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人的社会化如何在特殊个性决定下,在环境作用下,形成个性化性格特征的。
内部借助个体生物学和心理学理论,研究基因、血型、体质对个体的影响。
外部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理论,研究具体家庭、学校、小群体、社区、民族、历史环境、时代变迁对个人性格特征形成的影响。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包括社会动机的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包括3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认知,或叫人际认知。
如对他人个性特点、表情、行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等。
二是对自己的认知,也叫自我认知。
包括自我评价、情绪自我认知等等。
三是归因问题,即研究人是怎样寻找自己的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
4.研究社会态度和态度的改变。
什么影响人的态度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与程度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一个动态研究过程。
对研究者而言,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对自我研究者而言,则是建立心理分析机制与习惯。
看自己心路变化历程。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这个层次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第一层次研究的基础上。
知己知彼。
再从自我研究引申到个体与个体间关系的研究。
主要包括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三个方面。
其中,人际关系研究主要探讨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的测量和改善。
人际沟通的主要内容包括沟通的类型、功能、程序以及如何提高沟通的效果。
社会影响的研究主要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行为是如何相互发生影响作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用有效果的理论是好理论。
(三)群体心理群体是指相互有着各种关系的各种人群,大大小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错综复杂。
大到民族心理,小到家风,都属于群体心理研究范畴。
人是怎样受其所在各种群体影响,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领导者与成员之间,都是怎样发生相互影响的。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在社会中的思想、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
研究了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包括人际关系、群体与组织、社
会礼仪、文化社会建构和社会心理行为。
社会心理学有着多层面的研究内容:
一、行为学
它探讨人类行为是如何产生发展和维持的。
其中包括情绪和认知处理,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应。
二、社会环境
它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环境如何影响行为。
主要包括社会影响、社会条件、社会角色以及伦理价值观等。
三、社会心理认知
这部分探讨个人是如何理解他所处社会环境的,以及如何对社会信息
进行处理的。
四、社会发展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以及如何受到社会的影响的。
五、人际关系
研究的重点是人们与社会环境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如何影响彼此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护和断绝的过程。
六、社会情感
该研究如何在社会中形成和表达情感,以及情感如何影响行为和其它活动。
七、文化社会性
研究社会中各文化群体是如何形成和维护,以及如何影响和表达其社会性质的。
总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想、行为及行为影响的学科,其重点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群体与组织、社会礼仪、文化社会建构和社会心理行为等特征在它的研究范围之中。
此外,社会心理学还是一项涵盖行为学、社会环境、社会心理认知、社会发展、人际关系、社会情感、文化社会性
等多方面的复杂科学。
它旨在指导人们去正确的理解自己的社会环境,以帮助人们有效的应对日常的生活挑战,以及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能力
达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奥尔波特:试图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的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寻在的影响。
2.T.M.安德烈耶娃:研究受所参加的社会团体之约的人们的行为活动的规律,以及这些团体本身的心理特征。
3.我国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时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4.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具有边缘性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独立学科,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包括社会动机种类和理论说明,社会动机的外在表现特征、模式等内容。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2.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4.应用社会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1.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①哲学方法论(1)方法论表示科学观点和方法的三种不同水平②一般方法论③具体的研究方法(2)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论:辩证唯物论(包括历史唯物论)2.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术语:变量、信度和效度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般观察法观察法公开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隐蔽参与观察法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室实验法具体研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方法现场实验法访谈法调查法问卷法档案研究法五、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1.偏向问题:(1)研究者(实验者)的偏向(2)被试者(被试)的偏向2.伦理问题:(1)实验性的欺骗(2)对被试隐私的侵犯(3)被试的痛苦3.遵循原则:(1)必须让被试者自愿地参加实验研究,被试者应当知道他们在研究中要做些什么。
(2)研究必须是“风险最小”,即在研究的设计没有必要让被试者冒险。
(3)研究者要进行“风险—获益分析”,即在研究中让被试者承担的风险要与通过研究获得的利益平衡,这里的利益可以是对被试者而言的,也可以是对社会而言。
(4)价值中立原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孕育阶段(射虎哲学阶段)→形成阶段(社会经验论阶段)→确立(社会分析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界20~70年代*1908年.英.麦独孤※※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表现的学科。
它涵盖从个体行为到团体行为的各种因素,探究人类如何通过社会交互、归属感、社会认同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达成合作和互惠,并探究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认同和群体行为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是群体行为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在群体行为中,个体通常会在一定的认同感推动下进入相应的群体行为状态,从而产生某些行为模式。
这些行为模式往往是与自我价值、群体标准以及行为目标相协调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群体行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的社会信仰、意识形态在群体行为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群体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群体行为中出现的问题。
二、社会影响和如何发生社会影响是指他人、群体或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影响通常包括了群体压力、社会认同、社会支持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它们都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了解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以及心理。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是社会影响如何发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体行为、情感、思维等方面。
通过研究社会影响,人们可以了解到单个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和其他个体的行为产生关联,并添强我们对于人们行为的了解。
三、群体协作和合作群体协作和合作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社会心理学中最核心的研究方向之一。
群体协作和合作通常涉及到大量的互惠、精神特征、情感等因素。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了人们如何进行群体协作、合作,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个体的情感、心理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研究群体协作和合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人们的感受、思考和意见等方面。
四、社会心理学中的其他研究方向除了上述三个方向,社会心理学科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研究方向。
其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对于社会环境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这个方向主要关注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身份、自我概念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关注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探索人们对社会环境的感知、态度、偏见和行为的形成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对人类行为的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探索。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社会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自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独立发展。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主要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20世纪中叶,社会心理学逐渐发展为一个更加广泛的领域,开始涉及更多与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相关的议题,如社会动力学、群体心理学和社会认知。
现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议题包括群体决策、群体行为、社会认同、人际关系和社会认知等。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运用了各种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实验方法、问卷调查、观察和纵向研究。
实验方法通过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观察人们的行为来研究人类行为。
问卷调查则通过向受试者提问来收集数据。
观察方法则通过观察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来研究社会行为。
纵向研究则通过长期跟踪观察人们的行为来研究行为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概念社会心理学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这些理论和概念帮助解释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
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包括认知失调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感知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当个体持有矛盾的态度或观点时,会产生一种不适感,进而会努力寻找减轻这种不适感的方式。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理解和解释社会信息时,倾向于使用一些特定的认知策略和处理方式。
•自我感知理论是指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外界反馈来认识自己的内在状态和特点。
•社会影响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他人行为和观点的影响,并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学术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实践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答: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
包括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
通常可借助于单向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
形式上与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
如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
包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
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心理学有很多种分类,不同的分类形式则体现出不一样的研究重点。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不是以社会为代表的心理学研究,或者说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而是个人在的社会属性表象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体或者某些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
而这种心理学影响的模式是逆向的,是社会环境对人的外在影响,进而形成综合的心理素质。
社会心理学曾经被看做社会心理学的一种研究倾向,而今作为心理学的分支科学而存在。
目前来看,心理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心理-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家说社会心理学,通常是指社会-社会心理学。
但是在少数场合,社会心理学一词则被理解为心理-社会心理学与社会-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总合。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开始,就从孕育它的两个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两种基本的研究取向,形成了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什么是社会心理学”的问题,这两种研究取向的学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F.H.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
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
虽然社会心理
学的定义有所不同,但该领域的研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建立、维持和破坏人际关系。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爱情、友谊、群体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互动等。
2. 分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在不同的群
体中的行为。
他们研究的问题包括隶属感、群体合作、领导力以及人
们对不同群体的偏见或歧视等。
3. 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被社会中的其他人、社会结构和
文化等方面所影响。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权威、顺从、社会对个体行
为的期望以及对于少数群体的态度等。
4. 自我与个人认识。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人们如何理解自我和其他人、
自尊心的形成和变化、本质主义以及关于自我和他人之间关系的信念
等问题。
5. 教育和健康等实际问题。
社会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还直接
应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教育领域中的团队合作、教学效果
评价等,以及健康领域中的心理干预、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社会心理学尝试解释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为我们提供一种认识自我和他人的模型,并通过科学的方法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下思考、感受、行为的科学。
它涉及到个体和集体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
1.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早期的心理学家如威廉·詹姆斯和埃米尔·杜尔凯姆开始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20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开始作为独立的学科被正式建立。
在20世纪的中后期,社会心理学得到了大力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学派,包括社会认知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
2.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情感和认知。
它关注个体和集体之间的互动,包括社会认知、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影响、偏见和歧视、交往技巧等。
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调查、观察等。
实验方法常用于研究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等问题;调查方法常用于研究群体行为、社会态度等问题;观察方法常用于研究群体互动、个体表现等问题。
4.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比如在商业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企业推广产品、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改善服务质量等;在政治领域,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的态度、改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进步等。
5.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正在不断拓展和深化。
未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重点可能会更加注重应用和实践,积极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心理学家们遵循实证研究证伪的原则, 不断排除各种可能的假设。
采用大量科学研究方法,对思维、归因、 决策、成见、从众、团体动力、友谊等 基本心理过程进行研究。
本篇关注的问题
我们的社会态度、理解和信念是否合理?
我们给予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总是正确的吗?
我们的社会思维是如何形成的?
社会懈怠
当个人在群体中时,群体情境会降低个体 的评价顾忌,发生社会懈怠。
个人的责任被群体分散了,那么就容易导 致个体成员搭群体便车的现象。
去个体化
高水平的社会唤起与责任扩散的结合有可能 使人们放弃自己的道德约束或者丧失自己的 个性。 其结果就是自我觉察和自我约束减弱,而对 积极或消极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应性增强。
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并以此来 减少我们内部的不适。
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态度做出 合理的推断,就如同我们观察他人一样。
通过行为改变我们自己
“想要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
要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
要想改变一个习惯,那就做点别的事来取代它。”
——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
从众(conformity)
社会直觉的力量是强大的
思维、记忆和态度都是同时在两个水平上运 行的:一个是有意识和有意图的;另一个是 无意识和自动的,可以称为“双重加工”。 社会直觉不仅拥有难以言喻的影响力,也具 有棘手的危险性。
社会影响塑造行为
我们是社会的动物,我们所说所想均学自 他人。
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 渴望获得他人良好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概述
第一课社会心理学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出版;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
研究对象和范围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F.H。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
奥尔波特的定义(略)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本教材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群体的决策行为、建设性及破坏性行为与个体的习得行为、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等。
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社会心理活动与个体所处的情境、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的区别: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者紧密相连,但有所区别,前者是外显的,客观存在的,而后者则是内隐的,属于个体主观世界。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行为是个体与所处情境的函数B:行为P:个体E :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R:反应0:中介S:刺激S O R理论行为主义的理论社会心理学范围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人际层面: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社会层面: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问题:人际沟通风俗、时尚是属于哪个层面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论:(一)弗洛尹德精神分析论的主要概念和观点:1.意识与潜意识(无意识):在意识和潜意识间还有前意识(潜意识中可被召回)2.“力必多”:这是精神分析论的核心概念,是性本能。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知识吴东红2011.12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综合性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勒温(K.Lewin,1936)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体F=function,函数E=environment,环境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社会心理活动不仅与个体所处的即时情境有关,而且与其过去形成的经验以及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在个体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等。
(4)在社会层面,主要研究内容有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等。
专栏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中心是个体关注的中心是群体和社会尝试通过分析即时的刺激、尝试通过分析一些社会变量,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来理解如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解释社会行为社会规范等来理解和解释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预测行为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行为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和参与观察法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国际上的核心学术刊物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美国社会学会(ASA)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季刊》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艾宾浩斯(H.Ebbinghaus,1908):“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
社会心理学【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概念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作用如何。
2、麦独孤、罗斯-----社会心理学3、社会心理学奠基人(社会心理学之父),及奠基的几个方面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分析法、实验法、实验法因果分析(P33-P42)2、期待效应p27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研究者本身对研究结果的期待有时也影响研究结果,主试对试验产生影响3、霍桑效应p27霍桑效应是指人们因为成了研究中特别感兴趣和受注意的目标,而改变其行为的一种倾向,这种行为的改变与被试所接受的干预措施的特异性作用无关,是一种心理效应。
(被试对试验产生影响)4、为什么霍桑实验成就了梅奥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即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还必须注重满足工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
霍桑实验证明了工作效率主要并非取决于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重要的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即工人的士气或工作情绪。
士气又和人的满足程度有关,满足程度越高,士气就越高。
因此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应当是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霍桑实验和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士气”、即强调人际关系整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5、单盲实验、双盲实验区别p27单盲:在实验过程中对被试对象进行保密即为单盲实验,(主试对实验产生影响)双盲:既不让被试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验,也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有关目的和内容即为双盲实验(被试对实验产生影响)6、责任分散理论及特点也称旁观者效应:在有人需要紧急救助时,在场目睹此情景的人越多,任何一个人出手相救的可能性越小7、投射法(人格研究)让被试通过一定的媒介,建立起自己的想象世界,再无拘束的情景中显露出个性特征的一种个性测试方法第三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概述、发展p56社会心理学中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2、人际关系两个维度p59尊卑:地位上认知互补性对等性↓↓亲疏:情感上对等性对立性↓↓关系和谐关系对立3、人际冲突与合作p72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涵义: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or 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设法了解与解释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这个他人存在包括实际存在、想象中的存在或暗指的存在。
)2、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个体心理及行为(2)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心理和行为(3)群体心理及行为(4)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3、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1)研究偏向问题(2)伦理道德问题(3)价值中立问题(4)或然性问题4、伦理道德问题:(1)相应的伦理道德问题:1)对被试的实验性欺骗2)个人隐私的侵犯问题3)被试的痛苦问题及人身伤害【作为研究者,应该把可能发生的危险告诉被试,以被试自愿参加为原则,让被试自由做出决定;当被试对研究出现不良反应,意识到研究对自己不利,或对研究不再有兴趣时,被试应有随时退出的权利,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提出应急计划】(2)伦理问题处理的基本原则:1)自愿参加的原则2)匿名和保密原则3)风险最小化原则(or书p71~74:(1)知情同意的原则:①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②实验性欺骗③角色扮演技术(2)避免伤害与最小危险原则(3)保护个人隐私原则(4)事后解释原则)第二章(小题目多)5、社会心理学的形成(3个时期):(1)哲学思辨阶段(孕育时期)(2)社会经验阶段(初创时期):1908年,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引论》出版,标志社会心理学诞生(3)实验分析阶段(形成时期):1924年,奥尔波特著作的《社会心理学》出版,运用实验的方法,标志实验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6、早期社会心理学主要流派(1)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派冯特:10卷《民族心理学》(1920年)用十年写成,民族的语言风俗。
(2)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派(3)英国的本能心理学派第三章7、社会化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导论1.为什么要学习社会心理学?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人格特点&情境)、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价值(Sheldon—自主、能力、关系、自尊)2.社会心理学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间,外部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大于内在个人特点的影响。
3.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认知/归因)、人际(从众)、群体(跨文化、环境)。
(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假设的三个要求:可以证伪、可以量化表达、简单;2.理论的标准(准确、一致、简洁、广泛):统合现有的知识,解释已有的现象,有预测性,可以知道研究方向。
3.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区别4.研究社会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社会(社会学更关注),个人(临床:研究并治疗心理障碍;人格:理解个体之间存在的具有跨情景稳定的差异;社会:研究社会因素如何影响大多数人;后两个都关注个体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人际(用个体所处的情景及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来解释行为,情景包括环境中的他人、他人的态度以及当时活动的背景)。
5.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①生物理论(本能和遗传差异)②学习理论(机制:联结、强化、模仿)③诱因理论(理性决策论、交换论、需求满足论)④认知理论(原则:分类、聚焦;认知理论:归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⑤角色理论(三)自我概念1.自我研究的历史:①威廉·詹姆斯(经验自我: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纯粹自我)自我知觉具有二元性:对自己的看法与信念&活跃的信息处理器,主我;②库勒:自我通过人际关系建立,是社会的产物,成为投射/镜中自我;③Mead: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④沙利文:看重社会和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对儿童自我形成具有直接作用;⑤Eormuth:自我概念与自我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互动中实现动态平衡;⑥Tajfel & Turner:社会认同理论,人们努力使对自我感觉良好;⑦弗洛伊德: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⑧Rosenberg: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⑨Shavelson:自我概念是一种通过经验和对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源于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会环境的经验体验;⑩Markus & Wurf:动态自我概念,不同印象、图式、概念、原型、理论、目标、任务的集合体。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1、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侧重心理学定义:美国奥尔吗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3、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4、美国学者霍兰德把社会心理学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5、二战后,社会心理学特点: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的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6、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
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7、学习过程的三种机制: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操作条件反射)模仿8、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以及动机过程。
9、社会交换论:创始人:霍曼斯。
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①成功命题②刺激命题③价值命题④剥夺——满足命题⑤侵犯——赞同命题10、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①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为基础的;②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③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11、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霍妮的“文化因素”论:她批评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说,认为行为和人格发展的动力不是本能的驱力,而是由环境、教育决定,后天因素在神经症、精神病中起决定因素;男女心理差别由文化因素决定。
社会心理学资料全
2、社会规范理论 (1)互惠规范 (2)社会责任规范 3、进化心理学理论 (1)保护家族 (2)互惠 (二)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因素 (一)旁观者在场 (二)榜样的存在 (三)时间压力 二、被助人的特点 (一)性别 (二)相似性 (三)不被责备者
三、助人者个人的影响因素
四、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感情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 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过程。 (五)协调群体内行为,促进组织目标 的实现与效率的提高。
五、人际沟通的分类 (一)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二)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三)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四)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五)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三、实证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 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 究转向应用研究。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第一单元 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 过程。
一、社会化概念
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 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 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
一、群体极化 Leabharlann 一)冒险转移原因:1.个人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2. 责任分散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 价 (二)群体极化的概念 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嘉庆,是一种 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 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三)群体极化的机制
二、群体的形成 (一)群体形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历史1、社会心理学(1)包括: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社会心理学。
(2)定义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极其心里根据的科学。
(3)研究对象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社会交互作用与交往2、社会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相互交叉的关系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1)萌芽时间:10世纪上百叶之前特点:哲学性很强主要思想:人是社会性的动物(2)产生时间: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特点:独立,以实证方法为主流研究范式的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标志:1908年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麦独孤《社会学谠论》[2]实验社会心理学标志: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学科。
(3)迅速发展阶段特点:理论众多、研究领域广泛、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4)社会心理学的危机包括:社会心理学的科学观、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对社会心理学的批判。
(5)后现代思潮的兴起[1]对周围世界所做的论述只是在特定的社会常规中间运作的结果[2]无法在研究领域中找到“普遍性原则”[3]研究方法不但不是神圣的,有时反倒是误导人的工具(6)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本土化和世界统一[2]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并存[3]各种研究取向综合[4]话语心理学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1、强化导向的社会化心理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多拉德、米勒(1)强化理论:最核心的概念学会愉快,回避痛苦(2)模仿效仿(3)社会学系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观点[1]观察学习分为四个阶段(注意、保持、制作或最值反应动作复现)、反馈[2]环境、人、行为交互作用(4)、社会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解释:个体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愉快2、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1)基本取向: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场论和群体动力学[1]代表人物:勒温[2]贡献:首创现场实验[3]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源头——勒温传统创始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突破两种社会心理学的传统[4]观点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他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组成的心理环境)P由需要、欲望与意图等内部个人区域)和知觉运动区域构成的心里生活空间,这个心里生活空间是一个心理动力场。
(3)认知失调论[1]代表人物:费斯廷格[2]基本假设: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
[3]认知失调的条件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
(4)社会同一性(社会认同)理论[1]代表人物:塔基菲尔[2]主要观点:社会分类、群际比较以及人们对社会认同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产生的根源。
[3]社会认同的条件群体名称或标志、外群体成员的出现、成少数人,或处于群体冲突之中。
[4]塔基菲尔、特纳主要观念:在群体中,人们的自我定义会发生改变,个人同一性让位于社会同一性,个体会把自己看做群体的医院、按照群体的名称指代自己。
3、角色理论[1]社会学来源——符号相互作用论[2]人类学来源——结构功能论代表人物:林顿主要观点:一个社会系统是由各种社会身份和地位构成的。
[3]心理学来源——角色扮演技术代表人物:莫雷诺主要观点:暂时置身于其他角色4、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集体无意识)、阿德勒、卡伦霍妮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学路径[1]现象揭示研究[2]关系解释研究[3]因果关系证实研究2、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档案法、调查法、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实验室方法[1]观察法: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进行直接而系统的观察,由此收集人类行为的资料,进而分析和判断变量关系的方法。
例如录音摄像头[2]档案法: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的信息。
[3]:筼筜各种数据和事实搜集如问卷调查[4]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5]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概述1、概念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
2、特点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个体社会化是通过“代理人”来实现的,共同性与个性化的统一,社会化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3、语言社会化的特殊地位语言是人们理解别人和使自己为别人所理解的工具4、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个体内化和社会教化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1、角色引导机制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病一句社会对应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
2、社会比较机制自我评价的需求社会比较: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比较,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社会比较。
作用: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途径;社会比较不仅有即时的行为效应,还会导致观念的改变;帮助人们寻求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不同的性质的社会比较影响社会化的后果。
3、社会学习机制主要观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既感受行为时间的影响,还要受到其他观察经验的影响。
4、亚社会认同机制作用:亚社会是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外部社会对于人们的要求与期望、奖励与惩罚,都是以亚社会为出发点的。
亚社会举个例子(你归属的公司,家庭)解决方法:双重适应亚社会适应大社会,大社会适应亚社会。
第三节、社会化的影响因素1、家庭: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课堂重要性: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主要生活在家庭中;童年期是人一生中对家庭的生理以来和心理依赖最强烈的时期;家庭是特殊的社会结构: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
家庭的影响反应了社会化的需求(1)父母把自己已经内化的社会文化底蕴传递给子女(2)父母以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为标准来评价子女的行为1、同辈重要性: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社会化,很少带有强制性;是非正式群体,个体自由选择,平等交往,产生满足感;开展活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社会需要即自尊的需要,平等的需要等。
2、学校重要性: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有独特的完整的机构,是社会的雏形。
途径:教师,教材,考试考核方式3、大众传媒作用:积极:使人们有效的了解社会,分享经验,增长见识;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化。
消极:影视中的暴力节目影响儿童的侵犯行为;缩短儿童注意力的时间;限制了人们的思考能力第四节、社会化的结果1、语言与认知能力语言是社会化的工具;语言的掌握程度是社会化程度的体现;认知能力主要指人类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2、道德观念和行为制约机制道德和法律3、成就和工作导向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个体的成就动机影响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成就气氛影响个体的成就动机4、成人社会化概念:成人社会化是指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成人为适应文化环境的变化极其所要求的角色重构,而在承担正式社会责任后所进行的延伸性的社会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学习化过程。
即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深层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继续学习习生产,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确定相应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
“文化反哺”原因:社会变迁加快,各种新事物、新规则层出不穷成人既有的知识,经验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接纳新事物,从而影响他们适应新形式。
第三章、态度第一节、态度极其特征1、态度概念: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2、态度构成要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3、态度的特点:是习得的心理状态;有具体的指向;稳定性和持续性;简单性和复杂性。
4、态度的维度[1]指向:态度的方向,是指人们对于态度对象是肯定还是否定。
[2]强度:是指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3]深度: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4]向中度: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其指标是一种态度同一个人根本信念关联的水平或与价值系统中心的关系。
[5]外显度: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
外显度可以表现在行为的方向上,也可以是行为方式的表现。
5、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1]态度与行为的一致[2]转折(社会心理学拉皮埃尔1934年的研究)[3]关系: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
[4]影响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因素行为本身可否实施;态度指向的目标与行为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制约态度行为发生;态度本身的因素;态度的可获得性。
6、态度的功能与态度的选择工具性、调整性好玩功利性功能;自我防御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认识功能。
第二节、态度改变1、态度改变与说服的理论(1)态度分析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2)平衡理论(3)自我确认理论(4)认知反应路径与信息加工2、态度改变的劝说模式[1]霍夫兰的劝导模型外部刺激:劝导者,劝导信息,情境内部因素:态度主体自身的特点[2]佩蒂和卡斯泊的精加工似然模型第三节、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1、态度系统的自身特征[1]态度轻度与向中度的作用[2]态度向中度[3]态度深度2、态度的主体特征[1]个体差异[2]好心情更易于接受他人的劝导[3]承诺[4]态度主体与群体的关系个人对群体成员身份的重视程度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地位越高,与群体一致的态度越不易改变个人对群体的看法或评价影响态度改变。
个人越是信赖集体,越倾向于保持与群体的一致,难于接受说服而改变态度。
3、劝导说服力[1]劝导传达者的特点专长者,可靠性[2]传达者的吸引力[3]与态度主题的相似性传达者与态度主体的相似性很高,态度主体越易受到说服者的影响。
共同的爱好、价值观、民族种族、性别[4]说服信息的特点信息唤起的恐惧情绪(烟盒上的骷髅头)信息呈现方法:说服所运用的媒体;所提供的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信息给定方式。
重复:提高强有力的说服力,降低了无力信息的说服力。
论点的有效性[4]劝导的情景作用分心:降低强有力的说服力,提高了无力信息的说服力。
情景的强化作用将说服信息与一些积极的强化刺激联系起来,说服信息的作用会提高。
第四节、态度测量1、瑟斯顿量表[1]瑟斯顿[2]量表程序:选择内容、提出问题(初始样本)、抽样(大样本)[3]评定并且分级、得出每个题目分别配曲线[4]优点:符合实际生活;符合统计学原理;简单(是或否);易于计分。
[5]缺点:编制量表复杂;题目都是肯定性描述,难于发现被试任意性的习惯反应。
2、利克特量表法(现在常用)[1]步骤:选定对象(拟定备选题目)、选样本、统计处理(题目确定)3、语义差异量表[1]人物:奥斯古德[2]内容:情感倾向维度(好坏)、力量维度(强弱)、活动维度(快慢)[3]优点:对评价的强度进行分化;编制简便4、投射测验[1]间接的态度测量方法[2]例子:罗夏墨迹测验5、行为反应测验(推测,间接)距离测量,生理反应测量四、社会认知第一节、社会知觉及偏差1、概念:社会知觉是指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性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