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荧光材料解析

合集下载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研究化合物结构及增强吸收、发射光谱特性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有机物的结构、立体拓扑以及它们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结构特征。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对多维度的光谱特征进行联合分析,从而构建出不同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有助于我们对有机物的性质及其形态的深入研究。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有着众多应用,在分子结构及增强吸收、发射光谱特性的分析中尤为重要。

例如,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鉴定特定有机化合物,对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形态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结构异常或荧光异常的有机分子。

此外,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还可用于化学传感器研究,例如用于检测有毒气体或金属离子等。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是将所有的荧光光谱特征组合到一起,使每个特征的贡献得到最大化。

根据参数的不同,将荧光光谱分为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和二维荧光光谱分析:三维荧光光谱分析中,将吸收系数、衰减系数和增强系数作为参数;而二维荧光光谱只需要考虑吸收系数和衰减系数。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除了可以分析化合物结构外,还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检测。

通过对产品进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可以准确检测产品中的有机物及其结构,从而确定产品的质量状况。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生产企业分析产品的质量,为企业进行改进提供重要信息。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它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化合物结构,而且还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检测。

它具有准确、可靠、灵敏度高等特点,是研究有机物结构和质量检测的利器。

未来,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将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和行业的关注。

它将会被用于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且还可以应用于更多的行业,如医药、农业等。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有着广阔的未来,它将为我们了解有机物结构及其质量检测,提供重要信息。

三基色荧光粉

三基色荧光粉

荧光粉简介荧光粉(俗称夜光粉、长效夜光粉、发光粉、蓄光粉),通常分为稀土材料环保无毒无害无放射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两类。

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是在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物质不断发出的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这类夜光粉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等,所以应用范围小。

简史20世纪初,人们在研究放电发光现象的过程中开发了荧光灯和荧光粉。

当时的荧光灯使用硅酸锌铍荧光粉,发光效率低,并有毒性。

1942年,a.h.麦基格发明卤磷酸钙荧光粉并用在荧光灯内,在照明领域引起了一次革命。

这种粉发光效率高、无毒、价格便宜,一直使用到现在。

70年代初,荷兰科学家从理论上计算出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荧光粉如由450nm、550nm和610nm三条窄峰组成(三基色[1]),则显色指数和发光效率能同时提高。

1974年,荷兰的范尔斯泰亨等人先后合成了发射峰值分别在上述范围内的三种稀土荧光粉,使灯的发光效率达到85lm/w,显色指数为85,使荧光灯有了新的突破。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特点是发光谱带狭窄,发光能量更为集中,且在短波紫外线激发下稳定性高,高温特性好,更适用于高负载细管荧光灯和各种单端紧凑型荧光灯。

类型灯用荧光粉主要有3类。

第一类用于普通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第二类用于高压汞灯和自镇流荧光灯,第三类用于紫外光源等。

荧光灯和低压汞灯用荧光粉有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和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锑、锰激活的卤磷酸钙荧光粉是在氟氯磷灰石基质3ca3(po4)2 c a(f, cl)2中,掺入少量的激活剂锑(sb)和锰(mn)以后制成的荧光粉,通常表示式为:3ca3(po4)2 ca(f,cl)2:sb,mn 这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很多,采用的原料也可以不同,但对原料的纯度要求较高。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共2页】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共2页】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内容摘要】荧光强度与激发波长kex、发射波长kem、衰变时间(t)、荧光寿命(s)、吸光系数(e)、偏振度(p)及待测组分浓度(c)等因素有关。

荧光强度与激发波长Kex、发射波长Kem、衰变时间( t)、荧光寿命(S)、吸光系数(E)、偏振度(P )及待测组分浓度(c)等因素有关。

若主要研究荧光强度与Kex 和Kem 的关系, 就构成了Kex2K em2F 三维荧光光谱(EEM ), EEM 光谱技术简化了复杂组分繁琐的分离过程, 提高了荧光分析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实用性, 还可进行指纹分析和技术鉴定。

许金钩小组应用EEM 技术和方法,获得了生物大分子、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以及荧光探针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大量信息, 并运用Mon te2Carlo 数学模型对EEM 进行总体积分,建立了EEM 总体积分方法, 用于样品中有机物质和药物分子的定量分析, 获得满意的结果。

除了使用EEM 技术和方法外, 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荧光衰变时间( t)、偏振度(P )、荧光寿命(S) 等参数,构成Kex2K em2x (待定参数)三维荧光光谱,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提高荧光分析的灵敏度、选择性。

这种分析技术不仅被用来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被用于测定生物大分子的形状、大小、构象, 以及固态物质、生物大分子与有机分子和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等的研究, 在临床医学、环境检测、法医鉴定、生命科学以及有序介质中生物大分子荧光探针光谱特性的研究等方面,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多维荧光光谱技术中需要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因此在研制仪器的同时, 还要开发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数学处理方法和多维光谱软件120 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同步导数荧光技术在混合物的连续测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同时扫描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并对得出的图谱进行微分处理, 使容易重叠的波峰彼此完全分开, 便于得出可靠的测量结果。

三基色荧光粉PPT课件

三基色荧光粉PPT课件

问题一: 一种光的波长为450nm,请问这种光是什么颜色,计算其能量。
第15页/共79页
第三章:发光材料的种类 ➢按余辉时间分类 ➢按转换方式分类 ➢按激发源分类
第16页/共79页
3.1按照余辉时间分类
发光材料的种类
荧光粉按照余辉时间可以分为:长余辉和短余辉荧光粉
➢ 长余辉荧光粉:俗称夜光粉,在去掉激发光源后还能够长时 间发光。
荧光粉制造工艺荧光粉制造关键控制点荧光粉生产工艺51荧光粉的制备方法高温烧成微波合成燃烧法喷雾热解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荧光粉生产工艺52荧光粉的生产工艺全自动烧成炉万级洁净后处理车间荧光粉生产工艺53荧光粉的生产设备荧光粉生产工艺53荧光粉生产的关键点一原材料混合混料时间要严格控制确保原材料混合均匀
第一代灯用荧光粉(1938——1948年) 卤磷酸盐发光材料(1948—— )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1974—— )
第28页/共79页
荧光粉的发展历史
4.1第一代荧光粉
第一代灯用荧光粉(1938——1948年)
CaWO4蓝粉 最早的灯用荧光粉: Zn2SiO4:Mn绿粉
CdB2O5:Mn橙红粉
缺点:
➢ 例如:ZnS:TbF2粉末型交流电致发光材料,涂在 绝缘层BaTiO3上,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发出绿光。
用途:用于特殊环境和形状的显示器件,比如飞行器和潜艇等
特点:产品颜色丰富,覆盖几乎所有可见光范围; 发光效率高; 但是亮度比较低、寿命短。
第25页/共79页
问题二: 一种YAG:Ce荧光粉,涂在LED芯片上,当通电时,LED芯片发出蓝光,
➢ 光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小;频率越高,能 量越大。这就是为什么x光对人体有伤害,而 无线电波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原因。

神奇的发光物质荧光材料的原理与应用

神奇的发光物质荧光材料的原理与应用

神奇的发光物质荧光材料的原理与应用荧光材料作为一种神奇的发光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显示技术、荧光标记、生物医学诊断等。

本文将介绍荧光材料的原理以及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一、荧光材料的原理荧光材料是一种可以吸收光能转化为发光能量的物质。

其发光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激发态和基态。

当荧光材料处于基态时,电子处于最低能级。

而当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此时电子处于高能级。

然后,电子在激发态上会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由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出一定能量的光子而发光。

荧光材料的发光原理与分子内部的电子结构有关。

它们通常由有机分子或无机晶体构成。

在有机荧光材料中,分子通常由苯环等π-电子系统组成。

这些π-电子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进行能级跃迁,从而导致发光。

二、荧光材料的应用案例1. 显示技术荧光材料在显示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单元就利用了荧光材料的发光特性。

通过将荧光材料与荧光粉结合,将其注入背光单元中,通过激活荧光材料来提供背光。

这种技术使得我们能够在暗环境下清晰地看到显示器上的图像。

2. 荧光标记荧光材料还可以被用作荧光标记,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荧光材料表面修饰特定的生物分子(如抗体、DNA探针等),可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可视化检测和分析。

举例来说,科学家们可以利用荧光染料标记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从而研究生命科学中的相关问题。

3. 光催化材料荧光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光催化领域。

光催化材料能够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利用其荧光发光特性来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等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物质,从而进行光催化反应。

这种光催化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净化、水处理和能源转换等领域。

4. 发光材料当然,荧光材料最基本的应用就是作为发光材料。

荧光粉、荧光漆等广泛应用于照明、安全标识、夜光等方面。

这些荧光材料在光照或激发后能够长时间发光,使得其在黑暗环境下提供可见光。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详解1. 引言三基色荧光粉(Tricolor phosphor)是指由红、绿、蓝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粉组合而成的一种发光材料。

它在显示技术、照明、荧光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基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是基于荧光效应,即通过吸收外部能量激发内部电子跃迁,从而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本文将详细解释三基色荧光粉发光的基本原理。

2. 荧光效应荧光效应是指物质在吸收能量后,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发出特定波长的光。

荧光效应的基本原理是能级的跃迁。

物质的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能量,其中包括电子的激发、激发态的寿命以及光的发射等过程。

3. 三基色荧光粉的组成三基色荧光粉由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粉组合而成,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

每种荧光粉都能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发出相应颜色的光。

通过调整三种荧光粉的比例,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发光效果。

4. 红色荧光粉发光原理红色荧光粉主要由钇铝石榴石(YAG:Ce)组成。

钇铝石榴石是一种稀土离子掺杂的晶体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激发寿命。

红色荧光粉在被激发后,钇铝石榴石中的铈离子(Ce3+)被激发到高能级。

在铈离子的激发态,它会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发出红色的光。

5. 绿色荧光粉发光原理绿色荧光粉通常由硫化锌(ZnS)和铜(Cu)组成。

硫化锌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它具有很高的荧光效率和较长的激发寿命。

当绿色荧光粉被激发时,硫化锌中的电子被激发到导带,形成激子。

激子在激发态的寿命较长,会通过非辐射跃迁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发出绿色的光。

6. 蓝色荧光粉发光原理蓝色荧光粉通常由硫化锌(ZnS)和铜(Cu)掺杂钡(Ba)组成。

蓝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与绿色荧光粉类似,都是基于硫化锌中的激子发光。

不同之处在于,蓝色荧光粉通过掺杂钡元素,改变了硫化锌的晶格结构,从而使得蓝色荧光粉发出蓝色的光。

7. 三基色荧光粉的混合在显示技术中,通过将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粉混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发光效果。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

——





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类型(灯用):
灯用荧光粉
用于普通荧光灯 和低压汞灯
用于高压汞灯和 自镇流荧光灯
用于紫外光源
——




• 一般地,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中,红粉为铕激 活的氧化钇(Y2O3:Eu),绿粉为铈、铽激活的 铝酸盐(MgAl11O19:Ce,Tb),蓝粉为低价铕激 活的铝酸钡镁(BaMg2Al16O27:Eu)。3种粉按一 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不同的色温(2700~ 6500K),相应的灯的发光效率可达80~ 100lm/W,显色指数为85~90。一般来说, 绿粉含量越高、蓝粉含量越低,则灯管发 光效率越高。此外,蓝粉增加,色温升高; 红粉增加,色温降低。
在保证一定亮度的前提下, 在保证一定亮度的前提下 , 采用过量的原料 可以提高反应活性,减少Tb的用量, Tb的用量 Al2O3,可以提高反应活性,减少Tb的用量,降 低原料成本。 XRD发现 发现, 低原料成本 。 但 XRD 发现 , 这种绿粉中含有 杂相, α-Al2O3杂相,在灯的点燃过程中这些杂相会 形成缺陷,它们吸收汞254nm紫外光辐射和荧 254nm 形成缺陷,它们吸收汞254nm紫外光辐射和荧 光粉的可见光发射,导致光通维持率下降 持率下降。 光粉的可见光发射,导致光通维持率下降。
三基色灯用绿粉均以tb作为激活剂tb作敏化剂这是由于在大多数基质中tb的4f5d吸收峰不能与254汞紫外光辐射相吻合而ce在254nm附近具有强吸收而且在330400nm的长波紫外区具有强的发射ce可以通过无辐射能量传递有效的将所吸收的能量转移给tb1119cat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绿色荧光粉属于六方晶系外观为白色晶体
——

三维荧光光谱原理

三维荧光光谱原理

三维荧光光谱原理
三维荧光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荧光物质的光谱技术。

它将激发光以不同的波长和角度照射到样品上,并记录样品在不同激发光波长和角度下的荧光发射光谱。

这种光谱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包括荧光强度、发射光谱峰值位置和形状等。

在三维荧光光谱中,光谱数据通常以矩阵的形式存储。

矩阵的行对应于激发光的波长,列对应于样品的发射光谱。

每个矩阵元素表示在给定激发光波长和样品发射光波长下的荧光强度。

通过计算这些矩阵的不同特征,如最大发射波长、荧光强度最大值等,可以获得有关样品的详细信息。

三维荧光光谱常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它不仅可以用于研究荧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还可以用于检测和识别不同样品中的化合物。

由于荧光特性对环境条件敏感,因此三维荧光光谱也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生物标志物。

总的来说,三维荧光光谱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可以提供有关荧光物质的丰富信息。

它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并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山梨酸钾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分析

山梨酸钾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分析

作 者 简 介 : 奇 峰 (9 7 ) 男 , 江 温 州 人 , 学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 黄 18 一 , 浙 光
通信作者 : 高淑梅 (9 1 ) 女 , 16 一 , 吉林长春人 , 教授 , 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生物光谱检测技术等研究 。
E i:g om@j n n n e u a mal a s i ga .d .n a
部 自 20 0 8年 以来 公 布 了 五 批 《 品 中可 能 违 法 添 食
光 光谱 等高线 图( 又称 指纹谱 ) 图 2所示 。 由图 2 如 可见 , 山梨 酸 钾 溶 液存 在 两 个 荧 光 发 射 峰 :8 m 45n
和 5 5a 对应 的两个 荧光 激发 峰 为 30n 6 m, 8 m和 4 0 7 nl l。分 析发现 这 两个峰 具有 相对 独 立性 , 光 峰 随 T 荧
Bu ti s me i s v r o ti s o tme o e c mm i e b o u s r ulu me c a ss drv r b n ee t o ln —e m r s r a in. Th t d y s me n cup o s t r h n t ie y i tr ss f r o g t r p e ev to e tr e di nso a u r s e c p cr fp ts i h e — me in lf o e c n e s e ta o oa sum o bae s l i n wee o ti e y t e F 92 u r s e e s c r me l s r t outo r ba n d b h LS 0 f o e c nc pe to — l
fr n on e ta in o he p ts i e e tc c nr to ft oa sum o bae s l to rm 05 g o 1 g s r t o ui n fo 0. /L t 2 /L s fu i o nd.And t n,sud hef a i iiy o he t y t e sblt f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

三基色荧光粉发光原理三基色荧光粉是一种重要的发光材料,可广泛应用于LED显示屏、荧光灯、荧光剂等领域。

其发光原理是通过激发荧光物质的电子,使其跃迁至激发态,当电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从而发光。

在三基色荧光粉中,红、绿、蓝三种颜色是通过不同的荧光物质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三基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首先,我们来介绍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红色荧光粉主要由铜掺杂的硫化锐青矿(Cu-doped ZnS)组成。

在未激发状态下,铜离子处于低能级状态。

当外加一定的能量,例如电流或光线,激发荧光物质时,铜离子就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

此时,铜离子会与晶格中的硫离子发生键合,并占据一些晶格点,形成Cu-S配位有限体系。

这一过程称为铜活化。

当铜离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能量,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达到发光的效果。

在红色荧光粉中,铜离子的能量差与光子的能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所以红色荧光粉显示为红色。

接下来,我们介绍绿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绿色荧光粉主要由掺杂了镓离子的硅酸锶(Ga-doped SrSiO3)组成。

在未激发状态下,镓离子处于低能级状态。

当外加一定能量激发荧光物质时,镓离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

此时,镓离子会与晶格中SiO3的阴离子形成复合体,产生应变场。

镓离子回到基态时,会通过作用在带电粒子上的电场释放能量。

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出,发出的光子具有一定的波长,对应于绿色发光。

最后,我们介绍蓝色荧光粉的发光原理。

蓝色荧光粉通常使用的是掺杂了钴离子的氧化镧(Co-doped La2O3)。

钴主要的激发过渡是d-d跃迁,即电子从3d能级跃迁至2p能级。

在未激发状态下,钴离子处于低能级状态。

当外加一定能量激发荧光物质时,钴离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

此时,钴离子在高能级激发态上会发生3d到2p的电子跃迁,形成一个激发态。

钴离子从这个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光子。

这些光子具有蓝色的波长,使得蓝色荧光粉显示为蓝色。

三维荧光光谱解析pdf

三维荧光光谱解析pdf

三维荧光光谱解析
三维荧光光谱是指在激发光波长范围内,记录样品在不同激发波长和不同发射波长下的荧光强度的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因为它能够同时展现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解析三维荧光光谱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结构表征:三维荧光光谱可以用于分析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

通过观察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变化,可以推断样品中的化学基团、结构特征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等信息。

质量控制:三维荧光光谱也可以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不同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比较,可以检测样品中的杂质含量、纯度以及材料的一致性等。

环境监测:三维荧光光谱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有应用。

比如,可以用于水质检测,通过监测水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可以了解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水质的变化情况。

荧光物质鉴定: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定时,可以利用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

通过与已知物质的对比,可以推断未知物质的性质和成分。

总的来说,三维荧光光谱的解析可以提供丰富的化学和结构信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中。

Ce3激活荧光材料发光光谱峰形与发光中心结构的关系的研究

Ce3激活荧光材料发光光谱峰形与发光中心结构的关系的研究

Ce3+激活荧光材料发光光谱峰形与发光中心结构的关系的研究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99级傅丹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蓝色荧光粉光谱特征对三基色荧光灯性能影响的模拟计算。

通过计算机模拟的色度学计算表明,蓝粉的波长在455nm时,三基色灯的发光效率最高,而发光峰值波长在470nm时,三基色灯的显色指数最佳。

蓝色荧光粉发光峰带宽的增加使发光效率下降,而显色指数提高。

提高三基色荧光灯性能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蓝粉的发光效率,而不是靠移动蓝粉发光峰的位置。

2. CM激活荧光材料发射光谱峰形与发光中心结构关系的研究。

我们主要研究了荧光粉Y2SiO5:Ce3+,实验表明,荧光粉Y2SiO5:Ce3+的发射光谱不能由两个高斯峰拟合得到,而用四个拟合则比较合适。

我们猜想这是由于CM在Y2SQ5中占有两个不同位置,从而有两个发光中心引起的,并用Rietveld方法对(Y i-x Ce)2SQ5 进行结构精修。

由于Ce含量很低,很难得出Ce的在晶格中的确切位置,说明此方法应用范围很有限。

在Y2SiO5:Ce3+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中,由于EPR仪器的频率不够高,也难以分辨出Ce的两个位置。

3. Bi3+激活的蓝色荧光粉YGeA GdGeO体系发光性质的研究。

在YGeOBi 3+ 中掺不同含量的Gd, Sc,La,Lu的发射光谱表明,光谱位置基本没有发生移动,而强度有所下降,当掺杂量超出固溶区范围时,则显示为两套光谱的重叠。

GdGeOBi 3+中掺杂Sc,La, Lu时现象类似,掺丫时强度有所提高,当(Gd1-x Y X)丫含量为3%时,发光强度最大。

2GeO:Bi 3冲一. 蓝色荧光粉光谱特征对三基色荧光灯性能影响的模拟计算。

(一). 前言三基色荧光灯以其高效节能的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三基色荧光灯粉的优化工作仍在进行,以期望进一步提高荧光灯的性能。

目前的三基色荧光灯中,蓝粉用量较少(10%),由于其发光峰位置处于人眼视见函数的不敏感区,对荧光灯总发光效率的贡献较小。

三基色荧光灯原理

三基色荧光灯原理

三基色荧光灯原理引言:荧光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设备,它采用了三基色荧光粉来发光,产生出白光。

本文将介绍三基色荧光灯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三基色原理三基色原理是基于人眼对光的颜色感知的特性而设计的。

人眼对光的颜色有红、绿、蓝三种感知,因此,通过合理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的亮度和混合比例,可以产生出各种颜色的光。

二、荧光粉荧光灯中的荧光粉是关键的发光材料。

荧光粉内含有能吸收电子能量并产生发光的物质,通过激发荧光粉中的原子或分子,使其产生短暂的激发态,然后再跃迁回基态时释放出可见光。

在三基色荧光灯中,荧光粉分别含有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发光物质。

三、荧光粉的激发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在灯管内流动,激发荧光粉发光。

当电流通过灯管时,灯管内的气体会产生电离,产生电子和离子。

电子会与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使荧光粉中的原子或分子被激发到高能级。

当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回到基态时,会释放出能量并产生可见光。

四、三基色荧光灯的工作原理三基色荧光灯由红、绿、蓝三个荧光粉层组成,每个荧光粉层都被涂在灯管内的一部分。

当电流通过荧光灯时,分别激发红、绿、蓝三个荧光粉层,使其分别发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

这些光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白光。

五、三基色荧光灯的优势与传统的白炽灯相比,三基色荧光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能效高:三基色荧光灯相对于白炽灯来说,能效更高,能够节约能源。

2. 寿命长:三基色荧光灯的寿命通常比白炽灯更长,能够减少更换灯泡的频率。

3. 节约成本:虽然三基色荧光灯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其节约能源和寿命长的特点能够降低使用成本。

4. 环保:相较于白炽灯,三基色荧光灯没有汞的成分,对环境更加友好。

六、总结三基色荧光灯通过控制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的亮度和混合比例,产生出白光。

荧光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激发荧光粉发光,最终形成白光。

三基色荧光灯具有能效高、寿命长、节约成本和环保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室内照明领域。

3-荧光及荧光标记

3-荧光及荧光标记
36
• 原因在于,电子的能量传给氧,形成 活性氧,氧化荧光基团。
• 荧光寿命短,可以提高灵敏度。
37
6 滤光片
38
为什么需要滤光片
39
40
LP 长通滤光片
SP 短通滤光片
41
42
BP 带通滤光片
43
44
45
二色性的滤光片
46
分色镜----允许大于某个波长的光通 过,其他的被反射。
荷兰石竹
Beet Fleshy Root
25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main sources of
autofluorescence in roots and leaves
26
Figure 4
27
4 间接荧光——某些物质自身不会吸收 激发光,或吸收后不能释放荧光,但 可以吸收或吸附特定的荧光色素或染 料,而这些特定的荧光色素或染料也 只能吸收特定的激发光,再释放出特 定的荧光,从而间接地鉴别出某种物 质,这称为间接荧光法。
rhodamine 123
rhodamine B, hexyl ester, perchlorate (R 6)
tetramethylrhodamine, ethyl ester, perchlorate (TMRE)
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 呈现天蓝色.。
3
• 在17世纪,Boyle(1626—1691)和 Newton(1624—1727)等著名科学 家再次观察到荧光现象,并且给予更 详细的描述。
• 尽管在17世纪和18世纪中还发现了其 它一些发荧光的材料和溶液,
• 然而在解释荧光现象方面却几乎没有 什么进展。
18

3-自身抗体荧光片判读与讲解

3-自身抗体荧光片判读与讲解
抗核抗体(ANA)荧光模型解析及判读
储韬 FAE for AnHui
ANA筛查(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ANA的“金标准” 基质组合:Hep-2+灵长类肝 抗原谱完整 (细胞核、细胞浆)
ANA筛查(基质组合)
Hep-2细胞 灵长类肝
ANA筛查(基质组合)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分类
根据产生的荧光模型、靶抗原的分布部位分类如下: 核均质型: ds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等 核膜型: 细胞核 核颗粒型 板层素、gp210等 核糖核蛋白:Sm、nRNP、SS-A、SS-B 细胞周期蛋白:I型(PCNA)和II型 Ku 核仁型: Scl-70、RNA多聚酶、PM-Scl和原纤维蛋白等
EUROIMMUN
关于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
OK
Maybe
……..
EUROIMMUN
ANA(干扰)
HEp-2 细胞
粒细胞 (甲醛固定)
猴肝
粒细胞 (乙醇固定)
ANA+pANCA
HEp-2 细胞
粒细胞 (甲醛固定)
猴肝
粒细胞 (乙醇固定)
ANCA产品读片要点:
ANA主要会对乙醇固定粒细胞的基质产生干扰
甲醛敏感的pANCA最易被ANA干扰,从而产生误报。
使用多基质组合(HEp-2/猴肝/乙醇固定/甲醛固定)进 行综合判断,可最大限度降低ANA的干扰。
EUROIMMUN
自身免疫性肝病(ALD)相关抗体 荧光模型解析及判读
抗线粒体抗体(AMA)
鼠肾:肾小管上皮细胞胞 浆颗粒样荧光。
相关疾病:原发性胆汁性 肝硬化(PBC)等。
ANA
核浆点型: 着丝点、核点等 细胞浆 胞浆颗粒型:线粒体、Jo-1、核糖体等 胞浆纤维型:波形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等 分裂期细胞:纺垂体、中间体、中心粒等

3-氨基荧光素

3-氨基荧光素

3-氨基荧光素氨基荧光素是一种用于显著提升荧光素荧光强度的氨基偶联物,可以改善荧光增强效果,使分子的荧光强度更加强烈(比原始探测分子强度增加5-20倍)。

它是一种具有很强的灵敏度、容易操作的技术,可以检测体系中的微量物质,广泛应用于材料和生物分子的分析。

氨基荧光素的原理主要依赖于FRET(近距离能量转移),即发射荧光探针和受体荧光探针之间存在强烈的静电引力而形成的低能量连接,其产生的放射性反应能显著提高探测分子的荧光发射强度。

氨基荧光素类似于传统的亲和性荧光标记物,其通过改变标记物位置不会改变其功能,可以将微量物质和活性物质准确、稳定的显著提升分子间的关联性的强度。

由于在受体氨基荧光素的分子结构中附加了非常多的氨基基团,因而能够更好的自组装成强烈荧光的探针,增加了数量的上的灵敏性,还可以保证体系的稳定性以及能产生更快的反应速率,所以氨基荧光素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氨基荧光素分子具有独特的荧光特性,不单可以检测分子内部和分子间的相关性,而且可用于检测体系中微量物质的运动。

比如在分子结构荧光检测(FRET)中,把一个荧光探针附着在被检测的物质上,将另一个荧光探针加在受体(可结合被检测物质)上,将两个荧光探针结合起来,可以掌握不同物质在内分泌过程中的关系,确定该体系内物质动态变化的情况。

氨基荧光素也可以应用在生物成像技术中,因它可以灵敏检测各种信号分子,使其变得更为精确和快捷,可以用来检测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应答,研究细胞状态变化,以及衡量细胞和分子的交互等。

氨基荧光素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可以检测药物的吸收、分解和排泄,遗传基因的表达及突变等,在临床辅助诊断、实验科学和分子荧光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氨基荧光素是一套用于检测各种微量物质的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出体系中的物质,使检测准确可靠。

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发展成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技术,可以被用于各种实验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0月10日
34
3. 第三代荧光粉(1966~)
(1) 稀土荧光粉的发光机理
对于稀土发光材料而言重要的是稀土离子。 稀土元素的外 层电子结构为4f0-145d0-16s2,其4f壳层电子的能量低于5d壳 层电子而高于6s壳层电子的能量,因而出现能级交错现象。
稀土离子在化合物中通常失去两个6s电子和一个4f电子而呈 三价状态。 三价稀土离子在晶体中的电子跃迁有以下三种情况 :
由于发光材料基质的热歧化作用出现的结构缺陷所引起的 发光叫做非激活发光(或叫自激活发光),产生这种发光不 需要添加激活杂质。
在高温下向基质中掺入激活剂出现杂质缺陷,由这种缺陷 引起的发光叫激活发光。 大部分发光材料都是属于激活型的,激活杂质即充当发光 中心。
2018年10月10日
11
导带底部的电子又可以经过三个过程产生发光。
(1)直接落入发光中心激发态的发光
导带底的电子直接落入发光中心的激发态 G(过程3),然后 又跃迁回基态A,与发光中上的空穴复合发光(过程 4)
2018年10月10日
12
(2)浅陷阱能级俘获的电子产生的发光 导带底的电子被浅陷阱能级D1俘获(过程5),由于热扰动, D1上的电子再跃迁到导带,然后与发光中心复合发光 (过程 6)。
卤粉性能的改进和提高,使荧光灯的主要技术指标 -发光 效率,在20世纪70年代就达到80 lm/W的高水平。
2018年10月10日
28
2. 第二代荧光粉(1949~)
卤粉在荧光灯的应用中,还存在两个缺陷 :
① 发光光谱中缺少450nm以下蓝光和600nm以上红光,使 灯的Ra值偏低。 加入一定比例的蓝、红粉,Ra值可提高,但灯的光效又明 显下降。
• 激发过程:
发光体中可激系统(发光中心、基质和激子等)吸收能量 以后,从基态跃迁到较高能量状态的过程称为激发过程。
• 发光过程:
受激系统从激发态跃回基态,而把激发时吸收的一部分能 量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来的过程,称为发光过程。
2018年10月10日
8
一般有三种激发和发光过程
1. 发光中心直接激发与发光
2018年10月10日
23
通过使用这些荧光粉,40W荧光灯的光通量在1948年已 上升到2300lm。 然而,由于铍是有毒物质,这种混合粉在卤磷酸钙荧光 粉发明之后就停止了使用。
2018年10月10日 24
1. 第一代荧光粉(1938~1948年)
另外,1947年由施卡曼发明的铅离子、锰离子激活的硅酸 钙荧光粉(CaSiO3: Pb2+:Mn2+)也值得一提。这是第一个实 际应用的共激活的荧光粉。 二价铅离子激活后的发射在近紫外区(峰值为330nm),而加 入锰离子将发出主峰为610nm的橙色光。甚至在卤磷酸钙 粉发明以后,这种荧光粉还一度被用作光色改进型荧光灯 的红色发光成份。
各种卤粉的发射光谱 (a)蓝白色;(b)日光色 (c)冷白色;(d)白色
2018年10月10日
27
2. 第二代荧光粉(1949~)
20世纪60年以来,对卤粉的发光机理、制备工艺技术、发 光性能、应用特性等问题,都做了详尽、全面、深入的研 究,己使这一材料的发光效率接近理论值,应用特性也满 足了制灯工艺的要求。
2018年10月10日
18
二、荧光粉的分类
荧光粉通常分为光致储能夜光粉和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两 类。 1. 光致储能夜光粉 光致储能夜光粉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 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在缓慢 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所以在夜间或者黑暗处,仍能 看到发光,持续时间长达几小时至十几小时。
晶体在受到激发时,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在价带留下 空穴,电子和空穴都可以在晶体中自由运动,但是电子和 空穴由于库仑力的作用会形成一个稳定的态,这种束缚的 电子-空穴对,称为激子。
激子的能量状态处于禁带之中,其能量小于禁带宽度,一 对束缚的电子-空穴对相遇会释放能量,产生窄的谱线。
2018年10月10日
2018年10月10日
30
3. 第三代荧光粉(1966~)
如果说卤磷酸钙荧光粉是第二代灯用荧光粉的核心的话, 那么在第三代中这一位置就由稀土荧光粉所取代了。 人们很早就知道稀土离子有独特的发射光谱,但真正用到 荧光灯中却是从1966年才开始。
2018年10月10日
31
3. 第三代荧光粉(1966~)
2018年10月10日
6
目前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基本是用能带理论进行解释的。 不论采用那一种形式的发光,都包含了:
Total energy
• 激发;
• 能量传递;
• 发光;

excitation
emission

R0
2018年10月10日
R
Configurational coordinate
7
一、激发与发光过程
2018年10月10日
35
由于稀土离子含有特殊的4f电子组态能级,当其受到激发 时,4f电子可以在不同能级间产生激发跃迁,当其退激发 时,跃迁至不同能级的激发态电子又回到原来的 4f电子组 能态,从而产生发光光谱,即4f-4f和4f-5d之间的相互跃迁。 其中f-f跃迁是宇称禁戒的。但实际上可以观察到这些跃 迁产生的光谱,这是由于在基质晶格内晶体环境的影响, 这种禁戒会被部分解除或完全解除,使电子跃迁有可能 实现。
15
二、能量传输过程
包括能量的传递和能量的输运两个方面:
① 能量传递:
能量传递是指某一激发中心把激发能的全部或一部分转交 给另一个中心的过程。
② 能量输运
能量输运是指借助电子、空穴、激子等的运动,把激发能 从一个晶体的一处输运到另一处的过程。
2018年10月10日 16
能量的传递和输运机制大致有四种:
2018年10月10日
19
2. 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
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是在荧光粉中掺入放射性物质,利用 放射性物质不断发出的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光,这类夜光粉 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等,所以应用 范围小。
2018年10月10日
20
三、荧光粉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自从1938年荧光灯问世以来,荧光粉已经经历了以下三代的 变化: 1. 第一代荧光粉(1938~1948年) 最早用于荧光灯的荧光粉是:钨酸钙(CaWO4)蓝粉、锰离子激 活的硅酸锌( Zn2SiO4: Mn)绿粉和锰离子激活的硼酸镉 (CdB2O5:Mn)红粉。当时40W荧光灯的光效为40 lm/W。
7 红色稀土激活的硫化物荧光粉
8 纯绿色稀土激活的铝酸盐荧光粉
2018年10月10日
5
1 固体发光的一般原理
当某种物质受到诸如光的照射、外加电场或电子束轰击 等激发后,只要该物质不会因此而发生化学变化,它总 要回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多余 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出来。 如果这部分能量是以可见光或近可见光的电磁波形式发 射出来的,就称这种现象为发光。
2018年10月10日
25
2018年10月10日
26
2. 第二代荧光粉(1949~) 1942年英国A.H.Mckeag等发明了单一组分的3Ca3(PO4)· Ca(F, Cl)2: Sb, Mn,人们通常简称为卤粉。1948年开始普 及应用。 由于这一材料是单一基质、发光效率高、光色可调、原料 丰富、价格低廉,从实用化至今,一直是直管荧光灯用的 主要荧光粉。
• 再吸收、
• 共振传递、
• 借助载流子的能量输运,
• 激子的能量传输
2018年10月10日
17
2 荧光粉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荧光与磷光
人们曾以发光持续时间的长短把发光分为两个过程 :
• 把物质在受激发时的发光称为荧光;
• 把激发停止后的发光称为磷光。
一般以持续时间10-8s为分磷光。
2018年10月10日
3
所谓荧光粉是指那些可以吸收能量(这些所吸收的能量包括电 磁波【含可见光、X射线、紫外线】、电子束或离子束、热、 化学反应等),再经由能量转换后放出可见光的物质,也称之 为荧光体或夜光粉。
2018年10月10日
4
1 固体发光的一般原理
2 荧光粉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 荧光粉的技术要求 4 可用作白光LED的荧光粉 5 黄绿色稀土激活的铝酸盐荧光粉 6 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备
(1)自发发光
过程1:发光中心吸收能量后,电子从发光中心的基态 A跃 迁到激发态G
过程2:当电子从激发态G回到基态A,激发时吸收的一部 分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来的过程。 发光只在发光中心内部进行。
2018年10月10日 9
(2)受迫发光
若发光中心激发后,电子不能从激发态 G直接回到基态A(禁戒的跃迁),而是 先经过亚稳态M(过程2),然后通过热 激发从亚稳态M跃迁回激发态G(过程3 ),最后回到基态A(过程4)发射出光 子的过程,成为受迫发光。
2018年10月10日
13
(3)深能级俘获的电子产生的发光
深能级D2离导带底较远,常温下电子无外界因素长期停留 在该能级上。如果发光中心未经过非辐射跃迁回基态,对发 光体加热或用红外线照射,电子便可以从 D2跃迁到导带( 过程8),然后与发光中心复合发光。
2018年10月10日
14
3. 激子吸收引起的激发和发光
2018年10月10日
36
同时由于4f壳层电子被5s25p6壳层的8个电子包围,4f能级
受外层电子轨道的屏蔽,使f-f跃迁的光谱受外界晶体场影
响较小,谱线表现为尖锐的吸收峰。
f-d跃迁是因为4f激发态能级的下限高于5d能级的下限而使 电子跃迁到较高的5d能级而产生的电子跃迁。根据光谱选
择定则,f-d电子跃迁是允许跃迁,吸收强度比f-f跃迁大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