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审美标准
唐楷的审美标准

唐楷的审美标准
唐楷的审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端庄雄秀:唐楷注重结构的端庄和雄伟,同时又不失秀丽之美。
这种审美标准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精神风貌,即大气、豪放、雄浑与精致并存。
筋骨强健:唐楷强调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呼应,形成了筋骨强健的审美风格。
这种风格使得唐楷字形更加稳健、有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力量。
规范中矩:唐楷在书写时注重规范和规矩,追求笔画和结构的标准化。
这种规范化的书写方式使得唐楷字形更加规范、整洁,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
变化多端:虽然唐楷注重规范,但并不缺乏变化。
在书写过程中,唐代书法家们通过巧妙的运笔和结构安排,使得每个字都充满了变化和韵味。
综上所述,唐楷的审美标准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精神风貌,注重端庄雄秀、筋骨强健、规范中矩和变化多端,这些特点使得唐楷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代宫廷诗歌的审美特点与意义

唐代宫廷诗歌的审美特点与意义唐代(618年-907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而宫廷诗歌是这个时期最为重要和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唐代宫廷诗歌以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深远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审美特点1.1 精炼简洁唐代宫廷诗歌注重凝练表达,通过有限的字数传递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象征意象和比喻等技巧,以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描绘自然、人物和内心世界。
这种简洁与精确性使得唐代宫廷诗歌充满了冷静、明快和刀削般尖锐的美感。
1.2 自然山水描写唐代宫廷诗歌在自然山水描写方面非常出色。
作品中经常出现对山水景色的赞美与抒发内心情感,尤其是咏史怀古等题材。
诗人们通过独特的语言和意象,把自然景色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中,使读者能够共鸣并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1.3 借古讽今唐代宫廷诗人善于借用历史典故来表达当时社会和政治的现实。
他们通过对历史事件、传说与英雄人物的咏史歌颂,将思想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使得唐代宫廷诗歌不仅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同时也成为了表达个人和社会关切的重要途径。
2. 意义2.1 文化繁荣的象征唐代宫廷诗歌是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且文化发展达到巅峰时期创作的。
宫廷雅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与宫廷诗歌相互渗透,并且得到了皇帝与贵族阶层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这种繁荣反映了唐代文化风貌,并成为后世文学艺术追求的典范。
2.2 世界文学的瑰宝唐代宫廷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不仅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诗的典雅风格、精湛技巧和思想内涵,吸引了很多外国文人将其翻译成各种语言,并受到广泛传播与赞赏。
这些翻译作品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并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2.3 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启示唐代宫廷诗歌通过其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扎实的文化底蕴,为后世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唐代宫廷诗歌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点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文字领域,而是具有普适性和持久性。
【精品】唐宋审美情趣的差异

【精品】唐宋审美情趣的差异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的时期,也是两个不同的文化阶段。
在审美方面,唐宋有很大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唐宋审美情趣差异的精选内容。
一、观察角度
唐朝以风景为主要的审美对象,注重描绘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壮丽;而宋朝则将目光转向了人文和社会生活,注重描绘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二、审美取向
唐朝审美注重的是形式美和情感美,塑造的是英雄式美感;而宋朝则注重生活美和社交美,更多地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
三、审美手法
唐朝审美手法以写实为主,注重描写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和壮美感;宋朝则强调抒情和诗情画意,注重文字和图像的情感表达。
四、主题和内容
唐朝绘画和诗歌以山水、人物和事物为主要的主题,重视表现自然和人物的壮丽与美感;而宋朝则更注重细节和注重表现生活情趣,以描绘日常生活和城市风貌为主要主题。
五、文艺特点
唐朝文艺重视艺术的向内探索,追求心灵的飞扬和超越;而宋朝则强调细节和形式的丰富,以及人性的深刻剖析。
总的来说,唐宋审美情趣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审美对象、审美取向、审美手法、主题和内容等方面,反映出了两个时期文化的不同特点。
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陈宇鹏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一、《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特点——“丰肥浓丽、热烈放姿”画中宫女们的纱衣长裙和花髻是当时的盛装,高髻时兴上簪大牡丹,下插茉莉花,在黑发的衬托下,显得雅洁、明丽。
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仕女们闲适的生活,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再现了唐代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服装延续了南北朝时期的飘逸感的同时更增添了华丽之美。
女性着装之暴露,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女子对于化妆极其讲究,那时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初唐时期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女人更是把各种花、鸟画在脸上或者画在纸和娟上贴在面部,以示美丽。
二、《簪花仕女图》映像唐代装扮美1、人物特点与生活背景为什么唐代人推崇肥胖?主要看法,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
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
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一百三十多个。
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热烈放姿。
统治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
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独孤如愿,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至少有一半是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造就和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因此,唐朝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的女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2、以丰为美,以贵为美“仕女”一般而言,是“宫女”的代名词,它与“绮罗嫔嫱之间”,意义颇为相近,均指宫廷、贵族妇女的范畴。
盛行于中、晚唐时期的作品为纯艺术欣赏的仕女画,其特点是“曲眉丰颊,设色浓艳”,约略形成于张萱而成熟于周昉,他们把唐代人物画从纯粹的礼教伦理和道释人物绘画中解放出来,扩大了以前描写妇女题材多“烈女、孝妇、贤妃、圣后”的伦理范畴,把触角伸及到现实生活中来,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范围,适应当时时代的审美要求,反映了当时“以丰肥为美、以贵为美”的唐代风格。
唐宋审美差异的看法

唐宋审美差异的看法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艺术的风格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后世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宋审美差异的看法。
在唐宋时期,文化艺术的风格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唐代的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以长安为中心,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艺术风格。
唐代文化艺术的风格以长安为中心,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艺术风格为其主要特色。
唐代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是以自然为美,以华丽、富贵、壮丽为美。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宋代文化艺术的风格与唐代有所不同,其主要特色是简约、清新、淡雅。
宋代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是以实用、简约、实用为美,以清新、淡雅、含蓄为美。
唐宋审美差异的看法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从艺术角度来看,唐代的文化艺术以长安为中心,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艺术风格为其主要特色。
唐代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是以自然为美,以华丽、富贵、壮丽为美。
宋代的文化艺术以南宋为中心,以简约、清新、淡雅为美。
宋代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是以实用、简约、实用为美,以清新、淡雅、含蓄为美。
从文化角度来看,唐代的文化以长安为中心,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艺术风格为其主要特色。
唐代的文化审美观念是以自然为美,以华丽、富贵、壮丽为美。
宋代的文化审美观念是以南宋为中心,以简约、清新、淡雅为美。
宋代的文化审美观念受唐朝文化的影响,但也有所不同。
唐宋时期的审美差异看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艺术角度来看,唐代的文化艺术以长安为中心,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艺术风格为其主要特色。
唐代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是以自然为美,以华丽、富贵、壮丽为美。
宋代的文化艺术以南宋为中心,以简约、清新、淡雅为美。
宋代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是以实用、简约、实用为美,以清新、淡雅、含蓄为美。
从文化角度来看,唐代的文化以长安为中心,以长安为中心的唐代艺术风格为其主要特色。
唐代文学的审美理念与审美趣味

唐代文学的审美理念与审美趣味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的审美理念与审美趣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唐代文学的审美理念与审美趣味。
一、唐代文学的审美理念1. 追求自然真实唐代文人重视表达个人情感,追求真实和自然。
他们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描写社会风貌、人物形象和自然景观,强调文字的真实反映。
在他们笔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社会风貌生动鲜活,自然景物栩栩如生。
他们用真实的写作手法打破了以往文人的形式主义,让文学更贴近生活。
2. 追求自由豪放唐代文人渴望自由,追求豪放的格调。
他们逐渐走出传统的束缚,弃用古文的形式,大胆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和表达手法,使作品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采用自由韵律,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唐代的诗歌,如杨炯的《行路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表达出了他们豪放的精神风貌。
3. 追求意境和深远思考唐代文人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深远思考。
他们以意境为重,通过描写景物、纵情抒发感情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他们触类旁通,善于通过一件小事引发深入的思考,凝练出一种深远的意境和哲理。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即运用了吴兢的对联:“真山九嶷之所在,天柱琼楼之所凭”意境深远,引人思考。
二、唐代文学的审美趣味1. 咏史怀古唐代文人喜欢咏史怀古,对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怀有浓厚兴趣。
他们通过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文化的追思和赞美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热爱和敬仰。
他们用咏史怀古的手法表现了对前人的尊敬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2. 描写自然山水唐代文人喜欢描写自然山水,他们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他们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和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浩渺壮丽的自然景色。
他们将山水融入自己的情感并进行抒发,达到写景抒情的完美结合。
3. 探讨社会现实唐代文人勇于探讨社会现实,直面社会问题。
唐朝的审美标准

唐朝的审美标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审美标准也有了很多的发展和变化,从诗词歌赋到建筑雕刻,从绘画到服装饰品,唐朝的审美标准穿透了各个方面的生活。
以下,就来详细介绍唐朝的审美标准。
一、诗词歌赋唐代诗词歌赋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也是当时的主流文化。
在这个时期,诗词歌赋的审美标准也非常高。
唐诗追求“文学之美”,注重诗的韵律美和想象力。
此外,唐诗注重形式的完美和意境的含蓄,以“说不尽”的奇妙效果感染人心。
唐代词赋追求“写实之美”,强调表现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个性,注重情感的真挚和细节的描绘。
总之,唐代诗词歌赋注重情景的描绘和形式的完美,将思想和感情与表现技巧相结合,呈现出高度复杂而又绚丽多彩的审美风格。
二、绘画唐朝的绘画艺术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
山水画追求自然的真实与华美,重视意境的营造和画面的感染力。
山水画家注重景色的描绘,因此唐代山水画富于想象,色彩鲜艳,构图严谨,形象逼真。
人物画则更注重画面的生动和人物的神韵,注重“写意之美”和“动态之美”,追求画面的表现力和人物的个性,注重线条的变化和神态的把握。
总之,唐朝的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形式的完美,表现力的强烈和色彩的鲜艳,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多种元素,呈现出复杂而又绚丽多彩的审美风格。
三、建筑雕刻唐朝的建筑和雕刻艺术也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闪亮之一,它们的审美标准以华丽奢华的风格和精致的工艺为特点。
唐朝的建筑以宫殿和寺庙为代表,建筑的外观装饰注重雕刻的精美和雕刻工艺的精湛,大门、柱子、花窗等处都能看到大量的雕刻,而且在雕刻中突显了艺术家的独特风格。
其次,唐代宫殿和寺庙的墙壁、地面等部位全部是描绘着精美的壁画和浮雕,这些壁画精美绝伦,用各种色彩的细腻和粗犷的笔触画出了生动的画面和体现了独特的神韵。
四、服装饰品唐朝的服装饰品是以华美豪放、华丽耀眼的风格为主,服饰上注重用彩色的绸缎、锦缎、薄纱、武器、首饰等来强调繁华的气息,有的服饰上则运用刺绣、缀珠、金丝织纹等处理方法,十分花哨,同时也是体现了唐朝社会的各种阶层的穿着,江山之上有宫廷的锦衣、锦服,民间则有民间帛衣、绫衣等。
唐朝女的审美特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的巅峰时期之一。
在唐朝,女性的审美特征也呈现出多元化、开放、自信的特点。
以下是我对唐朝女性审美特征的阐述:首先,唐朝女性的外貌特征比较开放和自信。
在唐朝,女性的外貌是相对自由的,女性通常穿着较为暴露的衣服,露出她们的肌肤和身体曲线。
同时,唐朝女性也比较注重身体的保养,使用各种化妆品和美容方法来保持自己的外貌美丽。
这种开放和自信的审美特征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使人们更加重视个性和自由,也更加尊重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其次,唐朝女性的发型和发饰也非常重要。
在唐朝,女性通常会使用各种发饰来装饰自己的发型,这些发饰通常由金、银、珍珠、玉石等贵重材料制成,造型精美华丽。
此外,唐朝女性也喜欢使用各种发油、发蜡等化妆品来保持头发的光泽和柔顺。
这种对发型和发饰的重视也反映了唐朝女性的审美观念,她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同时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和气质。
第三,唐朝女性的服装风格也非常重要。
在唐朝,女性的服装风格非常多样化,既有传统的汉服款式,也有来自西域、日本等地的外来服饰。
这些服装款式通常比较华丽、精致,同时也非常注重女性的身材曲线和气质。
在唐朝,女性通常会穿着轻盈、飘逸的长裙,搭配各种华丽的头饰和首饰,展现出一种优雅、高贵的气质。
这种服装风格也反映了唐朝女性的自信和开放,她们不再被传统的束缚所限制,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第四,唐朝女性的妆容也是她们审美的重要体现。
唐朝女性通常会使用各种化妆品来美化自己的面部和皮肤,例如胭脂、粉底、眼影、唇膏等。
这些化妆品的质地细腻、色彩丰富,能够使女性的面部更加亮丽、有光泽。
此外,唐朝女性也注重眼妆和眉妆的精致程度,通过化妆来展现出自己的气质和个性。
这种对妆容的重视也反映了唐朝女性的自信和开放,她们不再被传统的审美观念所束缚,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综上所述,唐朝女性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开放、自信、注重外貌和内在修养等方面。
唐代文人墨客的审美观与文化精神研究

唐代文人墨客的审美观与文化精神研究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文人墨客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众多杰出的文人墨客通过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塑造了独特的审美观和文化精神。
二、唐代文人墨客的审美观1.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唐代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题材,借助对自然景色深入观察和描绘,表达他们对大自然之美的追求。
2.对人性情感的描绘:唐代文人通过写实而又充满意象化手法的描述,表达人性中的喜怒哀乐,真情实感。
3.对艺术形式与技巧的研究:唐代文人注重艺术形式与技巧对作品所起到的作用,追求形象、音韵、节奏等方面的完美。
三、唐代文人墨客的文化精神1.温婉高雅:唐代文人以温婉高雅的风格为主,追求修饰和典雅的艺术形态,重视内在美的体验与精神寄托。
2.自由豪放:唐代文人墨客拥有不受桎梏的精神追求,对传统规范有自身的见解,并试图通过创新和超越突破局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3.唐风盛世:唐代文人墨客在一个社会繁荣发展、和平安定的时期成长起来,他们对社会环境积极乐观,对人生抱有希望与向往。
四、相关作品与代表文人1.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善于表达社会深层次的忧愤与思考,在他的诗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宏大而激动人心的家国情怀。
2.王维:王维是唐代山水诗和绘画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擅长以简洁、含蓄、意象化手法描绘山水景色,并将其与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相结合。
3.李白:李白是唐代最具传奇色彩的文人墨客之一,他以自由奔放、豪情万丈的作品而闻名。
他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个人豪情壮志。
4.文徵明:文徵明是唐代绘画领域的重要代表,他注重写意和笔墨技法,并尝试将诗词与绘画相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
五、结论唐代文人墨客的审美观与文化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们通过作品传达了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对后来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唐代文人墨客的审美观与文化精神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时代的风貌与思想,也为我们当今社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唐朝以胖为美

唐朝以胖为美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隋唐时期:雍容富态、健康自然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
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
这一时期,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感”倾向。
从魏晋时期开始,女性之美开始获得了独立的价值,得到欣赏和珍视。
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
在这种美德独立宣言的鼓舞下,女性开始走向对于美的自觉的追求。
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
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
在化妆上,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花子”以做装饰,“花子”形状各异,以叶子或花朵形状为主。
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装饰的体现。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
她们的打扮是中国历代女性中最为大胆和性感的。
这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
图中所画的女子,云鬓蓬松,上戴硕大的折枝花朵,并簪上步摇钗,衣着轻薄的花纱外衣,另佩轻纱彩绘的披帛,内衣半露,上有大撮晕缬团花,袒胸露臂。
这种性感的装束在中国古代可谓空前绝后。
唐代女性着装极其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
因此,当时女子还盛行胡服打扮,翻领窄袖长袍,腰系皮带,上挂各种金属饰件,内穿条纹窄腿长裤。
在化妆上,唐代女子流行画浓晕蛾翅眉,高而上扬的眉型,更加增添了女子的风韵。
第二种答案:中国人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大唐朝,实际上也是鲜卑族和汉族共同创造的一个伟大王朝,是草原狼性格和华夏文明精粹的伟大结晶,达到了古代华夏文明之巅。
唐朝人眼中美丽的女性是什么样

唐朝人眼中美丽的女性是什么样?“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唐朝人眼中美丽的女性是什么样的呢?《唐语林》记载唐玄宗给太子选妃时,曾明确提出要挑选“长洁白”的女子;《本事诗》记载宁王李宪看中邻居卖饼者之妻,是因为她“纤白明媚”。
这些大概基本上反映了唐朝人的审美观。
它符合中国古代对女性美的一般要求标准,那就是:长、白、美。
长一身材修长,白一皮肤白皙,美一容貌姣好。
中国古代的美人标准主要是这么几条,唐朝人并不例外。
其它如“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一类唐人在诗词、著述中反复歌咏的小口、细腰、素手、纤足等等秀丽、纤巧的美女形象,也大体与各代类似。
但是,唐朝的女性美又有它的特色。
唐人欣赏修长、洁白、纤秀,但并不喜欢林黛玉式的病弱,他们又很崇尚女子的健康、英武甚至丰硕美(这只是说一代时尚,并非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如此)。
关于这一点,证据很多,己为人所习知。
看一看唐人绘画、雕塑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确实个个都是面如满月、肌肤丰盈,而那些戎装骑射女子更别有一番勃勃英姿,很少有瘦弱的形象。
这正是唐人审美观和真实生活的写照。
唐代的第一美人杨玉环也正是以丰腴之美与汉代的瘦美人赵飞燕以“燕瘦环肥”并称二美的。
这种审美情趣来自社会生活和一代世风:唐代社会物质生活比较富足,所以体态丰腴的女性居多;社会风气开放而有北朝尚武遗风,女性外出活动较多,并常参加骑射一类活动,因而往往体质健康,身姿英挺。
这种现实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而审美观和时尚又反过来使得女性刻意追求这种美,至少不必因为“楚王好细腰”而饿饭,这就更助长了女子健康、英武、丰硕美的倾向。
与审美观密切相关的服饰与化妆,是女性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有关唐代女性服饰、化妆的论著很多。
唐代女装无论贵贱大体上都是由衫、裙、帔三大件构成。
上面衫子下摆系在裙腰中,裙子多半肥大,裙长拖地,常用六幅布帛制成。
肩上披帛,称“帔服”,飘垂在腰间。
还常在衫子外加穿“半臂”一一即短袖上衣,多半用较好的织物制作,主要用作装饰。
辨析唐代的“以胖为美”

辨析唐代的“以胖为美”摘要: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的顶峰,女性审美观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胖为美”的独特趋向。
本文欲对以肥为美进行辨析,说明其并非越肥越美。
同时探析唐代女性审美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关键词:唐代;女性;审美观中国人常说:环肥燕瘦。
人们提起唐代女性的审美特点首先就是丰腴艳丽,普遍认为“以胖为美”是唐代社会审美观上的共识。
大量的出土陶俑和壁画也可以发现其间女性形象较之魏晋以来的确丰满了许多,但是这种风气是否在唐近三百年间一直如此呢?而这种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笔者以前人的研究为参考,从历史学的角度考证梳理唐代各个时期的审美风尚和形成原因。
一、初唐唐代以前我国妇女还是大多以纤细为美的,从前秦至两汉一直如此,在这段时间里以帝王为首的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一直影响着整个社会。
上有好之,下必随之。
“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1]虽然这是帝王的一种几乎病态的审美取向,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着那个时代对女性的体态是以轻盈纤细为美的。
从汉朝轻盈掌中舞的赵飞燕到南朝“抱月飘烟一尺腰”的张静婉,纤瘦一直是女性审美观发展的主流标准。
甚至到了隋代,从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出土的男女文武侍从陶俑中的女子也是体型颀长,腰肢袅娜的。
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唐朝初年。
初唐武德贞观年间,社会上还是秉承前朝遗风,这从初唐一些诗人的作品中就可知,刘希夷《春女行》诗中有“纤腰弄明月”之句,杜易简《湘川新曲二首》中“纤腰向舸(卷四十五)”。
还有“小腰丽女夺人奇”这些诗句中都有对纤纤细腰的称赞,此外在绘画艺术作品中也有反映,在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可以发现太宗周围的宫女依然是身材婀娜。
虽然不属于上层阶级,但是其身处宫掖,迎合帝王后妃,最能跟随当时女性体态美的发展趋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延续性的,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风俗文化,审美情趣也是一样,所以可见唐开国时期三十多年间,女性依然延续着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纤细婀娜的审美情趣。
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唐朝综合国力的增强,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尤其是西域胡族生活习惯的引入,社会风气也开始有所变化。
不同时期的“美女”的审美标准

二、唐朝
在唐代这样繁荣昌盛的社会大环境里和雄健豪放的 文化氛围中,形成了唐朝妇女容才并茂,丰腴健硕,颇 具阳刚之气的女性美风范。浓丽丰肥是这一时期上层社 会妇女形象的特点,她们讲究丰满性感。
古 代 社 会 审 美 观 的 发 展
三、五代十国
唐末、五代时 期,由于中国封建 社会开始走下坡路, 审美观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女性美的观 念上出现了以病愁 瘦峭、纤细孱弱的 审美倾向。 从肥胖之美到 消瘦之美的转变, 其最主要的标志是 中国妇女缠足式的 出现。形成 了“养 女儿缠足为要,选 媳妇以看脚为先” 的社会风尚。
1930-1939年的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
审 美 变 迁
近 当 代 女 性
代表人物:胡蝶 巴黎之风在上海开始流 行,各大报刊杂志也开辟了 服装专栏,请著名画家配画 时装插图,红极一时的月份 牌时装美女图更是为文明新 装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服装式样变化最快的 是旗袍,搭配方式是中西合 璧,旗袍外配西式大衣或西 式服装。衩高及臀、且腰身 也变得紧窄,使中国女性第 一次展露出服装中的性感成 分。化妆品的开始使用以皮 肤美白头发润黑为目标。
元朝
明、清朝
刚健勇武、粗狂豪放
“美人上马马不知”
环境险恶、生化流动
社会衰亡、发达国家的 冲击
古 代 社 会 审 美 观 的 发 展
一、魏晋时期
女性,特别是知 识女性多才情、 富有个性、能言 善辩、推崇精神 风貌,她们追求 一种超脱、自由 的人生境界和飘 逸风雅的独特风 格
古 代 社 会 审 美 观 的 发 展
古 代 社 会 审 美 观 的 发 展
闭月 貂蝉
羞花 杨玉环
审 美 变 迁
近 当 代 女 性
在这一时期,女性自觉的参与创造,使审 美有了不同的内涵。
唐朝审美观

唐朝审美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
在唐朝,审美观念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唐朝,人们的审美观念以美为尊,重视美学,讲求审美品位。
在绘画、雕塑、建筑、服饰等领域,都可看到唐代审美观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唐代画家注重传达情感和意境,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他们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运用“写意”技法,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情感。
在雕塑方面,唐代雕塑家注重造型和比例的准确性,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栩栩如生。
他们注重细节,讲求艺术感染力,塑造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在建筑方面,唐代建筑学以华丽、大气、精巧、雄伟为特点,采用大量彩绘、浮雕等装饰手法,将建筑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在服饰方面,唐代人们崇尚贵族风范,注重服装的奢华和华丽。
他们将服饰看作一种身份的象征,用服饰来表达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
总之,唐代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贡献。
它不仅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 -。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灿烂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
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特点。
绘画艺术唐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开创了中国绘画史的新纪元。
唐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就是韩滉和吕温。
韩滉的绘画以写意为主,以笔墨取胜,画风轻灵又不失雄浑。
吕温的绘画则更加注重表现形象的精神内涵,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唐代绘画艺术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山水画的兴起。
唐代的山水画往往展现了浩瀚的自然景象。
画家们以极为自由的手法,表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象。
唐代的山水画具有雄伟、清新、自由奔放、招展若神的艺术特点。
雕刻艺术唐代的雕刻艺术也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
唐代主要的雕刻艺术品有石刻、铜器和金属器等。
其中以唐代的石窟艺术最为有名。
唐代的石窟艺术主要展现在陕西省岫岩、南岳舜帝庙等处。
唐代的石窟艺术不仅创造了过人的艺术成就,而且对后来的石窟艺术有着深刻影响。
唐代石窟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民族特色和宗教色彩。
音乐舞蹈艺术唐代的音乐舞蹈艺术也十分繁荣。
唐代的音乐艺术形成了独特风格和形式。
唐代的音乐多以琵琶、筝、笛等乐器为主。
唐代的音乐多以词曲相配的形式呈现,既能表现人情世态,又能表现社会现实。
唐代的舞蹈艺术也非常繁荣。
唐代的舞蹈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袖舞、凤凰舞等。
唐代的舞蹈艺术追求的是舒展、宽广、优美、华丽、高雅的舞蹈风格和形态。
唐代的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是,注重舞蹈技巧、舞蹈的情感表现、舞蹈表达的主题性。
总之,唐代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点体现了唐代社会的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特点。
在唐代艺术中,人们不仅可以找到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看到一种高雅、超脱、豁达的审美精神。
唐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点无疑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永恒之美。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艺、繁华、充满活力的时代,也是山水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在于形式自然、气韵生动、细节处理到位。
而这些审美特征,正是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的体现。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形式自然。
唐代山水画家们在刻画山水时,注重表现的是真实的自然景象,而非理念化的抽象形象。
他们以极其严谨的形式表现出了山水的种种形态和特征,用笔法把自然的景观完美地呈现,没有想象或夸张的成分。
比如,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他通过淡墨点染,描写出山水空谷幽深、荒凉清冷的景象。
在这幅画中,王维使用淡淡的墨色描绘出了山林、流水、远山,融为一体,尽显大自然的神韵和气息。
这种贴近自然的形式表达,体现出了唐代山水画家们对大自然本真的认识和尊重。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之二是气韵生动。
唐代山水画注重表现气象、氛围、情感等细腻的情感体验,力求传达出山水的生命之力。
在唐朝,诗和画的关系紧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也融合了诗人的叙述方式。
例如,李唐的《蟾宫折桂图》中,他以弯月为背景,绘制了一个少女和月宫仙子在云间取桂。
画面意境深远,氛围幽雅,情感十分鲜明,表现出了唐代山水画家在气韵生动方面所追求的理念。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之三是细节处理到位。
唐代山水画不止注重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刻画,同时在细节上的处理也非常精妙。
唐代山水画家们善于表现云、水、石等自然物体的特征,更注重表现微妙的变化和情感。
例如,张旭的《山水》中,他画出了一个幽谷深流、涓涓流水、奇峰异石的瀑布景象。
在画中,他巧妙地表现了水流和浪花的形态,表现出了山间绝壁的险峻和山峰的雄浑。
这种细节上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唐代山水画家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
唐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通过形式自然、气韵生动、细节处理到位等方面的表现,体现出了唐代文化的众多价值。
唐代山水画家通过绘制自然景观,表达出了对自然的珍视和尊重,他们以绘画表现出的山水之美,传达出自然生命的活力和气息。
唐代艺术设计的特征

唐代艺术设计的特征唐代艺术设计的特征唐朝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高度繁荣的时期,这时期的艺术设计非常具有特色,下面列出了几个主要特征。
1.线条流畅优美:在唐代的艺术设计中,线条表现非常优美,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雕塑都能感受到线条在其中的运用,线条的流畅性是唐代艺术风格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2.彩绘绚烂多彩:唐代艺术设计注重色彩的运用,颜料采用的是釉料,颜色非常绚烂多彩,不仅仅只是用于壁画、陶瓷、壁画中,还运用于衣服、饰品等方面。
3.造型丰富多样:唐代艺术设计的造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人物、动物、花卉等等,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感受唐代艺术的风韵。
4.美学观念高度传播和认可:唐代艺术设计的美学观念非常高度传播和认可,许多经典的艺术品,如李白、王维的诗歌,都与唐代的艺术风格相辅相成,一起为唐代艺术的繁荣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注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唐代艺术设计很好地将现实生活与艺术相结合,能够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唐代文化的特点,反映出唐代社会的特征和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唐代艺术设计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一时期的艺术设计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艺术史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我们应该珍视并好好传承。
6.对庄重和谐的追求:唐代是一段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因此唐代艺术设计强调庄重和谐,追求一种稳定、平和、美好的审美意境。
这种审美意境体现在唐代诗歌中,亦体现在绘画、雕塑、陶器、瓷器等艺术形式中。
7.借鉴和融合其他文化元素: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对外国文化充满好奇并热情吸收,使得唐代艺术设计融合了许多外来元素。
其中,对于中亚、西亚、中东的文化善于借鉴和吸纳,使得唐代艺术设计更为多样绚丽。
8.追求真实和形象的描绘:唐代艺术设计倾向于追求真实、准确和细腻的表现方式,特别是绘画和雕塑中的人物肖像,表现各自的情感和神态,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9.建筑和园林的创新:唐代还创造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建筑和园林,如五台山、灵隐寺、大唐西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审美标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审美标准在唐朝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朝的审美标准主要体现在艺术、文学、音乐、服饰、建筑等方面,下面我将分别进行介绍。
在艺术方面,唐朝的审美标准注重追求真实、细腻和自然,崇尚传神写实。
在绘画中,著名的画家吴道子被认为是唐代写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他的作品注重形象的真实性,追求细腻的人物描绘。
在雕刻艺术中,代表作品有嵌画和石窟造像。
在陶瓷艺术中,则以唐三彩为代表,其色彩鲜艳多样,图案华丽精细。
这些艺术形式展示了唐代审美追求真实和精细的特点。
在文学方面,唐代的诗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审美标准追求意境的细腻和音乐的韵律感。
杜甫是唐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真实、含蓄、深情和思考人生的哲理著称。
而白居易则以他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些诗人的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审美标准中追求深情与自然之美的特点。
在音乐方面,唐代的音乐被赋予了高雅和雅俗共赏的特点。
唐代音乐以琵琶、箫、笙等乐器为主,弹拨乐和吹奏乐常被使用。
其中,琵琶被视为最受欢迎的乐器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中。
唐代的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自然的和谐,追求舒缓、优雅和和谐的音乐效果。
在服饰方面,唐代的审美标准注重繁华、奢靡和华丽。
贵族和
皇室成员穿着华美的丝绸服饰,腰间佩戴金银饰物,头戴金冠。
而普通百姓则穿着较为简朴的棉麻衣物。
此外,唐代女性的美丽标准追求丰满和皮肤白皙,大家闺秀常常会在脸上使用白妆来衬托肌肤的苍白。
在建筑方面,唐代的建筑风格注重规模宏大、精雕细琢和对称美。
著名的建筑是大型宫殿和寺庙,如大明宫、法门寺和洛阳白马寺等。
这些建筑以气势磅礴的布局和精美的雕饰著称,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的来说,唐代的审美标准追求真实、细腻和自然,艺术追求形象的真实性和细腻的描绘,文学追求意境的细腻和音乐的韵律感,服饰注重奢华和娇美,建筑注重规模宏大和对称美。
这些审美标准在唐朝文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塑造了当时的审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