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分期论治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分期论治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药分期论治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根据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Ⅲ期眼底的主要病理改变,在Ⅰ期以养阴清热、润燥化瘀为主;Ⅱ期以益气养阴、凉血化瘀为主;Ⅲ期以益气健脾、化浊散瘀为主。
结果:经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2.8%。
关键词: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药疗法分期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世界性主要致盲性眼病。
第三届全国眼科学会议将DR分为二型六期,即非增殖型(Ⅰ、Ⅱ、Ⅲ期)和增殖型(Ⅳ、Ⅴ、Ⅵ期)[1]。
非增殖型DR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增殖型,最终导致永久性失明。
目前西医对非增殖型DR主要是定期观察[2],尚无较好治疗方法。
近年来,笔者根据本病在Ⅰ、Ⅱ、Ⅲ期眼底主要病理改变结合全身症状,采用中医药进行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15例,女17例,均为双眼发病(64只眼);年龄最小51岁,最大69岁,平均57.6岁;糖尿病病程最短5.6年,最长14.5年,平均10.3年。
全部病例根据糖尿病病史和眼底检查结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
2 分期论治2.1 Ⅰ期以“有糖尿病史,眼底见微血管瘤或合并点状出血”为主要表现。
全身兼见口干舌燥或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心烦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
本期多由过食辛辣炙煿或肥甘厚味,积热于胃,耗伤阴津,燥热上炎,目络受灼,故眼底见微血管瘤或点状出血;胃积燥热,故消谷善饥;燥伤阴津,故口干舌燥或口渴多饮;燥热扰心,故心烦失眠。
舌、脉象均为阴伤燥热、目络不畅之征。
治以“养阴清热、润燥化瘀”。
基本处方:石膏30g、知母15 g、天花粉15 g、生地黄20 g、玄参20 g、葛根15 g、山药15 g、山楂15 g、丹皮12 g、赤芍12 g、三七粉5 g。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图鉴
19
2020.03 No.8图1图3图4
图5图7图6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出血机化与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视网膜会出现新生的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图6),可以伴视网膜前出血或者玻璃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晚期,可图8
图2
文/ 王建华(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甲状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
一,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调
节人体生长发育、促进物质代谢及产能、
维护器官正常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
左旋
甲状腺素钠(L-T
状腺原氨酸(即甲状腺素,T
体内转变成活性更强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维持人体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秉承着内分泌疾病替代治疗“缺什么。
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失明。
为了对DR进行分类和分级,国际学术界提出了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
这些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眼科医生的临床实践中,帮助医生评估DR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DR可以分为无增殖性DR(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和增殖性DR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两类。
无增殖性DR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分为三个分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NPDR特征为微血管病变,包括点状出血和黄斑区出血。
中度NPDR特征为中等程度的微血管病变,包括堆积的血池和静脉串珠。
重度NPDR则表现为更严重的微血管病变,包括多个息肉状新生血管或出血。
增殖性DR特征为新生血管和纤维化的产生。
增殖性DR可以进一步分为无高危PDR、高危PDR和新生血管性静脉闭塞症三个分级。
无高危PDR 特征为轻度的新生血管和/或少量的纤维化。
高危PDR特征为中度或重度的新生血管,但尚未出现出血或玻璃体腔出血。
新生血管性静脉闭塞症特征为广泛的新生血管和/或中等程度以上的纤维化伴有出血或玻璃体腔出血。
除了NPDR和PDR的分级外,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还对DR的病情进行定量评估。
其中,DR的严重性分数(Severity Score)用于评估NPDR 的程度和新生血管的严重程度。
严重性分数根据视网膜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从而计算出总得分。
总得分越高,DR的病情越严重。
此外,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还提供了一些进一步的描述性特征,如硬性渗出、玻璃体出血和糖尿病黄斑水肿等,这些特征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DR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对DR的分类和分级提供了一套规范和细致的指导。
它可以帮助眼科医生准确评估DR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跟踪和监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缺血型黄斑病变
黄斑部出现NP,且 至少一处距黄斑中心 凹小于1DD,黄斑拱 部扩张的毛细血 管及单个或成簇的微 血管瘤;晚期渗漏仅 占黄斑部的局部区域 (<2个象限)。
局限性渗漏
黄斑弥漫水肿型
荧光素渗漏来自黄斑 部弥漫性扩张的毛细 血管;造影晚期渗漏 占据黄斑部全部或大 部分区域(≥2个象 限)。
在NPDR ,糖尿病黄斑病变对视力有明显的损害。 从治疗角度来看,根据FFA的分型结果,可针对不同类型的黄 斑病变,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尤其对NPDR,若合并有糖尿病 黄斑水肿,结合视力情况,及时行光凝治疗,可改善和保存视 力。
糖尿病黄斑病变与PDR的关系
黄斑部特殊的生理结构
黄斑部脉络膜胶体渗透压高 于视网膜其他部位;
老年人视网膜内屏障功能较弱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水泵作用减弱 常发生视网膜小血管、后极部脉络 膜血管硬化,黄斑血液循环欠佳。
多伴有其他全身疾病
6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多存在显著
。 的脂质代谢紊乱
五、治 疗
1.西医治疗 原发病的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是减低DRP和
DME的危险和进展的最基本治疗措
(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提供足够的营养素; 药物治疗:磺脲类、双胍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一)西医认识
1.病因
未完全阐明。
高血糖——发病基础
2.病理
早期主要病理改变在Cap:周细胞减少、 基底膜增厚, Cap管腔减小、 Cap内皮 屏障失代偿。
Retinal capillary
二、病因病理
3. 发病的相关因素 与病程(病程>20年,1型99%、2型>60
%)、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水平、 眼压、糖尿病肾病、贫血、妊娠等有关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一、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二、糖尿病眼底检查项目介绍三、血糖高眼底出血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1、糖尿病眼病分期症状
Ⅰ~Ⅱ期:可根据眼底病变程度,选择具有活血化淤的药物,如复方丹参滴丸、丹七片和血塞通片等。
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是丹参和三七,中药味数较少,作用明确,不良反应轻易控制,可长期服用。
Ⅲ~Ⅳ期:假如出现黄斑水肿,则可在刚出现视力下降时,服用利湿消肿类药物,如五零胶囊、参苓白术散、温胆汤等。
如出现中重度黄斑水肿,则需借助激光治疗并应用激素类药物。
Ⅳ~Ⅵ期:此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经进进增殖期,多以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为主。
此时,机体往往出现多脏器的损伤,滋补肝肾等对于全身证候和视力的改善都有一定上风。
此时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如:病程较短或较年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选用泻多于补的知柏地黄丸;合并有支气管系统疾病者可选用麦味地黄丸;已出现视力障碍者。
2、糖尿病眼病的简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
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3、糖尿病眼病预防。
糖尿病眼底病变症状
糖尿病眼底病变症状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眼底病变症状*二、糖尿病眼病有哪些常见症状*三、预防糖尿病眼病方法糖尿病眼底病变症状1、糖尿病眼底病变症状1.1、常见症状:视力减退、夜间视力下降明显、近视程度加重、重影、上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损、视物不清、如隔云烟、视物有闪光感。
1.2、在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
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伴有大视、小视、有色视、视物变形等。
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1.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基本临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
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
随着纤维组织增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2.1、1型糖尿病病人需要在糖尿病发病后的3-5年去找医生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看看是不是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积极的进行预防。
2.2、糖尿病的2型病人需要立即到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存在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从而做到及时的预防。
2.3、1型和2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一次到相关的机构进行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检查,在视网膜病变发展的时候更加需要随时的检查治疗。
3、糖尿病对眼的伤害3.1、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
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高。
该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后果,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血管破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饮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及饮食在我国,估计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约50%以上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30%以上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8%因视网膜病变失明。
以下我们讲述一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特征跟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饮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特征:糖尿病患者在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
病变发展,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若黄斑区受累,可有视野中央暗影,中心视力下降和(或)视物变形等症状。
视网膜小血管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患者可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
当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视力可严重丧失,仅存光感黄斑区以外鶒的视网膜血管闭塞,或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则视野出现相应部位较大面积的缺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可分为六个时期: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出血点较少,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特殊感觉。
二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临床表现轻微,患者有时可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飞蚊”等现象。
三期:有白色“软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四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
五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
六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如果进入六期仍然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则有可能继续发展,成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造成剧烈疼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一直都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饮食不正确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剧。
所以,饮食对于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点什么呢?由于血糖的持续偏高很容易对眼底血管造成损害,引发视网膜的病变,要预防和控制视网膜受损,就不得不控制饮食,减少诱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引起了视网膜的一些病理性改变,患者除伴有高血压病外,实验室检查常发现有血粘度的异常及血脂的增高。
糖药病视网膜病分期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渗漏、阻塞等病理变化,进而引发视 网膜缺血、缺氧,刺激新生血管生成,最终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增殖等病 变。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DR的发 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成为糖尿病患者 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危险因素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 程长、血糖控制不良、吸烟等都是DR 发生的危险因素。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早期增殖性病变
出现新生血管
在视网膜表面开始形成细 小的新生血管。
出血和微血管瘤
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导致 视网膜表面出现点状、斑 状或火焰状出血,同时可 能伴有微血管瘤的形成。
渗出和水肿
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视 网膜可能出现渗出和水肿 现象。
纤维血管增殖期
纤维组织增生
随着病情的发展,视网膜表面的纤维组织开始增 生,形成纤维膜。
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眼部护理要点
保持眼部清洁
定期清洁眼睑和眼球,避免感染。
佩戴合适的眼镜
如有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应 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避免长时间用眼
长时间用眼会导致视疲劳,加重眼部病情, 应合理安排用眼时间。
使用合适的眼部药物
如有眼部不适或炎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合适的眼部药物进行治疗。
06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与建议
严格控制血糖
长期维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 常水平,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
控制血压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是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积 极控制。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分级临床表现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5级全足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型六期,即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大类,又根据眼底病变性质和程度分为6期。
1期即微血管瘤和出血点。
2期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3期软性渗出及出血斑。
4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或玻璃体出血。
5期新生血管形成并可见纤维增殖。
6期在上述基础上视网膜剥离。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五期:①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②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运动后、应激状态),GFR轻度增高;③Ⅲ期:早期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④Ⅳ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⑤Ⅴ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肝升高,血压升岛。
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是本病早期的重要特点,表现为高灌注(肾血浆流量过高)状态,可促进病情进展。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糖尿病: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损害: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
一、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二、糖尿病眼底病变是怎么回事三、糖尿病眼底病变药怎么治疗
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1、糖尿病眼底病变分期
目前根据眼底改变,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及分期。
Ⅰ视网膜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极少量,易数(++)较多,不易数。
Ⅱ视网膜有黄白“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极少量,易数 (++) 较多,不易数。
Ⅲ视网膜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斑 (+)极少量,易数 (+ +)较多,不易数增殖型。
Ⅳ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或玻璃体出血。
Ⅴ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Ⅵ视网膜有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现网膜脱离。
2、什么是糖尿病眼底病变
70%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影响全身组织的供养,进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糖尿病也可以引起一系列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眼球运动障碍等,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它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的一种疾病,已经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糖尿病引起的失明者比一般人高10到25倍。
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比率越大。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早期患者没有任何感觉,如果定期检查眼底,医生可以看到您的眼底。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教学资料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期型 视网膜病变
Ⅰ 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荧光造影时血点不显影
单纯型 Ⅱ 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Ⅲ 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 Ⅳ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后者更易于发生于高血压病人)
Ⅵ
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图1:正常眼底
图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 期。
黄斑
部可见少量微血管瘤。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 图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I 期。
视网膜可见小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
图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II 期。
视网膜可见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 渗出和棉绒斑。
是视网膜缺氧的表现。
图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V 期。
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
图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 期。
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
图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 期。
玻璃体增殖膜引起视网膜牵引性
脱离。
图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病变处于稳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及意义 ppt课件
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与分级
Ballantyne 1946年开始分类,1973年修正后将糖网分4期:Ⅰ期:相当于我国
1-2级;Ⅱ期:点片状出血渗出,非星芒状;Ⅲ期:大血管改变,V不规则扩张、 白鞘,视网膜内毛细血管扩张;Ⅳ增值改变,继发网脱。
1978年北京协和医院分类,分为Ⅰ -Ⅵ期, Ⅰ- Ⅲ期为微血管瘤、出血斑、
DRⅠ-Ⅲ
DR-Ⅰ:轻度NPDR,眼底仅有微血管瘤 DR-Ⅱ:中度NPDR,病变介于轻度和重度NPDR之间 DR-Ⅲ:重度NPDR,眼底病变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 4个象限中纬部视网膜较多视网膜出血 2个象限发现视网膜静脉呈串珠样改变 1个象限发现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 DR-Ⅳ:PDR 出现NVD/NVE/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前出
6级分期的思考
6级分期
简便、直观,容易掌握,不包括FFA,OCT 检查等内容,易于推广统一。
无临床前期阶段,即应进行治疗
无黄斑水肿的内容,严重减低视力
没明确血管迂曲、串变细、阻塞内容 无 IRMA 记录内容,正是在此期增至前期,抓紧光
凝
美国眼科学会和国际眼科学会 2003年推荐分期标准: DR-0 :无眼底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临床分期及意义
糖尿病的并发症
要命的—心脑疾病 难受的--周围神经病变 困难的--下肢病变 费钱的--肾病 可怕致盲的--眼病 隐私的--性功能障碍
DR 的病理学变化
首先引起微血管功能改变 ,并导致视网膜血管扩张。长期血管扩
张导致微血管瘤和血管结构上的改变:周细胞变性、基底膜增厚和内 皮细胞增生。由于周细胞破坏消失,破坏了毛细血管完整性,血--网 膜屏障受到损害。继而导致管腔缩窄和血流改变,使血管渗漏,视网 膜水肿;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期发生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 因为新生血管的出血可使玻璃体的完整性丧失,引发牵引性视网膜脱 离,同时又损害视功能。(实际微血管已发生改变,未形成扩张、增 生之微血管瘤,应开始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
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出血点较少,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这个时候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二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出血点可以看见,症状的表现还是比较轻微,患者有时可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飞蚊”等现象。
三期:依然可以见出血点,并且有白色“软性渗出”,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四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
五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
六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进入第六期的时候如果还没能够及时治疗,患者的病情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造成剧烈疼痛。
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2.1、血糖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2、肾功能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2.3、胆固醇血脂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2.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眼底分期表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
期型视网膜病变
Ⅰ有微动脉瘤或并有小出血点:(+)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荧光造影时血点不显影
单纯型Ⅱ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Ⅲ有白色“软性渗出”或并有出血瘀斑:(+)较少,易数;(++)较多,不易数;
增殖型Ⅳ眼底有新生血管或并有玻璃体出血
Ⅴ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后者更易于发生于高血压病人) Ⅵ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纤维增殖,并发视网膜脱离
图1:正常眼底图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 期。
黄斑部可见少量微血管瘤。
图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I 期。
视网图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II 期。
视网膜可
膜可见小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
见出血点,微血管瘤,硬性渗出和棉绒斑。
是视网膜缺氧的表现。
图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IV 期。
视网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
图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V 期。
新生血管引起玻璃体出血。
图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I期。
玻璃体增殖膜引起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图8: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病变处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