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课件
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至1895年中日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 师全军覆没告终。中日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 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
分中国的狂潮。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
详细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 课件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局限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主权在民 和轮番为治等特点,但也存在权力滥用、范 围狭隘和排斥妇女的局限。
D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习惯法的形成
《十二铜表法》
在罗马早期,习惯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文法。
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法的 诞生,对罗马社会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谢谢聆听
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 帝制的革命运动。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 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时代的开始。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02
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分中国的狂潮。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总结词
推翻封建帝制
详细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 课件
目录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局限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主权在民 和轮番为治等特点,但也存在权力滥用、范 围狭隘和排斥妇女的局限。
D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习惯法的形成
《十二铜表法》
在罗马早期,习惯法是主要的法律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文法。
作为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法的 诞生,对罗马社会和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
谢谢聆听
辛亥革命是1911年在中国爆发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 帝制的革命运动。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 封建帝制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时代的开始。辛亥革命是中 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02
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1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
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民主政治有迫切需求。
.
5
多山 多岛 环海
.
6
• 2、奴隶制城邦国家的雏形 • 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 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
机构的设立
• 氏族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
7
3、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
(1)政治上:
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
贵族:首席执政官(城邦首脑、内政权);
长老议事会(最高决策、监察、审判权)
平民:公民大会(名义最高权力机关,无实权)
(2)经济上:
实行债务奴隶制。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通
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
直至债务奴隶。
(3)表现:前632年雅典平民武装暴动,给统治
.
4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1、雅典的地理环境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影响:
①特点: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物
产丰富,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
②对经济政治影响:
经济:
经济生活多样性。近海居民商业航海贸易为
主;山地居民游牧业商业航海贸易比较发达。
政治:
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难以通过
者敲响警钟,迫使统治者调整政策,进行社会政
治改革。
.
8
二、工商业的发展 1、原因:
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 力提高
2、发展表现:
经济作物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贸易繁荣。
.
9
3、影响: (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 (2)雅典公民分化与社会矛盾激化:
代表旧贵族的平原派:主张贵族寡头政 治,维护既得利益。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中央
商王
相、卿士
卜、祝、史
侯、伯
师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地方行政制度)
⑴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⑵内容:①分封对象(几种类型?主要的诸侯国?) ②诸侯的义务和权利
积极作用: 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⑶影响 消极影响: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⑷结果:西周后期,破坏;
2、近代后期: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①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年、1924~1927年)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 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④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三、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统一时期) 青铜时代
东周: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大分裂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
铁器时代
3、封建社会:前475~1840年
①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大分裂时期) ②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咸阳、长安、洛阳)
(大统一时期)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第二次大分裂时期) ④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
A.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B. 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C.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8、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C)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
内容
分封制 影响
制
结果
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851年,《 海 国 图 志 》传入曰本,六十卷本被翻译成日文 ,日本人惊为天 书,认真学习之,通过此书了解西方的长处,它被奉为加强海防的经典著作,为 不久后开展的明治维新做出了贡献 。
——严孟达 《甲午再现风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上谕档”是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 廷寄谕旨的薄册,以备随时查考。
但是有关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 却不见于“上谕档”。军机章京将之誊 录于另一种军机处档册——“剿捕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华夷观
贵 华 夏 , 贱 夷 狄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什么?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 《乾隆御制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梦 境
鸦片战争
——从文化心理角度的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世界潮流:近代化
经济Leabharlann 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文化
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2.官员无知
——严孟达 《甲午再现风云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上谕档”是军机章京每日抄录明发、 廷寄谕旨的薄册,以备随时查考。
但是有关道光帝对鸦片战争的谕旨, 却不见于“上谕档”。军机章京将之誊 录于另一种军机处档册——“剿捕档”。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1.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华夷观
贵 华 夏 , 贱 夷 狄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是什么?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 《乾隆御制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梦 境
鸦片战争
——从文化心理角度的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世界潮流:近代化
经济Leabharlann 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文化
科学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共32张PPT)
2.官员无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33张PPT)
7、时代主题: 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
第10课 鸦片战争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
英国工业革命: 1765年—1840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英国: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美国:1844. 中美《望厦条约》; 法国:1844. 中法《黄埔条约》。
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公民在中国通商口岸犯罪后, 中国官员不能按照中国法律进行惩罚,而必须把他们交给英国驻 华官员(即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
(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谈判时,已宣布废除所谓“领事裁判权” 的不平等关系。)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 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英国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探究1: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 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鸦220500片0000 )掠流夺白毒银于:天3—下4亿,元则/420为0年33害1 甚巨,法当
从几严 无。可11055000若以000000犹御4泄 敌00泄 之0 7兵视88,之9 且,125无是76可使以数充十饷年之后银,中。原”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第10课 鸦片战争
——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
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际、国内形势:
英国工业革命: 1765年—1840年
鸦片战争后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英国: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美国:1844. 中美《望厦条约》; 法国:1844. 中法《黄埔条约》。
知识链接
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公民在中国通商口岸犯罪后, 中国官员不能按照中国法律进行惩罚,而必须把他们交给英国驻 华官员(即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处理。
(1943年,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谈判时,已宣布废除所谓“领事裁判权” 的不平等关系。)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 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英国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探究1: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 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 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鸦220500片0000 )掠流夺白毒银于:天3—下4亿,元则/420为0年33害1 甚巨,法当
从几严 无。可11055000若以000000犹御4泄 敌00泄 之0 7兵视88,之9 且,125无是76可使以数充十饷年之后银,中。原”
0
1799年
1820年
1825年
1830年
1835年
1838年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7课_解放战争(共47张PPT)
——毛泽东于1947年底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这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土地改革: 学思之窗)(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影响: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
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配合军事反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30万人
1946年6月
1948年秋
1948年,人民解放军已增到280万人,实力有很
大的提高;建立了相当强大的炮兵和工兵,并掌握了攻坚
技术;刘不邓仅大能军打运过用大战别,山而且的能战打略阵反地战攻。有解成放效区土;地 改参军革支的解基前放更本区踊完土跃成地, 。改生各产主革的要基迅解本速放完发区展相成继,。连使成后一方片更加,巩可固作战,
• 国内意义:结束了半殖半封社会的屈辱历 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 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世界 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 迫民民族的解放斗争。
•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复习与回顾: 中共成立后领导进行革命的史实有哪些呢?
1.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渡江战役(时间)、 解放南京(革命胜利标志)时间、意义。
(3)追剿残余部队。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0张PPT)
卢
沟
桥 龙王庙
事
变
示
卢沟桥
丰台
意 图
宛 平
国
丧 节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上 海失守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师 节 意义: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太原会战 1937年9月13日—11月8日,日
失 败 国共配合 占太原
典范
平型关大捷——首次胜利
地 退 徐州会战 1938年春—1938年5月,徐州失守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1、日本侵华 2、全民族的抗战 3、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日本侵华
1、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
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
现。”
⑴—历—史19原27因年:日蓄本谋首已相久田,中既义定一国向策天皇密奏
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 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 冯 安邦中将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王凤山少将等 32名少将。 ①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阴谋,使抗战成为持久战; ②为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3.提高了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与支持
两条抗战路线
请归纳抗日精神
(1)民族利益至上、宁死不屈的民族自尊品格; (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3)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4)百折不挠、自强自立的民族自强信念; (5)开拓创新、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6)坚持正义、维护和平的民族奉献精神。
日军攻占卢沟桥 美丽的卢沟桥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战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高中历史第7课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资源和精神动力。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科学、民主、进步等价值观念在当 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精神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 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的 现代化进程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提倡女子教育
女子教育得到重视和推广, 女子学堂和女子大学等教 育机构相继成立。
科学技术发展推动
提倡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精神 和科学方法,反对迷信和 封建思想。
推广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得 到重视,科学杂志、科学 社团等相继成立。
促进科技发展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科技的 发展和进步,为中国的现 代化奠定了基础。
01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02
主张文学改良,推动新文学发展
《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阐述其文学观念
03
新文化运动在各方面
03
的影响和表现
文学艺术领域变革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推广新式标点符号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 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 的主要语言。
新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使得文学作品更 加易于阅读和理解,推动了文学的传 播和普及。
总结:回顾新文化运
06
动,并探讨其现实意
义
简要回顾本次课程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0世纪初,中国面临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新文化运 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 物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 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共56张PPT)
——《礼记·礼运》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 史影响? 答:“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传子)代 替了禅让制(传贤)
12
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 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
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
思考:这两种最高领袖的继承方式有何不同?
22
1、西周的分封制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 周朝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强国。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楚王问鼎
23
3、宗法制 小儿子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 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 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8
13.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9
14“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
31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礼乐制度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 越行为的工具。
3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 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33
12
传说夏禹治水成功后,声威上升,成为民众 心目中的贤能之人,于是继承帝舜成为最高领袖。
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
思考:这两种最高领袖的继承方式有何不同?
22
1、西周的分封制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 周朝成为延续几百年的强国。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楚王问鼎
23
3、宗法制 小儿子
考一考: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 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 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8
13.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9
14“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
31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
礼乐制度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 越行为的工具。
32
●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 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3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共26张PPT)
•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群众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 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 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 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 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摘自《中国近代史常识》
基督教在近代是列强用以侵略中国的工具, 为什么却能被农民加以利用成为革命理论?
(4)你如何看待《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
• 对《天朝田亩制度》评价
• 1、革命性: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是农民阶级所能提 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 2、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 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 其积极性;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着太 平天国逐步的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 成为泡影。此外,加上当时的战争环境,这 个制度根本无法实施。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情景模拟:
1853年冬天的某日,天京街头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个告示: 《天朝田亩制度》,平民甲、乙、丙在讨论: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
度》。根据这项制度,尔等以后都有田耕,有饭吃,有衣 穿,有钱用,尔等再也不愁饥寒,不愁欺压,尽可以享福 了。
甲、乙、丙(异口同声)真的?看看去。 甲:我家有5口人,3男2女,按《天朝田亩制度》的规
心思多种粮食呀。另外,现在长期打仗,天国哪有时间 和精力去分田呢?嗨!
设问2: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 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你如 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
• 失败原因 (1)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2)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绞杀。
启示:太平天国的悲剧说明:受阶级和时代的 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高中历史】两汉的统治PPT课件1
• 文景时期的措施与汉高祖时相比,既有继 文帝时,齐太仓令淳于意犯罪, 《史记 · 平准书》上记载的那样: 承,又有发展 。 他的女儿缇萦上书文帝,说“死 • 减免田租赋役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 • 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 • “宽商”政策 至腐败不可食”。“文景之治”为 自愿“为官婢,以赎父刑,使得 • 废酷刑、宽刑罚 西汉武帝时期盛世局面的到来,奠 自新” • 提倡节俭,紧缩开支
汉武帝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从公 元前133年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战争。 • b.军事方面 公元前119年对匈奴一战,具有决定性的 • 汉武帝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武帝着手组 作用。此役后,匈奴主力向西北迁徙,汉 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并且出兵匈 军夺取了朔方以西至今甘肃张掖、居延间 奴,进军南越,有效地巩固了封建国家的 的大量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并 统一。 移民屯田进行开发。至此,北方边境地所 受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军事行动的同时, 派张骞再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又进军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多民族统 一国家的疆城空前辽阔。
• 存在的问题:A没有涉及根本问题——土地制度 B把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继续对立起来
罢兵归农、复故爵田、释免奴婢、 抑制商贾、减轻田租
• 首先罢兵归农,让士兵复员回家转向从事农业生产,有利 于恢复被破坏的社会经济。 • 其次,复故爵田,就是使逃亡的地主 重新获得丧失的爵 位和田宅, • 第三,释免奴婢,把因为饥荒自卖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 民,既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又是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口,解 决国家财政困难的途径之一。 • 第五,抑制商贾。当时对商人的限制是很多的。例如,商 人及其子孙不得为官;商人不得拥有土地;商人不得乘车、 骑马、携带兵器等。当初这种做法对防止农业劳动力流散, 保护小农经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 积极作用。 • 第六,减轻田租,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使农民自留产品 有较大增加,从而刺激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掌握基本史实
01
学生应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02
理解历史意义
学生应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探究历史的深层意义。
03
分析历史因果关系
学生应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重要史实,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注重记忆与理解
总结词
这一时期,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时期的繁荣
中国近现代史
总结词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社会矛盾激化,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
历史课程简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人物与事件分析
历史课程简介
01
培养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02
传承文化价值观
历史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03
提高思维能力
历史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总结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抵抗和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01
学生应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02
理解历史意义
学生应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探究历史的深层意义。
03
分析历史因果关系
学生应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学生应通过记忆和理解重要史实,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注重记忆与理解
总结词
这一时期,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推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唐时期的繁荣
中国近现代史
总结词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危机,社会矛盾激化,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高中历史精品课件
历史课程简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人物与事件分析
历史课程简介
01
培养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02
传承文化价值观
历史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03
提高思维能力
历史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总结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抵抗和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A. 商朝的外服制度
C. 西周的分封制
B.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D. 秦汉的郡县制
B 5、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义务 ③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②受封诸侯
有 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
④受封诸侯国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为日后的分裂割据创造了条件
A. 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 社稷者,不可胜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C A. 诸侯间争夺土地、人口,互相残杀 B. 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 分封制动摇,奴隶制趋向崩溃 D. 诸侯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
7、下列对于宗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B. 是由母系氏族的母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C. 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⑦辛亥革命(1911年) ⑧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⑨五四运动(1919年)
2、近代后期: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①中共诞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1921年、1924~1927年)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年)
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④隋唐时期:581~907年(长安、洛阳) (第三次大统一时期) ⑤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907~1279年(开封、杭州 ) (第三次大分裂时期) ⑥元明清时期:1271~1840年(1912年 北京) 第四次大统一时期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高中历史课件
近代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
介绍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历程,如新文化运 动、五四运动等,以及这些运动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方面 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现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要点一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 主义建设
详细描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历程,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 造等,以及这些事件对社会、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影响和启示。
秦汉时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秦汉大一统与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起来,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交流
秦汉时期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促进了经 济、文化的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
总结词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 化发展
03
中国现代史
五四运动
背景
经过
意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 巴黎和会,但列强无视中国也 是战胜国的地位,将德国在山 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引发 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规 模宏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 动,迅速从北京蔓延到上海、 天津、南京等城市。
详细描述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科 举制、行省制等重要制度逐渐形 成和发展。
02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01
背景
鸦片战争是19世纪中期的两次战争,分别在1840-1842年和1856-
1860年之间,由大不列颠和清朝之间爆发。战争起因于英国向中国非
法走私鸦片,以及随后的外交争端和紧张局势。
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介绍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历程,如新文化运 动、五四运动等,以及这些运动对思想、文化和社会方面 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现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要点一
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 主义建设
详细描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历程,包括土地改革、三大改 造等,以及这些事件对社会、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影响和启示。
秦汉时期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秦汉大一统与中央集权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建立 起来,为后世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对外交流
秦汉时期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外界的交流,促进了经 济、文化的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
总结词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文 化发展
03
中国现代史
五四运动
背景
经过
意义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 巴黎和会,但列强无视中国也 是战胜国的地位,将德国在山 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引发 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规 模宏大的学生群众反帝爱国运 动,迅速从北京蔓延到上海、 天津、南京等城市。
详细描述
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科 举制、行省制等重要制度逐渐形 成和发展。
02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01
背景
鸦片战争是19世纪中期的两次战争,分别在1840-1842年和1856-
1860年之间,由大不列颠和清朝之间爆发。战争起因于英国向中国非
法走私鸦片,以及随后的外交争端和紧张局势。
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冷 战 ” 的 信 号
A
3
铁幕
A
4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至亚得里亚海的里雅 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 力范围之内 。
主张(实质):遏制苏联,对抗共 产主义运动
A
5
(3)希、土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提供了契机。
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阅读并回答:
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 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 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
问题二: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 会产生这种“转折”?
转折:美国外交政策从原来的孤立主义,转 变为称霸世界的外交战略,
பைடு நூலகம்
A
11
阅读并回答: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 家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 反对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杜鲁门咨文(节选)
问题一: 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
A
12
3、实质 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幌子,干 涉各国内政,在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4、实施
(1)在欧洲,美国控制了希腊、土耳其,
加紧筹划建立联邦德国。
(2)在亚洲,美国继续大力资助蒋介石在
中国扩大内战,逐步放宽对日占领政策,
扶持日本成为在远东遏制“极权主义”的
重要阵地。
A
10
5、影响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 折点
三、北约与华约
VS
华约成员国签字仪式
A
北约签字
24
1.北约的建立
(1)、背景:
①随着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欧洲的国际政治 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②美国需要控制西欧,建立由自己主导的 安全体系,以对付苏联。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力量急剧膨胀,及战
后美国面临的经济转型A的问题
13
二、马歇尔计划
1.背景
【资料回放】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 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 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愿意协 助完成恢复工作的政府将得到美国政府的
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充分合作。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 们的援助。此外,任何为了政治或其他目的而企图延长人类痛 苦的政府、政党或集团,都将遭到美国政府的反对。
(4)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
2、提出及主要内容
A
6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咨 文中要求国会授权美国 政府向希腊、土耳其提 供4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并指出“这是美国外交 政策的转折点”,
“不论在什么地方, 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 威胁了和平,都与美 国安全有关。”
A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A
8
杜鲁门主义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
政治表现 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
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华盛顿的“和平鸽”(苏联冷战宣传漫画)
美国鉴于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杜鲁门主义 提出背景)而形成的“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A 动“冷战”的宣言书,同时也是美国全球扩9张野 心的体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冷战”历时40余年。
标志着冷战全面的
开始。
7
标志着“冷战”正式爆发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
联席会议发表政府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且宣
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
Russia
America
A
1
一、杜鲁门主义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最 强大的两个国家。
②1946年,丘吉尔发表《
和平砥柱》演说
揭开了冷战序幕
A
哈里·S·杜鲁门
Harry S.Truman 1884.5.8~1972.12.26 美国第33任总统 1945.4.12~19532.1.20
(3)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的必要
(美国曾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加入以孤立
和打击苏联)
A
22
军事表现
《北大西洋公约》签约会场
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2 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A 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2iz3ation -NATO),简称北约。8月24日,公约生效,北约正式成立,也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义的阵脚,控制西欧,
达到共同“遏制”苏
联的目的。
A
21
4、实质:
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 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 联的目的。
5.影响
(1)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渡过难关,促进了西 欧经济的复兴,推动了西欧经济的联合。
(2)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同时扩大了美 国在欧洲的影响。
3.实施 1948年4月,马歇尔计划开始
实施。到1952年,计划实施完毕。
A
16
历图 史说
马歇尔计划受援国及宣传海报A
英法等16国受
援,对西欧的援 助达132亿美元17
以下是一组由苏联漫画家创作的漫画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用膏药援救死者》 A《他正在敲诈》
19
《用膏药援救死者》 ⒈画面上的“医生”是 指谁?病床上的“死者” 又指代什么?
杜鲁门 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⒉医生所用的“膏药” 比喻什么?
比喻美国的经济援助
⒊该画讽刺什么事件?
讽刺美国政府实 A 施马歇尔计划。 20
《他正在敲诈》
⒋马歇尔计划是一项 “复兴欧洲”计划,为 什么说它是在敲诈呢?
马歇尔计划决不仅仅
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它是实际上是以“复
兴欧洲”为名,借经
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A
14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遭受沉重打击, 战后西欧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并引发政
治危机。
(2)美国意识到只有帮助欧洲恢复经济, 才能稳定西欧政局,从而才能控制西欧 并遏制共产主义。
A
15
2.提出 1947年6月,马歇尔提出了援
助欧洲的方案,这一方案后来被 称为“马歇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