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辨证论治老年衰弱理论探析-齐涵
徐凤芹教授基于五脏虚损理论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经验
徐凤芹教授基于五脏虚损理论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经验施 玥1,赵俊男2,曾文颖2,徐凤芹2,3摘要 徐凤芹教授以 补五脏重脾肾 为治疗原则,采用辨证施方㊁标本兼治的个性化方药治疗,配合养生功法㊁营养补充㊁综合评估㊁多学科管理等方法,在临床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㊂本研究总结徐凤芹教授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经验,为中医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老年衰弱综合征;五脏虚损理论;名医经验;徐凤芹;虚劳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7.034 老年衰弱综合征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的生理状态,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病理㊁生理变化㊂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高,多个系统生理功能持续性衰退,使得老年人机体的内平衡极易被打破,同时外界的微小刺激即可诱发机体产生应激反应[1]㊂与老年人相关的多种慢性或严重疾病㊁急性事件均有可能带来衰弱综合征的发生[2],是老年人跌倒㊁失能㊁住院甚至缩短生存期等的重要危险因素[3-4]㊂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患病率不断上升[5]㊂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已成为我国老年医学探讨的重点㊁热点课题之一[6]㊂目前,只有运动和营养补充是公认的可以预防和改善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方法[7-8],尚无针对性治疗的西药,而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体系,在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方面较有优势[9]㊂徐凤芹教授师从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从事临床㊁教学研究工作30余年,擅长治疗老年人内科疑难杂症,在老年病临床遣方用药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现将徐凤芹教授基于五脏虚损理论论治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㊂1 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认识老年衰弱综合征在中医典籍中并无对应的病名,其相关表现多被认为是衰老的伴随情况㊂如‘养老奉亲书“[10]所言,衰老的人因精神气血渐虚而内生百病,基金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No.首发2020-2-4171)作者单位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3.中国中医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91)通讯作者 徐凤芹,E -mail :188****************引用信息 施玥,赵俊男,曾文颖,等.徐凤芹教授基于五脏虚损理论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经验[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7):1331-1335.但宿疾时发等老年衰弱表现也是老年人的常态,是进入老年期后顺应出现的既是生理又是病理的改变㊂肌少症被认为是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本特点,也有学者据此指出老年衰弱综合征与中医学的 虚劳 痿证 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1]㊂ ‘灵枢㊃天年“云: 五十岁,肝气始衰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老年衰弱综合征和五脏机能衰退有密切的关系,在年龄增长的过程里,脏腑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五脏俱虚,以致心失所主㊁肺失宣降㊁肝失疏泄㊁脾失健运㊁肾失封藏,便呈现神气皆去,形骸独居 的衰弱状态㊂徐凤芹教授认为老年衰弱综合征大部分属于本虚标实,少数属于纯虚无实之证,盖因气血阴阳失衡,导致水饮㊁痰㊁瘀等病理产物堆积,治疗须以补五脏虚损为根本,兼治其标,五脏虚损理论是论治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石㊂2 基于五脏虚损论治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理论基础2.1 肾虚致衰 在中医学认识衰弱的不同学说理论中, 肾虚致衰 学说尤为突出㊂肾为人体先天之本,‘景岳全书“言: 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㊂ 随着年龄增长,肾中先天之精气精血不断衰耗,阴阳失衡,以致精气神逐渐衰败㊁身体机能逐渐损坏,不加以干预,终将发展演变为老年衰弱综合征,故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必当益肾㊂2.2 脾虚致衰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论“云: 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㊂ 对于老年人而言,脾胃受损,后天气血生化充养不足,必然出现体质下降㊁肢体痿软㊁营养不良等病理表现,而营养不良与肌少症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12],因此,若想延缓衰弱进程,必要顾护脾胃㊂2.3 心虚致衰 ‘素问㊃灵兰秘典论“云: 心者,君主之官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㊂ 心神失养,则致神疲㊁失眠㊁意识思维活动减弱,心脉瘀阻,则致心悸㊁胸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人群的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患病率远高于正常人群[13]㊂2.4肝虚致衰‘灵枢㊃天年“云: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㊂可知肝为人体衰老之先导㊂肝藏血,在体合筋,肝虚藏血不足,筋脉失养,以致肢体拘急㊁筋惕肉瞤,日久筋脉废用,行走㊁抓握等生理机能下降;肝虚亦可致气机失调,气郁于内,情志不舒,产生抑郁㊁焦虑等心理;研究表明,抑郁与衰弱明显呈现正相关,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比没有抑郁症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老年衰弱综合征[14]㊂2.5肺虚致衰肺为人体 气之本 ,肺脏虚则卫外不固,风邪易犯,而见咳嗽久而不愈㊁易感冒㊁气喘㊁短气等症状,若病程日久,或虚火内蕴㊁灼伤肺络,或气血虚耗,出现消瘦㊁面色苍白㊁神疲气怯等一系列劳损之象㊂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出2倍[15]㊂陈可冀院士认为老年人因阴阳失调㊁营卫不和㊁脏腑虚弱㊁多脏受损以致 易虚易实㊁易寒易热㊁虚实夹杂 等诸种表现[16],徐凤芹教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老年衰弱综合征是由于老年人年龄增长后,五脏俱虚,气血阴阳失调,身体机能退化所导致的,而其中脾㊁肾二脏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关系更加密切,脾㊁肾二脏以先天养后天,后天补先天,二者在调节生理机能和导致病理改变上互为因果,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进程中处于关键位置㊂因而,徐凤芹教授提出,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当中,须尤为重视脾㊁肾二脏,补肾养元以壮先天之根,健脾益气以强后天之本,同时,兼顾其余诸脏,明辨五脏之虚,方能进行有效治疗㊂3论治3.1辨五脏虚损证型,予个性化方药基于上述理论,老年衰弱综合征与五脏虚损相关,但在实际临床中,各脏虚损的程度不同㊁临床表现不一㊁证型复杂,徐凤芹教授认为针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病人应遵循中医 同病异治 的思想,须根据其临床表现,明辨五脏虚损证型,对证予以个性化处方,不可以偏概全㊁一概而论㊂辨证属肾虚的病人,徐凤芹教授以肾气丸为底方,按肾气㊁肾阴㊁肾精㊁肾阳虚损偏重不同,辨证施治,偏于肾气虚者,加用大剂量黄芪㊁人参㊁山药峻补元气,佐以甘草调和;偏于肾阴㊁肾精虚者,去桂枝㊁附子,加用天冬㊁麦冬㊁百合㊁枸杞㊁桑椹㊁墨旱莲㊁女贞子滋阴养精,虚甚者可加用鳖甲㊁龟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偏于肾阳虚者,与右归丸合用,加杜仲㊁仙茅㊁仙灵脾㊁菟丝子㊁肉苁蓉温阳益肾,肾阳虚伴腰腿冷痛㊁下肢尤甚者,加补骨脂㊁续断㊁伸筋草温经通络㊁祛寒止痛㊂辨证属脾虚的病人,徐凤芹教授根据临床病人脾虚程度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方剂治疗,脾虚程度较轻,症状不明显者,予六君子汤,方以人参㊁茯苓㊁白术㊁甘草四君健脾益气,佐以陈皮㊁半夏预防脾虚生痰;脾虚症状明显,兼见胸脘痞闷㊁痰多苔腻等痰湿内蕴的症状,予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脾虚以致中焦气馁㊁清阳不升而出现中气下陷的症状,予补中益气汤健脾升阳;中焦虚寒者予理中丸温中健脾㊂辨证属心虚的病人常以失眠㊁心悸为主症就诊,徐凤芹教授根据所述主要症状的不同,选用相应的方剂治疗:因心虚胆怯,惕惕易惊而失眠者,予安神定志丸加龙骨㊁牡蛎重镇安神;因心肝血虚,虚热扰神而失眠者,予天王补心丹或酸枣仁汤养心安神;因心肾不交而失眠者予交泰丸;以心悸为主者,气血两虚宜用归脾汤,心阳不振宜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㊂辨证属肺虚的病人多以咳嗽久而不愈㊁易感冒㊁气喘㊁短气等症状为主诉就诊,徐凤芹教授认为,此类病人宜用‘金匮要略“中善治 虚劳 风气百疾 的薯蓣丸,以桂枝㊁防风等解表卫外,人参㊁白术㊁山药㊁阿胶等补益肺脾肾三脏,并佐桔梗㊁杏仁梳理气机,达到培土生金㊁金水相生之效㊂若出现干咳㊁痰中带血丝等虚火灼肺的症状,可用薯蓣丸合百合固金汤㊂辨证属肝虚的病人多以情志焦虑抑郁㊁肢体麻木颤抖为主要表现,且往往肝气郁与肝血虚之症错杂并见,徐凤芹教授认为,此类病人宜用柴胡舒肝或逍遥散合以四物汤治之;另有病人表现为胸中气滞不畅㊁喉中异物感,宜用半夏厚朴汤㊂3.2五脏因虚致实,宜标本兼治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病程长,共病多,虽五脏虚损为本,但纯虚无实者较少,往往多有痰浊㊁瘀血㊁水饮等积滞于内,症状复杂多变,常常呈现本虚标实㊁寒热错杂的证候,徐凤芹教授认为治疗时须标本兼顾,以免因补益过甚而滋邪,过犹不及㊂针对痰饮内积者,徐凤芹教授多在补益五脏的基础上合以二陈汤加减变化,痰多者加葶苈子㊁浙贝母㊁竹茹㊁桔梗;针对水饮内存者,尤其水饮凌心之证者,多用真武汤或苓桂术甘汤;淤血痹阻胸中㊁胸闷绞痛者,多加用川芎㊁丹参㊁延胡索㊁郁金活血祛瘀止痛,因淤血痹阻㊁肢体关节疼痛者,则加用地龙㊁牛膝㊁蜈蚣㊁全蝎活血通络止痛㊂据临床所见,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出现口干咽干㊁燥热㊁头晕等阴虚火旺表现时,常同时有手足畏寒㊁下肢冷痛㊁便溏等症状,徐凤芹教授治疗此种上热下寒之证时,可将仲景乌梅丸方改为汤剂煎服,以乌梅平肝泻肝,黄柏㊁黄连清热,附子㊁肉桂㊁花椒㊁细辛通阳,寒温并用,屡试效佳㊂3.3功法养生,补充营养,调护五脏除去药物治疗外,日常的科学调护对延缓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展亦十分重要㊂根据临床常用衰弱评估量表Fried衰弱表型的内容,可以得出老年人活动能力下降,可能是衰弱到来的前驱表现㊂活动能力下降与老年人肌肉萎缩㊁骨质流失密切相关,而中医的传统功法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㊁改善肌肉萎缩㊁增强老年人的活动能力的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刺激肢体的经络腧穴,达到改善五脏机能的效果[17]㊂由于大部分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活动能力差,正常人可以轻松完成的动作对他们来说却难以完成,因此,徐凤芹教授联合运动康复师,以传统功法八段锦㊁五行掌为参考,配合穴位按摩㊁经络拍打,融合西方抗阻训练,选取简单易行的动作,结合五行音乐,编制成一套适合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日常锻炼的益寿长乐操,旨在改善老年人肌肉力量㊁平衡能力,达到疏通经络气血㊁强健筋骨㊁醒神健脑的目的㊂此外,对于部分衰弱程度较轻㊁完成益寿长乐操仍有余力的病人,徐凤芹教授认为可以进行适度的抗阻训练,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甚至逆转老年人因年龄增长所导致的骨骼肌肌量下降[18]㊂营养补充是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日常调护的另一项重要内容㊂体重下降是衰弱的重要标志之一,营养不良则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19]㊂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脾胃功能减弱,客观上存在营养及能量摄取不足的影响因素,加之因疾病㊁情绪等因素影响产生食欲减退,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进行适度的营养补充是非常必要的㊂徐凤芹教授认为,补充营养前,须由营养师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专业营养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方案中需尤其注重补充优质蛋白质㊂对于食欲减退的病人,可以山楂㊁陈皮㊁砂仁等入膳制成药膳,严重者以焦山楂㊁焦神曲㊁焦麦芽㊁莱菔子合砂仁㊁厚朴㊁陈皮㊁白术等共行健脾行气开胃之效㊂3.4制定五脏虚损评估量表,进行多学科管理老年综合评估是通过多学科专业评估量表,对老年人生理㊁心理和社会环境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属于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综合评估的结果,对后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指导性意义[20],尤其适用于多病共存㊁多重用药㊁多次住院的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㊂徐凤芹教授认为,在现有的老年综合评估工具中,可加入中医辨证量表,丰富老年综合评估内容㊂目前,徐凤芹教授及其团队,针对老年衰弱综合征人群,通过前期文献研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咨询,筛选条目后,初步编制完成中医五脏虚损辨证评估量表,并进行了临床调研,形成了一份辨证准确率较高㊁适用老年衰弱综合征人群的衰弱老年人中医五脏虚损辨证评估量表㊂量表以五脏为维度划分,包含心气虚㊁心阴虚㊁心阳虚㊁心血虚㊁脾气虚㊁脾阳虚㊁肝阴虚㊁肝血虚㊁肺气虚㊁肺阴虚㊁肺阳虚㊁肾气虚㊁肾阴虚㊁肾阳虚㊁肾精虚共计15个证型的子量表,每个证型下包括4~5个症状体征条目,根据病人近1个月的状态进行评估㊂每个条目在该证型中占有不同权重,通过权重系数ˑ症状发作频率得到该条目的分数,所有条目分数相加得到该证型总分,以此推断病人是否可以诊断某脏虚损,以及虚损程度,量表部分内容见表1㊂表1脾气虚证诊断评估量表脾气虚证没有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权重分数口淡乏味0Ѳ1Ѳ2Ѳ3Ѳ4Ѳ4纳差,或伴面色萎黄,神倦乏力0Ѳ1Ѳ2Ѳ3Ѳ4Ѳ6便溏,或排便无力0Ѳ1Ѳ2Ѳ3Ѳ4Ѳ1舌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0Ѳ1Ѳ2Ѳ3Ѳ4Ѳ2达到20分诊断脾气虚证㊂Ѳ诊断阴性,Ѳ轻度(20分ɤ得分<26分)Ѳ中度(26分ɤ得分<30分)Ѳ重度(30分ɤ得分<39分)Ѳ极重度(得分ȡ39分)此量表可以辅助医师对病人进行辨证,而量表的结果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出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脏腑虚损的严重程度,为医师的治疗提供参考㊂多学科管理是在传统医学模式基础上,由相关专科医师组成多学科人才团队,形成以病人为中心,采用各专业评估量表对病人躯体功能㊁疾病状态进行全面评定后,依据结果商定综合治疗方案的新模式,更适用于病程长㊁共病多的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㊂徐凤芹教授结合中医治疗方法,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的老年医学多学科管理团队,囊括了中西医结合老年科医师㊁药理师㊁营养评估师㊁心理咨询师㊁理疗师㊁针灸师㊁护理师等,不同于传统的以治疗一病或一个系统为主㊁其余问题由相关医师独立会诊的治疗模式,徐凤芹教授认为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后,须由老年科医师㊁药理师对病人目前的用药情况进行讨论,避免冗余用药;由营养师评估营养状态㊁理疗师评估躯体状态㊁心理咨询师评估精神状态后,出具营养方案㊁运动理疗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加入针灸㊁功法㊁药膳㊁个体化方药㊁护理等㊂由此融合了中医未病先防㊁辨证施治㊁饮食养生㊁导引调护等理念方法,形成了中西并重㊁独具特色㊁更符合国情的多学科管理模式㊂4验案举例病人,男,76岁,高压病史30余年,陈旧性脑梗死病史10余年,重度骨质疏松病史5年㊂以消瘦㊁不欲饮食半年余为主诉就诊,就诊时由轮椅推入诊室,神清,病人自诉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近半年体重下降3kg,症见面白,倦怠乏力,四肢困重,晨起咳白痰,纳差,活动量下降,平素易感冒,情绪低落,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畏寒,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舌淡胖㊁边齿痕,脉沉,重按尺脉无力㊂近期化验结果示红细胞4.01ˑ1012/L,血红蛋白127g/L;Fried衰弱表型评分5分;衰弱老年人中医五脏虚损辨证评估量表:脾气虚证(重度)㊁肺气虚证(重度)㊁肾气虚证(重度)㊁肾阳虚证(轻度)㊁肾精虚证(重度);营养评分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重度依赖;抑郁测评:轻度抑郁;焦虑测评㊁认知功能评估㊁疼痛评估㊁睡眠障碍评估未见异常㊂西医诊断:老年衰弱综合征㊂中医诊断:虚劳病;中医辨证:肺脾气虚㊁肾气不固㊁肾阳亏虚;治法:补肺健脾㊁益气温肾化饮㊂处方:党参30g,黄芪30g,陈皮12g,半夏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山药30g,肉苁蓉20g,杜仲15g,熟地15g,山茱萸12g,巴戟天15g,菟丝子15g,木香10g,砂仁10g,怀牛膝15g,14剂,水煎服;经理疗师询问,病人在家时可自主站立㊁行走,遂嘱病人坚持锻炼益寿长乐操,每日2次;病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营养师嘱增加优质蛋白摄入,每日补充肉50~75g,或增加大豆25g或豆腐100g(以增加午餐蛋白质摄入为主),上午加餐可配无糖饼干,进食无糖酸奶或牛奶1杯并监测体重;药理师及医师认为病人目前西药用药合理,无需更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差,存在跌倒风险,经护理师询问,病人平时居住于养老院,聘请专业护工照料,暂无须日常护理指导;心理咨询师认为病人轻度抑郁状态,但躯体伴随症状较轻,暂不予药物干预,予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即可,并嘱病人家属加强与病人沟通㊂二诊:病人诉自觉乏力感减轻,四肢困重好转,面色苍白较前明显改善,进食量较前增加,情绪明显改善,但食欲仍差,双下肢仍有轻度水肿,大便不成形,小便调,舌淡胖㊁苔薄白㊁边齿痕,脉沉,重按尺脉无力㊂测双上肢握力较初诊时提高㊂上方加焦山楂12g㊁焦麦芽12g㊁鸡内金12g㊁干姜12g,茯苓增至20g,14剂,水煎服㊂三诊:病人面色红润,可自行步入诊室,无需轮椅,诉进食量明显增多,食欲明显改善,无明显乏力感,下肢水肿消失,偶有大便干燥,小便调,舌淡㊁苔薄白,脉沉弦㊂上方去干姜,14剂,水煎服㊂理疗师建议病人适度增加抗阻训练㊂病人每月定期复查,半年后体重增加2kg,Fried衰弱表型评分2分,衰弱老年人中医五脏虚损辨证评估量表:脾气虚证(轻度)㊁肾气虚证(轻度)㊁肾精虚证(轻度);营养评分2分,不存在营养不良风险;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重度依赖;抑郁测评㊁焦虑测评㊁认知功能评估㊁疼痛评估㊁睡眠障碍评估未见异常㊂按语:病人年事已高,五脏俱虚,本身气血不足,又因脾土受损,运化失司,以致不欲饮食,气血愈亏,故见面色苍白㊁乏力㊁贫血㊁消瘦诸症;脾虚失运,母病及子,肺气虚耗,卫外不固,气机失司,故病人平素易感冒;脾土不能制约肾水,肾阳虚衰,温化无力,阴水内生,且后天失养,无以濡养先天,肾精亏虚,髓海失充,故病人出现畏寒㊁下肢水肿㊁行动迟缓㊂病人肺㊁脾㊁肾三脏亏虚为甚,气机失调,使心虚气短㊁心神失养,故病人出现神倦乏力,亦使肝气不能升发,郁结于内,故病人出现情志抑郁不畅㊂‘难经㊃十四难“云: 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㊂此治损之法也[21] ㊂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五脏俱虚,尤以肺㊁脾㊁肾三脏虚损为甚,正应当补肺气㊁健脾土㊁温肾阳㊂遵循辨证施方㊁标本兼治的思想,从健脾补肺㊁培土生金以益中焦㊁上焦之气,健脾益肾㊁温阳化饮以化中焦㊁下焦之寒为法,徐凤芹教授选用无比山药丸合香砂六君子汤为底方加减治疗㊂方中以大剂量党参㊁黄芪㊁山药为君药,峻补五脏之气;以陈皮㊁半夏㊁白术㊁茯苓为臣使入脾经,共奏健脾益气之效;以肉苁蓉㊁巴戟天温肾壮阳,熟地㊁山茱萸㊁菟丝子补肾填精,杜仲㊁牛膝强筋骨,行阴阳并补之功;以木香㊁砂仁疏肝行气,以解郁郁㊂除去个性化方药外,徐凤芹教授通过多学科管理,对病人饮食㊁心理㊁运动等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和指导,既增强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的生理机能,又改善了其心理精神状态㊂病人二诊时乏力困重明显减轻,徐凤芹教授考虑为病人病程较长,仅健脾益气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食欲,故在原方基础上增加焦山楂㊁焦麦芽㊁鸡内金以开胃消食,增加食欲;另增加干姜以温阳,改善畏寒㊁便溏之症㊂经4周治疗后,病人三诊时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老年人体质易寒易热,为防止补益过度,故三诊时去干姜,以免过犹不及㊂病人每月定时复诊,半年后随访,不仅各项症状均得到改善,各项评估结果较初诊时亦明显提高,Fried衰弱表型评分由5分降至2分,由衰弱状态改善至衰弱前期状态,成功逆转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进程㊂5小结当前,社会人口的高速老龄化使得罹患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人群不断增加[22],因此,对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预防和诊疗工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㊂徐凤芹教授通过研究中医典籍中关于衰老㊁养生的内容,基于五脏虚损理论,挖掘古方今用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可能,提出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须以 补五脏重脾肾 为治疗原则,须通过辨证施方㊁标本兼治予以个性化方药,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是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方式的领先之处㊂此外,根据现代老年医学的核心,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并创造性提出了将中医辨证量表纳入老年综合评估体系,融入中医特色的多学科管理模式,辅以养生功法㊁营养干预㊁心理指导,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病人开展全方位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㊂综上所述,徐凤芹教授论治老年衰弱综合征,立足临床,继承陈可冀院士治疗老年病的思想,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贯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临床个案的特征,灵活运用经典方剂,延缓㊁逆转老年衰弱综合征进程,开拓古方今用的治疗领域,其经验及思想对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㊂参考文献:[1]SIEBER C C.Frailty-From concept to clinical practice[J].Experimental Gerontology,2017,87(Pt B):160-167.[2]郝秋奎,李峻,董碧蓉,等.老年患者衰弱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251-256.[3]马丽娜.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发病机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3):379-382.[4]董碧蓉.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6):417-420.[5]秦丽,梁珍珍,葛立宾,等.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5):598-603.[6]张文亭,郭芝廷,詹愉丰,等.国内老年衰弱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及SCI文献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14):1686-1691.[7]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5):503-511.[8]曹玉,史晓,沈雁,等.杞鹿健肾颗粒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7):4218-4222. [9]王文慧,沈雁,史晓,等.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J].新中医,2021,53(3):195-198.[10]陈直.养老奉亲书[M].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388.[11]孟丽,石婧,邹晨双,等.老年人衰弱程度与肌肉相关指标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7,36(12):1313-1317. [12]余嘉铭,张艳,黄一沁,等.上海市社区老年人躯体衰弱与肌少症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0,26(4):519-523. [13]樊凡,杨翠,王庆松.衰弱与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21(2):207-210. [14]李倩,肖谦.老年人共病与衰弱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6):619-622.[15]MARENGONI A,VETRANO D L,MANES-GRAVINA E,et al.Therelationship between COPD and frailty: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J].Chest,2018,154(1):21-40.[16]陈可冀.人类寿命与慢性病中医药防治策略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8):901-902.[17]张煜,李傅尧,马捷,等.基于五脏调理的八段锦干预长航疲劳的模式构建[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5):939-941.[18]魏渼淇,杨光,魏茂泉,等.不同运动干预下老年肌少症患者的CT影像特征变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6):95-103.[19]谢建珍,蒋媛.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与衰弱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22,29(4):15-16.[20]赵俊男,刘玥,张颖,等.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8,18(11):1191-1197.[21]凌耀星.难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22]田鹏,杨宁,郝秋奎,等.中国老年衰弱患病率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6):656-664.(收稿日期:2022-12-15)(本文编辑邹丽)。
脾胃胜衰论解(二、五证五方)
脾胃胜衰论解(二、五证五方)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且其人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
若火乘土位,其脉洪缓,更有身热心中不便之证。
此阳气衰弱,不能生发,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用药耳。
胃病脉见缓象,脾病脉见迟象,(这是脾胃内伤的基础脉象)并且脾胃内伤患者肚脐部,可以出现按压满而疼痛的症状。
(气郁不升之象。
同时《难经》中记述:肝病脐左压痛;肺病脐右压痛;心病在脐上;肾病在脐下)如果出现阴火,缓迟的脉象会转为洪缓脉象(脾胃所主在右关部,应该更为显著),症状上表现身热、心烦。
这一系列症候的病机,都是阳气衰弱,不能生发。
不应该只用脏腑辩证的五藏用药法治疗,而应该依据《脏气法时论》篇的原则,增加调整气机升降沉浮补泻的方法。
如脉缓,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或大便泄泻,此湿胜,从平胃散。
比如:脉缓,倦怠、喜睡、四肢乏力,或泄泻,这是脾胃虚湿气盛,按脏腑用药,可以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治疗。
若脉弦,气弱自汗,四肢发热,或大便泄泻,或皮毛枯槁,发脱落,从黄芪建中汤。
如果脉弦,气虚、自汗、四肢发热,或泄泻,或皮毛干枯,头发脱落,按脏腑用药法用黄芪建中汤(黄芪、芍药、桂枝、甘草、大枣、生姜)治疗。
(脾胃虚的基础上见弦脉,弦为肝脉,木乘土的情况,东垣用黄芪建中汤,应该是对经方的个人经验)脉虚而血弱,于四物汤中摘一味或二味,以本显证中加之。
脉虚并有血虚症状(面白唇淡之类)选取四物汤(地黄、芍药、当归、甘草)中的一两味,加入基础方中。
或真气虚弱,及气短脉弱,从四君子汤。
气虚、气短,脉弱,从四君子汤(参、苓、术、草)选用药味加入。
或渴,或小便闭涩,赤黄多少,从五苓散去桂,摘一二味加正药中。
喝,小便不利,色赤,色黄,量多,量少症状的,从五苓散(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选取一两味加入。
以上五药,当于本证中随所兼见证加减。
上面说到的五个方子,在主证主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
假令表虚自汗,春夏,加黄芪;秋冬,加桂。
老年衰弱的中医理论及治疗研究状况
17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3·综述·衰弱是以老年人多系统储备功能衰退、内在平衡能力下降、应激反应能力下降为特点的老年综合征,可降低自理能力,加大老年患者跌倒、住院、死亡、谵妄的风险,加重社会医疗负担,老年患者衰弱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由于选择的诊断标准和筛查工具的不同,我国衰弱患者发病率差异性较大,约为4.9%~83.4%[1]。
目前衰弱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发挥中医优势利用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的治疗十分重要。
1 现代医学对衰弱的认识现代医学认为衰弱累及老年人神经肌肉、免疫、代谢等多系统,核心病理基础是肌肉数量和力量的下降,主要危害是对外界刺激的应对能力下降,常人可以抵抗的刺激就会造成不良事件[2]。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衰弱与心血管、肾脏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关系密切,老年衰弱患者大多处于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的状态。
现代医学认为衰弱主要与营养、基因、激素、慢性炎症、认知与精神心理因素、多病共存与多重用药等有关,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衰弱目前的诊断评估方法众多,如Fried的衰弱表型、衰弱量表、累积缺损衰弱指数、临床衰弱量表、埃德蒙顿衰弱量表、基于综合老年评估的衰弱指数评估、Tilburg衰弱量表、格罗宁根衰弱量表以及实验室指标等,但最常被人们选用主要为是Fried 的衰弱表型、累积缺损衰弱指数。
Fried的衰弱表型主要从生理层面描述衰弱,易于操作,住院和社区老人都适用,但未涉及心理、社会方面的评估,主要评估内容为:1年内非意愿体质量下降≥4.5 kg、步速缓慢、疲劳感、握力下降、体力活动水平降低,根据符合项数的结果将老年人分为衰弱(≥3项)、衰弱前期(1~2项)、非衰弱老人(0项)[3]。
累积缺损衰弱指数指老年人健康缺陷的累积数量与预先确定总健康缺陷数量之比,其比值≥0.25提示衰弱,0.08~0.25为衰弱前期,比值≤0.08为无衰弱,衰弱程度随衰弱指数升高而加重[4]。
以“脏腑-玄府-脑”为契合点探讨老年性痴呆分层病机
病的病机特点 明确区分开, 也不完全适宜 于以神志 改变 为特 点 基金项 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0 9 7 12 0 1;山东省 2 0 3 1 0 0) 3 高等学校 科技计 划 ( L 0) 儿1 F 9
的精神疾 病的阐释 , 因此 , 需要对本 病的病机理 论进行重新 审 视, 深入剖析其整 个发病过程 , 创建一种 新的发病学说 以指导
用, A 是 D最常见的病机 。③毒损脑络。 内生浊毒系脏腑 功
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体 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 蕴 积体 内过多而生成。 内生浊毒形成后, 其最大特点是败坏形体、 耗伤脏腑经络。脏腑虚衰, 则水津输布、气血运行失常, 生痰 生
近年来, 许多学者对 A D病 因病机提 出了诸多见解 , 综合起
其次, 医者更 可以在维持这 一模 式前提下, 进而利用 和发挥各
种 心 理 因 素 的 治疗 作 用 。
推拿治疗与心理 治疗 分属于不 同的医学体系 。 前者为 中国 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的外治医术之 一, 拥有长期 的医疗实践经 验; 后者则是现代医学伴随生物一 社会一 心理 医学模式 的转变而
1 老 年 性 痴 呆 病 因病 机 研 究 现 状
阻清窍, 出现神情淡漠 、寡言少语 、善忘痴呆等症 。②痰 而 瘀 内生, 神机失用 。 、 的形成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痰 瘀 其形
成 与 脾 、肾 、肝 三 脏 功 能失 调 密 切 相 关 。痰 和 瘀 都 是体 内津 血
运行失常的病理反映 。痰阻血瘀, 蔽清窍, 蒙 元神失养, 神机 失
于 近 二 三 十 年 渐 盛 的 一种 新 兴 治疗 方法 。 因 此 , 者 的区 别 是 二 显 而 易 见 的 , 用 于共 同 的 治疗 对 象 — — 具 有 心 身 疾 病 的 患者 但
基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
老年衰弱虽以虚为主,但临床纯虚无实者少见,在疾病过程中 出现因果转化,从而“因虚致实”而出现实证,病理产物的产生,又 成为继发的病因,更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在气、血、阴、阳 虚衰的基础上,出现痰、瘀、湿等实邪壅滞。因此导致老年人疾病 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正虚邪恋的复杂病理变化。
虚 实 夹 杂 中 又 分“ 虚 少 实 多 ”、“ 虚 多 实 少 ”,在 疾 病 的 急 性 期
《 医 门 补 要 》中 记 载“ 人 至 老 年 ,未 有 气 血 不 亏 者 ”,即 使 正 常 健康的老年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阴阳失衡的症状,但是其气血、 阴阳均有生理性的亏损,因此他的阴阳平衡的稳定状态是明显低 于青壮年的。年龄的增长,体内气血会逐渐衰弱,阴阳渐渐失衡, 生理性的亏损转为病理性的亏损,此时的老年人由正常的衰老状 态转为衰弱的状态,内外刺激导致难以维持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从 而发病,严重时可发生“阴阳离绝”。 2.3 虚实夹杂,动态变化
2 病机特点探讨
人到老年,机体脏腑衰弱,气血阴阳亏虚,以致虚损,因而内外 杂邪更易侵犯老年人而引起各种疾病,即刘完素所谓“衰老受邪”。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损与日至”、“衰退既至, 众病蜂起”,可见老年衰弱的核心病机便是“虚衰”。 叶天士也提 到:“花甲以外年岁,到底下元衰矣。”“高年下焦根蒂已虚”。可见 脏腑老化和功能衰退是老年人的主要病理特点 [2]。 2.1 五脏俱虚,脾肾尤甚
了解中医老年医学中的辨证施治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 骨质疏松等。同时,老年人患病的临床表现也往往比年轻人更为复杂和严重。
辨证施治在中医老年医学中重要性
个体化治疗
整体调节
中医辨证施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 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符合老年人疾 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调理脏腑功 能、平衡阴阳气血等方法,改善老年人的 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气阴两虚型
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常用生脉散等方剂。
血瘀脉络型
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桃红四物汤等方 剂。同时,针对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也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 施治。
04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 辨证施治经验分享
案例一
辨证施治原则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症状,如 眩晕、头痛、心悸等,结合其体 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平衡阴阳
通过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平 衡,达到治疾病的目的 。扶正祛邪
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以 恢复患者健康。
四诊合参在辨证中应用
望诊
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 、舌苔等,以判断病情
。
闻诊
听患者的声音、呼吸、 咳嗽等,以了解病情。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症状、感受等,以获取
病情信息。
切诊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 腹部等,以进一步了解
人工智能辅助四诊合参技术发展趋势
数据驱动的诊断模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大量病例数据,开发能够辅助医 生进行四诊合参的智能诊断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
智能传感器与检测设备
研发高精度、便携式的智能传感器和检测设备,用于采集 患者的生理、生化等指标,为四诊合参提供更全面、客观 的数据支持。
论老年衰弱的核心病机与治疗法则
论老年衰弱的核心病机与治疗法则老年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复杂,治疗难度大。
本文将从病机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机
老年衰弱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不良
老年人的食欲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老年衰弱。
2. 慢性疾病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老年衰弱。
3. 神经系统功能下降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导致身体各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老年衰弱。
4.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从而引起老年衰弱。
二、治疗法则
老年衰弱的治疗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支持
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以提高身体各系统功能。
2. 慢性疾病的治疗
老年人应该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减轻疾病对身体各系统功能的影响。
3. 运动锻炼
老年人应该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提高身体各系统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4. 心理疏导
老年人应该注意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情绪,以减轻身体各系统功能的负担。
5. 中药治疗
老年人可以采用中药治疗,如人参、黄芪、枸杞等,以提高身体各系统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老年衰弱的病机复杂,治疗难度大,但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法则,就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老年衰弱。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治疗探讨
老年衰弱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与治疗探讨**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7225046%作者简介:孟凯华(1995 - %,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通信作者:陈民,E-mai/137****2000@163. com孟凯华】,齐涵1,陈民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847 ; 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老年衰弱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老年衰弱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加重社会与家庭的负担。
老年衰弱具有消瘦、乏力、体力下降等非特异性的表现,类似于中医当中的“虚劳” 和“痿病”。
老年衰弱的病机责之脏腑衰败、气血阴阳俱虚。
中医理论中的未病先防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早期干预提供借鉴,中医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治疗上具有特色,基于前人研究及中医理论对老年衰弱的病机特点及中医治疗进行理论探讨,希望对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进一步临床研究能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老年衰弱;老年病;理论探讨;病机;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 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 2349 (2020% 12-0016-04老年衰弱综合症是老年人的生理储备下降导 致了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多器官系统中储备的减少,表现为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减少症%、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及能量调节不良,常常有疲乏、体力下降和反复感染等非特异性表现,以及跌倒、谑妄、波动性失能等特异 性表现,与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炎症性疾病、肌少症等多系统疾病相关口一30。
虽然目前老年 衰弱没有明确的中医病名,但是根据它消瘦、乏力、 四肢无力等临床表现来看,有学者认为老年衰弱与中医的“虚劳”、“痿病”相类似/4 0 o 中医药的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对于治疗老年衰弱具有明显的优 势,本文将从中医理论探讨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病机特点与治疗。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医学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对衰老机理有其独特见解。
中医学说衰老机理大致可归纳为四种:一是脏腑虚衰学说,二是气血失常衰老学说,三是精气神衰老学说,四是津液不足衰老学说。
其中,脏腑虚衰学说又分别从肾脏虚衰、脾虚、肺脏衰弱、心脏虚衰、肝脏虚衰五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一、中医脏腑虚衰学说人体作为有机整体,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来维持生命活动。
随着年龄增长,体质状况发生变化,脏腑功能减弱,表现为抗病力和自我调节力衰退。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中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谈。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脏腑虚衰是导致人衰老、死亡的原因。
(一)肾脏虚衰与衰老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从发育到衰老的全过程,也关系到人的生殖能力。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已的不同生理状态。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本原物质,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肾虚衰导致衰老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阐述得很清楚:女子49岁时,任脉空虚,冲脉衰微天癸枯竭,月经断绝,故形体衰老不能生育了;而男子64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退,齿发脱落,形体精神都感到病苦。
肾是人体中主管水的脏器,能贮藏五脏六腑的精气,所以只有五脏旺盛,肾脏才有精气排泄。
到了一定年纪,五脏衰退,筋骨懈怠无力,天癸枯竭,所以发鬓斑白,身体沉重,步态不稳,不再有生育能力,进入衰老状态。
(二)脾虚与衰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脏腑器官、营卫经络、形体形官窍,无不仰仗脾胃,元气之滋养全在脾胃,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
中医衰老学说
前面我们提过,古代认为女子十四岁会来月经,只要女子一来月经就标志着成熟的开始,这时就要把头发盘上,让媒婆知道,这个孩子已经长大成熟了,可以定亲了。但就结婚来说,不是十四岁就可结婚。中国古代的规定是“女子二十而嫁,男子三十而娶”。这里面还是蕴含着女七男八的思想。因为女子三七二十一岁的时候,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就是身体开始达到一个高峰状态,可一直持续到四七二十八岁那年,肾的功能、肝的功能也达到了一个极点,这时女子身体最健壮。所以,古人认为女子二十而嫁,在生命状态的最高峰期一定可以养育一个很健壮的孩子。
3.心脏虚衰学说
《管子 内业》曰:“平正擅胸,论治在心,此以长寿。”意思是说,具有平静端正的胸怀,可使心境保持安宁,有益于延年益寿。《素问 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协调脏腑、运行血脉。心气虚弱,血脉运行及神志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加速衰老。故中医养生学尤其重视保护心脏,认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男八详解
男子等到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会“齿发去”。齿指牙齿,发是头发,因为牙齿是肾的花朵,由肾气所主,“齿发去”就说明人体的收敛和生发全都没有了,开始掉牙齿和头发。六十四岁以后,就是看你先前是怎么养身体的了,从这时开始,用的都是你之前所有的积淀,再也没有新的东西生发了。
提出问题: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五七”则( )。 A.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B.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C.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D.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 解析: “五”是衰老的开始。A是生长发育隆盛的现象,所以A可以排除,D是已经衰竭的现象,所以D也可排除。剩下B和C,“阳明脉”、“三阳脉”可见都是讲女子的,但B是“面始焦,发始堕”,C是“面皆焦,发始白”,可见C衰老的程度要比B重一些。题干中问的是“五七”,是刚开始衰老的程度,所以应该选B。C其实是“六七”的表现。
从脾胃谈老年失眠的认识和辨证论治
从脾胃谈老年失眠的认识和辨证论治从脾胃分析老年失眠,并举例常见临床症型4例具体阐述。
标签:老年失眠;从脾胃论治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体,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据2003年,上海中医睡眠疾病研究抽样示:成年人占失眠发病率的38.2%,其中老年人为发病主要人群,占75.0%。
[1]可见老年人更易患失眠病症。
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弱,胃动力减弱,影响消化功能,难以把食入水谷腐熟,故水谷精微缺乏,脾气弱则运化失常,难把精微转化为气血,上输于心神,而脉中营血也由脾胃运化水谷生成,脾胃虚弱则营血减少,夜晚卫气当入营阴,然营血亏虚,不纳卫气,故营卫失调,不寐早醒,同时肝气横逆犯胃,脾气运行失常也容易导致全身水液代谢紊乱,敛液成痰,痰湿郁久化热,而导致失眠,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1.从“胃不和,卧不安”调治患者,男,45岁,因“不寐伴腹胀3周”来诊,患者形体偏胖,腹部膨隆,平时嗜食肥甘常饮酒,近一周以来夜间常常难入睡,有时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口臭口粘,腹胀难耐,矢气频作,曾外院予艾司唑仑服用,效果不显,舌红苔黄腻,脉偏滑,有高脂血症病史。
辨证:宿食内停,心神不宁;治法:消食化滞,理气和胃;方用:保和丸加减,生山楂10g,神曲10g,莱菔子10g,陈皮6g,半夏6g,茯苓15g,连翘6g,生薏苡30g,厚朴10g,木香6g患者服药7付后腹胀口臭口粘明显好转,睡眠明显改善,夜寐安稳,舌苔渐渐消散,后继续予14付服用,舌苔完全转变为薄白苔,舌质淡红,嘱其戒酒,低脂饮食,适当运动,予生山楂20g 泡水服用,坚持三个月后血脂也降至正常。
按语:患者因嗜食肥甘,食积胃肠,阻滞中焦,胃气不降,清气不升,故辗转反侧,不得卧也。
方中生山楂健脾消肉食,有降脂效果,神曲消积化滞,莱菔子,陈皮,木香理气化痰,半夏、厚朴降气化痰,生薏苡仁茯苓利水化湿健脾,脾气以升为顺,胃气以降为和,方中大量运用理气之品,促进胃的排空,加强胃的腐熟食物的功能,食积下行,胃得以舒降,脾气才能升清运化,脾胃升降运行正常,故不寐自愈。
“五脏阳以竭”理论对贤小球病辨治探讨
“五脏阳以竭”理论对贤小球病辨治探讨
颜永潮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1995(000)002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颜永潮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526
【相关文献】
1.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 [J], 付月箫
2.从五脏辨治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探讨 [J], 郭颖;尹仲衡;段行武;李凌;张佳璐
3.从五脏辨治糖尿病肾脏病理论探讨 [J], 闫璞;张宁
4.从“阳不统血”理论探讨DR增殖期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辨治 [J], 宋宙光
5.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辨治思路 [J], 韩亮;厉将斌;李海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五脏虚损辨治
老年五脏虚损辨治
胡小江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1(032)004
【摘要】@@ 人进入老年期后,机体生理发生了变化,五脏功能逐渐亏损虚衰,成为衰老并在临床上引起老年病的主要原因.老年虚损,以五脏不足为主,其治疗当以"补虚益损”"扶正固本”为主要治则.现仅就老年五脏虚损的辨治规律简述如下: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胡小江
【作者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6
【相关文献】
1.从五脏虚损辨治更年期失眠探析 [J], 何灵玲; 刘亚敏
2.姜良铎从急性虚损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探讨 [J], 崔晋伟;张晓梅;杨华升;赖宇鑫;刘彧杉;于小林;姜良铎
3.基于《内经》"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探讨叶天士辨治虚损思想 [J], 陈斌;王兵;柳成刚;韩海伟;李秋实;张羽;王非;刘春红
4.老年五脏虚损的药食补益 [J], 李成斌
5.治肝郁分阴阳从化,疗虚损辨五脏气血——记清代御医韩一斋 [J], 徐江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五脏相关理论理解治未病思想
从五脏相关理论理解治未病思想常少琼;陈瑞芳【摘要】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理论,指出了五脏相通、五脏与自然、五脏与情志、五脏与人生长衰老的关系.我们从"五脏相通""四时五脏""五脏连七情"和"五脏系长衰"等理论重新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更好地指导四时季节调理,正确运用中医干预方法去协调五脏功能,使得五脏和则百病不生,从而达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3页(P911-912,922)【关键词】五脏相关;治未病;邓铁涛【作者】常少琼;陈瑞芳【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广州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广州 510405)【正文语种】中文邓铁涛教授早年提出“五脏相关学说”,经过大量文献整理、实验证明和临床应证,该学说得到了业界大部分人的赞同。
五脏相关学说中认为:在人体中,心、肝、脾、肺、肾及其相应的六腑、四肢、皮毛、筋、肉、五官、七窍等组织器官分别组成五个脏腑系统,在生理情况下,本脏腑系统内部、脏腑系统与脏腑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人体大系统之间,脏腑系统与自然界、社会之间,存在着横向、纵向和交叉的多维联系,相互促进与制约,以发挥不同的功能,协调机体的正常活动。
运用五脏相关理论,重新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更能指导疾病的防治和身心保健。
《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曾提出“五脏相通”,提示五脏六腑通过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体现脏气相通输移,如肝生筋,筋生心,心生血,血生脾[1]。
而五脏之间气机出入变化、相克乘侮,也说明五脏之气的相互交流。
张仲景“治未病”思想就是对《黄帝内经》“五脏相通”的延伸[2]。
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3]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木得病,邪气必克脾土引起脾病,故临床上肝气郁结者,除了精神抑郁、胸胁胀闷等症状,还多伴有纳差、腹部不适等脾病症状。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五脏的盛衰(以10岁为周期)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五脏的盛衰(以10岁为周期)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认识五脏的盛衰(以10岁为周期) 人的一生中,生命力的盛衰呈现不断变化的趋势,就是所谓“生命周期”。
关于生命周期,《黄帝内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以10岁为周期(《灵枢》卷八第五十四《天年篇》);一种是以7 岁(女)和8岁(男)为周期。
前者是从五脏六腑气血的盛衰来观察人的生命周期;后者是从肾气和天癸(维持性机能的物质)的盛衰来观察。
现在向您具体解释按五脏气血盛衰来观察的生命周期。
先从《黄帝内经》讲起: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其气,是指的生命历程当中的气,也就是人体生命之气,人体生命当中,气有盛衰,到最后死,那就是人体之气就散了。
想问问这个道理。
在什么历程当中,人体之气,什么时候盛,什么时候衰,乃至于到他死亡,全部都耗散,想听一听这个问题。
您是怎么回答的?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气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
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
八十岁。
肺气衰。
魄离。
故言善误。
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10岁时,五脏(心肝脾肺肾)之气已经稳定了。
血气、血脉都畅通了,气血也流动了,流动之气主要活动在人体下部,所以10岁小孩子喜欢“走”。
这个“走”不是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而是小跑。
人从小到大,从小,幼儿,到十岁少年,这个时候,到十岁时候,五脏始定,那就稳定下来了。
一般来说,十岁以前还是十分的脆弱,五脏还很脆弱,所以治疗儿科的话,就要注意到,十岁以前小儿的五脏脆弱,到十岁开始,就已经比较成熟了,比较稳定了。
血气已通,这是说的气血运行也已经通畅,其实是说,已经旺盛。
调和脏腑法治疗老年咳喘浅析
调和脏腑法治疗老年咳喘浅析2.2 肺肾同治《类证治裁?喘症》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矣”。
并且,肺肾阴液互相滋生,肺阴虚可损及肾阴,肾阴虚亦不能上滋肺阴导致肺燥肾亏之证。
老年人肾气虚弱,肾又为五脏之本,治咳喘需治肾。
素体肾气亏虚者,多见于患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每遇外邪犯肺,引动冲气上逆,形成肾虚痰恋之证,见咳嗽喘憋,活动后加重,痰多色黄粘,难咯出,乏力,胸背痛,大便溏,小便量少,尿频急,舌淡胖红苔薄白,脉细滑等,治宜清肺补肾,肺肾同治。
素体肺肾阴虚,外感表邪而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手足心热,舌红少苔或苔剥脱,脉细数者,宜养阴润肺滋肾,兼以散邪。
肺燥肾亏者宜润肺纳气。
肾不纳气,痰瘀内阻者,症见咳喘,动则甚,吐白稀粘沫,咯吐不畅,胸闷憋气,乏力,尿频,咽中粘滞,口唇紫暗,舌淡暗,有瘀斑,舌下脉络粗大,脉细涩等,宜纳气平喘,化痰瘀。
以杜仲、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补肾纳气;以党参、黄芪补益肺气;制半夏、金沸草、川贝母、前胡、百部清肺利肺化痰;苏叶、防风散表邪,郁金、丹参活血以助祛痰;以炙麻黄、银杏肉、生熟地、黄精、山萸肉纳气平喘;菊花、白蒺藜清肝明目;兼湿热者以藿佩、炒白术、薏米、白蔻、杏仁等健脾化湿;痰瘀互阻则加赤白芍等化瘀之品。
2.3 脾肺同治肺脾在气的生存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联系紧密。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气虚损常导致肺气不足或湿聚成痰,肺病日久亦可致上病及中。
素体肺脾气虚痰伏之人,复感外邪,引动伏痰,即可形成内外合邪而迁延难愈的脾虚痰阻的咳喘。
症见咳嗽喘息,咳声弱,气短,乏力,纳少或纳呆,便溏,痰白,平素易外感,舌淡红胖有齿痕等。
治宜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肺脾同病多见于素有消化系疾病者。
对于素体胃失和降的患者,当外邪肺而致咳喘时,则易形成肺胃同病的病机,症见咳喘,痰少,口干,食欲不振,恶心,胃脘痞塞,属肺胃蕴邪,津伤而燥,宜清肃肺胃,润肺通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第22卷 第11期 2020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11 Nov .,2020从五脏辨证论治老年衰弱理论探析齐涵1,赵洪欣1,孟凯华1,张泽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基金项目: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2017]24号);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ZD-0969)作者简介:齐涵(1993-),女,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血管、老年病。
通讯作者:张泽(1977-),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心血管、老年病。
摘要:老龄化带来的健康问题成为老年医学界应对的难题,关于老年衰弱的病因病机探究正处于发展阶段。
中医认为,老年衰弱的发生与五脏气血阴阳的盛衰变化有关。
该文从五脏气血、阴阳盛衰变化着眼,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理念,分别详细阐述了五脏功能在衰弱发生时的机理变化,并提出培育五脏气血,滋养五脏阴阳等论治方法,以期待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衰弱;老年;五脏;病机;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11- 0200- 04A Theory Analysis of Treating Senile Frailty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Five Viscera QI Han 1,ZHAO Hongxin 1,MENG Kaihua 1,ZHANG Ze 2(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Abstract: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nile frailty has become the problem in gerontology. The research o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senile frailty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the occurrence of senile frailty is related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Qi,blood,Yin and Yang in the five viscera. Focus on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five viscera,Qi,blood,Yin and Yang,as well as base on the overal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oncep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changes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five viscera when the weakness occurs,hoping to provide ideas for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Keywords:frailty;elderly;five viscera;pathogenesis;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衰弱是一种生理性储备减少,患者可出现肢体活动受限、跌倒等物理运动功能异常,以及谵妄等精神意识失能的表现,如乏力困倦、体质量减轻、肌力下降、步行速度减慢及活动耐量降低。
身体各功能降低的增龄性病理状态,可增加脆性事件与临床负性事件的发生。
国外老年衰弱的研究显示,老年衰弱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尤以女性患者,物理性衰弱表现突出[1]。
国内对于老年衰弱的研究较少,纳入的患者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据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报道[2],老年衰弱的发病率估计为4.9%~83.4%。
在我国老年衰弱的患者人群中,养老机构的衰弱发病率高于医院及社区[3]。
老年衰弱的[ 37 ] 门杰.温针灸结合按摩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0例[ J ]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 ( 2 ):51-52.[ 38 ] 钱俐俐,范刚启.水针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用药分析[ J ] .天津中医药,2014,31 ( 8 ):507-509.[ 39 ] 郑士立,宋丰军.滞针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6例疗效观察[ J ] .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 ( 8 ):38.[ 40 ] 王旭,张利,王鹰雷,等.针灸配合按摩治疗颈性头痛103例 [ J ] .中国针灸,2004,24 ( S1 ):57.[ 41 ] 吕善广,裘波.腹针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J ] .上海针灸杂志,2017,36 ( 8 ):995-998.[ 42 ] 陈建勇.加味蠲痹汤配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52例临床观察[ J ] .中医药导报,2010,16 ( 2 ):49-50.[ 43 ] 褚慧玲,胡丙成.齐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研究[ J ] .中国针灸,2016,36 ( 1 ):29-32.[ 44 ] 张晓哲,王李丽,刘延青.针刺加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J ] .中国针灸,2013,33 ( 11 ):989-992.[ 45 ] 马新平,李海燕.火针加毫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 ( 3 ):318-320.[ 46 ] 陈章妹,张建明.阳性点合谷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1例[ J ] .中国针灸,2005,25 ( 8 ):548.[ 47 ] 刘淑刚,安坤杰.当归四逆汤联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 ( 6 ):600.[ 48 ] 黄科生.电针配合复位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观察[ J ]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 ( 12 ):14-15.[ 49 ] 谢宇锋,陈赟,吴云天,等.压敏点恢刺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J ] .针灸临床杂志,2017,33 ( 4 ):36-39.[ 50 ] 冯涛,王庆华.任素梅治疗颈源性头痛经验[ J ] .河北中医,2014,36 ( 1 ):6-8.[ 5 ] 林波,李曦光,左可可.循经辨证推拿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32例临床观察[ J ] .江苏中医药,2019,51 ( 10 ):61-63.[ 52 ] 朱自涛,赵红利.针刺整脊治疗颈源性头痛165例[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 ( 2 ):337-338.[ 53 ] 张凯,刘宇,蒋戈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4 ( 8 ):1008-1012.[ 54 ] 郑斌,陈红.“灵龟八法”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80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 ( 3 ):306-307,311.[ 55 ] 单衍丽,李强,白田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J ] .上海针灸杂志,2013,32 ( 7 ):551-552.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1.04722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病理改变会导致跌倒、谵妄以及病死等恶性事件[4]。
我国老年公民群体正在壮大,预计未来3年大于60岁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5],老年衰弱的发病人数也在上升,家庭、社会及医疗卫生的负担逐渐加重[6],并且目前为止,对于老年衰弱,尚无可靠的药物治疗方案[2]。
中医认为,证是病的内在本质。
因此,结合衰弱的病因病机特点,从五脏角度出发的辨证论治尤为重要。
1 病因病机衰弱病因多样,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其与遗传、营养状态、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学状态、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心理因素等因素有关。
衰弱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明确。
随着中医学对老年衰弱的研究逐渐深入,目前中医学认为衰弱病因多被认为是老人年老体衰,气血阴阳虚损。
日久可致阴阳俱损,气血两伤,长期以致气耗精伤,从而发为该病。
老年衰弱与五脏虚衰相关,常多脏受累并见。
衰弱老年人多见元气亏虚[7],脏腑功能降低,甚则脏腑虚衰[8-11],不仅涉及某一脏或两脏衰弱,更是五脏衰退变化的结果。
尤其以脾、肾两脏虚衰为主。
脾气衰惫不能运化水谷,后天气血乏源;肾精亏乏不能化生肾气,全身温煦濡养缺失[12-13],是导致衰弱的常见病因。
其核心病机在五脏气血阴阳盛衰变化,多以虚证为主,实证多因虚而致实。
洪秀芳等[14]运用补脾益肾法结合常规治疗亦可改善老年衰弱患者临床症状,从反面也印证了其气耗精伤的病理基础。
《灵枢·天年》明确指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衰……九十岁……四脏经脉空虚;到百岁,五脏皆虚……形骸独居而终矣。
”同时,还认为:“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可见人的衰老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并与五脏密切相关。
于外是五体之损伤,于内是五脏之亏损。
2 五脏论治从中医藏象角度,探讨衰弱与五脏的联系是论治老年衰弱的重要基础,五脏之间的病理与生理联系是论治老年衰弱发病的核心。
五脏辨证,无外乎气血阴阳,以阴血变化反映患者体内物质性变化,用阳气变化反映患者体内功能精神的变化,这也与目前人们对于老年衰弱病理表现的认识相符合。
因此,对于老年衰弱患者的治疗,选取五脏气血阴阳辨证,更为合适。
2.1从心论治衰弱心在中医学理论体系里的主要功能有“心主血脉”与“心藏神”两方面。
《素问·痿论篇》云:“心主身之血脉”。
心主管着血液的生成,先天与后天精气在心阳的作用下交结,化赤生血,使心血生成有源。
此外,心主管全身的血脉,维持其光滑完整与搏动正常。
脉道通畅,血液传导无阻,气血方可于人体内运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