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资料

合集下载

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关系的实质及其区别联系

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关系的实质及其区别联系

人与自然、人与人两种关系的实质及其区别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形成的两种最基本的关系,人的所有活动都围绕此展开。

这两对关系既相互独立,各有各的适用范围,又相互影响和制约。

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更为根本或者说是更为优先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则是派生的。

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关系的展开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基础。

当今一系列环境问题突现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两种基本关系,尤其是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演变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此时并不构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为那时人类还没有存在。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应然而生。

人生活于自然界,人的活动必然对自然界产生影响,而自然界也必然对人产生影响。

人首先是自然界的产物,既是自然界发展进化的结果,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自然属性。

这就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永恒依赖,人类不论多么聪明,有多大能力,也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如何进步,都不能脱离自然界。

人永远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这就意味着人不能破坏自然,不能对抗自然,只能保护自然,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是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还是一种有理性思维的动物,具有社会属性,这是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

人是自然界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有理性就能思维,就有自我意识。

能思维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得人对周围环境不仅仅是适应,而且还进行改造,以便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而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

有自我意识,人就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就能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于自然界的主体,而不是像其他生物一样永远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构成与自然相对立的一极,也就无从谈起它们与自然界的关系,因为它们本身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人有理性思维,有自我意识,能与自然界进行有意识的物质能量交换,才形成了特有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形成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新产物,即“人化自然”。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变化:一、古代时期:顺应自然的农业文明在古代时期,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人们注重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农业文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形成了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

二、近代时期:工业化的挑战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逐渐开始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开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工厂排放污水、废气等污染物,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同时,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森林等问题也加剧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

三、现代时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要求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包括加强环保法规制定和执行、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

四、未来展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人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径,努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这将包括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努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有所不同。

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讨材料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讨材料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研讨材料一、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话题。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与自然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给这种关系带来了巨大变化。

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历史演变1. 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依赖于自然的资源和环境,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和谐共生的。

2.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

3. 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环境的破坏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三、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1. 过度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工业化生产、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量能源消耗、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

2. 生态平衡失调导致的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特殊天气事件的增多等,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害风险。

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与对策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意识形态的引导,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2. 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通过教育,培养人们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五、结论与展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话题,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建设美丽我国、美丽世界贡献力量。

我的观点与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制度、加强法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绿色发展;要加强环境教育,培养人们自觉尊重自然的态度。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程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历程:从猎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转变
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人类是采集者和猎人的角色。

我们依赖自然界的资源来获取食物、水和庇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开始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与自然和谐共处。

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开始储存粮食,并建立了定居点。

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因为我们不再完全依赖自然的赐予来生存。

农耕文明的出现,人类开始选择耕种和畜牧,以更加稳定地获取食物和其他资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开始过度开垦土地、滥伐森林和放牧,导致土地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问题的加剧。

逐渐地,人类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在20世纪,环保运动兴起,人们
开始采取行动来保护地球。

各国政府开始制定环保法律和政策,鼓励环保技术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开始探索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人们开始关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以确保生态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

各国采取措施限制非法捕猎、滥砍滥伐和过度捕捞,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人们也开始推动可持续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从依赖自然到尊重自然、从过度开发到可持续利用的过程。

唯有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正确处理四大关系:如何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个历史演变过程。

在原始发展时期,人类崇拜依附于自然,匍匐在大自然的脚下;在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控制、支配自然,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

尤其就是到了近代,人类开始直观地认识到人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不就是依赖自然的给予,而就是依赖自己对自然的改造。

为了有效地“改造自然”,人们不惜把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瞧得轻而易举,并加以夸大与绝对化。

随着对自然控制与支配能力的急剧增强,以及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人类开始一味地对自然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也不得不面对人口剧增、能源短缺、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缺乏、森林锐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危机的种种现实。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当把促进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未来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积极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自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力求正确认识与运用自然规律,通过相互依赖、互惠互补,与自然界与谐相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既改造自然,又不破坏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目标,以便全面长远地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立一个完全新式的人类文明,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根本途径“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的新理念,对我们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与现实指导意义。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要达到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生产力发展与自然与谐“双赢”的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与生态环境双重保障,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而在具体操作中,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关系】一、引言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一直是我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而在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更是被提出,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将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关系展开探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1.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变历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早期的人类是依赖自然生存的,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开始自主改造自然,这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开始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2.和谐共生的内涵及重要性和谐共生不仅仅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更是指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和谐共生的实现对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1.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提出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

这一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已经高度重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国家发展的战略位置。

2.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需要我们不断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写手,我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才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与自然关系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演变

2、人与自然的认识关系的历史演变人与自然的认识关系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的基础上的, 它必然随着实践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人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与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一样,也是由异化走向对异化的扬弃的。

由于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使得人对自然的认识与对自身生活的认识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一)人与自然的认识关系随着实践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出发,论证了人与自然认识关系的源起和变化。

对这一变化最经典的表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马克思人与自然的认识关系随着实践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观点, 也在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佐证。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对自然的抽象认识经历了一下阶段:第一,古代有机整体的自然观。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开始出现,奴隶制社会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从事科学文化活动。

这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己逐步摆脱神话的想象,而更多相信以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探讨自然的本质。

此时,虽然人类己开始依靠自己的观察来试图认识自然,但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自然的认识还缺乏科学的认证,而是处在朴素直观的猜测的基础上, 是一种直观觉察和天才思辨的结果。

这时,由于人们对人一神一自然三界认识仍带有浑然一体的特色,其自然观具有物活论、整体论、目的论的倾向,是一种有机论的观点。

所以,这时的自然观也是以有机整体的朴素辩证的唯物自然观占主导,当然也有神秘宿命的唯心自然观。

如,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活的具有内在秩序的有机体,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灵魂的、有生命的、有“心灵”的、“活的”世界。

这也就是常说的“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坚持“整体论”,认为自然与人是一个整体,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

在对人与自然何以存在的思考上,他们基本认同“目的论”,即认为自然界万物的存在与变化都是有目的的,为了某种目的而存在, 为了某种目的而运动。

这种目的论,最终往往导致世界是“神”为了某种目的而创造的,“神”是宇宙中最高的存在或“第一推动力”。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变迁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 然,人的活动又会影响自然,所以人与自然 的关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由于人类对自 然及其自身认知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 也会有性质上的巨大差异。 实质——人与自然矛盾不断展开和不断 解决的循环过程。 驱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是丽江源头的忏悔碑
无限敬畏的自然神灵: 您所统管的自然界,本是我们的亲兄弟! 由于我们在生产生活中,无视您所规定的自然则, 因而受到了种种惩罚: 毁坏森林,乱采沙石,招致洪灾泥石流;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招致沙尘风暴; 肆意捕杀野生动物,招致动物灭绝; 乱采乱挖珍稀植物,招致植物灭种; 随处乱丢垃圾,招致瘟疫滋蔓; 随意排放废水,招致水源污染; 大肆排放废气,招致空气污染; 滥用生长激素和农药,招致食品有毒素; 。。。。。。 这都是我们的罪过,请接受我们的忏悔! 您的惩罚使我们警醒。我们决心用保护和美化环境 的实际行动,偿还对您的欠债、祈求您的宽恕。 谨告神灵,伏惟尚飨。
当人类陶醉于“胜利” 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却 是自然界的种种“报复” 与“惩罚”:温室效应 加剧,酸雨污染,资源 短缺、森林破坏、耕地 减少、土地沙漠化、生 物物种灭绝……
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已超出 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 能力!!!
这些问题的出现,最终为人类敲响了警钟。 人类清醒的认识到,如果继续按传统发展道 路走下去,人类文明将全面崩溃,人类将面 临灭顶之灾。
可分为三个阶段
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赖阶段 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依赖阶段 敬畏与依赖 人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控制 征服与控制阶段 人对自然界的征服与控制阶段 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阶段 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阶段

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及其演变

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及其演变

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及其演变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自古以来,人类就依赖自然的资源来生存和发展。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的演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共生关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

那个时候,人类只是依靠自然界的资源来维持生命。

他们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生活在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状态下。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开始种植农作物,驯养家畜。

这种对自然的依赖更加深入,人类开始改变自然环境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但与此同时,人类也开始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一种相互尊重和保护的共生关系。

二、共生关系的演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化的推进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但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破坏了生态平衡。

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共生关系变得脆弱。

然而,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人类开始反思自己对自然的过度剥夺和破坏,积极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从节能减排到推广可再生能源,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到推动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次趋于平衡,共生关系得以恢复。

三、共生关系的意义和影响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水、土地、空气等资源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

只有保护好这些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共生关系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

自然界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会打破这个平衡,导致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只有保护生态平衡,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第三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第三章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致经历3个阶段:一是 古代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阶段;二是 工业时代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阶段;三是 未来社会人类和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相处、 永续再生的关系阶段。在人与自然关系的 历史演变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与自然 关系的历史演变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
一、人类自然观的演变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 1.原始神话宗教的自然观 原始人认为,自然界也有生命,也像人一 样有运动、思维,有生命,有感受,进而形 成了“万物有灵论”的观点。
慧能去世后,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 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 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 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 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 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 记述他的事迹。
3.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的利弊 其有利的方面是:首先,古代朴素的自然观从 感觉的直观出发,从整体上思辨自然界的本质与 规律,从某种或某几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实物中, 在某种特殊的结构中来寻求自然界的统一,并以 此来勾画自然界的总画面。 其次,古代朴素的自然观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 它充分注意到了自然界的永恒运动,坚持从自然 观、从“本原”的运动演变来说明自然界的“生 成”和发展变化,看到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的不同方面,并把它们的对立统一看做是自然 界演变发展的动力。
同时,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 人们在生活中深感面对风、雷、雨、 电等自然现象时的无能为力,便对这 些自然现象赋予超自然的力量,并对 超自然力量所震慑、折服而加以崇拜 ,于是形成原始宗教。原始人认为, 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都是由神控制的 ,神的力量是无限的。
2.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在古代中国、印度 、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罗马等国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古代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 自发、朴素、直观认识的结果,它是以自 然哲学的形态出现的理论认识,以探索世 界的本质和世界的发展变化为宗旨,是粗 浅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 物。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环保督察
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生态环境 保护责任。
科技创新助力解决方案
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环境治理 水平。
环保技术
推广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绿色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相协调。
06 跨文化视角下人与自然关 系思考
物种灭绝与生态失衡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态平衡被打破,给地球生 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把握现在,积极应对挑战
倡导绿色发展
积极推广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加强环境治理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方面,近年来中国学者在人与自然关系 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理论探讨、实证研究 等方面。
2
国外研究方面,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与自然 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生态学、环境伦理学、 哲学等。
3
国内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共同 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深入发展。
02 古代人与自然关系
环境破坏转移
全球化使得一些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 国家,加剧了当地的环境破坏。
跨国生态问题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问题已超越国界,需要全球共 同应对。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洪涝、干旱、台风等)频发, 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对自然的初步认识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开始对自然 现象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解释,形成 了一些朴素的自然观念。

关于自然资源的历史论述

关于自然资源的历史论述

关于自然资源的历史论述
自然资源的历史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史前时期: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史前时期,人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采集、捕猎和采矿等方式维持生存。

这个时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2.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期间,人类逐渐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

这个时期的农业革命使人类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了食物产量和人口数量。

3.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化石燃料和矿产资源成为工业化的基础,人类大规模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4. 环境保护运动: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环境保护运动崛起,推动了环境法律的制定和环境保护的实施,以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对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

5. 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认识不断加深,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提出并得到广泛关注。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考虑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平衡,以保障
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

总的来说,自然资源的历史论述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方式的演变,从最初的基本生存需要到工业化的推动力,再到后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和利用方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自古以来,人与自然一直紧密相连,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演变。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社会,这种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首先,原始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早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处于生存的本能驱使下,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人们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和资源。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促使人类开始认识和尊重自然。

原始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预测天气和季节变化,探索自然规律,并将这些知识传承下来。

其次,农耕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第二个阶段。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掌握了种植与养殖的技术,有了更多的粮食和资源。

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改变自然环境以适应自身的需求。

人们开始进行农田的开垦、灌溉的建设,控制水流和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

这种对自然的主动干预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然而,工业社会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掌握了更多的科学技术,实现了生产和生活的大规模变革。

工业化的兴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繁荣,但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引发了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在这个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环境保护行动。

最后,可持续发展阶段是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最新阶段。

面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人们开始推动转型,寻求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既满足当前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的利益。

人们开始采取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降低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通过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持久繁荣。

总结起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社会。

从依赖自然、改变自然到保护自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和认识演变-自然辩证法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和认识演变-自然辩证法
科学推动技术: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近代机械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近代工业展示了征服自然和控制
自然的能力。
技术应用:蒸汽机的应用,标志了人成功地实现对自然力的控制和转换。电力的使用现实了人对自然的支配。推进了一批新兴工业迅速崛起。创造巨大物质财富,迎来了工
业文明。
技术的变革: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的基本属性。“人工自然”就是人的基本属性的表现。
共通性原则
概念: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存表现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
认识:全球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起的种种灾难危及到人类,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应争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的。
总结:命运和使命同一,通力合作,共同研究、评价、检测地球变化,保护我们的环境和资源。
公正性原则
概念: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内容:当代人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浪费剥夺了子孙后代公平享用资源的权利。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资源的挥霍和浪费限制了另一些国家公平享有资源的可能性。
方法: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建议人们通过国际公约和国家法来解决环境问题。
观念的转变
1)控制自然观念具有了双重含义,对外部自然的控制和内在自我的控制。内在自我的控制,即:只有对人自身能力发展方向和后果进行何地控制。
技术应用
技术应用:依靠原始生产经验获得的技术,如火的应用、动物驯养、工具制造等,使得人类扩大了与自然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应用技术的目的:为了生存需要,直接利用,获取自然界浅层物质。
结果: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人开始向能动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不安定的生产方式向农业社会过度。
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方针、政策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知识清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识清单人地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相应地也产生了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崇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人们认为自然是神秘而强大的,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例如,在许多原始部落中,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猎物丰富。

在农业社会,人们虽然已经开始主动改造自然,但仍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

“靠天吃饭”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如根据季节变化种植农作物、根据地形和水源条件选择耕地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期。

这一时期,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人类开始企图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宰。

人们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例如,大规模地砍伐森林用于开垦农田和建设工厂,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在这个阶段,人类认为自己有能力战胜自然,忽视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和反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环境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于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一种谋求人地协调的思想逐渐兴起。

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了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

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PPT学习教案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PPT学习教案
第12页/共23页
➢ 在这一时期,掠夺性地开发资源,一方面对大自然 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 的报复与惩罚。
第13页/共23页
现代工业文明时期
➢ 20世纪以来,大工业的发展更把人工自然扩展到空 前的范围,引起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 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灭绝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 题,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出自然界的再生能 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逐渐的,人类感受到了自然界 愤怒的力量,但人类终究是有理性的动物,当这种 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 一个新的时期——和谐相处阶段。
第11页/共23页
➢ 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生 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 力也飞跃前进,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 足感,驱使他们不断创造出新技术去“征服自 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 夺。然而,这种征服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人与自然关 系的不和谐问题。由此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第三 个时期——征服阶段。
第7页/共23页
农业文明时期
➢ 在这段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青铜器、铁 器的使用及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始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使得这种关系进入了开发 阶段。
第8页/共23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但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自 然资源如土地、林木、草场、山川、河流等有较强 的依赖性,所做的更多只是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 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开发利用阶段)
第2页/共23页
➢地球至少存在了数十亿年。人类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 价值
➢ 自然界的外在价值:是指它对人 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意义。自然界 的事物作为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能实现人和其他 生物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是在影片中,就是因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的对资源的掠夺威胁到了Navi 族的生存,而引发了两者之间的 战争。
➢ 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相互依存才是我们所追求 的,这种观念的转变体现了人类的反思,我们相信, 人类有信心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环境永远是人类最 亲密的朋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 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 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 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 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 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演变规律
➢ 人类文明的历程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 早起工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四个阶段。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2010 级 临床医学 0060班
➢ 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 演变规律 ➢ 目的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
➢时间可以追述到700万年前某一天,从那天起 突然出现了一个让地球无比纠结的问题,因 为人来了… 随着最早的人类出现,人与自 然的关系在不断演变,这就使得人成为了一 切环境问题的根源。
➢地球至少存在了数十亿年。人类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只有几千年,然而人对于环境的影响 却是巨大的。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 自然界的外在价值:是指它对人和其他生命 的生存意义。自然界的事物作为人和其他生 命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实现人和其他生 物的利益。
➢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是它自身生产发展的需 要。它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自我维持和再生 产,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演化。
➢ 因此也就对应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四个时 期即依赖阶段,开发利用阶段,征服阶段以 及和谐相处阶段。
原始文明时期
➢ 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 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人类一方面直接或通过 简单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得所需的一切;
➢ 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 胁。这一时期,人类更多的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甚 至于崇拜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 状态。。 (依赖阶段)
农业文明时期
➢ 在这段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青铜器、铁 器的使用及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始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使得这种关系进入了开发 阶段。
➢ 但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对自 然资源如土地、林木、草场、山川、河流等有较强 的依赖性,所做的更多只是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 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开发利用阶段)
早期工业文明时期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产生了一 系列技术革命,从而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 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产生,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 使得人类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出现了质的飞跃, 各种机械装置被发明出来,人类从此进入了工业社 会。
➢ 但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生 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 力也飞跃前进,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 足感,驱使他们不断创造出新技术去“征服自 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 夺。然而,这种征服的结果就是导致了人与自然关 系的不和谐问题。由此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第三 个时期——征服阶段。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一个叫 潘多拉的星球上,这个星球上存 在着一种特有的矿物元素。能够 吸引人类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拓荒 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矿物元素 将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
然而在这个星球上还存在一 个叫做Navi的生物种族,他们不 满人类的到来,更不喜欢人类的 机器在这个星球的土地上因为到 处挖矿而留下的斑斑伤痕。
➢ 在这一时期,掠夺性地开发资源,一方面对大自然
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 的报复与惩罚。
现代工业文明时期
➢ 20世纪以来,大工业的发展更把人工自然扩展到空 前的范围,引起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 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灭绝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 题,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出自然界的再生能 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逐渐的,人类感受到了自然界 愤怒的力量,但人类终究是有理性的动物,当这种 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 一个新的时期——和谐相处阶段。
➢ 进入21世纪,“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人类关心的主 题,对自然界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一系列的绿色, 低碳工业相继出现。
➢ 正是由于我们的这些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缓
和,我们所预期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的被构建出 来。
探究这一系列变化的目的
➢ 自从人类的出现,自然界就被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经历了最初的崇拜与依赖;认识与了解之后的开发 和利用;为满足自身无止尽欲望的征服和索取;遵 循自然界自身规律后的和谐相处和发展。我们应该 知道:人与自然并不是对立的, “人本身是自然的 产物”,目光短浅的利用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 惩罚;破坏环境,必将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使人 类的未来面临困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