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主题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图像分析
高考化学总复习 7.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课件

A.2、6、3、5
B.3、1、2、2
C.3、1、1、1
D.1、3、2、2
答案:B
4.(2015年安溪质检)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
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解析:若四种反应速率都用A表示[单位mol/(L·s)],数值分别为: ①v(A)=0.007 5 mol/(L·s),
②v(A)=0.2 mol/(L·s), ③v(A)=0.2 mol/(L·s), ④v(A)=0.225 mol/(L·s), 所以④>③=②>①,故A正确。 答案:A
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
1.(2014年长沙模拟)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
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45 mol/(L·min) ②v(B)=0.6 mol/(L·s)
③v(C)=0.4 mol/(L·s) ④v(D)=0.45 mol/(L·s)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 (2)由 v=ΔΔct计算平均速率,用反应物表示为正值,用生成物表示为 负值。( ) (3)同一化学反应,相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数值 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 (4)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视为常数,故不能用固体或纯 液体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 答案:(1)× (2)× (3)√ (4)√
高考化学:选择题题型04 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

题型04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分析1.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像如Zn 与足量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情况。
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L)容器中,X 、Y 、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高考化学:选择题题型如图所示。
(2)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①某物质的平均速率、转化率,如v (X)=n 1-n 3V ·t 3mol·L -1·s -1,Y 的转化率=n 2-n 3n 2×100%。
②确定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X 、Y 、Z 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n 1-n 3)∶(n 2-n 3)∶n 2。
2.含量(或转化率)—时间—温度(压强)图像(1)“先拐先平,3.恒温(压)图像分析(1)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由于Δc是取浓度变化的绝对值,因此,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反应体系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一般是以最容易测定的一种物质表示,书写时应标明是什么物质的反应速率。
(3)在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其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被视为常数。
由此可知,现在采用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4)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数值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即都是表示同一反应的速率。
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有相互关系,彼此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各化学计量数进行换算。
(5)一般来说在反应过程中都不是等速进行的,因此某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6)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故改变其用量反应速率不变。
但当固体颗粒变小时,其表面积增大将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7)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反应物浓度实现的,所以分析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从反应物浓度是否发生改变的角度来分析。
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

⾼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原理】专题解析及详细答案⼀、化学反应原理1.某校化学课外兴趣⼩组为了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做了以下实验。
(1)⽤三⽀试管各取5.0 mL、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再分别滴⼊0.1 mol·L-1 H2C2O4溶液,实验报告如下。
①实验1、3研究的是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表中V=_________mL。
(2)⼩组同学在进⾏(1)中各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开始时很慢,⼀段时间后速率会突然加快。
对此该⼩组的同学展开讨论:①甲同学认为KMnO4与H2C2O4的反应放热,温度升⾼,速率加快。
②⼄同学认为随着反应的进⾏,因_________,故速率加快。
(3)为⽐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所⽰的实验。
回答相关问题:①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②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反应产⽣⽓泡的快慢,定性⽐较得出结论。
有同学提出将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更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定量分析:如图⼄所⽰,实验时以收集到40 mL⽓体为准,忽略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 4.0产物Mn2+可能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分液漏⽃控制阴离⼦相同,排除阴离⼦的⼲扰收集40mL⽓体所需时间【解析】【分析】(1)①、②作对⽐实验分析,其他条件相同时,只有⼀个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探究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般我们从反应放热,温度升⾼,另⼀个⽅⾯从反应产⽣的某种物质可能起到催化作⽤;(3)⽐较Fe3+、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阳离⼦不同,尽量让阴离⼦相同,减少阴离⼦不同造成的差别,催化效果可以从相同时间内收集⽓体体积的多少或者从收集相同体积的⽓体,所需时间的长短⼊⼿。
高考热点课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法课件高考化学创新复习PPT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解析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
将物质的量(或浓度)减少的物质作为反应物,将物质的量(或浓度)增加
0.84 0.84
保持温度不变,向 2 min 后的平衡体系中再加入 0.3 mol NO2 和 0.04 mol
NO,根据平衡常数与浓度商的大小关系可知,平衡应该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 ①84% = ②逆 ③升高温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 使用
催化剂(或增大压强) >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第7章 高考热点课5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解题方 法 课件 2021届高考化学创新复习(共61张PPT)
(3)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用的时间就越少,所以由图可
知,曲线 a 代表 343 K 的反应。从图中读出,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的转化
率为 22%。设初始加入的三氯氢硅的浓度为 1 mol·L-1,得到:
2SiHCl3(g) 起始(mol·L-1) 1
SiH2Cl2(g)+SiCl4(g)
高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

【知识规律总结】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1.表示方法:v=△c/△t2.单位:mol/(L·s);mol/(L·min);mol/L·H。
3.相互关系:4NH 3+5O24NO+6H2O(g)v(NH3)∶v(O2)∶v(NO)∶v(H2O)=4∶5∶4∶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速率明显不同)。
2.外内:(1)浓度:浓度越大,分子之间距离越短,分子之间碰撞机会增大,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率加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快;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
(2)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而使压强变化的情况:PV=nRT, P=CRT。
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相反,亦然)。
(4)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在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1.“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即v(正)=v(逆)≠0。
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
2.“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3.“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全]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考点解析
![[全]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考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7509e10722192e4436f62c.png)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考点解析1.解题思路专题讲座(三)分类突破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图像2.解题步骤类型1 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图中交点是平衡状态,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得快,平衡正向移动。
[对点训练]1.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C [根据化学反应特点,升温平衡向正向移动,但v正、v逆均增大,加压,平衡向逆向移动,v逆>v正。
]类型2 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像已知不同温度或压强下,反应物的转化率α(或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推断温度的高低及反应的热效应或压强的大小及气体物质间的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以A(g)+B(g)C(g)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A为例说明]解答这类图像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分析反应由开始(起始物质相同时)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的长短可推知反应条件的变化。
①若为温度变化引起,温度较高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甲中T2>T1。
②若为压强变化引起,压强较大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乙中p1>p2。
③若为是否使用催化剂,使用适宜催化剂时,反应达平衡所需时间短。
如图丙中a使用催化剂。
(2)正确掌握图像中反应规律的判断方法①图甲中,T2>T1,升高温度,αA降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图乙中,p1>p2,增大压强,αA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③若纵坐标表示A的百分含量,则甲中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乙中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对点训练]2.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符合下图的是( )温度(T)的影响压强(p)的影响A.CO2(g)+2NH3(g)==CO(NH2)2(s)+H2O(g);ΔH<0B.CO2(g)+H2(g)=CO(g)+H2O(g);ΔH>0C.CH3CH2OH(g)=CH2===CH2(g)+H2O(g);ΔH>0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ΔH<0A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通过分析图像确定可能对应的反应。
2022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突破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的分析课件ppt

关系,图乙表示反应的平衡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ω1>1
B.图乙中,线 A 表示正反应的平衡常数 C.在恒容容器中进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平台”类 vt 图像
图像
分析
结论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 t1 时 v 正′、v 逆′均突然增大且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体系 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的压强且 m+n=p+q(反应前后
气体体积无变化)
t1 时 v 正′、v 逆′均突然减小且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 系的压强且 m+n=p+q(反应前
②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 pC(g)+qD(g),L 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 (如下图)。L 线的左上方(E 点),A 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 A 的百分 含量,所以,E 点 v 正>v 逆;则 L 线的右下方(F 点),v 正<v 逆。
一定条件下 (2021·山东日照一模)已知反应:CH2===CHCH3(g)+Cl2(g)
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 t1 时 v 正′、v 逆′均突然 强且 m+n<p+q(正反应为体积增大 减小,且 v 正′>v 逆′; 的反应)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且 ΔH<
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反应体系的压 t1 时 v 逆′、v 正′均突然 强且 m+n>p+q(正反应为体积减小 减小,且 v 逆′>v 正′; 的反应)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t1 时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且 ΔH> 0(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高考化学备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图像的分析方法

12
例 (2019年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CO2可通过反应CO2(g)+CH4(g) 2CO(g)+2H2(g) 来制取H2。在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CO2、CH4各1 mol,发生上 述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微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图像的分析方法
微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图像的分析方法
5
图像题的分析方法: (1)明标:明晰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化学含义,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解题的前提。 明晰坐标含义,也就是用变量的观点分析坐标,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材, 联系相应的知识点。 (2)找点:找出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顶点、拐点、终点、交叉点、平衡点等),分析 这些点所表示的化学意义和影响这些点的主要因素及限制因素等,大多考题就落在 这些点的含义分析上,因为这些点往往隐含着某些限制条件或某些特殊的化学含义。 (3)析线:正确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上升、下降、平缓、转折等),同时对走势 有转折变化的曲线,要分区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微专题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图像的分析方法
14
【解析】(1)该反应正向为体积增大的方向,压强越大,CH4的转化率越小,已知相同温 度下,p1条件下的转化率大于p2,则p1小于p2;在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CH4的转化率越 大,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大于0。(2)压强为p2时,在y点反应未达到平衡,则反应 正向移动,所以v正大于v逆;y点对应温度为1100 ℃,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80%,利用 三段式法可求出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2 mol·L-1、1.6 mol·L1、1.6 mol·L-1,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出K≈163.8。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复习第37讲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图像及分析

度增大,且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故改变的条件是
加入催化剂。t4时刻,改变条件,v‴(正)、v‴(逆)均减小,且v‴(逆)>v‴(正),平衡
逆向移动,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2)t3~t4时间段内,反应使用催化剂,由图像可知该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
解析 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说明
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只有b点表示的反应体系中,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只有b点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正确;25~30
min内X的浓度变化量是0.4
-1
0.4mol·
L
mol·L-1,用X表示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5min
=0.08 mol·L-1·min-1,C正确;由题图可知,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
的原因是X物质的浓度增大,D错误。
归纳总结
分析速率—时间图像的思维流程
(1)分析速率—时间图像的特点,看v(正)、v(逆)是否存在“断点”,看是否存
在“平台”。
(2)若存在“断点”,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温度或压强,v(正)、v(逆)增大,可能
2C(g)
ΔH<0。
已知在t1、t3、t5、t7时反应都达到平衡,如果t2、t4、t6、t8时都只改变了一
个反应条件,则下列对t2、t4、t6、t8时改变条件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减小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
B.使催化剂、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
C.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必备知识 自主预诊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_归纳与整理

4.两种特殊图象 (1)如右图,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 qC(g)+p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 始,则v(正) > v(逆);M点为刚好达到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 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增加,平衡 左 移,ΔH < 0.
(2)如右图,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
qC(g)+pD(g),l 线
3.(广东广州天河高三模)25℃ 时,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 气态物质A、B、C的物质的量
n(mol)随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
示.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 A的转化率将增大.
(1)根据上图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从反应开始到达第一次平衡时的平均速率v(A)
.
(2)在5~7 min内,若K值不变,则此处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v和时间t的关系图
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2~t3 K1
t4~t据上图判断,在t3和t6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分别是 __升__温____和___减__压___;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
2C(g),达到
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
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A.8 min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20 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40~54) min时为升高温度,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图像问题的分析(解析版)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专题突破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图像问题的分析方法探究一、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反应速率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分析:二、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物质的量变化图像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分析:1.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物质的量减小的是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生成物多数是以原点为起点。
2.根据相同时间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可计算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再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自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推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找出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点,进而通过图中数据,可计算得到反应达到一定时间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等。
三、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解答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题时,一般需要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及平衡量,再根据题设其他条件和定律列方程求解。
如:m A(g)+n B(g)p C(g)+q D(g)起始/mol a b0 0转化/mol mx nx px qx平衡/mol a−mx b−nx px qx(1)关于反应物转化率的计算A的转化率=AA的转化量的起始量×100%(计算式中A的量可以指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质量、浓度、体积等)(2)关于某气体组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气体A的体积分数=A体系中的物质的量体系中气体总的物质的量×100%四、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方法技巧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图像,能直观描述反应进行的快慢、反应进行的程度等问题。
图像题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题目,做这类题既要读文字内容,又要读图。
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图像题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一看”——看图像①看坐标轴: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走向、趋势;③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曲线的折点、交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④看量的变化:弄清是物质的量的变化、浓度的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等。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图说化学反应速率+以液态阳光的合成为例+课件+

任务二:探究二氧化碳氢制甲醇过程的调控
【2021全国卷改编】CO2合成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CO2 (g)+3H2 (g) ⇌ CH3OH(g) + H2O(g)
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CO2(g)+H2(g) ⇌CO(g)+H2O(g)
ΔH2= + 41.1 kJ·mol-1
②CO(g)+2H2(g) ⇌CH3OH(g)
ΔH3= - 90kJ·mol-1
已知反应①为慢反应。恒温密闭容器中,投料1molCO2和3molH2,发生上述反应。
Q3:请在同一张图上画出c(CO)、c(CH3OH)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从开始反应计时为t=0)。
8
任务二:探究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过程的调控
【2021全国卷改编】CO2合成甲醇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CO2 (g)+3H2 (g) ⇌ CH3OH(g) + H2O(g)
升高,v不一定增大 D. 在溶液中加入N(CH2CH3)3,可提高CO2 转化率
14
任务三:探究催化剂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酸的影响
CO2(g)+H2(g) ⇌HCOOH(g)
K=2.4*10-8
某研究小组发现,若在体系中加入催化剂M的DMSO(有机溶剂)溶液,CO2和
H2在溶液中反应制备HCOOH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反应过程中保持CO2(g)和H2(g)
2025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图说化学反应速率
以“液态阳光”的合成为例
活动:研读教材《必修二》P42-P55和《化学反应原理》P22-P31,找 出教材中的哪些图像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这些图像告诉我们研究化 学反应速率,需要从哪些角度着手?
P、n 、V
第五课时 图像分析与反应条件选择(讲义)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方案(化学反应原理部分)

二轮复习方案化学原理部分第五课时图像分析与反应条件选择1.速率变化图像反应m A(g)+n B(g)p C(g)+q D(g)ΔH>0。
反应速率—时间(v t)图像中,在平衡后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后,v正与v逆的变化有两种情况:(1)v正、v逆同时突变(2)v正、v逆之一渐变2.平衡移动图像反应m A(g)+n B(g)p C(g)+q D(g),m+n>p+q,且ΔH>0。
(1)速率—时间图——注意断点t1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t2时升高温度,对任何反应,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吸热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快;t 3时减小压强,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变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t 4时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瞬间增大。
(2)转化率(或含量)—时间图——先拐先平甲表示压强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对于气体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乙表示温度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对于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丙表示催化剂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3)恒压(温)线——定一议二分析时可沿横轴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虚线,即为等压线或等温线,然后分析另一条件变化对该反应的影响。
【来源联系7-1】(2020·山东高考真题)探究CH 3OH 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CH 3OH 的产率。
以CO 2、H 2为原料合成CH 3OH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2232CO (g)3H (g)CH OH(g)H O(g)++ 1149.5kJ mol H -∆=-⋅ Ⅱ. 23CO(g)2H (g)CH OH(g)+ 1290.4kJ mol H -∆=-⋅ Ⅲ. 222CO (g)H (g)CO(g)H O(g)++ 3H ∆回答下列问题:(3)不同压强下,按照n(CO 2):n(H 2)=1:3投料,实验测定CO 2的平衡转化率和CH 3OH 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课件

导
C.2v(X)=v(Y)
D.3v(W)=2v(X)
析
实
验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积 累
探
答案:C
究
课
时
作
业
基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础
梳
理
1.内因
整 合
反应物的性质 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如金属与同
要 点 聚
焦
浓度盐酸反应的速率:Na > Mg > Al。
突 破
考
2.外因
点 图
解
(1)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反之
导 析
实
减小。
验 积
累
(2)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使反应速
探 究
率 增大 ,反之 减小 。
课 时 作
业
(3)温度: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反应速率 增大 ,反之减小。
基 础
梳
(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增加正反应和逆 反应速
究
增大,同时在增大反应物浓度的瞬间逆反应速率不变,之后逐渐增
课 时
作
大,至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业
基
2.在 C(s)+CO2
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
础 梳
理
整
施是( )
合
要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 CO2
④恒压下充入
点 聚 焦
突
N2 ⑤恒容下充入 N2 ⑥恒容通入 CO
破
考
点
A.①③④ B.②④⑥
基 础 梳 理 整 合
要 点 聚 焦 突 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序 硫酸的体积 锌的质量 锌的状 温度
号 /mL
/g
态
/℃
完全溶于酸的
时间 /s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成硫酸锌的质 量 /g
1 50.0
2.0
颗粒 25
70
m1
2 50.0
2.0
颗粒 35
35
m2
3 50.0
2.0
粉末 25
t1
5.0
4 50.0
6.0
粉末 25
t2
14.9
第 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 I 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表示 H2 与 O2 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
H2O
g
H2
g
1 2
O2
g 的 H 241.8kJ mol1
B.
表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将 T1 K
10.可逆反应 2SO2 g O2 g 2SO3 gH 0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
在 t1 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 6页,总 13页
INPUT COMPANY NAME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容积不变, t1 时充入 SO3 g B.维持温度、压强不变, t1 时充入 SO3 g
A.温度
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4
c0 -c1 c12
2
B.温度 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 b 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 b 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则该反应△H<0
14.T ℃时,A 气体与 B 气体反应生成 C 气体。反应过程中 A、B、C 浓度变化如图(Ⅰ)
C.
一定条件下,X 和 Y 反应生成 Z,由图 1 推出该反应的方程
式可表示为: X 3Y Z
D.
图表示溶液中反应: I2 I I3 平衡 c I3 随温度变化,反
应速度 V( 正 )M V( 逆 )N
8.下列各表述与下图所示一致的是
A.图 1 表示某吸热反应 t1 时刻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 B.图 2 表示某放热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若使用催化剂,a 点会降低
4.T ℃时,A 气体与 B 气体反应生成 C 气体。反应过程中 A、B、C 浓度变化如图(Ⅰ)
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 T1℃和 T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平衡体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
4C(g)
B.在 t1 时间内用 B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t1 mol·L-1·min-1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A 的转化率减小 D.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充惰性气体,C 的百分含量增大 5.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表示反应 2SO2 (g)+O2(g) 2SO3 (g) ΔH<0 不同温度(T1<T2)时平衡常数
号
p 氧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H
①
1.0mol·L1NH4Cl
5
② 0.5mol·L1(NH4 )2SO4
5
③
1.0mol·L1NaCl
7
④ 0.5mol·L1Na2SO4 7
A.上述正极反应均为 O2 4e 2H2O 4OH B.在不同溶液中, Cl 是影响吸氧腐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C.向实验 ④ 中加入少量 (NH4 )2SO4 固体,吸氧腐蚀速率加快 D.在 300min 内,铁钉的平均吸氧腐蚀速率酸性溶液大于中性溶液
5 50.0
8.0
粉末 25
t3
19.3
6 50.0
10.0
粉末 25
t4
m3
A. t1 70
试卷第 10页,总 13页
INPUT COMPANY NAME
B. m3 19.3
C.实验 1、实验 2 与实验 3 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无法计算出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0.研究反应 2X(g)=Y(g)+Z(g)的速率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进行 4 组实验,Y、Z 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 X 的浓度( mol ∙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B.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6.25 C.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T ℃,在第 6 min 时再向体系中充入 0.4 mol C,再次达到平衡时 C 的体积分数大于 0.25 1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 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 阶段的 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 t2 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 一种反应条件且互不相同,t3 时刻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7.如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试卷第 4页,总 13页
INPUT COMPANY NAME
A.
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等浓度的 A 、B 、C 的混合溶液 ( 均可以
与 Ag 反应生成沉淀 ) ,由图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 C
B.
图表示反应中某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情况,由
图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A.图
表示分别稀释 pH=11 的 NaOH 溶液和氨水时溶液 pH 的
变化,图中 b>a=100
B.图 剂
表示某化学平衡的移动,在 t1 时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
C.图 的变化
表示平衡 2NO2(g) N2O4(g)在 t1 时迅速将体积缩小后 c(N2O4)
D.图
表示 CH3COOH 溶液中通入 NH3 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15.固定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A(g)+yB(g) zC(g),图 1 表示 T ℃时
容器中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2 表示平衡常数 K 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合 图像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试卷第 8页,总 13页
INPUT COMPANY NAME
A.该反应可表示为 2A(g)+B(g) C(g) ΔH<0
A.H+的浓度 B.体系的压强 C.溶液的温度 1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D.Cl-的浓度
A.图 I 表示 H2 与 O2 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 H2 的燃烧热△H = -241.8 kJ.mol-1 B.图Ⅱ表示某可逆反应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Ⅲ表示 0.1 mol MgCl2.6H2O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图Ⅳ表示常温下,稀释 HA、HB 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 pH 随加水量的变化, 则 NaA 溶液的 pH 大于同浓度 NaB 溶液的 pH 19.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A.比较实验②、④得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B.比较实验①、②得出: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若实验②、③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则实验③使用了催化剂 D.在 0~10min 之间,实验②的平均速率 v(Y)=0.04 mol∙L-1∙min-1 21.工业上常用铁碳混合物处理含 CuSO4 废水获得金属铜。当休持铁屑和活性炭总质量 不变时,测得废水中 Cu2+浓度在不同铁碳质量比(x)条件下随时问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
K 随压强的变化关系图
B.图曲线表示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极质量的变化 C.图曲线表示反应 N2(g)+3H2(g) 2NH3(g)在 t1 时刻增大压强后 v(正)、v(逆)随时间 的变化 D.图曲线表示 0.1000 mol·L—1 NaOH 溶液滴定 20.00 mL pH=1的 CH3COOH 溶液所得 溶液的 pH 随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 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C.图 3 表示向含等物质的量的 NaOH、Na2CO3 混合溶液中滴加 0.1 mol L1 盐酸
至过量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消耗盐酸的关系
D.图 4 表示 Cl2 通入 H2SO3 溶液中 pH 的变化 9.利用如下实验探究铁钉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氧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实
验 浸泡液
编
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 T1 和 T2 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t1+10) min 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 min 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T ℃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 0.3 mol·L-1A、0.1 mol·L-1B 和 0.4 mol·L-1C 反应,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 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 A 的转化率增大
时 A、B 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T2 K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 B A
C.
表示镁条放人盐酸中生成氢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0~t ,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