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 圣十四行诗之10
邓恩玄学诗比喻初探
![邓恩玄学诗比喻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f2e234d1240c844769eaee8c.png)
人文社科
邓恩玄学诗比喻初探
延安大学外语学院 秦晓梅
[摘 要]本文根据玄学派诗人擅用奇喻这一突出的特点,对玄学派领袖约翰·邓恩在其几首诗中如何运用比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约翰·邓恩 诗歌 玄学比喻
玄学派诗通常指英国 17 世纪一些诗人的作品。这些诗人包括安德 鲁·马维尔、乔治·赫伯特克拉肖、亨利·沃恩等。首先,玄学派诗人具有 强烈的叛逆精神,试图从伊丽莎白时期传统的爱情诗歌中分离出去。诗 人的措辞采用简洁的白描法,大大区别于伊丽莎白时期或新古典主义 时期的诗歌风格,并反映了普通语言和强弱自然的节奏。诗中的意象都 是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诗歌的形式经常都是以作者同爱人,同上帝, 甚或同自己进行争论的方法存在的。关于爱情,玄学派诗人继承了文艺 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传统,以人为中心,但他们不满足于柏拉图式的精 神恋爱,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突出表现有血有肉的男女间的爱 情。不过,他们也并非完全沉湎于男欢女爱。他们理想的爱情是精神恋 爱同性爱或体爱(physical love)的结合。他们认为,性爱是基础,精神恋 爱是升华,二者缺一不可。其次,在创作手法上,他们一反当时爱情矫揉 造作的夸饰风格,与爱人、上帝以及自身的辩论。特别重 要的是,他们抛弃已成为陈词滥调的夸张比喻,转而运用使人耳目一新 的所谓“妙喻”(conceit)。在一般的比喻里,相关双方由于文化和心理上 的一些原因总会有某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相似性,或者说他们之间容 易让人产生联想比如玫瑰(爱情),樱桃(红唇),等等。但玄学派诗里的 妙喻却往往没有这种基础,人们很难在双方关系之间产生联想。在欣赏 玄学派诗时,读者常有惊奇和震惊的感觉,禁不住为诗人奇异的想象和 巧妙的手法拍案叫绝。
国外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现状综述 国际上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以《会计 月刊》1971 年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 1973 年马林 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开创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先河。进 入 90 年代,环境会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0 年.格瑞(RobGray)撰 写的《会计工作的绿化》是环境会计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环境 会计在不到 5 年的时间里,变成了世界会计界的学术议题。1992 年,德 福·欧文编辑出版了《绿色报告》。该书汇集了众多学者在绿色报告方面 的研究成果,从西欧绿色报告的历史、绿色报告的未来、绿色意识和绿 色报告的未来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绿色报告的内 容、作用、以及绿色报告系统构建。该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后续的绿色 报告基本框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96 年,罗博·格雷教授与 德福·欧文等学者合著出版了《会计与受托责任:公司社会报告与环境 报告的变化与挑战》。该书从公司的受托责任角度,剖析了现行会计理 论的诸多缺陷,系统阐述了公司社会报告与环境报告原理与理论。该书 为人们全面了解公司社会报告和环境报告的发展历史和开展社会报告 和环境报告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1998 年 2 月 2 日至 13 日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 15 次会议召开,主 题是讨论通过《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 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 国会计学会、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都曾就环境会计及其他社会责任问 题发表研究公告。1995 年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环境活动报 告》,讨论了环境报告的意义、使用者、基本框架、环境活动报告的准备 与编制方法。1996 年,德国的环境部编辑出版了《环境成本核算手册》, 提出了将环境成本从原来的传统成本核算体系中分离出来,采用环境 成本和通常成本并行核算的模式,分别编制环境报表和财务报表,极大 地推动了德国环境会计的发展。日本在 2000 年 5 月由日本环境厅发布 了《面向环境会计(2000 年)报告》,确定了分辨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的有 关方法。同年 7 月日本环境厅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师协会编写了《环境会 计指南》,通过案例研究和问答的方式回答了有关环境会计处理中的问 题,并对相关问题处理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样板。以上研究文献表明,企 业环境报告的国际研究还处于理论创新和基本框架的设计阶段。研究 侧重于企业环境报告的国际比较和内容设计方面。综上所述研究,国际 环境信息披露主要有如下特点: (1)除联合国外,纵观西方国家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过程, 政府立法都起着主导作用,各国均有相关的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保障。 (2)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呈逐步增长的趋势,国外越来越多的 企业将环境报告书作为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 (3)披露环境信息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较为常见的是把环境信息包 括在年度财务报告之中,但也有的单独发布专门的环境报告,独立模式 和非独立模式并存。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多彩纷呈。有的主要是围绕环境问题 导致的财务影响进行披露,有的是针对环境绩效进行披露。 (5)除了日本,各国企业披露的环境财务信息内容有限,主要集中在 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信息上。这说明环境成本和环境负债信息是大家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https://img.taocdn.com/s3/m/4c8e0f0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a.png)
浅析约翰·邓恩《别离辞·节哀》中的奇喻关键词:约翰· ( John Donne, 1572-1631)是17 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创始人, 玄学派诗歌以晦涩难懂的比喻见长。
邓恩的诗歌特点在于意象奇特,他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多变的韵律和节奏来表达他新颖,深刻的思想感情。
运用大量的"奇喻"使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充满了哲学辩论与说理。
约翰·邓恩的意象新颖别致,从不使用陈旧过时的意象来构思他的诗句。
《别离辞:节哀》中,他用"圆规"的意象来表达恋人之间坚贞的爱情,从而使该意象成为他最著名的"奇喻"。
一、《别离辞·节哀》的隐喻对隐喻有三重理解,它的实质是替代,以同义域里的一个词语替代另一个词语;隐喻的实质是比较,对来自两个义域的词语经过比较建立联系;隐喻的实质是互动,两个分属不同义域的词语在语义上互相作用,最后产生新的语义。
在这首诗中,邓恩用圆规的两只脚比为夫妻关系。
妻子是定脚,永远在中心,当丈夫离别时候,妻子也随之旋转,比喻夫妻虽然分离,却彼此相连、互相支撑。
只有妻子坐在中心,坚定不动时"我的圆圈才会准",暗示爱人的忠贞不渝使他能将此生画一个圆。
隐喻常被界定为"隐含的比较",实际上,语言的本质就是隐喻性的。
邓恩在《别离辞·节哀》中采用圆规的两只脚来隐喻一对情侣的灵魂,表现了他们不可分割的完美的精神之爱。
隐喻的力量来自两个被比较的事物之间的对照,两者越不相似越好,这就意味喻体和喻指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
或者说,隐喻是"语境之间的交易",隐喻的力量就在于把极为不同的语境联在一起。
邓恩的圆规隐喻似乎不合逻辑,然而由于这个隐喻中的喻体 (圆规的两只脚) 和喻指(两个灵魂) 之间的距离很远,或由于两种极为不同的语境(几何学与爱情) 被联在一起,它反而显得更奇特,内涵更丰富。
(完整版)十四行诗
![(完整版)十四行诗](https://img.taocdn.com/s3/m/69ede5cbb307e87100f6965f.png)
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友谊、爱情、时间是三大主题。
三、研习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诵诗歌。
2、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朗读第二节,探讨内容。
“另个”“最赏心的乐事”
3、第三节,自己分析。
找出重点词语,分析作用。
手法:比喻。
修辞的作用。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个诗节像一首协奏曲里的华彩段,气氛从忧郁转向热烈和欢欣。
诗人的感情转变可以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4、请齐读最后一组对句,思考作者表达了什么内容,有怎样的感情?
想想你的爱我就如此富足,
此刻我不屑与君王易位而处。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介绍作者,有助于学生根据作者生平理解诗作的内容
介绍作者,有助于学生根据作者生平理解诗作的内容
分析诗文内涵,体会情感,努力尝试在诗句中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比阅读增强对十四行诗的理解
教
学
反
思
显示出诗人对于真情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表现出诗人可贵的价值取向。
这一组对句的作用是什么?
5、整首诗作者主要表达歌颂了什么?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不再贫穷。讴歌了爱的力量,显示了爱在诗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6、结构上的特点
起—承——转——合
诗人的感情从头到尾有一个戏剧性的变化。结构清晰,主题更为鲜明。
补充:文艺复兴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精神,从神拳的束缚中解救出来,表达个人情感。莎士比亚的作品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作品都极力的对表达了真善美的歌颂。
《死神你莫骄傲》中陌生化的世俗文化书写
![《死神你莫骄傲》中陌生化的世俗文化书写](https://img.taocdn.com/s3/m/e06fb6220740be1e650e9a8a.png)
《死神你莫骄傲》中陌生化的世俗文化书写作者:周曦来源:《文学教育》2017年第06期内容摘要:《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著名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之一。
徘徊于天主教与新教,世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夹缝之间的邓恩,在该诗中除了讽刺死神的存在,确认天堂的彼岸,鼓舞人们勇敢地面对死亡之外,其内在的奇思妙喻与智性修辞通过借用俗世文化中各种新旧科学与宗教的因素将一切常态都陌生化了。
笔者将通过结合死亡主题与宗教文化,连同当时的医学,占星术,巫术等等揭示邓恩潜藏在诗句中的早期现代性焦虑,并演示邓恩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在该诗中对世俗文化进行陌生化处理,并最终形成他的死亡悖论。
关键词:死神你莫骄傲陌生化世俗文化邓恩一.引文约翰·邓恩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之一撰写了大量的诗作。
他的诗歌夹着着世俗爱怨与宗教信仰,为了缓和禁欲的宗教与奔放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将他们精妙地杂糅为一体,落于玄学诗歌的字里行间。
他被那个转折突变的时代的宗教,世俗,憧憬与现实玩弄于掌骨之间,被边缘化的同时,努力地挣扎着寻求依附的稳定感与安全感。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作为他者的邓恩将一切陌生化之后,独树一帜而不失浪漫与才情地,将宗教,爱情,死亡等主题在诗句中化为不朽。
意象在他的文字中凝练,世俗在他的智慧中升华。
除此之外他还博览群书,通晓数学,航海,天文,地理,医学等等诸多学科,这一切在赋予他独特风格的同时,也成就了他对于一个时代变革的记录。
境外对于邓恩的研究较为领先,从最早他诗集的再版问世,到T.S.艾略特对于他这位玄学英国诗歌作家做了专文传颂。
R.V.杨格对于十七世纪英国神学是个做了一个全面深度地解析,托马斯·N·柯恩思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剖析了邓恩是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宏观及微观因素。
并有约翰·凯里等人对于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艺术等进行挖掘,研究成果丰厚。
国内对于邓恩研究时间相对较短,但自二十一世纪以来,着手研究的学者渐增。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https://img.taocdn.com/s3/m/2d5c75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5.png)
谢谢观看
西洋十四行诗不同体例的区别,最明显地表现今押韵的位置和方式的不同(即韵式)。人们提起它,往往首 先注意哪行和哪行押韵,却容易忽视它的结构。其实,韵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韵能把几行诗联结为诗节,换韵 又能把不同的诗节分隔开来。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服务于诗歌结构的。
莎士比亚
节选 SONNET 1 by: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 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 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 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 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 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elf-substantial fuel, 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 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
白话文时兴之后,十四行诗变得很少见,但是19世纪和20世纪还是有人写,如法国的亚瑟·林波特( Arthur Rimbaud )和斯蒂芬·马勒姆(Stéphane Mallarmé)。还有专门发表十四行诗的站。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与发展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95b70838762caaedd33d4dc.png)
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与发展李乐(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吉安343009)指导老师:徐爱琳摘要:英国十四行诗脱胎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十四行诗,得益于华埃特的大量翻译和大胆仿写,又经过莎士比亚、斯宾塞、邓恩、弥尔顿等众多诗人的不断发展,最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关键字:意大利十四行诗;华埃特;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ritish SonnetsLi L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Ji’an, Jiangxi 343009)Supervisor: Ailin XuAbstract: British sonnets derived from medieval Italy sonnets, benefited from Wyatt’s lots of translations and bold copy writing, then experienced a continuous development done by Shakespeare, Spenser, Donne, Milton etc. poets, and finally became a dazzling bright pearl in British Literature history.Key words: Italy sonnets; Wyatt; Shakespeare; British Literature history1.英国十四行诗的渊源1.1民间说和宫廷说英国十四行诗又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关于其渊源,有民间说和宫廷说两种观点。
前一种说英国十四行诗源自一种民间诗体:在欧洲文学史上,十四行诗是滥觞于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意法交界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名称来自普罗旺斯语sonet,英文名称是sonnet,音译为“商籁体”或“索内特”。
“玄学派”大师意象独创性的差异分析——以邓恩爱情诗为例兼与同时代诗人..
![“玄学派”大师意象独创性的差异分析——以邓恩爱情诗为例兼与同时代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62d9161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68.png)
一、导育 。意象是诗的灵魂。”意象是诗歌理论的重要概念。所谓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 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以邓恩为代表的“玄学 派”诗歌意象独特.为理论家所看重。但对于意象的来源着 墨不多.本文将就其来源作一分析。 二、邓恩爱情诗意象的使用
“玄学派"大师意象独创性的差异分析
——以邓恩爱情诗为例兼与同时代诗人意象比较
◎张莉齐永军
(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约翰·邓恩在意象上运用独特。但大多数文章从陌生化的角度分析意象。本文试图从意象的来源方面加以分析,把邓恩爱 情诗意象的不同分为三类:意象相同,但感情色彩不同;意象相同,但内涵不同;约翰·邓恩独有的意象。通过分析力图为读者更好地 了解诗人恩想架起理解的桥梁。 关键词独创性爱情诗意象邓恩 文章编号 1671-0703(2011)08_oll9一02
邓恩所用意象虽然独特,细分起来可以发现其来源有 所差别。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意象相同,感情色彩不同
一些意象在他们诗中都可找到但感情色彩不同,邓恿 独创性在于增加了意象新的内涵“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 光和热.为万物生长提供能量。但是.在“旭日”这首诗中原 本“强大的”太阳被视为“傻瓜,不守规矩”。
象首次使用在爱情诗中。在“别离辞——节哀”中,约翰·邓 恩创新了“圆规”意象的内涵来表达他对妻子的爱。
就还算两个吧.两个却这样 和一副两脚规情况相同; 你的灵魂是定脚。并不像 移动。另一脚一移。它也动。 定脚象征着爱情的信念。只要爱人忠贞不渝,他的爱将
201 1年第8期安徽文学
固
永远不会放弃。即使他们必然要彼此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他 们的灵魂将继续坚定地相连.永不分离。
对死亡的思考和辩论——从《哈姆雷特》到《圣十四行诗之10》
![对死亡的思考和辩论——从《哈姆雷特》到《圣十四行诗之10》](https://img.taocdn.com/s3/m/6ff93121360cba1aa911da78.png)
作者: 曹利亚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出版物刊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0-8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死亡;哈姆雷特;悲剧主题;《圣十四行诗之10》
摘要: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对死亡的探究基于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不仅体现了戏剧的悲剧主题,还展现了从恐惧死亡到超越死亡的精神变化过程。
这与17世纪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的《圣十四行诗之10》中诗人与死神辩论所内蕴的死亡观有所不同。
从对死亡进行思考到与死神进行辩论,折射出自文艺复兴至17世纪英国文学中死亡观的嬗变。
邓恩和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_李正栓
![邓恩和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_李正栓](https://img.taocdn.com/s3/m/c01ce57fa98271fe910ef92b.png)
2010年11月第33卷/第6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 es Edition /N ov .2010Vol .33No .6收稿日期:2010-03-15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约翰·邓恩十四行诗研究”(S09081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正栓(196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美诗歌互译及译评研究;赵烨(1977-),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邓恩和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李正栓,赵 烨(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摘 要:约翰·邓恩和约翰·弥尔顿在十四行诗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们的诗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又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形式和语言上,他们破除陈规,发展了十四行诗,尤其是在使用跨行方面;在主题和题材上,他们游离十四行诗爱情、抒情介质,大胆引入革命政治话题和宗教神学思维;在风格和特点上,他们或使用奇思妙喻,或直抒胸臆。
这一切都透散着一种清新的馨香,使读者耳目一新,也颇受启发。
关键词:邓恩;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中图分类号:I 561.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10)06-0088-06 约翰·邓恩(1572-1631)与约翰·弥尔顿(1608-1674)同为17世纪英国的伟大诗人,二人在众多文艺复兴的诗人中以特立独行的诗歌风貌发出眩目的光辉,他们都为后世留下了精美而新颖的诗作。
邓恩共写了28首与宗教神学相关的十四行诗,他将这种发端自意大利的情诗体裁发挥得颇为巧妙且独树一帜;弥尔顿则写下为数不多的25首十四行诗,大都是在王朝复辟前夕所作,这些短诗虽无法与《失乐园》相比,但也是针砭时弊、情真意切。
No.14 邓恩《圣十四行诗10》
![No.14 邓恩《圣十四行诗10》](https://img.taocdn.com/s3/m/cf2ac200f12d2af90242e6e6.png)
对邓恩的《圣十四行诗10》的介绍、浅析及汉译本诗发表于1633年,是多恩19首神圣十四行诗中的第10首。
在这首诗中。
多恩将敏捷的思维和基督教激情融为一体,在斥责死亡的时候采用了他惯常的辩论口吻。
这里没有繁辞丽藻,而是口语化,戏剧化,刚健有力。
这是一首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
诗的起句突兀,表达了对死神的嘲笑和蔑视。
死亡是人生的终结,许多人对死亡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把死亡同黑暗的地狱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多恩看来,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
他把死亡看作睡眠,看作是通向“永远觉醒”的必经之路。
死亡只是从有限的生命通向永恒的过程。
这种思想并非多恩特有,因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中,莎士比亚也曾根据西方人的宗教思想把死亡比作睡眠,但是,把死神作为无能而又自傲的形象进行如此淋漓尽致的讥讽,恐怕只有出现在多恩的作品中。
汉译(一)死神莫骄妄约翰.邓恩死神莫骄妄, 虽有人称你蛮横可怖, 其实外强中干;你自以为能把众生摧残,但枉然;可怜的死神,我超越你!你不过类似睡眠,憩息,必然比安眠更令人舒坦;故而人杰英豪不怕归天,无非白骨入土,灵魂安息.你受厄运,杀机,暴君与狂徒差遣,用毒药,战争和疾病害人;鸦片与妖术也能使人昏,且更灵验,你何必如此气焰!凡人了却浮生,但精神永生,超脱死的魔掌,灭绝死神!从诗的结构来看,第一、二行“死亡,不要骄傲,虽然有人说你/强大而又可怖,而你并不真的这样”,是论点,而第二行到第八行是论据,说明死亡没有什么可怕,死亡同睡眠没有多少不同,都可以使人“获得身体的休息,灵魂的解脱”。
第九、十行指出死神的无能,而第十一、二行说明死神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没有什么可资骄傲的理由。
这四行进一步提供论据,来支持诗人的论点。
第十三、四行则是结论。
虽然这首诗有很强的论说性,但表达了诗人对死神的蔑视和无畏之情。
情与理的结合使诗本身具有有说服力,而比喻的运用使这篇说理的诗生动。
整个诗作铿锵有力,富于阳刚之气。
约翰邓恩
![约翰邓恩](https://img.taocdn.com/s3/m/fe960df8aef8941ea76e0594.png)
约翰·邓恩百科名片约翰·邓恩约翰·邓恩(John Dunn,1572~1631 ),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为T·S艾略特特别推崇,于其中布罗茨基和这位久远年代的异国诗人 .曾在欧洲大陆游历。
也曾是宫廷中潇洒倜傥、前途无量的绅士。
1598年,他被任命为伊丽莎白宫廷中最重要的一位爵士的私人秘书。
他的仕途似乎一片光明。
邓恩也能够逢迎那些达官贵人。
但是1601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
他与一位17岁少女秘密结婚,由此毁了自己的大好仕途。
目录个人简介个人经历影响其他资料后人评价家庭情况文学对比作品推荐部分作品展开编辑本段个人简介近年来,学者们对约翰邓恩(1572~1631)的兴趣大增,尤其是现代派诗人艾略特对他更是推崇备至。
邓恩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两所学校,但未获任何学位。
尽管他从其父处继承了一笔钱,但远远不能使他经济上获得自立。
他不善经商,不得不以另一种途径在这个世界上立足。
他只得依靠智慧、幽默、情趣、学识、勇敢以及别人的恩惠。
他广泛阅读了神学、医学、法律和古典著作,因此在写作中,他有时显示出其不凡的学识、机智和幽默。
邓恩虽婚姻美满,但他上层的朋友们对他耿耿于怀,不肯原谅他。
那些爵士解除了邓恩的职务,并命人逮捕、拘禁了他。
获释后,邓恩不得不干各种差使,以供养妻儿。
30多岁的邓恩已风光不再,他疾病缠身,穷困潦倒,郁郁不乐。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邓恩出身于天主教家庭。
开始他曾经断然拒绝担任神职。
1615年,邓恩终于成为一名卓越不凡的英国车教牧师。
他的玄学风格,大胆显露的博学多才,以及机智和幽默,都在他的布道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1621年,他成为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有多篇优秀的布道文得以流传下来。
不难理解,邓恩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宗教诗。
邓恩的诗歌与其前人和同龄人的作品迥然不同。
伊丽莎白时代的诗歌大多讲究雕饰,意象华丽。
邓恩通过使用一种更注重智力的比喻,激情与推理融为一体,而给诗歌重新注入了活力。
十四行诗英汉双语Sonnets1-10
![十四行诗英汉双语Sonnets1-10](https://img.taocdn.com/s3/m/63ad6e0cf12d2af90242e653.png)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ubstantial fuel,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By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一我们总愿美的物种繁衍昌盛,好让美的玫瑰永远也不凋零。
纵然时序难逆,物壮必老,自有年轻的子孙来一脉相承。
而你,却只与自己的明眸订婚,焚身为火,好烧出眼中的光明。
你与自我为敌,作践可爱的自身,有如在丰饶之乡偏造成满地饥民。
你是当今世界鲜美的装饰,你是锦绣春光里报春的先行。
你用自己的花苞埋葬了自己的花精,如慷慨的吝啬者用吝啬将血本赔尽。
陌生化的手法_另类的意象_邓恩的玄学派艳情诗_上升的太阳_赏析
![陌生化的手法_另类的意象_邓恩的玄学派艳情诗_上升的太阳_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46476b7e21af45b307a800.png)
2009年第2期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4 No.2 第34卷(总第146期)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Apr., 2009 陌生化的手法,另类的意象——邓恩的玄学派艳情诗《上升的太阳》赏析周忠新1 王 梦2(1.燕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北京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本文运用俄罗斯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对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著名艳情诗《上升的太阳》进行了剖析,揭示了玄学派艳情诗的写作手法和用喻特点,解读了邓恩诗歌中另类的太阳、恋人和帝王等意象,并对艳情诗形成的社会背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陌生化;玄学派诗人;奇思妙喻;太阳意象作者简介:周忠新(1967-),男,河北泊头人,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09)02-0045-04 收稿日期:2008-9-16一“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理论是20世纪初由俄罗斯文艺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使之陌生”,使对象形式变得困难,就是要审美主体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感知起反作用,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受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1]12。
文学陌生化手法不仅可以用在语言技巧方面,还可以用在体裁、立意、布局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开创“玄学派”先河的约翰•邓恩的诗歌可以在陌生化理论的框架内得到阐释。
所谓“玄学派诗人”,指的是英国17世纪初出现的一批诗人,他们的诗歌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
这些诗人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人,他们用哲学辩论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但他们在世时并未被称为“玄学诗人”,也没有形成任何流派。
约翰·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运用
![约翰·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899e2a0912a21615792907.png)
1 . 引言 约翰 ・ 邓 恩是 1 7 世 纪 英 国玄 学派 诗 人 的代 表 ,玄 学 派 诗 歌最 突 出 的特 征就 在 于对 “ 奇思 妙 喻 ” ( c o n c e i t s )的 应 用 。奇 思妙 喻融 合 了 明 喻、 隐喻 、类 比等 多 种修 辞 方 法 ,并加 入 了独 特 的意象和 玄妙 的思维 ,力求新 奇 ,令人 耳 目一新 。口 邓恩 的奇 思妙喻 之所 以略高 一筹就 在于 他摒
我们的灵魂即便是两个那也和圆规的两只脚相同你的灵魂是圆心脚没有任何动的迹象另只脚移了它这只脚虽然在中心坐定如果另只脚渐渐远离它便倾斜着身子侧耳倾听待到另只脚返归它就直立
右
约翰 ・ 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运用
耿利娟 李霄宇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摘 要 :作 为 1 7世纪 英 国玄 学派 的代表 诗人 之一 ,约 翰 ・ 邓 恩的诗歌 占据着 极其 重要 的地位 ,掀 起 了一 股新 的诗 歌 浪潮。他 的诗充 满 了富有 哲理 的奇思妙 喻 ,想象奇 特而且 思辨 性强 。本文 主要从 “ 关 于爱情 的 隐喻” 、“ 关 于宗教 的 隐 喻” 和 “ 关于生命 的隐喻 三方面 来浅析 邓恩诗歌 中的奇 思妙喻 ,以欣 赏邓恩 诗歌 中隐喻 的独特魅 力。 关键 词 :奇 思妙喻 ;爱情 ;宗教 ;生命
2 . 关于 爱 情 的隐 喻 约翰 ・ 邓 恩 诗歌 中所 创 造 的 隐 喻别 出心 裁 、 富含 哲 理 。关于 爱情 的 隐喻 就有 很 多,其 中 《 别 离 辞 :莫悲 伤 》
就 这样 ,一 只小小 的跳蚤把 三个 生命 聚在一 起构成 了 三位一 体 ,具有 了神性 ,至高 无上 ,神圣 无 比,把我们 带 入 了宗 教 的殿 堂 。 ( A V a l e d i c t i o n : F o r b i d i d n g Mo u ni r n g ) 堪 称爱情 诗 的代表之 4 . 关于 生 命 的 隐喻 作 ,其 中 的 “ 圆规 ”意 象更是 比喻创作 中的经 典 。诗人将 邓 恩许 多首死 亡诗 中都 出现 了死 亡 、复活 的隐喻 。如 夫妻情 侣 的双方喻为 圆规 的两 只脚 : 在《 神 圣 十 四行 诗 》第 十 首 《 死 神 ,你 莫 骄狂 》 ( D e a t h , “ 我们 的灵魂 即便是两 个, b e n o t P r o u d )中,他写 到: 那也和 圆规 的两 只脚 相 同, 谁不知 罂粟 、魔力 也能使 我们 睡去 , 你 的灵 魂 是 圆 心脚 ,没 有 任 何 动 的迹 象 ,另 只 脚移 而且更 容 易?你耍 什么骄 横撒什 么野 ? 了,它才动 。 再也没 有死 亡 ;该 是你 自己去 丧命 !l 3 这只脚 虽然在 中心 坐定 , 邓 恩认 为 死 亡 即 是 “ 睡去 ” ,是 灵 魂 的 再生 和 重 现 。 如果 另只脚渐 渐远 离, 因此 ,死就 意味 着永远 的重 生 ,生 死相接 ,构 成 了人 的生 它便倾 斜着 身子侧 耳倾 听, 命生 生不 息 ,永 远延续 。在 他眼 中死亡 只不过 是灵魂 从一 待到 另只脚 返归 ,它就直立 。 个世 界移 到另一 个世 界 ,是 一种生 的延续 和循 环 。 对于我 ,你 就是这 样 ;我像 另 只脚 。 5 . 结 语 必须倾 斜着 身子转 圈 ,你 坚定 ,我 的圆才 能画得好 , 约翰 ・ 邓 恩 的诗歌 在 英诗 中是一 支 突起 的异军 ,他开 我才 能终止 在 出发 的地 点。 ”[ 1 1 9 5 - 9 6 创 了一条 新 的道 路 ,使英 国诗歌 的创作 更为 丰富 多彩 ,生 在这 里 ,诗 人把 圆规 的两 只脚 分 别 比作丈 夫 和妻 子 。 机 勃勃 。他 的诗 意 象新颖而 独特 ,从 以上对邓 恩诗 中所用 个 出差 在外 ,一个 留在 家 中。约翰 ・ 邓恩 把 自己 比作 那 隐喻 的分析可 见一斑 。诗 中的意 象之 间从表面 上看 是无 关 出差远 离 的圆 周脚 ,总 是 围着 圆心脚 转动 ,不 管 走多 远 , 的,但 实 际 上这 些意 象 彼 此 间有 着 紧密 的联 系 。新 奇 的 也 离不开 圆心脚 的牵挂 ,在 圆心脚 的牵动 下 ,最后终止 在 “ 奇 思妙喻 ”成 为了邓恩诗 歌最大 的特色 。因此 邓恩 的诗歌 出发 的地 方 ,画一个 完美 无缺 的圆 。 圆规 的定脚就 象征 彰 显 了它独特 的魅力 ,成 为英 国文 学史上一道 永恒 的风 景。 着 忠贞 ,只要 一方坚 贞不渝 ,另一 方也 不舍不 弃 。即使他 参 考文 献 : 们 会 暂时 分离 ,他 们 的灵魂 也始 终 紧紧 相连 ,形 影不 离 。 [ 1 ] 胡 家峦 . 英 国名诗详 注 [ M I . 外语教 学 与研 究 出版 社, 3 . 这 一奇 思妙喻 生动地 表现 出一对 恩爱夫 妻间永 远不 离不弃 2oo 的真挚情 谊 。 [ 2 ] 李 正栓 ,李 云华 . 邓 恩奇 思妙 喻艺术 解析 U 】 . 名作欣 赏,2 0 0 9( 4 ) : 1 0 7 . 3 . 关于 宗 教 的隐 喻 《 跳蚤》 ( 1 1 1 e F l e a )是 邓 恩爱 情 诗歌 中一个 另 类 的佳 翻 李 正栓,吴晓梅 . 英美诗歌 教程 . 北 京:清 华大学 0 0 4 . 作 。其实 在 1 6 、1 7 世 纪 以跳 蚤为 题材 的诗歌 在 欧洲 十分 出版 社 ,2 流行 ,用于表 达 男子很羡 慕跳蚤 因为它 能 自由地亲 近女友 [ 4 ] 李 正 栓 ,杨 丽 .大 胆 奇 特 的 想象 ,雅 致入 理 的 比 的身体 。但邓 恩笔 下的跳 蚤推 陈出新 ,别有趣 味 , 以跳蚤 喻— — 邓恩的 《 告 别辞:莫 悲伤》 U 】 . 名作 欣赏 ,2 0 0 3( 1 2 ): 8 1 — 8 2 . 吸取 两人 的血 象征着 两性 的结合 。在诗 中,他 描写 道 :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首(双语)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首(双语)](https://img.taocdn.com/s3/m/fcb6c6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9.png)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首(双语)约翰·邓恩(John Dunne,1572~1631 ),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
邓恩通过使用一种更注重智力的比喻,激情与推理融为一体,而给诗歌重新注入了活力。
他创造了极为凝炼意象,这些意象通常包含包含着一种戏剧性对比的因素。
他在诗中嘲笑传统的爱情诗的陈词滥调。
邓恩不仅在意象和观念上作大胆的实验,而且在诗的节奏和诗节形式也作创新。
本琼生曾经说到:“邓恩在很多方面是世界上第一诗人。
”在邓恩的诗中,对爱情的直率坦白观点就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仔细阅读之后,停浮在诗词表面的意象便会逝去,而留下更多的是发人深思的爱情哲理。
邓恩对爱的追寻既直接又含蓄,既看似大胆却又小心翼翼。
在诗中,体现了爱的不同层面,不同境界。
—、纯真The Good Morrow 早安》》》纯真用以修饰孩童,纯真的爱则是纯洁无暇的爱情,《早安》中诗人用没有断奶的孩童与酣睡者来比喻未知爱情的情人,只有灵魂的苏醒、爱情的迸发才使得人去成熟去清醒,体现了爱的魔力。
“因为爱控制了对其他景色的爱,把小小的房间点化成大千世界。
让航海家发现向新世界远游,让无数世界的舆图把别人引诱,我们却自成世界,又相互拥有。
”世界虽大,但有了爱情,任何地方都会成为大千世界。
在这首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把情人比做地球的两个半球,但较其更加和谐。
在诗人眼中,和谐的爱足以让人永生。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邓恩对爱的憧憬,爱是一切,爱是整个世界。
二、激情A Lecture Upon the Shadow影子的一课》》》正午的太阳是最炎热的,正午的影子是最短也是最清晰的。
《影子的一课》道出了爱到浓处需把握,莫到终时空悔过这样一个道理。
太阳不会总是处于天空的最上空,人的爱情如是。
爱情无须遮拦,只求抓住最好的时机。
正如诗人所说“爱以饱满不移的光照耀世界,单它正午一过下一分钟就是夜。
”三、善变Song 歌》》》爱情总使人猜忌,俗话说女人善变,所以当一个人要付出爱情时,首先要搞清楚情人是否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别出心裁的比喻――约翰·邓恩的《跳蚤》赏析
![别出心裁的比喻――约翰·邓恩的《跳蚤》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221d6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4.png)
别出⼼裁的⽐喻――约翰·邓恩的《跳蚤》赏析2019-09-18摘要:⽞学派诗⼈出现于⼗七世纪,通常喜欢在他们的诗歌中运⽤别出⼼裁的⽐喻(conceit)。
约翰·邓恩被认为是⽞学派诗⼈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跳蚤》是被收录次数最多的诗篇之⼀,诗作以诗⼈向情⼈求爱的⼝语体写成,⽐喻出乎通常想象,反映了邓恩式的奇想。
关键词:⽞学派诗⼈奇喻跳蚤⼀、⽞学派诗⼈和奇喻Metaphysics这个词最早出现于John Dryden的著作Discourse Concerning Satire (1693)中,他曾批评邓恩在他的诗作中“affects the metaphysics”。
后来,1779年,Samuel Johnson⼜把“Metaphysical”这个词延伸指⼗七世纪初期的⼀群诗⼈,即“⽞学派诗⼈”(Metaphysical poets)。
这些诗⼈是⼀群博学多才的⼈,他们的诗作以别出⼼裁的⽐喻(conceit)、⼝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
与此前伊丽莎⽩时代和此后新古典主义时期的诗歌相⽐,此派诗歌内容⽐较复杂,有⽐较浓郁的宗教神秘⾊彩。
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紧张的⼼情和关于⼈的感情的议论和分析。
这种诗通常⽤词简单,经常采⽤出⼈意料的⽐喻。
句式简略凝缩,多为诗⼈以第⼀⼈称展开的⼀场与爱⼈、上帝及⾃⾝的辩论。
⽞学派诗在18世纪湮没⽆闻,到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重新赢得了诗⼈们的注意,特别受到现代诗⼈T.S.艾略特的推崇。
⽞学派诗⼈的主要代表者是约翰·邓恩(John Donne,1572―1631)、乔治·赫伯特 (George Herbert,1593―1633)、理查德·克拉肖 (Richard Crashaw,1613―1649) 和亨利·沃恩 (Henry Vaugham 1621-1695)等等。
在⽂学史上,约翰·邓恩被认为是⽞学派诗⼈的重要代表。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dead4f587cd184254a353515.png)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作者:蒋江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8期摘要:约翰·邓恩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
邓恩在创作中对诗歌艺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通过细读邓恩的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探索邓恩十四行诗在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约翰·邓恩;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艺术创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主要包括诗歌、书简和布道文等。
其中,诗歌主要以爱情、讽刺、宗教等为题材,在语言、情景、想象等方面独具特色。
《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中的第10首,该诗“清楚地表达了诗人看淡死亡,认为死后人类的身体可以得到休息,灵魂可以得到解脱的宗教思想。
”细读《死神,你莫骄傲》,读者不难发现,该诗是一首较为典型的十四行诗,诗歌行文基本按照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写成,完美地继承了意大利式十四行诗的部分特点,同时也凸显其革新之处。
本文旨在通过细读《死神,你莫骄傲》,从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探索并阐释邓恩在该诗中对十四行诗诗歌艺术的创新,以期更好地理解邓恩的诗歌艺术。
一、音韵“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中世纪的宫廷,是一种显得很不自然的诗体形式,其最直观的特点是不对称。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发展成熟,由意大利传入了欧洲其他国家,进入了繁荣阶段。
其中,在意大利,皮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而在英国,莎士比亚则是重要的十四行诗代表人物。
皮特拉克开创的皮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发展形成的莎士比亚体是十四行诗中较为突出的两类诗体。
通过文本细读,读者不难发现,邓恩的《死神,你莫骄傲》是基本按照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形式写成,继承了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基本音韵特征,同时又展现他独特的创新之处。
俞昌雄:十四行诗十首诗人专栏诗生活网
![俞昌雄:十四行诗十首诗人专栏诗生活网](https://img.taocdn.com/s3/m/b44eb13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0.png)
俞昌雄:十四行诗十首诗人专栏诗生活网◎俞昌雄■ 透露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张隐秘的嘴它们结伴来到人间,就是一户户人家我常上门探访,但从不透露惊喜和忧伤世界庞大。
请容许它们相安为命窗外的白玉兰正商量着如何走出夏天树下的花喜鹊嘀咕着,洪水来了还让不让人做梦呀更低处的蚂蚁啃着骨头,和亲人失去了联系世界用同样的一种呼吸隐藏了它们一个时辰,一日,一年,甚至是无穷尽我和它们相遇,睁着属于人类的眼睛更多时候它是瞎的,为了那谨慎的耳朵诚惶诚恐的万物都经历了不幸它们无处诉说,长时间地埋下头来等着安抚,也盼着期待中那张噏动的唇2008.7.22■ 天空压低了雷电闪过,天空真正压低了返家的人群感到了拥挤,心在抖,身体就愈发膨胀。
他们齐唰唰地路过我躲着突降的雨,和我那哀伤的眼神道路的末端压着雷声每一扇窗都闭着,只有我,我敞开着等着雨神的邀请,返回天空的家没有人会清楚这个秘密我曾经是雷电来临前躲在秃枝上的那只乌鸦我卸下了细嘴和谜语,等着被召唤我煽动过翅膀,终究没有飞起来多少年了,天空忽高忽低这些善良的人们从来不知遗留人世间的我有着隐形的梦,醒来的却是空壳2008.7.3■ 两座卖场间孤独的老者购物能带来乐趣,卖场要走向巅峰有人为它疯狂,被它埋没,趋近于献身那有什么不好?世事难以预料,人也要变化多端穿奇装异服,扮万种角色可天地容易拖着人走向衰老在木椅上,让他坐着,等时间来吞噬这不是假象,是生活的另一种真实老者瞄着左右两边高大的卖场看不到熟悉的人,却有着无数欢快的面孔幸福是被等待着的一次掠夺每一个人都要走出身体,接受挑战世界是平等的。
它给了老者安祥的黄昏让他在两座卖场间丢下一根白发那算一种礼遇,不仅仅代表着退场2008.7.11■ 穿梭广场中央建起了喷池水里有鱼,陌生得叫不出名字它们代替某些人潜在水里,不敢暴露自由那是一种本色,直接点便是恐惧人类为它们腾出了一小块地盘希望它们展示自己,人类找来更多的伴希望它们掏出心中的秘密鱼儿时不时就会想到河流和大海那儿也有来回穿梭的身影但那不代表威胁,不代表死亡的力量它们涌动,静默无声,一如既往某些人看到这些就忍不住要哭掉豆大的泪珠子,积多了甩手洒进池水里鱼儿终于浮出了水面,摆着长长的尾2008.7.13■ 夕阳下的左海这片湖泊保持寂静,它用它自己的方式,承受着傍晚的时光双滑船上的情侣四目相对,一直飘到桥洞底下他们的投影跌落湖面,仍旧相互纠缠年老的白头翁贴着树稍顶端飞翔。
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
![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9e2cdf5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e.png)
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欣赏,希望大家喜欢!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宣布成圣For God's sake hold your tongue, andlet me love ;Or chide my palsy, or my gout ;My five gray hairs, or ruin'd fortune flout ;With wealth your state, your mind witharts improve ;Take you a course, get you a place,Observe his Honor, or his Grace ;Or the king's real, or his stamp'd faceContemplate ; what you will, approve,So you will let me love.看上帝面上请住嘴,让我爱;你可以指责我中风兼痛风,可以笑我鬓斑白、家道穷,且祝你胸有文采、高升发财,你可以选定路线去谋官,看重御赐的荣耀和恩典,仰慕御容或他金铸的脸.对你的路固然要刮目看待,但是你要让我爱。
Alas ! alas ! who's injured by my love?What merchant's ships have my sighsdrown'd?Who says my tears have overflow'd hisground?When did my colds a forward spring remove?When did the heats which my veins fillAdd one more to the plaguy bill?Soldiers find wars, and lawyers find outstillLitigious men, which quarrels move,Though she and I do love.唉,唉,我的爱会把谁妨碍?我们叹息翻沉过谁家商船?谁家田地曾被我的泪水淹?我发冷,何曾推迟春天到来?我发烧,烧得我血脉如焚,何曾使瘟疫死亡单增加一人?士兵们寻求战争,而律师们把爱争吵的诉讼者招徕,无关乎她与我相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tying death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 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 And better than thy stro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
Death believes that he is defeating men when he takes them, that 死神,你莫骄横,尽管有人将你看得 Donneconquering, “poor Death”, who is soInstead,to think himself a bane is, is mocking ruining, 如何强大,如何可怖,你呀,名不符实; causing to fall. silly as he does not cause 你自以为已经把芸芸众生毁灭, them on man's helps themis personified. is the is sayingkill me", In the fall, stanza, Death to again, "nor yet canst thou (祸根)to first but existence. Andrise—deathDonne means by which turns back toDeath tends to regard himself eternal lifebut brings new and immortal that the same idea that 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至今还杀不死我; Death does powerful and man finds Resurrection(复活), asnot kill, and immortality life.throughcannot killheaven. people have called him that. terrifying,Christ in him, thus he holds no power over him. Death and indeed some But Death has nothing to be proud, which is explained in the next lines.
Conquering death
One short sleep past, we wake eternally, And Death shall be no more ; Death, thou shall die.
人们小憩一会,精神便得以永远清朗, 便再不会有死亡,死神你自己将死亡。
Thus, “one short sleep past”, death has been are dead in anot Here now the personified that is, after we shown to be transient The final announcement, “Death, is, thou will die” up resurrected to moment, “we wake eternally”, a mere weshall wakecompletes the we “mighty and dreadful” ,but that mortal, or rather less than idea that death is the oneor dieshould be afraid, notwill cease to who again. Then, death the one to be eternal life, never to sleep an eternal death at the resurrection, mortals, since he will die feared. exist altogether and will die. enjoy eternal life. whereas we mortals will
This is why, Donne from the best men of the era also reminds Theythe image of death. Thus,human body much pleasure out ofus ofe if man gets (which go unhesitatingly to "shuffledeaths—they have wisely realized thisfrom the fear of death, theirand sleep, which arein Hamlet), freed to be the case. rest off this mortal coil" but images of death, then how much delivered into heaven, be gotten fromin the sense of being reborn. more pleasure must and delivered death?
你是命运、时机、君主和狂徒的奴隶, Going back to the death pictures, 你与毒药、战争和病魔同流合污, Donne notes that drugs alike 鸦片与巫术也能灵验地进行蛊惑, have theDonne compares Death to a cleaner who cleans up Next, power of producing sleep, and in fact, create a truer 而且效果更佳,你又何必颐指气使?
休憩和睡眠,其实就是你的写照, 你定然比它们更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而我们最出色的人们随你而去越早, They go with death: their flesh life越能早日让灵魂获救,肉体安息. The second quatrain reminds usends, but their spiritual life starts. of Renaissance idea of sleep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Death
It is really heartbroken to see those we love disappear from our world. We do not have supernatural power to stop the footstep of death. Death is a natural process and should be treated as such. Life is beautiful because of death. As Tagore泰戈尔 has said,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使生 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Let us cherish every day and cherish those around us.
Holy Sonnet 10
John Donne
Death
Holy Sonnet 10
• Analysis • Evaluation •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Death
Mocking death
Death, be not proud, though some have called thee Mighty and dreadful, for thou art not so ; For those, whom thou think'st thou dost overthrow, Die not, poor Death, nor yet canst thou kill me.
Evaluation
Death is personified as someone not worthy of awe or terror but of contempt. His way of reasoning is unique with scrupulous critical thinking. From mocking death, teasing death to pitying death, he proves his conviction that death will die himself.
Teasing death
From rest and sleep, which but thy picture be, Much pleasure, then from thee much more must flow, And soonest our best men with thee do go, Rest of their bones, and soul„s delivery.
The personified war, Donne not always raged. Howself-image where poison, Death death„s omnipotent (全能的) proud sleepthe third quatrainand sickness have have the power to In than death. Thus, does furthers the idea that Death is ischoosebelittledtoindeed is a and chance"Fate,suddenly kings, again position and shown as falsewith may chance, take is his who is now? not mighty, but die—Fate slave, conceit, and the insult is delivered home with “why swell'st doomthen?” Since this is the someone, kings men"whim may thou people to their deaths, and desperate on a as his masters. case, desperate men, who no reason toout, proud, which and Death definitely has see no way be may take their responds to thusfirst line ”Death, of his control ”. mastery. own lives, the cheating Death be not proud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