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信仰的论文
宗教信仰论文
在高校中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
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不断丰富完善,为认识我国宗教问题和处理我国的宗教关系、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从恢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到确立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从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宗教关系到把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入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文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有一些不正当的团体,开始利用宗教信仰来干预大学生的行为走向。
大学生承担着学习专业知识、传播科学理念、传承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的历史重任,是当代青年中拥有高层次专业知识的群体。
但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一定拥有崇高的信仰。
因此,大学生信仰的养成,需要教育。
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有:家庭的宗教背景,阅读宗教书籍,观瞻宗教礼仪,熟人、朋友的介绍,传教人士的引导。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动机主要是: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未解之谜,大学生有可能为宗教文化的永恒魅力所折服。
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的需求。
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与他人保持顺畅的交往。
但在现实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往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与困惑。
宗教团体中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可能使他们中的个别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寻求心理抚慰的实现。
【宗教信仰论文】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对策与建议
【宗教信仰论文】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对策与建议海南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一)根据统计数据,女生信教人数比男生稍多,农村大学生信教人数比城镇大学生稍多信教大学生中,海南籍男生信仰佛教、道教人数占相当比例,女生信仰基督教人数明显高于男生。
整体来看,女生信教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信教大学生中,城镇大学生占28.43%,农村大学生占71.57%,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信教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
(二)从信仰选择上看,信仰佛教的居多对样本中85名信教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后得知:这些人中有39人信仰佛教,14人信仰基督教,13人信仰道教,2人信仰伊斯兰教,1人信仰天主教,分别占信教学生45.9%、16.8%、15.3%、2.4%、1.2%。
信仰佛教和道教的学生占信教总人数的61.2%,这与海南本地佛教、道教信仰比较流行以及琼台师专与海经贸学生中海南籍学生偏多有直接关系。
此外,基督教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其影响也不容忽视。
(三)海南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政策认识模糊,对信仰宗教持宽容态度对“您认为中共党员可以信仰宗教吗?”的回答中,52.8%的学生选择“可以”;22.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选择“不可以”的学生仅占24.5%。
在回答“您认为大学生需要宗教信仰吗?”时,17.6%的学生选择“需要”;65.9%的学生选择“看个人情况而定,大学生可以有宗教信仰”;选择“不需要”的学生仅占16.5%。
对“如果您发现您身边的同学开始频繁参加宗教活动,并在寝室进行宣讲,您会怎么做?”的回答中,59.6%的学生选择“不干涉”。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海南大学生对党的宗教信仰政策不明确,总体上对宗教信仰持宽容态度,对宗教信仰没有明显抵制心理。
高校学生信仰宗教主要原因(一)社会思潮多样化,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迷茫江泽民同志曾多次指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宗教文化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浅析社会控制视域下的宗教功能…
宗教文化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浅析社会控制视域下的宗教功能3、论佛教装饰艺术的现代转型4、佛教特色文化旅游的特性分析5、佛教对传统美学的影响全文总字数:18381 字篇一: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小议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多元和谐共生的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宗教蕴含着人类文明的基因,是一种重要社会文化现象,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宗教的存在。
梁漱溟先生指出:“人类文化都是以宗教开端,且每依宗教为中心。
人群秩序及政治,导源于宗教,人的思想知识以至各种学术,亦无不导源于宗教。
”[2](P23)人们将自我与心灵、个体与他人、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人与神的关系并曲折地反映在人类的宗教里,用以指导从日常生活直至社会生产的各种活动。
宗教是人类思维具有抽象概括能力、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出现的社会现象。
宗教其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与过程,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学术界对于宗教形态的分类很多,如按人为因素的多少分为自发宗教、人为宗教或自然宗教、神学宗教;按演化顺序分为原始宗教、古典宗教、现代宗教;按影响范围分为民族宗教、国家宗教、世界宗教;按制度因素的强弱分为制度性宗教、分散性宗教等。
多元性是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显著特征。
历史上,云南相对封闭但又地处连接中南半岛民族走廊的特殊自然人文地理环境不仅带来了众多民族,也舶来了多元宗教文化。
相对独立但又在经济、文化、婚姻等方面交往密切的众多少数民族群众是云南多元宗教文化的信仰载体。
宗教之间的和谐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相互促进,形成云南独特的宗教文化生态,使云南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民族文化宝库”、“宗教博物馆”著称于世。
在这块美丽神奇的红土高原上,繁衍生息着55个少数民族。
云南宗教形态纷繁复杂,从原始宗教到世界宗教,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俱全,包括汉族在内的26个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己的传统宗教信仰。
从《西游记》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论文
从《西游记》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信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佛教《西游记》中的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在《西游记》中,佛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例如,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佛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这种佛教信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信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道教《西游记》中的道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在《西游记》中,道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例如,孙悟空的道教信仰,猪八戒的道教信仰,沙僧的道教信仰,他们都是道教信仰的典范。
这种道教信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信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儒教《西游记》中的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在《西游记》中,儒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例如,唐僧的儒教信仰,孙悟空的儒教信仰,猪八戒的儒教信仰,沙僧的儒教信仰,他们都是儒教信仰的典范。
这种儒教信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信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二、《西游记》中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西游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这些宗教信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儒教信仰等特点。
例如,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儒教信仰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宗教信仰。
此外,这些宗教信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儒教信仰等特点。
其次,这些宗教信仰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例如,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儒教信仰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道德观念。
宗教文化论文(精选6篇范文)-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宗教文化论文(精选6篇范文)-文化论文-
社会学论文
本文档旨在提供6篇精选的宗教文化论文范文,涵盖了文化论
文和社会学论文方面的主题。
以下是这些范文的简要描述:
1. 文化遗产保护与宗教文化: 这篇论文探讨了宗教文化的重要
性以及如何保护它们作为文化遗产。
作者讨论了宗教文化与当代社
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
2. 跨文化比较宗教仪式: 该论文通过比较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仪式,探讨了宗教在文化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作者分析了不同宗教仪
式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塑造和传承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
3. 宗教与社会变革: 这篇论文研究了宗教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作者分析了宗教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讨论了宗教团体如
何参与社会变革以促进社会发展。
4. 宗教多样性与社会包容: 该论文探讨了宗教多样性对社会的
影响,特别是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
作者讨论了宗教多样性如
何挑战社会的包容性,并提出了促进宗教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方法。
5. 宗教与性别平等: 这篇论文讨论了宗教对性别平等的影响。
作者分析了宗教和实践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影响,并探讨了宗教和
社会如何促进性别平等的可能途径。
6. 宗教与教育: 该论文研究了宗教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挑战。
作
者探讨了宗教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育系统中平衡宗教
和教育的需求。
这些论文提供了关于宗教文化的不同方面和议题的深入研究,
对于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都有重
要意义。
关于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宗教信仰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论述宗教信仰对人类到底起着一种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宗教与其它一些学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关键词宗教信仰佛教人类社会哲学科学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很多人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了人的精神追求,甚至有些人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泯灭良心,给社会以及人类带来了许多的伤害,之所以会有各种情况的发生,除了生活所迫,就是人的贪念、无知,没有一个正确的精神向导,或者说是精神信仰与寄托,而是被世间的虚荣繁华蒙蔽了心灵,再也见不到阳光。
宗教信仰是什么?就是我们心中所尊崇的某种精神,并愿意为这种精神而献身。
我认为宗教信仰并不等于迷信,我们应该重新来认识和反思这个问题,从目前的社会现象来看,我们对于宗教的看法还是有些片面的,虽然,曾经有些国家因为宗教而停止过发展,但如果没有宗教,它一样会陷入另外一种艰难的境地,关键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把握的度。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说,任何事物都应该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片面地看问题。
宗教其实也是一门哲学,它的精神导引就是教人向善,它能教会人懂得许多的人生哲理,懂得人应该要有道德准则;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够教你怎样用一颗善良的、真诚的、慈悲的心去做人与做事,教会你对世间万物的正确认识,多去相信人间的美好。
人类运动学中,有一个词叫做“意动”,其实,有的时候只要你想着事情好的一面,你的行为、意识就会随着你所期待的那样去做,它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精神指引吧!人们信仰的宗教有很多种,但在中国主要有三大教:道教、儒教、佛教,其中佛教在中国相当较为盛行些。
1宗教与哲学、科学的关系1.1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享受哲学》一书中讲到,所有的科学的发展到了最后都是哲学的问题(研究理论物理的朋友恐怕感受最深),但一切哲学问题追问到最后都变成了宗教问题,许多问题都是未知的,人类还回答不了,更解决不了,到最后都只有找上帝他老人家给出答案;哲学和神学所研究的问题很可能是一样的,但因为核心不同,所得到的答案和表现形式也就不一样了。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
论基督宗教信仰通用1篇论基督宗教信仰 1论基督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信仰是上帝与人交接的恩赐,在这交接中,人们可以自由听取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所说的恩惠之道,他们不顾生活中与这道相反的一切,仍然义无反顾地排除一切而完全信赖他的应许与指导。
”如我们在上文所说,作为教义学的原因和基本理由的基督徒的信仰和教会的宣示,关涉甚么呢?关涉基督徒信仰的事实吗?关涉基督徒信仰的方式吗?不错,这种信仰的主观形态不能完全摒之于宣示之外。
哪里有福音的宣示,哪里就有把谛听及承纳福音的人的事实和它一起宣示之必要。
但我们自己有那种事实,信仰当然是一种次要的事;在包含在基督教宜示中的显著而实在的东西——即基督徒的信仰内容和对象——以及我们所要宣传的东西——就是使徒信经历说到的对象:我信上帝,父,子,圣灵——面前,是藐小和不重要的。
由信经的“信”字,我们最少可以领会到“我们信”的事实。
在基督教信仰中,我们十分坚决地注意神人的交接。
“我信于”——信经这样说——而一切部全靠这个“于”字——这个希腊文的(eis)这个拉丁文的(in)字。
信经解释这个“于”字,这个信仰的对象,是我们的主观信仰赖以存在的对象。
除了“我信。
二字在首句表示过之外,信经不再说到信仰的主观事实,这值得我们注意。
当这种关系倒转来,基督徒在言语上注重他们所作的(信仰),注重人的方面对于那对象的体验而生的感动与情绪,若他们对于我们可以信些什么不表示意见,并不是一件好事。
信经由于不谈主观,而只谈到对象方面的信纸它反能对在我们人的方面所发生的事情,对于我们所能成、所能做、所能经验说最切当、最深刻、最完全的话。
“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这句话在这里也同样地真实。
推想保持那主观的成分的将失去它,谁为对象的缘故而放弃它的,将得到它。
“我信”,那信仰当然是我的,是一种人的经验及行为,即一种人的存在的形式。
但这“我信”当和一位不是人,而是神——父,子,圣灵的神交接,便完成了。
论文:论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与限制
论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与限制摘要宗教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
全世界人口中,有近2/3的人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
现代社会,宗教信仰自由己成为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
各民主国家也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这一原则。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目前,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等五种宗教,约有一亿多信教群众,有30多万宗教教职人员,3000多个宗教团体,10多万处宗教活动场所。
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信教人口占绝大多数相比,我国宗教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信教人口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我国是主张无神论的政党执政的国家,所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在我国有着更为复杂和特殊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需要在法制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能否得以实现,是对我国政府履行国际国内义务的重要考验。
当今社会宗教问题更是日趋复杂,一些不法团体打着宗教的旗号,挑起民族的、种族的矛盾,制造各种恐怖事端,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合法宗教的利益。
如邪教组织、恐怖组织,让人民闻之色变。
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区分宗教组织和其他团体的区别,又要保护好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不受侵犯。
本文拟分析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对宗教与邪教组织、恐怖组织、迷信活动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宗教与这些社会现象有着本质区别;概括和总结世界一些国家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与限制的内容。
总的说来,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活动的自由,而法律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政教分离、宗教活动不得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宗教法律政策进行回顾总结,探讨我国现阶段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与限制。
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就开始关注宗教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正确的宗教政策,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
建国以后,我国的宗教工作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宗教工作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阿昌族的宗教信仰研究优秀论文
阿昌族的宗教信仰研究优秀论文自然崇拜1太阳神、月亮神:阿昌族的太阳神和月亮神称“版当”和“版情”。
一些人家在房前的柱子上钉一个小型平台,上置香炉和花瓶。
认为太阳神有无穷的力量,能照到大地的每个角落,使气候变化,万物生长,昼夜轮回。
有了太阳神和月亮神的交替辛劳,人们才有吃有穿,得以生存繁衍,大地才有秩序。
旧时,阿昌族女主人每天早上太阳升起时都要在平台上烧香。
平时,给家堂神龛烧香时,要先给版当烧香;去奘房进香时,也要先给版当烧香后才出门。
2东西南北四方神:阿昌族信仰中有东方太阳神、西方大风神、南方大木神、北方大水神。
祭祀时,用一节竹筒插在房屋周围的园地上,竹筒上端放一块竹篱笆,篱笆上方各立一节小竹筒,竹筒内放点食物祭品。
逢结婚或小孩满月等喜事,都要在院子里设一张桌子,放上猪头、三牲、茶酒各三杯和圆饭三碗,先祭祀天地日月,然后向四方抛洒谷物祭祀四方神,最后洒向天空祭祀诸神。
3地母神:梁河地区和腾冲新华阿昌族称地母神为“担当”,通常在撒种前化一对圆宝于秧田中祭祀。
认为祭祀后种子受地母保佑,鸟虫老鼠不敢来吃种子。
栽完秧时,用一对鸡、三牲、圆饭、茶酒置于田埂上,再化一对圆宝祭祀,认为种子会快出快长。
4土主:阿昌族的寨神,梁河地区和腾冲一带的阿昌族村寨普遍祭祀“土主”,他们认为土主有六只手,其中两只手拿着日和月。
土主能保佑全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祭祀于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保苗日在村寨头的庙里举行。
5山神:山神是阿昌族保护山林、山地和农作物的神灵,当阿昌人要开辟一块山地或砍伐一棵大树时,要先祭祀山神,祈求山神的准许和保佑。
若冒犯山神,会被山神伤害。
6水神:阿昌族认为水神主要居住于沟河或水井中。
祭祀水神时,将芭蕉树砍下挖成船型,中间放肉食或斋饭等祭品到沟河里或置于江河、水井边。
其中水井神掌管着人们的饮用水,每年正月初一清晨到水井抢头担水,谁先抢到就在谁家水井旁烧香化纸火,放鞭炮、投几枚硬币以示买水。
祈求水神不要让井水干涸,无论洪涝旱灾都要冒出清泉。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
大学生民族宗教信仰抵御非法宗教论文2019-12-10数据研究指出,近年来,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传教现象也在学校中屡禁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信教者们的宣传已近乎疯狂,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着一大批传教人士以及相当多的思想引导行为。
客观来说,当代大学生有宗教信仰主要的意图是希望通过宗教信仰而获取一些安慰、获得强大的生存意念。
然而各方面目益加大的宣传也为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提供了条件和媒介。
针对此现象,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宗教长期存在的客观规律、不断的树立与加强我们中华文化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大学生的工作,加强素质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抵制非法宗教向校园渗透的现象,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本研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采用了包括问卷调查法,深度辅导法以及网络跟踪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宗教信仰特征进行了调研。
累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6份,有效回收率为98%。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信教人数比例上升调查显示,对于“是否有宗教信仰”,学生们选择“有宗教信仰”的为11.4%,选择“没有宗教信仰”的为64.5%,选择“不是很清楚”的为24.1%。
在自认具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对于“是否参加过宗教认定仪式”,选择“参加过”的为39%,选择“没参加过”的为61%。
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大学生虽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但是并没有实际参加过一些认定仪式。
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知道信教学生的比例有所增加,绝对人数也有很大的增幅。
(二)信教者积极传教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在自认为有宗教信仰的同学中,12%的同学对“是否会对室友、同学以及亲朋等身边人宣传宗教信仰”一问中选择了经常性宣传,34%的同学选择了偶尔宣传。
从中可以发现,宗教传播行为在信教同学中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通过对个别学生的重点辅导中我们也得出以下结论,信教同学的存在会让整个宿舍的同学们对宗教都相对较为熟悉,在遇到困惑时,他们也会逐渐倾向于采用宗教的信仰力量或理论来为自己排忧解难,获取精神支持。
大学生宗教信仰论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摘要:宗教文化热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思想。
考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应当在尊重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审慎确立高校应对策略: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及宗教信仰形成规律;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教育;普及宗教知识,帮助大学生认清宗教本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把握校园文化价值导向,防范、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等,确保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不至偏离正常的轨道。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应对策略。
宗教信仰文化热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不断升温,冲击着年轻学子的精神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改变着他们的社会行为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亿中国人中有一亿宗教信徒,其中青年信徒占到三分之一。
作为青年中的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综合全国各地对当前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调查结果,最高的地区在20%左右,最低也有3%。
青年大学生信仰,关系到其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了解和研究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深入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合理有效的应对疏导策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必须要完成的艰巨任务之一。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形成原因及其心态特点。
当前,青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原因复杂且多元,其中,社会环境、个人精神心理状况及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等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不同因素作用下,青年大学生在其宗教信仰形成过程中也相应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心态特点。
(一)宗教文化热的社会环境与好奇、盲从的信仰心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国家政策日益开放开明,我国社会的包容性大大增强,社会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上宗教书刊越来越多,反映宗教内容的文化作品不断增加,新闻媒介中宗教方面的信息量逐渐增大,旅游文化中的宗教成份日趋浓重。
而且,中国宗教作为本国的文化形态之一,正逐步走向世界,中国宗教的对外交往也已成为民间外交的一个组成部分。
宗教信仰论文
在高校中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
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不断丰富完善,为认识我国宗教问题和处理我国的宗教关系、开创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从恢复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到确立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从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宗教关系到把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写入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宗教理论政策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深入人心。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文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冲击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同时,也有一些不正当的团体,开始利用宗教信仰来干预大学生的行为走向。
大学生承担着学习专业知识、传播科学理念、传承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的历史重任,是当代青年中拥有高层次专业知识的群体。
但拥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意味着一定拥有崇高的信仰。
因此,大学生信仰的养成,需要教育。
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主要有:家庭的宗教背景,阅读宗教书籍,观瞻宗教礼仪,熟人、朋友的介绍,传教人士的引导。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动机主要是:宗教文化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面的扩展、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面对越来越多的自然和社会未解之谜,大学生有可能为宗教文化的永恒魅力所折服。
拓展人际交往空间的需求。
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与他人保持顺畅的交往。
但在现实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往的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与困惑。
宗教团体中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有可能使他们中的个别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寻求心理抚慰的实现。
世界宗教论文
世界宗教论文第一篇:世界宗教论文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历史上基督教的大分裂:一、东西教会大分裂基督教大分裂是指两次的基督教分裂,11世纪第一次的东西教会大分裂分出了希腊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以及罗马公教(罗马普世教会)两大宗教。
于15世纪第二次新旧教会大分裂(或称宗教改革)中又从罗马公教中分裂出了信义教(路德教派)、圣公宗(英国教派)以及归正宗(加尔文教派)等,其后又从支派中再次得分列出各种小教派。
而这两次的大分裂却是对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冲击以及影响最大的。
原因:西元33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这就悄悄的埋下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伏笔。
这样的行为使得东西教会慢慢得疏远以及产生了隔阂。
而君士坦丁的主教们也是温和的顺从皇帝的指使,他们倚著皇帝的权势而不是自己的德性或者基督的福音精神。
西元381年,皇帝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召开了大公会议,这次的会议提升了君士坦丁主教的权位,而君士坦丁也提升成总主教区,仅次于罗马。
到了451年的大公会议又再次的主教们的权利扩大。
621年,特劳拉地方召开会议,警告西方主教们如果不服从教会的纪律则开除教籍。
此次会议中第五十五条——罗马人民於四旬期星期六守斋乃违背教会之传统,如神父为此将废逐,若为主教,则开除其教借;教宗如此时守斋亦开除其教借。
教宗不签字认可,而皇帝也出兵干扰。
二、新旧教大分裂(宗教改革)这是基督教第二次大分裂,其后新教从罗马教会分裂出了圣公宗、归正宗以及信义宗这三大支派。
宗教信仰的当代反思论文
宗教信仰的当代反思论文宗教信仰的当代反思论文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宗教信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站在当代的角度对宗教信仰的本质及内涵进行探讨反思。
宗教信仰,是指人们信奉某个宗教,对超自然的神灵、神学理论和宗教教义的认同和崇拜,同时,以坚定不移的信念、绝对依附的态度对该宗教全身心皈依。
这种认同感、崇拜感体现在宗教的仪式、活动中,并指导、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
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一、宗教信仰是对超自然和超人间的神秘力量的皈依和崇拜宗教信仰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又是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一种独特形态,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
宗教信仰不是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它是在一定的环节过程中间接地反映出来的,是人们超乎自身异化表现的一种意识形态。
在原始时代,人们没有办法脱离自然的压迫,于是把自然力量上升为神的帮助,由此产生了宗教。
在阶级对抗的文明社会,宗教信仰的对象开始发生转变,人们将平常生活中的社会力量异化,将其想像成超乎人间的力量,然后就形成了神学宗教。
所谓的“万能之神”,究竟是是原始时代的自然力量?还是文明社会的社会力量?这两者均不是,而是人们将其本质加以神化,并付诸于自然和社会,形成脱离实际的人,将人的实质与自然和社会融合,演化为一种超自然和超人间的神秘力量。
因此,恩格斯以反映论的角度揭露宗教的本质:“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二、宗教信仰的基础不在理性而在意志启蒙哲学家康德通过对理性的批判阐明了宗教信仰的超越理性的本质,于是,宗教信仰就变成了一种实践理性在道德规范上的价值诉求。
因此,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试图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宗教信仰的种种努力都被康德斥之为理性主义的独断论,不能成立。
康德以后,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则通过对宗教经验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宗教信仰的意志本质。
以《关于宗教信仰的思考》为题写一篇1000字文章
以《关于宗教信仰的思考》为题写一篇1000字文章
关于宗教信仰,我们应该做到深思熟虑。
人们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探索真理,但是,不同的宗教给予了人们不同的视角和解释,造成了复杂的文化混杂。
宗教以其神秘而又无论代代流传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对人类的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信仰赋予了人们诸多有价值的思想,使人们在面临困难时有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也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温暖和人道。
但是,宗教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由于宗教信仰不同,人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矛盾,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受到了影响。
考虑宗教信仰意味着要理解宗教信仰的不同形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一个社会的文化。
宗教信仰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使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自身的存在。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身边的人们,以及宗教信仰带给我们的不同思想,从而发展出更加积极的人际关系。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超越局限,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并赋予人们一种生活态度,从而使他们站在正义之路上,走向责任。
有教条式的宗教,也有性质多样的宗教,这些宗教都带给我们崭新的信仰观,它们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思想。
从宗教信仰中我们可以明白,宗教的力量会促进民族的共存与发展。
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可以在不同的宗教中增加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宗教的融合。
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宗教信仰在毁灭性的历史发展中滥用的情况。
宗教信仰是一种思想,它可以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更新的力量,也可以让人们找到自己的力量和方向。
我们应该在宗教信仰中探索真理,从不同的宗教信仰中体会到不同的宗教文化,然后以积极、有效的方式理解和尊重它们,用正确的态度拥抱它们,为我们在社会中积极作出贡献。
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作文范文
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作文范文在中国历史上,宗教与信仰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人民相信各种宗教与信仰系统,这些宗教与信仰不仅深刻影响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与政治,还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本文将从道教、佛教和儒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的重要性与影响。
首先,道教在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道家思想源自《道德经》,强调天道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道教的信徒追求长生不老与永恒,并倡导内观修炼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同时,道教也融入了大量的民间信仰元素,如拜神明、求平安等。
这种信仰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道天道合一”的理念,影响了古代政治、道德与文化观念。
其次,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宗教与信仰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渐渐与中国文化相融合。
佛教倡导“四圣谛”与“八正道”,主张解脱生死轮回,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慈悲。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佛教的兴盛使得寺庙建筑成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艺术形式,对中国建筑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儒教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与信仰体系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儒家思想以《论语》、《孟子》等经典为重要根据,提倡从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个人与社会行为。
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爱与道德修养,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价值观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宗教与信仰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道教、佛教和儒教三者相互渗透并与民间信仰相结合,共同影响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与政治。
这三种宗教与信仰思想都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社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认识和理解这些宗教与信仰的作用,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写一篇与宗教,宗教信仰有关的文章
篇一:《有关信仰作文》有关信仰作文文/鲁恬舒[人大附中] 我还记得伦敦奥运会时,“刀锋战士”一出场,全场掌声雷动。
好像是200米小组赛,他并未出线,而我看得快哭出来。
这样毫无犹疑的崇拜让我在听到“枪击女友”的报道时,立即换台,并自我安慰,大约只是误伤吧。
这样想是对无辜死者极大的侮辱不公,但他一度近乎我的信仰,我很难忍受自己所笃定的不多的正向信条,如此一朝被颠覆。
我不同情所有荣耀被耻辱替代的阿姆斯特朗,他现在的众叛亲离正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
我只是怜悯他曾经的信徒,一个中年男子接受电视采访时说道,“他一度是我继续生活的力量”,而现实的不堪让他在念出那个“勇抗癌症,高龄夺冠”的伪造传奇的名字时,哽咽得无法发声。
他们都不知道。
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作为他人精神偶像的力量,以致将有几分“神性”的影响与追星、迷恋等量齐观,以致敢用败絮之质矫饰出光鲜动人的表象,却不曾考虑一朝暴露的后果——不但有对自己的,更有对被欺瞒的信众的。
有句很放诞的话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
他们还的是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名利,我们还的是相信别人的痴迷。
就个人而言,再面对任何令我动容的人或事时,我都会多一番审视、质疑。
即便我什么都不再相信,也好过将信仰高筑于海市蜃楼之上。
把精神寄托于他人的支持,本身就是极不合理的。
不用说被托付之人的千种压力、万般无奈。
人都会犯错,虽然错有大小,但即使是轻微的瑕疵,殷殷地把自己交出的信徒也会顿时无法忍受。
至于大是大非的丑闻,更是一击致命。
这样太过宝贵、太过沉重的休戚相关是双方都不能承受的,这大约就是我们为什么造神并发明宗教的由来只有虚无的、人造的神,才有永久的完美,使我们敢于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它们不能不存在于我们周围,离了这样对善与美的确定,可能我会沦为怀疑论者,以尖刻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
谨慎与克制是必要的。
面对任何有迷惑人心的、灌输性的人或事,即使是以美好为感染别人的表象,我们都不要丢弃属于自己的那份考量,更不能像被洗脑了一般眼含热泪满心崇拜。
人生哲理论文人生与宗教信仰
人生哲理专题论文人生与宗教信仰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学号:1200409007姓名:肖义钰专业班级:12有色冶金人生与宗教信仰百度百科上说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我的认识而言,宗教必定是因为人类在精神上或者是政治上有需要而产生的。
比如作为世界和中国四大宗教的佛教就是因为佛教创始者释迦摩尼所在国家阶级矛盾加剧,而他作为国家的领导者为了寻求国家的出路,从而创造了佛教,而其他大型宗教的产生与发展莫不如是。
人类的历史无处不穿插着宗教信仰的发展史,甚至可以说在人类的早期和中期的历史中宗教主导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如在17世纪的英格兰与西班牙因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发生了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西英海战。
很多国家也因为信仰宗教的不同甚至在意识形态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生活在这个国家的生活习惯和一些行为方式也会带着明显的宗教的特点。
上面说的都是宗教信仰对人类大理石和国家的影响,这是一个宏观观察的结果,但如果具体说说宗教的影响,必定要说到宗教对个人人生的影响以及人生和宗教信仰的一些联系。
我相信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必定会遇上一些关于宗教信仰的问题,或大或小,有的很快就可以解决,有的甚至一生解决不了。
就中国而言,更多的是道教和佛教,而就我的经历而言更多的是佛教。
就先说说我与佛教的一些渊源吧。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可以说是一个小牧童。
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很少,掏鸟窝、捉昆虫成为少数娱乐中令我们这些孩子们感到兴奋,百玩不厌的游戏。
但是跟随长辈们上山上的庙里去,求神拜佛就是一种神秘、好奇与兴奋相交织的活动了。
小时候寄住在外公家,在那边最高的一座山上有一个白云寺,算是远近比较有名的寺庙了,庙里的和尚常常做一些法事、念经之类的。
于是我也常常随着外公上到庙里去吃斋饭,沾沾佛气。
那时候上山的路崎岖不堪,必须途径一条小河,一段断崖,可谓是艰难了。
但是每逢盛事往往一路上人满为患,往往许久不见的好友亲戚就会在这段路上聊聊各自家里最近发生的事。
论宗教信仰自由
论宗教信仰自由论宗教信仰自由摘要: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是极其复杂的,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般认为宗教是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一体,可以说这是一种神秘力量的唯心主义,但它的产生和发展又有着一定的必然性,存在即是合理,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仍然坚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关键词:宗教,信仰,政策,自由一提起宗教,往往使人联想到上帝、大佛、神仙、真主,那些香烟缭绕的庙宇、庄严神秘的教堂,还有那些每日虔诚念经礼拜的信徒。
然而要说清宗教到底是什么,或者说给宗教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绝非易事。
就像19世纪宗教学奠基人麦克斯·缪勒所说的,“每个宗教定义,从其出发不久,就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
看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教的定义。
”但为了研究学者们根据特点,将它们分成了包容性定义和排他性定义两大类。
包容性定义外延广,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认为宗教是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实践的统一体。
封闭式定义常常被那些采取特殊态度的宗教社会学家采用。
信念常被假定为个人宗教性的核心,并用来界定某个人是信教还是不信,有人认为信仰是由“一套信念”组成的。
那么在研究宗教信仰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信念。
宗教信念与其它信念是十分不同的;它们通常不包括对言语命题的赞同。
信念包括想象的成分,而想象表现为比喻,如“上帝像……”。
调查发现,许多人持有基本的宗教信念,而且他们具有关于上帝的想象。
信念象征性的表达了感情和态度,而通过音乐或诗以及宗教仪式也可做到这一点。
信念被认为指向一种超越的实在,有时在逻辑上又是互相不一致的,但这并不认为是值得关注的。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
“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说《暹罗皇后》的简介
这本《暹罗皇后》或又称为《素丽瑶皇后》小说是以泰国啊瑜坨椰时期(公元1473—1544,也有观点是1473—1548年间)的政治斗争以及泰缅战争为背景,
以王的皇后为主人公的故事。
以布拉切攀寺记录的故事为主要依据,并参考了缅甸当时那个朝代的历史及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书记载史实。
小说讲述的是在公元1473—1544年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即从布隆哆啰拿王开始到帕天拉帕王之间的“乱世之家”的局面在这短短的七十一当中,前后出现了八
位皇帝,主笔帕天拉帕王从太子到辅佐大臣,出家避难,除害自立为王,侧面反映出素丽瑶的正直,英勇最终为了保护丈夫,国家而英勇献身。
故事从日常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信仰的大概风貌。
二、小说中反映的原始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及鬼神信仰
1、原始自然崇拜
这里曾五次提到天空(夜空星象)多次有占卜师的出现,占卜是婆罗门教的,但在泰国是自古就存在,在婆罗门教传入泰国后,占卜便吸收的婆罗门教的精神,扩充了其原有的局限,在佛教传入后更是大为发展,这里的天空(夜空,星象)是自然环境,但添加了占卜师的观测预言。
大家与相对的行为是去拜佛,但其大难便是去世。
在自然原始崇拜中,天空闪电等的力量是不可测知的,人们只能随从,它们的旨意在那个科技尚未发展到对其的了解掌握之前,人们认为它是神。
第二、三次出现的夜空描写是在王在观象,看到王空一片漆黑,一道闪电略过,他便立马过世了,在其去世后,另一位王即位,星象师说天空中的不详之象依旧还在弥漫在阿瑜陀耶王城的上空,接下来的这位新王,能否把阿瑜陀耶上空的那层乌云拨开还是很难。
第四次是猹拉帕王在叛变之前与其四位得力的助手(将军)一起问天问神用两根蜡烛代表双方,看自己能否胜过素达占皇后即其后丈夫,最终对方的蜡烛熄灭,最终取得成功。
第五次是素丽瑶皇后去世时,天空立马大变样,一片漆黑,乌云密布闪电不断,就像感觉整个宇宙已经毁灭一般。
象:文章中五次提到大象,大象虽然在佛教中也是一大吉祥物,在泰国,象是生活的好帮手,托运东西,是战场上的作战助理,泰国古代“象战”。
文章中两次提
到国王御象的象牙断了,一次象牙右边的断成了两断,最终大批忠诚被害,之后发生了地震和干旱,国家损失巨大,另一次断了三断,小国王被害死,皇太后和其后继丈夫登上王位。
文章中两次提到猎捕大象,前一次是将象作为诱饵使素达占皇太后的后继丈夫出来观猎捕大象,以借机将其杀害,后一次则是猹拉帕王在泰越战争,泰缅之战后,大批战象损失,为准备以后的战争而猎捕大象,象中的白象甚为吉祥,为象之最吉利者,两次象都是以战争帮手的形象出现的。
帕天拉碴王成功夺取王位后为了奖励功臣,奖品中就有象牙做的象牙竿,这里的象牙是权力的象征。
火,城隍:在文章中两次提到都成遭遇火灾,火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原始自然崇拜中更是如此,火可以消毒杀菌,可以加热烤熟食物,同时如果不注意也将会毁灭世界,带来灾难。
城隍城神,在原始自然崇拜中,城神是可以保佑城里居民的幸福安康。
王宫门的不断吱吱声音传出了不详的征兆,最终大难临头,王宫中小国王被害,皇太后及其丈夫自立为王。
鸟:这里两次讲到鸟,一次是鸟群争食而大批死亡,另一次是素丽瑶皇后死后群鸦叫声的凄泣,前者是后者死亡的征兆。
也因鸟群争食而大批死如素丽瑶皇后便担心丈夫的安危,担心国家的安危而决定与丈夫出战,最终为了营救丈夫而英勇牺牲。
水:这里水是效忠的见证在素达占立其后继丈夫为王后,便让大臣们誓水效忠,使得大臣们及其不满。
2、万物有灵、鬼神崇拜
星象师:星象师是观测现象,预知未来的,属于万物有灵中,最高境界,观看景象测知变化,同时也是国王的解梦师,这篇小说多次提及星象师,他们为国王出某划策也占卜战争吉凶。
符咒:符咒是巫师的手段,更多的是属于鬼神信仰,中泰缅战争中缅王就派巫师施咒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原始信仰里相信咒语,相信可以通过一些巫师的咒语以加强自己的力量,并达到剥弱对方的力量的行为。
胜利剑:剑在战争中是作战工具,在万物有灵论中,剑自然也是保佑人们战场上杀敌无数,胜利归来的神剑。
这里三次提到军队在出征之前拜剑,求得剑的保佑,在帕天拉帕王叛变成功之后,也给其助手一把胜利剑作为奖励。
三、小说中的婆罗门教因素
1、国王登基典礼
泰国古代国王被套上神圣的光环是从波罗门教说起的,婆罗门教的三大神及其“王权神授”说把国王看成是万能的主,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为再生湿婆神,神
圣不可侵犯。
国王神圣光环从国王登基的那一刻便开始了,这里帕拉西山王与帕拉约法王的登基典礼是婆罗门教与佛的结合,婆罗门祭师主持法僧的祈祷祝福。
2、占卜师
星象师在泰国古代皇宫中的地位不亚于僧王的地位,每一次有什么星象、征兆、或什么异常的情况星象师总是一位诠释者为人们解释所有的迷惑。
帕拆拉碴提拉王听星象师的劝说(国家即将发生一场王位之争)而班师回城,但不幸的是归途中不幸而亡,王位之争还是发生了。
四、佛教因素
1、拜佛
在整篇小说中拜佛可谓无处不在,不论大事小事执政者总是要先拜佛。
原因是:
求福消灾:在文章开始时天空一片乌云,预示着不详的时候,全城人们都竟向往寺是求佛保佑,战争之前国王将士们一起拜佛祈求佛的保佑,国王登基典礼里面也有拜佛的相关仪式,同样也是求得诸神保佑其统治长久,国家稳定繁荣。
积福做功德:都城遭火灾后人们谢佛祖、国王建寺求神、素达占皇后在有了奸夫之后也拜佛求佛、而在猹拉帕王叛变之前的两年多的出家生活也是为了求佛保佑。
2、各种仪式与纪年法
仪式:这里的仪式由如建房得建基仪式,男子的出家仪式,国王登基典礼丧葬仪式,战前拜胜利剑仪式等等,这些仪式中无不是佛教在小说当时生活中的写照,佛不仅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在军事、生产等中更是无处不在。
3、建寺
在佛教文化里建造寺庙是积功德也是消灾的通常手段之一,古代皇族多喜欢建造寺庙来彰显自己的功劳,往往一部佛史也就是皇家正统的历史,皇帝的功德一般也是通过其寺庙文学,(在宫廷文学未产生前)来表现。
文中提到了四次建寺。
一是(戴莱珞珈纳王)死后,其子专门为他建了一座寺,在素丽瑶皇后去世之后人们为了纪念为她建了一座寺。
其丈夫也专门给她建了一座寺的;大公主这一去逝后人们也为了纪念她而建立专门的佛塔。
建寺的行为在戴莱珞珈纳王专门建塔为其父与其兄建塔存方国王骨灰的丧葬形式之后,便得到其它国王的逐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