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医学复习提纲(完整)
睡眠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睡眠的神经机制
探讨睡眠的神经调节,包 括脑干、丘脑和大脑皮层 等不同区域的相互作用。
睡眠的内分泌调节
阐述睡眠与内分泌系统的 关系,如胰岛素、皮质醇 和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 泌与睡眠的关系。
睡眠的心理学机制
睡眠与情绪
探讨睡眠与情绪的关系, 以及睡眠不足对情绪的影 响。
睡眠与认知
说明睡眠与认知能力的关 系,包括记忆、学习和思 考等方面的作用。
呼吸暂停综合症及其治疗
呼吸暂停综合症定义
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指睡眠中呼吸气流停止持续时间超过10秒, 且伴随胸腹部呼吸运动停止的现象。
呼吸暂停综合症症状
包括夜间呼吸费力、打鼾、白天嗜睡等。
呼吸暂停综合症治疗
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口腔矫治器、外科手术等。
快速眼动行为障碍及其治疗
1 2
快速眼动行为障碍定义
06
睡眠医学的未来展望
睡眠医学与精神健康的关系
总结词
日益受到重视
详细描述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的失眠等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睡眠医学 与精神健康的关系因此变得日益受到重视。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地探讨睡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以 及如何通过医学手段来干预和治疗失眠等问题。
睡眠医学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夜惊症状
02
包括夜间突然惊醒、极度恐惧等。
夜惊治疗
03
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药物治疗等。
04
睡眠医学的临床应用
睡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方法
睡眠障碍的诊断需要基于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需 要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睡眠环境和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睡眠障碍。
评估工具
《睡眠医学》全套第一讲睡眠医学研究发展简史(下)
14
二、中国睡眠医学研究和发展概况
• 2001年,天津,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二届学术会 议
–会议代表400多人 –有许多学科的代表参加 –说明睡眠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 2004年中国成都举行第三届全国性睡眠学术会 议。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15
二、中国睡眠医学研究和发展概况
• 1998年全国第一届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 议研讨会召开
• 1979年,出版第一版睡眠 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 即《睡眠与觉醒障碍的诊断 分类》
• 1989年,睡眠医学教科书 :《睡眠医学原理与实践》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3
网站
• 1990年美国建立国家睡眠基金、网 站,使更多的人了解睡眠及其疾患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4
眠 协 会
与症状、睡眠障碍的治疗、睡眠障碍的检查方 法
• 代表性著作《临床睡眠医学》、《实用睡眠障 碍学》(中文)、《睡眠障碍的管理与评价》(英 文)、《睡眠医学的原理与实践》、《睡眠障碍医学
》(英文)等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23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24
五、睡眠环境学
• 睡眠环境学是研究睡眠环境对人睡 眠健康的影响及改善方法的科学。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27
六、睡眠工程学
• 睡眠工程学主要是利用人体工效学、睡 眠卫生学、睡眠医学、环境心理学、家 具美学等技术和方法设计、制作出质量 更优、款式的寝具,主要是床具、褥具、 枕具、及其他适合人体睡眠的用具
睡眠医学(二专业课程)-2009.2
28
七、睡眠社会学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一、睡眠的定义睡眠是生物体周期性地出现的一种可逆的、意识形态改变和行为自我限制的生理状态。
在睡眠中,人的感觉、知觉和意识几乎完全或者完全地减弱,反应性下降,以便机体得到休息、恢复和储存能量。
二、睡眠的周期1. 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在这个阶段,人的眼球在闭合的情况下做出快速运动。
肌肉松弛,心率和呼吸变快,这个阶段是梦境出现的时候。
2. 非REM睡眠(NREM睡眠):NREM睡眠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浅睡眠、均衡睡眠和深度睡眠。
随着阶段的过渡,人的大脑活动逐渐减少,肌肉放松,身体进入深度休息状态。
三、睡眠对身体的影响1. 对于身体健康: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慢性疼痛和炎症。
2. 对于代谢和体重: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体重,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调节食欲激素,减少诱导肥胖的食欲。
四、睡眠对心理的影响1. 对于情绪调节: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情绪稳定性,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对于认知能力:睡眠有助于记忆巩固和学习能力提高,保持大脑清醒和专注。
五、睡眠障碍1. 失眠症:指持续困难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的症状,导致白天功能障碍。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DB):是指在睡眠期间出现呼吸暂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 小睡舌综合征:睡觉时出现舌头滑入喉咙,引起呼吸暂停,造成睡眠质量下降。
六、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凉爷舒适,避免光线和噪音干扰。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按时上床睡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建立睡眠规律。
3. 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摄入咖啡因,尽量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看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运动。
七、儿童睡眠儿童的睡眠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适当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儿童睡眠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总之,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医学知识一健康睡眠
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好,就 不认为没有休息好。
三.饮酒可以催眠
专家观点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酒后使睡眠变浅,浅睡眠时间延长,中途醒转次数也 增多,使睡眠变得断断续续 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
四.睡眠能储存和预支
过后的睡眠补偿只能缓 解过后的疲劳 提前透支的精神、体力 及身体的损害,是不能 偿还的
二、睡眠方向 头朝北,脚朝南
三、睡眠姿势
向右侧卧
四、睡眠环境
光 床垫 湿度 床宽 枕头
宜暗不宜亮 选择合适自己
避免放置过 多的电器
40%~60%为宜 以肩宽2.5~3倍为宜
以自己拳头高为宜
床垫
正 常 腰 椎 是 前 凸 弧 度
过硬 过软 适中
睡眠质量衡量标准
入睡快,在10分钟左右入睡 睡眠深,呼吸深长不宜惊醒 无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起床快,早上起后精神好 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睡眠质量自我检测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表
总分 0-5分 6-10分 11-15分 16-21分
睡眠质量 很好 还行 一般 很差
请打分
谢谢!
老年人 比成年人少1-3小时
✓ 凌晨1-3点 肝脏 ✓ 早上3-5点 肺 ✓ 早上5-7点 大肠 ✓ 上午7-9点 胃 ✓ 上午9-11点 脾 ✓ 上午11点-下午1点 心脏
✓ 下午1-3点 小肠 ✓ 下午3-5点 膀胱 ✓ 下午5-7点 肾 ✓ 晚上7-9点 循环系统 ✓ 晚上9-11点 三焦 ✓ 晚上11-第二天1点 胆
快速眼动 睡眠
眼球快速运动 并经常做梦
体力 恢复
脑力 恢复
清醒 浅睡眠
½期 ¾期 深睡眠
睡眠和觉醒医学知识培训
EP/ERP分类
➢ 外源性刺激有关旳诱发电位(EP) 感觉(视觉、听觉、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觉) 运动
➢ 内源性事件有关诱发电位(ERP) 记忆和思维有关电位 语言有关电位 准备或与其有关
EP/ERP旳特征
➢ 空间特征: 只能在特定旳空间范围内检测到 ➢ 时间特征: 具有特定旳波形和强度分布 ➢ 相位特征: 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锁时(time-locked)
需要掌握旳内容: ➢ 掌握自发脑电活动,诱发脑电活动旳概念 ➢ 了解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旳统计措施 ➢ 了解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旳波形特征 ➢ 了解脑电图和皮层诱发电位旳形成机制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用特殊旳电子仪器描记旳自发脑电活动曲线。 or 经过放置在头皮表面旳多种电极所统计到旳一组场电 位。
两种可能旳同步性机制
•中心指挥型
•凑鸣曲型 神经元之间相互激活或抑 制
简朴旳环路即可产生节律性:
甚至单个细胞也会在 外来刺激下产生节律 性
➢ 目前以为,神经细胞 旳内在特征(intrinsic properties)及其相互间 旳突触连接决定了神 经网络旳振荡特征
皮层诱发电位(Evoked cortical potential,EP)
➢ EEG与情绪 正性情绪时左侧额叶EEG活动增长
➢ EEG负与性I情Q 绪时右侧额叶EEG活动增长 没有肯定旳关系
➢ EEG与感觉 听阈在波较强时比其他时候更低(听觉更敏锐) 刺激复杂性增长时波克制增长
➢ EEG与感觉 听觉辨别任务难度增长时波克制增长
➢ EEG与注意 当任务不要求注意环境时, (例如心算)比要求注意环境时
睡眠与失眠知识点总结
睡眠与失眠知识点总结睡眠的定义:睡眠是一种生理状态,人类在睡眠状态中通常会闭上眼睛、放松肌肉并且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会发生变化,例如脑电图呈现特定的模式、呼吸、心率、体温等生理活动也会有所改变。
睡眠的生理过程:睡眠是由多种生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过程。
在睡眠的过程中,脑部的神经元同步工作,产生一系列的电生理活动。
睡眠通常被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个阶段。
NREM睡眠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轻度睡眠、深度睡眠和极度深度睡眠。
而REM睡眠则是跟活跃的脑部活动有关,大多数梦境发生在这个阶段。
失眠的定义:失眠是指无法获得足够或质量不佳的睡眠,导致白天感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失眠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对人体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失眠的原因:失眠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生理原因包括内分泌失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心理原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此外,不良的睡眠习惯、环境因素等也可能导致失眠。
失眠的处理方法:对于失眠问题,首先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生活方式、避免刺激性的饮食和饮料、减少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等方法来改善失眠问题。
此外,对于严重的失眠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但使用药物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控制使用剂量和时间。
总结:睡眠与失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话题,深入了解有关睡眠和失眠的知识对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睡眠问题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述的知识点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睡眠与失眠,更好地应对睡眠问题。
睡眠医学知识培训
• 参加体育竞赛后旳运动员慢波睡眠明显增长。 • 慢波4期睡眠剥夺后, 4期睡眠出现回跃现象。 • 增长心理活动后, 4期睡眠增长 • 日间打盹会夜间旳慢波睡眠量降低 ——似乎某种机制使我们旳睡眠量保持一定水平,可
能睡眠延长使一种促睡眠物质,反之亦然?
睡眠医学知识培训
一、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 生物节律:由机体内部本身主动产生旳, 而不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旳被动反应,所以 具有内源旳性质。
昼夜节律
• 内生昼夜节律控制着觉醒和睡眠旳更替, 虽然在全天照明或黑暗旳环境条件下也照 常运营。
• 将人放在人为控制为28小时旳一天周期环 境下,趋向于保持内在二十四小时左右旳 一天周期。
• 睡眠可能与大脑发育有关,大脑发育最活
四、睡眠和觉醒旳生理机制
脑干网状构造在睡眠与觉醒中旳作用
• 1937年著名生理学家布瑞莫建立了猫旳孤 立脑标本和孤立头标本。
• 孤立脑标本:在中脑四叠体旳上丘和下丘 之间横断猫脑,今后猫陷入永久睡眠状态;
• 孤立头标本:在脊髓和延脑之间横断猫脑, 则猫保持正常旳睡眠与觉醒周期。他以此 证明在延脑至中脑旳脑干中,存在着调整 睡眠与觉醒旳脑中枢。
一天节律(昼夜节律)
• 哺乳动物内在旳生物节律一周期一般为25 小时略小,并受日光调整和重新设定。
• 存在黑视素旳视神经节细胞,可感受光刺 激,将信号传递到视交叉上核
• 视交叉上核经过释放某种化学信号来控制 生物节律(相对隔绝旳移植试验)
• 每个视交叉上核神经元存在一种内在旳生 物钟,神经元之间节律并不同步。
异相睡眠(迅速眼动睡眠)
• 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出现去同步化,
健康睡眠的科学知识点
健康睡眠的科学知识点睡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恢复体力与精神的重要手段,还与我们的认知能力、免疫系统、心理健康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许多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睡眠不足、质量低下的问题。
为了帮助大家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本文将介绍一些健康睡眠的科学知识点。
1. 睡眠周期睡眠是由多个睡眠周期组成的,每个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至120分钟。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两个主要阶段: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
REM睡眠是大脑最活跃的阶段,与学习记忆、情绪调节等密切相关。
NREM睡眠则包含深度睡眠和浅睡眠,对身体的修复和恢复至关重要。
2. 睡眠需求量每个人的睡眠需求量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成年人每晚需要7至9小时的睡眠。
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睡眠需求。
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弱、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而长时间的过度睡眠也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3. 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为了获得健康的睡眠,我们可以养成一些好的睡眠习惯。
首先,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
避免在床上使用电子设备,这些设备的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释放,影响入睡。
其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天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此外,规律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睡眠,但应避免在睡前过于剧烈的运动。
4. 睡前放松睡前放松对于睡眠质量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水浸泡脚部、冥想等。
避免在睡前过度兴奋,避免饮用咖啡因或饮料以及吃过多的食物。
此外,建议在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这些设备会产生刺激,使我们难以入睡。
5. 避免午睡过久午睡可以帮助恢复体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然而,过度长时间的午睡可能导致晚上入睡困难。
建议午睡的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之间,不要超过1小时。
6.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虽然药物可以帮助解决暂时的睡眠问题,但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依赖和副作用。
应该尽量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环境来改善睡眠,只在特殊情况下考虑使用药物。
基护知识点总结睡眠
基护知识点总结睡眠睡眠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而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协调。
本文将就睡眠的基本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包括睡眠的定义、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的影响因素以及睡眠障碍等内容。
一、睡眠的定义睡眠是一种生理状态,是生物的一种本能行为。
在睡眠状态下,人体的意识和活动减弱,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变化,包括眼球运动减少、肌肉放松、呼吸变缓等。
睡眠通常伴随着脑电图的改变,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睡眠)两种。
二、睡眠的生理机制睡眠的生理机制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睡眠周期、睡眠调节、睡眠激素等。
1.睡眠周期正常成年人的睡眠周期大约为90分钟,包括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在一个典型的睡眠周期内,人体会经历NREM睡眠的四个阶段,然后进入REM睡眠,之后再次进入NREM睡眠。
整个睡眠周期在夜间会重复3-5次。
2.睡眠调节睡眠受到生物钟的调节,这是一种内部时钟,受到身体内的生物节律和外部环境的时间表的影响。
生物钟主要受到光照的影响,暗示睡眠时间的到来。
另外,腺垂体激素和大脑多巴胺系统也对睡眠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3.睡眠激素睡眠激素包括褪黑素和腺苷等,它们对睡眠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
褪黑素是一种由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它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腺苷则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睡眠。
三、睡眠的影响因素睡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等方面。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睡眠需要逐渐减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可能会下降。
性别方面,女性受到月经周期、怀孕、更年期等生理因素的影响,其睡眠也可能受到影响。
健康状况也会影响睡眠,例如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压力、焦虑、抑郁等。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生活事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睡眠的心理因素。
睡眠和睡眠医学基础知识相关试题及答案
睡眠和睡眠医学基础知识相关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MSLT检测嗜睡倾向,MWT评价维持觉醒的能力
B、MWT检测嗜睡倾向,MSLT评价维持觉醒的能力
C、MWT要求受检查者尽可能维持清醒
D、MSLT观察参数:平均睡眠潜伏期时间;4-5次小睡试验中出现入睡REM睡眠的次数
E、多次小睡潜伏期测试指征:发作性睡病、OSAHS,其他导致白天嗜睡的疾病等
2、()是睡眠质量和一些睡眠疾病辅助诊断的“金标准”
A、MWT
B、SMLT
C、PSG
D、PAG
E、以上都不是
3、参与睡眠发生和调节的脑结构不包括()
A、脑干
B、下丘脑
C、丘脑
D、小脑
E、大脑皮质
4、()是评价维持觉醒的能力,是症状性白天嗜睡的评价方法
A、MWT
B、MALT
C、WMT
D、MSLT
E、SMLT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传统上作为“精神疾病”分类
A、失眠症
B、睡眠异态症
C、睡眠节律症
D、中枢过度嗜睡症
E、睡眠呼吸障碍
答案:BCDAE。
13个睡眠知识点总结
13个睡眠知识点总结尽管大家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但是关于睡眠的知识却是驳杂的,而且往往存在误区。
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出13个睡眠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睡眠,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知识点一:睡眠的作用睡眠不仅是身体休息的过程,还是大脑进行信息整合和记忆巩固的时间。
良好的睡眠有益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能够加强免疫力,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减轻压力和焦虑等。
因此,良好的睡眠对身体和大脑的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点二:睡眠的周期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NREM包括睡眠的浅睡期和深睡期,而REM则是梦境睡眠。
这两种睡眠交替出现,每个周期大约持续90分钟。
知识点三:成人的睡眠需求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建议,成年人每晚需求7-9小时的睡眠。
不同的年龄段和个体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每个人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来维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
知识点四:睡眠对身体的影响睡眠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的身体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等。
而在睡眠中,身体会释放生长激素,帮助身体修复和生长。
知识点五:睡眠对心理的影响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人们的心理健康,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减轻压力和焦虑,增强情绪稳定性。
而睡眠不足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知识点六: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环境、生理和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气温等会影响睡眠的深度和质量;生理因素如饮食、运动、健康状况等会影响入睡和睡眠的持续时间;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抑郁等也会对睡眠产生不良影响。
知识点七: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指持续的睡眠问题,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的动作障碍等。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特点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和早醒等。
知识点八: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睡眠质量,比如调整生活作息,维持良好的睡眠环境,规律的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学会放松和解压等。
睡眠科学知识点总结
睡眠科学知识点总结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睡眠科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神经生物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睡眠的定义、睡眠的生物学基础、睡眠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和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睡眠的定义睡眠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身体和大脑进入休息状态,进行自我修复、能量恢复和信息整合的生理过程。
睡眠是由大脑中的多个神经递质和激素调控的,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
睡眠分为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两种,这两种睡眠周期交替出现。
二、睡眠的生物学基础1. 睡眠的生物钟调控睡眠与生物钟紧密相关,生物钟是人体内部的生理节律系统,主要由位于脑下丘的褪黑素分泌中枢和催眠素分泌中枢调控。
生物钟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如光线、温度、社交和饮食等,从而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时长。
2. 神经递质和睡眠多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睡眠,如褪黑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水平会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数量,一些睡眠药物也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的活动来达到催眠作用。
3. 生理学基础睡眠过程也受到生理功能的调控,如代谢活动、体温、心率和呼吸等。
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会随着睡眠周期的变化而发生,反过来也影响睡眠的质量和时长。
三、睡眠的影响因素1. 心理因素情绪、压力和心理疾病等心理因素都会影响睡眠的质量,焦虑、抑郁情绪容易引起失眠或者浅睡。
2. 行为因素饮食、运动、睡眠环境和作息时间等行为因素对睡眠质量都有影响。
比如晚餐过量、吃辛辣食物、饮酒和吸烟、晚间剧烈运动等行为都会影响到睡眠。
3. 环境和社会因素光线、噪音和空气质量都会影响睡眠,而社交活动的频繁和过多也会让人的生物钟产生混乱,影响到夜间的睡眠质量。
四、睡眠障碍1. 失眠症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睡眠不深等症状,常伴有白天疲惫、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睡眠医学知识点
睡眠医学知识点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你是否了解睡眠医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睡眠的作用、睡眠周期、常见睡眠障碍以及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睡眠的作用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节各项功能的重要方式。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细胞修复与代谢,提高免疫力,促进脑部记忆储存,以及调节荷尔蒙分泌。
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身体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不稳定等问题,甚至增加患上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二、睡眠周期正常成年人的睡眠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和快速眼动期(REM)睡眠。
在NREM睡眠中,人体会逐渐进入更深的睡眠状态,脑电图也逐渐变慢。
此时,身体会进行修复和再生,提高免疫力。
而在REM睡眠中,大脑活动增加,出现快速眼动和梦境。
这个阶段是脑部记忆整理的重要时期。
三、常见睡眠障碍1. 失眠症:失眠是指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以及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
导致失眠的因素包括心理压力、作息不规律和生活习惯等。
对于失眠患者,可以尝试调整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或者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睡眠药物治疗。
2. 呼吸暂停症候群:呼吸暂停症候群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的病症,常见于肥胖者和老年人。
呼吸暂停会导致氧气不足,影响正常睡眠。
治疗方法包括体重管理、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等。
3. 睡眠行为障碍:睡眠行为障碍常见于儿童和年长者。
它包括夜惊、梦游、磨牙等症状。
针对这些行为障碍,建议保持稳定的睡眠环境,避免过度疲劳,并咨询专家寻求治疗建议。
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在睡前饮用咖啡因和大量液体等会刺激尿频的物品。
2. 锻炼身体:适量的锻炼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不要在睡眠前过于剧烈地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3. 饮食调节: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D以及镁的食物,如鱼类、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简短睡眠知识点总结
简短睡眠知识点总结一、睡眠的作用1. 恢复和修复:睡眠能够帮助身体修复受损的组织和细胞,促进身体的恢复。
2. 大脑功能:睡眠对大脑功能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记忆和学习,促进大脑的清醒和集中注意力。
3. 免疫力:睡眠也能够帮助提高免疫力,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4. 情绪调节: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睡眠的周期和阶段睡眠不是一成不变的状态,它有不同的周期和阶段,包括快速眼动期(REM)和非快速眼动期(NREM)。
1. NREM睡眠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浅睡眠、深睡眠和最深睡眠。
在这些阶段,身体会逐渐放松,呼吸和心率逐渐减慢。
2. REM睡眠是一种活跃的睡眠状态,大脑和身体都处于休息状态,但眼睛会偶尔出现快速运动。
三、睡眠质量和睡眠问题1. 睡眠时间:成年人每晚应该睡7-9小时,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
2. 睡眠质量:除了睡眠时间外,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
应该尽量保持稳定的睡眠时间和环境,避免过度的刺激和压力,以及饮食和饮水的影响。
3. 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白天嗜睡症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治疗。
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等。
2. 调整饮食和运动:避免晚餐过饱和过于辛辣的食物,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 放松技巧:可采用呼吸练习、冥想、按摩等方法来放松身心,帮助入睡。
4. 避免刺激:避免饮酒、吸烟和过度的娱乐活动等,这些刺激会影响睡眠质量。
总之,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及时处理睡眠问题,才能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失眠培训【内部资料】
生理因素:睡眠环境变化、噪音、高温、强光等 心理因素:焦虑(入睡困难)、抑郁(早醒) 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行为因素:心理生理性失眠、不良的睡眠卫生
失眠症的分类
根据病程分类:
一过性失眠 短期失眠
:≤4周,
: > 4周,< 3-6月 > 3-6月
长期或慢性失眠:
主要的失眠症类型
对失眠症患者需进行2周的观察和记录。
诊断
就寝、起床时间,睡眠持续时间和质量、夜间觉
醒情况等主要症状与规律;
饮酒、含咖啡因饮料及用药情况、生活习惯等 进行详细的内科系统检查; 必要时应做心理分析、精神病专科检查、多导睡
眠图等其他客观检查
中国失眠现状
06年中国6城市睡眠情况调查
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 其 中53%症状超过1年。但仅有13%的患者曾经跟医生 谈及自己的睡眠问题。
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
失眠的危害
长期失眠-白天功能障碍(工作能力、
认知功能、精力下降)
还可增加患抑郁症的危险 促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
发作,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还可导致糖耐量降低、使免疫力降低 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 增加意外的发生(世界某些大灾难)
失眠症的原因
原因
慢性躯体疾病:如疼痛、心衰、慢性肺疾病、关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睡眠量? 充足的睡眠量指第二天不觉得思睡 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睡眠需求
失眠症
(insomnia)
失眠症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的失眠定义(ICD-10)
有入睡困难、维持睡眠障碍
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 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 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 影响了日常生活
简短睡眠知识点归纳总结
简短睡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睡眠的重要性1. 睡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各种器官的恢复和修复,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同时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内分泌的平衡,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充足的睡眠对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稳定非常重要。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的还会引发心理疾病。
3. 睡眠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大脑认知功能的提高,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
二、睡眠的周期1. 睡眠周期的组成睡眠一般分为非快速眼动期(NREM)和快速眼动期(REM)两种大类。
NREM分为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REM期则为深睡眠阶段。
2. 睡眠周期的变化一个典型的睡眠周期大约为90分钟,包括NREM和REM两种睡眠状态。
整夜的睡眠中,NREM和REM的比例会有所变化,前半夜以NREM为主,后半夜以REM为主。
三、影响睡眠的因素1.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个体的生物钟、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等。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睡眠产生影响,例如睡眠环境的安静程度、温度、光线等因素都会对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情绪状态、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都会对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
4.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也非常大,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情况、作息时间、社交活动等因素。
四、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睡眠状态。
2. 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控制好室内的温度和光线,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3. 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减少娱乐活动等方面,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4. 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放松训练等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睡眠。
睡眠健康知识点
睡眠健康知识点睡眠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维持健康和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睡眠健康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己的睡眠。
1. 睡眠的重要性睡眠是人体进行休息和恢复的过程,对于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和心理健康,并缓解疲劳和压力。
2. 睡眠周期人类的睡眠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睡眠周期一般分为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两个阶段。
在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中,人会经历多次REM和NREM的交替,每个周期大约为90分钟。
3. 睡眠需求量每个人对于睡眠的需求量有所不同,但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到9小时的睡眠。
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而老年人则往往需要较少的睡眠。
4. 睡眠障碍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时打鼾)、多梦等。
这些问题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健康。
如若确诊出现睡眠障碍,应尽早咨询专业医生和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
5. 睡眠环境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入睡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确保睡眠环境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并保持床铺干净整洁,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6. 睡前准备在睡前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有助于改善睡眠。
可以尝试听轻音乐、泡热水澡、阅读等活动,远离电子设备的刺激以减少蓝光对睡眠的影响。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7. 饮食与睡眠饮食习惯对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过饱或过饥、摄入过多的刺激性食品(如咖啡、巧克力)和饮料(如咖啡因和酒精)都可能导致睡眠问题。
适量的淀粉类食物(如米饭、面包)和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鱼、奶制品)有助于促进睡眠。
8. 锻炼与睡眠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但应避免在睡前过晚的时间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睡眠。
最佳的锻炼时间是在白天或傍晚,充足的运动能够消耗体力,有助于促进睡眠。
9. 睡眠和健康良好的睡眠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催眠复习资料
注册催眠师认证考试复习课程怎么考试?理论考试•客观试题:1、判断题:10题X 2分= 20分;2、单选题:10题X 2分= 20分;3、多选题:5题X 2分= 10分;•主观试题:1、简答题:2题X 10分= 20分;2、论述题:2题X 15分= 30分;面试•分组抽签:五人一组,每人抽一个组别;•分组抽题:每两组抽一道面试题;•提前20分钟进准备考场,15分钟准备催眠治疗方案;•按组进入面试考场,每人2名考官;•15分钟的咨询与催眠治疗;•10分钟回答问题;•5分钟计分:•计分:•1、咨询与催眠治疗分70分;•4、回答问题分:30分面试•状态指标:面试计分项目:•建立咨访关系;考察不计分;(1)催眠诱导:•诱导方法正确;10分;选择方法正确;•诱导过程合理:10分;程序、速度、语言合理;•轻触睫毛无眨眼或睁眼,无自主动作,无主动语言:10分;有检查,有效果;催眠治疗:(2)催眠治疗:•方法得当:10分;根据案例需求选择适合治疗方法;•程序合理:10分;根据案例需求选择适合治疗程序;(3)催眠状态解除:•给被催眠者唤醒后感觉良好的语言暗示:10分;有良好暗示;•解除速度合适:10分;缓慢,适度;(4)相关提问:•催眠治疗方案:10分;结合文字方案考察对催眠治疗的基本理解与能力;•催眠治疗适应症知识:10分;结合催眠治疗过程,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催眠治疗知识:10分;结合实际操作,了解知识掌握情况;每一项10分。
及格、补考•两场考试均计100分,60分为通过;•面试两位考官计分均为60分以上,才为通过;•两场考试均通过即通过,发给资格证书;•两场考试通过一门,保留资格两年;•一门未通过补考一门,免费复读;•补考两年内有3次机会;催眠技术与应用催眠状态深度分级•一级:•很轻微,被催眠者还不感觉被催眠,觉得完全清醒,小肌肉开始受到控制,简单肌肉放松—眼皮沉重。
在此阶段可做减轻体重、戒烟等事。
•二级:•更加放松、浅睡,可操控被催眠者的较大肌肉,例如手臂僵直、叨絮的念头、跑来跑去的胡思乱想生起,又飘忽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睡眠的分期及生理功能β—兴奋状态的脑电波α—清醒状态的脑电波θ—入睡状态的脑电波δ---深睡状态的脑电波非快速眼动睡眠:0瞌睡期(:清醒向睡眠过渡)1 入睡期(α波减少,出现低幅的β和Θ波)2浅睡期(α波逐渐消失,Θ波增加,出现纺锤波)3中度睡眠期(慢波睡眠期,慢波增多,频率减低而波幅增高δ波增多),4深度睡眠期(弥漫性,高波幅δ波)(促进生长,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快速眼动睡眠:高频低幅的不同步脑电波,周期性快速眼动(学习能力与记忆,使人体平和而迅速的从睡眠转入清醒,脑功能修复)意义:在睡眠过程中,大脑和神经系统得到了修复整理,营养补充和能量储存2.DCSAD(1979)及ICSD(2002)对睡眠疾患的诊断分类方法DCSAD:(1)睡眠起始和睡眠维持障碍或典型的失眠症,失眠(insomnia)(2)过度嗜睡症(hypersomnia)(3)睡眠醒觉周期紊乱(disorders of sleep/wake schedule)(4)睡眠行为障碍(parasomnia)ICSD睡眠障碍(dyssomnia)内源性:指与脑功能异常相关失眠外源性:指外界干扰因素导致的睡眠紊乱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睡眠行为障碍(parasomnia):在睡眠中不应发生的行为和躯体活动,常见于睡行症和梦魇。
继发性睡眠障碍(secondary sleep disorder)ICSD2(2002):(1)失眠(2)与睡眠相关的呼吸疾患(3)非呼吸睡眠障碍所致的过度睡眠(4)昼夜睡眠节律障碍(5)异态睡眠(6)与运动相关的睡眠障碍(7)单独症候群,正常变异和尚未定义的项目(8)其他.3.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一生物学原因(1)遗传因素(发作性睡病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2)体温变化。
失眠症与人体生物钟对体温的调控等问题有关。
(3)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理解睡眠现象的基础。
当生物节律被打乱时出现睡眠障碍。
松果体腺→褪黑素→对生物钟的设置有很大作用,黑夜来临时由产生。
(4)躯体疾病。
任何躯体不适均可引起睡眠障碍。
疾病本身可影响睡眠,同时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担心也会影响睡眠。
(5)精神疾病 1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 2焦虑障碍 3抑郁障碍(6)药物原因 1可能引起睡眠障碍的药物,如氨茶碱、阿托品等。
2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
长期服用安眠药者,突然停药常会产生入睡困难。
3酒、烟、咖啡、茶(7)生物易感性。
一个人睡眠浅或家族中有失眠症、发作性睡病等病史,这些因素最终可能造成睡眠障碍,这些因素称为易感条件。
其本身不一定导致睡眠障碍,但可与其他因素一起干扰睡眠二心理社会因素1错误认知。
患者对偶然发生的失眠现象的不合理理念是导致失眠长期存在的原因。
不合理信念包括:对失眠结果扩大化和过度恐惧;对睡眠时间不切实际的期望;造成失眠的错误归因。
把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精神活动误认为觉醒时出现的感觉,对睡眠状态感知不良。
失眠者对其睡眠的时间期待不现实(8小时?);对失眠的后果考虑与现实不符(睡不好影响工作)。
2 内心冲突。
失眠可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情绪冲突诱发。
3. 怕失眠心理。
许多失眠者都有“失眠期待性焦虑”,由于某种原因一过性失眠,接下来晚上一旦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
4.梦有害心理。
不少自称失眠的人,不能正确看待梦,认为梦是睡眠不佳的表现,对人体有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
这些错误观念往往使人焦虑,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这种“警戒”心理,往往影响睡眠质量。
5.期待心理。
是指人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
6.自责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
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到夜晚则“徘徊”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7.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
8.易感人格特征。
个性特征因素也是重要的失眠原因。
失眠症患者大多数对自身睡眠不满意,对失眠常夸大其辞,并对自我评估睡眠的意念坚信不移。
通过研究发现失眠症患者的上述问题有明显的人格因素。
如经常“内化心理冲突”造成慢性焦虑、抑郁情绪反应;过度疲劳或紧张、敏感、急躁,或对健康过度关心、躯体转化症状较多的疑病特质;内向、多思虑、缺乏自信、优柔寡断且睡眠量少等易感人格特征。
9.情绪问题(抑郁,焦虑)10.不良睡眠习惯11.其他心身障碍。
(1)慢性疼痛。
(2)慢性疲劳综合症(CFS):以无明显诱因的长期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三应激与环境1.生活应激。
急性应激是引起短期失眠的最常见原因。
其他心理障碍2. 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变化主要包括:睡眠环境突然改变(走亲访友等);强光;噪音;温度异常(28℃以上或4℃以下即不宜3. 生活行为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2)良好睡眠习惯没有养成四引起短期性失眠的生活事件1. 躯体因素如疼痛、心脏疾病;2. 生理因素如时差、倒班、强光、噪音等;3. 心理因素如应激、生活事件等;4. 精神障碍因素如抑郁、神经症、创伤后应激等;5. 药理因素如咖啡因、酒精等;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4.睡眠效率的计算方法睡眠效率=实际入睡时间/床上时间×100%。
睡眠质量分为0-5级:0级示睡眠质量佳,睡眠率>80%;1级示睡眠尚可,睡眠率70%-80%;2级示睡眠困难,睡眠率60%-70%;3级示轻度睡眠障碍,睡眠率50%-60%;4级示中度睡眠障碍,睡眠率40%-50%;5级示重度睡眠障碍,睡眠率<40%。
5.良好睡眠的标准睡眠质量高标准:⑴入睡快,一般在10分钟内入睡;⑵睡眠深,呼吸深长而不易被惊醒;⑶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⑷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状态良好;⑸白天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高,不困倦6.ICD-10对非器质性失眠的定义如失眠、睡行症、梦魇、昼夜睡眠周期节律紊乱。
A.有入睡困难、保持睡眠障碍或睡眠后没有恢复感B. 至少每周3次并持续至少1个月C. 睡眠障碍导致明显的不适或影响了日常生活D. 没有神经系统疾病、系统疾病、使用精神药物或其他药物等因素导致失眠7.慢性失眠的发生机制(模型)使一过性失眠演变为慢性失眠的原因,除去客观环境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心理因素:1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态度2非功能性的睡眠行为3夜间情绪焦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不良暗示是失眠长久不愈的重要心理因素。
3-p模型:1 易感性因素( predisposing factor )如唤醒能力、认知风格《生理性唤醒增高:如失眠者的基础心率和体温,代谢率,对应激的心率反应性等均增高;情绪性唤醒:焦虑、抑郁水平较高;睡眠驱动力不足:即使夜间睡眠少,白天也不困》2 诱发性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如各类应激事件3 维持性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 )如不良睡眠习惯、错误睡眠认知等《行为因素: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夜间不睡就开着电视、玩游戏、上网、吃夜宵等;白天大量饮咖啡提神,为补偿睡眠午睡、早早卧床或早晨醒后“赖床”)认知因素:对睡眠的过度担心和关注,对不能睡着的恐惧会提高日间和晚上的唤醒;一些患者一旦失眠,就可能固着于自己的睡眠,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考虑晚上能否睡好、怎样才能睡好等》睡眠微观分析模型:1过度唤醒《言语(认知一情感)•肌肉运动(或行为)•生理(中央和自主神经系统的)过高》2歪曲认知《•促进睡眠的错误信念•不现实的预期•对失眠的错误归因•夸大失眠的后果》3不良行为习惯《为了应对失眠,人们可能会形成不适宜的睡眠习惯》首先,失眠治疗应该聚焦于改变其维持条件,改变不良睡眠习惯以及易使人失眠的睡眠条件;其次,教育失眠者直接控制睡眠会起反作用,因此训练他们控制促进睡眠的环境、行为、认知因素可能更可取。
睡眠干扰和睡眠解释过程相互作用模型失眠的形成和维持:一部分是睡眠干扰(创伤事件、应激性事件、情绪冲突)聚焦于情绪冲突、创伤性事件、消极调节或其他引起唤醒的过程;另一部分是睡眠解释过程(自我睡眠质量和数量的认知评价及其归因、睡眠变化的解释)聚焦于调整相关信念和归因失眠维持认知模型:过度担忧睡眠及后果——焦虑状态——选择性注意——高估睡眠缺失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激发了消极认知——保护性行为和错误信念——失眠加重8.失眠治疗的目标?首先1 是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和正确地睡眠认知功能;2 教育患者学会控制与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与认知因素;3 改变与消除导致睡眠紊乱慢性化的持续性因素。
其次1 是帮助患者重建较“正常”的睡眠模式;2 恢复的睡眠结构3 摆脱失眠的困扰。
9.失眠的心理因素有哪些?心理因素:约占失眠原因的35%~44%怕失眠心理梦有害心理自责心理期待心理童年创伤心理的再现手足无措心理易感人格特征情绪问题失眠的慢性化10.失眠的心理治疗方法有哪些1 放松疗法2认知疗法。
认知治疗以改变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观念和态度为目标(a) 对失眠成因的错误观念(b) 控制和预期睡眠的感知能力下降(c) 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d) 夸大和错误估计失眠的后果(e) 对促进睡眠的行为的错误认识3睡眠限制疗法4睡眠卫生宣教( 0.1 睡眠环境、 0.2昼夜节奏的维持《维持固定的起床时间白天多照阳光维持固定的上床时间》 0.3增强晚间的睡眠欲望《避免午睡或白天小睡尽量减少卧床时间白天运动夜晚按摩睡前冲温水澡》 0.4先解决脑海中的问题再上床睡觉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咖啡因避免尼古丁避免酒)5刺激控制疗法6催眠疗法11.失眠的行为治疗有哪些?(一)睡眠限制疗法:具体步骤卧床总体时间控制在不低于6小时当睡眠效率提高至90%以上,则允许每天增加15min卧床时间当睡眠效率低于80%,应减少15min卧床时间睡眠效率在80%~90%之间则保持卧床时间不变(二)刺激控制疗法。
(三)放松疗法。
包括1认知或冥想放松法>> 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于心的意念及快乐舒适的情境或想像自己正处于邀游的情境中2腹式呼吸放松法>>相对于生气紧张时以胸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是与放松有关。
3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紧张你的肌肉,注意这种紧张感3~5s,然后放松10~15s,最后,体验放松肌肉的感觉4自我暗示法>>5生物反馈法。
通过现代电子仪器,把患者体内的电生理变化描记下来,并同时转换为声、光或屏幕图像等直观的反馈信号。
患者根据不断显现的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的生理功能,使生理功能恢复到或保持在一个适合的水平,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2.试述刺激控制疗法这是治疗失眠的方法中研究得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剌激控制疗法基本目标是恢复床作为诱导睡眠信号的功能,并减弱它和睡眠不相容活动的联系,减少对睡眠内源性唤醒的刺激,使患者易于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