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题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新课导入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板书课题)课程讲授一.明确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识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互动活动一:明朝的建立出示问题:元朝末年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教材,理清元朝灭亡的原因。

引导学生说出明朝建立情况2.互动活动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创设情境设身处地寻方案换位思考:我当皇帝怎么做?(2)、群策群力合作探究:课件出示问题问题一:明太祖为什么要改革官制,强化皇权?问题二、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强化皇权?学生展示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知识点。

教师继续揭秘明朝的皇权强化措施。

教师过渡:中央、地方的权利都把持在自己手中,群臣和百姓也监视起来了,还有一群人不能小视,那就是知识分子,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的?3.互动活动三:科举制度的变化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子目内容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学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大家看一则材料宋濂请官员吃饭,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喝酒了没有,请那些客人,做了什么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听完这段材料,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太恐怖了,没有自由;朱元璋太厉害了等等。
我们假设一下,深更半夜,你正坐在自家房里,而在离你不远处,有人正在一边看着你,一边帮你画像。到了第二天,昨晚的一切活动都被别人知道的一五一十,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这种情节只有在恐怖片中才有。在当时,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5、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来自设计意图)二次备课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传奇历史人物他出身贫寒,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终他竟登顶中国封建社会权利之巅!他开创了大明王朝276年的基业,死后葬于南京明孝陵。他是谁呢?对!朱元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板书课题),进一步认识朱元璋。
官员们生活的提心吊胆;
这就是锦衣卫的职能和作用。
后来明成祖朱棣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使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锦衣卫只能在行为上对臣民进行监视,那么要想控制人们的思想,朱元璋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同学们看第四框;
实行八股取士;通过考八股文进入仕途的途径称八股取士
范围、含义、要求、文体(结果或危害影响)通过八股取士选拔的官员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有利于加强皇权。但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八股取士选拔出的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忠实于皇帝。所以说,八股取士还起到了加强君权的作用。因此说八股取士也是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明初加强皇权的措施、明朝经济发展概况等史实,理解皇权强化的弊端。

2.通过《明朝疆域图》获取明朝疆域范围,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通过分析“材料研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等材料,培养学生历史理解素养。

3.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君权的强化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强化皇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2.难点:八股取士的影响三、教学策略和手段建议1.导入⑴从一个芒果到朱元璋画像:这可以说是一个最容易被恶搞其长相的皇帝,关于他的真实长相众说纷纭,这是一个“千古之谜”。

而人们之所以对他有如此兴趣,除了他的长相之谜外,恐怕就是他极富传奇的一生了——PPT展示朱元璋简历(还可以解释“朱元璋”名字的含义)。

朱元璋当皇帝也是极具特色的,导入新课明朝的统治。

2.新课⑴“诛”元“璋”——明朝建立从《元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等史料分析明朝建立的背景:元末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农民起义爆发。

农民起义的一支郭子兴部手下有一个放牛娃——朱元璋,在其死后执掌该部,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明朝。

明朝建立概况(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全国)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根据《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明朝疆域范围、绘制明朝疆域示意图(强调南海的管辖、京师的变化)和北方政权概况。

⑵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因为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导致的,那么他将如何避免相同问题出现,加强皇权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或根据史料分析明朝初期加强皇权的措施(从官制、科举制度、特务机构等方面归纳或者分析完措施之后让学生进行归类)。

史料:材料一他首先从地方机构改革着手。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

人教年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设计

人教年部编版2020年春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和影响;科举考试变化的表现和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那么明太祖朱元璋在何时建立大明王朝的?都城在哪里?朱元璋成就帝业后,为加强皇权,他生前死后又上演了哪些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明朝的建立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明确朱元璋参加反元农民起义后,队伍逐渐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朱元璋是何时称帝的?都城在哪儿?生: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即今天的南京。

2.朱元璋强化皇权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分两组讨论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政治、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生1:政治上:在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朱元璋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案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6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的统治》是七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掌握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对明朝的统治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明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对明朝的整体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明朝,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掌握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

2.教学难点:明朝的统治特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联系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让学生深入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如播放明朝的宫廷音乐、展示明朝的服饰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等辅助材料,呈现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明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如:明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明朝的经济有什么发展?明朝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云南省文山市马塘中学赵思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朱元璋灭元朝、建立明朝政权的情况;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同时进行纵向对比、联系。

(2)、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归纳,比较和分析。

(3)、识读《明朝疆域图》、《范进中举图》和有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图示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猜一猜:他是谁?出生贫苦,从小放牛父母双亡,当过和尚难以为生,当过乞丐参加起义,成为领袖推翻元朝,当过皇帝学生回答:朱元璋。

由此引入新课。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结合教师发给学生的导学案,预习本节书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教师:让学生简单复述明朝的建立情况。

(课件展示)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复述出明朝的建立情况:1.背景: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统一: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教师引导: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学生讨论: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6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明朝的历史知识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纠正。

此外,学生对于明朝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如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如明成祖迁都北京、明长城的修筑、郑和下西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2.难点:明长城的修筑原因和意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明朝的一些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明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你们知道明朝的一些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七年级下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
知识目标: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
②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2)答题格式:八股文
思考八股取士的背景和目的
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思考八股取士的影响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传奇皇帝朱元璋》主题曲导入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明朝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呢?
听歌曲,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思考总结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勾画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
学生读课本,勾画相应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建立到灭亡的过程。

本课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明朝的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唐朝的历史知识,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历史事件的联系、历史人物的评价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明朝的对外关系,明太祖、明成祖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历史。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3.的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成祖迁都北京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明太祖改革、明成祖巩固政权、明朝的对外关系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了解明朝的统治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评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程教学设计
三、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该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灭亡,明朝取而代之并且不断巩固其君权、加强统治的历史。同时也向学生昭示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日趋没落,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的事实。
A、白瓷B、青瓷C、五彩瓷D、青花瓷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改革行政
明太祖
明朝的统治
经济发展
设锦衣卫
八股取士
设立东厂
明成祖
作 业 设 计
必做
1、识记重点知识
2、完成同步测评
选做
1、通过网络等手段进一步了解明朝历史
教学 反思
本课注意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尽可能地再现历史,让学生能够直接,直观地感受历史,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本课涉及内容较多,教学时也可安排学生提前收集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师生归纳表格: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一、导入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是凤阳花鼓的一段唱段,唱段中说的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进第14课去寻找答案
二、新课讲解
(一)、明朝的建立
教师引导: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但是这么一个强大的王朝为什么在统一不到100年的时间就迅速走向灭亡,原因何在?
教师引导: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这一局面,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明朝的统治》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第一篇内容标准1.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知道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课时】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道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学生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师引导:在众多农民起义队伍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朱元璋。

生阅读课本66页相关史事。

2.明朝的建立学生归纳明朝建立的史实。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生阅读课本67页《明朝疆域图(1433年)》,了解明朝疆域辽阔。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方面:全面改革官制【合作探究】出示材料“胡惟庸案”问题: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朱元璋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有哪些?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1.生阅读课本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重点:明朝加强君权措施;难点:“八股取士”的危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

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二、研习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的建立:时间: 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朝代:明朝都城:应天(南京)(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阅读课本P67第一段,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吸取元朝灭亡的原因,加强君权,巩固统治!2.朱元璋从地方、中央、军事、特务四方面采取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军事: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4)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3.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材料研读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答:目的:防止朝臣专权,,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温故知新:科举制度是什么时期形成的?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变化呢?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八股文”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本课以明朝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政治管理制度、文化和科技成就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2)掌握明朝的政治管理制度和文化成就;(3)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朝的政治管理制度、文化成就和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政治管理制度、文化和科技成就。

1.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明朝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本部分着重介绍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包括朱元璋的夺取皇位、建立明朝、发展经济和开展海外贸易等方面。

2.政治管理制度明朝的政治管理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本部分着重介绍明朝的君主制度、科举制度、地方政府和监察制度等方面。

3.文化和科技成就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科技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本部分着重介绍明朝的文艺、建筑、雕塑、绘画和科技成就等方面。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本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深奥,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授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

2.小组讨论法学生可以自己组成小组,就本课的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互相交流看法和经验,从而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介绍朱元璋夺取皇位、建立明朝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2.教师通过讲述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的历史功绩和性格特征,展示他为什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明朝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明朝的统治,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明朝时期的社会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明朝的统治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明朝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明朝时期的国家疆域。

同时,简要介绍明朝的建立,引发学生对明朝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明朝皇权加强、科举制度、卫所制度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明朝皇权加强的表现和影响。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明朝的统治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明朝的建立、洪武帝的改革、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封建社会及其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明朝的具体情况,如明朝的建立、洪武帝的改革、明朝的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洪武帝的改革、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等情况,理解明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建立、洪武帝的改革、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明朝的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明朝的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引出本课的主题《明朝的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教学分析
1.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
2.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2.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2.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
一、导入新课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 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 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原因 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 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
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2.(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取士兴起的目的)根据教材会带八股取士的目的答案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3.(多媒体出示问题:八股文的考试范围)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答案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4.(多媒体出示问题: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