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合集下载

从长周期看人口死亡率

从长周期看人口死亡率

从长周期看人口死亡率这方水土2012.1.16与毛泽东主席相关联的新中国的一切重大事件,无不成为某些群体抨击的话题,尤以五六十年代几件事炮火击中。

其中,六十年代人口死亡数字更被妖魔化得血腥吓人,以致极少数有话语权的人把整个毛泽东时代都描述得活不下去。

真实的历史究竟怎样?有此心病的大概不止我一个。

闷起来昏天黑地看各种资料各种文献,累成如下图表,使我了然于心。

一、新中国(1949~1990)人口死亡率快速持续下降图1:我国1949~1990年人口死亡率图示图1表1显示: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民健康状况的起点是人口死亡率20‰、平均预期寿命35岁。

2、纵观1949-1990年四十余年,除1960年外,我国人口死亡率呈快速持续下降趋势。

195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为18‰,以后逐年递减。

解放后仅仅七八年的时间,人口死亡率就降至10.80‰,人口预期寿命提高到57岁,整整增长了22年!那一年恰是1957年。

3、它也记载了60年代令人扼腕叹息的曲折。

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和严重的政策失误,我国人口死亡率在1959年回升至14.59‰,1960年达到惊人的25.43‰。

图1表1显示出局面很快得到扭转,1961年人口死亡率回落到14.24‰,1962年人口死亡率降至10.02‰。

此后加速下降。

4、到1975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达到了68.2岁,人口死亡率降到7.32‰,而发达国家直到1980年死亡率还在9.0‰(见表2)。

到1980年,我国主要人口指标已经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国人口统计年鉴1985》;《中国卫生年鉴1990》;钱信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与决策》;钱信忠主编《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王琳《中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及原因的国际比较分析》等等。

科技出版社1984.12人到七十不算稀!这就是毛泽东主席留给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命遗产。

历史是以百年纪的。

抓住一个时点去概括评论甚至否定一个时代,一定失之偏颇。

追溯中华民国38年,比之新中国38年,比较1911~1990年八十年,中国人口的生死变迁就更加了然。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施焕中教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营养及卫生保健的改善使得婴儿死亡率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逐步减少,导致死亡模式发生改变。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是主要死亡原因;同期,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主要死亡原因。

到了1975年,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前三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肺结核紧随其后。

最近的一项包括成年中国人口代表性样本的大规模前瞻队列研究并于2005年报道结果,发现男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感染性疾病;女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传染性疾病(N Engl J Med 2005; 353: 1124-1134)。

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总人口的国家死亡登记系统,但国家卫生部可以通过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和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获取全国范围的关于死亡率的估计信息资料。

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的样本地点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些地点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样本监测地点数量逐年变化。

相反,DSP系统监测地点不变,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人口。

因此,由DSP系统得来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是估计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数据。

中国死亡原因统计基于根本死因,其定义为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

国家卫生部自1983年开始每年一次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按照原因、性别及年龄报告死亡。

为了分析过去近30年以来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我们翻阅和剖析了自1983年至2011年共计29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分析了2010年年龄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死亡原因及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类别范围。

陕西癌症患者肺癌发病率最高

陕西癌症患者肺癌发病率最高

陕西癌症患者肺癌发病率最高吸烟是患肺癌主因目前,肺癌已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

11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指出,过去30年内,我国肺癌和乳腺癌死亡率大幅攀升,分别上升了465%和96%。

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过去30年肺癌上升465%肺癌发病率每年增近27%吸烟是肺癌发病的首要高危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男性吸烟率集中在25岁—44岁和45岁—64岁人群。

国际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戒烟10年,患肺癌的危险性比继续吸烟者降低一半。

中年以前戒烟,可减少90%以上归因烟草的危险。

对吸烟者来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当然越早越好。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吸烟可致13种癌症专家称,有明确证据显示吸烟导致的癌症有13种,包括肺癌、喉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白血病、肾癌、膀胱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被动吸烟导致的癌症有肺癌和白血病。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程书钧院士建议,从幼儿园、小学开始设立包括禁烟在内的健康教育课。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建议,55岁以上人群至少接受一次胸部CT检查而不是胸部X光筛查,尤其是吸烟超30年,每天吸烟超20支的高危人群至少每年做一次胸部CT检查。

给你提个醒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

不吸烟女性因丈夫吸烟而患肺癌的危险将增加30%。

开始吸烟年龄越早,吸烟年数越长,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险性也越大。

对于没有吸烟史的非高危人群,要想科学预防肺癌,除了要做到拒绝被动吸烟、重视并积极治疗肺部慢性疾病、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家庭装修后保持通风换气之外,也应每年进行定期体检筛查。

长期接触厨房油烟也可患肺癌王利民建议将高温爆炒的烹饪方法改成清蒸、水煮等温和一点的方法;另外可以多摄入维生素A、胡萝卜素、蔬菜、水果等含抗癌物质较丰富的食物。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最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晓峰教授团队在《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行政特区)的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以及导致死亡的高危因素。

说起让人害怕的病很多人都会想到“癌症”但有一种病,比癌症还危险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头号杀手”那就是--「中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将近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十大原因,小编也没想到,第一名竟然不是癌症,而是中风!该研究根据寿命损失年数(YLL,因某种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找出了2017年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别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气管、支气管、肺)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伤害、胃癌、阿尔兹海默症及其它痴呆症、新生儿疾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

数据来源:the Lancet值得关注的问题:1、中国人的前5大死因主要是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症。

传染性疾病和母婴疾病的影响在不断下降,目前最影响国人健康的疾病基本都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

2、缺血性心脏病从1990年的第3位爬到了第2位,死亡率增加了20.6%,而且仍在继续攀升。

这和老龄化有关,也和国人生活越来越富足、吃得多动得少,导致三高和肥胖增多有关。

3、肺癌正在成为新的健康杀手。

与1990年相比,肺癌导致的死亡率上升了28.2%,它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可以通俗理解为因疾病早死和残疾损失的健康生命年)排名从当年不起眼的第14位骤然上升到了第4位。

这和空气污染、老龄化不无关系。

此外,肝癌也从第11位升至第7位。

4、高血压的威胁不可小觑。

光是2017年,高血压导致的死亡人数就有254万人,其中96.7%是死于心血管疾病。

5、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5名。

这也和老龄化、三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中风的一大后遗症就是血管性痴呆。

2008_2017年中国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专率趋势性分析_任永成

2008_2017年中国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专率趋势性分析_任永成

通过对死亡监测数据的分析,卫生工作者在探索人群健康状况变化规律的同时,不仅能实时确定和调整卫生工作重点,获得疾病预防控制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对实现全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增加所带来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1]。

提高死因数据分析质量,对改善发展中国家卫生干预重点、减少可预防的死亡至关重要。

1987 年,中国卫生部建立了生命登记制度,对死亡发生和原因进行记录,到2005 年该系统已经覆盖了41 个城市站点和85 个农村站点,覆盖30 000 ~70 000 的人口; 2006 ~2012 年国家设立包含161 个监测点的死因监测系统,至2013 年该系统已扩充到605 个检监测点[2]。

目前中国死因数据的覆盖面和可信度已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本研究以卫生部提供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分析2008 ~2017 年中国前五位死因的长期趋势,以期找到干预重点,为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数据来源及研究内容死因及死亡专率数据来自于2009 ~2018《中国统计年鉴》,由中国卫生部提供,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

原始数据来源为逢“0”年份的全国人口普查和逢“5”年份的全国1% 人口抽样调查; 其余年份为基于全国人口的抽样调查,抽样样本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

人口抽样调查以省级为单位,包括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不包括港澳台) 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具体抽样方法参见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口部分的“资料来源”简介。

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疾病谱、死因等。

疾病定义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

基于《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城市和农村死因数据,按性别和城乡地区分层分析影响中国居民死亡的前五位死因顺位及趋势。

1.2 统计学处理死亡数据的整理采用Excel 365。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

中国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炉!《柳叶刀》发布了一篇关于我国34个省份从1990年-2017年人们的前25位死因变化的研究。

这25种病因的死亡率为149/10万人,平均的死亡年龄为58岁。

死亡概率较高的前五名省份分别为西藏、河北、河南、贵州、黑龙江;后五名为香港、澳门、台湾、上海以及北京。

我国国民的“头号杀手”--中风该研究根据患者因某种疾病少活多少年的年数,分析了1990年以及2017年我国国民的十大死亡原因。

2017年的死亡原因变化从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中风、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阿尔兹海默症、肝癌、胃癌、高血压性心脏病、道路交通和食管癌。

而1990年的死亡原因从高到低排列。

分别为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胃癌、肝癌、肺癌、道路交通以及自残。

从这项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时间段中,中风居于我国国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比因癌症致死的概率还要高。

此外,也可以了解到我国感染性疾病的致死风险在逐渐降低,各种慢性病的致死风险逐渐上升。

而因癌症死亡的第一癌肿也转变为肺癌,肝癌和阿尔茨海默症的死亡风险也逐年上升。

中风的其中一项后遗症与血管性的痴呆也有一定的关联。

那么中风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如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中风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如何预防脑卒中?据世卫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中风病例大致为500余万,因中风死亡的人数为196万人。

中风其实就是脑卒中,指的是大脑血管病变或者血流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者弥散性的大脑功能障碍。

中风一般与患者的年龄、有三高疾病的患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生活的不良习惯等因素有关。

虽然对于家族病史、年龄增长等诱因无法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以及控制自己的三高,可以有效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有疾病基础的人群来讲,首先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病情。

高血压患者生活中应该限制食盐、脂肪的摄取、适当地进行运动、以及定时监测自己的血压变化;高血脂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比如避免高脂类食物的摄取;高血糖患者也需要长期控制自己的饮食。

我国死因谱顺位的变化

我国死因谱顺位的变化

我国死因谱顺位的变化
我国死因谱顺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人口结构变化、医疗水平提高、环境污染等多个因素。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死亡率逐渐上升,这导致我国死因谱整体呈现出老年化趋势。

其次,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新兴疾病和慢性病的死亡率却呈上升趋势。

再者,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等因素也影响着死因谱的变化,例如某些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与环境污染、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等有一定关系。

此外,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等外部因素也对死因谱产生了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死因谱顺位的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人口结构、医疗水平、环境因素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死因谱的变化也将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研究。

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

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

而据1994年统计,慢性病治疗费用年增长速度为17.72%,对宏观经济形成重压,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成为个人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1998年为例,我国因病、伤残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8.2%。
1997年美国糖尿病的直接费用(医疗支出)411亿美元,间接费用(误工、劳动力损失)540亿美元。我国每年4000多亿元医疗卫生开支中,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直接费用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总卫生费用的4%。
慢病是可以通过管理来预防和控制的
世界医学研究表明,在慢病的形成的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气候因素占7%、医疗条件占8%、而个人生活方式占60%。也就是说,人们对慢病发病率上升诸多原因的分析,揭示了疾病流行病学因素是主要方面,是可控的因素,对慢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是很大的;而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遗传性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较难干预,居于其次的地位,对慢病的发病率影响作用是有限的。
我国每年死于高血压并发症者在150万人以上,致残人数达百万之多。
负担重
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慢病导致了45.9%的全球疾病负担,而中国已达到60%以上
慢性非传染疾病是今后我国居民主要疾病负担,北京市居民存款目的中养老占11.3%,而预防意外事故和大病医疗的占到23.3%
“疾病是贫困的第二位原因”,目前国民经济增长为7-8%,居民年收入增长速度5-7%,
致残率高
在1998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要原因。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

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揭示残酷现实:●中国人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增长八成以上●每四到五人就有一人死于癌症●肺癌取代肝癌高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癌症高发折射环境恶化与烟控不力●城市和农村癌症死因差异凸显城乡差别之痛●过多资源用于中晚期患者治疗而忽视了预防癌症在中国城市已成为首位死因,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从中国人群的吸烟流行状况来看,到2025年,中国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将超过100万例。

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农村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这实际上是政府为农村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失误埋单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中,与公众健康发生激烈冲突的不仅是烟草业,更有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产业力量《财经》记者李虎军 (财经杂志网站供稿,更多精彩报道请浏览财经杂志网站) 在过去数年中,艾滋病、SARS、禽流感乃至最新的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都对中国公共卫生领域构成巨大挑战。

然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国,以恶性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或者说非传染性疾病),却正在成为更主要的长期威胁。

今年5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人类最为致命的“杀手”。

其中,癌症位列首位。

2004年,全球有740万人死于癌症。

中国的情况则更为严峻。

今年4月底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表明,中国城乡居民的癌症死亡率在过去30年中增长了八成以上;目前每四到五个死亡的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死于癌症。

中国每年死于癌症的总人口,接近200万人。

诚然,癌症患者数字的增长,与中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不无关系,因为衰老经常意味着癌症的高发。

但仅仅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似乎远不足以解释癌症如此高发。

实际上,生活方式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致癌因素,都已经在这场悲剧性大幕背后隐约浮现。

一个可以观察到的现实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与吸烟存在很大关联的肺癌早已取代肝癌,稳居中国癌症死亡“排行榜”的首位;在淮河流域等一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癌症村”星罗棋布,官方最新的调查也证实,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淮河流域地区的消化系统癌症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

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

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强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高血压、肥胖、吸烟……这些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高润霖就曾结合《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发出提示: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

上述《报告》显示,199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从22.0%升至32.9%。

但与此对应,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超重与肥胖上升。

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2016年至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定增长,从29.9%增至34.1%,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高中阶段无变化。

中国脑卒中死亡数据发布

中国脑卒中死亡数据发布

中国脑卒中死亡数据发布近二、三十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该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008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居民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在各种死亡原因中上升为第一位。

那么,脑卒中人群死亡率在过去的30年间到底是否在持续上升呢?本文以近期完成的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复习相关文献并对中国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一、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2013全国脑卒中流行病学专项调查数据2017年1月,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美国著名杂志Circulation主刊发表。

此项调查由中国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完成。

调查在经过严格分层抽样的全国疾病监测点开展,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

按照脑卒中患病率约1%的抽样估算,确定调查样本(全年龄组)人群60万人。

此项调查的研究设计由两个专业团队完成,第一步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员完成初筛调查,第二步对发现的所有确诊和可能的卒中病例以及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时间段内死亡的卒中病例由神经内科医生再次复核确诊,确保了诊断的可靠性。

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粗)率为127.2/10万,加权率为85.9/10万。

年龄调整死亡率(用WHO世界人口)农村地区为116.8/10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的74.9/10万。

2、早期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曾经进行过几次规模较大的脑卒中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也是由神经科医生入户调查,诊断标准与2013年调查基本一致。

只是80年代初期CT刚刚引入中国,卒中患者绝大多数是临床诊断,在卒中亚型的分类诊断上准确性相对较差。

2013年调查患者的影像学(CT/MRI)检查诊断率已经超过90%,大大提高了对卒中亚型和死亡诊断的准确性。

中国死亡谱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中国死亡谱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通信作者】 刘冰,E-mail:1439217812@
急性传染病和寄生 虫 病 为 主 的 卫 生 保 健 革 命,第 二 次是以脑血管病、心 脏 病 及 恶 性 肿 瘤 等 慢 性 非 传 染 性疾病为主的保健革命 。 [2] 中国死亡谱的转变可 分 为三个 时 期,即 转 变 前 期、转 变 中 期 和 转 变 后 期。 1950年以前为转变前期,由于 战 乱、环 境 卫 生 差、社 会经济落后及医疗 技 术 不 发 达 等 原 因,中 国 大 部 分 人 口 死 于 战 争 、饥 荒 、瘟 疫 、鼠 疫 及 霍 乱 等 ,传 染 病 盛 行 ,人 口 死 亡 率 较 高 ,平 均 期 望 寿 命 较 低 ,低 至 35 岁 左右[3]。1950-1980年为转 变 中 期,随 着 战 争 的 结 束 、抗 生 素 的 应 用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以 及 医 疗 环 境 的 改善,传染病的患 病 率 大 大 下 降,人 口 死 亡 率 降 低, 平均期望寿命有所 提 高,达 到 60 岁 左 右,主 要 死 亡 原 因 转 变 为 呼 吸 系 统 疾 病 、消 化 系 统 疾 病 、生 殖 系 统 疾病等[4]。1980年以后进入 转 变 后 期,由 于 国 民 健 康知识的普及、医疗 技 术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人 口 死 亡 率 进 一 步 下 降 ,平 均 期 望 寿 命 显 著 提 高,达到75岁左右,主 要 死 亡 原 因 已 转 变 为 了 慢 性 非传染性疾 病,如 脑 卒 中、心 脏 病、肿 瘤 等 。 [5] 朱 荣 等 研 [6] 究 表 明,在 过 去 的 30 年 里,慢 性 非 传 染 性 疾 病一直占据着中国 居 民 的 主 要 死 亡 原 因,中 老 年 人 为主 要 群 体,在 未 来 20 年,将 延 续 这 种 趋 势。2015 年《卫生统计年鉴》显 示,中 国 慢 性 非 传 染 性 疾 病 患 者已达到3.2亿,占总 人 口 的 23.53%,排 在 第 一 位 的 死 亡 原 因 是 心 血 管 疾 病 ,第 二 位 是 脑 血 管 疾 病 ,第 三位是恶性肿瘤 。 [7]

中国人死因30年大变化!头号杀手竟非癌症!

中国人死因30年大变化!头号杀手竟非癌症!

中国人死因30年大变化!头号杀手竟非癌症!死因与发展程度相关6月底,Lancet杂志在线发表了文章《Mortality, morbidity, andrisk factors in China and its provinces, 1990-2017》,聚焦中国各省份的疾病负担数据,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健康模式,揭示出过去三十年间,中国人主要死因从传染性疾病到慢性病的转变。

研究中估算了全因死亡率和死因别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s)、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LDs)、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各个省份的疾病对健康的影响状况,对未来不同地区的健康政策的执行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1传染病退下前线,慢性疾病成为主因依据统计,1990年,中国主要的疾病负担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分别位列死亡榜的前两位,而到了2017年,它们已滑到了第25位和第6位。

这得益于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的中国卫生环境,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进行有效预防、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均让目前传染性、母婴和营养导致的疾病对寿命的影响正在不断下降。

研究还发现,2017年,脑卒中(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肝癌已经成为了导致YLLs的前五大死因。

其中,中风、缺血性心脏这两类慢性疾病已经取代了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儿疾病,成为了影响健康寿命的主要疾病种类。

此外,死亡率显著上升的疾病有3种:缺血性心脏病、肺癌和胰腺癌,三者的发病率均增加20%以上,发病率增加是造成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

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的攀升,主要与中国老龄化、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有关。

比如日益富足的生活条件、平日缺乏锻炼均致使患有“三高”的人逐年增多;2018年Lancet的一份研究显示,中国被调查群体中有80%以上的人日均盐摄入量是推荐量12.5克的两倍还多,如此高的盐摄入量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极易引发中风。

中国死亡分析报告

中国死亡分析报告

中国死亡分析报告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社会主要死因的分析对于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近年来的死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中国常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变化趋势以及相关的社会因素。

方法本分析使用了中国卫生和健康统计数据,从2015年到2020年的统计数据。

我们选取了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作为主要的死因分类。

结果1. 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持续是中国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30%左右。

肺癌、胃癌和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

2. 传染性疾病在传染性疾病方面,近年来中国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与过去相比,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大幅下降。

然而,一些传染性疾病仍然存在,如流感、结核病和艾滋病。

3. 意外伤害意外伤害是中国第三大死因,包括车祸、工伤和溺水等。

虽然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意外伤害,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讨论中国的死亡原因多样化,其中非传染性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高发率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对于降低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对于传染性疾病,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加强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

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染性疾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对于意外伤害,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都将有助于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中国死亡数据的分析,总结了中国最常见的死因以及相关社会因素。

减少非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政策、加强教育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共同努力降低死亡率,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datarepository.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China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2020). China health statisticalyearbook. Beijing: China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中国近30年间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中国近30年间结直肠癌死亡趋势分析
wl ei,WANG Yongbo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 an 430071,Hubei Province,China) Correspondence to:YU Chuanhua E—mail:yuchua@ 163.corn
[摘 要] 背景 与 目的 :随着我 国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及饮食 习惯 的改变 ,结直肠癌死亡 率有升高趋 势, 该研 究 旨在 分析 中国近3O年结直 肠癌死 亡 的时 间变化趋 势 。方 法 :分层 汇总 中国大 陆居 民1987— 2O15年结肠 、 直肠和 肛 门癌死亡率 数据 ,利用Joinpoint模 型估算各人群及 各年龄组死 亡率的时间变化趋 势,利用负二项 回归模 型分 析其死 亡在 人群水平 上 的危 险 因素 。结果 :男性 结肠 、直肠和 肛 门癌死 亡率呈 上升趋势 [城市死 亡率平 均 年度 变化百分 比 (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0.50%,农村AAPc=0.57%],女性死亡率小 幅度 下 降 [城市AAPC=一0.59%,农 ̄AAPC=.0.45%];65岁 以下男性和 75岁 以下女性居 民死亡率基本呈 下降趋势 ,65 岁 以上男性和75岁 以上女性居 民基本呈上升趋势 。结直肠癌的死亡风险,城 市居 民是农村居 民的1.46倍 (95%Ch 1.40~1.52),男 性是 女性 的 1.38倍 (95%CI:1.32~1.42),每增加 5岁 ,死亡 风险平 均增 大51% (OR=1.50, 95%CI:1.49~1.51),每 过1年,死亡风 险平 均增加O.08%,但差 异无 统计学意义 (OR=I.00,P=0.47)。结论 : 中国结直肠癌 死亡率 的变化趋 势有地 区、性 别及年龄差异 ,男性居 民呈上升趋势 ,女性居 民呈小幅度下降趋势 ; 高年龄组居 民结直肠癌死亡率呈上升趋 势。

生活方式与死亡原因的变化

生活方式与死亡原因的变化

生活方式与死亡原因的变化
在近30年中,运输方式、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促成了事故及损伤的新模式。

交通相关损伤、自杀、溺水和高空坠落占所有损伤死亡的79%。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城乡移民国家。

城市化也导致精神疾病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据估计17%的中国成年人患有一种或更多种精神疾病。

城市居民自1992年、农村居民自2005年,精神疾病进入前10位主要死亡原因。

一些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原因被认为与烟草相关。

据估计,吸烟是2005年大约67.3万中国成人过早死亡的原因。

男性中归因于吸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女性中归因于吸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05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73岁。

与1950年年龄中位数23.9岁相比,2005年年龄中位数达32.6岁。

至2050年,中国年龄中位数预计达49.8岁,高于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37.8岁)。

最引人瞩目的进步在与儿童存活的改善。

1~10岁儿童死亡率下降最显著,年下降率达4%~9%。

总体来看,虽然传染病及孕产妇和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在1982-2010年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增加,损伤和中毒所致死亡率仍高。

上诉结果连同我国巨大的吸烟人群及人口老龄化、城市化扩增和环境风险增加,提示中国迫切需要在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系统树立一个更加偏重于预防的方向。

中国人10大死因公布,60%的人将60%的积蓄用于生命的最后28天

中国人10大死因公布,60%的人将60%的积蓄用于生命的最后28天

中国人10大死因公布,60%的人将60%的积蓄用于生命的最后28天在被凤凰卫视采访的时候,华大基因集团的董事长汪健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60%的人将在他们生命的最后28天花光他们60%的积蓄。

这绝不是一句空话,现如今治病难、疾病重,很多家庭砸锅卖铁拼命打工也治不好,而且由于重大疾病发病率很高,很多家庭都面临这样的情况。

其实,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统计了十大死亡原因,而这些疾病,其实都与我们的生活习惯脱不开关系。

你知道中国人的十大死因吗?早在2019年6月,中国居民在1990到2017年间的死因就已经得到了分析,并被发表在国际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其中,中风是导致中国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中风还有一个别名是脑卒中,在现代医学中,可以理解为急性脑血管病。

它不仅发病和病情变化速度很快,而且还很容易导致死亡和残疾,因此在临床医疗中一直非常受重视。

中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疾病的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中风先兆期:这一阶段内,疾病的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偏身瘫软、短暂性语言謇涩、发作性偏身麻木以及阵发性眩晕等,同时还和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有很密切的联系;•急性期:会有闭证和脱证两种表现,闭证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手足紧握;而脱证则主要表现为口唇发白,手足发冷无力等;•恢复期和后遗期:这段时期人体正气不足,而导致中风发生的邪气却依旧有残余,所以可能会导致中风难以被完全治愈。

除了上述症状之外,中风还有一大症状——口眼㖞斜,想到自己可能眼睛和嘴角不对称,是不是很可怕呢?除了中风之外,缺血性心脏病也可谓是一大健康杀手。

它和中风一起在十五年内一直高居人口死亡原因的榜首。

而且,根据它的死亡率趋势的调查,它所导致的人口死亡数量还在不断上升。

而第三大原因则为人们所熟知的癌症之一,肺癌。

接下来依次为第四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五位肝癌,第六位车祸,第七位胃癌,第八位阿尔兹海默症,第九位新生儿疾病,第十位高血压性心脏病。

看着这些原因,几乎大多数人都是死于疾病,寿终正寝,好像已经成了一种奢望。

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规模死亡时期

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规模死亡时期

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规模死亡时期中国古代历史都是在腥风血雨中度过的,在每一个时期内,各种农民起义和蛮族入侵所导致的人口大屠杀永远都是那么的恐怖。

对于那些向往权力的统治者来说,残酷的战争手段,永远都是屠杀贫民最有利的武器。

在历史上,中国曾出现了18次规模比较大的人口死亡时期。

1.西周与东周过渡时期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死,幽王宫涅继位,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

在他的统治下,各种天灾人祸蜂拥而至。

关中地区发生大地震和旱灾,百姓死伤惨重。

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犬戎也向中原大举进攻,周军节节败退,犬戎军队大肆屠杀平民,估计当时平民死亡达百万人以上。

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其实是一个软弱的中央王朝,经历了犬戎军队侵略的冲击后,它已经无力管辖各个诸侯国了,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

在春秋时期各种战争就有448次之多,到了战国时期,达500次以上,双方集中数十万军队大混战的次数就有223次!3.秦始皇灭六国战争战国后期,秦国是最喜欢对外扩张的国家。

在消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兵绞杀过无数的敌方士兵和百姓。

灭赵,坑杀近40万人;灭魏,杀死近10万人;灭韩,杀8万人;灭楚,杀死12万余人;灭齐,杀死7万多人;灭燕,近15万人被杀害。

此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百越用兵50万人,杀死当地军民近20万人。

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死伤30万人,修长城死亡民夫近50万人,参与修建阿房宫和秦皇陵的130万人,也全部被秦兵杀死!4.秦末农民战争和西汉初期从公元前204年到公元前195年,战争与天灾仍然持续不断。

从最初开始的陈胜、吴广起义到后来的楚汉争雄战争,以及西汉初期的社会动乱,都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

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公元前195年,全国只剩下不到700万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口因自然灾害、瘟疫和战争而大量死亡,呈现了真正的“荒无人烟”之惨景!5.汉武帝征讨匈奴汉武帝极具雄才大略,他的雄才大略为一个民族树立了傲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族群永远的名字。

改革开放后的伤亡事故特点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后的伤亡事故特点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后的伤亡事故特点是怎样的我国企业工伤事故率远远高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工伤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事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一、伤亡事故发展趋势1·老工业区工伤事故死伤人数呈减少趋势,快速发展地区工伤事故死伤人数呈上升趋势。

这与从事工业生产人数的变化有关。

快速发展地区就业增加,安全措施跟不上,伤亡事故和伤亡人数绝对值上升很快。

老工业区因开工不足和有管理基础,事故和伤亡人数呈稳中有降的趋势。

2·工伤事故发生率有两个转移趋势(1)工伤事故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工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生工伤事故的趋势都显示出,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水产业等)工伤事故呈下降趋势。

工业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发生工伤事故的比重比较稳定或趋于下降态势。

而第三产业(交通运输、电力、商业、饮食、服务以及文化娱乐、旅游行业)发生事故的比重增加。

(-安全员之家)我国近几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重大、特大火灾恶性伤亡事故频频发生,损失惨重。

1994年全国发生在歌舞厅、宾馆、饭店等服务业的火灾事故达2683起,死亡747人,伤36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与1993年相比,火灾起数上升14.7%,死亡人数增加3.1倍,经济损失上升66.7%。

(2)工伤事故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中小企业本身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和安全卫生水平低,加之一些大企业把有害或繁重危险作业和淘汰的陈旧设备转嫁给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工伤事故频繁而严重,且有增加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乡镇企业迅猛崛起,“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发展很快。

这些企业,尤其是“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安全管理薄弱,安全卫生设施和劳动条件普遍较差,安全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伤亡事故明显增加。

尤其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南方沿海地区,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比较严重。

1991年5月30日,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私人企业兴业制衣厂,发生火灾,由于车间、仓库原材料堆放和工人宿舍连在一起,正在熟睡中的工人不及撤出,楼梯通道又被堵塞,造成71人死亡,48人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中国过去30年以来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施焕中教授1978年之后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活条件、营养及卫生保健的改善使得婴儿死亡率及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逐步减少,导致死亡模式发生改变。

1957年,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和结核病是主要死亡原因;同期,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主要死亡原因。

到了1975年,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前三位死亡原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肺结核紧随其后。

最近的一项包括成年中国人口代表性样本的大规模前瞻队列研究并于2005年报道结果,发现男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意外事故和感染性疾病;女性的前五位死亡原因为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肺炎和流感、传染性疾病(N Engl J Med 2005; 353: 1124-1134)。

虽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总人口的国家死亡登记系统,但国家卫生部可以通过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和全国疾病监测点(DSP)系统获取全国范围的关于死亡率的估计信息资料。

卫生部生命登记系统的样本地点不具代表性,因为这些地点几乎全部集中于东部地区,样本监测地点数量逐年变化。

相反,DSP系统监测地点不变,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国人口。

因此,由DSP系统得来的死亡原因统计数据是估计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数据。

中国死亡原因统计基于根本死因,其定义为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那些疾病或损伤。

国家卫生部自1983年开始每年一次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按照原因、性别及年龄报告死亡。

为了分析过去近30年以来中国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我们翻阅和剖析了自1983年至2011年共计29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同时重点分析了2010年年龄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死亡原因及首位死亡原因??恶性肿瘤的类别范围。

如附录表A1和表A2所示(数据被索,有兴趣者请直接于作者联系索取电子版),我国于1982~2010年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围生期疾病、结核病、或非结核感染性疾病。

自1987年起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进入城市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且稳定增长;自1997年农村人口出现类似的情况。

城市居民自1992年、农村居民自2005年,结核病滑出前十位死亡原因。

自1992年城市居民精神疾病导致死亡成为一个大问题,这事儿于13年后出现于农村居民。

神经系统疾病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

1982~201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均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图1)。

在过去29年中,上述5个主要死亡原因每年占所有死亡的比例超过85%。

1982年城市人口首位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疾病,1983~1986年被变成心脏疾病(图1A)。

1987~2003年,与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相比,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下降更加迅速;自2004年起,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逐渐增加,变化趋势几乎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相同,这两种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均低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

对于城市居民,自1987年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排首位,1999年明显增加,直至2010年一直处于高水平。

呼吸系统疾病在过去29年中一直是第四位主要死亡原因,自1987年起增加至与心脏疾病同样的排名;然而,并未像心脏疾病一直呈增高趋势,其保持稳定水平。

在过去29年中损伤和中毒一直是第五位死亡主要原因。

中国城市地区主要慢性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呈现总体增加趋势,由405.8人/10万人增加至485.6人/十万人。

与城市人口情况类似,1982年至1986年期间,心脏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在农村人口排名第一,1987年减少一半,之后在过去8年中轻微增加(图1B)。

同期,呼吸系统疾病是第四位死亡原因,1987年起增加双倍,之后15年成为首位死亡原因,随后除2005年,在最近9年中均大幅度下降。

过去29年中城市居民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非常相似,2004年之前均低于农村居民。

2002年小幅度下降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自2003年起逐渐增加,2010年分别成为第一位和第二位死亡原因,其水平几乎相同。

2010年在中国农村居民观察到主要慢性疾病增加趋势,由1982年443.1人/十万人增加至2010年489.4人/十万人。

关于男性和女性人口死亡率趋势比较的数据发表于自1998年出版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城市和农村地区男性及女性前十位死亡原因见补充附录中表A3-A6,关于死亡前五位原因比例趋势比较见图2。

在过去23年中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在城市男性人口中排首位(图2A),均比同年城市女性人口高(图2B);而对于城市女性人口来说,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通常排首位。

剩余死亡模式在城市居民男性和女性人口中类似。

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在1988年至2010年逐渐增加,2001年替代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男性人口排名首位(图2C),而在农村女性人口中,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率每年均高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率(图2D)。

农村居民男性和女性人口剩余死亡模式类似。

2010年中国城市地区10大主要死亡原因的相对比例见图3A,这些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28.2%)、心脏疾病(22.3%)、脑血管疾病(21.6%)、呼吸系统疾病(11.8%)、损伤和中毒(6.6%)、内分泌和代谢疾病(3.1%)、消化系统疾病(2.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2%)、感染性疾病(1.2%)和神经系统疾病(1.0%)。

恶性肿瘤中,肺癌(28.2%)、肝癌(22.3%)、胃癌(21.6%)、结直肠癌(11.8%)、食管癌(6.6%)、乳腺癌(3.1%)、白血病(2.9%)、膀胱癌(1.2%)、宫颈癌(1.1%)和鼻咽癌(1.0%)是前十位肿瘤类型(图3A)。

2010年农村地区前十位死亡原因排序及相对比例完全不同,分别为脑血管疾病(25.0%)、恶性肿瘤(24.7%)、心脏疾病(19.1%)、呼吸系统疾病(15.1%)、损伤和中毒(9.1%)、消化系统疾病(2.5%)、内分泌和代谢疾病(1.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1%)、感染性疾病(1.1%)、神经系统疾病(0.7%)。

恶性肿瘤中,肺癌(27.2%)、肝癌(22.3%)、胃癌(18.7%)、食管癌(16.3%)、结直肠癌(6.7%)、白血病(2.8%)、乳腺癌(2.4%)、鼻咽癌(1.7%)、宫颈癌(1.0%)、膀胱癌(0.9%)为前十位肿瘤类型(图3B)。

如附录表A7所示,2004-2005年肺癌成为首位癌症死亡原因,1990-1992年排名第三,1973年-1975年排名第四。

2010年城市人口(图4A)和农村人口(图4B)不同年龄组死亡模式类似。

年龄小于40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为损伤和中毒,这不包括小于1岁的新生儿。

2010年,超过20%的30至74岁中国人死于癌症。

不包括小于4岁的新生儿及围产期婴儿,随着年龄增加,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逐渐增加,而感染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总体下降。

上述分析结果提示中国在过去近30年中超过85%的死亡归因于以下五种原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

其他主要死亡原因包括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围生期疾病、结核病、非结核感染性疾病等。

一些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原因被认为与烟草相关,我们注意到中国近30年来的烟草相关死亡率大幅度增长。

2010年,中国估计有28.1%成年人(52.9%男性和2.4%女性)为现时吸烟者,即中国估计有301百万现时吸烟者,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者(N Engl J Med 2011; 364: 2469-2470)。

此外,估计72%的非吸烟者包括180百万儿童暴露于二手烟;中国戒烟率非常低,只有11%吸烟者成功戒烟,82%吸烟者从未考虑戒烟(Lancet 2011; 377: 1218-1220)。

据估计,吸烟是2005年大约673000中国成人过早死亡的原因,归因于吸烟的男性死亡数多于女性(N Engl J Med 2009; 360: 150-159)。

此外,男性中归因于吸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肺癌,女性中归因于吸烟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实际上,肺癌近年成为中国最常见的癌症。

大约有153百万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但是只有24%的人知晓其患病,只有19%的人正在接受抗高血压药物(Circulation 2008; 118: 2679-2686)。

更遗憾的是,只有24%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能够完全控制血压,只有不足5%的所有高血压患者能够完全控制血压。

高血压病人如此之低的的控制率可能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脏疾病及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风险有关。

据估计在中国大约2.11百万心血管死亡由高血压引起,其中1.15百万人为过早死亡。

此外,0.22百万心血管死亡归因于高血压前期,其中0.12百万人为过早死亡。

所有高血压相关死亡中,心血管疾病死亡超过80%(Lancet 2009; 374: 1765-1772)。

过去近30年中,运输方式、居住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促成了事故及损伤的新模式,而迅速都市化对于促进这种趋势起关键作用,尤其是交通相关及职业事故、损伤。

交通相关损伤、自杀、溺水和高空坠落占所有损伤死亡的79%;农村损伤死亡率是城市的两倍,男性损伤死亡率为女性的两倍。

我们的显示显示过去29年中损伤和中毒是城市和农村居民第五位主要死亡原因,大约占中国所有死亡的5~10%。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已经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城乡移民国家,导致城市人口从1980年的191百万增加至2009年的622百万,预计接下来的10年将会有另外200百万城乡移民者。

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达51%,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城市化导致人类行为、饮食及社会结构改变,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神经精神障碍等有重大影响(Lancet 2012; 379: 843-852)。

鉴于饮食及体力活动的改变,城市居民成人高血压和儿童超重、肥胖率几乎为农村居民的两倍便不足为奇。

早期的研究报道了中国城市化相关的饮食和体力活动改变伴随癌症增加,而城市和农村地区癌症死亡率非常不同。

城市化也会导致精神疾病,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据估计17%的中国成年人患有一种或更多种精神疾病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