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学生资料材料一:视频材料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和暴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强烈,中美英苏等几十个国家结成强大的反法西斯联盟。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向那些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武器和装备,此后法案扩大到苏联、中国、法国等几十个国家。
1941年8月11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公布了《大西洋宪章》,声明尊重各民族的领土、主权,重建和平,放弃使用武力。
这就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月底,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开会,美英同意对苏联提供军事援助,从而加强了三国合作。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正式签字,宣言规定,各国政府使用一切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其仆从过作战。
完全战胜敌人,不与敌人单独媾和,以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这表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在欢庆胜利之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历史画面,作为战争的主要战场,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惨遭破坏,政局动荡不安,经济恢复工作举步维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由于他们各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而实际形成了面对面的军事对峙,在共同的敌人消失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针锋相对、迎头相撞,成为冷战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根据视频及所学知识,概况二战后大国关系变化,并分析原因及表现。
材料二:即将建立的新中国面临的问题。
毛泽东强调,中共十分缺乏懂得城市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干部。
为此,甚至不得不推迟对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进攻和占领……刘少奇谈到进入大城市初期,中共按照农村打土豪、分田地的做法,把资本家的企业分给了工人,结果工人们把企业全部拆光卖掉了……中共不知道应该如何制止通货膨胀,也不知道如何对四大家族的资产实行国有化……——沈志华《从西柏坡到莫斯科》1948年美国又开始扶持日本、武装日本,把日本纳入“孤立”、“遏制”中国与苏联的轨道。
——胡礼忠《中共学术界关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研究述评》“我们建国以后如果外国三天不承认,就有问题了。
2012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课件 岳麓版必修1 新课标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毛泽东提出三大政策,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一边倒 ”,这成为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再请客” “ (3)到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经与 苏联 等 17 个国家建立 了外交关系。
4.朝核问题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开幕,中 国为促成六方会谈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 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解析: 核问题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中国在此问 题的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 要力量。 答案:C )
2.中美关系的缓和 .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双方处于 对立状态。 ②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局势发生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 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进程 《 ①1972 年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双方在上海签署了 中美上海公报 》,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两国之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 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2.作用 (1)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 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 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为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 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010 年全国Ⅰ卷文综)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 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 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握手。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 合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 会的“震动”。
图1新中国初毛泽东 与斯大林握手
• 问: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演变 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指出影响这一特点形 成的主要原因? • 2、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2011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 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 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 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 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 的努力
2.重大突破之二------中美关系解冻(关键性突破) A、中美建交的经过: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②官员交往: 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标 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 是什么原因促使中 ④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美两国改善关系呢? 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C、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3.重大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A、原因: 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B、经过: 1978年,中日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C、影响: P117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 另起炉灶 系,在平等基础上重新建 立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屋子再请 势力和一切特权,再与 客 西方国家建交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 一边倒 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 边。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2[1].19)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谋新篇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 国际: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国内: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调整:开展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 方针: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 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国际合作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②旋风之旅1978 ---基辛格秘密访华 年12月发表 (1971年7月) 《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1月1日中美 正式建交 ③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5年没交往了啊!”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1955 万 隆 会 议
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而提出了: “求同存异”方针
同: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
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 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二. 20C70年代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运用: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 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特点: 包容性;开放性来自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与“开放 性”? 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与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
家与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开放性: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第26课 新中国外交
尼赫鲁总 理欢迎周 总理访印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 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一、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 2.外交成就: (1)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0年: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外 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牛刀小试】
1.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 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是( )
D
A.罗马尼亚 C.南斯拉夫
B.越南 D.苏联
2.新中国成立后,与印度、缅甸等国家共同倡导 了( )
B
A.亚非会议 C.日内瓦会议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运动
3.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B
)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会见格 雷厄姆· 斯廷霍文率领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 乓外交”。
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 接见美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
二、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 正常化。
1955年4月周总理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一、建国初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 2.外交成就: (1)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1950年:建国一周年,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着外 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1954年: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会后与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编写:班级:小组:姓名:审核:【课标要求】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1、识记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2、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3、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影响。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课前案【自主学习要求】1、结合学案的内容,自主学习课文基础知识部分,并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课中案【预习反馈】1、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2、七十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成就4、你如何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5、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要求: 1、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以下探究问题。
2、小组长组织讨论,安排做好相关记录,并确定展示探究成果的同学。
)探究一: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
政治舞台上“巨人”的握手,会引起社会的“震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摘自《第一次握手》(1)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又分别有何巨大作用?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非 洲 毛里求斯 1972年4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马达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几内亚比绍 1974年3月15日 加蓬 1974年 4月20日 尼日尔 1974年7月20日 博茨瓦纳 1975年1月6日 莫桑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科摩罗 1975年11月13日 佛得角 1976年4月25日 塞舌尔 1976年6月30日 利比里亚1977年2月17日 利比亚 1978年8月9日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在赴杭州的飞机上。访问杭州后, 尼克松一行飞往上海。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 《上海公报》)。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3年5月26日,美国科学家代表团在北京参观长城。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越南战争中的美军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69年的珍宝岛
珍宝岛事件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0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夫妇。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1971年中重返联合国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 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返 回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导入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历史性的握手
(2)过程: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 《中日联合声明》。
高中历史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建国初三大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和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四项原则和表现(中国加入wto、apec、建立中国-东盟贸易区)、发展同大国的关系、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及贡献。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归纳概括出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成就。
⑵通过阅读教材,能归纳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
能认识到外交活动的目的的出发点,就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⑶通过阅读历史材料,能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⑵ 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新时期外交成就。
教学难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外交方针的调整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截止xx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多少个吗?深圳新闻网xx年版《中国外交》白皮书披露,截止xx年底,中国已经同世界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个国际条约。
新中国的外交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1)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2)国家实力 (3)国内外形势 (4)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 ……
1、弱国无外交。 3、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2、外交无小事 。
4、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 的利益! 5、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中华人民共 和国外交部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新中国的外交
主讲:张振娥
【旧中国屈辱外交纪实录】
炮口下的外交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强权外交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跪倒在地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的外交
单元把握:世界格局与新中国外交
20世纪50年代 二战后两大 阵营“冷战”对抗 20世纪70年代 多极化趋势 出现,冲击 两极格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两极格局 瓦解,多极化 趋势加强。
同: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 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异:
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
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体现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包容性。
阶 段
背景
①两极冷战对 峙;美敌视 ②新中国巩固 政权、恢复经 济 ①世界多极化 趋势出现;美 国霸权地位衰 落 ②中国综合国 力提高; ①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 趋势加强 ②中国改革开 放
课程 标准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史实,概括我国外交方面 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 系的影响; 4.以改革开放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外交活动为例, 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 进发展做出的努力。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一边倒”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 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 处于孤立地位
4.外交成就 4.外交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17国建交 1)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
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6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6课 ——新中国外交 ——新中国外交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1 )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理解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 2 )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 概 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 3 )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 探 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 4 )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 好的国际环境、 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 努力。 努力。
b.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1)原因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材料一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尼克松总统就职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 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 系。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 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的原因: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原因: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教学学案
第27课新中国的外交主备人:使用时间:【课标解读】1、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外交的国内国际环境,准确识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识记基本史实,理解其影响。
3、分析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背景、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1、背景:(1)两大阵营的对峙和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开始了独立发展的新时期。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策2、外交方针:表现:“”、“”、“”的政策。
3、成就:(1)建国一周年,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过程:影响:(3)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支持印支独立斗争,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4)1955年周恩来率团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了“”的方针,推动会议的圆满结束。
内容: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①美国:。
②亚非拉国家:。
③中国﹙最主要﹚:(2)标志: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①美国:。
②中国:。
(2)过程:①1971年“乒乓外交”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访华,签署,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发表《》。
④1979年1月1日,。
(3)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
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彻底打破了战后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9月,访华,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26课 新中国的外交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学习目标】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进一步分析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及其对国际产生的重大影响,认识中国外交的特点和体会所蕴含的智慧。
【概念阐释】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
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
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由于其社会存在的不同,导致双方出现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意识形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
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
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
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学习指导】新中国成立后,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导下,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政策,巩固了政权,加速了经济发展,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使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复习时要整体把握: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2.了解中美、中苏、中日等大国关系的变化,分析影响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网络构建】(提示:通过课前预习,用文字概述、表格或结构的形式构建本课内容体系)【高考链接】1.(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1、新中国成立时的国际国内局势(1)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版。
(2)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选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3)靳德行、秦英君、李占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年7月,第1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孙友葵、王玉贵《试析新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论述:孙友葵、王玉贵《试析新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3期。
(2)吴慧芳、慕生懋《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论述:版),1989年,第1期。
(3)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中的论述: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日内瓦国际会议(1)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选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档案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
(2)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中的论述: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3)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论述:选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4、亚非会议(1)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2001)》中的论述:选自孙颖、黄光耀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2001)》,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程秀龙、石锐东、杜贤松著《走向辉煌》中的论述:选自程秀龙、石锐东、杜贤松著《走向辉煌》,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
(3)李植枬主编《20世纪世界史(下卷)》中的论述月,第1版。
5、中美正式建交(1)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选自谢益显《40年国是反思丛书(折冲与共处——中国对外关系4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2)张也白《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纪念中美建交10周年》中的论述:选自张也白《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纪念中美建交10周年》,《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9年,第1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5.日内瓦会议(1954.4-7 )
6. 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
二、 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1971.10;第26届联大)
2、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
发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材料一: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
重大进展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 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 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国际秩序是 不可设想。
——尼克松
思考讨论
是什么促使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2、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 的过程。请按表完成此过程。
时间
事件
1971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
1978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1年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2、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中国; ②中美《联合公报》震动了日本; ③主张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田中角荣当选首相。 (2)过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3)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 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
交出现了新局面。
新中国外交的三个阶段
一、建国初期外交(1949--20世纪50年代期) 二、中国外交新突破(20世纪70年代) 三、新时期外交(改革开放以来)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①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年底,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倡导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 成就 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 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 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声誉 ④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 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949年12月毛泽东斯大林合影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
周恩来总理会见尼赫鲁总理
周恩来与尼赫鲁总理会谈
周恩来等步入日内瓦会场
周恩来总理出席亚非会议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①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原因 ②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 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 挥更大作用第三世界作用越来越大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新中国外交
太原五中 岳占斌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 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 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 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 做出的努力。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方向: 大国是关键, 周边是首要,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
(2012〃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A
【解读】 1.建国初的外交活动,高考重点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考 生认识其提出的历史意义。 2.“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当时国内外形势的产物,并不是我 国长期的外交政策,很多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认识当时特殊的 时代背景。
知识结构
成立一周年时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成就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既要“独立自主”又实行“一边倒”岂不矛盾?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 盲目的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求同存异
同:
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 的殖民掠夺和统治; 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触目惊心的 《二十一条》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 国家外 交的坚强后盾——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延续 4、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26课 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26课 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走向成熟)1、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探究】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并且当时中国是小国,经济并不发达,要实现经济发展,在自身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依靠外来力量,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不矛盾,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原因:“一边倒”并不拒绝与西方国家交往;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形势而制定的。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打压,并不意味着中国就盲目的、无原则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一边倒”实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3、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7国建交;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再次提出;③实践: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1955年在万隆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特点:包容性和开放性⑤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 苏 联
中国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失败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1979年)
世界局势变化,双方共同要求 (1)原因:
①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
(2)过程 ②1978.12,《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③1979.1.1,正式建交
10月25日,在上述提案投 票前,出席第26届联大的 台湾当局“代表团团长”、 “外长”周书楷(右)即 宣布“退出”联合国。
中国的国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 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 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1979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 访问美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 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 了新的一页。
3.中日建交(1972年)
受美国“越顶外交”冲击 (1)原因: (2)过程: 1972.9,田中角荣访华, 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4.中美、中日建交意义:
打开外交新局面,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 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结合本课内 容思考: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 哪些?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决定性因素)
意识形态
国际形势
……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和平共处原则: ①1953年由我国首次提出 ②它成了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 ④它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 D. 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外交 2015.9.16课标要求: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知识梳理及识记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背景1.国际:2.国内:(二)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三大政策:(具体见课本119页“阅读与思考”)(三)成就:1、建国第一年: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首次提出:(3)内容:(4)意义:①国内:②国际:特点:作用;3、日内瓦会议:时间:特点:作用:(★“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周恩来)4、亚非会议:时间:提出的方针及作用:意义:(★“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二、70年代的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一)国际背景:(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为何称恢复?1、原因与条件:a.美国;b.亚非拉发展中国家;c.中国2、标志:时间、提案国3、意义: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标志,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明美国长期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布什) (三)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1.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与条件: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美国: a.美国二十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外交的政策难以继续下去。
B.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C.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中国: a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概况:a.准备: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b.1972年尼克松访华:成果:意义:c.1978.12 ;d.1979.12.中日邦交正常化:a.直接原因:b.时间:成果:3.中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对中国:(见课本中间一段)(2)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一)国内外形势:1. 国际形势:(1)政治上(2)经济上2.国内情况:(二)外交目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外交活动与成就1.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1)政策、原则:(2)成就1)同发展中国家。
2)在多边经济经济领域: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经济组织的外交活动①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
(2)成就:1)改善发展同大国的关系: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 开展“反恐”外交,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宏观知识结构体系:高考真题感悟:1. (2014·四川文综·T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
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2. (2014·江苏单科·T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
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3. (2014·广东文综·T1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放弃“一边倒”政策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4. (2014·福建文综·T17)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
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5. (2013·江苏单科·T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6. (2013·安徽文综·T1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7. (2013·广东文综·T17)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8. (2012·北京文综·T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 (2012·福建文综·T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10. (2012·山东文综·T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1.(2012·天津文综·T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
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2.(201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1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14.(2010·浙江文综·T21)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14·浙江文综·T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9分)16.(2013·大纲全国卷·T39)(20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节选)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二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8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