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时间 3.5 地点会议室主持人; 韩亚蕊参加签到全体数学老师主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培训提纲)集中学习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
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注意数学的应用. 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 它既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
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灵活性和统一性. 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三)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现状优势问题* 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 基本技能熟练创造性* 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情感体验与自尊自信* 勤奋刻苦人生观、价值观二、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提出6个方面的基本理念。
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理念与目标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为培养出新一代具有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对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中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提出相关发展要求。
正因如此,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正在深入落实开展中。
初中作为学生步入中高等教育的关键时期,整个阶段的学习决定着学生在义务教育之后的学习生涯的走向和不同选择。
因此,新课标改革在初中的深入落实和切实应用需要学校和教师认真严肃对待,紧跟改革步伐,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学习阶段重要的综合性科目,以及整个学习阶段的重难点任务,它既需要学生有足够活跃的思维能力,又需要有足够严谨的思考态度。
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数学的改革是尤为重要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
国家在新课改中,也制定了适合当代学生发展和培养计划的全新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目标,以期通过改革,有效地完善和发展初中数学教育,更好地培养下一代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改革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新就在于区别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对青年一代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教育更加不能落后。
近年来,在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国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指标和工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
从“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再到“新课程改革”深入到课堂,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不失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培养真正全面发展的人,而对于学校来讲,教学不是手段,是帮助辅助的方法。
初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求学校和教师更需要紧跟时代改革要求,不断突破陈规,勇于创新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更加全面。
同时,一个学生身处学校和教室,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勤奋学习。
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进入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关于初中数学的教学也是每一位任課教师必须要思考和落实的事情。
初中数学课改背景意义
初中数学课改背景意义
背景:
1. 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 教育改革的推动: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数学课改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学科发展的需求:数学学科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意义:
1.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课改,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改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课改使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4. 推进教育公平:课改提供了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数学教育。
初中数学课改的背景和意义在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数学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数学学科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数学学科教学改革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学学科教学改革,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本文将探讨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1、背景分析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基础,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注重机械计算,忽视实际应用等。
因此,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目标设定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对数学的恐惧感和刻板印象。
3、课程内容调整为了提高数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可以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实际应用。
例如,在代数学习中增加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在几何学习中,引入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
4、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计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数学学科教学改革中,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找出解决方法。
5、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的数学学科评价更偏重于计算结果,缺乏对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在数学学科教学改革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的课堂表现评价和项目作业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6、师资培训数学学科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
因此,需要提供相关的师资培训。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前沿数学知识的更新,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评价方式的改革等。
7、优化课堂环境数学学科教学改革还需要优化课堂环境。
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必要指导的同时,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8、家校合作数学学科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与家长密切合作。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提供支持和指导。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宣传数学学科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数学教学理论
数学复习个人整理资料一、课程改革应把握Ⅰ、背景:(一)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科学技术的发展2.数学的发展3.教育本身的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更应当遵循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二)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进,数学与数学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的改革已刻不容缓。
Ⅱ、理念、内容、目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改革的制定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一)标准的基本理念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标准的重要基础,指出了义务教育数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标准的每一项具体内容都与这些理念有关。
广大教师在学习标准时,要着重理解这些基本理念,并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数学教育的观念。
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性质标准指出,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不是以培养少数精英为目的的,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大众数学的教育思想。
数学课程改革
第1章数学课程改革一、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的历史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数学教育教学经历了多次较大规模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之初,根据“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先搬过来,然后中国化”的方针,1952年7月,以苏联十年制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为蓝本,编订了《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并于1954年、1956年适度调整。
这一时期,全面学习苏联,建立了中央集中领导的教学大纲与教材全国统一的数学课程体制,这个课程体系奠定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础,当然,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机械地模仿苏联做法。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必须改革”的口号,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全国掀起了群众性的教育革命的热潮。
数学教育也不例外。
不少数学家、数学教育工作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参与到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烈讨论中,提出了各种改革方案,进行了各种数学教学改革实验。
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强调了函数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增补了解析几何、微积分初步等内容,但删减欧氏几何,否定几何体系的做法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同时,部分内容对学生要求较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为了纠正1958-1960年出现的“左”的错误,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导下,1961、1963年先后两次修订教学大纲,并首次提出全面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966-1976年是十年动乱时期,在这特殊年代,全国各行各业受到严重摧残,而教育是重灾区。
极左口号“学校停课闹革命”、“开门办学”满天飞,中学数学教学的秩序受到严重破坏,造成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倒退。
学生的数学基础削弱了,水平下降了,一代人的数学教育受到影响。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全面复苏。
1978年,在“精简、增加、渗透”六字方针的指导下,精选了一些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删减了一些用处不大的传统内容;增加了微积分、概率统计、逻辑代数等初步知识;把集合、对应等思想适当渗透到教材中去,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一、宏观背景:1.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由于从20世纪90年代起,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
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这一传统内涵“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2.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信息霸权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渗透、都使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既往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等方面那么当前的国际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3.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在21世纪,除了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国内背景素质教育“一个挂在天边的月亮”,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2001由此展开了素质教育的大讨论。
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困惑“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不知实践怎么走”、素质教育讲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
2005,6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关于基础教育中广泛存在应试教育倾向及有关建议的报告》将应试教育的批判再度推向一个高峰。
第二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教改实验报告材料数学(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数学课程改革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目标、方法、过程和结果。
二、实验目标1.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验方法1. 课程内容改革:调整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性和应用性,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评价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4. 教学资源整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验过程1. 准备阶段:成立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标和方法。
2. 实施阶段:(1)教师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数学素养。
(3)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 总结阶段: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1. 学生数学成绩提高: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效果显著。
2. 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加。
3.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实验班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4. 教学效果良好: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我们取得了以下结论:1. 数学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和趋向
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和趋向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普遍性的学科,它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作为初高中学生必修科目的数学,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不断面临改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历程和趋向。
一、改革历程1. 八十年代初期数学教材的改革。
在八十年代初期,数学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焦点,教育部统一整顿了数学教材。
新教材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使数学课程更加接地气,生动有趣。
这一改革为以后的数学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2. 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的新变化。
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出了“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数学课程也不例外。
数学教育突出重点和难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数学教育改革。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数学作为一门国际通行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全球化也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教育部积极借鉴国际数学课程理念和教学模式,逐步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力争使我国数学教育更加适应国际大环境的需要。
二、改革趋向1. 突出数学应用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数学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在数学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将数学应用性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加明确数学的应用环境,强化数学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2. 强化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突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教学实践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到系统化、创新性的层面上来。
让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思想、概念及其含义,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3. 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它要求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特长,同时尊重和包容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个性化教育可以通过设立学科竞赛、学科论文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动力。
4. 取消专业数学课当前,大学生是否需要学习专业数学课程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必须的,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下面就从课程改革的背景、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2001年,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基于当今国际社会和我国内外发展的教育问题,融汇了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并立足实际情况,因时因势制定出来的一项综合性改革。
其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新时期需要的不再是“应试型”的人才,而是具备自主学习、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的人才。
2.在教育方面,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获得知识的数量和水平,重视课本和教材的知识内容,但忽略了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个体发展的多样性和个性发展的尊重。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性的思维。
3.我们教育所要面对的现实是很复杂的。
这个时代的要求是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是旧的教育体制无法完成的任务。
4.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制难以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也对教育技术和教育媒体等方面发出了新的要求。
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不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算术计算和几何图形,而是要注重让学生掌握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数学是一门需要持续性学习并不断练习的学科,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应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理解以及应用自信心。
数学教研组学科课改总结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数学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本文将对我校数学教研组学科课改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改背景与目标1. 课改背景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改目标(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改实施过程1. 教学观念转变(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置优化(1)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性课程。
(2)引入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四、课改成果1.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通过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3. 学科教学质量提高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我校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2024年学年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5篇
2024年学年度数学课改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本年度,我们数学教研组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紧密围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课改工作。
本文旨在对过去一年的数学课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以期为未来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课改背景与目标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确立了以下课改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加强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主要工作回顾1. 课程设置与教材研发(1)结合新教材标准,对原有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2)组织教材研发团队,针对新教材特点,编写了一系列辅助教材和习题集。
(3)引入数学文化内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1)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
(2)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引入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教研活动与教师培训(1)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邀请数学教育专家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4. 学生活动与评价机制(1)举办数学竞赛、数学趣味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实施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确保评价公正、科学。
(3)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成果与收获1. 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2. 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多位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
3. 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得到加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核心,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也要与之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 passively receiver of knowledge,缺少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被动接受者,课堂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
应该改变这种现状,提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还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注重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发展所必备的。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通过集体探讨、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其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出建设性意见,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课程案例
积极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课程案例一、课程改革背景。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决定对数学课程进行改革,让数学变得有趣起来。
二、改革举措。
1. 故事引入知识点。
以前讲勾股定理的时候,一上来就说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开始推导公式。
现在呢,我会先给学生们讲一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故事。
传说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家的地板是用正方形的大理石砖铺成的,他发现以一块砖的对角线为边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恰好等于两块砖的面积之和。
于是他就开始深入研究这个现象,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
学生们听到这个故事,眼睛都亮了,都想知道毕达哥拉斯到底是怎么发现这个神奇的定理的,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勾股定理的学习。
2. 游戏化教学。
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数学大冒险”的游戏。
把教室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不同的四则运算题目关卡。
学生们分成小组,从起点出发,每个小组要派一名成员去抽取题目,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出答案,如果答对了,就可以前进到下一个区域,如果答错了,就要停留在原地等待下一轮答题机会。
这个游戏一玩起来,教室里可热闹了,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要去答题,在游戏过程中,四则运算的知识不知不觉就掌握得更牢固了。
3. 生活实例教学。
比如说教百分数的时候,我不再单纯地在黑板上写百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会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商场买过东西啊?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商品的折扣呢?”然后拿出一些商场促销的宣传单,上面有各种打几折的商品。
我就说:“打八折就是按照原价的百分之八十出售,那如果这个商品原价是100元,打八折后是多少钱呢?”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学生们对百分数的理解就更加直观了,而且他们还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数学还挺有用的呢。
三、改革成果。
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024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二篇)
2024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二、目标定位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施步骤1. 制定新的教学标准和课程目标根据目标定位和时代需求,制定适应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标准和课程目标,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修改数学教材内容,将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内容融入教学中,提供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
4. 强化数学思维训练在课程中加入数学推理和逻辑训练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鼓励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6. 建立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性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四、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1. 教师培训组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共同举办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2. 教育资源支持加大投入,提供更多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设备,确保教学的顺利实施。
3.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并支持新的教学模式,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
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意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
──注意数学的应用。
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
它既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
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
──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灵活性和统一性。
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
──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