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总论

神经病学总论

瘫痪分布特点 单瘫 偏瘫程度均等 交叉瘫(同侧脑神经) (对侧肢体) 四瘫、截瘫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二、下运动神经元
【解剖生理】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
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 的神经轴突,它是接受锥体 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 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 通路。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锥体外系统
【解剖生理】
广义的锥体外系统包括纹状
体系统及前庭小脑系统,共 同调节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运 动功能。前者主要由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组 成,总称为基底节,其有关 的主要皮质部分是运动前区,
即第6区。
第二章 神经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
三、锥体外系统
【解剖生理】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高级神经功能障碍
绪 论
临床症状分类
① 缺损症状
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
绪 论
② 刺激症状
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
绪 论
③ 释放症状 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
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
绪 论
④ 休克症状
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
瘫痪 损 伤 症 状 鉴 别
痉挛性瘫痪(硬瘫)
元锥 肌张力 的体 抑束 制对 腱反射 亢进 性下 影运 病理反射 阳性 ( + ) 响 动 消神 (锥体束损伤的确凿证据 失经 婴幼儿除外)
消失 阴性(–) 反射弧 中断
浅反射 肌萎缩
或消失 无 (短期内不出现)
消失
(下神经元不断发放冲动 出现 保证肌肉的营养代谢)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临床医学 专业“5+3”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总论

神经系统总论General Introduction Nerve system第一节神经系统概述人类的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的脑和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并分布于全身各处的脑神经和脊神经。

人体的各种活动都要有神经系统参与,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进行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神经系统首先借助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剌激(信息),通过脑和脊髓各级中枢的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身体各系统的活动,使机体能够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

所以,神经系统是机体内的主导系统。

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除神经调节外,还有体液调节,这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形成的内分泌激素,可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从而发挥其功效。

(自身调节)一. 神经系统的区分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以及与脑和脊髓相连分布到周身各处的神经,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神经系统可作如下区分:⒈按存在部位区分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和周围神经系。

中枢神经系(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

周围神经系(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

⒉按支配结构区分:周围神经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s):管理骨骼肌的运动和躯体的感觉。

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s):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的运动以及内脏的感觉。

⒊按神经性质区分:周围神经可分为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motor nerve:管理躯体和内脏的运动(传出神经efferent nerve)感觉神经sensory nerve:管理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传入神经afferent nerve)二. 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⒈协调人体内部各系统器官功能活动,保证人体内部完整统一。

⒉调整人体的功能活动,使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神经病学总论》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总论》PPT课件精选全文

整理课件ppt
26
颅神经检查
面神经:
➢ 中枢性面瘫
– 病变一侧皮质核束损害所致
– 表现病变对侧眼裂以下面瘫
➢ 周围性面瘫
– 病变一侧面神经受损
– 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口角低 垂、鼻唇沟变浅、皱额、闭目、 鼓颊、露齿动作均不能
整理课件ppt
27
颅神经检查
(六)位听神经:
听力检查 Weber 试验 Rinne 试验 前庭神经检查
整理课件ppt
9
一般检查
1.意识状态 2.精神状态 3.脑膜刺激症 4.头颈部检查 5.脊柱及四肢检查
整理课件ppt
10
(一)意识状态
1.意识水平下降的意识障碍: 嗜睡 昏睡
昏迷:
痛刺激
浅+ 中 重+ 深-
自发动作 反射 生命体征
+ + 无变化 ± ± 稍变化 - - 明显变化
整理课件ppt
神经病学绪论
整理课件ppt
1
神经系统组成及功能
组成 1.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脊神经 功能
整理课件ppt
2
神经系统疾病
概念:是由多种原因引起CNS、PNS及 骨骼肌损害而导致的疾病。
神经病学: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 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症状、 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整理课件ppt
3
一、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及 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疾病损害的部 位作出诊断。
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特点。
整理课件ppt
4
一、定位诊断
一.定位诊断的注意事项: 1.一元化原则 2.病变的空间分布:局灶性 多灶性 弥散性 系统性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目录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目录

《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新进展》目录前言第一部分总论——现状与展望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进展概况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中西结合诊治的成果概况一、中医证候诊断的研究二、中医证候在疾病中分布及演变规律的研究三、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四、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五、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的研究第二节中西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存在的不足一、中西医结合诊疗神经系统疾病尚缺乏系统性二、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药应用缺乏辨证论治整体观三、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四、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分布不均五、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不足第三节中医治疗具有优势的神经系统疾病概述一、缺血性中风二、偏头痛三、帕金森病四、血管性痴呆五、特发性面神经炎六、重症肌无力七、多发性硬化八、肝豆状核变性第二章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思维模式第一节以传统中医思维诊治神经系统疾病一、疑难疾病的辨证论治二、多因素致病的老年病、慢性病、退行性疾病三、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状态第二节以现代医学技术研究中医辨证分型及提高疗效一、辅助检查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二、中成药制剂三、中药作用机制研究第三节用方证结合思维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方证类型及治疗处方一、“方证三角”二、类方、体质与神经系统疾病三、方证与神经系统疾病第三章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的应用第一节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地位和现状第二节中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第三节针灸推拿等其他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一、临床研究二、理论研究三、基础研究四、中药质控和安全性研究第五章中成药在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第一节中成药新制剂及其药性一、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二、清热开窍类中成药三、补益类中成药第二节以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中成药制剂的临床应用一、分清中成药的寒热性质二、分清中成药的补泻功效三、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均可使用的中成药第六章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指南解读第一节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第二节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第三节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解读第七章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展望第一节中西并行,凸显中医特色一、改进思维模式,强化方证结合思维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二、用循证医学手段检验中医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作用三、积极应用中西结合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并通过临床实践加以改进第二节发挥中医药在神经病学急症、危重症治疗中的作用一、改进现行临床路径和指南,增加中医药在神经系统危急重症中应用的机会。

【免费下载】生理病理外科内科各系统目录

【免费下载】生理病理外科内科各系统目录

生理总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内科总论(即诊断)病理总论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二章一般检查第二章损伤的修复第三章头部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四章颈部第四章炎症第五章胸部第五章肿瘤第六章腹部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三章临床常用生化检测外科总论第二章无菌术第三章外科病人体液调节第四章输血第五章外科休克第六章多器官功能衰竭第七章麻醉第八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第九章疼痛治疗第十章围手术期处理第十一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第十二章外科感染第十三章创伤第十四章烧伤第十七章移植临床医学各论第一篇呼吸系统第一章生理呼吸第二章诊断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第三章细菌性肺炎(内22,病142),病毒性肺炎(内27,病146),支原体肺炎(内25,病148),肺脓肿(内35)第四章肺结核(内43,病324)第五章肺血栓栓塞症(内79)第六章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内60,病148),支气管哮喘(内69,病149),支扩(内39,病150),肺气肿(病151)第七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内91,病156)第八章间质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内101),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内103)第九章肺尘埃沉着症(病153)第十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内150,病157)第十一章呼吸衰竭(内141)第十二章胸膜疾病:气胸(内116,外316),胸腔积液(内110,外319)第十三章创伤性窒息(外320)第十四章鼻咽癌(病158)第十五章肺癌(病161,外338)第二篇循环系统第一章生理血液循环(生76)第二章诊断辅助检查心电图第三章心力衰竭(内165)第四章心律失常(内182)第五章心脏骤停及心脏性猝死(内229)第六章高血压(内251,病121)第七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内267,病113,118)第八章心脏瓣膜疾病(内303)第九章感染性心内膜炎(内327,病130)第十章原发性心肌病(内336,病132)第十一章心肌炎(内344,病132)第十二章心包疾病(内347)第十三章动脉瘤和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外592,外599)第三篇消化系统第一章生理消化与吸收第二章诊断肝病实验室检测第三章胃食管反流病(内372)第四章腐蚀性食管灼伤(外354)第五章慢性胃炎(内382,病169)第六章消化性溃疡(内387,病171,外425)第七章肠结核(内402,外448)第八章结核性腹膜炎(内405)第九章肠伤寒(病333,外449)第十章细菌性痢疾(病334)第十一章溃疡性结肠炎(内410,外484)第十二章克罗恩病(内409,外450)第十三章肠易激综合征(内426)第十四章慢性腹泻(内429)第十五章腹外疝(外386)第十六章肠梗阻(外451)第十七章腹部损伤(外399)第十八章阑尾炎(外466)第十九章肠息肉及肠息肉病(外485)第二十章肛裂(外500)第二十一章肛瘘(外504)第二十二章痔(外506)第二十三章直肠脱垂(外510)第二十四章肝脓肿(外514,病343)第二十五章病毒性肝炎(病176)第二十六章肝硬化(内446,病181)第二十七章门静脉高压症(外525)第二十八章原发性肝癌(内457,病195,外518)第二十九肝性脑病(内463)第三十章胆石症(外543)第三十一章胆道感染(外549)第三十二章胆道蛔虫病(外554)第三十三章胆道肿瘤(外559)第三十四章胰腺炎(内469,外577)第三十五章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外583)第三十六章消化道出血(内483,外564)第三十七章食管癌(病188,外349)第三十八章胃癌(病190,外437)第三十九章大肠癌(病192,外487)第四十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外412)第四篇泌尿系统第一章生理尿的生成与排出第二章诊断肾脏实验室检查第三章肾小球肾炎(内503,病235)第四章肾病综合症(内513,病235)第五章IgA肾病(内523)第六章泌尿系损伤(外640)第七章泌尿系梗阻(外670)第八章尿石症(外679)第九章尿路感染(内528,病250,外651)第十章肾衰竭(内543)第十一章泌尿系肿瘤(病255,外687)第五篇血液系统第一章生理血液第二章贫血概述(内567)第三章缺铁性贫血(内571)第四章再障(内578)第五章溶血性贫血(582)第六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内596)第七章白血病(内600)第八章淋巴瘤(内617,病201)第九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内648)第十章脾切除(外589)第十一章出血性疾病(内644)第六篇内分泌系统第一章生理内分泌第二章单纯性甲状腺肿(外290)第三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712,外291)第四章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内722)第五章甲状腺炎(外295)第六章甲状腺瘤(外295)第七章甲状腺癌(外296,病291)第八章颈部肿块(外301)第九章库欣综合征(内734)第十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内739)第十一章嗜铬细胞瘤(内747)第七篇代谢与营养疾病第一章生理能力代谢与体温第二章糖尿病(内770)第八篇风湿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第一章类风湿性关节炎(内848,病218)第二章系统性红斑狼疮(内856,病218)第九篇中毒(内914)第十篇神经系统第一章生理神经系统第二章流脑与乙脑(病301)第十一篇生殖系统与乳腺疾病第一章生理生殖第二章乳房疾病(外303,病278)第三章生殖系统(病260)第四章梅毒(病340)第十二篇骨骼系统第一章骨折概论(外720)第二章骨折(上肢骨,肋骨315,下肢骨,脊柱,骨盆关节损伤及手外伤断肢再植)第三章周围神经损伤(外818)第四章运动系统损伤:概论,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826,840)第五章腰腿颈肩痛(846)第六章骨与关节结核(873)第七章非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第八章运动系统畸形(先天性肌斜颈89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894)第九章骨巨细胞瘤,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第十三篇其他第一章血吸虫病(病347)第二章阿米巴病(病343)。

神经系统的系统解剖学-习题与答案

神经系统的系统解剖学-习题与答案

神经系统的系统解剖学-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神经系统总论习题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 大脑由哪两个主要部分组成?3. 神经系统如何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4. 脊髓位于哪个部位,其功能是什么?5.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答案1. 神经元(或神经细胞)2. 大脑皮质和脑干3.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4.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5.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第二章:大脑习题1. 大脑分为哪两个主要部分?2. 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 什么是胼胝体?它连接哪两个大脑半球?4. 脑干包括哪几个部分?5. 请列出五个主要的脑神经。

答案1. 大脑分为大脑半球和大脑皮层。

2.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中心,包括感觉、运动、语言、思维等。

3.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纤维束。

4.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5. 五个主要的脑神经分别是:嗅神经、视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第三章:脊髓和脊神经习题1. 脊髓位于哪里?其功能是什么?2. 脊神经从哪里发出?它们连接哪些器官和肌肉?3. 脊髓的中央有什么结构?它们有哪些功能?4. 脊神经前根和后根分别传递什么类型的神经冲动?5. 请描述脊髓的白质和灰质。

答案1.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2. 脊神经从脊髓发出,连接躯干、四肢的皮肤、肌肉和内脏。

3. 脊髓的中央有灰质和白质。

灰质包含神经元细胞体,白质包含神经纤维。

4. 脊神经前根传递运动冲动,后根传递感觉冲动。

5. 白质是神经纤维的集合,灰质是神经元细胞体的集合。

第四章:神经元和突触习题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2. 神经元如何产生和传递兴奋?3. 突触有哪些类型?请简要描述它们的功能。

4. 神经递质有哪些类型?它们在神经传递中起什么作用?5. 请解释突触延搁的概念。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一、癫痫治疗: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首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丙戊酸钠;其次氯硝西泮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儿童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乙琥胺或氯硝西泮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二、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1、血管壁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3、血流成分改变及血流流变学异常(血液粘稠度↑,凝血异常) 脑栓塞最常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例题: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C.大脑半球D.小脑E.基底节答案:A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A.嗜睡B.昏睡C.昏迷D.谵妄E.意识模糊答案:A3.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A.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B.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答案:D结缔组织病第一节总论【风湿性疾病分类】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作以下分类: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②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③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OA);④痛风、假性痛风;⑤感染因子相关性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⑥其他如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

【实验室检查】1.抗核抗体(ANA)谱ANA 包括抗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

抗dsDNA抗体多出现在活动期SLE,其特异性强。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精选文档

神经病学总论第六版-精选文档

五、面神经
损害表现及定位:
➢ 区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中枢性面瘫。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要注意面神经受损的部
位: ✓ 区别面神经损害在脑干内或脑干外 ✓ 区别面神经损害在颅腔内或颅腔外 ✓ Millard-Gubler综合征与Hunt综合征
六、前庭蜗(位听)神经
解剖生理:
➢ 属特殊躯体感觉性神经。 ➢ 内耳螺旋器上毛细胞→蜗神经→脑桥蜗神
四、小 脑
功能: 维持躯干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执行精细动作。
临床表现: ➢ 最常见的症状是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还可
出现肌张力减低、构音障碍、动作性震颤或 意向性震颤等。 ➢ 小脑蚓部与小脑半球损害的症状不同。 蚓部损害:躯干性共济失调。 半球损害:同侧肢体的小脑功能障碍。 ➢ 慢性小脑弥漫性损害:躯干和言语的共济失 调,四肢的共济失调不明显。
三、神经科学的发展
➢ 神经科学各学科发展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 21世纪是“脑”的世纪,是神经科学突飞 猛进向纵深发展的世纪。
➢ 各种先进的检查设备和诊疗技术方法,如 CT、MRI等技术,对临床神经病学的发展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神经系统
➢ 按解剖结构分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 解剖生理:
为躯体运动性神经,发自延髓的舌下神经核,支 配舌肌。舌下神经仅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 损害表现及定位:
舌下神经及核性病变:双侧受损时,舌肌完全瘫痪, 不能伸舌,有言语、吞咽困难,舌肌萎缩及肌束 颤动;一侧受损时,病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 偏向患侧,伴舌肌萎缩和舌肌颤动;
舌下神经核上性病变:一侧病变,表现类似于周围 性舌下神经麻痹,但无舌肌颤动及萎缩。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医院神经科

动眼N
直及下斜肌
下丘→滑车N核→滑车N
→ 眶上裂 海绵窦
(二)临床症状:
1.眼肌麻痹:
(1)周围性眼肌麻痹:
向上、
动眼N:上睑下垂,外斜视,
内、下视受限
单一N麻痹
瞳孔大且光反射消失,
有复视
复视
滑车N:向下外方视受限,有
有复视
外展N:内斜视、外视受限,
三N合并麻痹: 眼球固定,瞳孔大且光反 射消失,
5. 神经病学的重要性及前景 6. 二十一世纪是“大脑”的世纪;
7. 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包括脑血管病, 肿瘤等);
8. 研究热点很多, 有一些突破但突破 不多;
9. 治疗进展较少; 10. 预防是关键。
第二章 意识障碍
第二章 意识障碍
一、概念
1. 意识: 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
(上丘)
破坏性: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
无复视
核上性眼肌麻痹特点: 双眼同时受累
麻痹眼肌反射活动仍保
2、复视 3.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改变
动眼神经麻痹
(1)瞳孔散大:见于 脑疝
(>5mm)
失明
Horner's 征
(2)瞳孔缩小:见于 桥脑出血
(<2mm) 有机磷中毒等
(3)对光反射消失:反射弧损害
(二)刺激性症状: 1、感觉过敏:轻→强烈 2、感觉倒错:非痛→疼痛 3、感觉过度:点→面 4、感觉异常:自发感觉异常 5.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
灼性神经痛
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
1、末梢型: 多数周围N损害:四肢对称性、套式 各种感觉均障碍 2、神经干型: 单一或多个N干损害:所支配皮肤区域各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神经系统定位和定性诊断-总论PPT课件全篇
缓慢的迂曲的和蠕动特点的异常动作,当动 作持续时最好把它看成是异常姿势,这时则 采用肌张力障碍一词
.
56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疾病
异常运动的类型
– 肌阵挛:突然、快速的抽搐样肌肉收缩,根 据其分布、与诱发刺激的关系及病因可将其 分类
– 肌痉挛:突然的反复的快速的协调的异常运 动,通常可不难模仿
.
57
神经科学的目的是研究人类感觉,行为,思 考,记忆的产生过程.
.
3
神经病学介绍
至今,人类的基因组中有80,000对基因已 被排序。除去外伤, 所有影响神经系统的 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传性。人类基因 组的信息可以帮我们更好的确定不同疾 病的致病基因, 从而预知某一个体对特定 疾病的易感性.
.
4
神经病学介绍
从这些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通过 丘脑中继核及非特异性丘脑投射核及中 脑网状结构。
由丘系和脊髓前外侧系统发出的纤维在 脑干加入头部的感觉纤维。
.
17
感觉系统
感觉的传导通路
头部的痛温觉由三叉神经 (V) 脊束核支 配; 触觉,压觉,姿势觉主要由三叉神经 感觉主核及中脑核传导。
.
18
感觉系统
.
31
感觉系统 定位诊断
感觉皮层病变
– 可损伤对侧躯体的辨别性感觉功能。因此, 病人不能定位受累侧的刺激或识别躯体不同 部位的位置。也可能不能通过触觉识别物体, 或确定其大小,重量,硬度或质地。
.
32
感觉系统
器质性与精神性感觉障碍的鉴别
– 精神性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紊乱,可能有几 种特征性表现。
.
59
反射
腱反射
– 通常,腱反射可被分为以下几级:

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成人护理是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

成人护理包括医学基础理论、传统的内科(含传染科)、外科患者护理的主要内容。

教材的内容编排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讲述18至60周岁年龄组患者相关的主要健康问题的护理。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计划与实施的主要内容,熟悉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了解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和治疗、护理发面的新进展,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人群的健康教育。

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13 2 第一篇总论14 6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护理16 8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14 68 4 第五篇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8 6 第六篇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护理10 4 第七篇泌尿系统疾病病人护理7 4 第八篇运动系统疾病病人护理第九篇神经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10 46 考试100 50 合计63章节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1 第一章健康与健康促进第二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31 第三章营养支持及护理2 第四章感染病人的护理2 2 第五章肿瘤病人的护理4 第六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合计 13 2学习目的和要求熟悉健康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了解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

了解成人的成长发展个阶段及各阶段健康问题。

了解护理程序在成人护理学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一、健康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及模式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个人因素和经历、对特定行为的认知和情感、健康行为的结果。

二、成人的成长发展个阶段及各阶段健康问题成人发展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成人个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成人的社会化过程、成人健康促进的主要内容。

三、护理程序在成人护理学中的应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

考核知识点一、健康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二、健康促进模式的组成要素。

考核要求一、熟悉健康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健康促进模式的组成要素。

西内熟悉掌握)

西内熟悉掌握)

西内熟悉掌握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熟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第二章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概念、了解其病因、病机。

●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重点)。

第三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了解其病因、病机。

●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概念。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掌握危重哮喘的处理。

第七章肺结核●掌握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掌握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掌握大咯血的处理。

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本病的治疗原则。

第九章气胸●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熟悉气胸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原则。

第二篇循环系统第十章心力衰竭熟悉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以及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

掌握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具体措施。

第十一章常见心律失常*熟悉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掌握心律失常的概念,掌握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及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十二章心脏骤停与复苏* 熟悉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 掌握心脏骤停的概念、病因、类型、诊断、紧急处理措施与复苏后处理原则第十三章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熟悉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的禁忌症和并发症*掌握人工心脏起搏、心脏电复律和心血管病介入性治疗的适应证第十四章风湿性心瓣膜病*熟悉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病理生理、辅助检查、防治原则和手术适应症;*掌握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内科学(第9版)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第一章--总论

内科学(第9版)第九篇-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第一章--总论

稳定患者生命体 征,加强监护, 为进一步处理打 下基础。
急性OPI中毒时, 应用解毒药碘解 磷定等,氧疗治 疗一氧化碳中毒。 中暑时降温,冻 僵时复温等。
理化因素所致疾 病多无特效疗法 大多采用对症治 疗,以减少病人 痛苦。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1)农药(pesticide):能杀灭有害的动植物。人体意外摄入常可致死。 (2)药物:常见过量使用麻醉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和精神兴奋药等引起的中毒。 (3)乙醇:一次或短时间大量饮酒会发生急性乙醇中毒,甚至死亡。 (4)其他:误服清洁剂或有机溶剂造成的中毒,毒蛇等咬伤中毒,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 氢等窒息性化合物引起的缺氧性中毒,强酸和强碱能引起接触性组织损伤。
谢谢观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二)致病因素 (三)诊断原则 (四)防治原则
总论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内科学(第9版)
(一)概述
1. 常见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2. 防治研究进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内科学(第9版)
4.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三)诊断原则
大多数理化致病因素致病的特点是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数人发病,利用人群发病情况的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有助于明确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和预防发病。
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虽然会出现一个或多个器官损伤或衰竭,但临床上往往缺乏特异性 表现。诊断时,在考虑环境因素的同时,尚需结合接触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然 后再与其他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鉴别,综合分析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④系统性: 是指病变选择性地损害某些功能系统或
传导束,如运动神经元病等。 二、感觉、运动障碍的定位诊断
(一)感觉障碍 1.感觉的传导通路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
由三级感觉神经元相连
而成:感觉纤维末稍感
受器接受刺激 后根
神经节(1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细胞及延髓薄束
核、楔束核(Ⅱ级神元)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2)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局限于某一周围 神经支配区。
(3)节段型: ①单侧节段型完全障碍 (后根型):见于一侧脊 神经根病变(如脊髓外 节段型肿瘤),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②单侧节段性分离性 感觉障碍(后角型): 见于一侧后角病变 (如脊髓空洞症), ③双侧对称性节段 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前连合型): 见于脊髓中央部 病变(如髓内肿瘤)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4)传导束型:
病变
①脊髓半切综合征:表现
为病变平面以下对侧痛、
温觉丧失,同侧深感觉丧
失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②脊髓横贯性损害: 病变平面以下传导束性 感觉障碍,伴有截瘫或 四肢瘫。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5)交叉型:表现为
病变
同侧面部、对侧偏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六)大脑半球病变 一侧病变可出现病灶
对侧偏瘫(中枢性面、 舌瘫及肢体瘫)及偏身 感觉障碍等。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七)大脑半球深部基底节病变 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低)、运
动异常(增多或减少)、震颤等。 【定性诊断】 确定疾病的性质
一、感染性疾病 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于发病数日
丘脑外侧核(Ⅲ级神经元)。
由此再发出纤维经内囊
后肢丘脑辐射至大脑皮
层中央后回。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2、感觉障碍的症状分类 (1)刺激性症状:
①感觉过敏 ②感觉倒错 ③感觉过度 ④感觉异常 ⑤疼痛 (2)抑制性症状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3.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 (1)末梢型:肢体远端
对称性感觉障碍,呈 手套、袜子形分布。 系周围神经损害所致。
神经系统按解剖部位分中枢神经系统和 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 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颅N、脊N)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神经系统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躯体神经系统 和植物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感觉、运动、反射 等活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属神经病范畴。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分布 偏瘫、单瘫、截瘫 局限,以肌群为主
肌张力 腱反射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减低,呈迟缓性瘫痪
亢进
减弱或消失
病理反射 阳性
阴性
肌萎缩 肌电图
无,可有轻度废用性萎缩 显著,且早期出现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无失神经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异常, 有失神经电位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急性病损时呈 现软瘫,即所谓脊髓休克期。 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又称迟缓性瘫痪或周围性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是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或消失,腱反射 减弱或消失,发生肌肉萎缩。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身痛温觉减退或丧
失,并伴有其它结
构损害的症状和体
征。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6)偏身型:脑桥、中脑、
病变
丘脑及内囊等处病变均
可导致对侧偏身(包括
面部)的感觉减退或缺
失,可伴有肢体瘫痪
或面舌瘫等。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7)单肢型: 因大脑皮质受损表现 为对侧上肢或下肢感 觉缺失,并有复合感 觉障碍。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3、椎体外系统病变的运动障碍 受损后出现肌张力改变和不自主运动。
4.小脑系统病变的运动障碍 小脑损害后最重要的症状是共济失调。
三、不同部位神经病损的临床特点 (一)肌肉病变 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肌无力、肌萎缩、肌 痛、假性肌肥大和肌强直等。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二)周围神经病变 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腱反射减弱或 消失、条块状感觉障碍。
至数周内发展到高峰,伴有感染证据:发 热、畏寒、外周血白细胞增加或血沉增快 等。
第九篇第一Leabharlann 神经系统疾病总论二、外伤 多有外伤史,一般为急性起病即达高峰,
X线、CT检查可发现颅骨骨折、脊柱损伤或 内脏损伤的证据。 三、血管性疾病
(三)脊髓病变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四)脑干病变
病变
一侧脑干损害,常有病变侧
的脑神经受损症状,出现脑
神经支配区肌肉麻痹或/和
感觉障碍,病变对侧肢体瘫
痪或感觉障碍。称为交叉性
运动-感觉障碍。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五)小脑病变 小脑损害常有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
障碍和肌张力减低等。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二)运动障碍 运动系统包括四个部分:①上运动神经元; ②下运动神经元;③锥体外系;④小脑系 统。各部分损伤均可引起运动障碍。 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又称痉挛性瘫痪或中枢性瘫痪。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椎体束。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不出现肌萎缩(但可出 现废用性肌萎缩)、患肢肌张力增高,腱
躯体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反射) 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系统(支配、调节内脏
器官功能)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即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前者是确定病变 部位,后者则是确定病变性质。 【定位诊断】 定位诊断主要是依据神经解剖学知识,以 及生理学和病理学知识,对疾病损害的部 位作出诊断。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一、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程序 (一)病损水平 是中枢性(脑或脊髓)还是周围性(周围神
经或肌肉),还是要考虑是否为其它系统疾 病的并发症等。
(二)病变分布 病变分布为局灶性、多灶性、播散性还 是系统性。
第九篇第一章神经系统疾病总论
①局灶性: 是指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某一局限部位的 损害,如面神经麻痹、横贯性脊髓炎等。 ②多灶性: 是指病变存在于神经系统两个以上部位, 如多发性硬化、多灶性脑梗死等。 ③播散性: 是指侵犯脑、周围神经或肌肉等两侧对称 的结构,如多发性神经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