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复习一、选择题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据《礼记•玉藻》记载和考古发现得知,簋是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时放置煮熟的饭食,一般与鼎相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大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这种现象反映西周()A.社会奢侈腐败现象严重B.社会等级森严C.冶铜业十分落后D.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4.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察举制5.《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6.秦朝的“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秦朝()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九卿制约,中央集权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7.“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汉书•邓禹传》)这种状况出现是由于当时()A.世袭制的实行B.按军功受爵的结果C.察举日益注重门第D.科举择优录取的结果8.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C.主要地方官可世代沿袭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冶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0.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宋太祖怕史官文言文翻译注释

宋太祖怕史官文言文翻译注释

宋太祖怕史官文言文翻译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宋太祖怕史官文言文翻译注释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来是五代十国时期周朝的臣子,可以说与当时的君主柴荣具有非常好的感情,跟随着柴荣征战疆场,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对雄才大略的赵匡胤也是非常的器重与青睐,可以说柴荣在的时候让赵匡胤身居要职,公元959年柴荣病死,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登基做了皇帝。

唐太宗的畏民论与宋太祖畏史官

唐太宗的畏民论与宋太祖畏史官

唐太宗的畏民论与宋太祖畏史官唐太宗的"畏民论"与宋太祖"畏史官"文字〖大中小〗)史料载,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对臣下说:“有人说,作天子的可自尊自崇,无所畏惧,我则以为应自守谦恭,常怀畏惧。

我每出一言,行一事,都是上畏皇天,下惧群臣,生怕难称天意,不合民心。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这种畏民心理几乎存在于他当皇帝的全过程。

一个古代帝王尚且能用合不合民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确实不容易。

由唐太宗的“畏民论”让我想起了宋太祖的“畏史官”。

据《读书镜》中记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久之,内侍王继恩问故。

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又“杯酒释兵权”,使自己的统治地位稳若泰山。

这样一位开国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更是令人感慨。

对史料的真实性,我无法考证,但通过这两件事,也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了封建时代开明君主的胸怀。

由此,又使我联想到这样一件事:建国初期,陈毅同志担任上海市市长时,每当在重大建设项目和大项开支的请示件上作批示,签字的右手就禁不住地“直发抖”,生怕一笔下去,有所纰误,对不起党和人民。

应该说,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乃封建帝王,陈毅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但他们因“怕”而折射出的那种胸襟、肩负重任而负有的自律意识却有其共性,对今天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告诫作用。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有所怕”的意识,一味地追求享受、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甚至贪赃枉法、奢侈腐败、沉迷于声色犬马,这是相当可怕的,其结局也是相当可悲的。

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之流,在全国人民勒紧裤带过日子的艰苦岁月,胆大包天,私吞国家巨资,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还有王怀忠、胡长清、成克杰之流,身为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位尊权重,但心里想的不是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而是心怀鬼胎,变着法子为自己谋私利。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怕史官引言很多人对于历史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镜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过去、理解当今以及展望未来。

然而,有时历史的真相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般纯粹和客观。

历史的记录往往会受到统治者、政治立场等因素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历史中,宋太祖作为一个令人敬佩的帝王,却有着一种特殊的对史官的惧怕。

本文将从宋太祖怕史官的背景、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宋太祖赵匡胤,即太祖皇帝,是中国宋朝的创立者。

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成功推翻后梁、后晋两个短命的政权,终于建立了宋朝。

然而,尽管宋太祖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色,但他对历史的恐惧却是一个相对较为独特的现象。

原因宋太祖怕史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对历史真相的恐惧宋太祖在推翻后梁、后晋两个政权后,建立了宋朝,并将自己的儿子赵光义封为皇太子。

然而,赵光义在位期间表现出了一些不符合皇位继承规则的行为,这引起了一些史官的质疑。

宋太祖害怕历史的真相被揭露,因此对史官产生了恐惧心理。

2. 担心历史评价的干扰历史是可以评价的,而评价往往是主观的。

宋太祖害怕史官的评价会影响到他的威望和统治地位。

他担心史官可能采取批评的态度来记录和评价他的统治,从而影响到后世对他的评价。

3. 对自身形象的焦虑作为一个新兴王朝的创立者,宋太祖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在意。

他害怕史官的记录和叙述可能会扭曲他的形象,让后世对他产生误解。

他想要确保自己被后人视为一个仁义的君主,而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宋太祖怕史官虽然是一个相对特例的现象,但它对历史记录和记载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宋太祖的恐惧影响到了史官的工作态度。

一些史官可能会主动回避对宋太祖的负面评价,或者通过软化措辞来避免得罪统治者。

这样一来,宋太祖的形象可能会在史书中被美化,使得真实的历史面貌被掩盖。

其次,宋太祖怕史官还会让后世的历史学家对宋太祖的统治进行深度研究时产生困扰。

历史学家借助历史文献,通过客观的研究和分析,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2017年全国卷1
【2017年全国卷1】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 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0年新课标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 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 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 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 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史料的分类
二十四史 (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一)按史料价值又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材料两 大类: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
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 象的情况。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02 史料与史料研习
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 价值。
(一)按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四类: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 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 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 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 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 活动的声像记录。

有感于宋太祖畏史官与邓小平三怕

有感于宋太祖畏史官与邓小平三怕

有感于宋太祖“畏史官”与邓小平“三怕”吉狄金泽《读书镜》中记载,宋太祖一日罢朝,俯首不言,久之,内侍王继恩问故。

上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

”众所周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又“杯酒释兵权”,使自己的统治地位稳若泰山。

这样一位开国皇帝“偶有误失”,竟然怕“史官书之”,令人感慨。

在古代,史官的职能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记录和反映有一定意义的现实事件,兼有舆论监督与记载历史的作用。

赵匡胤在朝中设史官,无疑给自己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他的所言所行包括过错、失误,都会被记录在册,流传于世。

而与孙悟空头上那个“紧箍咒”所不同的是,只要赵匡胤一句话,那些敢于作自己“反面文章”的史官便会丢去乌纱帽乃至人头,甚至只要赵匡胤愿意的话,就连史官的编制也能立马就被撤消,“紧箍咒”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赵匡胤并没有这么想、这么做,而是让令自己头痛心烦、伤神劳心的“紧箍咒”像镜子那样照着自己,像鞭子那样抽打着自己。

这件事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了封建时代开明君主的胸怀。

此事又使笔者联想到邓小平的“三怕”,即:“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

谨慎总是好一些。

”(见《邓小平文选》第一卷271页《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赵匡胤乃封建帝王,邓小平是共产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二人不可相提并论。

但他们因“怕”而折射出的那种广阔胸襟、肩负重任而负有的自律意识却颇有共性。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果没有所“怕”,一味地追求享受、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甚至贪赃枉法、奢侈腐败、沉迷于声色犬马,这是相当可怕的,其结局也应该是相当可悲的。

解放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之流,在全国人民勒紧裤带过日子的艰苦岁月,胆大包天,私吞国家巨资,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还有王怀忠、胡长清、成克杰之流,身为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位尊权重,但心里想的不是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而是心怀鬼胎,变着法子为自己谋私利。

文言文地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地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地震阅读及答案【篇一: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1期)-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汇编】=txt>专题15:文言文阅读(课外)1.(2015届福建省长汀县城区三校九年级12月联考)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题目(13分)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c.其弟子谏日?? 谏:规劝。

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唯:正因为。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相鲁()枉于法()..恃人不如自恃也()故不受也()..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4分)2.(15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3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是岁,太祖自宛征吕布,至下邳,布败退固守,攻之不拔,连战,士卒疲,太祖欲还。

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

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后救刘延于白马,攸画策斩颜良。

攸深密有智防,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注】①殆:大概。

②秉政:掌握政权。

③桓文:齐桓公、晋文公。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a.由是异也异:对??感到惊异 b.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谢:感谢..c.会卓死会:正碰上d.进急攻之急:猛烈地..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吕布勇而无谋”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暮寝而思之 b.引而入塞 c.既济而未成列d.登轼而望之....10.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攸察觉张权脸色不正常,随即告诉了叔叔。

宋太宗怕史官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怕史官文言文翻译

宋太宗赵光义,一代英主,雄才大略,然其心中常怀恐惧,恐史官笔录之实,泄露天机,故而常怀忧虑,不敢尽言。

太宗皇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天下渐趋安定。

然而,每至夜深人静,太宗皇帝独坐宫中,往往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问之左右,皆云:“陛下何事忧虑?”太宗皇帝默然良久,方缓缓说道:“朕惧史官也。

”左右皆惊,不解其意。

太宗皇帝遂解释道:“朕知史官之职,乃记录国家大事,记载皇帝言行,以警后世。

然史官笔下,往往有误,或有曲解,或有夸大,或有隐瞒。

朕恐史官笔录,有失实之处,使后世子孙,不得朕之真面目。

”左右闻言,皆感悚然。

太宗皇帝继续说道:“自古帝王,无不惧史官。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皆因惧史官之笔。

朕虽非秦始皇、汉武帝之辈,然亦惧史官笔录,使朕之名声受损,后世子孙蒙羞。

”于是,太宗皇帝下令,严加管制史官。

史官必须严守秘密,不得泄露朝廷机密;史书编纂,必须经过皇帝亲自审阅,方可付梓。

然而,此举虽可暂保皇帝之名声,却不能消除太宗皇帝心中之恐惧。

一日,太宗皇帝召见史官,问道:“汝等记史,可曾有过失?”史官答道:“陛下,臣等竭诚记录,不敢有丝毫偏差。

”太宗皇帝闻言,不禁叹息:“汝等虽竭诚,然人心难测,朕恐汝等受他人指使,有意曲解史实。

”史官闻言,皆感汗颜。

太宗皇帝又道:“朕知汝等为国尽忠,然朕亦惧汝等之笔,有损朕之名声。

自今以后,汝等记史,必须公正无私,不得有所偏颇。

”自此,史官们战战兢兢,不敢有所懈怠。

然而,太宗皇帝之心,仍未得安宁。

他时常想,若能预知史官之心,岂不更好?一日,太宗皇帝梦见一位仙人对他说:“陛下勿忧,史官之心,朕已知晓。

陛下可设一法,以测史官之心。

”太宗皇帝醒来,遂思良久,终于想出一计。

他下令,设一史官选拔考试,以文才、品德、忠诚为标准。

若有史官心怀不轨,必在考试中露出马脚。

太宗皇帝此计,果然有效,自此,史官之心,皆可测矣。

然而,太宗皇帝之心,仍未完全安宁。

他深知,史官之心,虽可测,然史实之真,仍难辨。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4分)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3.(4分)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0.(4分)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全国卷1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宋太祖惧怕史官大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是地道的“职业军人”出身,一身是胆,天不怕地不怕。

可是,有一样他怕,“君举必书”的笔杆子dd史官。

这天,宋太祖龙案前趴得长了,转头活动筋骨,自定消闲项目还是旧爱好dd皇宫后花园打鸟。

指着太祖拿著弹弓,左瞄右射,不时存有小雀被击毁,玩玩得不亦乐乎。

不料正在兴头上,突然有内侍传过话来,说几个臣子声称有急务求见。

太祖只得丢下弹弓,急急忙忙上殿召见他们。

然而坐定才知道,这几位上的折子根本不是什么急事,这下,太祖龙颜不悦了:“慌慌张张的,这算哪档子急事,犯得着吗?”几个臣子面面相觑,都不敢搭理。

一个臣子壮起鼠胆剧透了:“事情虽对答,但臣还是以为这些事还是比打鸟必须应急。

”这回太祖真恼了,气不打一处去的他顺手掏出边上放置的一把斧子敲打这个臣子的“乌鸦嘴”,一下手,就硬是封住了人家两颗门牙。

“乌鸦嘴”顿时哎呀了,就可以把满嘴的血水往肚里痰,同时慢慢弯角红着脸,把坠落的牙齿小心翼翼拾起来,揣入怀中。

眼前的情景都被太祖瞧在眼里:“小子聪明啊,锦衣玉食个证据,宣告我未成?!”臣子一板一眼提问道:“臣哪里敢告陛下的状,不过,这事自然可以存有史官记下。

”宋太祖一听到这话,顿时害怕了,怒气立马消退,面色快速由阴转晴,整个变小了一个人。

望着臣子那张痛苦的脸,太祖忽然觉得下手是狠了点儿,这时反倒有些于心不忍了。

怎么办?弄些钱物安慰安慰吧。

于是这个倒霉的臣子得到一份鲜血换来的金帛。

其实,宋太祖并不是害怕史官这个人,而是害怕史官手里的那两支据实而书的笔。

他确切得很,无论善举还是行径,都会通过史官那难受的笔尖载入史册,可供后人评点。

记下这件事的史官,正是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司马光。

篇二:九年级语文,二练试题及答案初三语文二练习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累积与运用(共25分后)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2分)()a.攒zuǎn动称chang职愧作zu?随声附和hab.骊lí歌炽zhì痛咀嚼ju?强聒guō不舍c.气氛fēn峰峦luán蓦然m?销声匿nì迹d.晒shěn笑荣膺yīng干涸gù踉踉跄qiàng跄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B】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C】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C】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D】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一只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文言文翻译练习(B5纸)

文言文翻译练习(B5纸)

姓名:班级:高()班座号:号1.韩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释】①上:指刘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刘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刘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和司马光《涑水纪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和司马光《涑水纪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和司马光《涑水纪闻》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文言文阅读【甲】崔杼①杀史官(崔杼)命太史伯以疟疾书庄公之死,太史伯不从,书于简曰:“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

”杼见之大怒,杀太史。

太史有弟三人,曰仲、叔、季。

仲复书如前杼又杀之叔亦如之杼复杀之。

季又书,杼执其简谓季曰:“汝三兄皆死,汝独不爱性命乎,若更其语,当免汝。

”季对曰:“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

失职而生,不如死。

某即不书,天下必有书之者,不书不足以盖相国之丑,而徒贻识者之笑,某是以不爱其死,惟相国裁之!”崔杼叹曰:“吾惧社稷之陨,不得已而为此,虽直书,人必谅我。

”乃掷简还季。

季捧简而出,将至史馆,遇南史氏方来,季问其故,南史氏曰:“闻汝兄弟俱死,恐遂没夏五月乙亥之事,吾是以执简而来也!”季以所书简示之,南史氏乃辞去。

(节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乙】自当有史官书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②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

”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③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注释】①崔杼(zhù):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

因个人恩怨,杀庄公。

①亟:立即。

①讼:打官司。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仲复书如前杼又杀之叔亦如之杼复杀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书于简.曰( )(2)若更其语.( )(3)诘.其故( )(4)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季以.所书简示之臣以.尚急于弹雀B.其所奏乃.常事耳乃.掷简还季C.书于.简曰太祖尝弹雀于.后园D.杼见之.大怒史氏之.职也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书不足以盖相国之丑,而徒贻识者之笑。

(2)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5.甲文中的“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与乙文中的“自有史官书之”,言近意同,联系甲乙两文,说说你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答案|翻译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

上恕,诘其故。

对曰:“臣以尚2急于3口弹雀。

”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

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

②尚:还是。

③于: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徐 (2)自当有史官书之当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含义(3分)
上怒,诘其故。

14.从文中看,上“惧”的是 _ __ _,
“说”的是(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 ___(3分)
A.是个贪玩又专制霸道的昏君。

B.是个专制但知错就改的明君。

C.是个胆小又笼络人心的昏君。

D.是个有大胸怀大气度的明君。

阅读答案
12.(1)慢慢地(2分) (2)应该,应当(2分)
13.皇上生气了,责问他这样做的原因。

(3分,关键词:诘,故,其)
14.惧:自己的昏庸被史官记录下来影响名声;说:有这稀一位敢于劝谏的忠臣。

(每空1分)
15.B(3分)
译文: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捕鸟雀。

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

(但)他上奏的却是普通的事情。

宋太祖生气了,责问这是为什么。

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

”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斧钺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

太祖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臣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

”宋太祖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