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 生物学家. 1(卢良恕主编)思维导图
第01章 演化的自然-2019-2020学年九年级科学章节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浙教版)(下册)
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既存在着遗传现象,也同时存在着变异现象。
自然界中存在遗传现象,才能保证生物种族的延续和发展;自然界中存在变异现象,生物才能进化,才能促使新物种的形成。
性状表现具有差异性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使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个体,因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其性状表现也往往具有差异性。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有耳垂与无耳垂等。
近亲指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般把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称为近亲。
例如,表兄妹、堂兄妹等都是近亲。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概率较高,如表兄妹婚配的家庭发病率比一般家庭要高 6 ~ 60 倍。
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进行产前诊断。
生物必修一1--3章知识框架图讲解学习
检测蛋白质、还原性糖和脂肪: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反应;斐林试剂+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砖红色沉淀
苏丹III染液+脂肪-橘黄色;苏丹IV染液+脂肪-红色
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10%,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组成元素: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S、Fe等R
生命活
动的主
NH2—
要承担
者一蛋
白质
Hale Waihona Puke 水缩合:1R21
R1R2
11
C—cOoh+
H2N C COOH
* NH-C-CO-HNtC COOH
I*t-
H+
1
H
1111
H:H
H20
〜肽键‘
二肽
⑵肽链:两(三)个氨基酸缩合的化合物叫二(三)肽,含有一(二)个肽键,脱掉 一(二)个水分子,多个氨基酸缩合而的含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若n-1个肽键,失去n-1个水分子;若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则形成 这m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生 物 必 修 一1- - 3章
知识框架图
从生
物圈
到细
生物
生物类型
生命活动
基本特征
说明
SARS病毒
非细胞生物
侵入肺细胞
繁殖
病毒要在活细胞中繁殖
草履虫
单细胞生物
运动与分裂
运动与繁殖
单细胞生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衣藻、酵母菌等)
人
多细胞
生殖发育
繁殖生长发 育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思维导图-知犀思维导图
意义
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 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态平衡
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 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病原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软腐病细菌
大多数有益 少数有害
在自然界作用和人类关系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根共生形成根瘤
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构成;以孢子生殖;体内没有叶绿素, 营养方式是异养
霉菌和蘑菇由多细胞的菌丝构成。青霉长有孢子的直立菌丝呈扫帚状,曲霉长有孢子 的直立菌丝呈放射状
兔(草食动物)的牙齿
门齿、臼齿
狼(肉食动物)的牙齿
门齿、臼齿、犬齿
特有的结构
体腔内有膈
神经系统发达,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 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人有206块骨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躯干骨(半活动)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蝎子、蜈蚣、蝉蜕等入药
果蝇是实验材料
体色
蚊、蝇、螨叮咬人传播疾病 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体形
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体表 鳍
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 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汇编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汇编一、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问题。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如原始海洋说、宇宙尘埃说等。
这些假说试图解释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但至今尚未得到确切答案。
2. 生命的进化:生命在地球上的进化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生物的种类和形态不断丰富。
进化论是解释生命进化现象的理论,它认为生物种类的变化是由于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中心。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负责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细胞通过代谢过程获取能量,合成有机物,分解废物。
细胞还具有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现象。
三、遗传与变异1. 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遗传物质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因,它们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基因通过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
2. 变异:变异是指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差异。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四、生物的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人类活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生态修复、加强法律法规等。
五、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
生物群落是由多种生物组成的,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
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大全之欧阳物创编
时间:2021.02.07
命题人:欧阳物
专题二生物的结构层次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专题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专题五生物圈中的人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供给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4、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专题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专题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
1、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专题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分类
2、生物的多样性
3、生物的起源和进化
专题九生物技术
专题十健康的生活
时间:2021.02.07
命题人:欧阳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思维导图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2章生命的世界探索生命思维图导航考点全解读考点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其中物种多样性强调的是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遗传多样性主要强调的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不同,当然也包括生物种间的基因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中要弄清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地球上有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但没有最小的生态系统。
考点二生物的特征生物有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够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四个基本特征(其实根据后面所学我们应该知道生物的遗产和变异也是其基本特征),这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的依据;同时我们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的情景描述判断属于生物的那个基本特征。
考点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某个生物的环境指的是除了这个生物外其他的所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其中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都是考试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领悟情景材料(或诗句)的内涵作出正确的选择,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和不利,我们也应该能够分辨出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通过生物的结果特征来适应的。
考点四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法是考试的重点,除了熟记实验法的步骤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假设要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或已经获得的知识作出的较合理;设置实验时应注意:a设置对照实验、b设置单一变量(其它条件不能影响实验对象的正常生活)c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结论归纳的正确性(实验结论是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和提升)。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3、4章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思维图导航考点全解读考点一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显微镜中能够调节视野明暗的有反光镜和遮光器(要使视野变亮,用大光圈、凹面镜、要使视野变暗,用小光圈、平面镜);视野内污点的判断方法是移动玻片、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如果都不动,污点就在物镜上;由于显微镜呈的像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因此我们要把像还原成物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像旋转180°看到的就是物体了;要将标本移至视野中央时,向一个方向移动标本,视野内物像则向相反方向移动,如玻片左移,视野内物像则右移,因此我们只需要把玻片标本向像所在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移到就能够把像移到视野中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所以有:第一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等于第二次的放大倍数乘以细胞数。
《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组成元素:主要由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S、Fe等
相对分子质量:几千~100万以上,属于大分子化合物
基本单位:氨基酸,大约有20多种
结构通式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生命活动的主要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有一个 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 种类的依据是R基(侧链基团)。
探索历程
20世纪六十年代发现细胞膜并非是静态的
1970年细胞融合等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功性。蛋白质 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 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 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人
多细胞
缩手反射
人
多细胞
免疫
应激性 应激性
反射等神经活动需要多种细胞的参 与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 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啊
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
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而构成器官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空间结构
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互相链接在一起,形成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蛋 白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结构的多样性: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 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高一生物必修一思维导图第一章 PPT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D [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 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 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丙细胞体积大,视 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应选用甲 中②③⑤组合,A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 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 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B错误;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 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 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物镜增加4倍,物像面积放大了16 倍,故看到的细胞个数=160×1/16=10(个),D正确。]
Hale Waihona Puke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蓝藻,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叫种群,所有生物叫群落,生物和无机环境叫生态系统。 多样性: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没有染色体。
真核和原核
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核糖体),DNA。
• D [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病毒不属于 生命系统的层次,但是病毒是生物,B错误;池塘里的鱼有很多 种,不属于同一个种群。C错误;一间屋子里的全部蟑螂包含多 种蟑螂,不属于同一个种群,D正确。]
2.(2018·陕西省黄陵中学开学考)下列关于病 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和核酸 构成 B.病毒不能独立地进行新陈代谢 C.病毒的生命活动必须在寄主细胞中进行 D.在培养SARS病毒时,可在含有一定量有机 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与结果进行比较比较 不做处理
实验组(experiment group)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生物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寄生关系 捕食关系
种间竞争
森林
能够净化空气
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地衣
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
测量
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自然界中 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保护色(Protective Coloration)
有机物+氧气
光照+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starch+oxygen
light+chloroplast
carbon dioxide+water
光合作用的公式
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 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 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并且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
上表皮
叶脉
对于每个生物来说 除了它自身以外 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
阳光
空气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
水
土壤
温度
生物因素(biotic factor)
由周围其他生物构成的
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 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2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对照实验
对照组(control group)
缺氮
缺乏无机盐的症状
植株不高 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 生长不旺盛 最后干枯
缺钾
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用过根和土壤里吸收来的
水往盐浓度高的流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思维导图+精华知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但不一定需要氧气)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即排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2.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范围很大,需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生物学部分发展历程: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林奈统一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2010年初,美、德、法、英、日、中等国科学工作者共同宣布,已经初步弄清了人类基因组图谱。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知识导图精华识记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生存空间等)和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竞争、合作(如蚂蚁、蜜蜂)、共生(如珊瑚虫和藻类植物)、寄生等关系。
2.探究实验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3.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1)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
(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条件称为变量)。
(2)实验过程中如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设计重复实验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荒漠中骆驼(适应干旱)、荒漠中骆驼刺(适应干旱)、旗形树(适应风)、海豹的皮下脂肪(适应寒冷)、5.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蚯蚓使土壤疏松,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