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例
智能传感器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3、在自动化领域 以各种控制理论为基础,信息融合技术采用模糊控 制、智能控制、进化计算等系统理论,结合生物、经济、 社会、军事等领域的知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按照 人脑的功能和原理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力觉、知觉、 注意、记忆、学习和更高级的认识过程,将空间、时间 的信息进行融合,对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解释,对环境 和态势给予判定。目前的控制技术,已从程序控制进入 了建立在信息融合基础上的智能控制。智能控制系统不 仅用于军事,还应用于工厂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和产供 销管理、城市建设规划、道路交通管理、商业管理、金 融管理与预测、地质矿产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 粮食作物生长监测、灾害性天气预报及防治等涉及宏观、 微观和社会的各行各业。
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实例
1. 信息融合的民事应用领域
1)工业过程监视及工业机器人 2)遥感与金融系统 3)空中交通管制与病人照顾系统 4)船舶避碰与交通管制系统 5)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
2. 信息融合技术军事上的应用
1)采用多传感器的自主式武器系统和自备式运载器 情报收集系统 2)采用多传感器进行截获、跟踪和指挥制导的火控系统 3)军事力量的指挥和控制站 4)敌情指示和预警系统
特征提取:对传感器的观测值进行时间校准和空间坐 标变换,形成统一的时间和空间参考点; 分类:数据关联。判别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数据否来自 同一个被观测目标;将集到的多个传感器的新观测值 与过去的观测值进行相关处理(要求来自同一个观测 目标。通过分类可以得出每一个传感器对观测区域内 每一个目标在某一时刻的观测值
三、优点
1. 增加了系统的生存能力
2. 扩展了空间覆盖范围
3. 扩展了时间覆盖范围 4. 提高了可信度 5. 降低了信息的模糊度 6. 改善了探测性能 7. 提高了空间分辨率 8. 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基本原理、融合过程及关键技术
2.1 基本原理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一样,其基本
原理就是充分利用多传感器资源,通过对这些传感器及观测 信息的合理支配和使用,把多传感器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冗余 或互补信息依据某种准则进行组合,以获得被测对象的一致 性解释或描述。
数据融合的目的是通过数据信息组合而不是出现在输入 数据中的任何个别信息,推导出更多的信息,得到最佳协同 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共同或联合操作的优势, 提高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消除单个或少量传感器的局限性。
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具 有不同的特征,可能是实时的或非实时的、模糊的或确定的、 互相支持的或互补的,也可能是互相矛盾或竞争的。
2.2 融合过程
数据融合过程主要包括多传感器(信号获 取) 、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中心(特征提 取、数据融合计算) 和结果输出等环节, 其 过程如下图 所示。
二级融合中心
最终结果
图3 混合融合方式
3.2 功能模型
传感器 1
·探测
数
数
状态
估计
传感器 2
据
据
·探测
校
相
目标
传感器 N
准
关
识别
·探测
状态向量
行
态势高层估计
动
·行为
估
·企图
计
·动向
特征属性
目标属性测量
目标状态测量
图4 功能图
4、数据融合方法
表1 各种融合方法的比较
融合方法 运行环境 信息类型 信息表示 不确定性 融合技术 适用范围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技术
1. 引言 2. 基本原理、融合过程及关键技术 3. 数据融合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模型 4. 数据融合方法 5. 应用 6. 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概 述 传感器信息融合旳分类和构造 传感器信息融合旳一般措施 传感器信息融合旳实例
第一节 概 述
一、概念
传感器信息融合又称数据融合,是对多种信息旳获 取、表达及其内在联络进行综合处理和优化旳技术。传 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从多信息旳视角进行处理及综合,得 到多种信息旳内在联络和规律,从而剔除无用旳和错误 旳信息,保存正确旳和有用旳成份,最终实现信息旳优 化。它也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旳研究提供了新旳观念。
三、优点
➢增长了系统旳生存能力 ➢扩展了空间覆盖范围 ➢扩展了时间覆盖范围 ➢提升了可信度 ➢降低了信息旳模糊度 ➢改善了探测性能 ➢提升了空间辨别率 ➢增长了测量空间旳维数
第二节 传感器信息融合分类和构造
一、传感器信息融合分类
1、组合:由多种传感器组合成平行或互补方式来取得多组数据输 出旳一种处理措施,是一种最基本旳方式,涉及旳问题有输出方式 旳协调、综合以及传感器旳选择。在硬件这一级上应用。 2、综合:信息优化处理中旳一种取得明确信息旳有效措施。 例:在虚拟现实技术中,使用两个分开设置旳摄像机同步拍摄到一 种物体旳不同侧面旳两幅图像,综合这两幅图像能够复原出一种精 确旳有立体感旳物体旳图像。 3、融合:当将传感器数据组之间进行有关或将传感器数据与系统 内部旳知识模型进行有关,而产生信息旳一种新旳体现式。 4、有关:经过处理传感器信息取得某些成果,不但需要单项信息 处理,而且需要经过有关来进行处理,得悉传感器数据组之间旳关 系,从而得到正确信息,剔除无用和错误旳信息。 有关处理旳目旳:对辨认、预测、学习和记忆等过程旳信息进行综 合和优化。
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则
p( f , d) p( f | d) p(d) p( f | d) p( f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卡尔曼滤波
利用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对数据进行递归 估计和融合。
DS证据理论
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将多个传感器信息进行 融合。
决策层融合
分类器融合
将多个分类器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 最终分类结果。
决策表融合
将各个传感器的决策表进行综合,形 成最终决策表。
模糊逻辑
感知。
数据融合技术将机器人上不同传感器的 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机器人的感知精度 和稳定性,增强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任
务执行能力。
机器人中的数据融合技术有助于提高机 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人机协作能力。
05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不一致性
由于不同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原理、 方式、精度和范围不同,导致数 据之间存在不一致性,需要进行 校准和补偿。
信号干扰
不同传感器可能使用相同 的频段或相近的频段,导 致信号干扰和数据冲突。
交叉感应
某些传感器之间可能存在 交叉感应,导致数据之间 产生耦合和相互影响。
算法的实时性
计算量大
0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对算法的
实时性要求较高。
算法优化
02
需要不断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以满足实时性要
医疗领域
在医疗领域中,多传感器数据 融合可以用于医疗诊断、病人
监护和康复治疗等方面。
0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数据预处理
01
02
03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和冗 余数据,确保数据质量。
数据归一化
将不同量纲和量级的数据 统一到同一尺度,便于后 续处理。
数据去噪
通过滤波、插值等方法降 低噪声对数据的影响。
如何进行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分析
如何进行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的成熟,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分析在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据融合方法、分析技术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分析。
一、数据融合方法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合并,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常用的数据融合方法有像元级融合和特征级融合。
1. 像元级融合像元级融合将多源遥感影像的像素值进行加权平均,以实现不同源数据的整合。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传感器分辨率相似的情况下,如将多个高分辨率影像进行融合。
通过像元级融合,可以得到更高分辨率、更清晰的影像。
2. 特征级融合特征级融合是将多种遥感数据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如光谱、空间、时间、极化等特征。
通过特征级融合,可以提取出不同源数据的优势,并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
例如,将高光谱和雷达数据融合,可以克服光谱信息的局限,实现对目标的更准确识别和分类。
二、分析技术融合多源遥感数据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分析是关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模型建立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
1. 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多源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影像的增强、去噪和边缘检测等操作,更好地展现数据的特征和信息。
同时,图像处理还包括影像配准、几何纠正和尺度转换等操作,保证不同源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模型建立模型建立是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
通过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可以利用数据的特征和关系进行目标识别、分类和定量测量。
例如,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模型,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地物进行识别和判别,为城市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多源遥感数据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统计方法,可以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和变化趋势等方面的分析。
例如,利用统计分析,可以研究不同遥感数据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为环境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依据。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分析
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分析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实现高效生产和资源优化利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分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则使得生产过程的监控、控制和优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高效性。
1.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必要性在智能制造中,多个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现场的监测与数据采集任务。
然而,由于传感器之间存在差异性和数据冗余性,协同利用这些数据变得尤为重要。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对不同传感器数据的有效整合,消除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可信度和信息价值。
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与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包括底层的数据融合与高层的信息融合。
底层数据融合主要解决传感器数据的预处理和融合问题,包括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对准与同步、数据插补与修正等。
而高层信息融合则通过将融合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抽取,提取出更高层次的信息与知识。
常见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贝叶斯网络等。
3.人工智能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机器学习算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自动发现数据中的潜在规律和关联性,并用于数据融合和信息提取中。
此外,深度学习算法的兴起也进一步改进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分析的效果。
深度学习模型的强大拟合能力和自动特征提取能力,使得对多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和融合更加精确和高效。
4.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实例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潜力。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和振动数据可以融合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维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另外,利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追踪与调度,从而缩短产品的交付周期和降低物流成本。
5.挑战与展望尽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与分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_李海艳
曲面上参数值为 (uz,vz )的测量点z∈Q,可知
z = A(uz,vz)P+ε
(3)
式中:z 为测量点坐标;A(uz,vz)为 B-样条曲面的 样
条基函 数;ε 为 测 量 噪 声.从 卡 尔 曼 滤 波 角 度,B-样
条曲面表示建立了系统内部状态变量和外部观测值
之 间 的 一 个 线 性 系 统 .其 中 ,B-样 条 曲 面 控 制 点 集P
不确定性,基于最小 二 乘 的 方 法 可 能 导 致 逼 近 曲 面
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因 此 在 多 传 感 器 测 量 数 据 融 合 过程中需考虑不同传感器测量的不确定性以融合得
到更稳定的曲面估 计.卡 尔 曼 滤 波 在 考 虑 曲 面 的 不
确定性基础上实现曲面的最优估计.
1.2 卡尔曼滤波 B-样条曲面估计
A (uz,vz)T +Λz)-1
(8)
将 式 (8)代 入 式 (7),式 (7)可 写 成 如 下 形 式 :
Λ-1 Pl
= Λ-1 Pl-1
+A (uz,vz)T
(Λz)-1 A(uz,vz)(9)
用式(6)和 式(9)逐 步 地 拟 合 所 有 的 测 量 点,可
得控制点集P 及其不确定 性 矩 阵ΛP.此 种 逐 点 融 合
用最小二乘法ls和卡尔曼滤波kf拟合的曲面由图3可知采样一个如图3所示的包含一个异常点的点云用ls方法进行融合曲面严重凸起如图3所示而用本文的kf方法则可以得到光顺的曲面形状如图3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测量数据融合实例为验证上述测量数据基于卡尔曼滤波曲面融合理论选择一个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作为验证多传感器点激光线激光面激光和接触式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的目标测量体并同传统的最小二乘和加权最小二乘测量数据融合比较以确定基于卡尔曼滤波在一定条件下与加权最小二乘测量数据融合方法的等价本征特征以及此种融合方式的高效融合特性
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方法应用实例
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方法应用实例遥感技术是现代科技极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更全面、更精准的信息数据。
然而,遥感技术所得到的数据是多层次、多波段的,要想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就需要采用数据融合方法来实现。
数据融合方法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波段、不同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和更可靠的信息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融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分析、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遥感技术中的数据融合方法应用实例。
一、卫星图像的高光谱与多角度数据融合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超级分辨率的光谱仪器,记录大量连续的波段数据,以提高遥感影像的精度和可用性。
而多角度遥感则是指分别记录同一地物在不同角度下的遥感影像,以突出其特征。
这两种遥感技术的数据融合可以得到更详细、更完整的信息。
例如,通过高光谱与多角度数据融合,我们可以更容易地分辨出不同类型的岩石、水体、植被等地物。
二、地面物体的遥感数据与GPS数据融合GPS数据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位置信息,而遥感影像则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空间信息。
如果将二者融合,就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全面的空间信息。
例如,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中,如果将遥感影像与GPS数据融合,就可以实现更精确的地理数据分析、地图制作、定位导航等功能。
三、雷达数据与光学影像数据的融合雷达可以穿透云层和雾霾,获取地理信息,而光学影像则不能。
但是光学影像可以提供地物的更加详细和准确的特征信息。
如果将雷达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融合,就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数据。
例如,在气象预报和灾害评估中,雷达数据和光学影像数据的混合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分析风暴和洪灾的影响、掌握灾害的溃汛情况,协助快速响应。
综上所述,数据融合方法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不同数据源的不同波段、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可以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遥感信息。
多传感器测量数据的融合处理
多传感器测量数据的融合处理摘要:传统的传感器测量数据一般的处理方法只是采用算术平均值的数字滤波法,虽然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但从统计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来看,这种方法处理的数据不甚理想,尤其对于多传感器测量的情况时更糟糕。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采用全局分组方式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利用拉依达判别法剔除粗差,能够实现有效、快速地处理数据,处理后的数据表明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关键字:传感器;数据融合;拉依达准则;全局融合0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在军事领域还是在非军事领域当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当用多个传感器(同类或异类)同时测量某环境变量,或者如果检测系统对环境变量的测量次数有限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就需要对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多个传感器的算术平均,虽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表明这不是有效处理数据的最好方法。
为了更好的处理数据,我们从数据误差来源上进行相应处理[1][2]。
这种方法就是采用拉依达偏差剔除的方法剔除误差比较大的传感器数据组。
然后相邻传感器测量数据不在同一组的分批估计原则对所测量的传感器数据分批估计。
这样做不仅能削除测量中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准确性,获得更可靠的实时测量结果,还能够充分利用传感器测量数据在空间上的优势。
利用本文提出的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数据表明更加接近真实值。
1.信息融合的信息处理过程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中的数据融合处理过程主要包括[3][4]: 多传感器、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中心和结果输出等环节。
其过程如图1所示。
由于被测对象多为具有不同特征的非电量, 如压力、温度、位移等, 首先需要经过多传感器将这些非电量转化为电量, 然后经过A/D转换器将这些模拟信号转化为能有计算机处理的数字量, 数字化后的电信号通过预处理, 采用滤波等方法除掉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和噪声, 提取出有用信号, 预处理后的有用信号送入融合中心进行信息融合, 经过特征存取, 并对特征量进行信息融合计算, 最后输出融合结果。
Matlab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Matlab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引言: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通过将多个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与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精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而Matlab作为一款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和研究领域的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本文将就Matlab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探讨,并以实例介绍其应用。
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概念和意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是指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利用,以获得更准确、更完整、更可靠的结果。
传感器可以采集各种信号,如图像、声音、温度、压力等,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和模型,将这些信息有效地集成起来,从而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和决策。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无人驾驶、智能家居、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无人驾驶中,通过将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起来,可以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实现更可靠的自动驾驶功能。
在智能家居中,通过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智能插座等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室内环境,实现自动控制和优化能源消耗。
在环境监测中,通过将气象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环境状况,并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决策。
在医疗诊断中,通过将心电图、血压、体温等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融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实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二、Matlab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实现方法Matlab提供了多种工具和函数,可以方便地实现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滤波方法:滤波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Kalman滤波器、扩展Kalman滤波器、粒子滤波器等多种滤波方法。
Kalman滤波器基于贝叶斯理论,可以根据系统的动态模型和传感器的测量值,通过递归迭代的方式,估计系统的状态值。
(完整版)多传感器分布式航迹融合综述
多传感器航迹融合综述在20年代70年代初,R. A. Singer等人首次提出航迹融合问题,其推导了表征两航迹关联概率的“相关方程”,其实就是计算两条航迹间的玛氏距离:将关联概率小于门限值的航迹视为待融合的航迹,这即是一个假设检验问题;但其后续的航迹融合有一个隐含假设:来自同一目标、不同传感器的两个局部估计误差是相互独立的[1][2]。
[1] R. A. Singer and A. J. Kanyuck, “Computer control of multiple site track correlation”, Automatica, vol. 7, pp. 455-463, July 1971.[2] R. A. Singer and A. J. Kanyuck, “Correlation of Multiple-Site Track D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 vol. 6, No. 2, pp. 180-187, March 1970.而实际情况中,尽管不考虑目标机动性或量测噪声,过程噪声是相同的,因此局部估计误差往往是高度相关的,因此相关性不容忽视。
1979年,J.Speyer在多传感器分布式估计问题中将估计间的相关性考虑其中,但其不适用于假设检验问题[3]。
此外,Willsky等人也在其研究中考虑了相关性等问题[4]。
[3] J. L. Speyer, “Computation and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s for a Decentralized Linear- Quadratic-Gaussian Control Problem”,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 24 no. 2 pp. 266-269, 1979.[4] A. Willsky, M. Bello, D. Castanon, B. Levy, G. Verghese, “Combining and Updating of Local Estimates and Regional Maps Along Sets of One-Dimensional Track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vol. 27, no. 4, pp. 799-813, 1982.1981年,Y. Bar-shalom等人推导了两局部估计误差互相关的简单递推公式,将互相关性融入假设统计量公式中。
MATLAB中的多传感器融合与数据融合技术指南
MATLAB中的多传感器融合与数据融合技术指南在当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多传感器融合和数据融合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常用的科学计算软件,MATLAB在多传感器融合和数据融合领域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MATLAB中的多传感器融合与数据融合技术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引言传感器是现代科技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们可以用来感知和测量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然而,单个传感器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满足某些应用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即将多个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而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以得出更高质量的信息和决策。
2.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2.1 传感器融合的概念多传感器融合是一种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集成和优化的技术。
通过融合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可以提高对于所监测目标或环境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传感器融合,如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
2.2 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
它通过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和预测,来优化对目标状态的估计。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预置的Kalman滤波函数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
通过调整系统模型和噪声模型的参数,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估计结果。
2.3 粒子滤波粒子滤波是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它通过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一系列随机抽样,来估计目标状态的概率分布。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粒子滤波工具箱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
通过调整粒子数目和权重更新的策略,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估计结果。
3. 数据融合技术3.1 数据融合的概念数据融合是指将来自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以提高信息质量和决策能力。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融合,如加权平均、决策级融合等。
3.2 加权平均加权平均是一种简单的数据融合方法,它根据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已成为现代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DS(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融合方法,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本文将基于DS证据理论,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二、DS证据理论概述DS证据理论是一种利用多个证据来推理出假设的方法。
该理论具有将各种证据组合在一起并推导出共同结论的优点。
DS证据理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赋值,并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则来得到每个假设的信任度,进而得出最终结论。
该理论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研究(一)算法原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从不同的传感器中获取数据信息;其次,根据DS证据理论对每个传感器数据进行赋值;然后,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则计算每个假设的信任度;最后,得出结论。
(二)算法实现在实现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确保传感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同步。
同时,还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噪声消除等操作。
此外,为了满足实时性要求,还需要对算法进行优化和加速处理。
(三)算法优势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能够有效地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能够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信息;最后,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景需求。
四、应用实例分析(一)应用场景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无人驾驶等。
以智能交通为例,该算法可以用于车辆检测、交通流量统计、交通事件识别等方面。
(二)应用效果以某城市交通监控系统为例,采用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后,能够有效地提高交通监控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9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实例
2.5.4 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实例—机器人中的传感器信息融合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机器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也对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介绍的是一种自主移动装配机器人。
顾名思义,这种机器人是用于搞装配工作的。
1.自主移动装配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图 2-40 自主移动装配机器人图 2-40 是自主移动装配机器人示意图。
由图可见,机器人主要由超声波传感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力觉传感器、测距传感器、控制和信息融合计算机以及机械手等部件组成。
由此可以看出,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多传感器系统,机器人进行工作的技术核心就是传感器信息融合。
图 2-40 机器人的自主移动是建立在视觉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机械手装配作业是建立在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和力觉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基础上。
该机器人的信息融合结构为并行结构。
2.机器人自主移动的信息融合⑴建立环境模型首先建立多传感器信息的已知三维环境模型。
模型采用分层表示:①最底层为环境的具体特征,如环境中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及距离等。
环境具体特征要与传感器提供的数据一致。
②高层是抽象的用符号表示的环境特征。
⑵控制机器人移动的各传感器的作用视觉传感器采集的环境特征是最主要的信息;另外,视觉传感器的信息还用于引导测距而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对准被测物体。
测距传感器在较远距离上获得物体较精确的位置,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近距离物体。
以上三种传感器分别获得环境中同一对象在不同条件下的近似三维表示。
⑶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将以上三种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进行融合,这时每种传感器的坐标框架首先变换到共同的坐标框架中,然后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得到机器人对环境的精确估计:①相对于机器人位置的相对位置定位法。
②目标运动轨迹记录法。
③参照环境静坐标的绝对位置定位法。
④用卡尔曼滤波器确定物体相对于机器人的准确位置及物体的表面形状,并完成对物体的识别。
3. 机器人装配作业的信息融合机器人装配作业时,主要是对视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和力觉传感器数据的融合。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综述
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概念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指综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 以产生更可靠、更准确或更精确的信息。
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系统能完善地、精确地反映检测对象特性, 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 提高传感器的可靠性。
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具有以下特性: 信息的冗余性、信息的互补性、信息的实时性和信息的低成本性。
2.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分类按融合判断方式分类(1)硬判决方式硬判决方式设置有确定的预置判决门限。
只有当数据样本特征量达到或超过预置门限时,系统才做出判决断言;只有当系统做出了确定的断言时,系统才向更高层次系统传送“确定无疑”的判决结论。
这种判决方式以经典的数理逻辑为基础,是确定性的。
(2)软判决方式软判决方式不设置确定不变的判决门限。
无论系统何时收到观测数据都要执行相应分析,都要做出适当评价,也都向更高层次系统传送评判结论意见及其有关信息,包括评判结果的置信度。
这种评判不一定是确定无疑的,但它可以更充分地发挥所有有用信息的效用,使信息融合结论更可靠更合理。
按传感器组合方式分类(1)同类传感器组合同类传感器组合只处理来自同一类传感器的环境信息,其数据格式、信息内容都完全相同,因而处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
(2)异类传感器组合异类传感器组合同时处理来自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优点是信息内容广泛,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全源信息相关,因而分析结论更准确、更全面、更可靠,但处理难度则高很多。
3.信息融合的系统结构信息融合的系统结构研究包含两部分, 即信息融合的层次问题和信息融合的体系结构。
融合的层次结构主要从信息的角度来分析融合系统, 信息融合的体系结构则主要是从硬件的角度来分析融合系统。
(1)信息融合的层次信息融合系统可以按照层次划分, 对于层次划分问题存在着较多的看法。
目前较为普遍接受的是层次融合结构, 即数据层、特征层和决策层。
数据层融合是指将全部传感器的观测数据直接进行融合, 然后从融合的数据中提取特征向量, 并进行判断识别。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原理及其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多个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这就导致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产生。
在1960年,卡尔曼发表了他的著名的文章,该论文描述了对离散数据线性滤波器问题的迭代解。
从此,由于在数据计算方法的优势,卡尔曼滤波器成了研究和应用的主题,特别是在自动或辅助导航领域。
卡尔曼滤波器是一系列数学方程式,通过最小化均方误差,它们为过程的状态估计提供了有效的计算(迭代)方法。
该滤波器在许多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支持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估计,并且在建模的系统的精确特性未知的情况下依然可行。
该文章对卡尔曼滤波器做了应用性的介绍,然后结合实际应用给予了阐述。
关键字:传感器,信息融合,滤波器,应用,发展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ns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Multi-sensors have the advantage of covering the shortage, which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multi-sensors information fusion.In 1960, R.E. Kalman published his famous paper describing a recursive solution to the discrete-data linear filtering problem. Since that time, due in large part to advances in digital computing, the Kalman filter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extensiv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autonomous or assisted navigation.The Kalman filter is a set of mathematical equations that provides an efficient computational (recursive) means to estimate the state of a process, in a way that minimizes the mean of the squared error. The filter is very powerful in several aspects: it supports estimations of past, present, and even future states, and it can do so even when the precise nature of the modeled system is unknown.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al of multi-data fusion,and have a introduction of the widely used kalman filter then illustrate it with a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sensors, information fusion, filte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1、引言信息融合或信息融合技术也称为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作为一种多源信息协调处理技术术语,在不同的问题领域,其实现方法、步骤和增益优化准则都不同。
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传感器的输出数据进行整合和融合的方法,旨在提高系统的感知能力和决策准确度。
通过将不同类型或同一类型但具有不同特性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可以获取更全面、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和应用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展开讨论,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这一技术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接下来是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传感器融合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工作方式等内容。
然后探讨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的关键问题,包括传感器数据间的校准和同步问题、信号处理与信息融合方法选择问题以及数据质量控制与异常检测问题等。
随后以实际应用案例研究为基础,介绍了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工业自动化领域和医疗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实践。
最后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挑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并进行总结。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帮助读者了解该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问题。
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该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情况。
最后,对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 传感器融合的定义和意义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是指将多个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但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集成,结合各自的优势,并通过一定的算法和方法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更准确、更全面、更可靠的信息。
传感器融合可以提高系统对目标或环境状态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2 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多传感器紧耦合融合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原理和工作方式:(1)数据预处理:针对不同传感器获取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滤波、校准等操作,以确保数据质量。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例
传感器作业学号:20103074姓名:李文博班级:自动化1006班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1.我国林业作业装备研究现状我国有近4000万公顷的人工林面积[15],现有的人工林是以速生丰产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再过2-3年人工林将逐步进入成熟林,依靠传统的人工抚育和采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林业生产的需要,未来的林业生产也要由劳动力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以增加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增加林区农民收入,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人工林的抚育也具有季节性和应急性,在最佳的季节完成除草、间伐、整枝和应急性病虫害防治及运输,必须通过机械化提高效率,对于抚育间伐材的搬运和大中径材的整枝抚育作业,人工无法高质、高效地完成有关作业,需要机械化装备以实现安全高效地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正在研制适合我国主要人工林的集约化抚育、采伐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成套装备。
图1 林木采育联合作业机的总体图图2 林木采育联合作业机虚拟设计图2.信息融和在林业装备中的应用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在高度非结构化环境下工作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机器自主行走、机器视觉对图像的三维深度信息、方位、动态响应和暂不可视信息的获取和解释,机械臂和末端执行器对视觉传感器解释信号的理解等都需要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支撑。
2.作业装备的半自主导航为了适应作业环境的变化,该装备拟配置适合我国缓坡地人工林的小转弯半径轮式车辆底盘,以及适合我国陡坡地人工林的可伸缩的仿生式履带式车辆底盘,同时利用分布式多传感器系统及其信息融合技术,辅助驾驶员实现半自主导航。
该装备可以利用自身的测距装置,如超声波和远红外传感器等,测量其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利用CCD传感器获取周边环境及边界信息,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对多个传感器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决策,形成对环境某一方面特征的综合描述,推算出自身的位姿,完成行走机构的半自主导航。
机电工程中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机电工程中的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不同类型和来源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的技术,通过数据融合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鲁棒性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从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基础知识、算法研究、应用实例以及优缺点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深入了解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机电工程;多模态传感器;研究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机器人导航、智能家居、医疗监测和安防领域等。
传感器可以感知和收集环境和用户的数据,但是单一传感器可能存在数据误差、干扰等问题,导致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
因此,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将多个不同类型和来源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和处理,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鲁棒性和智能化水平。
一、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基础知识1.1多模态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多模态传感器是指同时可以采集多种不同类型传感器信息的设备,常见的多模态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例如摄像头可以提供视觉信息,激光雷达可以提供距离信息,红外传感器可以提供温度信息,声音传感器可以提供声音信息等。
多模态传感器的特点在于可以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信息,提高传感器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传感器融合的定义和原理传感器融合是指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信息集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源,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
传感器融合的原理在于通过对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权、组合和处理,得到更准确、可靠的信息结果。
传感器融合的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信息融合和决策生成三个阶段。
1.3传感器融合的分类传感器融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基于数据融合的传感器融合:该方法主要是将不同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更准确的数据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实例
传感器作业
号:20103074
名:李文博
级:自动化1006班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1.我国林业作业装备研究现状
我国有近4000万公顷的人工林面积[15],现有的人工林是以速生丰产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再过2-3年人工林将逐步进入成熟林,依靠传统的人工抚育和采伐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林业生产的需要,未来的林业生产也要由劳动力集约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变,以增加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增加林区农民收入,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方面;此外,人工林的抚育也具有季节性和应急性,在最佳的季节完成除草、间伐、整枝和应急性病虫害防治及运输,必须通过机械化提高效率,对于抚育间伐材的搬运和大中径材的整枝抚育作业,人工无法高质、高效地完成有关作业,需要机械化装备以实现安全高效地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正在研制适合我国主要人工林的集约化抚育、采伐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成套装备。
图1 林木采育联合作业机的总体图
图2林木采育联合作业机虚拟设计图
2.信息融和在林业装备中的应用
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在高度非结构化环境下工作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机器自主行走、机器视觉对图像的三维深度信息、方位、动态响应和暂不可视信息的获取和解释,机械臂和末端执行器对视觉传感器解释信号的理解等都需要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支撑。
2.作业装备的半自主导航
为了适应作业环境的变化,该装备拟配置适合我国缓坡地人工林的小转弯半径轮式
车辆底盘,以及适合我国陡坡地人工林的可伸缩的仿生式履带式车辆底盘,同时利用分布式多传感器系统及其信息融合技术,辅助驾驶员实现半自主导航。
该装备可以利用自
身的测距装置,如超声波和远红外传感器等,测量其与预先设定的目标之间的距离,利用CCD 传感器获取周边环境及边界信息,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对多个传感器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决策,形成对环境某一方面特征的综合
描述,推算出自身的位姿,完成行走机构的半自主导航。
3.1 目标的识别与定位
所谓三维视觉信息包括从摄像机到物体之间的距离、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各物体之间的关系等。
根据人工林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该装备主要采用当前高度实用的关节型机械臂作为本体结构,获取对象的位姿,经过运动规划和运动学反解,求出关节空间的运动解来控制关节电机的运动。
因此,对于机械臂的视觉系统而言,不仅要探测到目标的存在,还要计算出目标的空间坐标。
获取对象三维坐标的方法有两种[16]: 多目立体视觉,融合多个摄像机观察到的目标特征,重构这些特征的三维原像,并计算出目标的空间坐标;结构光法,选择激光、微波或超声波等光源,采用光栅法、移动投光法获取距离图像和反射图像,经联合分析测出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分布。
如果能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将二者结合起来,由视觉系统获取原始平面图像,计算其形心坐标,再利用结构光法测量目标的深度信息,就能够实现更精确的路径规划和自主避障。
3.2 执行机构的柔顺控制
根据不同作业对象的物理特性,应采取不同的抓持专用机构。
这些机构主要包括判断模块、状态识别模块、控制模块和反馈控制模块。
在判断模块和状态识别模块中,目标定位主要依据分布式视觉传感器和接近觉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抓取状态的判断是通过于将分布式触觉传感器、节力矩传感器和关节角度传感器的输出融合起来,得到腕部力矩的变化量、抓取力的变化量、滑动量和抓取位置的变化量,从而实现对目标的稳定抓取。
3.3 故障检测
作业装备中开发和应用了许多液压控制子系统,如液压抓、液压阀木头等,因此其故障诊断技术也变得举足轻重。
由于液压设备运行工况复杂,同时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传感器老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传统的基于单参数的故障诊断所得结论已不能准确确定设备是否有故障。
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获得有关系统运行状态的特征参量,如压力、振动、污染度等,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和融合,就
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液压设备的故障分类与识别。
4.结语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充分利用多传感器资源。
如果笔者研制开发的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将获得对对象更为精确更为全面的认识,具有扩展了系统的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增加了可信度、减少了信息的模糊性、改善了探测性能、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增加了测量空间的维数等诸多优点。
笔者将研制出适合我国主要人工林集约化抚育、采伐多功能联合作业技术成套装备。
该设备将真正达到一机多用,实现大面积速生丰产林的机械化、集约化生产作业,为我国人工林、速生丰产林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