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怒责宋白阅读及答案参考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魏咏之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
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
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
”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
既至,造.门自通。
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
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
”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且.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
(甲)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
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
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
”竟不调而遣之,(乙)咏之遂闭口不语。
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
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
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
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
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造.门自通——联想到“造访”中的“造”,推断其义为“拜访、到”。
B .且.百日邪——回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推知“且”义为“而且”。
C .玄鄙其精神不隽.——查词典,从“通‘俊’,才智出众”义项中判断“隽”为“出众”。
D .未几竟践.其位——联系上下文“及居显位”和“卒于官”,推测“践”义为“承袭”。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引用善相者的话,为下文魏咏之成为一代名臣做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魏咏之想去殷仲堪处找名医医治兔唇,但因自身贫困和相貌丑陋自卑消极。
C .殷仲堪先安排名医为魏咏之治疗,后用很多钱财送走他,足见其为人仗义、慷慨大方。
D .魏咏之平定桓玄的叛乱,赶走桓歆,有赞助正义之举,死后被追封为江陵县公。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1宋太祖怕史官太祖①尝弹雀②于后,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③其故。
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④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太祖:指宋太祖。
②弹雀:拿弹弓打小鸟。
③诘:责问。
④讼:告状⑤尚:还是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太祖尝弹雀于后苑 (曾经 ) B.太祖亟见之(急忙)C.堕两齿(堕落) D.汝怀齿欲讼我耶(怀里藏着)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自当有史官书之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忘路之远近。
B.无丝竹之乱耳。
C.闻之,欣然规往。
D.何陋之有。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23.说说文中的宋太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参考答案:20.C(2分)21.C(2分)22、我认为比弹雀还紧要得多。
(2分)23、专制霸道、知错就改(2分)《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宋太祖怕史官宋太祖尝弹雀1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恕,诘其故。
对曰:“臣以尚2急于3口弹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
②尚:还是。
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2)自当有史官书之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上怒,诘其故。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魏咏之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
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
生而兔缺,有善相者谓之曰:“卿当富贵。
”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
既至,造.门自通。
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
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
”咏之曰:“半生不语,而有半生,亦当疗之,且.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
(甲)咏之遂闭口不语,唯食薄粥,其厉志如此。
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
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器。
”竟不调而遣之,(乙)咏之遂闭口不语。
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
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
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贵骄人。
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
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造.门自通——联想到“造访”中的“造”,推断其义为“拜访、到”。
B .且.百日邪——回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推知“且”义为“而且”。
C .玄鄙其精神不隽.——查词典,从“通‘俊’,才智出众”义项中判断“隽”为“出众”。
D .未几竟践.其位——联系上下文“及居显位”和“卒于官”,推测“践”义为“承袭”。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引用善相者的话,为下文魏咏之成为一代名臣做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魏咏之想去殷仲堪处找名医医治兔唇,但因自身贫困和相貌丑陋自卑消极。
C .殷仲堪先安排名医为魏咏之治疗,后用很多钱财送走他,足见其为人仗义、慷慨大方。
D .魏咏之平定桓玄的叛乱,赶走桓歆,有赞助正义之举,死后被追封为江陵县公。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专项复习专题08: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 (共20题;共272分)1. (13分) (2018九下·龙湖开学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
(1)依据课文内容默写横线上内容。
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
(2)下列划线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几项是()A .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选拔)B .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C . 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D . 曾益其所不能(益处)E .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F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明白)(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 . 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 . 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 人恒过/……外患者,国恒亡(4)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然后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B . 第一段开头连用六个事例,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C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 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5)翻译下面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 (8分)(2016·许昌模拟)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各题【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古诗文阅读】《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宋太祖怕史官
太祖①尝弹雀②于后,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③其故。
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④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解】①太祖:指宋太祖。
②弹雀:拎弹弓踢小鸟。
③Seyches:责问。
④讼:告发⑤尚:还是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曾经)b.太祖亟见之(急忙)
c.堕两齿(堕落)d.汝怀齿欲讼我耶(怀里藏着)
2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自当存有史官书之相同的一项就是()(2分后)
a.忘路之远近。
b.无丝竹之乱耳。
c.闻之,欣然规往。
d.何陋之有。
22.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句子。
(2分后)
臣以为尚急于弹雀。
23.说道说道文中的宋太祖就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后)
参考答案:
20.c(2分后)
21.c(2分)
22、我指出比弹雀还要紧得多。
(2分后)
23、专制霸道、知错就改(2分)。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1.寇准读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供帐:隆重设宴。
③具:准办酒食。
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
”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
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
”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1.解释(1)闻(2)谓(3)适(4)谕2.翻译(1)何以教准?(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参考答案】1.(1)听说,听到(2)对……说(3)恰好(4)明白2. (1)(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2)这是张公在说我啊!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2.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文言趣文
高一课外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一)编写:周雯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一)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二)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三)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阐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韩立马良.久()2.岛初赴举.京师()3.遂于.驴上吟哦()4.遂并辔而.归()(二)翻译句子。
1.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三)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三、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
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1.寇准读书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②,大为具③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注释】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供帐:隆重设宴。
③具:准办酒食。
④《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丞相,就对自己的僚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材,只可惜他处世方法不足。
”等到寇准出任陕的职位时,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款待张咏。
张咏要走的时候,寇准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看啊。
”寇准没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
笑着说:“这是张公在说我啊!”1.解释(1)闻(2)谓(3)适(4)谕2.翻译(1)何以教准(2)此张公谓我矣。
3.从文中可以看出寇准具有哪些品质【参考答案】1.(1)听说,听到(2)对……说(3)恰好(4)明白2. (1)(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的呢(2)这是张公在说我啊!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
2. 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91200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91200(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91-200)191、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 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释】①孝廉:“举人”的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 :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
⑤届(jia) :到。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翻译下列句子。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192、刚峰宦囊都御史刚峰海公①卒于官舍,同乡宦②南京者,惟户部苏怀民一人。
苏点其宦囊③,竹笼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③、旧衣数件而已。
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 王司寇凤洲⑤评之云:“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
”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
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注释】①刚峰海公:指海瑞。
刚峰,海瑞的字。
②宦(hu6n):作动词,做官。
③宦囊:指海瑞死后的遗物、遗产。
囊,口袋。
④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一端为二丈。
⑤王司寇凤洲:指王世贞。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即千万言谀之 2.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二、下列对“即千万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用千言万语来奉承阿谀海瑞,也不如王世贞这九个字的评语。
初一文言文3篇及现代文阅读1篇
(一)革幼而聪敏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
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与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
朓尝宿卫,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敝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柔之深加赏器(2)还过江革(3)见革弊絮单席(4)乃脱所著褥2、翻译句子。
(1)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2)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3、根据提示填空。
(1)表明江革勤学的的句子:(2)与“必兴吾门”相照应的地方是:(3)表明江革历经磨难的句子有:(二)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
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持书卷,使人读而听之。
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
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
‟不徒言也。
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朕向为群凶未定(2)不暇读书(3)比来四海安静(4)不徒言也2、翻译句子。
(1)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2)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
4、你同意唐太宗的观点吗?为什么?(三)宋太祖怒责宋白太祖时,宋白知举,多收金银,取舍不公。
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
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乃先具姓名以白上(2)若榜出,别致人言(3)当斫汝头以谢众(4)取舍汝当自决2、翻译句子。
(1)欲托上旨以自重。
(2)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3、文中太祖国的一段话义正词严,语气激烈,使用了哪两个反问句?其作用是什么?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宋江太祖是一个怎样的人,试做简单评价。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人物故事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B.岛初赴/举京师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完整word版)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一。
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
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 .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初赴举/京师B .岛初赴/举京师C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
高一浅易文言短文阅读系列班级姓名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罗生还镯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①孝廉:“举人”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
⑤届(jiè)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2.仆叩首;且屈指曰3.竟寻至其家4.鞭笞流血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6.举家感激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翻译下列句子。
初中文言文故事
初中文言文-阅读及翻译(1-5篇)1.买鸭捉兔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投于地。
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2.良狗捕鼠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
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
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
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
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初中文言文训练1-40参考答案1.《君子志道》1、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
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
(意对即可)2.《晋人伐刑》1.①讨伐,攻打②通“早”③灭亡④衰疲,衰败⑤地位重要⑥有利2、①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
②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
3、想以此削弱晋国的国力,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
(意对即可)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1.①像②教诲③使……行为正直④表率⑤行为⑥急躁的举动2、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如果行为有过失,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
(意对即可)3、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为子女兄弟作出表率(意对即可)4、必平其气以待人;洁身自好,遇到问题尤其要保持冷静,不可有急躁的举动而中小人的诡计。
(意对即可)4.《王维宁嗜酒》1.①擅长②资财③喜欢,酷爱④到⑤有人⑥等到⑦停止⑧走⑨使……快乐2、别人又劝他说靠卖字也可以养活自己。
(意对即可)3、性豪侈,嗜酒;如果恃才傲物,没能端正自己人生态度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玩物丧志,落得可悲的下场。
(意对即可)5.《裴略自赞》1、解释:①担任②放置不用③让④凋零⑤遮挡⑥惭愧⑦给予,授予2、翻译:①肚皮不能容纳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必生枝节。
②这是扳了您的肋骨,何止是伤害了胳膊!(意对即可)3、不仅是裴略自身的真才实学,更是裴略一语道破为官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让温彦博感到自惭。
文言文综合训练
文言文综合训练文言文综合训练一.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五:断句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答案】:一、1.如,像 2.了解二、翻译见译文三、1.善哉,子贡之言也!2.孔子为人何如?四、C;五、断句: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译文】: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为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能够了解他”赵简子很不高兴地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业有成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他为人怎样),你却说不了解,这是为什么啊?”子贡(回答)说:“我就象饥渴的人在江边喝水,知道满足就罢了。
而孔子就象江海一样(辽阔,深邃),我怎么有能力了解他呢?”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的真对啊!”二.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古文 宋太祖怒责宋白 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宋太祖怒责宋白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
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②上,欲托上旨以自重。
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②白:下对上告诉,陈述。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1)别致人言()(2)取舍汝当自决()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于是宋白用自己的名义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
B. 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来告白上级。
C.于是宋白先写上录取人的姓名报告皇上。
D.于是宋白先写上自己的姓名报告皇上。
14.宋白“乃先具姓名以白上”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这一故事给人的启示是。
(2分)答案:(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12.⑴导致、致使⑵录取或落选(2分,各1分)14.恐榜出,群议沸腾。
(变成自己的话)(2分)15.行为不正的人往往要借助领导的权力以达到他们卑鄙的目的,做领导的一定要严加监督。
(2分)译文太祖在位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不公正。
他怕皇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
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委任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合不合适呢?如果皇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就要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单贴了出来。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四)诸灵康曹怿岚顾伟陆锦花徐董梅31.. 王羲之机智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②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
敦论事造半,方.意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熟.眠,于是得全.。
于时称其有智。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1屏bǐng:命人退避。
○2逆:背叛,叛逆。
[文化常识]右军。
古人称谓有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官名等。
上文中“王右军”即是以官名称呼。
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故称其为王右军。
又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
[思考与练习]1.解释:○1恒______________○2须臾__________ ○3觉_____________ ○4方______________○5信______________○6熟______________○7全______________2.翻译:乃剔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年减十岁”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__○1十岁左右○2大于十岁○3不满十岁○4十岁32. 物各有短长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①,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②;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③,不如斤④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1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
○2狸:猫。
○3治木:劈削木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祖怒责宋白阅读及答案参考宋太祖怒责宋白阅读及答案参考
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
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
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2.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
3.取舍汝当自决
二、翻译下列。
1.欲托上旨以自重。
2.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三、回答问题。
文中太祖的一段语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和两个反问句,
以及两个祈使句,其作用是。
【参考译文和答案】
译文
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
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合不合适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单贴了出来。
答案
一、1.列出,报告2.招致,砍3.决定二、1.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
2.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三、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使宋太祖责备的语气更加强烈。
【宋太祖怒责宋白阅读及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