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 第16课 学业分层测评
2018版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 人民版选修4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秦王嬴政继位时,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这表现在( )①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②长期战乱,统一成为人心所向③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④齐、楚等六国出现政治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秦国实现统一的条件包括商鞅变法奠定的基础、各地联系逐渐加强、人民渴望统一等,齐、楚等六国并未出现政治危机。
故选A项。
【答案】 A2.“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表明“新皇帝”的重大举措是( )A.建立皇帝制度B.废分封,立郡县C.设立三公九卿D.统一货币、度量衡【解析】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即废除分封制。
“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即推行郡县制,由中央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故选B项。
【答案】 B3.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这种制度是指(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B.三省六部制度C.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解析】题干强调皇帝制度和地方郡县制的特点,这两方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故选A项。
【答案】 A4.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秦半两钱秦铜权A.统一货币、度量衡B.修筑驰道C.修筑长城D.统一文字【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
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
【答案】 A5.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相继修筑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 )A.传达政令,调遣军队B.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C.促进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D.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解析】秦始皇修驰道、直道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
【答案】 B6.以下关于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秦之所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了农民大起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6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学业分层测评16新人教版1.下列关于对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埃及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B.彻底消灭了残存的马木路克C.帕夏由埃及人选举产生D.马木路克可单独组建一支主要由骑士组成的近卫军【解析】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利用残存的马木路克管理埃及;帕夏由素丹向埃及派遣;近卫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
由此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答案】A2.观察右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马木路克城堡遗址A.马木路克曾统治埃及长达几个世纪B.马木路克为了各自的利益经常互相攻伐C.马木路克统治开启了埃及的近代化D.马木路克对埃及的统治被奥斯曼帝国所推翻【解析】马木路克崇尚武力,是一股非常落后和野蛮的势力,其统治导致了埃及的落后和衰落。
【答案】C3.英国为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企图通过的途径是()A.结束法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由其单独占领B.帮助素丹恢复在埃及的统治C.扶持马木路克势力D.联合奥斯曼帝国赶走法国,再驱逐奥斯曼帝国势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支持马木路克实行武装割据,为将来的侵略做准备。
【答案】C4.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的影响主要是()①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②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③废除包税制,在经济上掠夺埃及人民④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拿破仑军队侵占埃及,对埃及实行殖民统治,这种统治客观上一定程度打击了埃及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科学文化,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答案】A5.下列关于三次开罗起义的表述,错误的是()A.开罗首次起义遭到法国殖民者的镇压B.第二次起义加速了法军的失败,最终取得了胜利C.开罗首次起义掀起了埃及人民反抗殖民侵略的序幕D.第三次起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穆罕默德·阿里站到了起义者一边【解析】第二次起义持续了一个月,虽然使法军陷入两面作战的困境,加速了法军的失败,但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16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解析】从材料中的“九月十八”“东洋兵”“沈阳城”等信息,可以看出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答案】 B2.(2015·天津学业水平测试)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
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
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A.依赖外援B.避战自保C.坚持抵抗D.妥协退让【解析】由“我们就继续抵抗”可知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C3.历史漫画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了历史知识,深受学生喜欢。
下面漫画反映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D.平型关大捷【解析】百团大战是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为目的的破袭作战,由漫画文字信息“哇!铁轨不见了!”可知反映的战役为百团大战。
【答案】 A4.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
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
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
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居民的大屠杀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应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
A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B项是在1900年进行的,D项是在1927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分层测评:(北师大版)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A.神权政治B.皇权政治C.族权政治D.官僚政治【解析】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分封的诸侯国多为兄弟之国和“姬姓之国”,带有明显的血缘关系,体现了宗法制的特点,宗法分封制属于以血缘为纽带的族权政治,故选C项。
【答案】 C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B.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目的是拱卫王室【解析】由“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答案】 C3.“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
”(《谷梁传》)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B.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C.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D.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解析】分封制的目的是拱卫周王室的安全,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扩张疆土,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才形成分裂割据局面,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初期状况,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容其民”“自守”等信息可以看出分封对诸侯领土有一定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的政治状况,与小农经济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C4.《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解析】材料大意是:微子启虽然年长,但他是庶出,不能继承王位;纣王虽然年幼,但因为是嫡长子,所以继承了王位。
这反映了宗法制中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答案】 B5.歌曲《我的中国心》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B.财产制度C.血缘关系D.政治态度【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可知,血缘关系成为维系我国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6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进入近代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B.电报电话C.报纸杂志D.铁路交通【解析】铁路交通不属于传播媒介,可直接排除D项。
报纸杂志在中国出现于19世纪中期前后,而电影、电视、电报、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出现时间较晚,故选C项。
【答案】 C2.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导学号:14330118】A.报道国内外大事B.传播商业信息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由于各地言语不通给经商带来不便,所以创办此报是为了传播信息为工商各界服务,故选B项。
【答案】 B3.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到的“纸”是( )A.传单B.信件C.报纸D.电报【解析】由材料中“见闻历历备于此”“费去十文买一纸”可以判断是报纸。
【答案】 C4.清朝末年,某刊物大力鼓吹暴力革命和共和制度,反对改良和立宪,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
该刊物最有可能是( ) A.《中国丛报》B.《民报》C.《新民丛报》D.《新青年》【解析】从“暴力”“共和”“反对改良”和“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等可以看出其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选B项。
【答案】 B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课后习题 第四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明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承元制,设行省统驭郡县;洪武九年,改行省为布政使司,确立了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并立的体制;自宣德以后,陆续向各地派驻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并节制三司。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明代( )A.实践了权力“制衡”理论B.地方行政发生重大变革C.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明代在地方行政的调整都是为了维护地方政权的稳定,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故C项正确;制约与均衡是指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各自分立而又相互制约和协调的原则,体现的是近代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明代政策调整是为实施有效管理,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元朝创立行省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排除B项;清代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
2.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
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D.推动民族交融,明成祖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遣郑和下西洋,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暂停上述活动的目的是缓解财政压力,A项正确。
3.(山东潍坊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三年,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
凡军民之贫病者,给之医药”;《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丁丑,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
这说明明清时期( )A.政府主导社会保障B.医疗保障体系完善C.传统医学发展较快D.灾异贫病发生频繁,明朝“置惠民药局,府设提领,州县设官医”、清朝“命五城粥厂再展三月,遣太医官三十员分治饥民疾疫”可知明清时期,政府在社会救济中起主导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在明清时期的社会保障中由政府主导,未涉及保障体系完备,排除B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传统医学发展,排除C项;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明清时期灾异贫病的次数,不能推断出灾异贫病发生频繁,排除D项。
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3 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三)(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幽州”是古代地名,在某一时期幽州负责管辖“郡、国十一,县九十”。
据此判断,“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导学号:32700017】A.秦代B.汉代C.宋代D.唐代【解析】由材料“郡、国十一,县九十”可知,当时存在郡国并行制。
汉朝时,地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往往还是郡县、封国并存,故选B项。
【答案】 B2.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宰相职权D.改革科举制度【解析】漫画反映了北宋把地方的兵权、财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B3.下列制度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的是()【导学号:32700018】A.禅让制B.世官制C.分封制D.行省制度【解析】禅让制出现在夏朝以前,统一多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世官制下贵族世袭垄断政权,不能做到选贤任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不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国实力壮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C项错误;元朝行省制度下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4.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如下图),这一制度的执行机构是()【导学号:32700019】①中书省②门下省③尚书省④六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在三省六部体制中,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尚书下设六部,负责具体事务。
【答案】 B5.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导学号:32700020】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C.以六部分割相权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B项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例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就是众设宰相,分化事权,所以本题答案选B。
【高中历史】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学业分层测评3 Word版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三)(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凭借武力夺取政权B.废除了梭伦的改革成果C.打击了贵族势力D.提高了平民的经济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对僭主政治的评价与认识。
对僭主政治的准确认识与把握是解题关键。
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夺取了政权,但他没有废除梭伦的改革成果,而是进一步打击了贵族势力,提高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答案】 B2.《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
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A.设立公民大会B.成立四百人会议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关内容。
克利斯提尼改革中针对某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故选C项。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四百人会议在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负责处理大部分城邦政务;轮流执政和抽签选举不涉及提防英雄人物,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C3.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A.梭伦——制定“遗嘱法”B.克利斯提尼——“陶片放逐法”C.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庇西特拉图——设立五百人会议【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设立五百人会议的是克利斯提尼,故D项错误,A、B、C三项均符合史实。
【答案】 D4.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愿望……”上述引文中省略的“他们的愿望”应包括()①重新分配土地②为担任公职的人发放津贴③将旧贵族流放到国外④实现公民权利的真正平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穷人”指的是下层平民,他们占有很少甚至没有土地,生活贫困。
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4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明史》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
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导学号:32700025】A.参与机务,批答章疏B.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参与政事,主管文教【解析】依据“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答案】 C2.下列关于内阁制与宰相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32700026】A.宰相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官僚机构B.内阁和宰相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C.内阁阁臣不能制约皇权,而宰相具有制约皇权的作用D.内阁阁臣和宰相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解析】宰相是法定的中心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官僚机构,A项正确;二者都是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而设立,B项正确;内阁的地位不能够与丞相相比,不是中心正式行政官职,没有决策权,而宰相有决策权,对皇权有肯定程度的制约,C 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正确。
D项表述明显错误。
综上,选D项。
【答案】 D3.西方人曾将“军机处”翻译为“Office of Military Secrets”(军事机密办公室),该译法最能反映出军机处的()【导学号:32700027】A.由来B.职能C.特点D.性质【解析】材料中“军事机密办公室”与军机处最初是处理西北军务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军机处的职能是上传下达,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特点是机构简洁、办事效率高和决策封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军机处属于帮忙皇帝处理政事的办事机构,故D项错误。
【答案】 A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C.中心集权的不断加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解析】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准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把握的强化。
岳麓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 学业分层测评15
学业分层测评(十五)(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
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之邑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
该材料说明()【导学号:24940095】A.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C.中国政府维护了国家主权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解析】关键信息:1919年6月。
此时五四运动已经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故此事件应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
A项表述有误,B项与史料不符,C项与北洋政府时期阶段的史实不符。
【答案】 D2.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
”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国民革命【解析】“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定,“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是指五四运动,故选A项。
【答案】 A3.(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面为某校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制作的资料卡片。
通过研读卡片,他们从中能得出的关于五四运动的正确结论是()A.以学生为主力B.得到政府支持C.上海首先发起D.民众广泛参与【解析】由材料“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可知,参加五四运动的包括学生、商人、工人等阶层,体现了民众的广泛参与,故D项正确。
【答案】 D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的是()【导学号:24940096】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解析】“彻底”是针对斗争的态度和结果而言的。
五四运动中,以工人阶级为主,全国各阶层反帝反封建的态度非常坚决,并且取得了初步胜利。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学业分层测评4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导学号:17080020】A.唐太宗B.宋太祖C.明太祖D.清世宗【解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丞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C项。
【答案】 C2.“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A.内阁制度B.丞相制度C.宦官集团D.胡惟庸集团【解析】胡惟庸为明朝初年的丞相,由“……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可知朱元璋真实目的在于通过此案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B项正确。
【答案】 B3.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
由“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等信息可知,清代军机大臣的职责是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时的军机处已经不再是单纯地办理军务,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军机处机构是否完备,排除C 项;由材料“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处不是专理刑狱的机构,排除D项。
答案为B项。
【答案】 B4.(2016·开封高一检测)“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导学号:17080021】A.协助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解析】题干这些“中级官员”是指殿阁大学士,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即整理批阅奏章,很少能参与决策。
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1 新人教版选修1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25分钟)[学业达标]1.在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雅典有许多社会阶层。
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贵族把持着国家大权B.从事农业的广大平民生活富裕但无政治权利C.氏族贵族的地位优越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增强【解析】在雅典城邦国家形成的早期,贵族对广大平民进行经济上的盘剥,许多农民沦为“六一汉”,还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因此,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B2.公元前8世纪以来,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结果【解析】“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他们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答案】 B3.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雅典的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雅典人主要在地中海、大西洋沿岸经商②有些贵族也加入了经营工商业的行列③雅典人从商业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④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为求吉利绝不使用奴隶劳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雅典人的经商活动主要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当时是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雅典工商业者的经营活动绝不可能离开奴隶的劳动。
【答案】 B4.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实行僭主政治B.实行寡头政治C.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D.实行温和的改革【解析】当时雅典各阶层均不主张实行僭主政治,A项首先排除,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于“海岸派”的主张。
【答案】 D5.下列对公元前8世纪后雅典公民内部阶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平原派”②“海岸派”③“山地派”【解析】本题通过图示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公元前8世纪雅典公民的分化及三者之间的政治关系。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学业分层测评16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六)(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治维新“奉还版籍,废藩置县”措施时消灭争辩。
以下是一些同学对这一措施作用的生疏,其中正确的有()①加强中心集权,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前提②废除中心集权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③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现代化的推动④毁灭封建割据,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明治维新废藩置县一方面消退了封建割据,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也加强了中心集权,为后来的近代化开拓道路。
②③表述错误。
【答案】 D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这种新的社会体制主要指()A.实行四民公平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C.取消武士特权D.平民可以自由地择业和迁徙【解析】该题涉及的是日本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的变革,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废除后确立的新体制是“四民公平”,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
【答案】 A3.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曾经大力推行官营工业建设,动用国家力气尽快完成工业化。
结果造成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峻,货币贬值。
日本政府对此实行的措施是()A.实行土地私有制,增加国家农业税收入B.政府增加官办企业拨款,扩大经营规模C.将大量官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私人经营D.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手工业【解析】实行土地私有制是农业改革的措施,与材料工业状况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国营企业建设已经导致政府财政恶化,贸易逆差严峻,货币贬值,不会再增加拨款、扩大规模,故B项错误;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是国家引进西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建样板企业后低价出售给个人,继而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进展,故C项正确;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是改革之初的状况,与材料反映的状况不符合,故D项错误。
【答案】 C4.一位明治元勋说:“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方面稍作预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浦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表1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6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7.‚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致事‛的现象反映了2A .君主专制的消弱B .宗法制的消亡C .中央集权加强D .分封制的巩固 8. 有人这样说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A .限制君权B .消弱相权C .实行君主立限制D .废除三审六部制9.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 .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买国B .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国民党从新诠释了三民主义D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0.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0分钟)[学业达标]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八国联军侵华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解析】从材料中的“九月十八”“东洋兵”“沈阳城”等信息,可以看出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
【答案】 B2.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
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
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A.依赖外援B.避战自保C.坚持抵抗D.妥协退让【解析】由“我们就继续抵抗”可知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故C项正确;B、D两项错误,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C3.(2016·北京春季会考)下图是三本连环画的封面。
对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准确的是()A.民族抗争B.列强侵略C.近代探索D.思想启蒙【解析】1839年的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是反抗日军侵略的典型战例,故A项正确,B项错误。
C、D两项图片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 A4.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
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
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
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该日本记者目击的是() 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居民的大屠杀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应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
A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B项是在1900年进行的,D项是在1927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答案】 C5.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
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徽章信息理解材料。
由徽章中的时间1942年、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这一设计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抗击侵缅日军的史实,故选C 项。
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故A项错误。
B项不符合该时期特征,此时美国正在抗击法西斯的侵略;题中的徽章是美国特种部队的徽章,不可能完全突出中国军队的斗争,故排除D项。
【答案】 C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解析】根据材料中“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 D[能力提升]7.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C.取得抗战初期的最大胜利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解析】由材料中的“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它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故选A项。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排除B项;抗战初期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D 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 A8.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导学号:32700097】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 项错误。
题干时间表明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即防御阶段,而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战中后期,故B项错误。
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故C项错误。
“新气象”指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
【答案】 D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使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材料三(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50年后,中国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日本帝国主义。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在不同战场的不同的三个阶段所投入的兵力,其鲜明的特征是中国战场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日本所投入的兵力都是最多的,充分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主力。
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罗斯福话语的核心观点归纳,即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3)问,解答关键是把握两则材料的共性。
材料二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材料三的数据对比显示了中国的伤亡人数和损失比其他国家更巨大,故两则材料都旨在说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意义。
第(4)问要从领导阶层、群众基础、路线和政策、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不足。
(2)设想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本腾出兵力与德国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未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中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4)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腐败无能,单纯依靠官兵抗日;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势单力孤;抗日战争中,中国得到海外华侨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
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
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
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解析】第(1)问结合国共两次合作的斗争目标以及取得的成果回答。
第(2)问从合作形式、合作基础、合作思想等方面归纳其差异。
【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有政权与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以下内容请删除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1.上课好好听讲。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
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
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不会的忘记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
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
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
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
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
考前一定要看书。
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
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