。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年历卡。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年历卡看看一年有几个月?有哪几个月有31天?有哪几个月有30天?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2)在你们的年历卡上除了一个月是31天的和一个月是30天的还有那个月没有说?是几月?(3)告诉学生习惯把31天一个月的.称为大月,30天一个月的称为小月,把二月称为“特殊月”,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8天,也有些同学的年历二月是29天,那么我们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4、老师点拨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

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七、文学思考: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出示表现巴金成果的幻灯片,在过去的2003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03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

小学语文《日》《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日》《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日》《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日》《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日》《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积累文中的生词。

⑵、了解巴金的生平、创作情况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⑶、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思想,学习从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发现新的内涵,写出独特的新的感受。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朗读课文通过关键性词语把握文章的内涵。

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课文体悟其中的人生追求,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二、走近作者及作品你了解的巴金在全班交流(配课件解说)三、写作背景(配课件说明)四、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2、掌握生字词;3、朗读:个别学生朗读,全体大声齐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五、合作探究再读课文想一想“日”“飞蛾”“夸父”“月”“嫦娥”等词语的含义。

六、美文美读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为什么?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4、面对皓月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5、在《月》中第四段中大段的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联系两篇文章,找出贯穿两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7、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说出来和同学分享。

七、体验以“追求”为话题,就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谈看法,或编故事,或谈经历。

写一200字左右的片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巴金《短文两篇(日,月)》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一一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2、弓I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4、老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1巴金《短文两篇》之五(日.月)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2. 熟悉《短文两篇》之五(日.月)的内容和主题;3. 掌握巴金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品味水平。

二、教学过程1. 多媒体呈现展示巴金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短文两篇》之五(日.月)的内容和主题。

既可以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讲解、解读等方式呈现,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巴金的短篇小说《日.月》,重点分析小说的结构、语言表达和描写技巧,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3. 学生讨论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意见和看法,促进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独立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和理解,独立完成一篇与《日.月》相关的文章,可以是读后感、观后感、题目自由等,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5.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通过演讲、朗读、展板等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展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想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批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评估1. 作品评选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和表现情况,评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表彰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 学生反馈要求学生在作品完成后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提高。

3. 教师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自我提高和自我超越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日.月》这一文学作品,掌握文学分析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

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第一篇: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8、短文两篇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一、教学目标1、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对比阅读、分析《月》。

3、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无党派。

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

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

1927年旅居法国。

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到日本。

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

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巴金的日月短文两篇教案

巴金的日月短文两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巴金的日月短文两篇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文《日》和《月》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2)学会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短文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巴金对生活、自然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短文《日》和《月》的主题和内涵。

(2)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短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对巴金写作手法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巴金及其作品。

(2)学生齐读短文《日》和《月》。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短文的主题和内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巴金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举例说明,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欣赏与感悟(1)学生欣赏短文《日》和《月》,感受巴金的作品魅力。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短文《日》和《月》,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写一篇关于巴金作品欣赏的作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短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巴金日月教案

巴金日月教案

巴金日月教案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能力目标: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

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强诵读,培养文章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难点: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放开课本,看看“飞蛾”“夸父”“嫦娥”,结合你已有的知识,说说这三个意象的最初形象是怎样的?(可讲出其中的故事)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夸父逐日——不自量力嫦娥奔月——自私自利2、巴金先生在《日》《月》中又赋予这三个意象怎样的意义呢?带着这个疑问,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课文品读:(一)品读《日》1.从第一段中,同学们读出了作者对“飞蛾”的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第一句,崇敬、赞美2.“飞蛾”与“夸父”,一个形体渺小,一个形体伟大,似乎不可比,但在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明确:第3段“飞蛾”“夸父”象征着为了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3.“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请同桌之间探讨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生活冰冷,无意义,孤寂那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为自己的生命创造出一次永恒的意义。

4. 作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介绍相关的写作背景)(第5段)明确:“飞蛾”,愿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自己的一切。

作者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情洋溢的人生情怀。

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短文两篇——日·月》 (八年级语文精品教案)

《短文两篇——日·月》 (八年级语文精品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蕴含的美感。

3、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等。

背景补充: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1941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二、小组指导学习课文《日》。

1、学生朗读《日》,把握课文《日》段落结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部分(l、2段):写飞蛾、夸父为追求光和热而甘愿牺牲。

第二部分(3、4段):写人间没有了光和热,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

第三部分(5段):写作者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去追求光和热。

2、合作研讨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日》。

①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②“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

2、检索作者生平资料,感知课文内容。

3、把握作者意图,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姬娥奔月”在本文中的特殊含义。

能力目标1、强化诵读,在朗读训练的同时体会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培养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思考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设计思路《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显示巴金像)同学们,对于世纪老人巴金,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信仰,我愿意人知道它;我有一颗心,我愿意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里面给人看个仔细。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巴金简介(视频播放《怀念巴金》)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一撮灰(cuo1)皓月(hao4)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

《短文两篇·日·月》精品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日·月》精品教学设计

8、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的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或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

2、展示学习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的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3)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4)理解作品的主题。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①作者简介: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②写作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的1941年,时间相隔一天。

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巴金短文《日》《月》教案设计

巴金短文《日》《月》教案设计

巴金短文《日》《月》教案设计(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巴金短文《日》《月》教案设计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

在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

(板书文题、作者)。

2.明确目标(略)(二)自主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略)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查阅生词的意思。

(3)查阅资料:巴金;《短文两篇》的创作背景。

【百度百科】巴金简介/view/1717.htm
创作背景/view/2327053.htm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1,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学习散文诗,及象征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三、教材分析
巴金先生的散文诗《日》和《月》,朴实无华,充满诗意,富含哲理,给人很深的教诲与启迪,被选入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

该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内心倾向、
主观色彩极明显的文体。

这两篇散文诗写于1941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所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日、月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五、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

我在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方法。

同时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

教学中我首先请同学们听《日,月》的配乐朗诵,让学生体味感
情,在意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学生根据听读的录音有感情地朗读,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实行课内朗读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然后采取分组朗读全文。

其次,巧借视频跟配图,引导学生对照学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
二、课前准备情况检查及交流
1、作者
2、《日、月》的写作背景及其他资料
【百度百科】巴金的简介,作品/view/1717.htm
创作背景/view/2327053.htm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短文两篇】朗读示范:/page/07-04-02/22496.html
2、根据录音,纠正字的读音,体会朗读中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由朗读
4、全班朗读
5、小组朗读
6、在朗读过程中,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
明确:“日”“飞蛾”“夸父”“月”“姮嫦”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观看录像飞蛾扑火的图片跟嫦娥奔月和夸父逐日的视频资料
【嫦娥奔月】视频资料:/v_show/id_XMjE1NzQ3Njgw.html:【夸父逐日】视频资料:/v_show/id_XMzQ4NjM4OTAw.html 【飞蛾扑火】图片资料:
/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7%C9%B6%EA% C6%CB%BB%F0&in=12455&cl=2&lm=-1&st=&pn=16&rn=1&di=116405064780&ln=1995&fr =&fm=&fmq=133052224925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 type=#pn16&-1&di116405064780&objURLhttp%3A%2F%%2Fspecial%2F _578%2F_954%2F1_s200.png&fromURLhttp%3A%2F%%2Fspace.php%3Fuid %3D4644395%26s%3Dbox%26id%3D1954578&W137&H200&T7795&S4&TPpng
2、对应视频跟图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下列问题《日》
(1)、《日》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他们的行为、意愿分别是什么?
(3)、他们的共同目标又是什么?
明确:(出示ppt图片)飞蛾、夸父(扑火、追日)为追求
人(舍弃生命)光明而
我(愿做飞蛾)献身
3、观看关于月光的图片,回想以前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
/i?word=%D4%C2%C1%C1&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 2&ie=gbk
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

《月》
(1)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2)作者在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什么?
(3)我、嫦娥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明确:(出示ppt图片)我望明月期待光明共同目标:
嫦娥奔月改变冰冷追求光明5、课内质疑,自己提问,自己回答。

把学生分为南北两侧,命名为甲方乙方两个方队,根据课文内容,每方各出2~3个问题,由对方同学回答,然后集体讨论,自己方队选派代表来回答。

6、课堂小辩论
题目:你认为夸父逐日的做法值得么?
同样是甲乙两方,先由同学共同讨论,认定自己的方队是支持夸父逐日还是不支持(不同见解的同学到相对方队中去)。

然后展开辩论。

要求:陈述自己的观点,并申述理由;普通话作答;注意文明用语。

方法:采用X:Y计分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

结果:获胜一方可以要求对方同学背古诗或表演节目。

五、课堂小结
对比阅读《日》《月》,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出示ppt图片):《日》:激情洋溢
飞蛾扑火追求光和热寄托理想:
夸父逐日为了追求光
明而献身
《月》:细腻幽静改变冰冷(对人生、对
嫦娥奔月生活充满希
望的信念)七、教学反思
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我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其次我通过本文的关键词语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

在文章中有一些关键词语,如“日”“飞蛾”“夸父”“月”“姮娥”等,他们的含义不能仅仅按照本义来理解,而要在通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来把握。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故事,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在讲课中,由于教师过于着急,对这些内容讲解较少,而又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说,所以此环节处理不好。

“读”和“写”是两项最基本的训练,充分朗读可以让自己的读音更准确,也可以深入的了解、感受课文,欣赏本文的铿锵之美,因此授课中我注意朗读,让学生多读,在读中读准生字,了解内容。

其实我们教师明明知道为了更好的突出课堂效应,加强课堂有效
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但真正做起来就忘到了脑后,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而自己就为学生包办一切,讲个没完。

讲完这一课我还是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今后的课堂我还是要多反思,认真备课,以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