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白水县田家炳实验中学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案:1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粤教版化学九上《物质的变化》公开课教案(word版) (2)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理解〕。
理解化学反响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应用〕。
2.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联系〔理解〕。
3.能判断常见的某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演示、练习教具烧杯、坩埚钳、石棉、镁条、蜡烛、火柴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复习提问常见的实验仪器和根本操作学生答复,教师评价导入新课取一张白纸,撕开,让同学们思考这个过程中,什么在变化?同样一张白纸,用火柴点燃,让同学们分析这个过程中,什么在变化?教师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导入新课新课教学 1.3 物质的变化一、物质的变化[演示实验]变化一:火柴被折断变化二:水的三态变化变化三:石蜡熔化成液态变化四:玻璃破碎变化五:食盐溶解在水中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答复定义,教师评价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实例[演示实验]火柴燃烧镁条燃烧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响。
二、两类变化的比拟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2、联系:常常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伴随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发生化学变化。
[讨论与交流]完成教材18页表格观察化学反响通常要注意以下三个阶段的现象:反响前的现象→反响进行时的现象→反响后的现象。
[观察活动]【实验1-7 1-8 1-9】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发生的现象: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生成沉淀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比照,思考这两个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学生描述化学变化的定义,教师订正。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的知识。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结合生活实例,写一篇关于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观察日记,要求描述现象、分析变化类型并给出理由。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计算结果。
3.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总结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原理,并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物质变化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是教学难点,学生需掌握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常见的物质变化类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物质变化,理解其反应原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释生活现象中。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基础知识巩固:针对学生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模糊认识,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强化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3.物质的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准备柠檬和小苏打等生活实例,以实验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质性质知识,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2.培养学生能够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
3.使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特点和应用,能够运用酸碱反应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首先,我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的本质。其次,我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化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重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及时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确保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为他们提供了几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这些实例中的化学反应现象。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导入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质性质知识,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为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开始了对物质变化概念的讲授。我首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物质变化的意义和内涵。接着,我讲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过程。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上册1.3物质的变化说课稿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概念讲解: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物质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2.实验演示:通过现场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物质变化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1.实验器材:用于进行物质变化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增强直观感受。
2.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互动白板: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实时展示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标注等操作,提高教学效果。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分享学习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课后访谈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馈和建议。
3.分析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理解。
反思与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巩固练习。
2.优化实验操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梳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同时,强调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化学变化现象,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素养。同时,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效果。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现象,培养观察、描述、判断的能力。
3.掌握化学变化的常见类型,如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并能举例说明。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35页的练习题1、2、3。
-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化学变化实例,描述其变化过程,并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
-根据课堂所学,判断以下现象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纸张撕碎、菜刀生锈、水沸腾。
1.学生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程度,帮助他们梳理、巩固知识点,形成清晰的认识。
2.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观察态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
-定期组织测验,检验学生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物质变化的类型、过程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模糊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3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化学应中的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2.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如蒸发、凝固、沸腾、溶解、吸附等。
3.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正确表示化学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引导发现,培养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组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6.联系生活,提高应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1.发放练习题:教师发放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
3.教师批改: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题,给予反馈。
4.讲解错误: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类型、过程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铁生锈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3物质的变化(1)
1.3 物质的变化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学习内容一物理变化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6~7页的实验1-1(1)和1-1(2),简单介绍一下实验仪器及药品。
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状胆矾
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几个例子。
【温馨点拨】
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
木头制成课桌、瓷器破碎、车胎爆裂、汽油挥发等。
【名师归纳】
1.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2.物理变化中物质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在状态、形状、颜色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反馈练习】
1.厨房里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D)
A.煤燃烧B.刀生锈C.菜腐烂D.水蒸发
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BCDE。
A.铁铸锅B.木头制桌椅C.汽油挥发D.灯泡发光E.香水挥发。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3 物质的变化 教案 (1)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能判断常见的某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初步学习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4、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体验对物质变化的观察过程,理解变化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教学重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判断常见的某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观察物质变化的方法,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浸有酚酞的白色小花(八支)、氢氧化钙溶液(200毫升)、粉笔(一支)、火柴(一盒)、镁条(两段)、酒精灯(一个)、坩埚钳(一个)、石棉网(一个)、塑料小杯(六个)、大试管(六个)、吸管(六个)、细口瓶(六个)。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魔术吗?我给你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观察活动)白花变红看,多么神奇的魔术,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个魔术师呢?那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化学,了解魔术的世界。
【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学会区分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新课讲授】(观察活动)粉笔折断(回忆)水的沸腾和凝固(课件显示)变化前后现象(归纳总结)同学们这两个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变化前后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我们把这类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讨论)物理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小结)物理变化的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常是形状、状态(气、液、固)的变化(板书)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小组讨论)我们身边的物理变化(小结)观察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观察活动)火柴和镁条的燃烧(课件显示)学生回答课件显示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的变化,变化过程中现象。
(解释)火柴燃烧实际上是火柴生成了灰烬、水和二氧化碳,镁条的燃烧实际上是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3 物质的变化 教案1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验各种变化的观察过程。
2.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3.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了解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5.初步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
6.理解反映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二者的区别。
2.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判断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各种化学变化的奇妙现象,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观察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纸片,香水,手帕,火柴,蜡烛,冰块,镁带,坩埚钳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知道物质变化的有两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能够区分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3.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
会应用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判断简单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二、教学情景导入1/5教师演示用火柴点燃一小纸片然后提问学生小纸片变化了吗?学生回答变啦,变成了灰,发了光,发了热。
教师总结,对我们所处的世界上的物质时时刻刻都在变,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变化时都象纸片燃烧那样呢?如果不是变化又有哪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一章的第二节内容物质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观察教师的演示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演示折断火柴梗,观看蜡烛熔化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变化交流分析并鼓励举手发言。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回答并抓住关键的词“没有新物质生成”导出,物理变化的概念。
物理变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是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活动:设问谁还能列举出生活中见到的物理变化?学生活动:自由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并强调物理变化的特征。
设问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像刚才我们所说的那样发生呢?下面来观察火柴梗的燃烧和镁条的燃烧。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3物质的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1.3物质的变化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1.3物质的变化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探究新知[观察活动]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现象: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家中窗户上的玻璃被风吹落摔碎现象: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检查]请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
[观察活动]【实验1-5】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后:黑色物质【实验1-6】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白光,并且放出热量。
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1.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2.火柴梗燃燒后生成黑色的灰燼、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后两者散发到空气中),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
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它是一种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3.在文字表达式中,“+”读作“和、与、跟”,“→”读作“生成”。
带领学生读以上表达式。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3物质变化与性质(共17张PPT)
5.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
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B)
A、燃烧
B、爆炸
C、熔化
D、冷凝
6、现有下列一些物பைடு நூலகம்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发生沙尘暴
仪器: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
现象: 发出耀眼白光 放出热量
生成白色氧粉化末镁
点燃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2
MgO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考考你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D )
A、有发光、发热现象 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 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 D、有其它物质生成
4、 将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 C. 化学性质 D.化学变化填入下列空格内。 (1)硫是淡黄色固体 B , (2)将少量硫粉放入燃烧匙中__A__ (3)将(2)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 焰加热,硫粉熔化__A _ (4)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烧 D , (5)硫能燃烧 C 。
物理性质通过直接观察或物理方法来探究
3、根本区别: 是否要通过化学变化来体现
讨论与流?
化学
物理
交
物理
物理
化学 物理
化学 物理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区别: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正在进行)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
联系:性质 决定了 变化 , 变化 反映 性质 。
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 镁带可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性质;通过燃烧变化表
1.3物质的变化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是
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石蜡蒸气燃烧 。
(3)制造电灯的过程需要①设计灯的形状、②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③ 研制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① (填序号)。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科粤版
3. (石家庄四十三中期中)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 射成功。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A.火箭运输 B.箭体组装 C.燃料添加 D.点火发射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科粤版
知识点2:化学变化的现象
4.[教材情境素材改编]在化学课堂上,同学们进行了蜡烛燃烧的实验,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科粤版
7.[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 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D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五谷酿酒 D.甲骨刻字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科粤版
8.[地方特色](防城港防城区期中)“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下 列民俗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A.蒸糯米 B.打铜鼓 C.抛绣球 D.织布匹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科粤版
9.[地方特色](北海银海区期中)桂林米粉是桂林有名的一道美食。下列 制作工序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 A.大米磨碎打浆 B.燃气熬制卤水 C.牛肉锅烧切片 D.加入葱花酸菜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科粤版
10.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A.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 C.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D.燃烧时冒白烟
2.伴随发光、放热、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爆炸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 化学变化。如:①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木材燃烧发 光放热是化学变化;②水的蒸发、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③澄清石灰 水受热后产生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④锅炉爆炸、轮胎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火药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3 物质的变化 教案
物质的变化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2、学会区分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课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很多物质会发生改变,它们是怎样改变的呢?变成了什么物质?……这些有待我们去学习.教学过程:【观察活动】喷雾写字: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用装有某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市民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你一定会感到:这个现象真奇妙!由此你可能会联想到许多问题:1、纸上是否写下隐形字?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的字显示出来?……那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些有关的知识吧!一、物理变化【展示实验】【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形状__(变化、未变化),___(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的状态___(变化、未变化),___(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形状和状态__(变化、未变化),_(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窗户上的玻璃被风吹落摔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述各个变化过程中,有的物质只发生了形状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实验1–5】火柴梗燃烧燃烧前:火柴梗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发光发热现象燃烧后:黑色的固体【实验1–6】镁条燃烧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镁条__色的__体发出___光,并且___热生成的是_色__状的物质这个反应可以用了文字表达式表示:镁+氧气→氧化镁(Mg )+ (O2 )→(MgO)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散发到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1.3 物质的变化 教案设计
1.3 物质的变化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描述和分析的方法。
1.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一、物理变化课本P15观察活动【变化1】火柴梗被折断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水的三态变化观察到的现象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4】家中窗户上的玻璃被风吹落摔碎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的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5】蔗糖溶解在水中,再加热蒸发掉水后又得到蔗糖观察到的现象是:蔗糖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在上述变化中,物质只发生了形状、状态上的变化,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理变化的实例?二、化学变化课本P16观察活动【实验1-5】火柴梗燃烧【实验1-6】镁条燃烧燃烧前: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
燃烧时:发出白光,并且放热。
燃烧后:生成的是白色的粉末状的物质。
火柴梗燃烧后生成黑色的灰烬、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它们是不同于火柴梗的新物质。
镁条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粉末氧化镁,是不同于镁的新物质。
结论: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观察实验现象,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课本P17观察活动【实验1-7】在装有少量小块的石灰石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产生大量气泡。
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1-8】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 mL稀盐酸,加热。
观察: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1-9】将原装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气管的瓶塞把瓶口塞紧,把导气管通入到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轻轻摇动可乐瓶。
观察:可乐瓶中有气泡产生,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1.3物质化学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1.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问题导向方面,我将注重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在作业批改过程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通过作业小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物质化学变化的定义、特征和类型,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易于理解。
2.通过化学方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现象等,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
3.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物质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讲解物质化学变化的定义、特征和类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同时,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物质化学变化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物质化学变化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讨物质化学变化的特征和类型。
3.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1.3 物质的变化 课件
实战演练: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B )
实战演练:
找出每一组中的化学变化
冰雪消融、干冰升华、光合作用
食物腐败、麦磨成面、煤气燃烧
酒精挥发、粮食酿酒、稀释酒精
烟花绽放、刻舟求剑、海市蜃楼
实战演练:
3、下列过程涉及到的变化主要是化学
变化的是( A )
A.葡萄酿酒 B.石油分馏 C.榨取果汁 D.海水晒盐
※两者的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谢谢同学们的努力!
谢谢老师们的光临!
水加热到沸腾 产生气泡,是 物理变化。
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LOREM IPSUM
物理变化
LOREM IPSUM
化学变化
区别: 是否生成新物质
联系: 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 物理变化
点燃蜡烛,观察
石蜡燃烧是 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是 物理变化
我会交流:
生活中的变化—— 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 哪些变化是化学变化?
6、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
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B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化学变化使人类实现了上天入地的梦想
“蛟龙” “神九”
化学变化 使生活多姿多彩
蒸馒头 做蛋糕
化学变化使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生成二氧 化碳气体
生成新物质
燃烧前 燃烧时 燃烧后 发光、放热
学习方法指导
1、做学问,首先学会提问!
2、归纳推理是一种行之有效、 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3、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三步曲”: 反应前→反应进行时→ 反应后
【实验1-6】镁条燃烧
坩埚钳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3 物质的变化
联 系
【大显身手】 C ) 1.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摔碎了 B.车胎漏气 C.煤气燃烧 D.折断火柴梗 2.下列变化你认为是物理变化的是(C ) A.米饭变馊 B.大米酿成酒 C.云变成雨 D.牛奶变酸 A) 3.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烛炬成灰 B.花香四溢 C.木已成舟 D.滴水成冰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B)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 C.打磨后镁条变亮 D.放出大量的热 C) 5.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固体 与无 色液 体 黑色 粉末 与无 色液 体
固体不断减 少,有无色 气味的气泡 冒出
得到 澄清 溶液
两者接触后有 大量气体,说 明变化后有新 物质生成,是 化学变化
【实验 1-8 】在装有少 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 试管中,加入 2ml 稀盐 酸,加热
黑色粉末逐 渐溶解;溶 液逐渐变为 蓝色
得到 蓝色 溶液
科目:化
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王福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理解)。 ②理解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应 用)。 ③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理 解)。 ④能判断常见的某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 是化学变化(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体验对变化的观察过程 ,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 要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 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两种物质混合后, 溶液变为蓝色, 生成了新物质, 是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田家炳中学教学设计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授课人时
间
课题名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课
时
一课时
一、学情
分析
物质的变化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也容易理解和判断,但化学变化的现象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学生不容易理解,需通过一些典型的变化的分析和判断,加深对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及依
据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学习,能判断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对变化的观察过程,认识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三、重难
点
内容突破方法重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会辨别两种变化
难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共案部分个案部分【复习】 1.不可用于加热的仪器有哪些?、
2.为什么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
3.某液体体积是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
处读数为12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8mL。
【导入】我们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我
们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很多,那么在化学中我们可以通过
一些手段使物质发生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又有什么特征呢?
下面老师来做一个小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新授】【演示实验】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
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讲解】实验现象:白纸上出现四个红色大字“化学变化”。
1.【提出问题】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
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
来?
【过渡】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吧。
【演示实验】
1.火柴梗被折断。
2.水的三态变化。
3.石蜡熔化成液态蜡油。
4.玻璃破碎
【提问】通过这几个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教师讲解】现象
1.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2.水的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3.石蜡形状和状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4.玻璃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上述变化过程中,有的只发生物质形状或状态的变化,有的物质的形状和状态都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教师讲述】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