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名词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一、名形兼类词(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现代汉语词典)→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
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3)刘喜好福气。
(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
(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
程度副词+名词
“程度副词+名词”浅析摘要: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形容词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曾被视为是违反语法规则的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了语言文字应用的活跃,引发语言的不断演变。
诸如“很阳光”、“相当孔雀”之类程度副词+名词的说法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使用。
关键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语言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
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能和名词组合。
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组合有着似乎要流行开来的趋势。
一、“程度副词+名词”的构成。
这类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程度副词,包括“很、太、更、够、真”等,后一部分是名词。
但充当谓语的句法形式很复杂,有谓同性的,也有体词性的。
当体词性的句法形式充当谓语或谓语的组成部分时,如所谓的名词谓语句,我们会很自然地得出副词修饰体词性成分,也就是名词性成分的结论。
于是,能修饰名词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副词的语法功能之一。
二、“程度副词+名词”的类别及性质。
第一,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这些名词可分为指人或指物。
人们关注利用的一般是理性意义,具体名词涉及的与众不同的联想义往往会被忽略,只潜藏在理性意义中。
程度副词只好充当了引异开发的角色,具体名词的象征意义在其干预下被强化和显性化,从而满足表达的需要。
例如,现在的房地产经济很泡沫。
副词“很”修饰的不是名词本身,而是名词之外的联想意义:表面繁华内里空虚的性质。
第二,程度副词+专有名词。
主要包括人名和地名,一般是知名度较高,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名词。
这类名词的性质意义最弱。
例如,张国荣:以前我是很阿Q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能生存到现在? 例子中的“阿Q”是专有名词,“很阿Q”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经典人物形象,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
简言之,是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
_程度副词_名词_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2009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9(总第118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8[收稿日期]2009-04-24[作者简介]雷雪梅(1984-),女,河北三河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董晗旭(1984-),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与修辞学。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雷雪梅 董晗旭(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
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
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语法化;语法化机制[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6-0028-02 多年来,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近一二十年来,作为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形式,“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以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和语用特点在口语色彩较浓的实际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这一新兴的语法现象有违传统语法,因此,对其进行细致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有关这一问题,语言学家们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相关研究涉及的方面包括:语言学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心理,修辞学(涉及到偏离搭配,语言的陌生化,语言的潜显转化)等。
语意视角下“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的分析
语意视角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分析摘要: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是违背了常规的语言使用规则的,但是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语言搭配用法。
本文从语意视角出发,对“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意程度副词+名词语言结构引言我国对语言学的研究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中成为颇受关注的一个部分。
近年来,很多语言学学者倾向于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结构进行解释,尽管在这种基础上,语言学的研究开始对名词的语义特征给了很多关注,但是对于名词与程度副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结构的研究还不够。
根据现代汉语的使用规则,程度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在很多语言使用过程中,程度副词与名词依旧在组合,不仅是一种语言使用结果,对于这两种不同词性的词语的组合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加深对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的认知。
一、“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程度副词+名词”这种语言结构是违背了传统的语法使用规则的,关于这种语言结构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这种语言结构的可行性。
语言学者邢福义将其归纳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认为这种结构是名词为名形兼类,或者是副词修饰主谓短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关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更加深入,有学者从词类的基本功能出发,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看成是名词的基本用法的一种功能转移,名词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有另外的学者从细节方面对这种结构进行研究发现,词义具有概括性,当一个名词表现出本质的含义时,其中有很多细节都被包括在其中,运用名词的时候,所有囊括的概念都会被展示出来。
邢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这种结构产生的文化背景,语言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为了对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强化,所以才产生了这种语言结构。
到本世纪初,“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在一定范围内被认可,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关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后来的研究范围有了拓展,拓展到语义、语用学层面,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这种结构进行分析,使得对该结构的研究更加深入。
“程度副词 + 名词”结构研究——以“很 + 名词”为例
2021年第10期189课程研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研究——以“很+名词”为例王艺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9一、“程度副词+名词”的研究历程20世纪20年代,很多学者对“程度副词+名词”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个结构并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因为副词修饰动词或者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
所以这一阶段对于“程度副词+名词”的研究并没有相对完整的体系。
到20世纪60、70年代,丁树声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指出了一些副词修饰名词的特殊情况,有几个副词可以修饰体词,而这些体词多是和数量或者范围有关。
从这时开始,学者们才开始重点研究“程度副词+名词”的特殊情况。
二、“很+名词”产生的原因现代汉语中,副词限制、修饰动词,不能修饰名词。
“很+名词”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和网络用语中却非常常见。
这种格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人们表达方式的变化。
新事物层出不穷,网络用语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形容一位女性气质很好,我们经常会说“她很淑女”,而不是“她是淑女”,这就是表达方式的变化。
之所以说“她很淑女”,那一定是她在谈吐和气质上都具备了淑女的气质,用“很淑女”就可以直接概括整句话,达到了想要表达的效果。
第二,人们倾向于通过简单地观察来表达真实感受。
“很+名词”中的“名词”具备了形容词的性质,如“这个人很凡尔赛”、“这很中国”一定是可以从他们的形象、气质、外观看出来,而且是直观的感觉,是客观事物给我们的真实感受,这就使得“很+名词”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说话人的主观感受。
第三,缺乏恰当的形容词,用该名词会更贴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口语中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用一些词语又觉得太过书面无法呈现自己想要的表达效果。
如“绅士”指行为举止优雅的男士,这样的表达更多的是出现在书面语中,并且这样的形容在口语中也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和理解,“他的行为举止很优雅”、“他很绅士”,后者用更简洁的语言就囊括了前者,且更容易被人们所理解。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转喻机制[论文]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转喻机制摘要: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是近些年很流行的表达方式。
本文以语言的转喻本质为出发点,指出“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转喻现象,即用整体(名词范畴)代替部分(名词的主要特征),从而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提供了更合理、更科学的解释。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转喻一、引言根据传统汉语语法,副词常置于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起修饰作用,而通常不用来直接修饰名词。
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简洁起见,以下简称为“副名结构”)作为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形式,以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和语用特点在口语色彩较浓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交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考察“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可以发现它们的功能相当于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能承担多种句子成分:(1)作谓语:这条街的灯光很资产阶级;( 2)作状语:他十分绅士地点了点头;( 3)作补语:他已经变得很中国了;( 4)作定语:他露出了非常绅士的笑容。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出发,用转喻的认知模型对副名结构进行探讨。
二、转喻的认知模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讲:转喻是一般的语言现象;转喻也不仅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人们一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沈家煊在《指转和转喻》一文中曾总结了转喻的认知模型如下:(1)在某个语境中,为了某种目的,需要用概念a指称目标概念b。
(2)用概念a指代概念b,a 和b须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
(3)在同一个认知框架内a和b密切相关,由于a的激活,b(一般只有b)会被附带激活。
(4)a要附带激活b,a在认知上的“显著度”必须高于b。
(5)转喻是a和b在某一认知框架内相关联的模型,这种关联可叫做从a到b的函数关系。
三、转喻的认知模型框架下的副名结构(1)关于副名结构现象,邢福义指出:“从语义看,典型名词进入该类结构。
用的不是本然意义,而是一种临时赋予的‘异感’意义。
”例如:小上海急了,他还是挺汉子的,属于那种宁穿朋友衣不占朋友妻的人。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对于副词能否与名词组合,语法学界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早期的语法著作一致认为副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不是汉语句法的一般规律,而是特殊的修辞现象。
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说:“副词是就事物的动作、形态、性质等再加以区别或限制的。
所以必附加于‘动词’、形容词或旁的‘副词’等。
”[1]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副词“能限制或修饰动词(如‘不去’)、形容词(如‘很好’),但是不能限制或修饰名词(不能说‘不人’、‘很人’)”。
[2]当时的初中《汉语》课本也认为副词是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用在名词前面的词。
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开始在副词能否修饰名词的观点上产生了分歧。
张静先生的《论汉语副词的范围》指出:“修饰动词、形容词,不是副词最本质的特点,只是它的主要用途。
”“副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区别与其他词类的最本质的特点应该是不能做主语或者谓语,只能作附加语———经常附加于名词、代词、数量词、介词或其他副词,也可以附加于全句或又不独立的主谓结构。
”[3]而邢福义先生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一文中仍对“很模范、非常兴趣”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语言的变异现象。
[4]20世纪90年代,随着副名组合在言语运用中的增多,语法学者开始从语言发展的内因入手,阐释副名组合的可能性,分析这种组合的理据。
于根元先生在《副+名》一文中指出:“副+名的情况不是单一的”,有的是名词前面的“动词不露面”,如“很有气派”可以说“很气派”;有的是“临时的修辞用法”,如“最感情”“太瘪三”,“临时的修辞用法用多了,就容易固定,人们会以为是普通的用法”;有些是方言的说法,“方言的用法肯定会影响普通话的用法”。
名词的属性与“程度副词+名词”的凸显作用
名词的属性与“程度副词+名词”的凸显作用从名词范畴的属性角度,重新解读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认为:1.名词有典型属性和非典型属性,“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对名词进行标记并说明非典型属性的凸显程度,但其凸显选择必须依赖于语境;2.不同类的名词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如“很淑女”“最前方”“就一本书”“刚刚立春”这类特殊的结构,学界将其称为“副名结构”。
对于汉语“副名结构”的研究和讨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出发,对“副名结构”中的一种情况——“程度副词+名词”(以下简称“程+名”)的语义凸显从属性角度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研究现状“副名结构”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关注,而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副名结构”中副词与名词间是否具有修饰关系。
涉及的语言学家主要有吕叔湘(1984)、朱德熙(1961,1982)、陆俭明(1981)、邢福义(1962,1997)、胡明扬(1992)等。
从语义角度对“程+名”进行分析的如邹韶华(1990,1995)认为“程+名”表示一种处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的“临界状态”;张伯江、方梅(1996:211~215)认为这是名词基本用法的功能游移;储泽祥、刘街生(1997)则从名词细节义出发对“程+名”中名词细节义的显现进行了分析;施春宏(2001)详尽的阐释了名词语义的关涉性特征和描述性特征的区别,并认为“程+名”结构能够使名词描述性特征得到凸显。
二、“程+名”中名词范畴的属性(一)名词范畴中的典型属性与非典型属性认知语言学认为“对词和其他语言结构的‘经验观’(experiential view)给词义提供了丰富而相当自然的描写”(温格瑞尔、施密特,2009),而这种“经验”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它既包括纯粹个人、主观的经验,也包括我们对世界的共同经验。
由此我们看到,词语对(具体或抽象)事物的范畴化(categorization)并非直接立足于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建立在人的经验基础之上。
_程度副词_名词_结构社会性探究
2010.02文学教育
淘 研 金 究 者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社会性探究
李杰
“程度副词+名词”这种语言结构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是不被 承认的,但是这种现象依然不能阻挡地出现并且扩大化,对于 这一现象,20世纪60年代起部分学者就对此给予关注,直到近 20年学术界才有了从语法、语义、语用各个层面真正的较为全 面的讨论,本文就此种结构存在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心理角度对 “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进行分析。
比如说:“她是个很淑女的 人 ”, 按 照 语 法 规 则 , 表 达 应 为 “她是个很有淑女气质的人”,然 而当人们省略掉“有”、“气质” 这些具有语法补充和修饰限定功 能的成分后,句式变得简洁,却 依然容易令人理解。
另外也有些人是追求一种特 别的艺术效果,作家常会出于这 种心态,而如今诸多青少年作 家,更是将观念上的自主个性和 张扬个性体现在了语言运用上。
参考文献: [1]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
从“程度副词+有+名词”到“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的语义变化
一
、
引言
2 有 + 抽 象事 物 的 抽象 名 词 . 表
“ 度副词 + 词 ”结构 ,如 “ 女人 ” “ 学术 ” 程 名 很 很 等 ,从 出现 到现 在 使 用 得 越 来 越 普 遍 、 越 来 越 灵 活 。 这 引
起 了很 多语 法 学 者 的 关 注 和 探 讨 , 他 们 从 语 法 、 语 义 、 语
上 又 获得 了 【性质 ] + 度 差 】 + 【程 的语 义特 征 之后 ,就 可 以直 接 受程 度 副 词修 饰 ,构 成 “ 度 副词 + 程 名词 ” 形 式 。 关键 词 : “ 度 副词+ + 词 ” 结构 “ 度 副 词+ 程 有 名 程 名词 ”结 构 “ ” 与 “ 度 ” 语 义 变化 量 程
( 0 1 、邵 敬 敏 、 吴 立 红 ( 0 5 、 康 灿 辉 、 许 群 爱 20 ) 20 )
(0 8 2 0 )等 。
在 对 “ 度 副 词 + 词 ”这 一 结 构 的研 究 中 , 单 玉 成 程 名 (05 做 了如 此 分类 :程 度 副词+ 20 )① 抽象 名 词 ;程度 副词 + 专
+ 语 + 语 这里 的名 词须有 [抽 象] + 的语 义特征 ,如:很有 个性 、很 据 是 具 有 [性 质 ] 义 特 征 还 是 具有 [可 量 度 ] 义 特 征 分 有 男 人 味 、 很 有 钱④ 。 根 据 抽 象 名 词 所 表 示 的 语 义 可 以 为两类 ; “ 名词x 等 有+ ”结构需具有[程度差] + 的语义特征。
( ) “ + 词x 一 有 名 ”及 其名 词 的 语义 特 征 分 析
统 计搜集 到的 “ 度副词 + + 词 ”的语料③ 出, 程 有 名 得
英语中的名词副词形容词
a good boy(一个好的男孩)
some beautiful flowers(一些美丽的花)
anything good(任何好的东西)
(2)间接修饰名词
例:Helen is a beautiful girl.
(海伦是一位美丽的女孩。—直接修饰)
例:Helen looks very beautiful.
3、方式副词:
carefully, properly, anxiously, suddenly, normally, fast, well, calmly, politely, proudly, softly, warmly
4、 程度副词,放在被修饰词之前:
much,little, very,rather,so,too,still, quite, perfectly, enough, extremely, entirely,almost, slightly.
2) 地点副词:
here, there, everywhere, anywhere, in, out, inside, outside, above, below, down, back, forward, home, upstairs, downstairs, across, along, round , around, near, off, past, up, away, on.
一般来说:
1。修饰动词的词语就是副词,如beat it heavily中的“heavily”就是副词,修饰“beat”,狠狠地打击。
2。还有的副词是修饰形容词的,常常表示程度。如extremely beautiful中的“extremely”修饰形容词“beautiful”,极其漂亮的
中日韩“程度副词+名词”中名词的对比分析
中日韩“程度副词+名词”中名词的对比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在汉语中流行起来,成为一种特殊的用法。
这种特殊的用法并非是汉语所独有的,在日语和韩语中也存在这种用法。
本文从类型学的视角,将中日韩三种语言中“程度副词+名词”中的名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语义及结构对比,探讨了其在三种语言中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标签:程度副词名词语义结构对比一、对汉语“程度副词+名词”中名词的分析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几乎都有程度义,只不过有些名词的程度义很明显,有些则需要通过语义分析才可得出。
下面从语义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语义分析从汉语语义角度进行分析,有如下名词可以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1.指人名词指人名词指的是具有某一特征类型的人。
如:(1)现在的王夫人很淑女,她不喜欢打架。
(2)过往认为大陆的干部很严肃、很官僚,接触后感觉很亲切、平和。
例(1)、(2)中被修饰的名词“淑女、官僚”分别指“贤良美貌的女子”“拘泥于陋规琐则、条条框框或在本部门作威作福的政府官员”,因其带有程度性形容词的特征而能被副词所修饰。
这一类词还有“学者、贵族、大众、汉子、滑头、市侩、傻瓜、笨蛋”等。
2.指物名词有些指物名词的程度义在词义中体现得很充分,可以直接分离出来,而有些则体现得不充分,不易从词义本身分离出来,需要进一步分析。
如:(3)每年的十月,是大闸蟹最美味的时候。
(4)他感觉有钱的人总是特别傲气。
(5)西方人更科学,东方人更情感。
例句中的“美味、傲气、情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分别为“味道鲜美的食品”“自高自大的作风”“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各种心理反应”。
从词典中的解释可以发现,“美味、傲气”的程度义较易分离,而“情感”的程度义不易分离,但“情感”包含着“快乐、悲伤、喜欢、讨厌”等义,也是有程度义的。
因此,就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了。
这类词还有“民主、文明、自由、道德、形象、概念”等。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
- 204-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重庆邮电大学/王丹【摘要】“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象似研究的历史已久,但关于隐喻象似性的研究很少,本文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该结构的隐喻象似解释及其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隐喻象似一、关于“程度副词+名词”与隐喻象似性1.“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现状。
在汉语语法中,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而不用来修饰名词。
但近些年来,“很女人”“很现实”“很阿Q ”这类“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言语现象越来越流行,并广泛地传播开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种言语现象并作了相关研究。
桂诗春从“使用语言的策略性行为”的角度出发,对“程度副词+名词”现象作解释;张谊生从“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的角度探讨“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储泽祥、刘街生从“细节显现”这个概念出发,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语用价值;鲜丽霞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潜语言的显性化现象;山述兰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修辞现象等等。
综观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期研究中,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刚兴起时有持否定态度、认为是病句不合传统语法规范的,继而作慎重分析、解释这种现象;而现在的研究大多是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从各方面探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存在的理据和内部所隐藏的规律。
本文要讨论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深的,比如很、挺、十分、非常、太、最、顶、更等,这一结构中的名词按前人研究主要有抽象名词(现代、当代、新潮、传统、诗意、文化、青春等);普通名词(男人、汉子、女人、淑女、儿童、学者、书生、英雄、农民等);专有名词(雷锋、阿Q 、葛朗台、祥林嫂、林黛玉、猪八戒、中国、香港、美国等)。
2.关于隐喻象似性。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作者:王丹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1期【摘要】“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新现象,象似研究的历史已久,但关于隐喻象似性的研究很少,本文把“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与隐喻象似性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探讨该结构的隐喻象似解释及其功能,来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 隐喻象似一、关于“程度副词+名词”与隐喻象似性1.“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现状。
在汉语语法中,副词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而不用来修饰名词。
但近些年来,“很女人”“很现实”“很阿Q”这类“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言语现象越来越流行,并广泛地传播开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这种言语现象并作了相关研究。
桂诗春从“使用语言的策略性行为”的角度出发,对“程度副词+名词”现象作解释;张谊生从“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的角度探讨“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储泽祥、刘街生从“细节显现”这个概念出发,说明“程度副词+名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语用价值;鲜丽霞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潜语言的显性化现象;山述兰认为“程度副词+名词”是一种修辞现象等等。
综观前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认识:前期研究中,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刚兴起时有持否定态度、认为是病句不合传统语法规范的,继而作慎重分析、解释这种现象;而现在的研究大多是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从各方面探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存在的理据和内部所隐藏的规律。
本文要讨论的“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一般是表示程度深的,比如很、挺、十分、非常、太、最、顶、更等,这一结构中的名词按前人研究主要有抽象名词(现代、当代、新潮、传统、诗意、文化、青春等);普通名词(男人、汉子、女人、淑女、儿童、学者、书生、英雄、农民等);专有名词(雷锋、阿Q、葛朗台、祥林嫂、林黛玉、猪八戒、中国、香港、美国等)。
2.关于隐喻象似性。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词义的研究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词义的研究口贾月兰摘要:本文在翔实语料基础上,依据“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语义特征不m l,分析归纳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类型,以期对进一步研究该结构中名词的特点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名词词义“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从产生之初,就引起了语法宝贝:珍奇的东西。
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
语法学家们从多角度对该结构进行例中词义下面加着重号的部分就是内涵意义,它是词了研究,指出“程度副词+名词”存在的关键在于“名词的的区别性语义特征,是重要的义素项。
语义特征”,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现有研究都没有对“程(一)内涵义通过形容性语素直接显现度副词+名词”中名词存在的种种情况明确地加以分类。
因“形语素+名语素”构成的偏正结构名词的语义核此,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心,本应是中心语素,所以修饰语在语义原则上应该指向探讨。
这个中心语素,例如“小红花”中的“小”和“红”都是名词能够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是因为在“程度副词修饰“花”的,但是当名词跟程度副词组合时,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具有某种性质意义。
所谓性质义指说则转而修饰名词的非中心语素(修饰语素)。
例如:“很话人对名词所指对象的感性认识,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热情”,事实上,“很”的语义指向的不是“情”,而是特征的主观态度和评价,而这种性质义则是通过内涵意义“热”,等于说“感情很热烈”。
和联想意义显现出来的。
这些名词主要有两类:~是指物的名词,如“温情、一、性质义通过内涵意义显现激情、雄心、兽性、狭义”等;一是指人的名词,如“神英国语义学家利奇指出:“内涵意义是指一个词语除童、高手、老手、贵族、贫民”等。
例如:了它的纯理性内容之外,凭借它所指的内容而具有的一种(1)这个时候他显得非常温情,仿佛在和自己的家人交际价值。
”[I]忡17)内涵意义是词的概念意义中起区别作用分享一顿美味。
(人民网)的意义。
论“程度副词+名词”和“名词+起来”之比较
来, 诸如“ Q起来” 绅士起来” 阿 “ 等不仅在 日常对话中被大量 使用 , 在报刊杂志中也是数见不鲜。本文从这两个构式都是
名词进 入了本来 由动词 或形容词 占据的位置 的相似性为切
入 点 , 两 种构 式进 行 比较 以说 明它 们 存 在 的合 理 性 。 将
一
两种 句 式 的 句 法分种现 象并没有 消 但
亡, 反而有着流行开来的趋 势。而“ 名词 +起来 ” 是由“ A+起
具个性 、 代表性或者是特 色, 是人们耳熟能详 的, 足以引起大 众丰富的联想。因此 , 这类的专有名词或者有鲜明的地域特 征, 或者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 或者要有很高 的知名度。如 :
来” 发展 而来的 ,A” 以指动 词 ( “ 可 如抓 、 发展 ) 或形容 词 ( 如 多、 轻松 )“ ;起来” 做趋 向补语 , 一般是用在 动词或者形容词
后面 , 显然“ 名词 +起来” 是违反这种语 言规则 的 , 然而 , 近年
() 4 木制的装修看上去很 田园、 很乡村。
房屋装修如何乡村起来 ? ()我不喜欢太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 5 王丽说 :她 平 日里 身体棒 得很 , 么最 近林 黛玉起 来 “ 怎
“ 乡村” 有着“ 田园”朴实” 农耕 ”原生态 ” “ “ “ 等地域特 征; “ 林黛玉” 有着“ 书生气”弱不禁风” 多愁善感 ” “ “ 等个性特征 , 通过上下文 , 两种构式都能将其隐含的性质凸显出来 。 3其他普通名 词。过 里的其他普 通名词是指 除 了前 两 . 类之外 的名词。如“ 流氓 、 士、 绅 学究、 熟女 、 子汉 、 男 小市 民” 等。这些名词 除了本 身具有反映 概括客观事 物本质的理性 意义之外 , 还有 一 系列附加 义及 色彩 意, 比如语 体义 、 配 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度副词+名词”浅析
摘要:程度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修饰形容词以及少数动词和述宾结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曾被视为是违反语法规则的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促使了语言文字应用的活跃,引发语言的不断演变。
诸如“很阳光”、“相当孔雀”之类程度副词+名词的说法逐渐得到认可并广泛使用。
关键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语言
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不能修饰作主宾语的名词。
以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能和名词组合。
并且许多现代汉语教材也都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词性的一个标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交际的需要,“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组合有着似乎要流行开来的趋势。
一、“程度副词+名词”的构成。
这类结构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程度副词,包括“很、太、更、够、真”等,后一部分是名词。
但充当谓语的句法形式很复杂,有谓同性的,也有体词性的。
当体词性的句法形式充当谓语或谓语的组成部分时,如所谓的名词谓语句,我们会很自然地得出副词修饰体词性成分,也就是名词性成分的结论。
于是,能修饰名词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副词的语法功能之一。
二、“程度副词+名词”的类别及性质。
第一,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这些名词可分为指人或指物。
人们关注利用的一般是理性意义,具体名词涉及的与众不同的联想义往往会被忽略,只潜藏在理性意义中。
程度副词只好充当了引异开发的角色,具体名词的象征意义在其干预下被强化和显性化,从而满足表达的需要。
例如,现在的房地产经济很泡沫。
副词“很”修饰的不是名词本身,而是名词之外的联想意义:表面繁华内里空虚的性质。
第二,程度副词+专有名词。
主要包括人名和地名,一般是知名度较高,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名词。
这类名词的性质意义最弱。
例如,张国荣:以前我是很阿Q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能生存到现在? 例子中的“阿Q”是专有名词,“很阿Q”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经典人物形象,就是阿Q的自嘲、自解,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
简言之,是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或者即刻忘却。
专有名词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必须建立在交流双方对特定背景知识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
因此专有名词须有一定典型性和知名度,比如“很闰土”这样的说法就不会被接受;而“很林黛玉”、“很雷锋”的接受度明显较高,因为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儿乎人尽皆知。
然则典型性和知名度都是相对的,“很林黛玉”评价女孩多愁善感很恰当,但用作夸奖才女也并无不可。
而“他很王小明”这样的说法虽然对一般人毫无意义,但在王小明的生活圈子中却又是可以成立的。
事实上,专有名词中蕴含的各种民族、底蕴、风格、历史等内在性质在人们频繁的接触中逐渐被抽象概括出来并加以定型,而程度副词正好加速了这种性质意义的显性化,也使其找到了最佳的表现方式参与到口常交际中来。
第三,程度副词+抽象名词。
最多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抽象名词性质意义最强,程度副词的修饰强化使抽象的概念性状化、具体化,从而产生非常奇妙的表达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在各种副名结构中,“很”+名词的形式最多,而用“很”修饰的名词通常是受特定语义条件限制的。
比如用于指人的名词,是要能够从气质、作风、样式、姿态等方面反映出说话人的某种特定感受,并能给人生动形象之感。
比如说“淑女”是人们对这一特定概念有共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认同,就可说“某某很淑女”。
其他的“很香港”、“很东北”等从语义上看,名词进入这类结构用的已经不仅是本义了,加上了一层临时赋予的“异感”意义。
比如“东北”,本
义指的是中国的一个省份,然而在说“很东北”的时候却指和东北人的一种气质有关,或者是指与东北人的长相,身材等有关,都临时带上了一些与形容同意义相通的意义,所以说这类结构中的名词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了。
三、“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特点。
第一,新颖性。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新奇求异的心理。
这和人们往往视新为时髦而乐十追求、模仿的社会心理有关。
它以突破常规的创新模式,从个人的临时性交际走进人众生活,以其新奇活泼的形象,含蓄的内涵吸引了人众的注意力,赢得了理解和认可,也为年轻一代追求时髦新奇的语言表达创造了一个舞台。
第二,经济性。
符合人们交际中的经济有效原则,满足人们的求简心理。
副名结构本身具有语义的模糊性、多样性,人们可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所处时空等因素去感悟和补充,极大增加了信息存量,言简意赅,经济有效。
在某些情况下最明捷精练.且意蕴最为丰富,如果换用别的表达方式.则往往要多费口舌。
第三,生动形象性。
当人们使用现有的形容词难以形象地表达意念时.使用这种结构有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她说话特水。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形容词能综合表达说话没有力度、太放松、太随意等等意思.“水”的一些隐含同义在这里似乎可以起到生动形象的表达作用。
四、“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现实交流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人们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是为了遵守某种既成规范而使用语言的,所以副名结构的应运而生必然有其不可替代的语用价值,本文综合归纳出以下几点: 首先,它满足了人们的交际需要,起到了意义补偿作用、人们的交流空问扩大,自由度提升,原有的表述方式不足以涵盖当前的语义空间,需要寻求更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填补这种空白。
副名结构正以其丰富多样的内涵和崭新的组合,给人们以表达和想象的空间,满足人们交流的当务之需。
其次,它符合人们交际中的经济有效原则,现在人们更追求交际的节约简明,用最少的语言材料来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
副名结构本身具有语义的模糊性、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所处时空等因索去感悟和补充,极大增加了信息存量,言简意赅,经济有效。
再次,它满足了人们新奇求异的心理、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现象以突破常规的创新模式,从个人的临时性交际走进了大众生活,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赢得了理解和认可。
言语是先于语言的,但语言绝对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对社会的反映最为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演变。
语言的一切变化都是在言语中萌芽的,而任
何新的言语现象一旦出现,它所面临的将会有两条道路:其一,最终被社会所接
受,成为一种语言现象,作为语言的新成分归入语言规范之中。
其二,只能是一
种暂时的言语现象,始终无法进入语言范畴最终自然消亡。
“程度副词+名词”这
种结构能否经过“约定俗成”而最终进入语言的范畴,进而给旧的语法规则带来
新的突破,还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