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教案

合集下载

材料力学教案

材料力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1.1材料力学的任务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合理设计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连续性、均匀性、各向同性、小变形1.3 基本概念内力、截面法和应力位移、变形与应变1.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第二章杆件的内力.截面法2.1 轴向拉压. 轴力与轴力图概念例题简单复习轴向拉压、截面法 2.2扭转的概念.扭矩与扭矩图 杆件内力的普遍情况 二维 三维 扭矩1000602⨯=⨯=⨯P nM M e e πω nP M e 9549= 扭矩图2.3弯曲的概念.剪力与弯矩 1.对称弯曲 2.梁的计算简图3.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剪力、弯矩大小和方向4.例题 指定截面的弯曲内力2.4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 剪力方程、弯矩方程)(x Fs )(x M如何分段、边界条件实例:悬臂梁均布荷载,简支梁集中力,简支梁集中力偶,简支梁均布荷载2.5载荷集度、剪力与弯矩之间的关系内力计算Mechanics of material一段梁上的外力情况剪力图的特征弯矩图的特征最大弯矩所在截面的可能位置q <0向下的均布荷载无荷载集中力F C集中力偶mC上凸的二次抛物线在F S =0的截面一般斜直线或在C 处有突变F在C 处有尖角或在剪力突变的截面在C 处无变化C在紧靠C 的某一侧截面向右下倾斜的直线⊕水平直线⊕m在c 处有突变分布荷载集度、剪力和弯矩之间的积分关系例题:内力图,内力图及载荷图之间的转化()()()⎰=-211S 2S x x dxx q x F x F ()()()⎰=-21S 12F x x dxx x M x M第三章 杆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3.1引言3.2 拉压杆的应力⎰=AN dA F σ平截面假定 斜截面上的应力ασααcos ==A Fp ασσα2cos =,αστα2sin 2=3.3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低碳钢拉伸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卸载定律与冷作硬化 (2)其他金属没有明显屈服阶段、铸铁 (3)复合材料 (4)压缩低碳钢、铸铁、混凝土 (5)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区别 3.4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bs un /σσ=[]σσ≤⎪⎭⎫⎝⎛=maxmax A F N 例题附录I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I.1 静矩与形心I.2 惯性矩、惯性半径与惯性积惯性矩三个,惯性积特点—只要有一个坐标轴为对称轴,惯性积为0 I.3 平行移轴公式简单复习拉压、受扭、弯曲正应力 3.8弯曲切应力 1.切应力互等定理2.矩形截面梁弯曲切应力计算bI S F z z s *=τAF s23max =τ 3.工字形截面梁bI S F z z s *=τ4.薄壁环形截面梁AF b I S F s z z s 2*max==τ 5.圆截面梁AF b I S F s z z s 34*max==τ 弯曲切应力强度条件 例题3.9梁的优化设计1.合理配置梁的载荷和支座,2.合理选取截面形状3.等强度梁的概念3.10 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21ττ≤=A n n F][bs bsbsbs A F σσ≤= 例题第四章 杆件的变形.简单超静定问题 4.1 引言4.2 轴向拉伸或压缩EAlF l N =∆ εεv -='例题4.3 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p GI Tl=ϕ pGI T ='ϕ 例题。

32学时《材料力学》教案

32学时《材料力学》教案

目录
第1次课 (1)
第2次课 (4)
第3次课 (7)
第4次课 (9)
第5次课 (13)
第6次课 (16)
第7次课 (19)
第8次课 (22)
第9次课 (24)
第10次课 (27)
第11次课 (30)
第12次课 (33)
第13次课 (36)
第14次课 (39)
第15次课 (42)
第16次课 (45)
第1次课
第2次课
第3次课
第4次课
第5次课
第6次课
第7次课
第8次课
第9次课
第10次课
第11次课
第12次课
第13次课
第14次课
第15次课
第16次课
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重难点分析、考试重难点分析、题型分析及考点分析、答疑。

要求学生按照重难点及考点进行复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对课程重点及考试重点内容进行复习。

教学难点是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的掌握以及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组织:向学生说明考试的题型及分值分布情况,题型主要包含填空题、选择题、分析论述题、作图题和计算题等题型,其中填空题等客观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分析论述题、作图题和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独立思考设计的能力。

课程思政:让学生理清重难点,制定好复习计划,培养学生分清主次关系,做事要有条有理、精益求精、自主学习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材料力学教案(全套)

材料力学教案(全套)

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⑴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2) 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3) 构件分类,知道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等直杆;(4)具有截面法和应力、应变的概念。

2、教学内容(1) 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概念,安全性和经济性,材料力学的任务;(2)变形固体的连续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假设,材料的弹性假设,小变形假设;(3)构件的形式,杆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4)截面法,应力和应变。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同教学内容,基本上无难点。

三、教学方式讲解,用多媒体显示工程图片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四、建议学时1~2学时五、实施学时六、讲课提纲1、由结构与构件的工作条件引出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强度: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刚度: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稳定性:构件保持自身的平衡状态为。

2、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对矛盾,由此引出材料力学的任务。

3、引入变形固体基本假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连续性假设:材料连续地、不间断地充满了变形固体所占据的空间;均匀性假设:材料性质在变形固体内处处相同;各向同性假设:材料性质在各个方向都是相同的。

弹性假设:材料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所谓弹性,是指作用在构件上的荷载撤消后,构件的变形全部小时的这种性质;小变形假设:构件的变形与构件尺寸相比非常小。

4、构件分类杆,板与壳,块体。

它们的几何特征。

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基本变形: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

各种基本变形的定义、特征。

几种基本变形的组合。

6、截面法,应力和应变截面法的定义和用法;为什么要引入应力,应力的定义,正应力,切应力;为什么要引入应变,应变的定义,正应变,切应变。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⑴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基本概念;⑵熟练掌握用截面法求轴向内力及内力图的绘制;⑶熟练掌握横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掌握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方法;⑷具有胡克定律,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的概念,能熟练地计算轴向拉压情况下杆的变形;⑸了解低碳钢和铸铁,作为两种典型的材料,在拉伸和压缩试验时的性质。

《材料力学》课程教案1

《材料力学》课程教案1

《材料力学》课程教案1(一)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教学安排 ● 新课引入工程当中的构件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之前学习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杆的内力,应力,也就是强度问题。

今天转而讨论刚度问题。

工程当中构件因不满足刚度要求而失效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谓刚度就是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即一根杆件在设计好了之后,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不能发生太大的弹性变形。

要想限制变形,首先应计算出变形。

如何计算?● 新课讲授一、纵向变形 (一)实验:杆件在受轴向拉伸时,在产生纵向变形的同时也产生横向变形。

纵向尺寸有所增大,横向尺寸有所减少。

思考:如图所示,杆件的纵向变形(axial deformation )的大小? 实验结论:F l ∝∆、l l ∝∆、A l 1∝∆AlF l ⋅∝∆⇒ 需引入比例常数,方可写成等式。

比例常数? (二)推导:杆件原长为l ,受轴向拉力F 之后,杆件长度由l 变成l 1,杆件纵向的绝对变形l l l -=∆1。

为了消除杆件长度对变形的影响,引入应变的概念ε。

当变形是均匀变形时,应变等于平均应变等于单位长度上的变形量,因此l l∆=ε。

学过的有关于ε的知识,即拉伸压缩的胡克定律(Hook’s law ):当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写成表达式即:εσ⋅=E )(p σσ<,σ(stress),ε(strain)。

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AF A F N ==σ 将应力和应变两式代入胡克定律中,得到:l lE AF ∆⋅=结论:纵向变形l ∆的表达式:EAFll =∆ )(p σσ< ——胡克定律(重点)含义:①E ——弹性模量,反映材料软硬的程度。

单位MPa 。

②在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杆件的伸长量l ∆与拉力F 成正比,与杆件的原长l 成正比,与弹性模量E 和横截面积A 成反比。

EA ——抗拉刚度,EA 越大,变形越小。

③两个胡克定律,一个是描述应力和应变的关系,一个是表示力和变形的关系,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简化版材料力学教学设计

简化版材料力学教学设计

简化版材料力学教学设计引言:材料力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涉及到材料在力的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力学行为的分析和研究。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个简化版的材料力学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掌握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分析;3. 熟悉材料的弹性、塑性和断裂行为;4. 能够应用材料力学理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介绍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力学行为;3. 讲解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分析方法;4. 探讨材料的弹性、塑性和断裂行为;5. 解决一些简单的材料力学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教师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传达给学生,然后进行问题讨论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与演示结合:组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材料力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30分钟):a. 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力学行为:讲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以及力学行为,如弹性和塑性。

b. 应力和应变分析方法:介绍应力和应变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相关原理,讲解简单的材料力学计算方法。

c. 弹性、塑性和断裂行为:讨论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性质,并解释材料的塑性变形和断裂行为。

3. 实验演示(4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演示,使用拉力试验机测试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展示材料的弹性和塑性行为。

4. 实践应用(3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加深对材料力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意见。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材料力学教案

材料力学教案

第一篇 力学基础§2.2 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材料力学性能使学生能够从各种机械零件或构件最常见的服役条件和失效现象出发,了解时效现象的微观机制,提出衡量材料时效抗力的力学性能指标;掌握各种指标的物理概念、实用意义和测试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各种因素对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材料提供依据, 重点: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应力腐蚀和氢脆。

难点: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金属的断裂韧度;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教学课时:4教学内容: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在强度和变形方面所表现出的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通过力学实验得到的。

四种力学实验:拉伸(压缩)实验;金属的缺口冲击实验;硬度实验;弯曲实验; 1.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含碳量从0.10%至0.30%低碳钢易于接受各种加工如锻造, 焊接和切削, 常用於制造链条, 铆钉, 螺栓, 轴等。

碳含量低于0.25%的碳素钢,因其强度低、硬度低而软,故又称软钢。

GB/T228.1-2010:《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代替了GB/T228 测量对象:金属、非金属、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曲线:力-位移、力-时间、位移-时间、应力-应变曲线低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3%以下的碳素钢。

两端粗—便于装夹、防止在装夹部分破坏。

试验段—中间较细等截面部分。

标准试件圆截面试件: 标距l 与直径d 的比例为,L =10d ,L=5d ; d=10mm矩形截面: 标距l 与横截面面积A 的比例为,实验过程:将试件装到试验机上,开动机器,使之受到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的拉力P ,自动绘图仪便绘出P —ΔL 曲线:拉伸曲线或拉伸图。

1)拉伸图(P -ΔL )由于P —ΔL 曲线与试样的尺寸有关,为了消除试件尺寸的影响,采用应力应变曲线,即σ-ε曲线来代替P —ΔL 曲线。

材料力学教案

材料力学教案

材料力学教案材料力学是工程学和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

本教案将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应用技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一、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材料力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规律的学科。

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弹性力学等内容,主要研究材料的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

二、材料力学理论模型。

1. 应力分析。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内部应力,主要包括拉伸应力、压缩应力、剪切应力等。

应力分析是材料力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应力分布规律可以预测材料的破坏形式和破坏条件。

2. 应变分析。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主要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应变分析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分析应变规律可以评估材料的变形能力和变形稳定性。

3. 弹性模量。

材料在受力时会产生弹性变形,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抗弹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

不同材料的弹性模量不同,可以通过弹性模量来评估材料的弹性性能。

4. 屈服强度。

材料在受力时会产生塑性变形,屈服强度是衡量材料抗塑性变形能力的重要参数。

不同材料的屈服强度不同,可以通过屈服强度来评估材料的塑性性能。

5. 断裂韧性。

材料在受力时会产生断裂现象,断裂韧性是衡量材料抗断裂能力的重要参数。

不同材料的断裂韧性不同,可以通过断裂韧性来评估材料的断裂性能。

三、材料力学应用技术。

1. 材料力学测试。

材料力学测试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包括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等。

通过测试可以获取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力学性能参数,为材料设计和选择提供依据。

2. 材料力学模拟。

材料力学模拟是预测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包括有限元分析、分子动力学模拟、离散元法等。

通过模拟可以预测材料的应力分布、应变分布和破坏形式,为材料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3. 材料力学设计。

材料力学设计是根据材料力学性能进行工程设计的重要手段,包括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寿命评估等。

材料力学教学案

材料力学教学案

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体的的基本假设,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的特点○2材料力学的任务○3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4变形体的基本假设○5材料力学的基本变形形式二、重点难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0.5学时五、讲课提纲1、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学科。

工程中各种机械和结构都是由许多构件和零件组成的。

为了保证机械和结构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要求全部构件和零件在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表现为1.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被破坏,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1.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不超过某一规定值,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

1.3稳定性是指构件承受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平衡形态,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1.4材料力学的任务:以最经济为代价,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通过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计算理论。

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可变形固体♦均匀连续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内连续不断地充满着均匀的物质,且体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质相同。

♦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小变形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构件原有尺寸相比是很微小的,称“小变形”。

在列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外力作用点处的微小位移,而按变形前的位置和尺寸进行计算。

3、杆件的几何特征3.1轴线:截面形心的连线3.2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3.3杆的分类: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杆件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将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形,但是,不管变形如何复杂,常常是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或是它们的组合。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材料力学概述1.1 材料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材料力学的发展简史1.3 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1.4 材料力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内力、截面法和剪切力2.1 内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2 截面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2.3 剪切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4 剪切强度计算及剪切失效分析第三章:弯曲和扭转3.1 弯曲的基本概念3.2 纯弯曲梁的应力和应变3.3 弯曲强度计算3.4 扭转的基本概念3.5 扭转应力计算及扭转失效分析第四章: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4.1 弹性变形与弹性模量4.2 塑性变形与塑性极限4.3 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4.4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定方法第五章:应力-应变关系与胡克定律5.1 应力与应变的定义及关系5.2 胡克定律的表述及应用5.3 非线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5.4 弹性模量的测定方法及应用第六章:材料力学中的能量原理6.1 能量原理概述6.2 势能和弹性势能6.3 能量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6.4 能量原理在弹性问题求解中的应用第七章:材料力学中的强度理论7.1 强度理论概述7.2 强度条件及其应用7.3 安全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7.4 材料力学中的失效准则及应用第八章: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8.1 梁的弯曲与扭转组合问题概述8.2 纯弯曲梁的扭转应力8.3 扭转梁的弯曲应力8.4 弯曲与扭转组合问题的求解方法第九章:壳体力学9.1 壳体力学概述9.2 壳体的基本方程及其求解9.3 壳体的弯曲与轴向变形9.4 壳体的稳定性问题及其求解方法第十章: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10.1 材料力学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0.2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10.3 材料力学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10.4 材料力学在其他工程领域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是重点内容,因为它涉及到材料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补充和说明:材料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材料力学》课程教案3

《材料力学》课程教案3

《材料力学》课程教案3(三)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关系教学安排・新课引入1、画剪力弯矩图的重要性;2、分段列剪力弯矩方程,再画剪力弯矩图十分麻烦;3、是否可以根据外力直接且快速画出剪力弯矩图;4、检验剪力弯矩图正确与否很方便。

•新课讲授一、q(x)、Fs(x)、M(X)间的关系如图所示,dx推导:(I)取坐标系如图,X以向右为正,y轴向上为正。

(2)距原点X处取微段(微段上不能受集中力与集中力偶,只受分布载荷)长为dx。

(3)微段上的载荷集度q(x)可视为均布,(因为是微段),且规定q(x)t为正+,q(x)I为负一。

(4)微段两侧横截面上的FS(X),M(X)均设为正方向,左边剪力弯矩为Fs(x),M(x),右边剪力弯矩相应有一个增量dFs(x),dM(x),所以右边剪力弯矩为Fs(x)+dFs(x),M(x)+dM(x)o(5)讨论微段平衡EF y=O F s(%)-[F s(x)÷dF s(Λ)]+q{x}dx=0用小)dx矛皿)二叫(工)二小)dx 2dx此⑴dxdΛ∕(x)dΛ- 三个式子即载荷集度、剪力、弯矩之间的导数关系。

导数关系的几何意义:剪力图在一点处的斜率等于该点处分布荷载集度的大小,弯矩图在一点处的斜率等于对应截面上剪力的大小,弯矩图的凹向决定载荷集度的正负。

F S (X 2)-Fs(x ↑)=∫x ~q{x]dx利用导数关系积分得: :Λ∕(X 2)-M(X ,)=J 2Fs(x)dx积分关系的几何意义:在X=/和X=玉两截面上的剪力之差,等于两截面间分布载荷图的面积;两截面上的弯矩之差,等于两截面间剪力图的面积。

导数关系和积分关系的几何意义用于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与校核,一般校核时用。

二、利用导数关系推导剪力图、弯矩图的形状特征(重点、难点)ΣM c =O略去高阶微量 再取导数,得:M (x)-[A/(X )+c1M (x)]+F s (x)dx+q(x)dx-=O嚓¼(χ)夕(x) =%(x)d 2Λ∕(x)_dF s (x )2=q(6三、导数关系法(控制截面法)绘制、检验剪力弯矩图步骤(重点)(1)求梁的支座反力(悬臂梁可不求);(2)分段,定点(其实就是定控制截面);(3)求出这些点(或叫控制截面)的剪力和弯矩;(4)根据剪力图和弯矩图的形状特征联线。

西南交大材料力学教案

西南交大材料力学教案

西南交大材料力学教案第一章:材料力学基本概念1.1 材料力学的定义1.2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材料力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4 材料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第二章:内力、应力与应变2.1 内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2 应力的概念及其计算2.3 应变速率与应变的关系2.4 材料的弹性模量与泊松比第三章:材料的力学性能3.1 材料的拉伸性能3.2 材料的压缩性能3.3 材料的剪切性能3.4 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第四章:弹性理论基础4.1 弹性方程及其求解方法4.2 弹性问题的基本解法4.3 弹性位移与应变的关系4.4 弹性能量原理及应用第五章:塑性理论基础5.1 塑性的概念及其判据5.2 塑性方程及其求解方法5.3 塑性问题的基本解法5.4 塑性失稳与极限分析第六章:材料力学中的能量方法6.1 能量原理概述6.2 弹性势能与应变能密度6.3 单位体积应变能与弹性模量6.4 能量方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疲劳与断裂力学基础7.1 疲劳现象及其分类7.2 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7.3 断裂力学的的基本概念7.4 材料韧性、脆性及断裂韧性评价第八章:材料力学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8.1 杆件受力分析基础8.2 梁的弯曲与扭转8.3 壳体结构力学分析8.4 结构强度校核与优化设计第九章:材料力学实验9.1 概述9.2 拉伸实验与压缩实验9.3 剪切实验与摩擦实验9.4 弹性模量与泊松比测定实验第十章:现代材料力学研究进展10.1 概述10.2 高温材料力学性能研究10.3 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研究10.4 新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内力、应力与应变:重点关注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及其计算。

补充说明内力是物体内部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的相互抵消的力,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是物体在受力后形状和尺寸的变化。

二、材料的力学性能:重点关注材料的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和剪切性能。

补充说明拉伸性能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包括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压缩性能是指材料在压缩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包括抗压强度等;剪切性能是指材料在剪切过程中的性能表现,包括剪切强度等。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教学设计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和材料性能测试方法,了解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轴向应力和轴向应变•线性弹性力学模型•应力与应变的变形理论•工程材料的疲劳现象和疲劳寿命2. 材料力学实验•常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弹性模量、屈服点、断裂强度和延伸率的测试方法•硬度测试方法•疲劳寿命测试方法3. 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损伤与修复•材料力学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与实际工程案例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实验教学法通过现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力学实验操作流程和方法,丰富实践操作经验。

3. 讨论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本次教学采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

2. 考核内容考试内容包括材料力学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操作流程、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3.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的分数,以及课堂表现等方面。

其中,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各占总成绩的1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吴阳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实验设备本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包括拉伸试验机、压力试验机、硬度计、疲劳试验机等。

3. 教学资料包括讲义、实验指导书、案例资料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第1-2周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讲授法4学时第3-4周材料力学实验测试方法实验教学法4学时4学时第5-6周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讲授和案例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第7-8周实验报告撰写与讲解讲授和讨论4学时第9周期中考核考试3学时第10-11周应力与应变的变形理论讲授法4学时第12-13周线性弹性力学模型讲授法4学时第14-15周工程材料的疲劳现象和疲劳寿命讲授和案例分析4学时第16-17周整合课程、讲解案例讲授和案例分析4学时第18周期末考核考试3学时七、其他说明未尽事宜,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进行相应调整。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2.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简单构件受力情况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力学性能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力学性能比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图表等方法收集、分析、处理材料力学数据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使学生认识到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材料力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专业学科有一定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实现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针对性,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指标;3. 材料的弹性、塑性和韧性特点;4. 轴向拉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受力形式及其计算;5. 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6. 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应力与应变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第二周: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指标;第三周:材料的弹性、塑性和韧性特点;第四周:轴向拉压、扭转、弯曲等基本受力形式及其计算;第五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第六周: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关联:1. 《材料力学》第一章:应力与应变;2. 《材料力学》第二章:材料的力学性能;3. 《材料力学》第三章:轴向拉压与扭转;4. 《材料力学》第四章:弯曲;5. 《材料力学》第五章: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6. 《材料力学》第六章:应用案例分析。

材料力学教案

材料力学教案

——绪论
——拉压杆的内力和应力
——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
——拉压杆的变形与变形能
——拉压静不定问题、应力集中
——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扭转时的内力、薄壁圆筒的扭转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
第10讲教学方案——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第12讲教学方案——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13讲教学方案
——弯曲内力(1)
第14讲教学方案——弯曲内力(2)
——弯曲内力(3)
——弯曲正应力
——弯曲正应力
——弯曲切应力、弯曲强度条件
第19讲教学方案
——弯曲变形(Ⅰ)
第21讲教学方案
——弯曲变形(Ⅱ)
第22讲教学方案
——应力状态理论(Ⅰ)
第23讲教学方案
——应力状态理论(Ⅱ)
第24讲教学方案
——组合变形(Ⅰ)
第25讲教学方案
——组合变形(Ⅱ)
第27讲教学方案
——压杆稳定(Ⅰ)
第28讲教学方案
——压杆稳定(Ⅱ)
——动载荷(Ⅰ)
——动载荷(Ⅱ)
——交变应力(Ⅰ)
——交变应力(Ⅱ)。

材料力学大学教案

材料力学大学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 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材料力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3.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模型。

二、材料力学基本理论1. 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2. 材料的强度理论;3. 材料的疲劳与断裂。

三、材料力学基本计算方法1. 材料的弹性力学分析;2. 材料的塑性力学分析;3. 材料的断裂力学分析。

四、材料力学应用实例1. 梁的弯曲变形与强度计算;2. 圆轴的扭转变形与强度计算;3. 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力学的基本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基本理论讲解1. 讲解材料力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2. 讲解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和模型;3. 讲解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理论和疲劳与断裂。

三、基本计算方法讲解1. 讲解弹性力学分析、塑性力学分析和断裂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步骤。

四、应用实例讲解1. 讲解梁的弯曲变形与强度计算、圆轴的扭转变形与强度计算、材料的疲劳与断裂分析;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与讨论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材料力学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材料力学教案【范本模板】

材料力学教案【范本模板】

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体的的基本假设,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错误!材料力学的特点○,2 材料力学的任务错误!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错误!变形体的基本假设错误!材料力学的基本变形形式二、重点难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0。

5学时五、讲课提纲1、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学科。

工程中各种机械和结构都是由许多构件和零件组成的。

为了保证机械和结构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要求全部构件和零件在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表现为1.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被破坏,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1。

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不超过某一规定值,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1。

3稳定性是指构件承受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平衡形态,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1.4材料力学的任务:以最经济为代价,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通过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计算理论。

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可变形固体♦均匀连续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内连续不断地充满着均匀的物质,且体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质相同.♦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小变形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构件原有尺寸相比是很微小的,称“小变形”。

在列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外力作用点处的微小位移,而按变形前的位置和尺寸进行计算。

3、杆件的几何特征3。

1轴线:截面形心的连线3。

2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3。

3杆的分类: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杆件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将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形,但是,不管变形如何复杂,常常是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或是它们的组合。

材料力学教案

材料力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及基本概念§1−1 材料力学的任务要想使结构物或机械正常地工作,必须保证每一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安全、正常地工作。

因此,在力学上对构件有一定的要求:1. 强度,即材料或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 刚度,即抵抗变性的能力;3. 稳定性,承受荷载时,构件在其原有形态下的平衡应保持为稳定平衡§1−2 可变性固体的性质及基本假设可变性固体:理学弹性体、小变性 基本假设:1. 连续、均匀性;2. 各项同性假设。

§1−3 内力、截面法、应力⎪⎪⎩⎪⎪⎨⎧===∑∑000z y x F F F ⎪⎪⎩⎪⎪⎨⎧===∑∑∑000z y x M MM§1−4 位移和应变的概念x u x x ∆∆=→∆0limε称为K 点处沿x 方向的线应变 直角的改变量γ称为切应变。

§1−5 杆件变性的基本形式1.轴向拉伸或轴向压缩2.剪切3.扭转4.弯曲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2−1 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F(图2−1)则为轴向拉伸,此时杆被2−1虚线);若作用力F 压缩杆件(图(图2−2工程中许多构件,(图2−3)、各类(图2−4)等,这类结构的构2−1和图2−2。

§ 2−2 内力²截面法²轴力及轴力图一、横截面上的内力——轴力图2−5a 所示的杆件求解横截面m−m 的内力。

按截面法求解步骤有:可在此截面处假想将杆截断,保留左部分或右部分为脱离体,移去部分对保留部分的作用,用内力来代替,其合力F N ,如图2−5b 或图2−5c 所示。

对于留下部分Ⅰ来说,截面m −m 上的内力F N 就成为外力。

由于原直杆处于平衡状态,故截开后各部分仍应维持平衡。

根据保留部分的平衡条件得 F F F F Fx==-=∑N N ,0,0 (2−1)F N F N(a )(b ) (c )图2−5ⅡⅠ图2−1图2−2图2-4式中,F N 为杆件任一截面m −m 上的内力,其作用线也与杆的轴线重合,即垂直于横截面并通过其形心,故称这种内力为轴力,用符号F N 表示。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2)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熟悉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值方法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2.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值方法等。

4.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材料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相信能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体的的基本假设,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的特点○2材料力学的任务○3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4变形体的基本假设○5材料力学的基本变形形式二、重点难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0.5学时五、讲课提纲1、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学科。

工程中各种机械和结构都是由许多构件和零件组成的。

为了保证机械和结构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要求全部构件和零件在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表现为1.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被破坏,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1.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不超过某一规定值,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

1.3稳定性是指构件承受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平衡形态,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1.4材料力学的任务:以最经济为代价,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通过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计算理论。

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可变形固体♦均匀连续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内连续不断地充满着均匀的物质,且体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质相同。

♦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小变形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构件原有尺寸相比是很微小的,称“小变形”。

在列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外力作用点处的微小位移,而按变形前的位置和尺寸进行计算。

3、杆件的几何特征3.1轴线:截面形心的连线3.2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3.3杆的分类: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杆件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将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形,但是,不管变形如何复杂,常常是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或是它们的组合。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内力、应力、应变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截面法。

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正应力公式、胡克定律、强度条件,掌握拉压杆的强度计算方法。

掌握拉压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弄清材料力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教学内容○1截面法、内力、应力○2轴力、轴力图○3正应力、应力集中的概念○4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的应力○5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泊松比⑥拉压杆的强度计算⑦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⑧拉压杆件系统的超静定问题二、重点难点1、内力和截面法,轴力和轴力图。

2、应力的概念,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压时的变形。

3、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4、轴向拉压的强度计算。

5、应力集中的概念,拉、压静不定问题。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法结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建议学时7 学时五、讲课提纲2.1轴向拉伸(压缩)的概念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外力或外力合力的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

变形特点:构件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2.2轴力、轴力图1、内力、截面法内力的概念内力是构件因受外力而变形,其内部各部分之间因相对位移改变而引起的附加内力。

截面法截面法四部曲:截(切开)、取(取分离体)、代(代替)、平(平衡)2、轴力、轴力图轴向拉压时的内力——轴力轴力的符号规则——轴力背离截面时为正,指向截面为负。

轴力图2.3应力与圣维南原理1、应力的概念:定义: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集度。

数学表示: AP A ∆∆∆lim 0→ 应力分量;⎩⎨⎧与截面相切的应力。

切应力与截面正交的应力。

正应力::τσ 正应力的代数符号规定: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应力的单位: Pa (N/m 2)2、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应力计算公式: AF N =σ 公式的适用范围:(1)外力作用线必须与杆轴线重合,否则横截面上应力将不是均匀分布;(2) 距外力作用点较远部分正确,外力作用点附近应力分布复杂,由于加载方式的不同,只会使作用点附近不大的范围内受到影响(圣维南原理)。

因此,只要作用于杆端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除力作用处外,仍可用该公式计算。

(3) 必须是等截面直杆,否则横截面上应力将不是均匀分布,当截面变化较缓慢时,可近似用该公式计算。

3、圣维南原理:外力作用在杆端的方式不同,只会使杆端距离不大于横向尺寸的范围内应力分布受到影响。

4、轴向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ασατασασαααα2sin 2sin cos cos 2====p p 2.4变形、胡克定律、泊松比1、纵向变形、胡克定律:绝对变形l l l -=∆1EAl F l N .=∆ 胡克定律 E ——弹性模量(Pa ) EA —抗拉(压)刚度,反映杆件抵抗拉伸(压缩)变形的能力 相对变形(线应变)ll ∆=ε 拉伸ε为“+”,压缩ε为“-” 在弹性范围内: ,εσE = P σσ≤ 胡克定律 2、横向变形及泊松比:绝对变形横向尺寸1a a → a a a -=∆1相对变形(横向应变)aa ∆='ε 拉伸ε'为“-”,压缩'ε为“+” 柏松比(横向变形系数) 实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 εεμ'= μ是反映材料性质的常数,由实验确定,一般在-1 ~ -0.5之间。

2.5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1、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试件:圆截面: d l 10= d l 5=矩形截面: l =11.3A l =5.65Al —工作段长度(标距) d —直径 A —横截面积低碳钢拉伸时变形发展的四个阶段:(1)弹性阶段(oa )应力特征值:比例极限p σ—材料应力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值(服从虎克定律) 弹性极限e σ—材料只出现弹性变形的应力极限值εσ,成比αεσtg E ==(比例系数) E 为与材料有关的比例常数,随材料不同而异。

当1=ε时,E =σ,由此说明表明材料的刚性的大小;αεtg =说明几何意义。

(2)屈服阶段(bc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应变增加很快,但应力仅在一微小范围波动,这种应力基本不变,应变不断增加,从而明显地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流动)。

现象:磨光试件表面出现与轴线成45︒倾角条纹——滑移线,是由于材料晶格发生相对滑移所造成。

材料产生显著塑性变形,影响构件正常使用,应避免出现。

应力特征值:屈服极限s σ——衡量材料强度的重要指标(3)强化阶段(cd )强化现象:材料恢复抵抗变形的能力,要使应变增加,必须增大应力值。

εσ-曲线表现为上升阶段。

应力特征性:强度极限b σ——材料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冷作硬化——材料预拉到强化阶段,使之发生塑性变形,然后卸载,当再次加载时弹性极限e σ和屈服极限s σ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

(4)颈缩阶段(df )在某一局部范围内,A (急剧)、ε ,用A 计算的σ , 试件被拉断。

两个塑性指标:延伸率(伸长率)δ:%1001⨯-=l l l δ 材料分类⎩⎨⎧<≥%5%5δδ脆性材料塑性材料 截面收缩率ψ: %1001⨯-=A A A ψ2、其它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16Mn 钢也有明显的四个阶段;H62(黄铜)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另三阶段较明显;T10A (高碳钢)没有屈服和颈缩阶段,只有弹性和强化阶段。

铸铁拉伸时是一微弯曲线,没有明显的直线部分,拉断前无屈服现象,拉断时变形很小是典型的脆性材料。

对于没有明显的屈服阶段的材料,常以产生0.2%的塑性变形所对应的应力值作为屈服极限,称条件屈服极限,用2.0σ表示。

3、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压缩时εσ-曲线,在屈服阶段以前与拉伸时相同,sp E σσ,,都与拉伸时相同,当σ达到s σ后,试件出现显著的塑性变形,越压越短,横截面增大,试件端部由于与压头之间摩擦的影响,横向变形受到阻碍,被压成鼓形。

得不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

因此,钢材的力学性质主要时用拉伸试验来确定。

铸铁压缩时的力学性能:与塑性材料相反脆性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质与拉伸时有较大差别。

4、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力学性质特点:● 当应力不超过一定限度(不同材料其限度不同)时,εσ与成正比;● 塑性材料的抗拉强度极限比脆性材料高,宜作受拉构件;表示其强度特征的是sσ和b σ,而s σ是杆件强度设计的依据;● 脆性材料的抗压强度极限远大于其抗拉强度极限,宜作受压构件;唯一表示强度特征的是b σ,它也是杆件强度设计的依据。

2.6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1、极限应力、安全系数、许用应力:极限应力:材料破坏时的应力称为极限应力。

脆性材料塑性材料或2.0u σσσσ⎩⎨⎧=b s 安全系数、许用应力[]nu σσ= n —安全系数(大于1的数)构件工作时允许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许用应力][σ。

许用应力应低于极限应力。

2、强度条件:为了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强度,杆内最大工作应力不得超过材料在拉压时的许用应力][σ,即][maxN max σσ≤⎪⎭⎫ ⎝⎛=A F 它可解决工程上的三类强度问题:● 强度校核● 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2.7应力集中的概念局部应力——截面突变处某些局部小范围内的应力。

应力集中——在截面突变处出现局部应力剧增现象。

应力集中对于塑性、脆性材料的强度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脆性材料对局部应力的敏感性很强,而局部应力对塑性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小。

2.8拉伸和压缩静不定问题1、静不定问题的解法:基本思路:静力学关系,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

解超静定问题,除列出平衡方程外,还要通过研究变形和内力的关系建立足够数量的补充方程,为此要找出变形的协调条件,即保持结构连续所必须满足的变形几何条件,在通过变形的物理条件(内力与变形的关系)就可以列出所需要的补充方程。

2、装配应力:杆件制成后,其尺寸有微小误差是难免的,这种误差使静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发生微小改变,而不会引起内力。

但对超静定结构,这种误差就会使杆件在承受载荷前产生较大的内力。

由于加工误差,强行装配而引起的内力称为装配内力,与之相应的应力叫装配应力。

计算装配应力的关键在于根据结构的变形几何关系建立补充方程。

这类超静定问题的变形几何关系中一定有一项与尺寸误差 有关。

3、温度应力:热胀冷缩是金属材料的通性,在静定结构中杆件可以自由变形,温度均匀变化所产生的伸缩,不会在杆内引起内力。

但在超静定结构中,杆件的伸缩受到部分或全部约束,温度变化将会引起内力,和它相应的应力称为温度应力。

第三章 扭转与剪切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掌握扭转内力的计算方法;正确理解并熟练掌握扭转剪应力、扭转变形的计算方法、剪切胡克定律和剪应力互等定理、扭转强度和扭转刚度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