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标要求】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一)必要性(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
):1、经济:铁农具和牛耕推广,推动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军事:因为战争的需要,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文化:法家学说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二)可能性(1)秦国面临的有利条件①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②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发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③民风质朴,充斥尚武精神。
(2)历史机遇①三家分晋,遏止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②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性。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主要内容1、经济——目的: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1)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实质: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作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评价】积极:重农主义是农业社会的主导思想,保护了个体小农生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为秦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作用: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有利于消除封建割据;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2、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作用: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和秦国国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提供了途径;加强了中央集权。
3、政治(1)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内容:贵族没有军功者,剥夺其贵族身份·作用: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也招致其怨恨(2)普遍推行县制作用: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4、司法(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作用:轻罪用重刑,加强了专制统治,但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产生了消极影响。
(2)根据李悝《法经》制定秦律作用: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高二历史下册《商鞅变法》导学案
关于商阳在高中历史上的改革商阳改革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设计的问题应该考虑既有趣,又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有必要结合他们的经验,也要抓住要点。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完全出书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教科书,使学生在阅读时思考,避免死记硬背。
这种教学设计需要进一步提高,所需的教学实践的时间。
一,过程设计进口:请学生阅读最后一课的最后两段:公元前361年,秦晓功继承。
当时,藩邦联盟,拒绝邀请秦参加。
秦晓功被大大刺激,在这个时代的大气,商阳被秦,秦晓峰协助雄心勃勃,改变了秦代和中国改革运动历史的整个过程。
新班级的课堂教学通常要注意这一课和上一课的衔接,没有必要使用电化学的教学方法。
本文描述了秦晓兵渴望改变法律的细节,可以做开场白。
问题1:秦朝法的决定心从哪里来?学生可以想起国王秦晓功的决心。
教师应该进一步解释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君主,是否成功的结果取决于法律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尚杨杨是儿子王伟的儿子,他的姓孙公,应该叫他杨公顺,或者杨伟,后来他带领军队打败了魏国,秦晓功给了这个地方给他,标题上君历史记录在他的传记之一,司马倩以名称上君传记,后来习惯称他为尚扬。
小魏其实是一个大渭国家,该地区现在在河南省,因此,商阳应该被视为河南人。
他最初从事下一阶段的魏国总理。
故事1:魏冠城公叔叔非常赞扬尚阳的能力,公丈夫痤疮病,王伟慧亲自来参观,问:你有一个长而短,谁能接管你?龚Shu痤疮说:上阳虽然年轻,但是一个罕见的天赋,你可以把所有的政府给他。
韦慧王沉默。
公共丈夫让左右人出去,王伟慧说:国王没有他,我们必须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家。
后来,公爵叔叔在第一个君主后臣iers 原理,原来的话,告诉商阳,让他迅速逃脱。
商阳不同意,说,王伟不听你的话从我身上,你怎么能听你的话杀了我?根据商阳的预期,王伟慧认为公共丈夫的建议是荒谬的。
问题2:魏成总理推荐上阳而不是自己,而且还建议魏王不必杀他,解释一下什么?商阳真的是一个天赋啊,你看,他对他命运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面对被杀的危险,也是如此冷静,大多数人不能做。
2021_2021学年高考历史第一单元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指导意见学习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
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
3.从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两个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
知识点一商鞅之死(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场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抗和抗拒。
(2)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即位的秦惠文王的亲信诬告商鞅谋反。
2.经过:秦惠文王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封邑起兵自卫,兵败被杀,其尸体在咸阳被车裂示众。
3.结果:商鞅虽死,但他“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桑〞以及设县、什伍户籍等改革措施却保存下来。
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作用(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从此开场。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结果: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
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阔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概念阐释】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时期开场形成,到战国时期正式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包含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易错提醒】1.正确认识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社会性质:梭伦改革是一次奴隶主阶级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开展封建经济而进展的除旧布新的社会改革。
2.商鞅之死是商鞅个人的悲剧,但他给后继者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展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的前程。
3.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剧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鞅变法(学案)
县 制
(三)军事方面:
根本目的:实现强兵。 内容:
(1)建立军功二十级爵制。(以军功行赏为中心) (2)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不能享受贵族待 遇) (3)实行什伍制度。(满足征兵的需要)
作用:
(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在秦孝公父祖辈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 贵族特权,只是秦国传统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 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 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 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贵族体制取代血统贵族体制。 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 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
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意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 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国力。
3、军事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王安 石 政策: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 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 (1)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 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3.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商鞅变法》教学目标设计(俞钰培)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商鞅变法》是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重点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本单元共三节内容,本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实际重新整合教材,计划用2课时完成新课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这一时代特征;知道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通过对变法的评价,培养学生依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情景创设和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把握教材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商鞅变法的过程和作用,使学生认识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改革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改革路上必然荆棘丛生,困难重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追求理想、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等良好品格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其成效。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功过。
【教学设计思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应该重视透过历史学习,开展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促进其人格的不断完善。
因此,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运用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2单元商鞅变法课标内容学习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3.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II【知识结构】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一)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阶级关系方面: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要求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一是“破”,即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和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
这是变法的两大要害问题。
二是“立”,即维护、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既得利益和权利。
4.思想文化方面: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力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私学兴盛,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主张依法治国的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分析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2.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分析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军事(大动荡)思想——(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齐国的管仲改革主要内容:,作用:(2)鲁国的初税亩:主要内容:,作用:(3)商鞅变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性质:。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偏居,比中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的改革,使得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变。
2、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减弱;被秦国公众认同;民风质朴,精神充斥。
3、历史机遇: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势力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追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 ______________ 生于贵族家庭,热忠于学说,有强烈的愿望。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得到了赏识,但没有被重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 弃魏奔秦:求贤若渴,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的重用。
对于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认识:2、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3、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5、分析商鞅变法的核心、性质、成功原因三、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的利益,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2)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直接原因: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高二历史学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重难点解析1、商鞅变法面临的时代特征及其改革必然性是什么?这一考点实际上就是需要我们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
首先总体上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然后从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文化几方面具体阐述,具体内容如下:①经济领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变法的根本原因)②政治领域: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
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③军事领域: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变法的直接推动力)④思想文化领域: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的思想武器。
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理解这是个形成“百家争鸣”的时代。
2、如何评价商鞅变法?(1)引导学生从变法的内容,尤其是“废井田,开阡陌”中分析变法的性质:商鞅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一场彻底的封建化改革运动。
(2)引导学生从内容中归纳变法所带来的影响:①积极性(历史作用):A、经济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
(从“废井田,开阡陌”的影响分析)B、政治上: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军功地主大量涌现,并成为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从“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制”的影响分析)C、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也可从“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二十爵制”的影响分析)②局限性: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A、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B、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总之,商鞅变法虽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商鞅变法教学案
商鞅变法教学案商鞅变法2时标纲释读标要求高考命题分析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史论结合,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要认识各国改革反映的社会问题。
2、从秦国、历史发展角度透视各项改革措施。
3、结合措施重点从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网观全局上层建筑的变化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争霸兼并战争秦国强大生产力的发展旧贵族抵制顺应潮流实现强兵的军事改革商鞅之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统一基础影响后世百家争鸣局面改革变法风潮秦法未亡考点释读与探究考点一、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梳理】、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具体特征和表现(1)经济:①耕作方式变革: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②土地制度变革: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③生产经营方式变革: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④政府垄断手工业、商业局面被打破。
(2)政治:①政治制度变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萌芽: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②阶级结构变动: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等新阶层的出现。
士阶层活跃。
(3)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特别提示1】生产力提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示2】结合历史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对点训练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对点训练2】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生产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对点训练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高二历史学案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人教版选修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人教版选修1)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基本史实;了解商鞅变法前商鞅的生平经历;尝试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预习内容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3、秦国商鞅变法的特点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了解:商鞅的生平经历及受秦孝公重用的原因3、理解:秦国商鞅变法的特点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难点:商鞅变法的特点三、学习过程:(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探究问题: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斩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回答:【探究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理论基础。
【探究2】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三)对比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高二历史教案-商鞅变法教学案
商鞅变法教学案商鞅变法2课时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12">标纲释读课标要求高考命题分析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史论结合,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要认识各国改革反映的社会问题。
2、从秦国、历史发展角度透视各项改革措施。
3、结合措施重点从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12"> 网观全局上层建筑的变化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争霸兼并战争秦国强大生产力的发展旧贵族抵制顺应潮流实现强兵的军事改革商鞅之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统一基础影响后世百家争鸣局面改革变法风潮秦法未亡考点释读与探究考点一、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梳理】1、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具体特征和表现(1)经济:①耕作方式变革: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②土地制度变革: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③生产经营方式变革: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④政府垄断手工业、商业局面被打破。
(2)政治:①政治制度变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萌芽: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②阶级结构变动: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等新阶层的出现。
士阶层活跃。
(3)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特别提示1】生产力提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示2】结合历史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对点训练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 c. 思想文化繁荣 d. 社会动荡变革【对点训练2】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 (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相地而衰征” c.生产力的提高 d.井田制瓦解【对点训练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高二历史下册《商鞅变法》导学习型教学案
高二历史下册《商鞅变法》导学案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导学案《商鞅变法》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设计的问题应该既考虑趣味性,也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既要结合他们的经验,也要把握重点难点。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完全脱离教材并不是明智之举,应该尽可能利用教科书,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避免死记硬背。
这个教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所需课时有待教学实践。
一、过程设计导入:请一学生阅读上节课课文的倒数两个自然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
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
”通常课堂教学的导人新课,是注意本节课与上节课的衔接,没有必要就不必使用电化教学手段。
这段课文阐述了秦孝公急于变法的细节,完全可以做开场白。
问题1:秦国变法的决心来自哪里?学生能想到决心来自国君秦孝公。
教师要进一步说明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成败决定于国君,成果能否延续则要看变法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商鞅是卫国公子的儿子,他姓公孙,应该叫他公孙鞅,或卫鞅,后来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史记》中有一篇他的传记,司马迁按封号取名“商君列传”,后人习惯上叫他“商鞅”。
小小的卫国实际上是大魏国的附庸,地域都在现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应该算是河南人。
他起初投身于魏国丞相的门下。
故事1:魏国丞相公叔痤非常赏识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时,魏惠王亲自来探望,问:“您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谁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个难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务交给他。
”魏惠王沉默不语。
公叔痤让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对魏惠王说:“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去别的国。
”事后,公叔痤本着先国君后臣子的原则,把原话又告诉了商鞅,让他赶紧逃走。
商鞅却不以为然,说“魏王不听你的话起用我,又怎么会听你的话杀我呢?”结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认为公叔痤的建议很荒唐。
学案1:第46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
第46讲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及王安石变法【主干梳理】商鞅变法一、背景(一)大背景: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1)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壮大。
(2)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崩溃,各国纷纷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
(3)思想:私学的兴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二)秦国的落后与自强(1)秦国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目的1.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2.根本目的: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三、措施及影响四、特点1.商鞅变法核心内容为“重农”和“法治”。
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3.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五、结果: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一)商鞅死因(1)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2)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靠山。
※商鞅死亡说明的问题①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②旧势力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③改革要付出代价和牺牲才能换取社会进步。
(二)秦法未亡(商鞅变法成功)原因(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2)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3)“商君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4)法家思想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
(5)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
(6)秦孝公的支持。
(7)商鞅个人的改革精神,不畏权贵,执法如山,讲求诚信,取信于民。
六、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七、总体评价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一)积极性(1)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2)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使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商鞅变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二、知识构成:
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三、学法和自检
1.
2.
四、达标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铁制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发明
2、春秋战国时期,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的是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运用
C、水利的兴修
D、曲辕犁的发明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①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②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③奴隶制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
A、学在官府
B、私学为主
C、官学、私学并重
D、私熟为主
5、我国古代的“私学”兴起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6、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7、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政
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④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9、据史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
”这说明当时
A、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10、《诗经·大田》诗的大意是:“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旱的甘霖
啊!多多洒上我的私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井田之外出现了私田
B、奴隶主贵族十分关心私田的收成
C、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开始动摇
D、封建土地私有制完全确立
五、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对商鞅及其变法做一客观的评价。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变法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措施过于严酷,
比如:燔诗书、明法令、严刑峻法等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商鞅变法使贵族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商鞅最终也因守旧势力的迫害而死,但是商鞅的变法在秦国仍然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