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外交说课
新中国初期外交说课课件
万隆会议(1955)
(1)万隆会议的时间地点?
(2)取得了什么成就?
求同存异
什么是“同”、什么是“异”(简要介绍)
同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 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 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 着民族独立、发展经 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 界和平与发展
异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 生活习惯等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 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2、具体内容是什么?
3、有什么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
过课本内容、问题回答和教师讲解强调,让学 生了解五项原则的重大作用,以理解本课重点。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B)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下列哪次双边谈判 中 (A) A、中印谈判 C、中苏谈判 4 B、中缅谈判 D、中美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A)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等
PART 04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方针
一 方针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提出
1个总方针
3个具体政策
二 外交成就
1. 同苏联为首的17个国 家建立外交关系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日内瓦会议、万隆 会议
导入新课
截取纪录片《大国外交》的片头作为导入,教师简单解说 视频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并起到开篇点题的作用
《新中 国初期的外 交》 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历程,而本课则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在此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认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新中国的成立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在史料解读和历史解释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外交方针,如“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如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概括归纳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理解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意义。
2、教学难点(1)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理解。
(2)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内涵和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 (1)
【设计意图】:
材料与视频相结合,加深学生直观感受、训 练其归纳材料的能力。在情景中理解万隆精神。
国 际 环 境 国 家 性 质 国 家 利 益
板书设计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 客
处理方法
采用材料与视频结合的办法进行分析
说课目录
四、教法学法
讲解法 阅读法
谈话法
教法 学法
直观教学 演示法 问题探 究法
材料分 析法
说课目录
五、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导入新课 】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
思考: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方针制定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 激趣、切题、导入新课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定立场
之重点突破二
设计:
讲授法讲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背 景、内容等之后,出示《联合国宪章》准则,对比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设计意图】:讲授法能让学生更明白其基本
流程,对比法直观清晰。
(三)走向国际舞台——走出去
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
之难点突破二
设计: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视频及材料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世界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国 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深刻理解这一内容也 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提出的基本点,老师对其本 质进行分析,再与《联合国宪章》宗旨比较,更 容易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世界性意义。
新中国外交xx说课稿优选版
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淮南第二十七中学周磊1.说教材。
本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
首先从整册书来讲,第一至第三单元讲述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发展道路的探索;从第四单元到第七单元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各项成就,本课就内容而言属于“外交成就”的部分。
其次,第15、16课讲述的都是外交成就的部分,按照时间划分第15课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情况,第16课讲述的是“新世纪”的外交情况。
第15课侧重讲述的是我国外交的开创阶段,突显它的艰难性、复杂性和成就并存。
第16课主要讲述“新世纪”外交的特征可以用辉煌一词来形容。
所以讲好第15课会为第16课的讲解奠定思想、理论的基础。
2.说学情。
1)八年级学生有了更多的主见。
但仍处于感兴到理性认知的过渡阶段。
外交活动复杂而多变,错综复杂的背景更是八年级学生难以理清的。
所以上课之前让我的学生提前预习并充分收集相关史料,以备学习之用。
2)我们上学期刚上完《中国近代史》的部分,百年的屈辱,丧权辱国的外交让学生记忆犹新。
这些都为新课的学习奠定的思想基础。
3.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会出现托尔斯泰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与思考讨论;还有通过PPT适时的把老师准备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播放。
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掌握主动权。
教料中出现的知识学生能够掌握的老师尽可能的少说甚至不说,老师的精力我认为主要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③当然此课的教学内容“新中国的外交”,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外交活动复杂的背景绝对是个难点,所以此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要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不容忽视。
材料的准备和“点到为止”的讲解,是老师们要思考的。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外交政策变化原因三、教授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四、课时:1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现代中国的第一位外交家是谁?他又为近现代的中国做出了那些贡献呢?由此导入【讲授新课】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课件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一边倒”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课件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课件4--8)新中国步入50年代取得的最主要的外交成就时是什么?(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课件4)(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从本单元来看,它为随后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从全书来看,本课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2、重点与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资料,这就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由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两次会议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文献,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良好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
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也为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1.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法 设计目的:通过播放“周恩来参加日内瓦 会议”的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 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2.新课学习
第一子目:迷茫中的抉择——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提供顺序打乱的七则史料进行探究活动:如图所示,当时摆 在新中国面前的有四条道路可供选择。那么请同学们阅读并 分析以下材料,新中国的外交该选择哪一条道路,又该反对 哪些道路呢?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
分析建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方针和活动,同学们能形成 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不足:但是由于本课的史料较多,在数量和难度上
难以把控。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能够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采 取的方式还有待改进。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 后国内国际形势 有关史料的研习, 习得史料探究 的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周恩来总理处理建 国初期的外交史实的学习, 形成对周恩来总理外 交能力的认同和赞赏,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确立依据:课标规定,教材内容,考试说明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 确立依据:学生“整体史”理论薄弱现状
【设计目的】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并有效的选择对自已有用 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解读史料的 方法和培养筛选有效材料程设计反思
第二子目:封锁下的突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唐家璇在2004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并让同 学们讲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新中国的外交说课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编者分三个阶段编写了《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按照三个阶段编写,体现了阶段特征,便于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线索。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第一个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写了四个问题:①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②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③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
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④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联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材首先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然后重点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目“走向国际舞台”,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
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教材内容比较详细地再现了一些历史过程,补充了一些趣味性强、较简短但又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史料,使学生对新中国外交风云能获得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活动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2.万隆会议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用启发式谈话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注重通过指导学生研习史料,运用史料为证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辨伪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导入新课】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学生看书后回答。
“二战”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表现主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都遭战争重伤;社会主义形成了世界体系,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殖民枷锁,赢得了独立;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二战后,因为整个世界日益形成“两大阵营”的格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最主要的成就是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
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该制定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书写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呢?在1949年6月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声明:"任何外国政府,只要它愿意断绝对于中国反动派的关系,不再勾结和援助中国反动派,并向人民的中国采取真正的而不是虚伪的友好态度,我们就愿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的基础之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毛泽东的讲话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接着,在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毛泽东的声明和《共同纲领》的规定,为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呢?学生看书后归纳出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基本方针、含义及意义。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阶段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际视野,理解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立场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实践。
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学生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窗口,也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国际理解力的有效载体。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围绕当代中国外交的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包括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等。
通过系统阐述这些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立场,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1.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2. 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等。
3.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4. 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5.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使学生理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认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国际事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就中国外交政策进行理性讨论。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和维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力,使他们尊重不同国家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二)难点1. 学生对国际事务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爱国主义和国际理解的平衡,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1)识记通过学习,学生知道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有关内容;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完善;知道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有关史实。
(2)理解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政策的意义。
认识我国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3)运用通过比较,认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探究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能力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置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的本质区别,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学习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对我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所起作用的学习,体会我国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思路设计本课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本课难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教学资源学生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并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成员共同探究问题,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整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创设历史学习情境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讨论法与讲述法相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相结合。
创设课堂思维情境、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八年级新中国外交的起步说课课件
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面对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 毛泽东主席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毛泽东主席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一、另起炉灶 二、一边倒 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二 突出主体 突出主体, 活动二:读一读。 活动二:读一读。 任务一: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 任务一: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说一说五项 基本原则形成的过程 任务二:通过解疑:“弱国无外交”,引导 任务二:通过解疑: 弱国无外交” 学生思考和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任务三: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任务三:你能举出一些例子,说说当今的中 国在处理一些外交事务上是如何体现或运用这 五项原则的吗?(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 五项原则的吗?(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 回答,老师评价。) 回答,老师评价。)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三)感悟历史,升华历史 三 感悟历史 感悟历史, 活动一:议一议。 1.建国初期 建国初期, 活动一:议一议。 1.建国初期,周恩来为 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2.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深 2.你能说出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世界人民深 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你认为怎样才能 切爱戴和尊敬的主要原因吗? 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 做一个深受人民爱戴的人?(小组合作,代表 发言,互相补充,教师点评。)让学生认识: 。)让学生认识 发言,互相补充,教师点评。)让学生认识: 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周恩来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用高 超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赢得各国的尊重, 超的外交智慧和人格魅力,赢得各国的尊重,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以周恩来为榜样, 努力学习,增长智慧, 努力学习,增长智慧,用自己的才智为国家的 发展做贡献。 发展做贡献。 活动二:练一练。通过练习,及时反馈矫正, 活动二:练一练。通过练习,及时反馈矫正, 巩固基础知识,落实学习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落实学习目标。
《新中国外交起步》说课稿
《新中国外交起步》说课稿导读:本文《新中国外交起步》说课稿,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新中国外交起步》说课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采取的"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的含义,知道新中国始终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3、知道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认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背景,探讨求同存异的方针对会议成功召开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接合地图了解中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缅甸等国的接壤情况,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2、阅读有关毛泽东、周恩来的传记或作品,并通过编写毛泽东访问苏联或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方面的故事,锻炼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采取的"一边倒"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必要性,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理解万隆会议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形象,"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了会议走向成功,成为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1.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2.处理方法:a.通过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式学习,以初步建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知识结构;b.通过创设新问题情境和设计新历史场景,使学生在探究、体验和感悟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加深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的理解和掌握。
《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
《新中国的外交》说课稿王村中学田焕萍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华东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新中国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的外交》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5课,也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
可概括为两点:一点是50年代的外交成就,一点是70年代的外交成就。
从本单元来看,它为随后第16课《走向新世纪的对外关系》奠定了基础。
从全书来看,本课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1)通过七年级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及对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古代中国的外交及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通过对比学习更有利于掌握新知和复习旧知,得出正确的结论。
(2)由于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再加上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获取历史资料方式单一,所以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所以在本节内容的处理上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史实,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记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万隆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理解中美建交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外交活动与成就以及它们对新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对图片的观察,提高学生从图片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外交的成就,体会我国外交政策的英明性及周恩来等外交家的高明外交才华。
从通过对外交图片的观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心国家时事政治的认识。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求同存异”方针、中美建交教学难点:中美关系的演变依据: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在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的新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
2.能力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特点和基本方针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和外交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失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学法指导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对旧中国外交基本情况的简要回顾,使学生掌握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联想和比较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四、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
作者:丁晓平
说教材 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理念
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部分的内 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它主要讲 述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成就, 在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 和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 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因此,本课内容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 的作用。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的背景、完善过程、内容和影响,并 小组讨论修改后的内容变化,培养学生读 史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补充讲解,梳理知识,并 讲述西藏问题的由来,使学生的历史知识 体系得到完善,树立学生国家统一意识和 爱国意识。
三、走向国际舞台
说教法学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观 看图片、视频,培养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 通过老师设置的问题相互讨论,相互合作, 听取具有闪光点的见解,促进进步。
说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情景再现——播放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
板书设计: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多媒体展示形象直
当代中 国的外 交说课稿
当代中国的外交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当代中国的外交”。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当代中国的外交”是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理解国际关系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多个角度阐述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重要的外交事件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外交与国家发展、国际形势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当代中国外交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的国际关系原理,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对于时事热点较为关注,这为学习当代中国外交提供了一定的兴趣基础。
然而,他们在理解复杂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案例分析来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的主要阶段和重要事件。
理解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内涵。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外交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分析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和平意识,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责任和担当。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形势变化的关系。
评价中国在当代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史实和理论。
问题导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外交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外交概念和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第三篇章:和平睡狮,一朝觉醒
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左图:美苏冷战 右图:时代杂志对于毛泽东的丑化, 对新中国的态度显而易见
问题引导: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为此,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为什么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左图:乔冠华开怀大笑 右图:提案通过后沸腾的会场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 1.中美两国为什么会建立友好关系? • 2.这一新型局面是如何打开的? • 3.双方是在什么基础上改善关系的? • 4.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国外交有什么影响?
理清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左上:1971年基辛格访华 右上:1972年尼克松访华 右下:《人民日报》号外,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70年代以后,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哪里? 2.为了与之相适应,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提出 了什么样的原则? 3.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三)课堂延伸
(四)课堂小结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 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 耀着智慧的光芒。当今世界“地球村”正 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 我们回顾了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 了新中国外交的艰辛。展望未来,我们有 理由相信,“和谐世界”的梦想不会遥远。
学法: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自主思考以及构建体系 课下:宏观把握,填充具体内容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三)课堂延伸(2分钟) (四)课堂小结(2分钟) (五)随堂检测(5分钟) (六)课后作业(1分钟)
(一)导入新课
问题引导:
中日关系正常化
不忘历史 不续仇恨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
和平睡狮,一朝觉醒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国以来,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 们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问题引导: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目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2.课标要求 3.教学目标 4.重难点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重点落实上:分析归纳法 自主探究法 难点突破上: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法
• 1.旧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 2.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有如此低下的
国际地位,你作何感想?
教师导语:
旧中国“跪在地上办外交”引起了同学们 的愤慨,但仅有愤慨又能改变什么呢?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 来了。从战场上走出来的新中国的领导人, 他们是如何披荆斩棘,在国际上为中国开 辟出一条平坦大道的?中国又是怎样重新 奠定起世界大国地位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分析
新中国外交史诗
第一篇章:日出东方,重整山河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第二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第三篇章:和平睡狮,一朝觉醒 一、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六、教学反思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系性进展的 时期,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尤其鼓舞人心。我们都 知道,今天,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 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舞台上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拥有重要的 一票。然而,这一票否决权来之不易, 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那个时候, 去感受一下当时复杂的背景,了解这 一外交成就取得的过程和原因。
开拓外交新局面
左上: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右上: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 会场 右下: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 表讲话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
2.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 份参加的会议。
3.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中,周 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外交方 针。
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二、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