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doc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以个人抒情为主,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的文学形式。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读者要透过文章的形式抓住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记叙散文主要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作者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发的感情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散文构思的线索有以情、理、物、空间、行为和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结合上下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语言风格,才能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散文的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调动想象,结合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___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和修辞等。
1.象征散文常使用象征的手法,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通过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3.对比烘托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散文中常使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4.欲扬先抑散文更注重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淡化文体(散文)阅读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整理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整理 一、要点概括类 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 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二、感想启迪类 1. 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 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 3. 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
4. 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
三、词句品味类 1. 词语品味: A了解词性感情色彩,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
B.分析修辞,体会词语的形象含蓄 2. 句子品味: 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
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
答题方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 四、献策举例类 1.问题献策分类A.自然环境问题:大气水体污染、生态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等等B.社会环境问题:农村城市差别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辍学问题、文明问题等等 2.问题献策举例类解题注意事项 A.看清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切忌答非所问。
B.所提出的方法措施必须是可行的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忌纸上谈兵空想主义。
C.主张创新 五、句子仿写类 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
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文章内容的概括与总结答题格式: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考点二: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答题格式:本处环境描写交代了,渲染了一种气氛,烘托出人物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如果是结尾)总结全文,突出升华了主题。
二、散文的语言特点语言:鲜明、准确、生动、活泼;沉郁、凝重、含蓄等三、散文中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1、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2、根据修辞特点来理解;3、根据标点符号来理解;4、根据上下文来理解;5、根据中心来理解。
(把文章吃透,抓住主旨。
)1、开头: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3、结尾: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内容。
结合文章说。
四、把握、总结文章中心请你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谈谈文中中的“结”是指什么?写人赞美什么品质。
写事悟出什么启示写景抒发什么情感状物言明什么心志看开头结尾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有的是找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来概括五、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和小说在广义上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分类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鲁迅的《藤野先生》。
⑵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即使描写的自然风情,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⑶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⑷哲理散文: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例如:席慕容的《贝壳》。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知识梳理(一)明确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例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张淑梅①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当你童年,我们讲英雄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要你一定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当你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完整word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及解题技巧,文档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表达、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在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需要积累一定的阅读答题技巧。
以下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首先,我们要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把握整体的文言文语言特点,习惯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并认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这是阅读散文的基本功,只有真正把握住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文章的文字。
要善于从文中抽出定状语、主谓宾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加以对比分析,去筛选出答案中可能出现的信息。
第三,要重点关注文章提到的各种观点和细节。
散文中总是充满着各种观点、思想、信息等等,只能认真阅读,找出文章的真正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重点,才能正确把握答题。
最后,要学会综合多种知识技能,把新老知识和观点有机结合,找出答案的依据。
同时,多读语文作品,培养关注文本细节的能力,多练训练,积累语文知识。
总而言之,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是一门技术活,通过认真阅读,逐字逐句的弄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对文章的文字结构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重点和要点、综合多种知识技能等,既能在考官面前取得优异的成绩,又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 -。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第一篇: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方法:题目入手,分析结构,重复出现,问题指标,查找要点,概括中心。
看题目知内容、明对象、淸线索、得中心、悟感情、分文体。
找线索的方法:先看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再画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还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鉴赏评价:1、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鸡蛋清,表现出梅雨潭的绿柔软、鲜嫩的特点。
2、作者是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描写梅雨潭的绿的?有怎样的效果?比喻、对比。
作者连用六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绿的亮度、纯度等加以表现,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的爱。
作者用对比手法衬托出梅雨潭的绿是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的特点。
3、文章将收尾时,作者的写作在人称上发生了何种变化,有何作用?由第三人称“她”变成了第二人称“你”。
一开始作者感情比较收敛,可随着情感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绿”之中,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
总结方法:抓中心树形象,运用规律作鉴赏。
归纳散文阅读答题的一些技巧。
1、人称表达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3、表达方式及作用:解题规范: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解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解析【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居多的散文,它主要就是抒写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会和意愿。
通过对它们的记述、抒情或描绘,达至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中考对散文写作的实地考察内容如下: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出文章的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2、体味和斟酌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3、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理解文章,借助常用的修辞知识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抒发存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5、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其它考点:(1)标题的作用:①说明文学创作对象;②关联主要情节;③横跨全文线索;④透漏情感主旨。
(2)表现手法常用的表现手法存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真为善胸臆、借景抒情等等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欲扬先抑、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常考题型及解题技巧】1.感知文章内容,理出思路,概括要点。
(1)归纳全文(或某些段落)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内容尽量用原文语句,原文语句不合适时,概括要简洁,准确,不要啰嗦冗长,词不达意。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资料讲解.doc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题考点解题技巧及例题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题考点解题技巧及例题考点一、概括内容解题技巧:1、扩展标题法:标题是“人物”的,补充事件;是“事件”的,补充人物及相关情节;是“中心”的,围绕记叙文六要素概括。
2、句子摘录法:摘录文章中能提示主要内容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等进行概括。
3、要素罗列法:把记叙的要素有选择地罗列,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事。
4、人物行为法:锁定主要人物,概括其言行举止。
5、关键问题法(1)记人的课文。
阅读这类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2)叙事的文章。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写景的文章。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概括。
(4)状物的文章。
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
6、线索串联法:用线索把情节串联起来。
例题: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①山里看月亮;②泛舟大明湖;③芙蓉泉寻踪。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细读文本可知,第二段到第五段写的是在山里看月亮。
第六段到第九段写的是泛舟大明湖。
第十段和第十一段写了芙蓉泉寻踪。
考点二、情感主旨解题技巧:1、方法思路(1)辨析类型,把握情感。
写人叙事类作品要分析人物、分析事件;写景状物类作品要注意文章写了什么景物,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主观情感。
(2)整体感知,理解情感。
归纳文章主旨情感最基本的要求是整体把握全文,从全局着眼,不能只关注部分,更不能断章取义。
(3)分析背景,确定情感。
作品是时代的产物,确定情感要联系时代背景。
(4)解读标题,分析情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借助这一“窗口”,可以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
(5)关键句段,辨析情感。
关键句的位置很灵活,或在篇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或在篇末,结尾点题,总结深化,卒章显志;或在篇中反复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
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
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8.散文的思想内容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 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 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 顺叙、插叙、倒叙) ,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 ( 段 ) 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 2)谈感受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中考阅读记叙文的复习1、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