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

合集下载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当今医学领域,靶向药物已成为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与所有药物一样,靶向药物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共识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是可以精准作用于疾病相关靶点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相对传统化疗药物更加特异化和有效。

然而,正是由于其特异性,靶向药物也可能引发一些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皮疹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二、专家共识与管理建议1. 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等。

专家们建议建立多学科团队,通过协作与沟通,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2. 预防与监测专家们强调预防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建议在治疗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检查指标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专家们强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方案。

4. 教育与指导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专家们建议医生在开展治疗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教育和指导,包括不良反应的预防、自我监测、及时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5. 细致入微的护理在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对于手足综合征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作为医生,我深切地意识到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道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靶向药的副作用

靶向药的副作用

靶向药的副作用靶向药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可针对癌症细胞内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靶向药并非没有副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靶向药的副作用。

首先要提到的是靶向药的皮肤反应。

一些靶向药(如EGFR抑制剂)可以影响表皮细胞生长和分化,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角质过度增生等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靶向药(如多潘立酮)可以引起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掌和脚底出现红斑、水肿、疼痛等。

这些皮肤反应虽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没有太大损害,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靶向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一些靶向药可以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甚至引发胃肠道出血。

这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胃肠道黏膜的正常功能,导致消化系统不适。

对于患者来说,这些反应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饮食和吸收,进一步影响身体的营养状况。

此外,靶向药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一些靶向药(如利妥昔单抗)可以引起高血压、心脏衰竭等不良反应。

这是因为这些药物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血管收缩等。

这些心血管副作用需要监测和及时处理,以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个体差异也是靶向药副作用的重要原因。

不同患者对同一种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其中副作用的表现也可能不尽相同。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和药物的作用机理,根据个体化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治疗。

总结起来,靶向药虽然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来说副作用较小,但仍然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副作用主要集中在皮肤、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上,且个体差异也可能导致不同的副作用表现。

因此,在应用靶向药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同时,患者在接受靶向药治疗期间也要及时向医生反馈副作用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一、背景介绍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们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针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做出了一系列共识,以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包括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

其中皮肤毒性和消化道毒性是比较常见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专家共识中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比较重视。

三、皮肤毒性的管理对于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专家们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接受皮肤护理指导,并在治疗期间随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一旦出现皮肤不适,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建议。

四、消化道毒性的管理靶向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也是患者比较担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家建议在治疗前,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并在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时及时就医。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确实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治疗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建议,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总结专家共识对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旨在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治疗的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

以上是关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治疗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不良反应的风险。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导致的心脏毒性主要包括Q⁃T间期延长、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下降、 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毒性是曲妥珠单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 。单药曲妥珠单抗所致的无症状性LVEF下降的发生率为3%, 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为0.6%。而与化疗联合 时, 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高龄病人、 既往心脏病 史、 胸部放疗史、 蒽环类等有心脏毒性的药物使用史都会 增加曲妥珠单抗的心脏毒性。TKIs/MTKIs亦会导致Q⁃T间期 延长,其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 在接受上述药物治 疗时, 必须监测心电图、 LVEF及心肌损伤标志物。
06
制, 对症治疗或短期的洛哌丁胺即可缓解, 几乎不需要调
07
整TKIs药物剂量。去除诱因后, 经过静脉补液、 抗生素等
08
治疗后仍持续存在的腹泻, 需要进行TKIs剂量调整、 中断
09
或终止治疗。
11.蛋白尿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研究中, 联合治疗组和单 独化疗组的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26.5%和21.7%。大多数病人为1/2 度蛋白尿, 3度蛋白尿或严重的肾病综合征 (4度) 则非常少见。 关于蛋白尿产生机制的假设认为VEGF信号传导通路调节肾小球血 管通透性, 抑制VEGF可能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 (足 细胞) 的破坏从而产生蛋白尿。既有的肾小球损伤可能会增加 VEGF抑制剂的蛋白尿发生率。接受贝伐单抗或其他VEGF抑制剂 治疗的病人必须密切监测尿蛋白, 一旦出现4度蛋白尿 (肾病综 合征) 必须立刻终止治疗。出现蛋白尿的病人接受ACEI (血管紧 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治疗可能获益。此外, 对于24h尿蛋白定量>1g的病人, 血压最好控制在125/75mmHg (1mmHg=0.133kPa) 以下。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PPT课件
19
胃肠道穿孔2

ECOG E2300试验,贝伐单抗的剂量是10 mg/kg 穿孔发生率 化疗联合贝伐单抗组 1% 单纯化疗组 0% 贝伐单抗单药组为 1.3% BEATrial研究 联合治疗组 原发肿瘤已行手术切除者为 未行手术切除者 穿孔发生率 1.5% 1.2% 3.6%

20
胃肠道穿孔3
末次给药后至少6周即2个半衰期后再行侵入性手术治疗 对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并准备行肝转移灶 除的患者,这一点尤为重要
23
伤口愈合综合征2
贝伐单抗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证 特别是对于一些急诊手术(如肠穿孔) 如需手术应立即停药,并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临床治疗过程中,新辅助治疗方案如FOLFOX方案联合贝伐单抗可在 计划行肝转移灶手术前略去最后一次或两次贝伐单抗治疗 一些小手术如导管插入等在贝伐单抗治疗期间是安全的
索拉非尼治疗后出现腹泻的患者至疾病进展时间明显延长腹泻23发生机制1氯分泌过多钠吸收减少导致分泌性腹泻egfr在正常胃肠道黏膜过度表达可抑制氯分泌egfr抑制剂增加氯分泌引起分泌性腹泻2药物直接损伤正常肠黏膜减少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包括脂肪的吸收引起腹泻3正常肠道菌群的改变导致腹泻4肠动力障碍可能是导致腹泻的原因之一盐酸洛哌丁胺可通过缓解过度肠蠕动来治疗腹泻5硼替佐米引起的腹泻与肠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腹泻34临床特征及治疗临床特征大多较相似口服药物多导致慢性腹泻开始治疗几天后出现可持续整个治疗过口服egfr抑制剂出现首次腹泻的时间差异较大中位时间是14天多为中度减少药物剂量或应用盐酸洛哌丁胺治疗可很好地控制


5
腹泻3
3、发生机制
1、氯分泌过多、钠吸收减少导致分泌性腹泻
EGFR在正常胃肠道黏膜过度表达,可抑制氯分泌,EGFR抑制剂增加氯分泌引起分泌性腹泻

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

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

分子靶向药物不良反应
常规的不良反应:腹泻,蛋白尿,高血压,痤疮样皮疹及心脏不良反应等
神经系统毒性:
1,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症:迅速进展的颅高压、癫痫发作、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等主要特征。

体格检查可出现视野偏盲,腱反射亢进等,影像学上MRI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水肿改变。

2,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一种亚急性脱髓鞘脑病,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多由乳头多瘤空泡病毒感染引起。

临床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渐进性同向偏盲,精神改变和运动障碍。

利妥昔单抗引起多例
3,多靶点药物会引起肾功能障碍。

吉非替尼引起急性肾衰
4,手足皮肤反应是多靶点药物如索拉菲尼、舒尼替尼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

多表现为双侧掌部位感觉麻木、皮肤红斑,变硬脱屑等
5,心血管疾病:动、静脉血管栓塞
6,血小板减少。

硼替佐米
7,胃消化穿孔。

厄洛替尼,甚至死亡。

8,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9,间质性肺炎,以活动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示弥漫阴影、限制性通气性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总称。

吉非替尼。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PPT
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也是靶向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监测血常规 指标,必要时进行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治疗。
03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建议
定期监测与评估
定期监测
在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指标和临床表现, 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评估不良反应
对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判断其严重程度、是否与靶向药物相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 进一步处理措施。
详细描述
皮疹是EGFR抑制剂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重者可能出 现脓疱、红疹、瘙痒等。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局部使用抗炎药和抗过敏药,以及必要时口服 抗炎药。若皮疹严重且无法缓解,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
案例二:TKI抑制剂引起的心血管毒性预防
监测方法
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 ,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进行处理 。
02
靶向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01
02
03
恶心和呕吐
靶向药物可能导致恶心和 呕吐,可以采取分次给药、 调整给药时间等方法减轻 症状。
腹泻
腹泻是靶向药物的常见不 良反应,严重时需要就医 治疗,同时注意补充水分 和电解质。
案例三:BRAF抑制剂引起的腹泻管理
总结词
BRAF抑制剂可能引起腹泻,需注意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
详细描述
腹泻是BRAF抑制剂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后1-2周内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轻度腹泻, 重者可能出现水样便、腹痛等。处理方法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以及使用止泻药和抗炎药。若腹泻严重且无法缓解,可能需要减量或停药。

肿瘤靶向药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总结

肿瘤靶向药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总结

肿瘤靶向药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总结肿瘤靶向药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药物。

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肿瘤靶向药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更好的耐受性和更低的毒副作用。

本文将对常见的肿瘤靶向药的靶点、治疗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

一、抗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药物:EGFR是一种过度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膜蛋白,抑制EGFR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常见的抗EGFR靶向药物包括鲁西单抗、曲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皮疹、腹泻、疲劳等。

二、抗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药物:HER2是乳腺癌和胃癌等肿瘤中过度表达的靶标,抑制HER2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常见的抗HER2靶向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心脏毒性、恶心和呕吐等。

三、多酪氨酸激酶(BRAF)抑制剂:BRAF是一个在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中突变的基因,抑制BRAF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常见的BRAF抑制剂包括达沙替尼、维美替尼。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皮肤病变、发热和疲劳等。

四、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抑制ALK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常见的ALK抑制剂包括克唑替尼、阿法替尼。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肝功能异常、恶心和疲劳等。

五、PD-1(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PD-1是一种负调控肿瘤相关免疫反应的膜蛋白,抑制PD-1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

常见的PD-1抑制剂包括伊普伐木单抗、润达单抗。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乏力、皮疹、恶心等。

六、PARP(多精胺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在DNA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抑制PARP可以阻止肿瘤细胞的DNA修复能力。

常见的PARP抑制剂包括奥拉帕尼布、利普帕尼布。

不良反应方面,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疲劳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肿瘤靶向药对于不同的肿瘤类型存在差异,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基因突变状态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一、引言靶向药物是一种以特定分子为作用靶点,通过特定的机制对肿瘤细胞进行选择性抑制的药物。

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使其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正如所有药物一样,靶向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的管理措施,以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二、背景靶向药物常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靶点的选择性抑制来杀死恶性细胞。

然而,由于心脏与靶点存在一定的关联,靶向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心脏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称为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心脏毒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

三、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的管理措施1. 定期心脏监测:对于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心脏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生化指标等。

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心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 心脏保护措施:为了减轻靶向药物对心脏的不良影响,医生可以采取一系列心脏保护措施。

合理调整靶向药物的剂量,配合其它药物以增强心脏保护作用,或者采用适当的心脏保护药物。

3. 多学科团队治疗: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需要一个多学科团队的合作。

该团队由心血管专家、肿瘤专家和药物监测师等组成,他们能够共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建议。

4.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靶向药物治疗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患者教育,了解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的风险和管理措施。

患者也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如记录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用药方案和心脏风险,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及时报告任何心脏不适症状,以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的管理需要医患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靶向药物是针对特定的靶点,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的药物。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更加精确,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1.嘧啶类药物(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口腔溃疡等。

在护理方面,应鼓励患者小而频繁进食,避免饮用冷热刺激性饮料,维持口腔卫生,加强肠胃保护。

2.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阿曲莫司汀、依西美坦):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肉关节疼痛、乏力、头晕、骨质疏松等。

在护理方面,应鼓励患者适量运动,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3.基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手足综合征、腹泻、白细胞减少等。

在护理方面,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保持水分补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对于手足综合征症状,可进行热敷、冷敷或泡脚等缓解措施。

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心血管事件、蛋白尿等。

在护理方面,应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及早发现和处理高血压,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观察蛋白尿情况。

5.抗HER2药物(如曲妥珠单抗、鲁西单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心脏损伤等。

在护理方面,应监测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及早发现和处理心脏损伤的风险,必要时进行心脏保护治疗。

总体来说,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

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记录并汇报给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加强护患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和处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此外,还需注意不同靶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发生不良药物反应。

最后,护士在进行护理前应保证自身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断更新护理知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 行: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化学类洗涤剂
➢ 按1级处理 ➢ 疼痛:局部外用
止疼药
3级HFR
➢ 治疗中断至少1周至1级或 正常
➢ 剂量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 副作用不在发生,考虑逐步
增加至标准剂量
冯少兰,钟美华,穆蕾蕾.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预防卡培他滨所致手足综合征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8):156-158. Maski K,Scammell TE,Eichler AF.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of insufficient sleep. (2019-11-12)[2021-02-06].
需要1种以上药物治疗或强度比以前更大的治疗
危及生命(如:高血压危象)
靶向药物主要不良反应:心血管毒性
➢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
药物
贝伐珠单抗 Vatalanib 索拉非尼
索坦 阿西替尼 Cediranib
1/2级
11%
添加标题
17% 12% 27% 16%
3/4级
1% 21% 4% 17% 15% 19%
靶情绪
C
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必要时停药及降压治 疗
B
指导合理饮食:低胆 固醇、低盐、高纤 维、优质蛋白、清淡 饮食
D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 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 发现病情并告知医师
靶向药物主要不良反应:血液毒性
白细胞减少(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 无或仅有少数非特异性症状 ➢ 表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体力
➢ 注意休息 ➢ 必要时给予支持治疗
➢ 无需治疗 ➢ 停药一段时间后可自然恢复
PART 03
总结
LOGO
总结
➢ 不要担心及 恐惧

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在晚期才被发现,而且治疗难度较大。

近年来,肝癌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肝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靶向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也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

本文将针对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1. 皮肤反应肝癌靶向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常常引起皮肤反应,如手足综合征、皮疹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红肿、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热水浸泡,使用温水洗浴,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涤剂。

对于严重的皮肤反应,可以考虑使用局部激素类药物或其他抗炎药物。

2. 消化道反应肝癌靶向药物治疗还常常引发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问题。

处理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适量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对于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可以考虑口服抗恶心药物或对症治疗。

3. 血液系统反应肝癌靶向药物还可能对血液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和出血等问题。

处理方法包括: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防止出血。

4. 肝功能损害肝癌靶向药物治疗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如肝酶升高、黄疸等。

这些反应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

处理方法包括: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饮酒和使用肝毒性药物;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减轻肝脏负担。

总之,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指导。

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常见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

不良反应: 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 厌食、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 蛋白尿、高血脂和乏力。
用药期间如出现漏服,确认距下次用 药时间短于 12 小时,则不再补服
阿来替尼(安圣莎)
不良反应:便秘、水肿、肌痛、恶心、 应随餐服用,整粒吞服,不应打开 胆红素升高、贫血、皮疹、斑丘疹、 或溶解后服用 痤疮样皮炎、红斑、全身皮疹、丘疹
常见不良反应:腹泻、皮疹
用法:80mg qd,一日1次,口服, 空腹 或与食物同服。应整片用 水送服,不应压碎掰断或阻嚼
吞咽困难:可将片剂分散于半 杯饮 用水中 (不得使用其他液 体)。将片剂丢入水中,无需 压碎,搅拌至完全分散(约需 10分钟),即刻饮下药液。以 半杯水冲洗 杯子,饮下。
也可通过鼻-胃管给予该药液
索拉菲尼(多吉美)
用于晚期肾细胞,肝癌,胃癌黑色素瘤
口服 (空腹或低脂、中脂饮食服用,以一杯 开水吞服,)不良反应:手足综合症疲乏 腹泻、皮疹、高血压、脱发瘙痒恶心和食 欲不振
曲妥单抗(赫赛汀)
• 用于治疗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特别是用 于HER2受 体阳性的乳腺癌。
• 赫赛汀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化疗药物一 起使用。赫 赛汀可通过缓慢注入静脉并注 射到皮下进行。 不良反应:
最常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食欲减 退、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 乏力、色素沉着、皮疹等。 严重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溶 血性贫血;暴发性肝炎;间质性 肺炎;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胰 腺炎;横纹肌溶解症
一般情况下,根据体表面积按照下 表决定成人的首次剂量。用法为每 日 2 次,早晚餐后口服
胃肠道毒性
• 腹泻 • 厌食症 • 恶心呕吐 • 吞咽困难
腹泻分级与护理
• 1级与基线相比相比次数增加<4次/天。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

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对策你知道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什么吗?你对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知识,欢迎阅读。

1.1 皮肤毒性皮肤毒性多见于靶向作用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临床药物,包括主要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主要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尼莫珠单抗等。

该类药物对皮肤、毛发和指甲具有特殊的毒副反应,最常见的包括痤疮样皮疹、皮肤瘙痒、手足综合征、脱发和色素沉着等,其中最突出的是类似痤疮的皮疹,一般在用药后两周内出现,多见于头皮、面部、颈部、胸背部等部位,对于轻度皮疹可局部涂抹皮肤外用药,同时保持身体清洁及皮肤湿润,通常可明显缓解。

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亦可引起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0%和19%,其中索拉非尼引发3~4 级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其表现为痛感强烈、皮肤功能丧失,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停药,需待毒性反应降低为1 级后再恢复原用药剂量。

因此,在口服靶向治疗药物之前应先告知病人服药后可能出现的皮肤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且避免日晒。

患者对于皮肤不良反应一般可耐受,其防治首先应确定病变程度,轻度及中度不良反应可进行简单的临床处理,不需要更改药物剂量。

而经处理后不能缓解的'重度皮疹则考虑减量或者停药。

1.2 心血管毒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缺血/ 梗死、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及Q-T间隔延长等,可发生于多种靶向药物。

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主要应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患者,心脏的毒性为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气促、心律失常等。

因此,在使用该药前,应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在治疗期间应监测左心室功能,当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药物同时使用时,心衰发生率显著升高,因此应避免同时使用紫杉醇或蒽环类药物。

28种靶向药物用法和不良反应

28种靶向药物用法和不良反应

--一网打尽:7 个癌肿28 种靶向药物用法和不良反应分子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激酶抑制剂、抗体药物。

临床医生需要了解这些靶向药物的适应症、毒副作用,来指导临床的工作,本文分病种做了简单总结。

首先说下靶向药物的一般不良反应,普遍有3 种:1.全身反应:乏力虚弱、发热寒战、关节肌肉痛。

2.胃肠道反应:腹泻很常见,主要为轻中度,严重者可出现脱水恶心。

呕吐常见,常为轻中度,患者常伴食欲不振、口腔溃疡。

TIPS:服用华法林者检查凝血原时间或INR ,防止发生出血、胃肠道出血。

3.皮肤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多见,还表现为红斑、干燥、瘙痒,中度可见脓疱性皮疹、多形性红斑,偶可发外周水肿、手足综合征、皮肤毛发脱色、荨麻疹。

TIPS :靶向治疗患者用清水洗脸,不用碱性日用品和肥皂清洁皮肤,避免刺激和皮疹。

除了这三种一般不良反应外,针对各种激酶抑制剂,医生们也需要关注下面的不良反应。

NSCLC )非小细胞肺癌(上市时间和价治疗疾病不良反应靶向作用靶点格药EGFR 2003EGFR 突变阳性或既往化疗吉非结膜炎、间质性肺病NSCLC的替尼NSCLC ,、晚期2004既往化疗失败间质性肺病、转氨酶升EGFR胰$2414(25 的厄洛高、出PDGFR,c-Kit mg) 腺癌(中国未获批)替尼血、睫毛生长异常2011埃克既往化疗失败NSCLC EGFR的较轻替尼2013,¥1.4EGFR万阿法阳性晚期乳腺NSCLC ,HER2 肾损伤、QT 间期延长癌(40 mg) -4 、HER-2 替尼2011,$1.2 视觉异常、肝毒性、外ALK万ALK 阳性NSCLC周神经克唑间病变、肺炎、QT (200 mg)c-MET,RON 期延长替尼对克唑替尼耐ALK NSCLC 2015药的疲劳、肝毒性色瑞IGF1R替尼乳腺癌靶向上市时间和价格治疗疾病不良反应药作用靶点HER-1 、肝毒性、LVEF 下2007,$3212(250拉帕降HER2 -2 阳性乳腺癌mg)替尼----帕博西骨髓抑制、血栓2015阳性的绝经后乳腺、-6 HER2 阴性ER CDK-4 尼癌胃肠肿瘤上市时间和价格不良反应治疗疾病靶向药作用靶点转移性结直肠癌,瑞格非2013 VEGFR2 ,TIE GIST 出血、高血压尼出血,血小板降阿帕替VEGFR22014低尼晚期胃癌肾癌上市时间和价格作用靶点治疗疾病不良反应靶向药2005,低磷手足综合征、$2638(200 血索拉DGFR ,VEGFR 不能手术的肾癌、肝癌mg) 症非尼2006,转移性肾癌,伊马替尼$3473(12.5VEGFR ,DGFR 全身乏力发热舒尼治疗mg) GIST失败的替尼2009,VEGFR-1 、-2、-3,肝毒性、头发$1818(200 PDGFR ,脱色帕唑晚期肾癌,软组织肉瘤mg) c-KIT替尼2012,高血压、血液高$7056(1 凝、阿西VEGFR-1 、-2、-3,c- KIT 晚期肾癌mg) 替尼胃肠穿孔黑色素瘤靶向药不良反应作用靶点治疗疾病上市时间和价格第二原发皮肤鳞癌、光敏反应、QT 2011,$1.2 万恶性黑色威罗RAF V600E 延长(240 mg)素非瘤尼201恶性黑色达拉3 非素RAF V600E第二原发皮肤癌、出血栓塞、心肌病尼瘤201恶性黑色曲美3 -2 MEK-1 、替素心肌病、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肺病尼瘤头颈肿瘤靶上市时间和不良反应治疗疾病作用靶点向价格药----凡德EGFR,VEGFR 甲状腺髓样癌QT 间期延长、缺血性2011 脑血管事件他尼VEGFR-2,c-MET,C-动脉血栓事件、伤2012 KIT,FLT-3 卡博口裂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替尼开、高血压晚期放射碘治疗抵抗、VEGFR 2015 分高血压、脑病乐伐化型甲状腺癌替尼血液肿瘤上市时间和靶向药不良反价分子靶点物应主要适用病种格200伊马替1cr-Abl ph(+) CLL ,GIST,较轻尼$1991(100mg)200,达沙替6 $2450(20尼ph(+) CLL/ALL ,cr-Abl ,src GIST 体液潴留(胸腔积液)mg)200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QT 尼洛替7 性尼cr-Abl,PDGFR,c-心动过速,一过性血间接胆红Kit ph(+) CLL素升高。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引言靶向药物是一类针对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设计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

虽然靶向药物在治疗效果上与传统化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良反应仍然是使用靶向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并详细探讨如何处理这些不良反应。

2.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2.1 皮肤反应部分靶向药物可能引起皮疹、瘙痒、干燥等皮肤反应。

严重的皮肤反应包括剥脱性皮炎和皮肤坏死,这些反应可能需要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疗帮助。

2.2 消化道不良反应靶向药物的常见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溃疡。

这些症状通常轻度,但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脱水和营养不良。

2.3 肝脏毒性部分靶向药物会对肝脏产生毒性,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和肝损伤。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并在出现异常时考虑减量或停药。

2.4 心脏毒性某些靶向药物可能引起心脏毒性,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肌损伤。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疗。

2.5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一些靶向药物可导致血小板减少、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定期检查血常规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

3. 不良反应的处理3.1 预防预防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在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接受治疗的条件。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充足的水分摄入,这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3.2 个体化治疗不同的患者对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对药物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以减轻不良反应的程度。

3.3 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例如,在皮肤反应中,可以使用局部的抗敏感药物和保湿剂来缓解症状。

对于消化道不良反应,可以尝试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或者使用止吐药物来缓解恶心和呕吐。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

靶向药物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靶向药物是指针对特定分子或生物靶点进行设计和制造的药物,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一些靶向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可能产生心脏不良反应,例如心律失常、心肌损害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在开始使用靶向药物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筛查。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心脏功能、心电图以及相关的心脏标志物等。

只有当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良好,没有明显的心脏疾病时,才能考虑使用靶向药物。

其次,在使用靶向药物期间,医生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电图。

这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测和心肌标志物监测等手段来完成。

如果发现任何心脏不良反应的迹象,如心律失常或心肌损害,医生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在使用靶向药物期间,患者也需要定期报告任何不适症状,并及时就诊进行评估。

患者应配合医生的建议,遵循规定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此外,患者还应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保持心脏健康。

另外,对于心脏不良反应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暂停或调整靶向药物的使用。

在暂停药物使用后,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如给予支持性心脏治疗药物、进行介入治疗等。

只有在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并且不再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时,才能重新考虑使用靶向药物。

最后,医生和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医生应向患者详细介绍靶向药物使用的风险和潜在的心脏不良反应,并解答患者的疑问和顾虑。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按时完成相关的检查和评估。

总之,靶向药物的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包括患者评估和筛查、定期监测心脏功能和心电图、患者自我观察报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并支持性治疗等。

通过有效的心脏不良反应管理措施,可以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提高靶向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综述)2015-04-16 15:50 来源: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字体大小- | +第39届ESMO大会于2014年9月26-30日在马德里召开,在大会特别论坛“靶向药物的毒性”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分别介绍了新出现的靶向治疗的各种不良反应,现简要介绍如下:心脏毒性皇家玛格丽特癌症中心Siu医生对分子靶向药物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述,包括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和QT间期(QTc)延长。

药物诱导左心功能衰竭机制各有不同,例如细胞毒蒽环类药物产生I型损伤,而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则产生II型损伤。

血管生成抑制剂和MEK抑制剂会诱发高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诱导高血压以剂量依赖方式,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治疗血压增高,尽可能维持VEGF抑制剂剂量。

QTc间期延长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BL抑制剂、MET抑制剂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副反应,易患因素包括遗传学因素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是后天原因,具体如下:(1)心脏:左心室射血功能下降、左心室肥大、心脏缺血、房室结阻滞、二尖瓣脱垂、窦房结功能不全。

(2)代谢: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低钙,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

(3)药物诱导: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甲磺胺心定、胺碘酮,精神病用药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抗组胺药如阿司米唑、特非那唑,其它药物如多潘立酮和枢复宁。

靶向HER2的新药Siu医生对靶向HER2新药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结。

拉帕替尼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合用不增加心脏毒性;TDM1减低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单抗。

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也能降低LVEF,导致CHF和高血压,另有一罕见风险是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使QTc延长,还可导致腹泻并继发电解质紊乱及动脉血栓事件。

ABL抑制剂药物包括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博舒替尼和普纳替尼。

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可能会减低LVEF导致CHF;伊马替尼>600 mg/天时可致无LVEF下降的水肿,高达4%的病人出现QTc延长。

上述副反应尼洛替尼出现较多,可通过空腹服用药物改善。

与博舒替尼和普纳替尼相比,达沙替尼较少发生QTc延长。

美国FDA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取消普纳替尼的批准。

其它药物曲美替尼(MEK抑制剂)导致LVEF下降和CHF,外周水肿和高血压。

克唑替尼(ALK/MET抑制剂)可致QTc延长和外周水肿;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抑制剂如伏立诺地和romidepsin诱发QTc延长;沙利度胺可致心动过缓。

节点抑制剂免疫节点抑制剂是很有前景的癌症免疫治疗。

Siu说心脏毒性在免疫节点抑制剂中较罕见,FDA批准的此类药物中易普利姆玛心脏毒性较低,pembrolizumab 按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时没有心脏毒性风险。

ESMO指南ESMO已发表癌症治疗中控制心脏风险的指南,靶向治疗通常心脏毒性较小,个别可有严重合并症。

推荐基线评估心血管风险因素、合并症及LVEF。

使用高剂量药物时注意心脏毒性,如阿霉素>500 mg/m2或脂质体阿霉素>900 mg/m2时,推荐标准12导心电图检查。

总结Siu医生说心血管毒性如LV功能衰竭,QTc延长和高血压可在各种靶向治疗中观察到,通常可治疗、可逆转。

风险预防、检测、报告和治疗应当是这类药物使用计划的一部分。

肺毒性Meyer医生就靶向治疗的肺毒性进行了讨论,包括急性和亚急性肺炎、肺泡出血、咯血、胸膜渗出、肺动脉高压(PAH)和肺栓塞。

他重点强调了急性和亚急性肺炎和PAH。

很难确定肺的病理改变是由药物并发症所致,还是感染性疾病或是癌症本身所致。

感染、左心功能衰竭和癌症侵犯的表现可通过胸部CT、支气管镜及支气管活检、微生物检测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排除。

然后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改变证实药物毒性,偶尔可通过BAL或肺活检证实。

急性或亚急性肺炎在几个靶向治疗中有报道。

总结如下:(1)吉非替尼,发生率1%,30%致死性。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PS评分差、吸烟、诊断癌症时间较短、CT显示正常肺容积减少、以往间质性肺疾病史、并发的心脏疾病。

(2)厄洛替尼,发生率0.6%,30%致死性。

(3)mTOR抑制剂:发生率11%,3-4级肺炎3%,通常无症状,致死率低。

急性或亚急性肺炎表现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发热。

图像特点包括弥漫肺泡损害、高敏肺炎、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和机化性肺炎。

图像模式和病理学结果缺少关联性。

治疗包括停药、支持治疗、皮质激素用于重症病人。

停药后再次使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可减量使用,也可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肺炎可能再次出现,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可预防复发。

PAHPAH可由无症状进展至出现症状,表现为特征性呼吸困难,呼吸音清晰,胸片多正常,心脏超声和右心插管平均肺动脉压> 25 mmHg。

停用后PAH可改善,但不会完全逆转。

皮肤毒性Robert对靶向治疗皮肤毒性作了精确总结。

皮肤是靶向治疗毒性作用最常见靶点,一些皮肤副作用轻微,不需特殊处理,但一些特别严重的反应能降低生活质量、产生安全问题。

皮肤改变对病人影响很大,虽不危胁生命,但因外貌改变致病人抑郁。

EGFR抑制剂EGFR抑制剂可产生一系列皮肤毒性。

毛囊炎主要影响颜面和躯干,通常发生在治疗1-3周;指坏疽治疗2-4周时明显;治疗4-8周时可出现甲沟炎;治疗4-8周毛发卷曲变软、前额变秃、睫毛生长。

BRAF抑制剂BRAF抑制剂如威罗非尼和达拉非尼对BRAF突变患者有治疗作用。

一半的皮肤黑色素瘤中存在BRAF v600E 突变,也见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

威罗非尼的有效性已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得到证实,25%角化棘皮瘤和鳞状细胞有效。

达拉非尼是新一代V600E突变BRAF抑制剂,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有效,毒性低于威罗非尼。

单药靶向治疗随时间延长会失效,有研究将二种靶向药联合应用,结果安全,某些副作用增加。

文献报告放疗后立即使用威罗非尼可导致严重的皮肤毒性,因此推荐威罗非尼在放疗前后1周内不应使用。

开始治疗前应告知病人皮肤副作用,大部分可控。

皮肤副反应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治疗要看是否有适应症如全身症状、嗜酸细胞增多、大疱性病变、表皮脱落和粘膜损害。

需除外感染或是其它药物作用。

严重标志包括DRESS-药疹伴有嗜酸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弥漫性皮疹、嗜酸细胞>1500,全身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肝炎、肾炎和神经症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

需要治疗的症状总结如下(表1)。

不需要治疗或无有效治疗的症状包括舌下出血、毛发改变、无症状的指甲改变、早期颜面皮疹、黄色皮疹。

表1. 皮肤表现及治疗内分泌毒性Roila对靶向治疗大部分重要的内分泌毒性进行了总结,包括甲状腺功能减低、性腺功能减低、垂体功能减低和继发甲旁亢。

甲减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是甲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病人中很常见。

甲减的症状如疲劳、虚弱、便秘、抑郁和怕冷等都可归因于癌症或其它化疗药物,某些情况下化疗药物剂量需减少或停用,因甲减能改变药物动力学和清除率,导致难以预测的影响生活质量的副作用。

复发性甲减伊马替尼、索拉非尼和莫特沙尼能使稳定剂量优甲乐治疗下出现复发性甲减,特征是治疗后2周内TSH增高。

检查包括治疗前、每4周一次TSH检测,当TSH 和优甲乐稳定时,每2个月测量一次。

伊马替尼治疗时应考虑治疗开始时优甲乐剂量加倍。

新发的甲减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和阿西替尼可致甲减。

推荐病人治疗时监控TSH和T4基线水平,每4周一次,然后每2-3个月一次。

性腺功能减低男性病人接受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2-3周时80%-100%出现性腺功能减低,症状包括勃起障碍、性欲减低、疲劳、肌肉减少、腋毛和阴毛减少。

应询问病人有无症状,检查睾酮水平。

当总睾酮、游离睾酮、FSH和LH减低时诊断性腺功能低下。

中断和替代治疗可使性腺功能恢复或改善症状。

垂体炎和/垂体功能减低易普利姆玛可致垂体炎,肾上腺功能减低,用药剂量与垂体炎发生率相关。

头痛、恶心、眩晕、行为改变、视觉异常和虚弱等发生在治疗后6周。

需与新发脑转移鉴别,MRI增强扫描对诊断有意义。

应测皮质醇、ACTH、游离T3、T4和TSH,睾酮和FSH、LH、催乳素。

出现有症状的垂体功能不全或任何3-4级内分泌病,停用易普利姆玛,先静脉甲泼尼龙(1-2 mg/kg),再改为强的松(1-2 mg/kg/天),逐渐减量超过4周,同时替代治疗。

症状通常几天后改善,影像学显示垂体肿胀和异质性减轻。

严重脱水、低血压或休克是肾上腺危象表现,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需注意败血症或其它感染。

继发甲旁亢继发甲旁亢可发生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伊马替尼和尼洛替尼治疗时,特征是血清磷减少、尿钙浓度下降,PTH增高,血清钙浓度正常或减少。

常规生化监测并非必需,但低维生素D与甲旁亢协同有助于索拉非尼诱导的肌肉减少症,致骨软化。

补充维生素D对低磷血症和PTH浓度改善有帮助。

低磷血症经常发生在伊维莫司治疗中,在HDAC、MEK和ALK抑制剂中也有报道。

Roila医生相信规律监测是有必要的,并给予磷的补充,只有严重病例需要中断药物治疗。

总结靶向治疗诱导的内分泌毒性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疲劳、头痛可能会归因于化疗所致,但实际上是由内分泌毒性所致。

与内分泌科医生协同对病人进行治疗是有帮助的。

消化道毒性化疗后病人经常会出现乳糖不耐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胆酸代谢异常。

腹胀、腹泻、便急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能影响化疗疗效。

Andreyev 医生说消化道症状的识别不充分,一些胃肠道毒性使病人极度虚弱,但通常医生们认为这并不是非常重要。

Andreyev医生引用了Ferry教授的一段话:英国有75000名病人接受5-FU治疗,发生3级腹泻病人至少15%,死亡率1%-5%。

腹泻的机制仍不清楚。

Andreyev医生认为症状对诊断意义不大。

他举例一名32岁脐血移植女性,35周连续腹泻,先后诊断GvHD、SIBO、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而接受他克莫司、激素、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缬更昔洛韦、氟康唑和两性霉素等治疗。

而最终回顾病史,病因却可能是兰索拉唑。

所以说腹泻的病因可能是多样的。

胃肠道损害可能导致碳水化合物吸收异常、肠道运动异常、脂肪代谢异常、维生素和胆盐吸收异常,并改变括约肌功能。

但是少有研究尝试鉴定癌症治疗诱导胃肠道症状的原因,结果导致消化道症状较少得到重视和治疗。

容易处理的情况SIBO占39%癌症治疗诱导的消化道症状。

与SIBO有关的症状见表2。

SIBO的诊断包括吹气试验和12指肠抽吸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