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命体征护理
总结词
严密监测,预防并发症
详细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要特别注 意生命体征的护理。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和心电图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舒适 体位,给予吸氧,并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在护理过 程中,要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如进食、洗漱、排 便等,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护理措施
监测患者心率变化,遵医嘱采取 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抗心律失 常药物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同 时注意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评
估患者情况。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 、气短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
心律失常。
呼吸困难护理
呼吸困难定义
注意事项
呼吸频率加快、气短、胸闷等症状。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绀、端坐呼吸 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
02
生命体征的评估
体温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体温、异常体温及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体温在36.5-37.5℃之间,超过37.5℃为发热,低于36℃为低体温。对 于异常体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治疗 等。
心率的评估
总结词
正常心率、异常心率及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超过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 分钟为心动过缓。对于异常心率,需要关注患者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处理措 施,如药物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等。
课程大纲概述
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与正常值
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
介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的评估方法及正常值范围。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1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
学习目标
1、掌握体温的正常值 2、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3、掌握体温的测量和记录方法 4、熟悉体温的异常变化及异常体温的护理
3
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度高且稳定。 皮肤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2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二) 体温过低
1.定 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
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体温在35℃以下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疾病或创伤 低温环境 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
21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体温过低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8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四)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9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四)正常体温
2.体温的正常范围
位 部 位 部 正位常正范 围常 正 常 范 平 均范围 温 围 度 口腔腔口 36腔.33-637..23℃3-63.73-.33277..02℃℃℃
1.水银体温计 口表、肛表、腋表 摄氏体温计和华氏体温计
24
三、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体温计的消毒
目的:防止交叉感染 时间:体温计测量体温后 方法:电子体温计消毒法
水银体温计消毒法
25
三、体温的测量
(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常用消毒液:75%乙醇(不适宜口表)、 1%过氧乙酸、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谢谢您的观看
案例分析一:高热患者的护理
案例概述
患者因感染引起高热,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寒战、头痛等症状。
护理措施
监测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降温措施,补充水分和营养,提供舒 适的环境。
护理效果
经过护理,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分析二:心率异常患者的护理
案例概述
患者因心脏病导致心率异常,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
高热处理
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温 水擦浴等,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 ,同时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注意监测体温变化。
心率异常预防与处理
心率异常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情绪波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定期进行心 电图检查。
心率异常处理
根据心率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药物治疗、安 装心脏起搏器等,同时注意监测心功 能状况。
可达40-60次/分。
异常呼吸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或低于10 次/分可能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或
其它健康问题。
测量方法
观察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机进行 测量。
血压的评估
正常血压
正常成年人血压在90-140/60-90mmHg之间。
异常血压
血压超过140/90mmHg称为高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 压。血压异常可能提示心血管疾病或其它健康问题。
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
措施。
04
生命体征的监测仪器与技术
体温计
总结词
测量体温的工具
详细描述
体温计是用于测量病患体温的常用工具,有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耳温枪 等类型。水银体温计准确度高,但易破碎,电子体温计快速便捷,耳温枪适用 于婴幼儿。

《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基础》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课件
口表、腋表、肛表分开清洗、消毒
体温计的检测
甩表至35℃以下 同时放入已测温的40℃以下的水中 3分钟后取出,读数 误差在0.2℃或以上,水银柱有裂痕者, 均不能使用。
测量体温的方法
口温 腋温 肛温
测量体温的方法
口温
方法: 时间:3min
舌下 热窝
闭口, 勿咬
测量体温的方法
腋温
方法: 时间:7-10min
4.奇脉 炎
心包积液 缩窄性心包
5.水冲脉
甲亢 先天性动脉导管
紧张度异常
• 动脉硬化,管壁变硬失去弹性 • 诊脉时有紧张条索感,如按在琴玄上
异常脉搏的护理
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遵医嘱给药,给予适当的指导 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协助诊疗检查
习题
• 1.下列哪项为诊断心动过缓的脉搏次数:
异常脉搏
• 脉率异常 • 节律异常 • 强弱异常 • 动脉壁异常
频率异常
• 速脉: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发热 −大出血病人
• 缓脉: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颅内压增高 −房室传导阻滞
节律异常
间歇脉(早搏):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
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见 于各种心脏病、洋地黄中毒的病人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 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 尿量减少
③退热期
散热>产热,体 温下降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 温度降低(渐退、骤退)
防止虚脱
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 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 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1、稽留热 2、弛张热 3、间歇热 4、不规则热
1.稽留热
特点:
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全篇

生命体征的监测PPT课件全篇
侧肢体 5 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上臂中部,松紧以能
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喔2-3cm(或距腘窝3-5cm
6 放气不可过快,以4mmhg/s为宜,舒张压的变音和 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可记录两个读数,即收缩压/ 变音/消失音数值
7 尽可能使用水银血压计,如果使用无液面式血压计, 应在测血压开始和结束后检查指针是否位于0位,并 且每6个月对无液血压计校准一次
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37度 (36.2-37.2) 36.5度 (36-37) 37.3度 (37.1-37.4)
1 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2 发热程度判断
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度
中等热 38-39度
高热
39-40.9度
超高热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脉率异常 心动过速: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 心动过缓: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节律异常
间歇脉:二联率,三联律
较正常延长的间歇,称间歇脉。每个正常 搏动后跟一次提早搏动称二联率,每2个后跟 一次提早搏动称三联率。
脉搏短绌
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心率不规则,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血压的形成 足够的血液充盈 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正常血压: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压3040mmhg
生理变化 年龄:随年龄增长,血压增高, 性别:更年期前,低于男性:更年期后,差别不大 昼夜和睡眠:清晨低,傍晚高 环境:寒冷环境,血压升高:高温环境,血压升高 体形:高大,肥胖者血压较高 体位:立位》坐位》卧位 身体不同部位:右上肢》左上肢,下肢》上肢
反射性调节 肺牵张反射(肺扩张,缩小反 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肌梭),防御 性反射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PPT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 概述 ❖ 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 ❖ 异常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
School of nursing
呼吸过程
生命体征
❖ 外呼吸〔external respiration〕 也称肺呼吸。指外界环 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展的气体 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 换气
❖ 气体运输〔gas transport〕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 到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到肺
School of nursing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过高及其护理 ❖体温过低及其护理
生命体征
School of nursing
体温过高〔hyperthermia〕
生命体征
❖ 即发热〔fever,pyrexia〕:指机体在致热原的 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 节性体温升高。
School of nursing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 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 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School of nursing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根本概念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体温的测量
School of nursing
血压水平的定义与分类
生命体征
School of nursing
血压异常的护理
生命体征
❖ 监测血压变化:定时、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 计
❖ 观察病情: ❖ 休息: ❖ 情绪: ❖ 饮食:易消化、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富
含纤维、低盐、清淡 ❖ 安康教育:
School of nursing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难点
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一、体温的概念
1、body temperature 体核温度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2、shell temperature 体表温度/皮肤温度
特点:稳定性差;低于体核温度
扬州大学医学院
8-7
第八章
产热
方式:化学
产热部位:肝脏、骨骼肌
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
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扬州大学医学院
8-11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散热
方式:物理(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散热器官:
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 呼吸: 29% 排泄(尿、粪):1%
扬州大学医学院
8-12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二)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脉搏可随年龄、性别、情绪、运动等因素
而变动。
一般女性比男性稍快。
幼儿比成人快,运动和情绪变化时
可暂时增快,休息和 睡眠时较慢。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脉搏的观察
速脉 1.频率异常 缓脉 小于60次/分 大于100次/分
奇脉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4.动脉管壁异常
动脉硬化时,管壁粗硬,失去弹性,且呈
纡曲状,用手触摸时,有紧张条索感,如同
按在琴弦上,中医称为弦脉。见于动脉硬化
患者。
扬州大学医学院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能正确地测 量体温、脉 搏、呼吸和
血压。
具有人文关怀 的理念及严谨 求实的工作作 风,关心患者, 动作轻巧。
重点
难点
1.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的正常值 2.异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评 估 3.异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护 理
1.能正确地进行异 常体温、脉搏、 呼吸和血压的评 估 2.能正确地进行 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的测量
持续数天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又逐 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氏杆菌病
不规则热:是指发热无一定规律。体温在24
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 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 的换算公式:
℃=(℉—32)×5/9
℉=℃×9/5+32
➢ 正常体温的范围
部位
正常范围
口腔
36.3-37.2℃
腋下
36-37℃
直肠
36.5-37.7℃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其生理性变化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四、体温பைடு நூலகம்测量技术
8-1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体温的产生与调节
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包括:
❖体核温度: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
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较稳定。
❖体表温度:是指人身体表层温度,可随环
1.发热的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1)低热: 37.3~38.0 ℃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1.0℃ (4)超高热: 4l℃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稽留热
特点:
T 持续在39~40℃ 持续数天或数周 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病: 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肺炎球菌性肺炎

24
稽 留 热

25
弛张热
特点:
高温在39 ℃以上 24h波动范围:超过1℃ 以上 最低T仍高于正常
常见病:
败血症
化脓性感染

26
弛 张 热

27
间歇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
蒸发
1. 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 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2. 不感蒸发:也叫不显性出汗,无论环 境温度高低,从皮肤和呼吸道渗出的 水分一直持续的被蒸发掉。
3. 可感蒸发:显性出汗,当环境温度超 过30℃以上时,汗腺便分泌汗液。
4. 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在蒸发是唯 一的散热方式。

9
体温的调节
特点: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 规律地反复出现
高温在39℃以上数小时 或几天
低温在正常范 围或以下数小 时或几天
常见病:
见于疟疾

28
间 歇 热

29
不规则热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感
肿瘤

30





31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观察
保暖
降温
口腔护理

18
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 昼夜:2~6时最低,14~20时最高 • 年龄: 婴幼儿>成年>老年 • 性别:女性>男性。女性排卵后>排卵前 • 运动、进食后体温升高 • 药物 • 其他:环境、情绪

19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一)体温过高(发热)
定义: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使体温升高超过 正常值。
病因:(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T>39℃冰敷 T> 39.5℃酒精擦浴

34
补充营养、水份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 少量多餐 多饮水,每日3000ml 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35
(4)加强基础护理,促进病人舒适
①休息:高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 境的清洁与舒适。
②口腔护理:每天2次。
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床 单。
上升。
表现
皮肤苍白、干 燥,畏寒、 寒战(骤升、渐升)
②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体温维持 在较高水平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 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尿量 减少
③退热期
散热>产热,体温 下降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温 度降低(渐退、骤退)
防止虚脱
22
热型
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 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 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下丘脑 脑干
脊髓
中枢

13
(1)散热调节(下丘脑前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 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14
a 使皮肤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通过 辐射散热;
b 增加出汗与加速呼 吸;
c 降低细胞代谢作 用;
d 减少肌肉活动。
散热增加

产热减少 体温下降
15
(2)产热调节(下丘脑后部):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 时,可通过下列机制调节
6
辐射
1. 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 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 种方式。
2. 安静状态下气温较低环境中约60%的 热量是以此方式散热。

7
传导与对流
1. 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 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2. 散热量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接 触面积、温差大小有关。
3. 对流散热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受气体或液体流动速度、温差大小 的影响,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

2
生命体征(vital signs)是体温(T)、 脉搏(P)、呼吸(R)和血压(BP)的总 称。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 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 标。

3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1.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 腔、 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2. 体表温度:皮肤温度
3. 体核温度高于体表温度。

4
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 氧化分解而产生。
三大物质 氧化 能量 50%转化 为热能;50%储存(ATP)→机体利用→ 转化为热能。

5
肝脏、骨骼肌
产热
体温
化学方式 食物氧化 骨骼肌运动 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皮肤、呼吸 排尿、排便
散热
物理方式 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

20
体温评估
1、发热的判断(口腔温度)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37.5~38.0℃ 38.1~39.0℃ 39.1~41.0℃ 41.0℃以上
(99.1~100.4℉) (100.6~102.2℉) (102.4~105.8℉) (105.8℉以上)

21
发热过程及症状
分为三个阶段:
特点
①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体温
3、症状:发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下降, 皮肤苍白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 昏迷。

38
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
心理护理 补充营养和水分
皮肤护理
卧床休息

32
病情观察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体温一次,<38.5 ℃, 每天4次 −体温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体温1次
观察脉搏、呼吸、血压,伴随 症状,发
热的原因及治疗效果

33
降温
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 较好的是物理降温:
(5)心理护理

36
(二)体温过低
定义:产热减少,散热增多,体温低于35℃ 以下称体温过低。
1、原因:
散热过多 产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

37
2、分期: 轻度 32-35℃ ; 中度 30-32℃ ; 重度 <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 <25℃ ;

16
a 使末梢血管收 缩,减少由辐 射散热;
b 通过交感神经 直接抑制汗腺 活动,减少排 汗;
c 提高组织的代谢率,通 过甲状腺和肾上腺髓质 的激素分泌活动的改变 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率;
d 发生寒战,通过机体神 经改变骨骼肌的活动, 寒战产热;
散热减少

产热增加
体温升高
17
体温的生理变化
临床上以口腔、直肠、腋窝等处的温度 来代表体温。
主要是通过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 温调节两种方式。
内 外 刺环 激境 温 度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散热 产热

10
行为性体温调节

11
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 皮肤
内脏
体温调节中枢
粘膜

12
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称为中枢 温度感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