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属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

th th 2πa0 th 2a0 E E
W外 E th 2a0
② W外与表面能及E的关系能量平衡,
W外 2 1 0
③ σth与E关系
th
通常,
0 a0 E /100

W外 2a0 E /100
W外 E 2 a0 E E 2 a0 100 2a0 10
产生原因:晶界弱化。 晶界弱化原因:沿晶界分布脆性相薄膜,很软的 相,低熔点合金或杂质向晶界富集,可产生 沿晶脆断。
有以下几种: 微孔型——焊接热影响区,高温蠕变; 非微坑型——氢脆、应力腐蚀、回火脆 第二相网状物质——铸造金属、焊接接头
第六节.
纯剪切断裂
没有裂纹的形成与扩张
第七节.断裂分类及其特征
3)按断口机制分 ① 解理断——正应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穿晶断。 特点:断裂面是严格沿一定的晶面(即解理面,一般是低 指数晶面或表面能最低的晶面)而分离。如体心、密排六方 金属与合金在低温、冲击下能使解理断发生。
通常解理断是脆断,但脆断不一定是解理断。前者指断裂 机理而言,后者则指断裂的宏观性态。
② 剪切断——切应力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而造成滑移面分离
a/2[111] + a/2[111]
a[001]
因为反应后能量有所降低,故合成的新位错是稳定的,是 不动位错。当塞积位错较多时,其多余的半原子排象楔子 一样插入(001)中,使之解理开裂,形成裂纹。
3. 夹杂物边界形成微裂纹的Smith理论 (解理裂纹)
上述微裂纹形成模型都忽略了材料中的硬而脆的第二相粒子。这些 粒子的形状、尺寸、分布将影响材料断裂的性质。粗碳化物粒子将促进 钢发生解理断裂,而含细碳化物粒子的钢却表现出较好的韧性。基于此 Smith提出了新的解理断模型。 根据Smith理论,塞积头前端造成拉应力集中,此应力将使碳化物 开裂,其条件(此时τ=τc): σ
舌状花样形成方式: 解理裂纹沿孪晶界扩展留下舌头状凹台或凸台。
另外:还有准解理(是解 理而非解理)。特点:断 裂路径不再与晶粒位相有 关,不再沿一定的晶体学 平面,主要与细小碳化物 质量有关。(撕裂棱较多,往
往有一定的塑性)
解理:一定 晶体内平面 准解理:不一定 与解理的区别 裂纹源 解理:晶界 准解理:第二相
的裂纹将迅速扩展而导致金属材料完全断裂。
解理断的过程(三各阶段):
a) 塑性变形形成微裂纹; b) 裂纹在同一个晶粒内初期长大; c) 裂纹越过晶界向相邻晶粒扩展。
a)
b)
c)
2. 柯垂耳位错反应理论 (解理裂纹)
在α-Fe (bcc)中:
滑移面(110),滑移方向[111]。 右图中两个正交滑移面(101)与 (101)相交于解理面(001)中的 [010]轴线。 若沿(101)和(101)各有柏 氏矢量为a/2[111]和a/2[111]的平行 位错列在交叉线上相遇,即可形成 新位错a[001],其反应式如下:
1. 断裂的分类
1)按断裂前变形(我国断面收缩率5%) ① 韧断——断前产生明显宏观塑变。 特点:断口呈暗灰色,纤维状。 ② 脆断——断前基本上不产生塑变。 特点: ①低应力脆断(工作应力<材料的σs); ②脆断源从内部的宏观缺陷处开始; ③温度↓脆断倾向↑; ④断口平齐光亮,与正应力⊥,呈人字纹 或放射花样,结晶状。
正断抗力 Smax→Sot——材料抵抗正断破坏的能力。
②切断——断口取向与最大切应力方向一致,与最大 正应力呈45°角。切断是由于切应力或且应变所引起的 剪切型断裂。常发生于塑变不受约束或约束较小的情 况,如拉伸断口的剪切唇。
切断抗力 tmax→tk——材料抵抗切断破坏的能力。
3. 解理断口的基本微观特征 为解理台阶、河流花样、舌状花样。 4. 各种微观特征的形成
间距小
解理台阶形成方式:与螺位错相交、二次解理、撕裂棱。
间距大,可能 有韧窝
河流花样形成方式:是由平行解理面台阶连接而成。即同 号台阶汇合成大台阶,大台阶汇合成河流。
晶界对河流的影响: 小角度倾斜晶界(有刃型位错组成的 非扭转亚晶界),河流能越过晶界,延续 到相邻晶粒内。(走向稍变,花样变化不大) 大角度晶界(包括扭转亚晶界),裂 纹不能穿过晶界,必须重新形核,裂纹沿 若干组新的平行的解理面扩展,使台阶激 增,形成大量河流。(位错多,台阶激增)
c
E 100 E 1000
σth大小:晶须大小差不多, 大块材料
实际金属的断裂应力仅为理论σth值的1/10~1/1000。原因何在?
σc与σth差别原因:引出Griffith理论。
2. 实际断裂强度(格雷菲斯裂纹理论) 有裂纹,拉断(裂纹失稳扩展)看强度到底有什么变化。 条件:无限大板,单位厚度(面积为只乘长度)
滑断(纯剪切断)
纯金属、单晶体常发生,断 口呈锋利的楔型。 高纯金属、多晶体完全韧断 呈刀尖型。如Pb及其合金。
③ 微孔聚集型——经微孔形核、长大互相连接导致断裂
晶内微孔聚集穿晶断——低碳钢杯锥状断口 沿晶微孔聚集沿晶断——高温蠕变
4)按断口取向与最大正应力夹角分 ①正断——断口取向与最大正应力垂直,正断是由拉 应力或正应变所引起的脱离型断裂。常见于解理断和 塑变约束较大的场合。
3. 微孔聚集断裂的微观断口特征 韧窝形状:视应力状态不同而异,等轴、拉长和撕裂韧 窝。 韧窝大小(直径与深度):决定于第二相质点的大小和 密度、基体材料的塑变能力和应变硬化指数、外加应力大小 和状态。
Biblioteka Baidu
4. 微观上出现韧窝,其宏观上不一定就是韧性断裂。
第五节 金属的沿晶断裂(属脆性断裂之一) 断口形貌特征: 宏观形貌:呈“冰糖状”。 微观形貌:带有晶界刻面 (即小平面)的所谓 “冰糖块”状形貌。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断裂过程(4学时)
第一节 晶体(金属)的断裂强度 1. 理论断裂强度(完整晶体拉断) 定义:将晶体的两个原子面沿垂直 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力σth。 下面求σth: 1)原子力的正弦化(近似)
th sin
x很小时,
th
2 x ,

sin
2 x

th
2 x
2)塑性体塑性扩展条件
临界条件: c 实际金属中断裂前一定存在裂纹(或相当于裂纹),使断 裂强度显著下降。
c
E ( p 声热 )
第二节 初生微裂纹来源(机制) 大量实验观察表明,显微裂纹总是在强烈塑变区产生, 即裂纹形成与金属局部塑变有关,也就是与位错运动有关。 1. 甄纳-斯特罗位错塞积理论 (解理裂纹)
1
2
晶粒直径 d
碳化物边界形成裂纹的Smith模型
c 之 若外加切应力分量处于上两式所确定的应力 c 和 间,则碳化物中形成裂纹后,尚需经过裂纹扩展阶段裂纹才 能通过相邻铁素体,这是一种裂纹扩展所控制的断裂。类似 柯垂耳模型的推导,可得到裂纹扩展所控制的断裂判据:
4Ep f 2 ( 1 ) c 0
2. 解理断裂过程 屈服(少量变形)→生成终止于晶界的初生裂纹→初 生裂纹越过晶界(如何越过?)→扩展→断裂。 初生裂纹按斯特罗(Zener-Stroh )、斯米特 (Smith)、柯垂耳(Cottrell)理论机制生成。终止于晶 界,其断裂面没有花样(即刚开始无花样,若在在自己境 内扩展就有了花样)。 初生裂纹面与其相邻 的一个晶粒相交于晶界, 外力与此处产生巨大应力 集中,使相邻晶粒不同高 度的解理面开裂,形成平 台,平台之间二次解理形 成台阶等(也可撕裂)。
1)弹性体裂纹失稳扩展判据 无限大板拉紧再固定拉应力σ,单位厚度 主要研究有2c长裂纹后强度情况
① 开长2c裂纹能量情况 a. 弹性能减少量(能量释放率)
c 2 2 We E 2 2 (1 2 ) c E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b. 表面能增加 Ws=(2c· 1· γ)×2=4cγ ② 裂纹扩展 2c→2c+2dc a. 扩展单位面积释放能量(弹性能变化)
f max(70.5 )
o
d / 2 1/2 ( i )( ) r
滑移面上有效切应力
i
甄纳认为nb、长为r的楔形裂纹(空洞形位错),斯特罗应力形成裂纹
当σfmax达到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σth时,则在σth作用下将
使塞积群前端形成微裂纹。
以上所述主要涉及解理裂纹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由此形成
1
2
式中c0为碳化物片层厚度, c0↑, σm ↓,即该模型认为碳 化物厚度是控制断裂的主要 组织参数。
由上述几种裂纹形成模型可看出:裂纹一般均在有界面存在的地方, 如晶界、相界、孪晶界等,因这些地方易造成位错塞积。实验结果也支 持了这种观点。观察表明,裂纹经常都在晶界、亚晶界、孪晶界,孪晶 交叉处,夹杂物或第二相与集体界面等地方首先形成。
这些模型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先使位错 运动,然后由于不同原因而造成位错运动受阻,由塞积位错 的弹性应力场的拉应力而造成开裂。 4. 微孔聚集型微裂纹理论
第三节 金属的解理断裂(脆性断裂)(包括裂纹形成及扩展) 1. 解理断裂的定义及发生晶体类型 微观特征是平坦的镜面。 1)定义(解理断裂及解理面) 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 以极快速度沿一定的晶体学平面产生的穿晶断裂,是金属原 子正向分离,这个一定的晶体学平面称为解理面。 2)解理面的特性 一般都是低指数晶面或表面能最低的晶面。 例如:α-Fe滑移面为 {110};解理面为{001}。 3)晶体类型 通常体心立方、密排六方、低温fcc也可。 4)解理断裂与脆性断裂区别 解理断裂总是脆性断裂,有时解理前也有一定塑性,解 理断裂是指断裂机理,脆性断裂是断裂宏观状态。
x E 。 E E a0 → th 2 a0

th 2 πa0 E
2)能量平衡法求σth与E关系
① σth与拉断外力做功W外关系
W外 =
/2
0
1 dx
/2
0 2
th sin
2πx

dx th
/2
0
sin
2πx

dx
4Ep (c i ) 2 ( 1 ) d
1
2
铁素体γp
碳化物中形成裂纹后,要使裂纹扩展到相 邻铁素体中,还需克服铁素体的表面能,令γp 为铁素体的比表面能与γc之和,则上式为:
晶 界 碳 化 物 γc
裂纹
4Ep ( c i ) 2 ( 1 ) d
dWe dWs 2dc 2dc

2 E c c
③ 有裂纹强度解释 从上面的公式,若加力前有2c裂纹,这时加到应力σc就断了。 例:典型陶瓷材料,E=3×1011Pa,γ=1J· m-2,σth= E/10= 3×1010Pa。有 长度2c=2μm裂纹,由上公式得σc= 4×108 Pa,σc比σth低多了。
We→We+dWe
2c·1→(2c+2dc) · 1
dWe d c 2 2 2c ( ) 2dc 2dc E E
b. 形成单位新表面所需表面能 Ws→Ws+dWs → 2c· 1→(2c+2dc) · 1 c. 失稳条件(临界条件)
dWs d (4c ) 2 2dc 2dc
第四节 微孔聚集断裂(韧性断裂) 1. 定义 塑性变形使第二相碎裂或第二相与基体界面脱离形成 微孔、微孔之间的基体塑性变形,产生内颈缩、然后断裂。 2. 形成过程(机理) 微孔成核→长大→聚合直至断裂。 位错环在第二相周围堆积,向界面运动→造成界面分 离→形成微孔→位错重新激活→微孔长大→各向方向长大 →截面减小→缩颈→形成微裂纹→裂纹尖端又形成新的微 孔→新微孔借颈缩与裂纹连通→使裂纹进一步长大。
通常脆断也产生微量塑变,一般规定光滑拉伸ψ<5%为脆断。材料 韧、脆性根据断前塑变量恒量,实验条件改变,材料韧脆行为也改变。
2)按裂扩展路径分
① 穿晶断裂——裂纹穿过境内
裂纹 晶界
韧断:大多数室温拉断 脆断:低温下拉断
② 沿晶断裂——裂纹沿晶界扩展
裂纹 晶界
脆断:夹杂或沉淀物在晶界处聚集
韧断:高温下沿晶界流动发生塑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