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浅谈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的方法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高校宗教管理;禁止非法宗教组织干预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

标签: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近年来,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也逐渐增多。

因此,需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重要时期,思想单纯的大学生容易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侵扰,宗教文化逐渐向高校渗透,近年来,高校信教人数有所增加。

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假宗教之名实施思想侵略。

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然而高校是学习科学文化的场所,无论信教与否,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念以及处理宗教问题的纲领、政策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1]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2]当前高校的宗教传播处于低水平阶段,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尊重客观规律,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的宗教学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进而促使科学、合理的宗教观的形成。

二、加强高校宗教管理1991年江泽民强调:“国内外敌对势力一直把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渗透作为他们对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实质上是政治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国内外敌对势力选择利用宗教,从事不法活动,迷惑群众,企图达到分化中国的最终目的。

不法分子利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在西方宗教文化的旗帜下,在高校从事不法活动。

更有甚者,通过利用某些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宗教宣传。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树立正确宗教观心得500字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如何正确地看待宗教,树立良好的宗教观,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在树立正确宗教观方面的一些心得和拓展。

我们要尊重不同的宗教和文化。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现象,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信仰体系和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而不是盲目地否定或排斥。

只有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宗教之间的和平与和谐。

我们要注重宗教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实际生活中,宗教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心理安慰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帮助。

我们应该注重宗教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更好地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理性看待宗教。

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但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体验,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宗教,不要盲从和迷信。

在信仰宗教时,应该注重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但也要遵循理性和科学的原则。

我们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宗教。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哲理。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宗教,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学习宗教,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树立正确宗教观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尊重不同的宗教
和文化、注重宗教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理性看待宗教和学习宗教知识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才能够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宗教观,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简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简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简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第一篇:简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简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论文摘要我国立国立党最根本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世界观,是创造世界,认识世界最强大的思想利器。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建立正确的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其他同学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论文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宗教观所谓宗教观,指的是人们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看法,并在这种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待宗教基本态度和思想倾向。

宗教观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表现,任何人,无论他信仰宗教与否,都可以有自己对宗教或是宗教问题的认为和态度,所以也会形成其独特的宗教观。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宗教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

但也要看到,由于诸多因素相互交织,大学生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社会上的各种思潮迅速涌向了大学讲坛,某些蓄意钻空子的人乘机到高校举办讲座、座谈,散布一些错误言论,其消极影响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一、分析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有一些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学者采用了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由此产生了具体的数据,并通过数据来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进行分析。

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特点主要包括:(一)宗教信仰同学的数量宗教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调查表明,浙江省宗教的学生占当前大学生总数的12.2%,有56.8的同学表明并没有一个很确切的宗教,不过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参加。

当前大学生中,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佛教,道教被选择的几率也很大。

(二)宗教在大学生的认定中,呈现的趋势是多元化的教堂和宗教在同学中普遍产生的兴趣较大,更有甚者,有极少一部分同学在信仰宗教还是入党的问题上不知道如何选择。

此次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中,阅览宗教图示,参与宗教活动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观点上,绝大多数的看法还是比较符合的。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德育方式思考-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我国是国家,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及结合了我国和建设实际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是唯物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接受了长期的无神论思想的教育后,皈依了宗教,成为了教徒,那无疑是教育事业的失败。

只有赢得青年大学生,才能赢得未来。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及时、深入地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及时地给出相应的对策,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宗教徒的宗教观念与社会相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德育对策一、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意义大学生不是一般的公民,他们接受过并接受着正规的学校教育,是中国特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大学生们是否有信仰,有什么的信仰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与成才,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事业的兴衰成败。

正因如此,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必须秉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可以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徒在大学生中的出现并增多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甚至有少数人大学生成为“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甚至皈依宗教成为了信徒。

大学生一旦信仰了某种宗教,那么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必然会受到宗教观念甚至宗教组织的影响。

宗教是唯心的;我国是国家,我们教育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及结合了我国和建设实际而创造的一系列理论是唯物的。

从本质上而言,这两者是对立的。

面对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一问题,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问题(一)宗教徒在大学校园里出现并产生影响力,这不仅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且也是对当今科学发展潮流的挑战。

研究表明,有4%的学生具有明确和固定的宗教信仰,有8%的学生是认可宗教文化的“望教者”,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大学校园里有12%的学生对宗教信仰有着明显的偏好。

宗教文化论文(精选6篇范文)-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宗教文化论文(精选6篇范文)-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宗教文化论文(精选6篇范文)-文化论文-
社会学论文
本文档旨在提供6篇精选的宗教文化论文范文,涵盖了文化论
文和社会学论文方面的主题。

以下是这些范文的简要描述: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宗教文化: 这篇论文探讨了宗教文化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作为文化遗产。

作者讨论了宗教文化与当代社
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2. 跨文化比较宗教仪式: 该论文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仪式,探讨了宗教在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作者分析了不同宗教仪
式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和传承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

3. 宗教与社会变革: 这篇论文研究了宗教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作者分析了宗教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讨论了宗教团体如
何参与社会变革以促进社会发展。

4. 宗教多样性与社会包容: 该论文探讨了宗教多样性对社会的
影响,特别是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

作者讨论了宗教多样性如
何挑战社会的包容性,并提出了促进宗教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方法。

5. 宗教与性别平等: 这篇论文讨论了宗教对性别平等的影响。

作者分析了宗教和实践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影响,并探讨了宗教和
社会如何促进性别平等的可能途径。

6. 宗教与教育: 该论文研究了宗教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挑战。


者探讨了宗教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育系统中平衡宗教
和教育的需求。

这些论文提供了关于宗教文化的不同方面和议题的深入研究,
对于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都有重
要意义。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合理引导探析-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内容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是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教育与合理引导新的指导思想,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国外透过宗教信仰对大学校园进行渗透,遏止校园传教现象发生,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行动指南。

因此,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加强新时代宗教观教育,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切入,合理引导他们培育核心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关键词】新时代;宗教信仰;合理引导宗教信仰是关系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的重大问题,指出,“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和祖国统一。

”[1]高校是严格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法律规定的场所,但是,由于受各种校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原来的部分人心理趋于认同发展到行为走向行动的状态。

因此,应以新时代宗教观为指导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成因开展研究并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师生结对、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进行合理引导,保持大学校园的和谐、稳定,维护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宗教观微探宗教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社会及自身的哲学形式,也是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走向成熟的重要理论来源,同时,它还是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虽然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否选择信仰宗教是个人的选择与私人事务也取决于个人,但是,任何人选择信仰宗教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这也是信教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一些重要场合作了有关中国宗教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管理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从宗教文化、宗教治理、宗教工作方略、宗教工作新理念方面,创新了人们对宗教功能和宗教发展的认识视角,发展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与对人们进行合理引导的立场、观点,丰富了新时代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同时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对信仰宗教的群众进行引导的方法论。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正确认识和对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摘要:“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意识形式的社会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组织。

“青年”在我国有4亿之众,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而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因此,调查和探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针对其不同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06-02
“宗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意识形式的社会观念,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组织。

“青年”在我国有4亿之众,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力量,也是最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而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其宗教信仰已然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一方面关涉公民权利、个人自由、民族感情,一方面也关系到一代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因此,调查和探究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针对其不同成因的基础上,研究出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问题,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首要任务之一。

【宗教信仰论文】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对策与建议

【宗教信仰论文】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对策与建议

【宗教信仰论文】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对策与建议海南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一)根据统计数据,女生信教人数比男生稍多,农村大学生信教人数比城镇大学生稍多信教大学生中,海南籍男生信仰佛教、道教人数占相当比例,女生信仰基督教人数明显高于男生。

整体来看,女生信教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信教大学生中,城镇大学生占28.43%,农村大学生占71.57%,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信教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二)从信仰选择上看,信仰佛教的居多对样本中85名信教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后得知:这些人中有39人信仰佛教,14人信仰基督教,13人信仰道教,2人信仰伊斯兰教,1人信仰天主教,分别占信教学生45.9%、16.8%、15.3%、2.4%、1.2%。

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学生占信教总人数的61.2%,这与海南本地佛教、道教信仰比较流行以及琼台师专与海经贸学生中海南籍学生偏多有直接关系。

此外,基督教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其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海南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政策认识模糊,对信仰宗教持宽容态度对“您认为中共党员可以信仰宗教吗?”的回答中,52.8%的学生选择“可以”;22.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选择“不可以”的学生仅占24.5%。

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需要宗教信仰吗?”时,17.6%的学生选择“需要”;65.9%的学生选择“看个人情况而定,大学生可以有宗教信仰”;选择“不需要”的学生仅占16.5%。

对“如果您发现您身边的同学开始频繁参加宗教活动,并在寝室进行宣讲,您会怎么做?”的回答中,59.6%的学生选择“不干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海南大学生对党的宗教信仰政策不明确,总体上对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对宗教信仰没有明显抵制心理。

高校学生信仰宗教主要原因(一)社会思潮多样化,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迷茫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2019-12-10数据研究指出,近年来,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传教现象也在学校中屡禁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信教者们的宣传已近乎疯狂,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着一大批传教人士以及相当多的思想引导行为。

客观来说,当代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主要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宗教信仰而获取一些安慰、获得强大的生存意念。

然而各方面目益加大的宣传也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条件和媒介。

针对此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宗教长期存在的客观规律、不断的树立与加强我们中华文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大学生的工作,加强素质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的现象,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采用了包括问卷调查法,深度辅导法以及网络跟踪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特征进行了调研。

累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8%。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信教人数比例上升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宗教信仰”,学生们选择“有宗教信仰”的为11.4%,选择“没有宗教信仰”的为64.5%,选择“不是很清楚”的为24.1%。

在自认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对于“是否参加过宗教认定仪式”,选择“参加过”的为39%,选择“没参加过”的为61%。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虽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但是并没有实际参加过一些认定仪式。

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信教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绝对人数也有很大的增幅。

(二)信教者积极传教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同学中,12%的同学对“是否会对室友、同学以及亲朋等身边人宣传宗教信仰”一问中选择了经常性宣传,34%的同学选择了偶尔宣传。

从中可以发现,宗教传播行为在信教同学中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中我们也得出以下结论,信教同学的存在会让整个宿舍的同学们对宗教都相对较为熟悉,在遇到困惑时,他们也会逐渐倾向于采用宗教的信仰力量或理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获取精神支持。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

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

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

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宗教文化热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

考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应当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审慎确立高校应对策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宗教信仰形成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知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本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把握校园文化价值导向,防范、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不至偏离正常的轨道。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应对策略。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升温,冲击着年轻学子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到三分之一。

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全国各地对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调查结果,最高的地区在20%左右,最低也有3%。

青年大学生信仰,关系到其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了解和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原因及其心态特点。

当前,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原因复杂且多元,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形成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心态特点。

(一)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与好奇、盲从的信仰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国家政策日益开放开明,我国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上宗教书刊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加,新闻媒介中宗教方面的信息量逐渐增大,旅游文化中的宗教成份日趋浓重。

而且,中国宗教作为本国的文化形态之一,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也已成为民间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宗教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特点、作用和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它历史全面正确深刻地回答了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我们做好宗教工作,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祖国统一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党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是我们新时期加强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思想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是“颠倒了的世界观”,“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

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制度的精神一样。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通过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立足现实国情,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在社会主义时期对待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对宗教的政治及社会地位重新进行认识和评价,形成了以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协调为主题的新的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宗教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

它是一个包含着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要求,而宗教问题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把党的最新宗教理论成果宣传普及到社会,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承担和完成的严肃政治任务。

二、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共存现实下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现实需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论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

摘要: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是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通过落实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根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信仰观。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其精神价值选择,将引导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并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能否正确对待宗教信仰,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思想,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结合建设和谐校园的问题,还会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

因此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信仰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宗教教育和引导,要使其真正了解宗教知识,这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日益凸显。

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感受敏锐的青年大学生由于对精神生活特别看重,更容易成为受宗教影响的群体。

我国高校中存在着较大的青年宗教信仰群体,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而有如此多的大学生信仰宗教,必然造成较大的潜在问题和危机。

近年来,境内外各类宗教尤其是基督教通过各种途径加速对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渗透,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

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1。

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1。

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研究-宗教信仰论文-宗教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认识模糊或出于寻找心理慰藉,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对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策是高等院校应提高警惕,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学校进行非法宗教活动;应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以及党建工作;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弘扬校园文化,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影响;对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客观事实表明,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正逐日增强。

许多大学生对宗教怀有一定的兴趣,并成为虔诚的教徒,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了解并分析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平均比例在10%左右,高校大学生的主流不信仰宗教,但信教大学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却是一个客观事实。

各大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阅读宗教经典读物,参与宗教聚会活动,也有极小部分大学生皈依某种宗教成为虔诚的宗教信仰者。

2、多数大学生选择信教出于寻找心理慰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的变化,而处于时代前沿的大学生的感受则尤为深刻。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各方面所带来的压力,导致了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心理承受能力降低。

为了转移心理压力,得到心理慰藉,多数大学生选择信仰宗教来缓解压力。

3、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与宗教认识模糊一些大学生只知道党和政府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却不知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与宗教教徒在信仰方面是截然不同的。

“树立正确宗教观,凝聚青年中国梦”作文

“树立正确宗教观,凝聚青年中国梦”作文

“树立正确宗教观,凝聚青年中国梦”作文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是人类对崇高与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鲜活的现实关怀。

马克思曾说过,宗教是受压迫的生命的一声叹息,是一个冷酷的世界的情感,一个没有灵魂的体制,一个民族的鸦片。

恩格斯说:“所有对大众产生影响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宗教。

”几千年来,宗教一直和人类的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

宗教在推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基督教提倡“博爱”、伊斯兰教提倡“和平”、佛教提倡“觉悟”等等。

我国提倡宗教信仰的自由,以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的思想来指导广大的教徒。

同时,着重指出,在维护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体系的前提下,应从教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时代进步,促进文明健康发展。

这是为了使宗教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社会,促进宗教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在当今的国际社会,宗教局势错综复杂,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和极端的宗教极端化。

在这种大的历史背景下,某些非法的宗教极端团体,以宗教为名,大肆歪曲教义的真正意义,煽动教徒们进行各种不合理的行为。

这种误导对那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年轻人产生巨大的冲击:欧洲“移民二代”在 IS的鼓动下,在巴黎发生了一场巴黎的恐怖袭击,29岁的奥马尔·马廷在奥兰多发起了“独狼式”的“独狼式”枪杀,以及近期发生的令人震惊的尼斯恐怖袭击事件的凶手布赫莱特才31岁。

这才是邪教的精髓所在,无知与戏耍让他们连最起码的信念都不要了。

“我们华夏人积攒了太多的力量,需要用来实现中国的伟大梦想。

”年轻人是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最大程度地团结广大信徒和非信徒的保障。

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宗教观念来引导年轻人,就会激发出无穷的青春活力,迸发出中国梦的强大活力。

树立正确宗教观作文800字

树立正确宗教观作文800字

树立正确宗教观作文800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就是要引导信教与不信教、信仰不同宗教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

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正确的宗教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所以正确,是因其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含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两个方面。

一是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分析宗教的社会作用,论述宗教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

二是表明了工人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宗教政策的理论依据。

中国在宗教领域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和睦和顺,宗教工作之所以能够创新推进,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中国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作为方法论和行动指南。

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要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

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主要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享有平等权利;国家实行政教分离、教育与宗教分离;各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宗教必须置于国家法度的管辖之下,宗教教义教规均不得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没有法外之人,也没有法外之教。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牢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要重视宣传教育,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反分裂斗争教育结合起来,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教育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观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的一个难点,大学生宗教信仰是关系社会稳定、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重大社会问题,开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前,宗教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大学校园渗透,导致一些学生信仰迷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根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管理措施,始终保持整个校园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状况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力量在人的精神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们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354从本质上讲,宗教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的认识和荒谬的解释,作为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价值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

宗教的两重性表现在,作为道德教化和社会整合的工具,宗教既可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稳定和谐、推动社会变革的积极力量,也可以成为导致民族分离、愚化民智、妨碍革新的消极力量。

那么,从根本上讲无论从世界观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都起着消极作用。

宗教对大学生消极影响主要有:滋生有神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上;助长消极的宿命论的人生观;容易接受原罪说和轮回说的生死观上。

目前,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三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受信仰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人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有些学生在指定宗教场所以外参与各种名目非法聚集的宗教活动,有些学生同外籍教师名义上学外语实际上组织宗教性质的聚集。

这表明部分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政策理解得较为片面,对于宗教事务的有关法律法规缺乏全面了解。

二、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一)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与民族、家庭环境。

社会转型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客观上造成价值真空和信仰的迷失。

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与融合,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解决,如权钱交易、腐败现象、道德意识的淡化、良心的缺失、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总之,人们的生存环境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日趋恶化。

这些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难有一个服众的合理解释,自然科学也显得无能为力。

这些另反应敏锐、思想活跃的大学迷惑不解,一部分人出现了信仰的危机,何处安顿自己的灵魂?转而寻求万能的神。

再者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是少数民族血统,其所在民族都信仰某种宗教,从他出生就被打上了本民族宗教的烙印;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所以这一部分大学生从小受民族、家庭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宗教。

(二)内在心理的需要为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个人和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所以他们自然会产生很强的心理调节的需要。

但是,心理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大学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很欠缺。

宗教能运用特定的信念,平衡和调节人们的心态,使人们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得到适度的抚慰。

心理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大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于是大学生为寻求心理的平衡与和谐,取得心灵的慰藉与精神解脱进而皈依了宗教。

面对学业和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不单纯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而是人生意义困惑的问题,借助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以实现理想、寻求救赎、达到至善。

(三)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吸引力世界三大著名的宗教教义都包括了一些道德诫律和规范:例如,不奸淫、不偷盗、不贪财、不凶杀、不抢劫、不妄语、不诬陷、惩恶扬善、平等待人。

这些戒律与规范在抑恶扬善、稳定社会、社会风气净化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

宗教道德最诱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追求至善。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对市场经济社会中物欲横流,认同了这些宗教道德的教化。

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与文化难解难分,作为社会文化现象,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作为“二重世界”宗教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

并且通过对哲学、伦理道德、教育、文学艺术、音乐、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进行渗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一)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使大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让大学生懂得宗教与人类社会并生,其产生、存在、消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在目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可能消亡,但正如恩格斯所言“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

”[1]5291党的宗教政策的教育也十分必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宗教政策,充分认识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政策,是国家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尊重和保护公民人权的重要表现。

但同时必须强调,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不能信教,因为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无神论与宗教的有神论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有义务在遵守党的宗教政策的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二)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引导他们追求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宗教问题在人类文明演进和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强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

通过有针对性的情感体验和实际践行,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提高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引导大学生相信科学、追求真理显得十分重要。

(三)防御非法宗教活动进校园、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从现实中看,宗教不仅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和控制力,而且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成为一些政治势力对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2]“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这是马克思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

尽管有人对这句论断有不同的解释,但在阶级社会,宗教曾经被统治阶级当作麻醉人民、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虽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宗教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消失了。

但是,宗教的本质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严防伸入高等学校的非法宗教触手,坚决抵制宗教组织在高等学校开展宗教活动、散发宗教宣传品等,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总是处心积虑、竭尽全力地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宗教渗透是他们惯用的力量和常用手段。

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活动绝不是单纯的宗教问题,这些渗透是国际上反动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战略的一个步骤。

当今世界由民族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的事例屡见不鲜。

在一定条件下,宗教就可能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四)以学生为本,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现代人对于宗教的信仰,是面对无法摆脱的困惑、干扰和痛苦的无奈选择。

宗教“它反映着人在面对无能为力的自然的、社会的异己力量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活动方式。

”[3]大学生思想上仍处在由幼稚发展到成熟的转折时期,就业和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强的现实条件下,大学生在成长、学习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心理负担不断加重,而这些问题单靠大学生自身的力量难以有效解决。

当政府、学校、老师和社会没能为他们提供解决困难与问题的途径与渠道时,他们很有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或者厌学厌世的情绪,此时一些宗教若主动接近他们,他们就极易被俘获。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培育科学精神,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摆脱逃避现实,寄托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的观念;要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各种困难,有效地预防宗教对弱势大学生的诱惑,为大学生建立起强大、坚固的内在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扶助、有的放矢的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消除大学生成长中的诸多困难、困惑、障碍,是使大学生远离宗教影响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左鹏.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0).[3]程宪.宗教文化与社会稳定[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199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