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考研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达的叙事。

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

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

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

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

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

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

目前世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国、俄罗斯等。

中国国内研究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

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

它更紧紧地黏贴著生活。

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

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

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

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著人民﹐培养著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口头性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民众(包括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

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

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识字并使用,但不少场合仍需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

而且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使得群众在口头上流传。

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第一章民间文学一、基础知识1.最早提出“民俗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

2.英国班尼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民间文学的样式。

3.高尔基:“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的民间创作”,是“从他们自己的劳动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的总汇”。

4.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916年梅光迪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

5.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刊载一些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关的民俗历史资料。

6.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性情真、纯朴性(朴素美)、音乐性。

7.中国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成书于1593年,是明代吕坤。

二、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创作形式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流传性和变异性。

2、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按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是人们认为最美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发展规律是“趋美的”。

三、简答题1、民间文学的题材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俗语、谚语、歇后语、民间语言游戏2、民间文学的特征(1)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立体性。

①直接人民性:是民间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显著的特征。

所谓直接人民性是指民间文学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血肉般的直接联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表现。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为广大人民所共有。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③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又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2.神话的功能学派:20世纪,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运用文化学功能学派的观点研究深化,认为神话与原始时期的仪式、巫术密不可分,对原始人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因此神话的主要意义是它的实用功能3..AT分类法: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

国际上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阿尔奈将他所掌握的故事分为三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

4.英雄史诗: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传说的诗作。

主要特征是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开广阔的社会生活。

5.民间歌谣:是从远古诗舞乐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有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整体艺术,它同时兼有文学、音乐和表演三种形态。

6.时政歌: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7.仪式歌:伴随宗教仪式、节日庆典和婚丧礼仪等吟唱的歌谣。

有的论著把它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

8.民间谚语: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并广为流传的、简洁凝练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定型化语句。

9.民间小戏:是由劳动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性艺术,属于代言体。

通常称为“二小”,即小旦、小丑,或“三小”,即小旦、小丑、小生戏。

10.道具戏系统:是不通过演员直接扮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造的偶像、皮影或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

主要有木偶戏、皮影戏、摊戏。

11.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民间文学考试重点资料

民间文学考试重点资料

民间文学第一章1.民间文学的概念: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和传播的文学。

2.民间文学的地位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举例】3.民间文学的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4.口头性形成的原因:①中国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很大比例的劳动者不识字,其他信息传媒单调和贫乏;②创作与传播是民众的一种日常生活,伴随其他活动进行的。

5.问: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1、同源:源头同为原始社会口头文学;反映同一个社会的现实或历史生活2、存在差异:创作主体不同;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思想、情趣有所不同;功能不同3、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作家成长过程中受民间文学影响;作家文学借鉴民间文学的形式并取材民间文学;一些作家参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或再创造;民众的口头文学活动受一些作家作品的影响。

6.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①民间文学与生产劳动的关系;②原始文艺生产劳动;③一些口头文学直接服务于生产劳动;民间文学反映了劳动生活。

7.神话的含义: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8.神话的本质:1、产生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2、原始人类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3、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9.传说的艺术特征:(5个)1、表达方式的可信性和主要情节的虚构性;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想4、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5、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产生途径:社会价值:娱乐、教育、文化资料、文学借鉴10.民间文学、神话、歌谣的功能和作用11.民歌的分类:情歌、生活歌、仪式歌、劳动歌、儿歌、时政歌12.爬山歌: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也叫“爬山调”、“山曲”。

《走西口》13.花儿: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

14.信天游:陕北地区流传的山歌,也叫顺天游。

形式自由,曲调高亢活泼。

《蓝花花》15.双歌:贵州东南部、广西一些地方流传的水族民歌。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和书面文学作品的总称,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同于官方文学,更侧重于表达普通群众的生活经验、文化智慧和审美情趣。

民间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对于了解民俗、民情、民风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1. 民谣民谣是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它通常以歌唱形式存在,用简洁明了、押韵和易于记忆的语言表达民间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民谣的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流传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包括表达民众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歌曲。

民谣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2. 谜语谜语是一种具有谜底的智力游戏,在民间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谜语通常通过诗歌、韵文或故事的形式呈现,挑战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

谜语的谜底常常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更具有启发和娱乐的作用。

谜语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尤为流行,在孩子们的游戏、集会和节日活动中经常出现。

3. 传说传说是一种根植于民间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记,常常以口头形式传承。

传说在讲述历史人物、神话人物或其他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和事件时,常常夹杂了些许虚构的成分。

传说中的故事往往具有寓意,并通过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和信仰系统,传递着民间智慧和哲理。

传说是人们探索历史和文化的一扇窗口,也是凝聚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4. 故事会故事会是集体聚会时讲述和传承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故事会中,人们通过讲述和分享各种传统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警世故事等等,以此来传递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准则。

故事会既是娱乐和消遣的重要活动,也是培养社会团结、相互理解和共同记忆的手段。

总结民间文学是一种富有创造力、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历史记忆。

民谣、谜语、传说和故事会都是民间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通过对民间文学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民间文化,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最新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最新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绪论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它是民众集体创作、口头传承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艺学: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

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作﹑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是民间语言,又可以看作是民间文学。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田野调查: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最有特色的方法。

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历史追溯法: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更全面的认识。

共时比较法: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便更好的分析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汉语言文学专业民间文学重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民间文学重点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山风教研室倾情整理一、名词解释1.【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2.【箭垛式人物】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

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

“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

3.【故事类型】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

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

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4.【仪式歌】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点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

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5.【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散文作品﹐歌谣﹑长诗、谜语谚语等韵文作品以及民间曲艺和民间小戏等说唱作品。

6.【万物有灵观】所谓万物有灵观,指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表面上虽没有采用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接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中国民间文学复习知识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绪论一、☆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情感的自发流露;又是他人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民间文学的三大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二、folklore英国威廉。

约翰。

汤姆斯首次使用folklore一词,指“大众古俗”,民俗学和民间文学有了一个正式名称。

三、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歇后语2、民间韵文作品:名歌、民谣、民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3、民间说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小戏四、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愿望,传达政治见解的方式,它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是民众交流思想的一种艺术化手段。

2、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工具4、是了解民风民情和进行相关研究的的参考资料五、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差别1、作者的差异。

最显著的标志是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作者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载体3、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和慰藉物4、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并成为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通过培育人的的精神来实现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论述)钟敬文说: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或母体,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1、民间文学在题材、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产生影响。

民间口头作品往往成为作家再创作的题材。

民间文学孕育了作家文学,它表面上虽没有采用民间口头作品的内容,但在他的创作过程中,却接受了民间文学作品的影响。

民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概论名词解释民间文学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其实它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口耳相传的故事、歌谣、传说等等。

这种文学形式啊,往往充满了老百姓的智慧与幽默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农村的老人坐在院子里,围着小火堆,慢慢地讲着那些神秘又搞笑的故事,旁边的小孩听得是入迷不已。

这样的场景多温馨啊,简直像一幅活生生的画。

说到民间文学,咱们不得不提那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比如《白蛇传》啦,讲的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变身的传奇。

还有《西游记》,谁没听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事儿呢?真是让人拍手称绝。

这些故事不仅好看,还能教会我们道理,像是“有志者事竟成”这种古老的智慧,大家听了都忍不住点头赞同。

而且呀,民间文学可是大伙儿情感的寄托。

比如过年时唱的那些民谣,真的是一代代传下来,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那些旋律啊,就像是给我们的生活加了调味剂,让人觉得幸福感倍增。

大家在一起,嘴里唱着,心里乐着,生活一下子就变得多姿多彩,谁不爱呢?不光是故事,民间文学还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的赛龙舟。

这些活动不仅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人们在欢声笑语中,传承着祖辈留下来的传统,仿佛时间都停滞了一样。

还有那些充满智慧的谚语,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不到黄河心不死”,说的是人要坚持不懈,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

还有“东风压倒西风”,讲的就是一种势均力敌的力量。

这些话,简单明了,却让人受益匪浅,谁说民间文学就不严肃呢?对于民间文学,咱们还得提到它的多样性。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像北方的二人转,南方的越剧,各有千秋,百花齐放。

无论你身在何处,总能找到那一份属于你的民间文学的味道,让人倍感亲切。

正如人们常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不过,说到民间文学的传承,这可真是一门学问。

现在社会快节奏,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很多传统的故事和习俗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

幸好,现在有很多热心人开始去挖掘、记录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民间文学的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各种口头文学作品及活动。

范围:范围广泛,如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谚语、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等。

3、民间的学科属性:从借助艺术形象来把握生活的特点来看,民间文学是一种广泛存在着的文艺现象,它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4、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传承文化的人文学科,民间文学也是民间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民间文学的研究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现代的民俗资料,可以被运用去解决或推断古代的民间文学(如古歌谣、传说、神话等)的某些问题。

例如《诗经?国风》里的民歌中的叠章复句。

其次,民俗学资料可以论证现代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这个学术名称是从国际术语Folk-lore发展来的,原文是“民众的智慧、民众的知识”;十九世纪70年代,这个术语被确定为“民俗学”的含义(即“关于民众智慧的科学”的意思)。

广义的民俗学——凡是民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属于民俗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狭义概念,即专指民间文学创作。

“五四”时期,中国学者将其解释成“民俗学”。

同时又具体地译为“民间文学”,即专指“民俗学”当中口头艺术部分。

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Folk-lore;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研究;我们对一门学科下定义是比较容易的,需要给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下定义就比较困难。

民间文学有两层涵义: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及社会功能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流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惟一的文学。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 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

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

”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经过口头往复创作并流传的,反映民众真实情感、意识状态及审美情趣的一种特种文学形式。

2、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分类的学术用语,专指以著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风情、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解释性、传记性的口头叙事文学作品。

3、神话:是文学创作中一种极古老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
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

神话记录了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理解,对于宇宙万物的认识。

它不仅反映了先民眼里万物有灵的世界观,而且反映了他们原始的思维方式
4、史诗:是民间文学中题材重大、主题严肃、规模宏大、格调庄重的古老作品,
它用诗的语言和形式,或记叙各民族关于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古老神话传说及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或反映民族迁徙、民族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歌颂各民族历史上著名的、往往被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的丰功伟业。

5、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定义,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侠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通过口头或文字传承下来的文学作品,它与正式文学相对,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和鲜明的群众性。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作和传承的文学,它承载着人们的智慧、情感和文化传统,是人民群众的娱乐和精神寄托。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民间文学名词进行解释:1.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流传于民间的故事,通常通过口头传播。

它们是人们用来传承历史、道德、价值观念和智慧的一种形式,既有寓意深刻的寓言性质,也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2. 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描述超自然现象和神秘事件的故事,通常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经过口头传承而成,流传于民间。

民间传说不同于历史故事,它们常常带有神秘色彩和夸张的成分。

3. 民间曲艺:民间曲艺是指民间流传的各种以歌唱或朗诵为主要表演形式的艺术形式,如评书、相声、说唱等。

民间曲艺以通俗的语言和形式,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态度、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念。

4. 民间诗歌:民间诗歌是指由人民群众创作的、通过口头传唱的诗歌作品。

它们常常用质朴的语言和简洁的形式,表达人们的生活矛盾、理想追求、情感抒发等。

5. 民间戏曲:民间戏曲是流传于民间、由人民群众创作和表演的戏曲艺术形式。

民间戏曲以其鲜明的生活性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矛盾,它是人们娱乐和情感寄托的重要方式。

6. 民谣:民谣是民间流传的以歌唱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它通常以单个人物、事件或情感为主题,以简练的词句和优美的曲调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7. 民间传统剧种:民间传统剧种是指在民间长期流传发展起来的传统戏曲剧种。

这些剧种代表了某一特定地区和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它们通过表演艺术形式,传承着人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总之,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自发创作和传承的文学,它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情感和文化传统。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资源,也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情感寄托的渠道。

民间文学 文学类学术名词

民间文学 文学类学术名词

民间文学文学类学术名词
1.民间文学:指流传于民间、不受正式文学教育和文学规范束缚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神话、传说等。

它通常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被传承和流传下来的。

2.民间故事:是一种以口头传承为主、表现各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故事形式。

它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以生动的形象、活泼的场面和丰富的情节吸引读者。

3.歌谣:一种韵脚明显、朗朗上口、具有重复节奏和叙事性的口头文学形式。

它通常伴随着音乐演唱,具有传统、民俗、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4.谚语:一种以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一定意义的文学形式。

它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口头说法。

5.传说:是一种讲述神话、传统、历史或传记传统的叙事文学形式。

它通常是以口头传承为主,为人们传递知识、体现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拓展:
民间文学还包括地方戏曲、口头文学、曲艺等形式。

地方戏曲是指在地方上形成并广泛流传的具有一定戏曲形式的文艺形式,特别是对话说唱的方式;口头文学是指以口头传承为主、形成一定叙事体裁的文学形式,如童谣、儿歌、口碑故事等;曲艺是指使用曲艺表演方式,传承地方习俗、民间故事、史实传奇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1922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

2、民间传说:由民众所创造的与一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生活习俗有关的故事。

3、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三套丛书,搜集整理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创作与流传的众多民间文学作品与成果。

4、歌圩:壮族歌节,于固定时间内举行的一种群体性对歌活动。

5、母题:民间文学术语,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叙事诗等叙事体裁民间文学作品内容表述的最小单位。

6、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大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7、人类学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着眼于人类的进化程度、民族的开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神话进行分析。

代表人为英国的泰勒。

8、民间文学体裁范围:主要由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与小戏等。

(二)1、神话: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2、《格萨尔王传》:一部有关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英雄史诗。

3、异文:指在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中,以某一个作品为主体变化而成的大同小异的作品。

4、四大民间传说:即《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故事》、《白蛇传》。

5、钟敬文: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与民间文学大师,长期致力于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为中国现代民俗学奠基人之一。

6、《歌谣》周刊: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1922年由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创办。

7、忠实记录: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的原则之一,即在记录口头作品时,要忠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的艺术形式,最关键的是忠实于讲唱人的语言。

8 、A.T分类法: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分类编排方法,由芬兰学者阿尔耐创造,后由美国学者汤普森补充与修订。

(三)1、忠实记录: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过程中的原则之一,即在记录口头作品时,要忠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的艺术形式,最关键的是忠实于讲唱人的语言。

2、历史地理学派:又称芬兰学派,民间文学研究派别之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形成于芬兰,以卡伦与阿尔耐为代表。

3、《民俗研究》杂志:山东大学主办的有关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内容的专业学术性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

4、民间歌谣:简称民歌,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即民间口头创作和流传的诗歌。

5、人类学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着眼于人类的进化程度、民族的开化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神话进行分析。

代表人为英国的泰勒。

6、《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记载了自东汉至东晋的逸闻趣事与人物传说。

7、牛郎织女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描写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8、刘守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著有《中国民间通话概说》、《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等著作。

(四)1、民间故事:由民众创造并传播的、具有假象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

2、牛郎织女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描写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3、花儿会:演唱花儿的歌节,主要流传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各民族中,代表性的为甘肃莲花山花儿会。

4、A.T分类法: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分类编排方法,由芬兰学者阿尔耐创造,后由美国学者汤普森补充与修订。

5、刘守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著有《中国民间通话概说》、《民间故事比较研究》等著作。

6、《民俗研究》杂志:山东大学主办的有关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内容的专业学术性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年。

7、口头性:民间文学特征之一,即民间文学作品由民众口头创作并借用口头作为流传和保存的主要手段。

8、《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作品,保存了大量古代民间地理知识与远古神话传说。

(五)1、全面搜集:民间文学搜集与整理的原则之一,即要对流传在一个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不管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等,都要完整进行调查收集。

2、《孟姜女故事研究集》:顾颉刚编著的一部有关孟姜女传说的故事研究集。

3、口头性:民间文学特征之一,即民间文学作品由民众口头创作并借用口头作为流传和保存的主要手段。

4、歌谣研究会:1920年由北京大学文科教师们组成的以征集、研究歌谣为主的民间文学团体。

5、方言周圈论: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提出的一个学术理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地方距离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的越多。

6、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即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三套丛书,搜集整理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创作与流传的众多民间文学作品与成果。

7、异文:指在民间文学创作与传播过程中,以某一个作品为主体变化而成的大同小异的作品。

8、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中国民俗学学科开拓者之一,在民歌、传说、神话等领域有诸多研究成果。

(六)1、生活故事:即现实性比较强的民间故事,往往具有尖锐、鲜明的倾向性,也被称作“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

2、《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作品,保存了大量古代民间地理知识与远古神话传说。

3、慎重整理:即保持民间口头文学原貌的基础上,对民间口头文学创作进行文字整理。

4、集体性:民间文学特性之一,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所共有与享用的特殊文学形式。

5、民间文学体裁范围:主要由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与小戏等。

6、歌圩:壮族歌节,于固定时间内举行的一种群体性对歌活动。

7、田野作业:专业术语,指民间文学、民俗学等相关专业为搜集研究素材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搜集活动。

8、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987年成立的,由各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结成的群众性研究团体。

(七)1、民间戏曲:产生于民间的声腔剧种和由民间艺人、下层文人创作并活跃于民间舞台的剧目,也包括从文人剧作中选取、改编而成的民间化的作品。

2、变异性:民间文学特征之一,指民间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由同一母题演变出多种异文的过程。

3、传说圈:即每个传说流传着的地域范围。

4、《阿诗玛》:流传在彝族支系萨尼人中的一部长篇英雄史诗。

5、顾颉刚: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中国民俗学学科开拓者之一,在民歌、传说、神话等领域有诸多研究成果。

6、结构主义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主张神话是由某种基本“结构”构成,研究神话的任务就是在于寻找其中的“结构”。

代表人物为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

7、扣子:曲艺术语,即讲唱时使用的悬念,是吸引听众的一种技巧,也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重要艺术手段。

8、民间文学采录工作“十六字”方针:即“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于1958年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上提出。

(八)1、节令歌:用在与节令有关的各种民间节日庆祝和祭祀仪式中的歌,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

2、史诗:民间叙事体长诗中一种规模比较宏大的古老作品,用诗的语言,记叙各民族有关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的传说,以及民族迁徙和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等重大事件。

3、《孟姜女传说》: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描写了孟姜女生平历程与相关故事。

4、民家文学基本特性: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与传承性。

5、《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记载了自东汉至东晋的逸闻趣事与人物传说。

6、北大方言调查会:搜集、研究中国民俗和民间文学方言问题的学术研究团体,1924年在北京成立。

7、搜集整理:把在民众中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转变为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一种活动方式。

8、故事讲述家:又称民间故事讲述家、民间故事家,指见识多,说话巧,掌握大量民间故事的讲述人和传承人。

(九)1、礼俗歌:被用于男婚女嫁、贺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礼俗场合的歌谣。

2、地方风物传说:有关一个地方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或乡土特产的由来与命名的民间传说。

3、田野作业:专业术语,指民间文学、民俗学等相关专业为搜集研究素材而进行的实地考察与搜集活动。

4、结构主义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主张神话是由某种基本“结构”构成,研究神话的任务就是在于寻找其中的“结构”。

代表人物为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

5、《梁祝故事》: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描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6、浪漫主义神话学派:神话学流派之一,主张从哲学的、美学的角度看待神话,认为神话是处于低级阶段的、“神的时代”的产物。

代表人物为意大利的维科。

7、采风:古代搜集民间歌谣的活动,也指现在所进行的有关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的田野调查活动。

8、花儿:流传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一种民间歌谣,有河湟花儿、洮泯花儿、陇中花儿等。

(十)1、歇后语:一种具有独特艺术结构形式的民间谚语,有假托语与目的语两部分组成,后半部分省略,故名。

2、《乐府诗集》:五代以前乐府歌词及民间歌谣总集,宋郭茂倩编。

3、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1987年成立的,由各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结成的群众性研究团体。

4、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打击后重新繁衍生息的神话故事。

5、扣子:曲艺术语,即讲唱时使用的悬念,是吸引听众的一种技巧,也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的重要艺术手段。

6、曲牌:元明清时所流行的南北曲、俗曲、时调的各种曲调的名称,如“山坡羊”、“驻云飞”等。

7、故事类型:按故事情节归类的单元。

指在民间故事创作或流传过程中,不同故事在人物、情节上趋向类型化,或同一故事虽经变异,但仍保留基本情节,从而形成的各种大同小异的情节类型。

8、变异性:民间文学特征之一,指民间文学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由同一母题演变出多种异文的过程。

(十一)1、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民间谚语,具有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大类。

3、北大方言调查会:搜集、研究中国民俗和民间文学方言问题的学术研究团体,1924年在北京成立。

4、民间文学采录工作“十六字”方针:即“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于1958年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上提出。

5、传承性:指民间文学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仍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观念、审美意识等。

6、《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钟敬文主编,收选了我国各民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散文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寓言、笑话等。

7、民家文学基本特性: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与传承性。

8、方言周圈论: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提出的一个学术理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地方距离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的越多。

(十二)1、《白蛇传》: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讲述了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

2、劳动歌: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出来的民间歌谣,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