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议

合集下载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

研究生在攻读该专业时,需要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把握其核心要义与发展脉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内容以及相关方法论等议题。

一、研究背景与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

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石,对于探索中国具体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研究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了解它的形成背景、基本内涵以及历史演进,能够使我们具备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等核心要义,同时还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决国内矛盾与对外关系的突破口等。

研究生应通过详细分析,理解其内在逻辑和时代背景,并阐述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具体表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研究生需要研究其历史渊源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实践。

可以结合重要制度建设、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实例,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与特点,分析其成功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3.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论。

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综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证主义等科学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其内在规律与实际逻辑。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案例研究、调研实证等方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论
本讲主要内容:
一、旗帜道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二、以史为鉴: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三、时过境迁:效法“苏联模式”没有出路 四、警惕陷阱: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五、人间正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唯 一正确的选择
第三,民主社会主义者积极提倡“经济民主”、“社会 民主”,却从来不把实现民主同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联系 在一起。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论
2.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践没有触动资产阶级所有制的 根基
民主社会主义者认为,实现社会主义不必以实行生产 资料公有制为前提,也不必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为前提。 德国社会民主党基本纲领明确宣布:“生产资料的私人所 有制有权得到社会的保护,只要它不妨碍社会公正的确 立。”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家甚至把私有制看作是“民主 的因素”和“自由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如果消灭了私 有制,也就消灭了人的自由!民主社会主义所提倡的“混 合经济”、“所有制多元化”,实际上是以私有制为主体 的,这也就决定了其他的所有制形式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 只能环绕与适应资产阶级私有制的运行并为其服务。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导论
3.民主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公平分配”不能消除资 本主义的两极分化
民主社会主义者企图在 维护私有制的基础上,通 过经济政策和财产政策的 调节实现“收入与财产的 公平分配”,使人人都能 “过着一种没有不光彩的 依赖和没有剥削的自由生 活”。这是一种不切实际 的幻想。
邓小平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辩论,更是一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结合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2. 正文2.1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论断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党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不移地强调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

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确保党对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党的领导还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党的意识形态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党的领导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领导,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所在。

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国家发展方向始终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将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优势、实践的成就和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在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实践路径和方法。

通过此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基本特征、优势、实践成就、经验、面临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意义、实践路径、方法探讨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文章引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中国重要的学术课题之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确立,为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条件,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实际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理论。

它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相结合,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指导。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些基本原则则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传统观念有所不同,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必要性。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与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与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

这些特点使中国政治体制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与国家软实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崛起中的中国,积极倡导中华文化传统,加强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高度重视。

中国国内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可持续发展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议【优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议【优质】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体会和建议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此,我想谈一谈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共有三个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而且对该课程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课程上老师与同学经常有互动,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

课程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分专题介绍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中国需要以自己的文化理念为核心,从多方面加强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人文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以辅助和加强硬实力;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做到建设与改革同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案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案_

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影响世 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 程”。
(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1875年的 《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 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未来新
渊博的律师之家。先后就 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法律系,1841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
弗里得里希· 恩格斯
(1820——1895)出生于
德国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 家庭。1844年8月,马、恩 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 他们共同为创立科学社会
主义而奋斗的生涯。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马克思首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2年10 月发表的《共产主义向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
“不久以前,该报的一位巴黎记者竟异想天开,认为君
主政体应当竭力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放在自己 的控制之下。”
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3年5
月发表的《伦敦来信》中。“就在这个时候,受人轻视 和嘲笑的社会主义却沉着而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并逐渐 深入社会舆论。”
⑥ 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解释
邓小平同志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
明确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1818年5月5日出
生于德国莱茵省一个学识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当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独立发展的重要国家。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展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特殊国情和时代要求下的产物。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中逐步形成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催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着眼于解决中国发展的实际问题。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推进普惠性、共享性发展。

在社会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人人享有社会权利和义务、全民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上层次和根本问题。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在理论的框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现代化优秀文化体系、建设现代化国防和军队体系和建设最广泛的人民共同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与理论相互促进的。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了新的大门,先后实行了稳定的货币政策、货币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逐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

本课程是适应2005年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而重新设置的,属于本硕衔接课程。

2010年,中宣部和教育部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并开始实施。

本课程的特色: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的分析。

本课程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分析重点,通过对历史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使学生看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发展过程。

在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

第二,强化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选择一个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引出相关理论,并通过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内在联系,把运用理论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使理论分析具有现实内容。

第三,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课题研究(如调查研究、参观学习、座谈会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运用理论探讨问题,提高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瞿晓敏,复旦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和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应用伦理学”、“生命科学中的伦理问题”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李梁,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中宣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主讲教师,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建设团队负责人,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李梁工作室主持人。

李梁老师长期从事本科生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及研究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被媒体称为“关心、支持、奉献教育事业,影响、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人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实效性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实效性探索

是, 积 极 开展课 外 活动 , 其 目的在 于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 兴趣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 , 学生素质的提升仅依靠第一 课 堂也 难 以完 成 。课 外 科技 活动 是第 一课 堂 的补 充 , 对 学 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 对拓宽知识面和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功能 ,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因为它改变了传统 的教学模式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 极性 , 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 学生 自己去发现 、 去体验 , 在学
【 教法研究 】
《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教学实效性探索
华玉武 , 卢瑞雪
( 北 京农学 院 , 北京 1 0 2 2 0 6 )
摘要: 被 调 查 硕 士研 究生 对 实现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 共 同理 想 充满 信 心 。 “ 专题 式教 学” 和“ 1 + 1 ” 教 学模 式 , 明显提 升 了硕 士 研 究 生对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 与 实践研 究》 课 程 的 学 习效 果 , 师 生普 遍 认 可 , 学 生 满意 度较 高。影 响 该课 程 实
为了深入 了解硕士研究生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 课 的学习效果 , 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实 效性 ,我们 以北京农学院学生 和教师两大群体为调研对 象, 以问卷方式和访谈方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对于学生群 体, 我们主要 以问卷方式在 2 0 1 2年 3 月 ~ 6 月学习《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 的硕士研究生中进行
了调 研 。问卷 内容主要 包 括 : 学 生对 实现 中国特 色社 会主

被 调查 硕 士研 究生 对实 现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共 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思考
第3 5卷
第 1期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o u j i a n g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f o r Na t i o n a l i t i e s
Vo1 . 3 5 NO .1 Fe b. 2 01 3
与本科生之 间的联系 与区别 , 把握 “ 中特研 究” 与“ 毛 泽 东 思 想 和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体 系 概 论 ” 的层 次 性 , 形成本科 生 、 硕 士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接 力 推 进 态 势 。要 准 确 把 握 硕 士 生 政 治
思想实 际, 确立硕士生 发 展 的思 想 , 坚持研究 与探索 的教学 理念 , 以 正 确 的 政 治 方 向 引
导 学生 , 在 着 力 培 养 学 生 研 究 能 力 与 创 新 能 力 的 过 程 中 彰 显 培
养 目标 。 2 教师队伍建设 : 从“ 教匠” 向专 家 的 转 变
考 问 题 的 主 动 性 与 创新 性 。 我们 认 为 , 这 也 给 一 般 高 校 的 课 程 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 “ 中特研究” 课 程 建 设 成 为 了重 大
在 教 师 队伍 建 设 上 , 采取 首席 专家 负责 制 , 选 择 在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理论 与实 践方 面具 有 相 当研 究 的 教 师 , 任 课 教 师 应
完 成从 教 育 教学 工作 者 向 专 家 的转 变 。 建 设 一 支 学 者 型 教 师 队伍 , 是“ 中特 研 究 ” 课 程 建 设 的 重 要
会实践为辅 , 使学 生能够 理解 与体验 马克 思 主义理 论 , 在学 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案课程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为全体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公共政治理论必修课、学位课。

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和学习实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解读、研究和自学领悟,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训练理论思维,开阔学术视野,从而提高学生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和理论创新水平。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属于政治理论基础课程。

3.开课学期与周学时/总学时:第1学期;2学时/32学时。

4.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教学以教育部编订的指导纲要为教学基本遵循,采取专题式教学,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学术性,提倡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

要求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答疑解惑,多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指导研究习作等。

本课程课堂讲授分6个专题,每个专题讲4个学时,分两周完成。

从第2周开始,研究生院按照确定的学生分班名单,安排教师上课的时间、地点,思政部给予协调配合。

听课名单确定后,不得随意调课。

本次建议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

80人左右的班级规模,分作16个班。

每周两学时,开课时间为16周。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以自学为主,参加课程期末考试。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拟分作6个专题,专题内容如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2、社会主义本质若干问题研究;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研究;4、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我国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及实践若干问题研究;6、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联系实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课程
主要
内容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实验)环节

主要教材
序号
性质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课程类型1讲授类2.研讨类拟授课教师
王勇、刘志锁
课程总学时
36
开课学期
1
课程总学分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有较好的把握,对社会主义改革不同模式及其结果有全局性的了解并且能够做出判断。联系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追求。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改革的思考

Lj
an
( din U nie st Xi a v r iy,Xia 7 007 n 1 1,Chi ) na
Ab t a t sr c :Fr m h u u f2 1 o t e a t mn o 0 ,Ch n s n v r ii sh v e n o f rn r d a e h d o o ia 1 i e e u i e ste a e b e f e i g g a u t st e i e l g c l
中 图分 类 号 : 6 1 G 4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7 9 ( 0 2 0 —0 3 0 1 0 —1 2 2 1 )30 4—5
The Thi i f t e Co r e Re o m f “ t d n t e r n nk ng o h u s f r o S u y o he Th o y a d Pr c i e o c a im t a tc fSo i ls wih Chi s ne e Cha a t r s i s r c e itc ”
a oltc lc ur e~ “S ud n t nd p ii a o s t y o he The y a a tc f s ca i m t or nd Pr c ie o o ils wih Chi e e Cha a t rs is . n s r c e itc ”
大 的是 将 原 来 的 《 学 社 会 主义 理 论 与 实 践 》 科 调
者 近几 年 的教学 与 研究 , 谈 对 于 新 课 程 改革 的 谈
收 稿 日期 : 0 1 l 一 3 2 1 - 1O
基金项 目: 中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 助 ( 0 1 0 0 1 ) K5 5 1 8 0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和检验。

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研究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

然后,我们将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

最后,我们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思考,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的时期,但其具体形成和发展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框架。

他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

这一思想主张中国要根据自身的国情,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建设的方向。

这一思想强调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放在了更加科学的框架下。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发展,也要注重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主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重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还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体会(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体会(范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体会(范文)第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体会(范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体会和建议这学期是研究生学习生涯的第一学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这门课是研究生的必修政治课,我觉得这门课是深入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课程,并且三位老师教学风格的差异让我们领略了不同的风采,我们所学到的知识都始终是围绕着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展开的,对于该理论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

在古代中国曾经那么辉煌,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经历了外国侵略。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后,艰苦奋斗不懈努力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现在继续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中国的复兴道路上得到了发展与创新。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激励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有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成果、理论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的
体会和建议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此,我想谈一谈我学习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政治课老师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共有三个不同的老师给我们上课。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讲课风格,而且对该课程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课程上老师与同学经常有互动,使得上课内容更加新颖。

课程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分专题介绍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使我们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中国需要以自己的文化理念为核心,从多方面加强文化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人文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以辅助和加强硬实力;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做到建设与改革同步。

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
达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在生态建设方面,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形成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

我深知世界在不断的变化,要在书本中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

作为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不忘创先争优;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乐于助人,热爱奉献。

同时,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借此机会我想提一些自己的拙见。

首先,课堂互动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对于钓鱼岛这样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事件,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大家开一次辩论赛,提前让同学分好组,大家一同准备材料,选择几个代表,上课的时候直接开始辩论。

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让同学借准备材料的机会,对该事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同学的胆量以及口才。

其次,可以抽时间让同学一同欣赏一部跟国情、历史或实事有关的电影著作。

看后可以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或者写篇影评,谈一下自己的感想,作为平时成绩。

再次,老师可以抽一个周末的时间,带领我们来一次红色旅游,或者集体去参观博物馆,让我们能亲身感受历史民情。

最后,再次向各位老师表达诚挚的谢意,老师您们辛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