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博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满井游记导学案
满井游记导学案
满井游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8)十、全文翻译 (9)一、学习目标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要全面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袁宏道笔下的满井风光和游赏的喜悦之情。
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早春二月北京近郊的景色,学习时要体会其细腻而生动的写景手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摆脱世俗的纷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从而培养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美好情操。
二、学习重难点一是深入理解并感悟文章所描绘的早春风光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作者袁宏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满井的早春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二是掌握并学习作者独特的写景手法和生动的语言表达。
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景物描绘更加生动传神。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满井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
2.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体现了其_______的文学观。
3.《满井游记》是一篇_______(文体),主要描绘了_______(地点)早春二月的景色。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飞沙走砾(lì)倩女(qiàn)髻鬟(huán)B.花朝节(zhāo)乍明(zhà)脱笼之鹄(háo)C.出于匣(xiá)浅鬣(liè)披风(pī)D.茗而歌者(míng)曝沙之鸟(bào)呷浪之鳞(xiā)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引出后文的游赏活动。
B.作者通过描绘山水的美丽和游人的欢乐,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满井游记》(第1课时)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满井游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八年级语文(上册)班组号学生某某:2、词类活用解释(1)、泉而茗者活用词: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2)、罍而歌者活用词: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3)、红装而蹇者活用词: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4)、飞沙走砾活用词: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区分(1)柔梢披风..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2)局促..一室之内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3)恶.能无纪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1.(1)时常,副词时候,名词(2)能够,能愿动词得意,形容词(3)初、开始,副词突然,副词(4)像鱼鳞,名词用作状语鱼,名词鱼鳞,名词2.(1)茗喝茶。
名词作动词(2)罍端着酒杯。
名词作动词(3)蹇骑驴。
名词作动词(4)飞、走使……飞,使……走。
动词的使动用法3.(1)在风中散开名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2)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拘谨,不自然(3)安,哪憎恨,不喜欢(5)、土膏..微润土土膏:肥沃的土地(6)、而此地适.与余近适:正好4、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
(1)、晶晶然 /如镜之新开/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如/ 倩女之面 /而髻鬟之始掠也(3)、始知/ 郊田之外/ 未始无春,而/ 城居者 /未之知也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
放眼望去景色空旷开阔,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满井游记》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满井游记》导学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2.反复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重点)3.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难点)4.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二::走近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公安县)人。
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复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称“公安三袁”。
他主张文学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语言清新明快,有《锦帆集》、《瓶花斋集》等。
三::写作背景袁宏道无意于仕途,他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万历二十六年,他被授予顺天府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课堂探究:步骤一:对照译文原文:燕①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②时作,作③则飞沙走砾。
:局促④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⑤返。
:廿二日⑥,天稍和⑦,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⑧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⑨冰皮始解,波色⑩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21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22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23,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24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25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满井游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重点) 3.体会文章贴切新奇的比喻句及其作用。
(难点)4.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的《春》吗?还记得《春》中的春草、春花、春雨吗?在朱自清的笔下,南方的:春是温润的,南方的春是醉人的。
那么,北国的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明代的文学家袁宏道,一起去感受一下燕地满井的初春气息吧!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人。
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称“三袁”,因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公安派”。
袁宏道在“三袁”中成就最高,是“公安派”的创始人。
代表作品有《满井游记》《虎丘记》《袁中郎全集》。
2.写作背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和拜谒酬答打交道,这使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的袁宏道颇感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他所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3.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燕地(yān)花朝节(zhāo)砾(lì)鹄(hú)::辄(zhé)::髻鬟(jì:huán)倩(qiàn)::掠(lüè)::罍(léi)浃(jiā)::夫(fú)能不以游堕(huī)事4.反复诵读课文,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4)余之游/将自此始5.比较下列字词在文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满井游记》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24 *满井游记【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重难点)4.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法指导】诵读法、点拨法、质疑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
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
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官至吏部中郎,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有《袁中郎集》。
2.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使更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3.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知识板块二字词积累4.读准字音花朝.节(zhāo) 砾.(lì) 妍.(yán) 倩.(qiàn) 髻鬟..(jì huán) 鬣. (liè)茗.(míng) 罍.(léi) 蹇.(jiǎn) 浃.(jiā) 曝.(pù) 呷. (xiā)5.一词多义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前一个作副词,才;后一个作副词,尝,曾)余之游将自此始.(动词,开始)乍: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副词,初,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副词,突然)然:娟然.如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连词,表转折,然而)6.词类活用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都是名词作动词,泉,用泉水煮。
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满井游记导学案 语文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24 满井游记导学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语文上册24 满井游记导学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语文上册24 满井游记导学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满井游记单元絮语:本单元有五课。
前四篇为游记,均为名家所作.柳宗元、苏轼为唐宋八大家,徐霞客是著名的地理学家,袁宏道是明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诗词五首分别出自唐宋的五位作家之手,风格多样,有古风、格律诗、词,展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多样性。
24、满井游记一、整体感知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
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真挚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二、字词积累、生字燕.(yān)地寒花朝.(zhāo)节飞沙走砾.(lì) 廿.(niàn)二日波色乍.(zhà)明倩.(qi )女靧.(huì)面浅鬣.(liè) 泉而茗.(míng)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 汗出浃.(jiā)背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堕.(huī)事恶.(wū)能无纪1、一词多义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乍:刚刚,乍3、通假字恶能无纪.(纪“通”“记”)4、词类活用①泉.而茗者(泉,用泉水,名作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24《满井游记》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24、《满井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虚词语。
2.学习课文把山水风光、游人活动、感情抒发交融在一起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2.文体简介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他在万历二十年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燕地寒()花朝节()飞沙走砾()廿二日()波色乍明()靧面()髻鬟()罍而歌()浅鬣()2.根据拼音写汉字。
红装而jiăn()者pù()沙之鸟xiā()浪之鳞泉而míng()者wū()能无纪汗出jiá()背3.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方法链接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疏通文意,自主填写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交流课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交流课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满井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⑴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体会本文白描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以及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2、比较阅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感受文章优美的意境,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感受袁宏道游记散文的独特魅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我们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览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与范仲淹相伴,登临岳阳西北的岳阳楼;在欧阳修的指引下,观赏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
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多媒体显示)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满井游记导学案.doc
《满井游记》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语言。
2、能力目标:重在诵读,读出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的情趣,学会细致观察景物, 并能用白描手法,借助修辞表现出来。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感情,并学会与自然相处,去领略自然中的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口味语言,体会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2、查找有关作者袁宏道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主预习案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飞沙走殍()甘二日()藏地寒()脱笼之hu ()牛浪之鳞()嗥沙之鸟(泉而茗者()WU ()能无纪2、解释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局促一室之内(2)土膏微润(3)娟然如拭(4)泉而茗者(5)红装而蹇者3、指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恶能无纪通,。
(2)夫不能以游堕事通。
4、本文是一篇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湖广公安人(现在湖北公安),与其兄、弟合称“公安三袁”。
在文学创作上,他们反对, ,主张。
作为文学流派,其取名的依据是他们的。
5、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第1段写了城中“”的景象和的苦恼。
(2)第2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山水历来是中国文人最为欣赏的对象,尤其对于那些仕途坎坷的失意文人,山水更是最好的寄托,最好的慰藉。
在自然山水面前,他们自学或无意地忽略了一时的功利计较,将浩茫的心事、低沉的情绪、抑郁的情怀统统倾诉于山水之中。
于是我们今天能有幸读到一篇篇写景抒怀的游记佳作,诗人人生的困厄于山水中得到了解脱,我们从山水景色的描绘中探索诗人的人生历程。
这节课, 将与我们亲密接触的就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三、研读理解(过渡)同学们,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这样美的文字,不诵读,是很难品味出其中的美感的,而且好的朗读是分析、理解、鉴赏诗歌的基础,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本文的美。
八年级《满井游记》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满井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了解袁宏道相关情况及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写景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赏景技巧。
【学习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掌握积累常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
2.了解袁宏道相关情况【温故互查】1.给下列字注音。
辄()廿()鹄()靧()髻()鬟()鬣()茗()罍()蹇()浃()曝()呷()堕()恶()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袁宏道,字,一字,号,朝文学家,公安人。
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
记是古代的一种,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设问导读】两人一组互相听读课文,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能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正的方式。
骘蓟蘢辔檢羈呗凿睐哟閿穢躚誒创辏繕訃鹏鯊絢锯鳍囈绋瘅饵镙馭诣轼諤颅鮐峥鲮订玀竖燈枣宾贊燙勝阊鯉蓣饗鋪带聩缓掼阈牆讶納欄飼評榄尋铧祸擴。
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给有疑惑的字词注音,划出之前朗读中有问题句子的正确停顿。
然后自读,再次互相听读课文,相互纠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同桌合作,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板块,归纳整理本文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当堂检测】1.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巩固练习】1.重点句子翻译。
(一定要直译,抓住重点词语。
)1)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拓展延伸】赏析诗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满井游记》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9满井游记的导学案2
点明主旨:郊田有春意,只是未出游
结束全文 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
反思
学生带着激情与渴望走进文本。
课堂预习合作交流完成问题导读单
10分钟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相关的文体知识;检查导读单里问题的解答情况。
【旁白】同学们,请把你们了解的作者、写作背景和本文的文体知识告诉大家。
【旁白】这是一篇小论文,请各组的学科长根据老师提供的导读单,把你们本组的预习情况汇报给我们全班。教师点拨。
【旁白】同学们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已经比较熟悉。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完成“生成单”里的问题。
请每组的5号学生把答案在全班交流,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补充。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此项任务。
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听,并及时纠正自己翻译错的句子。
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希望所有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学科长在本组做好指导工作。
教
学
方
法
1、采用“六字诀”朗读法做好结构化预习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关
键
问
题
1、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那么,在大家深入分析过《满井游记》之后,能不能对这篇课文有另外一番的领悟呢?
教
学
准
备
一案三单 课本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有效教学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学
科
语文
课题
《满井游记》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解
决 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满井游记》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满井游记》教案(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满井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体会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4、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2、诵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准备录音朗读带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导入。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文学家,湖北公安人。
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文学史上“公安派”的创始者。
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全集》。
写作背景:万历27年(1599),袁宏道再次作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二、正课:1、听录音第一遍:要求学生掌握文中生字的读音。
教师再次强调下列字的读音:燕(yān)地;花朝(zhāo)节;飞沙走砾(lì);廿(niàn)二月;脱笼之鹄(hú);鲜妍(yán);靧面(huì);髻鬟(jì)(huán);浅鬣(liè)寸许;红装而蹇(jiǎn)者;罍(léi)而歌者;汗出浃(jiā)背;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堕(huī)事;恶(wū)能无纪。
29 满井游记
2、 简介作者,写作背景(见“绩优学案” ) 四、学习研讨 (一) 、指导学生朗读, 1、都准字音。 燕( )地寒 花朝( )节 廿( 脱笼之鹄( ) 浅鬣( )寸许 罍( )而歌者 红装而蹇( )者 呷( )浪之鳞 以游堕( )事 恶( )能无纪 髻鬟 ( )( ) 2、 指导学生朗读,划分节奏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读懂文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抽查导入 三、 拓展延伸 在第二段对春天的描绘中,你最喜欢哪一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 课堂小结
精读深思屋 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探究
1.这篇游记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五、作业布置 1 熟读课文,背诵课下注释。 2ABC 组抄写课文。 2.课文抓住哪些景物,通过哪些关键字词来表现季节特征?
学法指导: 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组
织小组交流,解决疑难;组织全班交流疑难,共同整理。
1、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作 于时冰皮始解 冰皮始解 髻鬟之始掠也 乍 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欲出不得 悠然自得
始
得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创造新成绩
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而 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泉而茗者 2、小组合作,共同交流文中重点实词,翻译全文。 3、教师开火车的方式,检查翻译情况。 五、拓展延伸 背诵课文 3.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
4.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有什么样的作用?
6.4满井游记2 导学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第24课满井游记2》讲学稿课型:新授课 2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2、理清写景的层次,体会描写的精妙;3、领略满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美,感受作者“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
模块二:自主学习模块三、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展示、精讲)模块四:精讲梳理模块五:当堂训练基础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依据课文填空并理解其意义。
(1)给画线部分填空。
游人虽未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时时有。
②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③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①句写_______②句写人的主观感受,③句写__________,作者由物及人,通过寥寥数笔勾画了一幅_____________,有动有静,抒发了作者郊游时的心情。
▲提高题:阅读《满井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艳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不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A.城居者未之知也。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局促一室之内。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文段的主要内容是()A.游满井B.满井春色 C.游郊田D.郊田美景4.这段文字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后顺序来写满井春色的。
满井游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满井游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满井游记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写出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和对早春的欣赏和赞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满井游记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满井游记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袁宏道。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寓理。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满井游记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满井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积存文言辞汇,掌控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控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1.掌控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控比喻的运用。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朗诵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摸索的投影。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浏览较浅易的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贵在积存,“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知道掌控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时间:自读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导入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
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芳香气味,勃勃生气。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趣,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诵课文,归纳段意1.要求:朗诵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欢乐的感情。
(投影。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曝呷(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加点词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掠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吾欲之南海何如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然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③吴广以为然 . .2学生先朗诵后回答,老师归纳:“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满井游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整理常见实词,积累文言词语。
2.品位赏析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3.欣赏文章的写作技法,提高鉴赏作品的能力。
【作者简介】
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明代公安人。
万历二十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
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三袁中,袁宏道成就最大。
他师事李贽,推崇徐渭。
提出与复古派针锋相对的文学主张,反对厚古薄今,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较多作品着意抒发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散文文笔流畅,语言通俗活泼。
所作游记、小品最为人称道,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著有《袁中郎全集》。
【写作背景】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第一课时
一、基础识记
1.给加点字注音
燕.( )地寒花朝.( )节飞砂走砾.( ) 廿.( )二日
百步辄.( )返偕.( )数友脱笼之鹄.( ) 髻鬟
..()()
靧.( )面浅鬣.( ) 罍.( )而歌者红装而蹇.( )者
汗出浃.( )背呷.( )浪之鳞曝.( )沙堕.事()恶.()
2.解释划线的词语。
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土膏微润()若脱笼之鹄()
于时()波色乍明()鳞浪层层()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然徒步则汗流浃背()凡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毛羽鳞鬣()
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与山水之间者()()()
而此地适与余近()恶能无纪()()
二、翻译句子。
1.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2.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4.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归纳本文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堕:
纪:
(二)古今异义
1.恶能无纪古义:今义:
2.局促一室之内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
1、余:①余寒犹厉()
②而此地适与余近()
2、于:①于时冰皮始解()
②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鳞:①鳞浪层层()②呷浪之鳞()
4、之:①若脱笼之鹄()
②未之知也()
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5、乍:①波色乍明()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6、始:①余之游将自此始()②于时冰皮始解()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前一个。
后一个)
7、而:①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
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而居城者未始知也()
(四)词类活用
1.鳞浪层层( )
2.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
一、体会作者未出游的心情。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二、品读第二段,赏析满井美景,学习写景方法。
1、本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2、作者对满井早春的总印象是怎样的?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3、本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
4、作者看到这些景色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在文中找出体现作者当时心境的一句话。
若脱笼之鹄喜悦庆幸
5、“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对城居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点名全文主旨
四、品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议论,表述自己能够有此闲情出游的原因。
表达了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再次表明寄情山水的兴趣。
2、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寄情山水的闲适意趣及喜爱郊游的愿望。
第三课时
赏读课文,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本文是写景的小品。
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
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
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于比喻
提问:文中第二段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画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如: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这个比喻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再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如“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这些比喻,新奇、形象、生动,读来妙趣横生。
2.关于白描
提问:白描是一种怎样的描写方法?能从以往学过的课文中找例子吗?
明确:白描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如我们学过郦道元的《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
也就是说,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提问: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
明确:如写水,“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如作者写“柳条”,只用“将舒未舒,柔梢披风”8个字,但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的风韵,以及杨柳的动态美都活生生地再现了出来;写“麦田”,用“浅鬣寸许”4个字便表现出初春麦苗的特征,文字也极为简练。
这种简练的白描,有赖于作者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
这种表现方法,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
3.关于拟人
提问:文中运用拟人辞格的句子有哪些?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选例,品评。
如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写鱼鸟,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
4.摘抄文中比喻、白描、拟人的文句,增加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