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在现代社会,职业危害因素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造成伤害或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可能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职业危害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产生直接物理影响的因素。
比如:噪音、振动、辐射等。
这些因素在长期接触下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眼睛疲劳等健康问题。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威胁。
例如:有毒气体、化学溶剂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过敏等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生物体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
例如:细菌、病毒等。
长期接触这些生物体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起从业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
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的防控针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比如:安装隔音设备、通风系统等。
完善个人防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减少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
加强健康监护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健康问题。
结语职业危害因素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希望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都能意识到职业危害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8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7、职业性眼病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它职业病5种。
精选PPT课件
9
界定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
1、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2、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3、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 4、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精选PPT课件
10
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 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 准允许限度内。
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 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 三级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 做好三级预防。
精选PPT课件
3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 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 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 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 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第三类:与生产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生产厂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小、
车间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 照明等);缺乏防尘、病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 完善;其他的安全防护和个人防护用品不足或有缺陷等。
精选PPT课件
6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除少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 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必须进入人体,才能对健康产生危害。主 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 从呼吸道进入: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等状态存在于 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毒作用大,发生毒作用 快,这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如各种 粉尘、CO、苯蒸气等。 从皮肤进入: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气态和液态)能通过完整的皮 肤进入人体,当患有皮肤病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时,毒物更易通过受损 皮肤进入。毒物经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往往容易被疏忽,并且通过皮肤进 入的毒物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血循环,易损害健康。因而,毒物经 皮肤进入人体是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能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有 苯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等。 从消化道进入: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 人体,主要是由于发生意外或因不注意卫生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 品而食入,哺乳期妇女可经乳液把毒物传给婴儿引起中毒,如蓄电池厂 的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易造成铅中毒。
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症列表完整
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症列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职业危害因素和职业禁忌证列表正确的名词为职业禁忌证,职业禁忌症为错误的写法。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目录第一章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第二章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第三章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第四章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第五章职业危害防治防护设施管理制度第六章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第七章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第八章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第九章职业危害申报制度第十章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第十一章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第十二章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第十三章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国发[2021]23号)和《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21]121号)等文件精神。
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本企业职工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经我矿职业危害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本职业危害责任制度:一、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
所属各科室、队的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职业病防治工作。
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二、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在每年的12 月31日前向所在地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三、依法履行向劳动者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劳动?????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产生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生产性粉尘采源于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等;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
此外,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
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有十三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常见的职业中毒有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还有刺激性气体中毒,如氯气、光气、氨气等。
窒息性气体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接触一氧化碳的机会有:煤气制造,用煤、焦炭等制取煤气的过程中,其一氧化碳含量至少在30%以上。
制造合成氨、甲醇、光气、羰基金属、采矿时爆破烟雾、炼铁、炼钢、炼焦等作业场所均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中毒和硫化氢中毒,接触硫化氢机会有:含硫化合物的生产、人造纤维、玻璃纸制造、石油开采、炼制、含硫矿石冶?????(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诊断的职业中毒性肝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
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10类115种。
10大类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物质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有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有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科和口腔疾病的有害因素、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危害。
(1)粉尘类(13种):可导致尘肺病。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11种):电离辐射(Χ射线、γ射线)等,可导致放射性职业病。
(3)化学物质类(56种):可导致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铍及其化合物、铊及其化合物、钡及其化合物、钫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磷化锌、磷化氢、磷化铝)、砷及其化合物(不包括砷化氢)、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及其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氨、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氟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以及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4)物理因素(5种):高温、高压、低压、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3种):炭疽杆菌、森林脑炎、布鲁氏菌。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及主要危害
经验法
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 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是识别方法。
检验、检测法 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
场采样分析的方法。
此外还可结合工作需要采用理论推算法、文献检索、专 家论证等方法进行识别。
已知职业危害素的识别和筛选方法
类比法
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
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检查表法 为了系统地识别工厂、车间、工段或装置、设备及生产环境 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事先将要检查的内容, 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系统的检查。 工程分析法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 所选原辅材料及其所含有毒杂质的名称、含量进行分析。
识 别 的 内 容
发现、确定未知或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辨别找出已知或确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未知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鉴定方法 临床病例研究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判定的起点和线索
实验研究
识别和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有效手段
职业流行病学
识别和判断职业危害因素的最有力证据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境电离辐射检测、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测量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粉尘的识别
了解生产 过程
分析产生或存 在粉尘的生产 过程
检测作业环境空气 中粉尘浓度、分散度
及二氧化硅含量等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危害
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
粉尘
一、定义: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在生产过程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1.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4) 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
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
通过对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5)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疲劳作业。
2.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如铅、苯系物、氯、汞等;(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 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小时,连续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装置,压力高,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
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超负荷的加班加点;检修时工作量往往过大。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所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根据不同的职业病类别,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
下面是不同职业病所涉及的危害因素种类:1.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毒性物质,如苯、氨、氟化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常见的产生化学因素的工作岗位有:化工、印刷、电子、农药、制药、造纸等。
2.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粉尘等。
常见的岗位如:机械制造、采矿、建筑、危险品运输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各种微生物、致病菌及害虫等,如炭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蚊虫叮咬等。
涉及的岗位有:医护、动物饲养、食品加工等。
4.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和职业本身对精神造成的伤害,如高强度、长时间工作,工作压力过大等。
常见的工作岗位有:特别是金融、教育、销售行业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也不同。
通常来说,危害因素的分布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工作类型不同类型的工作往往涉及不同种类的危害因素,而这些危害因素的分布也不同。
2. 工作岗位对于同一种工作类型,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危害因素分布。
如在一家化工厂内,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和研发中心所涉及的危害因素便存在明显的差异。
3.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可能会影响危害因子的分布。
如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都可能会影响化学物质的挥发及粉尘的扬尘。
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程度是根据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来评估的。
职业危害程度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1. 健康效应危害程度的评估基于不同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如呼吸系统损伤、肝脏损伤等。
2. 暴露水平危害程度的评估还要考虑工作岗位的危害程度,如在车间操作还是在办公室工作。
3. 暴露时间职业危害程度考虑也需要考虑暴露时间,即接触危害因素时间的长短。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过程是指按生产工艺要求的各项生产设备进行的连续生产作业,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原材料、工业毒物、粉尘、噪声、震动、高温、辐射及生物性因素有关。
(1)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可能对作业人员产生危害。
主要包括工业毒物、粉尘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职业危害。
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潮湿、气压过高或过低等异常的气象条件,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以及在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是指从业人员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从事的有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涉及劳动力、劳动对象、生产工具三个要素,主要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工具、生产制度、作业人员体质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程度有关。
(1)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庋的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
(2)劳动中紧张度过高。
如精神过度紧张,长期固定姿势造成个别器官与系统的过度紧张、单调或较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光线不足引起的视力紧张等。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如安排的作业与从业人员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生产定额过高,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安排不适宜的工作等。
(4)不良工作体位。
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如可以坐姿工作但安排站立,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如微机操作台与座椅的高低比例不合适,低煤层挖煤工人的匍匐式作业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主要指作业环境,包括生产场地的厂房建筑结构、空气流动情况、通风条件以及采光、照明等,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作业人员产生影响。
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
新的职业危害和潜在职业危害(致癌 物、生殖/发育毒物、致突变物)明显 增加
问题(3)
尘肺发病年龄轻、接尘工龄短。浙江 温州市泰顺县一工程公司承包沈阳至 本溪吴家岭隧道工程,短短两年内 479民返乡民工中查出196人患有尘肺 病,发病最短的仅为一个月。我区目 前也出现了尘肺发病年龄轻、接尘工 龄短的趋势。
职业病特点
职业病是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 职业危害后果是远期的 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职业病难以治疗,但可以预防 职业病不仅仅是一个疾病问题,
也是一个经济问题。不采取有效 措施,必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粉尘、毒物等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非电离辐
射、高温、噪声、振动等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 其他因素:功效学、精神因素等 国家重点防治:粉尘、放射性、
尘肺病 防治条例
放射卫生配 套规章: ➢放射工作卫 生防护管理 ➢防护器材、 含放射性产品管理 ➢放射事故管 理 ➢放射工作人 员健康管理 ➢核设施放射 卫生防护管理 ······
职业卫生配 套规章:
➢职业病分类 目录 ➢职业病诊断 与鉴定管理 ➢建设项目职 业病危害分类管理 ➢职业卫生技 术服务机构管理 ➢职业病危害 事故调查处理 ➢职业卫生监 督程序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简介
一.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 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 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职业病防治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 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4)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 合保护劳动着生理、心理健康的要 求;
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1、职业危害定义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第二节 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第三节 职业病预防
第一节 职业性危害因素
4、昏迷和麻醉 乙醇、乙醚、烃类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出现昏迷和麻醉现象,严重者会死亡。 5、全身中毒 有些化学品会引起一个或多个系统中毒并扩展到全身。 6、致畸 麻醉性气体、水银、有机溶剂等会对胎儿造成危害,导致胎儿畸形。 7、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化学品会致癌,潜伏期一般为4~40年。如:砷、石棉、镍等会引起肺癌;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镍、木材、皮革粉会引起鼻腔癌;苯胺、皮革粉会引起膀胱癌。 8、致突变 试验结果表明80~85%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发育都有不同程度影响。 9、尘肺(矽肺) 尘肺是微小尘粒沉积在肺组织中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性病变。潜伏期一般为5~15年。石棉、石英粉、滑石粉、煤粉、水泥粉等都能引起尘肺病。 毒物的危害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害
第二节 职业病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即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根据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共10类115种疾病。 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性射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聋、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5种)10、其他职业病
0
情况下:
第三节 职业病预防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预防
进入肺泡不能被清除的粉尘,因其本身的理化性 质和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组织反应。通 常将吸入粉尘引起的肺组织反应分为纤维性变和非 纤维性变两种类型。 纤维性变型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可使肺及毛细 血管等组织破坏而形成瘢痕,产生肺气肿或肺组织 结构变形,这些改变一般不可逆,危害最大。 非纤维性变类型(或称肺粉尘沉着症)不形成瘢 痕组织,不破坏肺泡和肺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可逆 性损害。 由于生产中的粉尘多是混合存在,影响粉尘的生 物学作用因素较多,因此,粉尘引起的这两种肺组 织反应并非绝然分开。 21
2、治疗与护理 (1)中暑先兆与轻度中暑 ① 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至阴凉处、通风处 静卧,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② 服用防暑降温剂:如仁丹、十滴水、 霍香正气液等。并补充含盐的清凉饮料:淡盐 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经以上处理即可恢 复。 (2)严重者需送往医院
27
(二)职业危害的防治
1、防尘措施 工艺上的防尘措施包括从工艺方法上和从 工艺布置上两个方面。 (1)工艺方法上的防尘措施 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既能推动生产的 发展、成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能从根本 上改善生产的劳动条件,降低车间的粉尘浓 度,减少粉尘对从业人员的危害,并为改善 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如采用工艺过程密闭化、 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式等。
五、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1、毒物的分布 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 液)分布全身。当体内毒物达到一定浓度时, 13 就发生中毒。
毒物在体内各部位的分布并不均匀,同一 毒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也不相同,有 些毒物相对集中在某些组织或器官中,如铅、 氟主要集中在骨质中,苯多分布在骨髓及类脂 质中。
15
3、窒息(缺氧)
单纯窒息:环境中的氧气被惰性气体(N2、 CO2等)所冲淡,当氧的浓度降到17%以下, 机体会出现缺氧,引起头晕、恶心,严重者会 死亡。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能够影响职业健康的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
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物质或因素。
它们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
其他因素。
职业危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影响着职业人群的身体、精神和社会功能。
面对职业危害因素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步骤来解决:
首先,应加强国家环境政策的实施,完善有关法规和标准,实行国家工作环境职业健康安
全平衡管理体制,强化对特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监管,严禁违法行为,加大对犯罪者的
惩罚力度,切实保障职业人群的合法权益。
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鼓励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杜绝各种职
业危害因素存在。
同时,为员工提供安全培训,以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要加强
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及时排查员工可能接触过的职业危害因素,及时展开预防和控制
措施;要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危害因素。
最后,要加大社会上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宣传和引导力度,引导职业群体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全面加强职业危害健康教育,促使职业群体更好地把握职业健康的重要性,提高整体的职
业危害防控能力。
总之,认识职业危害后,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职业危害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政府、社会及职业人群等各方要结合自身条件,采取完善的预防控制措施,不断完善工作中
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措施,从而推动职业危害问题的有效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危害因素
1、职业危害定义
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而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伤害。
2、职业危害的严重性
从200年前的产业革命至今,无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近年来,ILO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发生各类事故125亿人次,死亡110万人,平均每秒有4人受到伤害,每100个死者中有7人死于职业事故,欧盟每年有8000人死于事故和职业病,发展中国家每年有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1.5亿工人遭受职业伤害。
近十几年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引用,职业病隐患不断增大,危害日趋严重化,在常见职业病发生不断增多的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严重的职业卫生事故。
我国现有尘肺工人40多万人,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职业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每年因粉尘、化学毒物而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致残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
大量职业病人的出现,不仅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灾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甚至因此而破产、倒闭。
目前,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人数,职业危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及新发职业病人数,中国均局世界首位。
3、职业危害的严重后果
(1)职业危害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利、健康权利、生命权利(人权)。
(2)职业危害是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灾难,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利因素。
(3)职业危害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职业病损失近百亿元。
(4)职业危害有损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成为国外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借口。
4、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5、我公司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前,我公司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1)水泥尘:在生料、熟料、制成、运输等作业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工人可因接触的粉尘性质不同分别患水泥尘肺、混合尘肺。
(2)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长期接触强烈噪声可引起职业性噪声性耳聋,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振动:在使用风动工具作业时可产生局部振动,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可引起手臂的血管、神经、肌肉、骨关节等各种类型的病损。
(4)高温:高温作业是指作业环境热强度高,劳动强度大,对人体易造成危害的作业。
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规规定中,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出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过设计计算温度标准的气温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
6、职业病危害因素致病模式
劳动者(个体)遇到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性损害:工伤、职业性疾患和伤残或死亡。
它取决于个体、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作用条件,只有三个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对人体发生职业性损害。
作用条件的主要方面有:(1)接触机会,如生产中使用某一有毒物质,但只限于在一个特殊工段;(2)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他间接途径,或由于意外事故;(3)接触时间;(4)接触的强度(浓度)。
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一种作业的工人中,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有极大差别,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遗传因素;(2)年龄和性别的差异;(3)营养状况;(4)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5)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
(二)职业病概念、分类及特点
1、职业病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简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分类
目前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公布的,共十大类,132种。
(1)尘肺有13种:如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水泥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6种:如过敏性肺炎、棉尘病、哮喘、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肺沉着病等。
(3)职业性皮肤病9种: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4)职业性眼病3种:如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等;
(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如噪声聋、铬鼻病等;
(6)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如铅、苯、汞、锰、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7)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如中暑、高原病等;
(8)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有11种:如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慢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病等;
(9)职业性传染病5种,如: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
(10)职业性肿瘤11种: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
(11)其他职业病3种:如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3、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疾病;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一般可有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
(3)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较易;
(5)不少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只能对症治疗,故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三)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
(1)当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预防与控制对策上的要求;
(2)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的顺序;
(3)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4)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对策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的要求。
(四)劳动者个人防护措施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以下职业卫生安全理念:
1、要从自我做起,主动参与岗前或在岗期间培训;
2、要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培养良好的操作行为,杜绝违章操作;
3、要主动创建清洁的作业场所,做到物品有毒和无毒分开,有用与无用分开,有用物品分类存放,无用物品及时处理;
4、要熟知作业场所、设备、产品包装、贮存场所、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等醒目位置设置的职业安全卫生警示标识的含义,并遵守警示标识的规定;
5、要经常检查、维护职业卫生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使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不得随意停止使用或拆除;
6、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提高自身保护意识;
7、要主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在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都要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体检后劳动者要索取检查结果或诊断证明书,检查结果或诊断证明书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五)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职业健康监护检查内容
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1)用人单位对未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不得从事有害作业,对未进行离岗时体检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3)对急性职业中毒人员,应及时进行健康检查
(4)健康检查结果要及时通知本人,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岗位
(5)职业健康检查应根据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确定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的内容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情况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妥善保存,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档案、离开时有权索取复印件。
(六)职业危害告知
1、职业危害告知的内容
(1)规章制度告知;职防制度、操作规程、年度计划。
(2)应急告知:发生事故时,职工如何避险、如何救援。
(3)危害告知: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尘毒噪声的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
(4)合同告知: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时,告知其工作场所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及可能造成的后果、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情况及防护程度。
2、用人单位如何体现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
(1)通过岗前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告知,告知劳动者本单位主要存在哪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如何预防;
(2)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告知,告知劳动者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3)设置公告栏告知,将本单位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向劳动者公布;
(4)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应在设备醒目的位置上设置警示标识,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