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2 教师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文言文教学重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二:文言文教学重点。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和要求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标准和学生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有效地开展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针对七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主要要求,包括:通过文言文阅读理解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修养;通过文言文阅读与翻译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文言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文言文教学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讨论法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设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和语言表达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练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文言文教学要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教师需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完整且有连续性的教学过程。
为此,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的核心立意和重要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细化教学过程和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方面:1、预习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预习课文,对生词和语法点进行学习和记录。
2、教学环节:中心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讲解、导读、分析案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表达特点。
3、练习环节:让学生在阅读、翻译、写作等环节中实践所学知识,巩固语法、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写作能力。
四、教学技巧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课堂氛围。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技巧:1、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逼真的情境描述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授课的效果。
2、语言转换法:利用学生所掌握的日常用语或口头语言进行句式的转换,巧妙地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气和表达方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7第七单元-02文言文二则-教案02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另外,《凿壁偷光》和《囊萤夜读》这两则文言文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热爱读书。由《凿壁偷光》的故事导入,引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4】
囊、萤、恭、勤、博、贫、焉
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2: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课件出示7】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完美教案
《文言文二则》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朗诵诗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2.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友情是何等珍贵,如再遇知音那便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3.教师板书课题——文言文二则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出示古琴图片)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纠正重点字的读音:(1)“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2)“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 g,不要读成tān g。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4)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3.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4课 《文言文二则》教案2篇
第五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围绕“科学精神”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有的是对自然想象的独特认识和解释,有的是对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身边的事物展开的探究,有的则是对未来科技展开的奇特想象,呈现了人们不同的思考和探索。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重点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论说类文章常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有理有据地论证观点。
教学时,可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再结合“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运用,加深他们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认识20个生字,会写24个字和37个词语。
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文言文二则。
》2.能概括文中事例,体会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3.能根据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探索精神。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表达:1.能围绕辩题搜集、整理材料,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抓住对法讲话中的漏洞进行反驳,用语文明。
习作:1.能展开想象,写出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
2.能根据别的建议修改习作。
14 文言文二则【课前解析】本课安排了《学弈》《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通过学习两篇文言文,要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的语文要素。
同时,感受人物形象,探索学习要专心致志,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文精神。
关注文言文学习:小学生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放慢,停顿得当,还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在熟读文言文的基础上,达到背诵。
在理解方面,学生可以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对文中蕴含的道理可以从不同角度阐述,但不能脱离文本,随意解说。
关注人文主题:《学弈》全文短小精悍,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中见理,告诉读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文言文两则》教师教案二:课堂教学互动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并且在教学中保证趣味性和互动性,是每一位文言文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结合《文言文两则》教师教案二,从课堂教学互动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课堂气氛的营造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则需要保证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当一堂课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中展开,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到知识。
因此,课堂气氛的营造是课堂互动的关键。
一、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发学生思考的方式促进他们的参与和互动。
例如,可以将题目放到黑板上,让学生思考一段文言文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文言文并且在课堂上逐渐产生想法。
当学生的想法被提及时,可以通过对他们的提问和回答,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二、采用课堂问答法课堂问答法是在文言文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互动方式。
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可以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当一位老师能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高度概括和集中性归纳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参与意愿。
三、对学生进行调侃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调侃和幽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在课程的开头或结尾设置一个小型互动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
在这样的小型互动环节中,老师可以穿插各种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文言文、对生活的思考,并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关注,让他们逐渐从陌生到熟悉,渐入课堂氛围。
四、采用有趣的例子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示范和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例如,在教授课文时可以结合名人逸事或诗歌赏析,这样可以使得文言文显的具体生动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来模仿名人或扮演角色,可以使得课堂的参与性更加丰富。
二、推荐优秀课堂实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具备专业性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支撑。
因此,在此推荐几个优秀的课堂实例,希望可以帮助文言文教师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题:22《文言文二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则文言文的内容,把握中心思想。
2.掌握两则文言文中的重点单词和句子。
3.能够独立朗读两则文言文,并能理解其含义。
4.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文言文的中心意思。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两则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2.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语。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言文的古文风格,包括句式、词语等。
2.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板书:文言文二则2. 学习1.让学生自读两则文言文,然后向同桌介绍其中一则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阅读第一则文言文,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3.学生自主阅读第二则文言文,并尝试朗读。
3. 拓展1.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两则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2.学生分组讨论对文言文的理解,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4. 温故知新1.教师让学生回答文言文中的一些问题或做一些针对文言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1.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古文。
五、课后作业1.背诵两则文言文中的一则。
2.阅读一篇现代文短文,写出自己对其中一个段落的理解,并进行语文扩展训练。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展现出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需要加强训练学生的语感和古文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文言文水平。
以上为本次语文教案内容,希望教师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文阅读教案二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文阅读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文观止》中《韩婴》一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手法。
2.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思想,初步认识代文学发展的变化。
3.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中的人情复杂和文学特点。
4.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道理和写作手法。
2.认识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认识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
3.学会鉴赏古代文学。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一下在上一堂课学习到的内容,帮助他们温故知新。
其中提到的问题可以涵盖以下内容:1.韩愈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2.《韩婴》这个篇目说了哪些内容?它反映在古代文学中的哪些特征?3.古代文学有哪些发展变化?发展变化、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联?4.在课堂上学习古文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讲授和分析(4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思想,并向学生详细展示《韩婴》一文中的各种文学特点和写作手法。
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通俗化,在阐述重点概念和难点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2.突出表现文学特点和写作手法的案例,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认识文学的表现手法。
3.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能扩展自己的思路。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开展:1.课本阅读:学生跟读课文,全面了解文本情境,查找学生不认识的词语。
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阅读并提前把背景知识传达给学生。
2.课堂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学习古代文学和《韩婴》的历史背景,考察古代文学所表达的社会背景和人的思想及情感。
并分析《韩婴》一文的情节和写作手法,识别文学特点和标志性的意涵。
3.师生对话(20分钟):通过师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对比古代文学和现代人性观的异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
文言文教案二:古文阅读与翻译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文既有文字之美,亦有思想之深。
但是,由于其古老的语言形式,诸如文言文中的语法和词汇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极大的困难。
如何有效地教授古文阅读和翻译,成为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阅读和解读能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人所表达的思想。
古文中的思想和现代社会的思想有所不同,有时需要我们穿越时空,进入到古代思想的世界去理解其中的意思。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解析、评析等方式,逐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喜欢上古文,并且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们需要注重古文中的语法规律。
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相差甚远,词语的用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规律,在语法上有所突破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中所表达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古典文学作品的选取。
古文阅读需要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小窗幽记》、《仪礼》、《庄子》等,让学生逐渐接触到古文语言形式和思想内涵,增强其对古文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古文汉译的基本技能,如认识古文中的基本词汇、语法规律、常用短语等,这些都是翻译古文的重要基础。
选取一些经典的古文翻译练习,让学生逐步练习古文汉译的技巧。
通过精讲、精训、精练的方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古文翻译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不要过分强调记忆,忽视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要过分注重翻译本身,而忽略了文本的文学质量和文化内涵。
不要只看表象,而忽略了句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否则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大打折扣。
古文阅读与翻译是学习汉语言和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提高语法规律掌握水平、选取适当的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教案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文言文两则。
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背诵重点语句。
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文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引导学生从文中领悟深刻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2、讲解法针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拓展法通过拓展相关的文言文知识和故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少古代的诗词和文章。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两则文言文,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2、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两则,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3、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其朗读情况,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全班齐读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节奏整齐。
(三)理解文意1、结合注释学生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自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讨论不懂的问题,尝试共同解决。
3、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例如:在第一则文言文中,“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句话中,“弈秋”是人名,“通国”指全国,“善弈者”指擅长下棋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个故事。
3. 体会古代艺术的卓越成就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1. 重点- 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 体会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创新精神。
2. 难点- 体会伯牙破琴绝弦的背后深层含义,理解知音难觅的情感。
- 理解《书戴嵩画牛》中牧童指出戴嵩画中错误时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古筝曲(如《高山流水》),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从这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与音乐有关,那就是《伯牙鼓琴》。
2. 展示一些古代名画(包括戴嵩的画牛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画的精妙之处吗?古代的绘画艺术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绘画有关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二)学习《伯牙鼓琴》1. 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例如“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中的“少”的读音。
-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纠正读音和节奏错误。
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应读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 理解文意- 逐句讲解课文。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讲解“鼓”是弹奏的意思,“之”在这里指代伯牙弹琴这件事。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引导学生理解“方”是刚刚、正在的意思,“志在太山”就是心里想着高山,“善哉”是表示赞叹,“巍巍乎”形容山高大的样子。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伯牙正在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弹得真好啊!就像那巍峨的高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学设计篇1: 22.文言文二则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知音共饮醉当歌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鼓”是什么意思?(弹。
)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争取读通课文(2)指名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少选之间”的“少”读shǎo。
“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出示课件,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
3.全班根据朗读停顿齐读课文。
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人教部编版《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2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人教(部编版)25王戎不取道旁李导学案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人教(部编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学目标:1.认识“戎 .诸”等字。
2.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故事,体会文中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停顿。
2.得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说说文中故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何感想?(点名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王戎与朋友出去游玩,正巧看到道旁长着一些李子,多的把树枝都给压弯了,伙伴们看到这场景便争先恐后的去摘,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2.王戎为何与他人不同,他是发现了什么吗?(生答:王戎认为这李树长在道路边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一定是苦李。
)3.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吗?(生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道路上人来人往,假设李子真的好吃,估计早就被摘光了,又何来压断树枝之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点人逐句翻译。
2.多媒体出示本文翻译。
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文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以此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词的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文章的翻译: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
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
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
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有什么感受,收到什么启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优秀教案《文言文》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较基本的方法是诵读,较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二则》教案
21 文言文二则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高山流水》,出示《伯牙鼓琴》课文插图,激趣导入:同学们,请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说说图和音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生1:这位正在聚精会神挑指弹琴的人必是俞伯牙了,而这位身着粗布大衣,正在倾听,满脸沉醉的必是锺子期了。
生2:两个人那么醉心地沉醉在音乐中,是多快乐的事啊!2.导入:就这样的一幅图,还有一段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伯牙鼓琴》去细细聆听吧!3.学生简介俞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
设计意图:开篇音乐、图片引入新课,既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图片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检测字词句1.检查预习。
(1)写出正确字音。
汤( )汤乎若流水善哉( ) 巍( )巍乎若太山(2)形近字组词。
哉()栽()巍()魏()弦()炫()(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哉、巍、弦”,学生交流书写注意点。
2.自读课文。
要求: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通句子;三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指名读课文,划分节奏: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分别进行评点,找出较难的句子进行点拨指导。
4.教师配乐诵读,学生听后说感受。
(放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5.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文言文关注诵读,引导学生诵读的方法,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过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哪些方法可以帮我们疏通文意呢?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及自学能力。
预设:生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小组研讨。
生2:不懂之处在词句旁边画问号,请教小组同学或教师。
2.这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是阅读文言文值得推崇的,那便是做阅读批注,初步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
《文言文两则》互动教案二:学生合作学习策略
本文主要讨论《文言文两则》的互动教案二:学生合作学习策略。
此教案将教学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合作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究这种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其中的优点。
一、教师角度: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在开展学生合作学习时,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达成协作共赢。
下面介绍具体措施:1.创设学习环境开展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布置合理的座位和桌椅、准备好必要的学习工具和材料、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等。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为学生的互动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2.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安排合理的学习任务,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不至于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任务内容应该富有启发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3.选择适宜的学习形式学生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合作、整体合作、异型合作等。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合作形式。
比如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问题和交流想法,或整体进行探究式学习等,关键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助力,形成正向互动。
4.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合作学习也需要教师的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合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针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建议,以及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二、学生角度:如何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时,也需具备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愿,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实现学习目的。
下面是一些学生应该具备的合作学习策略:1.沟通技巧合作学习重在合作,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沟通技巧,如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何倾听和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如何进行讨论和辩论等。
当然,要想运用这些沟通技巧,还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合作伙伴的特点和意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和给予建议。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课后,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接受建议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再现文章中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 词汇、句式特点
二、人物形象分析
- 邹忌:机智、讽喻
- 齐王:开明、纳谏
三、价值观培养
- 接受建议的重要性
- 自我反思与改进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的核心内容。
八、课后作业
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中的以下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外表英俊。
2. 分析文章中邹忌讽齐王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答案:邹忌通过设喻、对比、推己及人的方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2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xx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括两个文言文故事:《守株待兔》和《滥竽充数》。
这两则文言文内容简短,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通过对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对文言文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句式结构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3)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懂得的道理;(2)培养学生诚实、勤奋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2)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3)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2.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字词意思理解;(2)成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情感教学法: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准备发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二则教案(4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二则教案(4篇)2023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两则教案(推举)一我有幸和我们学校的领导、教师参与了此次会议。
虽然这两天的天气不好,下着小雨,也没有阻挡我们学习的热忱!两天学习下来,令我感悟颇深,一边是专家的对数学文化各种讲解的报告在我脑海里不断地出现,一边是一节节生动好玩的数学文化课让我一次次的反省,原来数学还可以一边玩一边上,我怎么没想到这样的教学,我怎么耽搁了孩子们那么多玩中学的时机!下面就此次观摩研讨会浅谈一下自己的收获!有的教师问我:什么是数学文化呢?怎样的课叫数学文化课?通过倾听西南大学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小学数学教学教材主编宋乃庆教授的专题报告我明白了数学文化它是数学课堂教学和教课科书的补充,可以带着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在玩中、操作中挖掘数学学问、数学思想、数学方法。
它可以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会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与实践,动手和动脑!那怎样的课叫数学文化课呢?中国教育学博士李铁安告知我们:1、课程内容布满文化味道----为儿童供应奇异好玩精良的数学学习资源。
2、教师教学布满文化品行-----充分敬重学生敏捷调控教学奇妙处理生成。
3、学生学习布满文化意趣-----布满学习激情专注问题解决绽开炽热思索。
假如你的课堂是这样的,这就是数学文化课。
这样的课堂哪个孩子会不喜爱,即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学会了学问,还培育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精神,多好的一种教学模式呀!为了让参与会议的教师们更好的了解数学文化课,会议还安排了7节生动好玩的数学文化课,信任大家也很期盼吧!第一节是来自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小学的操问教师,她执讲的是《数学文化读本》五年级上册第15课的《外币的兑换》,其次节课是来自郑州市二区棉纺路小学的张颖教师执讲的《_与数学》,第三节课是贵阳市的教师杨婷婷执讲的《挖宝藏》,第四节课是海南省的教师张蕊教师执讲的《数学文化读本》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小厨神争霸赛》,第五节课是琼海市的洪艺萍教师执讲的《涂色的正方体》,第六节课是大连市金普新区格林小学的刘余教师执教的《昆虫界的“几何高手”—蜜蜂》,第七课是我们河南省试验小学的王凤教师执讲的《包装的学问》。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教案
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3. 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古今异义,如“汤”“去”“走”等。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古代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导入,如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读书等,引出课题《文言文二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
3. 学生齐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 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文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3.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四)深入探究,体会道理1. 学生自由朗读《伯牙鼓琴》,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2.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 学生朗读《书戴嵩画牛》,思考:牧童为什么说这幅画画错了?杜处士听了有什么反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总结两则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六)布置作业1. 背诵《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
2. 把这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文意,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同时,要关注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许浩宇授课教师:周艾班主任:马月科目:语文
【答案】一种与天地抗争,心怀苍生,智慧辛劳的精神与气魄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u阴平)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
②柘(zh )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洨(xi 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in去声):填塞,堵塞。
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D.由是感激
【答案】C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白喙
②以堙于东海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答案】 2、①鸟的嘴②连词,来
3.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解析】题目2考查了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解释,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即可回答。
题目3翻译,结合文言文的句子翻译的六步法进行解析。
鲧①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②,不待帝命③。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④。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⑤。
【注释】
①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②帝:上帝,天帝。
息壤:一种神土,传说这种土能够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塞洪水。
堙(yīn):堵塞。
③这句说: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
④祝融:火神的名字。
羽郊:羽山的近郊。
⑤这两句说:鲧腹中生下禹,天帝就命令大禹平定了九州。
复,同“腹”,传说鲧死三年,尸体不腐,剖之以吴刀,华为黄龙也。
卒:最后,终于。
布:同“敷”,铺陈,布置。
铺填的意思,传说禹吸取鲧治水不得法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终于制服了洪水。
1、有人说,在如何治理洪水这个问题上,鲧失败了,禹胜利了,但他们父子都不失为古代人良与洪水进行搏斗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治水英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对鲧禹其人其事的看法。
【答案】鲧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危胁之际,挺身而出与洪水进行斗争,并冒着生命危险,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于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的所做所为赢得了后世人民的景仰和歌颂。
禹善于总结鲧失败的教训,利用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治水斗争的胜利,从这一意义上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2、翻译本篇文章
【答案】洪水泛滥起来,波浪滔天。
(这时),大神鲧便去偷窃天帝的宝物息壤——一种能生长不息的土壤——来填塞洪水,不等待天帝的允许。
天帝(恼怒)便叫火神祝融去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