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翻译高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时期的翻译家
• • 严复(1853-1921),字又陵,是中国历史上的翻译大家。 从光绪24年戊戌变法失败到宣统三年,严复潜心译书, 译作多为西方政治和经济学说,显然有向国人介绍西方 进步思想之意。所以,严复又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严复的译著主要有《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法意》(L’esprit des Lois)、《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群 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和《群已权界论》(On Liberty)。严复提出的“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翻译标准,流传至今近百年 仍为许多译者所推崇,可见其生命力之强。 •
• 林纾(1852-1924)字琴南,光绪年间的举人。他 与一些英美人士合作,译出欧美文学名著达160多 部。其中最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La Dame aux Camelias)、《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有 趣的是林纾不懂英文,是由他人口述给他听,然 后由他笔录并整理出来。林纾的译著中遗漏删减 之处甚多,但可读性很强,对介绍西方文学起了 一定的作用。这些译作第一次使中国读者接触到 西方文学作品,引起了他们对西方文学的兴趣, 同时也打破了章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的文学 创作有很大影响。
BY616
第三次翻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潮
• 第三次翻译高潮指鸦片战争后至“五四”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 翻译。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组织了一大批学者翻译有关西方自然 科学书籍。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一大批介绍西方政治思想、科 学方法的译作和文学名著的译本问世。
翻译的主导思想
• 鸦片战争的失败唤醒了朝廷和广大民众。中国要雪国耻,就必须 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借鉴经验。于是,出于政治、经济、军 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有一个翻 译高潮,一个以大规模“西学”为标志的翻译高潮。
• 甲午战争之前,有识之士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 他们认为西方的坚船利炮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们主 张学习西方制造船炮的技术以增强军事力量。但是,甲午战争的 惨败让国人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更 深层次的原因在社会思想文化、政治及管理制度方面。在这种背 景下,中国的文化输入由科学技术领域转向社会科学领域。 • 纵观甲午战争前后的翻译主导思想,其目的和动机很明确:救国、 强国。所以这次翻译高潮的主导思想就有很强的功利性。这种目 的和动机也就决定了翻译的题材。
结论
•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我国的翻译活动为马列主义思想和 世界文学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于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语言使东西方各国优秀文学作品拥有更多的读 者, 鲁迅、瞿秋白、郑振铎、茅盾、郭沫若、成仿吾、林语堂、 朱生豪、艾思奇等学者辛勤笔耕,不仅翻译了大批世界名著,而 且对翻译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思索和探讨,研究的范围扩大到语言 学、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等众多领域, 为我国的翻译理论的系统 化和科学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翻译的理论和方法
• 以往翻译活动的问题大致有两点:(1)略懂他国语言,但不精 通;(2)精通他国语言,但汉语一般。 • 甲午战争后,中国译者注重翻译过程的加工、润色。严复译《天 演论》提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对我国的 文学翻译树立了一面旗帜。“信”即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和写作 风格,译者必须小心谨慎地受制于原文。至于“雅”则与“美”是一 致的。因此,林语堂提出的“忠实”、“通顺”、“美”与严复的“信、 达、雅”是一致的。严复“信、达、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中 国传统翻译理论和文学理论的基石。
翻译的题材
• 甲午战争前,翻译的选材主要以科技类著作为主。 • 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的文化输入由科学技术领域转到社会科学 领域。所以,维新派的西书翻译主要是介绍外国历史,不仅翻译 西方的东西,还翻译日本的东西。其翻译或编撰的书文主要有以 下四个方面:(1)论述某些国家因循守旧、不图自强而导致灭 亡的书籍(如梁启超所译的《波兰灭亡记》);(2)论述某些 国家因维新变法,而使国家昌盛的情况的书籍(如康有为的《日 本维新三十年史》);(3)综合考虑某些国家民族盛衰兴亡的 历史,总结出“尊新必胜,守旧必亡”的规律;(4)为了反对和抵 制人民群众的暴力革命,讲述近世资产阶级革命的残酷,以警告 清朝统治者,劝其实行变法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