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醉翁亭记示范课件第2课时PPT课件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2ppt课件

醉翁亭记2ppt课件

第三节: 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第四节: 在议论中点明自己的思想感情。 (与民同乐,寄情山水)
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峰回路转 山肴野蔌
含义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 而在别的方面。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 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宴饮尽欢。
学习第一段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山行六七里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作亭者谁? 名之者谁? 饮少辄醉 故自号曰醉翁也
远看 行走 从
茂盛的样子
四角翘起,像鸟张 开翅膀一样
靠近
建造 命名 不多,数量小 因此,所以 取别号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随山转,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像鸟儿展翅欲飞),紧靠泉边的亭子,是醉 翁亭。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本意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日之景
云归而岩穴暝 (暮——晦)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四 时 之 景
“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
第二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晦明变化者 暮而归 而乐亦无穷也
昏暗
繁荣滋长 明亮 返回,归来 穷尽,完结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段意:
四层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滁人游山之乐和 太守宴游之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临溪而渔 山肴野蔌 觥筹交错 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静态之美
山峰巍峨,古树参天,彰显大 自然的壮丽与沉稳。
动静相宜
飞鸟掠过水面,鱼儿在水中游 弋,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抒发作者情感
01
02
03
寄情山水
通过对醉翁亭周边景色的 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向往。
忘却尘世
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作 者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烦 恼,达到了心灵的宁静。
中庸之道
作者在文中提倡饮酒作乐,但强调“ 颓然乎其间”的适度原则,体现了儒 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现代价值观审视下文章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 于现代社会而言,这一观念仍然具有 重要意义。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追求精神自由
在醉翁亭这个自然环境中,人们可以 忘却世间的纷争和束缚,追求精神的 自由和解放。
地理位置及环境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处,周围环境优美,山水相依,景色宜 人,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文学成就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诗词、书法等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散 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富有感染力;诗词则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及其作用
滁人形象
文中还塑造了滁州人民的形象,他们 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展现了作者理 想中的社会景象。
宾客形象
宾客们跟随醉翁一起饮酒作乐,他们 的形象衬托出醉翁的豁达和洒脱。
人物间互动关系揭示主题
01
醉翁与滁人的互动
醉翁与滁人一起饮酒、游玩,形成了亲密无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第2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合作探究
积累拓展
《醉翁亭记》中的成语: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现代汉语中,也比喻经过
挫折后出现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面。(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而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
喻真相大白,简写为“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以形容许多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
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拓展探究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 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 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 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③恩德,以 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 本:根据。③上:皇上。④刺史:即作者。
写作特色
❷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这虽是一篇游记散文,却大量运用了骈句,增强了韵 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驾驭自如,浑 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
板书设计
亭之 位置:环滁 琅琊山 酿泉 醉翁亭
所在 亭名:作亭者
命名者
拓展探究
3.把本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64张PPT)

12 《醉翁亭记》课件(共64张PPT)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简洁明确 地点明了醉翁的情趣) ②射者中,奕者胜。(六个字写尽投壶和下棋的场 景,给人想象的空间) 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明白如话)
本文文字简练,也不用难字,不用堆 砌辞藻,语言很生动化、口语化,显得平 易流畅。
赏析文章的意蕴美
1.自读,读出每段的主要内容。
寻出文中带“然”的双音节词,理解它们 在文中的含义。
蔚然
茂盛的样子。
翼然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杂然
杂乱的样子。
颓然
倒下的样子。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1、2段。
第2课时
品味文章的音韵美 寻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1.读出下列句子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洌。 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也”和“而”字贯穿全篇,却没有 重复累赘之感,反而使人觉得委婉有致, 摇曳多姿,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韵律 独特,抒情绵长。
3.读出下列句子语言平实简明的风格。
①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杂然”写出了野味 野菜摆放的状态,有画面感) 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曰醉翁也。(寥寥数语就交代了“醉翁”一号的来 历,明白流畅)
第1段:介绍醉翁亭周边的环境及名字的由来。 第2段:描写山中早晚和四季之景。 第3段:描写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场景。 第4段:叙述日暮而归的情景,点明太守姓名和
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2.辨读,读出每段的写法特点。
读出第1段的写法。 环滁皆山(全景镜头)→西南诸峰→琅琊山 →山行之路→酿泉之水→醉翁亭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 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林壑 hè 蔚然 wèi 翼然 yì 晦明 huì
潺潺 chá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ngYá 阴翳 yì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请解释下列斜体字:
1.翼然临 于泉上 靠近 2.饮少辄 醉 就 3.醉翁之意 不在酒 情趣 4.树林阴翳 遮盖 5.名之者谁 命名 6.负者歌于 途 在 7.觥筹交错 酒杯 8.太守谓 谁 是
四4季.四的时景之色景不不同同,,而而那乐快亦乐无也穷是也无。穷无尽的。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 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醉翁亭记示范课件第2课时PPT教学课件

醉翁亭记示范课件第2课时PPT教学课件

2020/10/11
3
情境导入
2.第三段结尾写到“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为何而 “醉”?请结合本段内容,加以分析。
因为滁人出游,老幼安乐,自在无忧虑;宴会上酒食甘美,宾 客欢愉,太守看到这些自然心中欢喜,不觉已经“醉”了。也或许 有些许被贬谪的无奈和苦楚,在酒的消解之下,太守“醉”了。
2020/10/11
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 3.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2020/10/11
10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2020/10/11
6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写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色的幽深 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 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现出欧阳修“与 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2020/10/11
7
醉翁亭记
2020/10/11
课文精要
醉酒 不胜酒力
太 守
醉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醉 醉人 滁人游 众宾欢
醉情 与民同乐 贬谪无奈
写景细致 情景交融 写 法 骈散结合 句式灵活 妙
主旨鲜明 情感真挚
醉 中 有 乐 亦 有 悲
8
写法探究
1.文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文章写景角度多样,特点突出; 3.文章骈散结合,句式灵活。
2020/10/11
9
布置作业
• 1.熟读文章,背诵文章。 • 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读第3段,解决重点字词句。 归:回家。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蔽。 鸣声上下: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11《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

11《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

合作探究
7、《醉翁亭记》是一篇极其优美的散文,秀丽多姿,饶有诗情画意。请大
家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请你用“我发现
美,因为
。”句式说话。
合作探究
(3)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选最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了醉翁亭的 四季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 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 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四幅画 面变化有致,又互相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 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冽。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 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 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 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 记》,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 感受!
(3)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 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4)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亭之 所在
位置: 环滁 亭名: 作亭者
琅琊山 命名者
酿泉 醉翁亭 命名之意
醉 山水之乐: 朝



亭 记
出游之乐: 滁人游
太守宴
夏 秋冬
与 民

众宾欢
太守醉 乐
太守 之乐
太守归 禽鸟乐 主旨:醉能同其乐
游人乐
太守乐
(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的几个“乐”含义相同吗?如果不 相同,分别是什么?
本句层层推进,道出了百姓的快乐就是太守最大的快乐,体现了作者“ 与民同乐”的思想。句中几个“乐”字含义各不相同。
禽鸟之“乐”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 人之“乐”不仅源于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为能纵情山水,同时享受人 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乐; 太守“乐其乐”则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贬官遭谪的政治处境为悲 ,反而还能娱情山水,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ppt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ppt



















《醉翁亭记》这篇游记佳作一出, 盛传不衰。滁人唯恐失之,于庆历八 年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 字小字浅,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 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 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摩拓,可见 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就在上 节课学习的基础上,遥隔千年时空, 继续领略本文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感受景物之美,文 字之美。
2、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 思想及其积极意义。
3、背诵课文。
温故知新:1、解释红色字体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名之者谁 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颓然乎其间者
伛偻提携 射者中,弈者胜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谓谁
主旨: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被贬后 到滁州的第二年,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 环境和醉人风光,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 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反馈训练
在浩瀚的中国历史上,被贬文人 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像欧阳修一样于 失意中不消沉,于寂寞中积极入世的 被贬文人及其诗词名句吗?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第12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2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山水之乐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
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酣之乐
(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之乐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游人之乐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太守之乐。
本段都写了谁的“乐”?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因山水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因治理滁 州政绩显著而醉……虽然不能“居庙堂之 高”为朝廷效力,但是“处江湖之远”与 民同乐也不失为另一种人生体验。


感悟一种情怀
品读最后一节,结合全文想想, “太守之乐”到底是什么?
感悟一种情怀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十课: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⒈抓住文眼 ,体会“乐”的含义,认识作者寄情山 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爱民之心。 ⒉朗读并背诵全文
“胸襟.情怀”
范仲淹谪迁邓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陶渊明躬耕南山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屈原在被驱逐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白不如意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苏东坡遭贬谪时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一居士传》节录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 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 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 乎?”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
01
02
03
主题思想概述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是表 达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 悟,以及对自由、闲适生 活的向往。
自然之美的赞美
文章通过对醉翁亭周围景 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人生哲理的阐述
通过醉翁亭记,作者阐述 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 考。
醉翁亭记的语言特点
醉翁亭记的语言优美、精炼,表达了 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语言修养。
作者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每一个 字、每一个词都有深刻的含义,让读 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 美感。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 比、对仗、夸张等,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力和感染力。
03
醉翁亭记的主题思 想
02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 广泛认为是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醉翁亭记的评价与争议
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备受赞誉,被认 为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
然而,也有人对其评价存在争议,认 为其过于追求文采和形式,忽视了内 容的深度和思想性。
醉翁亭记对后世的影响
醉翁亭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都受到了它的启发和 影响。
个人背景
作者欧阳修因得罪权贵被贬至滁 州,担任太守期间,寄情山水, 创作了这篇散文。
醉翁亭记的作者介绍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历史学家和诗人。
主要成就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风,成为宋代 文学的杰出代表。
02
醉翁亭记的内容解 析
醉翁亭记的意境解析
醉翁亭记所营造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 向往和追求。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醉翁亭记》课件(共33张PPT)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 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 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 /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三、醉翁亭话醉翁——探究浸润情怀美
结合背景,探究文章主旨
讨论交流:作者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怎么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还是一种隐藏在快乐表象背后的悲哀呢? 抑或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呢?
材料一: 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 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 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 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1046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 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 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重点句子翻译
(开放思考) 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修却 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则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更欣 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
问题补充 课后第二题: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醉翁亭记》PPT优秀课件(第2课时)
原文运用了21处“也”字,这些“也”字删去后并不 影响原意。但是作者为何要用这么多“也”字呢?我们可 以尝试删除“也”来比读体会。
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山行六七里,渐 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运用删除比较法,读其他含有“也”字的 句子,体会情感。
如:“众宾欢也”中“也”字流露出作者 看到宾客欢乐时自己内心的欣慰和快乐。
答案示例: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想象情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描述画面场景等活动疏通文意。

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把握景物 二 特点及写作顺序。

绘 通导

其 其其
景 意文
导其文
上一节课,我们在《岳阳楼记》中感受了作者“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今天,我们将走进《醉翁亭记》,去 欣赏醉翁亭的美景,感受作者的抱负胸怀。
作者为什么要写禽鸟和宾客之乐?
作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 太守之乐,层层推进。
分析讨论
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 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乐其乐”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因此“太守之乐其乐”表 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课文探究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分析讨论
文章散中有神,散而不乱,说说作者是怎样用“乐”贯穿全文的? 写山水,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于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 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太守“宴酬之乐”,写鸣声宛转,飞 荡林间,显示了“禽鸟之乐”,更是为表现太守“游而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 3.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2020年10月5日
10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年10月5日
11
·第11课
醉翁亭记
第2课时
2020年10月5日
1
温习旧知
• 太守醉在 不胜酒力 • 太守醉在 琅琊美景
• 太守还为何而“醉”?
2020年10月Βιβλιοθήκη 日2合作探究1.师生研读第3段,解决重点字词句。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放,摆设。 酣:尽情地喝酒。 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 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醉情 与民同乐 贬谪无奈
写景细致 情景交融 写 法 骈散结合 句式灵活 妙
主旨鲜明 情感真挚
醉 中 有 乐 亦 有 悲
8
写法探究
1.文章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文章写景角度多样,特点突出; 3.文章骈散结合,句式灵活。
2020年10月5日
9
布置作业
• 1.熟读文章,背诵文章。 • 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
2020年10月5日
3
情境导入
2.第三段结尾写到“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为何而 “醉”?请结合本段内容,加以分析。
因为滁人出游,老幼安乐,自在无忧虑;宴会上酒食甘美,宾 客欢愉,太守看到这些自然心中欢喜,不觉已经“醉”了。也或许 有些许被贬谪的无奈和苦楚,在酒的消解之下,太守“醉”了。
2020年10月5日
4
合作探究
3. 师生研读第3段,解决重点字词句。 归:回家。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蔽。 鸣声上下: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020年10月5日
5
合作探究
4.第四段中反复提及“乐”,本段都写到了多少种“乐趣”呢? 大家都为何而“乐”呢?
众人乐——禽鸟乐——太守乐 众人之乐在于宴会尽兴、与太守同游; 禽鸟之乐在于众人散去,自在安闲; 太守之乐在于与民同游、民乐客欢。
2020年10月5日
6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写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色的幽深 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 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表现出欧阳修“与 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2020年10月5日
7
醉翁亭记
2020年10月5日
课文精要
醉酒 不胜酒力
太 守
醉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醉 醉人 滁人游 众宾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