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巴尔扎克:《高老头》

合集下载

《《高老头》》主要内容介绍,《《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主要内容介绍,《《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主要内容介绍,《《高老头》》读后感《《高老头》》主要内容介绍,《《高老头》》读后感《高老头》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是以高里奥老头的惨死与青年拉斯蒂涅的堕落,这两条相互平行而又相互交错的情节线索展开的。

小说围绕两位主人公的命运变幻,精心地编织了一幅真实反映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画面。

由于该作品开创了自成一统的小说系列,引进了《人间喜剧》中大批重要人物,所以历来被认为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1819年冬,偏僻的伏盖公寓里住着各种各样的人:有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歇业的面粉商人高里奥;身份不明的伏脱冷;被大银行家赶出家门的泰伊番小姐;骨瘦如柴的老处女米旭诺等。

只有吃饭的时候,这里才有一点生机,而高里奥老头就是他们的取笑的对象。

69岁的高老头一开始住的是一套上等房间,算得上这里的贵客。

寡妇老板娘还想改嫁于他做个阔太太呢。

可是第二年年末,高老头就要求换次等房间,并且整个冬天都舍不得生火。

房客们纷纷猜测,可是谁也弄不明白;他们常见到有两个贵妇人来找他,以为他有艳遇。

高老头却说那是他的女儿:雷斯多伯爵夫人和银行家纽沁根太太。

但谁都不相信。

在住满第三年后,高老头又要求住最低等的房间,值钱的东西都没了,人越来越瘦,活像一个可怜虫。

人们也不再称呼高里奥先生,而是直呼高老头。

伏盖太太也认为:高老头不会有那么有钱的女儿,否则,也不会住我四楼最低等的房间。

谜底最后被拉斯蒂涅揭开了。

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他出身于破落贵族,颇有才华,充满活力,想今后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

巴黎的花花世界强烈地刺激了他的野心。

他不再想靠勤奋学习求得发展,而想找到几个有钱的女人,作为进身的阶梯。

在姑母的引荐之下,他结识了地位极为显赫的鲍赛昂子爵夫人,那也是他的一个远房表姐。

拉斯蒂涅想弄清高老头与雷斯多伯爵夫人的关系,便冒失地前去拜访。

他的寒酸打扮使仆人们一点也瞧不起,而当他和伯爵夫妇谈到高老头的时候,惹得对方勃然大怒,把他哄了出来。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一、本文概述《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通过分析高老头的父爱表现及其悲剧性结局,揭示金钱对亲情、伦常和人性的冲击,以及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

文章将首先概述《高老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然后深入探讨父爱悲剧的具体表现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以期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是一个富有的面条商,他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欲望,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然而,他的父爱却最终走向了悲剧,被女儿们遗弃,最终像野狗一样死去。

这种父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亲情的冲击和破坏。

小说中的贵族妇女鲍赛昂夫人也面临着金钱的冲击和挑战。

她表面上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但在感情上却是被动的,被金钱和权力所控制。

她的命运也揭示了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进一步揭示了金钱对人性、伦常和亲情的扭曲和破坏。

通过对这些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本文旨在探讨《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揭示金钱对亲情、伦常和人性的冲击,以及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

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更深刻地认识到金钱对人性和社会的双重影响。

二、《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父爱被描绘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

高老头,这位有钱的面条商,以他一生的痴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父爱悲剧的典范。

他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在他无尽的溺爱中长大,但他最终却被她们遗弃,孤独地死去,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

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情,它深沉而热烈,无私而执着。

然而,这种父爱在高老头那里却走向了极端,变得偏执而扭曲。

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女儿们身上,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她们的欲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生命。

《高老头》点评

《高老头》点评

《高老头》点评《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法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作品以精湛的心理分析、细腻的人物描绘和深刻的社会洞察,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冷酷无情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

首先,作品通过高老头的悲剧性命运,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毁灭。

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是无私而深沉的,但他错误地将这种爱完全寄托在金钱上,最终导致了他自身的悲惨结局。

他的女儿们在金钱的诱惑下,背离了亲情和道德,成为了自私冷酷的人。

这种悲剧性的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高老头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有对女儿们的深沉的爱,又有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他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又是一个悲惨的受害者。

这种矛盾的性格和命运使得他成为了作品中最具深刻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

此外,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如拉斯蒂涅的野心和虚伪、伏脱冷的冷酷和残忍等。

最后,作品在艺术上也具有很高的成就。

巴尔扎克以精湛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人物描绘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格。

同时,作品还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种艺术上的精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总之,《高老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鲜明人物形象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对高老头悲剧命运的描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和毁灭。

同时,作品还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对我们今天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微书评】《高老头》(Father Goriot)

【微书评】《高老头》(Father Goriot)

【微书评】《高老头》(Father Goriot)
发表于:2014-01-16
【推荐理由】
《高老头》(Father Goriot)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出身贫寒的高老头(高立欧)靠着承包军粮而致富。

高老头非常疼爱两位女儿,不希望女儿们跟他过的那么的辛苦,便让她们学习上流社会的才艺,打扮得满身珠光宝气,到社交场上引诱贵族子弟,并以大笔家产作嫁妆,终于,两个女儿成功的当上贵族夫人,这是高老头至高无上的安慰。

但是贵族夫人们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的生活,积欠了庞大的债务,两个女人又像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还债。

高老头的钱被女儿榨光后,只好重操旧业卖面粉,但此举又让女儿及女婿大失颜面,不愿与其来往。

最后,高老头中风,临死时,甚至女儿无意与其见最后一面。

本书通过讲述高老头的悲剧,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统治阶级的卑鄙罪恶,抨击了物欲横流、人性丑恶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人格沦丧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

他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原文来自必克英语 /magazine/guide_text.jsp?id=54399469。

高老头艺术特色赏析

高老头艺术特色赏析

高老头艺术特色赏析
摘要:

正文:。

【文本】高老头艺术特色赏析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一个贪婪、吝啬、孤独、不幸的老人,他的形象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首先,高老头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

他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贪婪和吝啬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幸的人物,他的孤独和悲惨境遇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精神和生活的摧残。

其次,高老头形象的塑造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巴尔扎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高老头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心理。

他通过对高老头的语言、动作、神态、服饰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同时,巴尔扎克还通过高老头与周围人物的关系,揭示了高老头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最后,高老头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巴尔扎克通过高老头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

高老头形象的塑造,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精神和生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控诉。

简述巴尔扎克《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简述巴尔扎克《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简述巴尔扎克《高老头》的艺术特色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作品,其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主义描绘:《高老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

巴尔扎克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细致观察,塑造了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2.
深刻的人性探索:作品通过对主人公高老头的刻画,深入探索了人性。

高老头是一个充满父爱的人物,他的遭遇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3.
独特的叙事风格:巴尔扎克的叙事风格独特而富有个性。

他运用生动、贴切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彩的对话,使得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4.
象征手法的运用: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例如,高老头的人生经历可以看作是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变迁的象征,他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冷酷和无情。

综上所述,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是一部艺术特色鲜明的作品,它通过现实主义描绘、深刻的人性探索、独特的叙事风格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展现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读后感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高老头的一生,以及他的两个女儿与社会的斗争。

这部作品深刻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家庭关系,同时也对个体命运、亲情、道德和权力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阅读《高老头》,我被巴尔扎克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所吸引,同时也对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生百态和时代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高老头的形象让我对父爱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有了新的认识。

他为了女儿们的幸福,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爱情和人生。

这让我思考在现实社会中,父爱、家庭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小说中对亲情和道德的描绘让我对这两个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高老头与女儿们的感情纠葛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展现了亲情与道德、家庭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这让我对亲情和道德的选择、牺牲和取舍有了新的思考。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还对当时法国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进行了深刻批判。

他通过高老头的人生历程,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

这使得《高老头》不仅仅是一部关注个体命运和家庭关系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在文学的世界里,父爱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而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父爱被展现得扭曲而矛盾。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父爱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这种扭曲的父爱对人们的影响和价值。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将自己的全部爱都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

为了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他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健康。

然而,他的父爱并没有得到女儿们的回报和理解,反而被她们视而不见,甚至遭到她们的嫌弃和背叛。

这种扭曲的父爱在小说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老头的父爱是盲目的。

他对女儿们的爱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不顾她们的真实需要和感受。

例如,他为女儿们准备的奢华生活和奢侈品,并不是她们真正需要的,反而让她们感到厌烦和压抑。

这种盲目的爱使高老头无法看清女儿们的内心世界,也使她们无法体会到真正的父爱。

高老头的父爱是单向的。

他只女儿们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她们的精神需要。

他从未真正倾听过女儿们的心声,了解她们的喜好和兴趣。

这种单向的爱使高老头与女儿们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导致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高老头的父爱是剥夺性的。

他为了满足女儿们的物质需求,不断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健康。

然而,他的牺牲并没有得到女儿们的感激和回报。

相反,女儿们把他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甚至嫌弃他的贫穷和衰老。

这种剥夺性的爱使高老头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也使他无法享受到亲情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当我们深入探讨这种扭曲的父爱时,可以发现它对人们产生了负面影响。

扭曲的父爱容易使人们忽视真正的亲情。

在高老头的例子中,他的女儿们把他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从未真正感激和尊重他的付出。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它使人们往往只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亲情的真正意义。

扭曲的父爱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和迷失。

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是盲目的,他只她们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她们的精神需要。

这种现象使人们往往只看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最终,这种盲目和迷失会导致人们在亲情关系中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

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

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

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高老头形象分析和典型意义,欢迎大家参考!一、高老头的形象特征:1、由本能驱使高老头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即他确实如巴尔扎克所说,是一个由本能驱使的人。

他笨头笨脑地来到伏盖公寓时,伏盖太太觉得他是一头“身体结实的牲口”。

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以盲目的虔诚态度施加在他的女儿身上;他对她俩的感情,他自己也认为几乎带有动物性的:“我喜爱拖她们上路的马,我愿意变成偎依在她们膝上的小狗。

”这种本能力量又调动了“带有情欲的父爱”,于是,他对女儿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的、过分的。

然而,这种情欲最终却给卑贱的面粉商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

高老头临终时,在病榻上,终于发出悲叹,道出了真情:他的两个女儿从未爱过他。

老头忏悔了,自己也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2、典型化作者巴尔扎克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主张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

高老头的性格是典型化的,他作为巴尔扎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不止是一个人物,而是时代的典型,他不仅是那个时代与时俱进的资产者,有着那个时代人追逐金钱的本能和自私自利的共性,同时他也是宗法制社会父爱的典型。

整部小说由高老头绝望的父爱构成了最强音。

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

同时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以高老头的父爱反衬出金钱的罪恶。

在高老头的人物塑造过程中,作者将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与巴黎上流社会的奢华相对比,并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伏盖公寓、公寓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璜和日常生活用具等。

《高老头》赏析段落

《高老头》赏析段落

《高老头》赏析段落《高老头》赏析段落《高老头》是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优秀作品,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丝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高老头》赏析段落,欢迎来参考!《高老头》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天赋,有着极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高老头》全书译成中文不到十八万字,而其视野之广,人物形象之多姿多采,简直够得上一幅全景画卷,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是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标志着一个时代"。

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驾驭素材和提炼的能力。

这幅"风俗画"的背景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波旁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这时候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封建制度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

《高老头》就对这一时期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

初出茅芦的拉斯蒂涅,一旦被人提到"跟鲍赛昂太太是亲戚",立即就身价百倍,资产阶级妇女以能挤进这个贵族沙龙为最大光荣。

这些贵族态度高傲,谈及资产阶级妇女时极尽鄙夷挖苦之能事,"那般中产阶级的`妇女,以为戴上我们的帽子就有了我们的风变"。

鲍赛昂夫人对高老头的二女但斐纳的评价是,"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气"。

这是何等的盛气凌人。

但是,表面的荣华富贵,遮掩不住内心的失望颓唐,排场上的阔绰,掩饰不了政治上的败局。

巴尔扎克《高老头》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巴尔扎克《高老头》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巴尔扎克《高老头》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高老头》外国文学作品简析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由两条紧密联系的情节线索组成:一是写大革命时期靠投机发了横财的高老头丧偶以后、非常溺爱两个女儿。

他把大部份财产分作女儿的陪嫁,自己退休住在偏僻破旧的伏盖公寓。

两个女儿生活放荡,挥金如土,常来榨取父亲最后一点养老费。

最后他钱财耗尽,遭到女儿们的遗弃,孤独病死。

另一条线索写破落贵族子弟拉斯蒂涅来巴黎上大学,也住在伏盖公寓。

他经不起金钱世界的诱惑,抛弃了读书的念头,通过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提携,在逃犯伏脱冷的“开导”下,勾引高老头的小女儿、银行家太太但斐纳,并以此为垫脚石跻身于上流社会,走上了不顾一切往上爬的道路。

在《高老头》里,主要不是写“吃人”的高老头,而是写高老头被“人吃”的过程。

高老头利用时势,唯利是图,很快成为一个暴发户,是个贪婪地聚敛金钱的能手。

但在他发迹后,却又有着明显不同于一般资产者的地方。

就生活方式说,他“早年不得已的省俭已经成为习惯”,仍然过着俭朴节省,清心寡欲的生活。

特别是就其道德观念来说,他还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宗法家庭观念。

从这种思想观念出发,他爱钱,但又爱女儿。

他发财的唯一目的,是供女儿们挥霍。

他用巨额金钱,把两个女儿送进上流社会。

在自己的钱财所剩无几后,还倾其所有去满足女儿们的奢侈腐化的生活。

可是,这种宗法观点在女儿们身上却完全没有,何况在她俩的背后还有“罪恶的金钱世界”!因此,高老头的悲剧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而高老头也就必然是金钱罪恶的牺牲品了。

拉斯蒂涅是个由没落贵族青年逐渐发展为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他到巴黎之初,只想刻苦学习,将来做个清正的法官。

他对受人歧视的高老头十分同情,对伏脱冷的杀人诡计深表恶感。

但在巴黎的红灯绿酒、纸醉金迷的现实刺激下,他热切地向往权位和财势。

结果,在“人生三课”的“教育”下,他走上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

高老头作品赏析

高老头作品赏析

高老头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一生处于动荡不安的十九世纪上半叶,巴尔扎克描写了一幕幕围绕着金钱而展开的人间惨剧,从而使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肮脏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其艺术风格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这部小说主要介绍了面粉商高老头,在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政和波旁王朝这三个新旧交替、急剧动荡的时期,囤积居奇,靠卖面粉赚了一大笔钱,在他的妻子去世之后,他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两个出嫁的女儿身上,为了让她们挤进上流社会,他请来优秀的教师给女儿讲授高等教育应有的才艺,全力满足女儿的奢华生活,如给她们请做伴的小姐,给她们供自己支配的马车等。

在出嫁时,给了她们每人80万法郎的陪嫁,让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贵族),做了贵妇人;小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金钱),当了金融资产阶级阔太太。

高老头原以为自己把女儿嫁到体面的人家便会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可事实却与他想的相反,在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封建等级观念进一步加强,地位显赫的女婿认为高老头的面粉生意有失体面,两个女儿过上了贵族生活也渐渐对父亲产生了厌恶,高老头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的面子,为了女儿,他盘出铺子搬进了生活条件很差的伏盖公寓。

在刚住进伏盖公寓时,高老头住的是高档的房间,第二年就换到了中档房间,第三年就换到了低档房间。

为了给女儿们还债他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亲手绞掉了他所爱的妻子生前所赠的镀金银器。

为了使小女儿和她婚外所爱的青年拉斯蒂涅高兴,他不惜卖掉长期年金的本金,花了一万二千法郎为他们置办一个小套间以供幽会,还高兴得欢天喜地。

然而女儿们对他的巨大牺牲并不感恩,可他还是不断的付出。

高老头临终前痛苦得死去活来,多么希望女儿能来看他,“求求你们,让我见见我的女儿吧!我只要看见她们,我的病就会好的,求求你们了……”这几句发自内心的肺腹之言虽是这么朴实,但却饱含了对女儿的爱与期待,被病痛折磨得声音都是颤抖,这颤抖的声音依然动摇不了女儿们冰冷的心。

《高老头》赏析解析

《高老头》赏析解析

❖ 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 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 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 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 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 了政权。《高老头》发表于1835年,也即七月王朝初 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 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 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 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刚上台的路易十八 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 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 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 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 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 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 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
❖ 伏盖太太——
❖ 网纱做的便帽下面,露出一圈歪歪斜斜的假头发,懒洋洋的 趿着愁眉苦脸的软鞋。她的憔悴而多肉的脸,中央耸出一个 鹦鹉嘴般的鼻子,滚圆的小手,像教堂的耗子一般胖胖的身 材,膨胀饱满而颠颠耸耸的乳房,一切都跟这寒酸气十足而 暗里蹲着冒险家的饭厅调和。她闻着室内暖烘烘的臭味,一 点不觉得难受。她的面貌像秋季初霜一样新鲜,眼睛四周布 满皱纹,表情可以从舞女那样的满面笑容,一变而为债主那 样的竖起眉毛,板起脸孔。总之,她整个的人品足以说明公 寓的内容,正如公寓可以暗示她的人品。
20
❖ 人的环境——人生的三个导师 鲍赛昂夫人的指点;鲍赛昂夫人成为弃妇的遭遇 伏脱冷的指点;伏脱冷的谋财害命计划;伏脱冷的被捕 高老头被女儿抛弃、死在公寓的悲惨遭遇。
❖ 这三次 “人生大课”,实际上都是在向拉斯蒂涅宣扬资产阶级 极端利己主义哲学。拉斯蒂涅在良心与野心、诚实与虚伪、爱情 与情欲、善良与凶残等等矛盾漩涡中苦苦挣扎。他在亲眼目睹了 伏脱冷被捕、鲍赛昂夫人被弃引退、特别是高老头之死三幕惊心 动魄的惨剧后,彻底领略了社会的冷酷。经过艰难的抉择,他决 心抛开一切道德观念,走上资产阶级野心家的道路。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

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2000字(精选9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读后感篇1《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作者把这个庞大的社会纳入小说的狭小框架中,并使现实世界复杂纷纭的面貌井然有序地从整体上得到再现。

故事的是主人公拉斯蒂涅,讲述的是他步入社会后闯荡的经历,以及心理思想的变化。

在主人公思想性格的发展中,对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三个人:鲍赛昂夫人,伏脱冷,还有那个被女儿榨干了财产,然后像柠檬一样被扔出门外的高老头。

气概非凡,才情过人的鲍赛昂夫人,因敌不过二十万法郎年息的陪嫁的竞争,而不得不悄然退隐。

她的失意与退隐,使主人公看到了金钱的威力,也看到了爱情、友谊的虚伪。

“一切都是虚情假意,只有钱才是真正的、无敌的。

”高老头之死对作者来说是最深刻的一课,也是全书情节的高潮。

在高老头奄奄一息之际,被他一直溺爱的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直到他去世也只是派来两个空车随着灵柩到墓地。

这幕惨剧再形象不过地印证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伏脱冷代表的并不是正义,他只是对社会的非正义有极透彻的了解。

他用赤裸裸的语言为主人公揭露了社会的真相。

虽然这使主人公吓得胆战心惊,但他讲的却是真情实理。

使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现象:钱是一切之关键。

经历了这样的现实,对社会还能存有什么幻想呢?主人公再自己周围看见的,只是人世的残酷和人心的坠落。

有多少人为了金钱而犯罪,又有多少人由于欲望而出卖人格和良心。

金钱的魔力是无止境的享乐与欲望,摧毁了一切人类的感情,毒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使人变得连禽兽不如。

除了这几个主要人物外,作者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社会。

从贫穷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富丽堂皇的贵族府邸。

巴黎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人物,带着各自的独特风貌纷纷出场,为这部小说组成了一个喧闹的、真实的全景画卷。

解读《高老头》

解读《高老头》

解读《高老头》《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高里奥在19世纪法国社会中从一个富有的面粉商之子逐渐衰落,最终沦为乞丐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剖析而著称,被誉为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高老头》进行解读。

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高老头》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在这个时期,法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地位日益稳固,而工人和农民等底层阶级则陷入了严重的贫困。

高里奥作为面粉商之子,原本拥有丰厚的家产,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他的身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使得他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也使得他在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时,逐渐失去了自我。

其次,从人物塑造来看,《高老头》展现了巴尔扎克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高里奥这个角色具有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他曾经是一个充满激情、善良正直的人;另一方面,他在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时,逐渐变得狡猾、冷酷和自私。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高里奥成为了一个非常立体的人物形象。

同时,小说中的其他角色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高里奥的妻子诺尔玛,她既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性,又是一个极度虚荣和贪婪的女人;还有高里奥的女儿戈蒂埃,她在父亲衰落的过程中,不仅没有给予任何帮助,反而成为了父亲痛苦的源头。

这些人物的命运变迁,都反映了巴尔扎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再次,从主题思想来看,《高老头》揭示了金钱对人性的摧残。

在小说中,金钱被描绘成一个邪恶的力量,它不仅剥夺了人们的尊严和自由,还使得人们变得冷酷无情。

正如高里奥在衰落过程中所说:“我失去了一切,只留下了钱。

”这句话道出了金钱对人性的腐蚀力量。

同时,小说也表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贫富差距如此之大,使得许多人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这种社会现象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也是巴尔扎克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总之,《高老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小说,它通过对高里奥等人物的塑造以及对金钱主题的探讨,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级固化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巴尔扎克:《高
老头》
内容梗概
外省破落贵族子弟、良知尚存的穷大学生拉斯蒂涅来到巴黎寻找个人出路,并找到了远房亲戚鲍赛昂子爵夫人。

他所住的寒伧的伏盖公寓和上流社会交际场所的豪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强烈刺激了他出人头地的欲望。

在舞会上,他结识了贵妇人雷斯多伯爵夫人,当他向这位夫人发起攻势时,却因为不慎提到她的父亲高里奥老头而吃了闭门羹。

他向鲍赛昂子爵夫人讨教,夫人告诉他:想要成功,必须以牙还牙对付这个社会,越没心肝,越高升得快。

她唆使拉斯蒂涅去追求高老头的小女儿银行家纽沁根的夫人。

高老头靠在大革命时代囤积面粉发了大财,他很疼两个女儿,给她们每人大笔陪嫁,使她们攀了门好亲事,而自己在破旧的伏盖公寓中被女儿榨干。

这给拉斯蒂涅上了人生第一课。

在公寓里,他的邻居、逃犯伏脱冷告诫他:在这个人堆里,不像炮弹一般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

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伏脱冷让他去勾引泰伊番小姐,然后派人杀死泰伊番小姐的哥哥,从而获得大笔的遗产。

虽然拉斯蒂涅的良心未泯,弃之不用,但这是他的人生第二课。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完成了拉斯蒂涅的社会课程:公寓里的住客老姑娘米旭诺为了3000法郎的奖金出卖了伏脱冷,
阿瞿达侯爵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而抛弃了鲍赛昂夫人,纽沁根鲸吞妻子的财产,大女儿为了舞会上的风光才来看望高老头,而拿到票据后也不管老头晕过去转身就走,后来折返只是因为高老头没有在票据上签名。

而在高老头弥留之际和整个葬礼上,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看他,只有拉斯蒂涅与仆人克利斯多夫为他送葬。

白日将尽,塞纳河两岸又漫漫亮起灯火,拉斯蒂涅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上纽沁根太太家吃饭去了。

研究综述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关注。

《高老头》在中国也很受欢迎,在多种译本中,傅雷译本被公认是最好的。

五四时期,中国就开始了对巴尔扎克及其作品的介绍和研究。

1924年,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出过《法国文学研究专号》,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内容。

此后,国内发表的相关文章数量上有所增加,但主要是一些翻译文章,专题评论《高老头》的文章更少,5060年代发表的文字还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

这种情况80年代开始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关于高老头的父爱
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这一点曾引起过评论界的争论。

如1964年7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刊发的曹让庭的
《试论高里奥的父爱》一文认为:高里奥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资产阶级,但同时,他却还留着封建的伦理道德的残余影响,心中笼罩着家庭关系的温情脉脉的纱幕还没完全被单纯的金钱关系彻底撕毁,还保有着一丝庸人的温情。

这篇文章引发了60年代中期关于高老头父爱实质的讨论,《光明日报》接连发表了多篇商榷的文章,反对温情说,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有着明确的目的。

这类观点坚持认为这种父爱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是以金钱和自私自利为基础的。

80年代以来,对高老头的父爱有了更多的解读。

有的文章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与人物心理作了分析。

晁兆行在《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一文中指出,高老头是作为一个小生产者而发家,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其阶级地位,他的父爱用不利于维持这种观念方式金钱和纵容来表达,这造成了父道轴心被金钱轴心所替代,他对女儿的爱是真挚的他的死从客观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有的文章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源于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是人性的异化与沦丧的表现。

《高老头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贵人迷的典型》的作者认为高老头只是粗俗的暴发户,上流社会咄咄逼人的精神挑战刺激了他的虚荣心、引起了他的自卑感。

小家碧玉的妻子既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又抚慰他的自卑感,当妻子过世后,这种感情的混杂就转移到了对女儿的爱上。

面对来自上层社会的鄙视,他征服上流社会的手段是两
个美貌的女儿和金钱。

即爱女儿是为了将来获得名誉杨国华在《父性基督的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一文中引用了1834年10月巴尔扎克给韩斯迦夫人的信作为高老头的爱是非功利性的的论据,认为阶级性就是人性的自我异化,虽然阶级社会人性扭曲变形,但并不意味人性的全部泯灭,也不排斥人类共同相通的东西的存在。

还有对高老头的父爱的另两种解读,一种认为高老头混淆了情爱与父爱,他的行为和语言超出了表达父爱的范围,并引证了勃兰兑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他以极端的低级趣味管这个老头儿叫做父爱的基督,而且给这种父爱赋予了一种歇斯底里到近于色情的性格,另一种则把其父爱作了如下解释:女儿出嫁赔去了他财产的大部分,波旁王朝的复辟,使他在政治上失去了靠山,加之年老智昏,在人生的坡路上向下滑落的时候,高老头抚今追昔,回想当年的成功和种种天伦之乐,一种痛彻心肺的恐惧抓住了他的心,为了逃避这种落寞感和衰退感,而讨好女儿,满足她们一切荒唐的愿望,以便能经常看到她们,用她们鲜明的实体来充实自己的梦幻就成了他唯一的生活主旨。

关于《高老头》中的人物形象
《高老头》中人物众多,其中伏脱冷是个很特殊人物,
是个具有象征性的恶魔,又是活生生的典型。

《来自伏盖公寓的美学挑战论巴尔扎克与伏脱冷》一文将伏脱冷的形象与巴尔扎克本人作了比较与联系,认为伏脱冷的形象来自法国19世纪上半期现实生活的深处,熔铸了巴尔扎克变形的拿破仑之梦,是巴尔扎克情欲的升华。

巴尔扎克通过他深刻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揭露了社会大契约的骗局,并从中得到了自我陶醉与自我补偿,以无限的轻蔑,报复了无情的资产阶级法则长期给予他的屈辱。

另有论者则从社会这个角度对伏脱冷进行了解剖。

《伏脱冷形象实质辩疑》一文认为,伏脱冷既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发者,又是这个罪恶的制造者;既是罪犯,又是受害者。

文章还分析了促使伏脱冷疯狂报复社会的原因: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利己主义使个人私欲无限膨胀,二是病态的个人复仇行为,三是启蒙主义的幻灭。

作者还指出伏脱冷的形象揭示了追求个人幸福的正当愿望怎样被社会可怕的扭成了畸形金钱使人堕落的主题。

《高老头》中的女性配角也很丰富。

有论者认为伏盖太太是小市民、市侩的代表人物,就像是吸附在海轮底板上的贝壳阻滞着海轮前行一样,他们每每是社会发展的惰力。

腐烂社会腐蚀了她,坑害了她,而她的贪鄙和自私,反过来又加深了腐烂社会的腐烂和恶臭。

对于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一般的观点都认为她们是使高老头走向毁灭的一分子,而在
《试论高老头的两个女儿》一文中,作者分析了阿娜斯大齐和旦斐纳性格的另一面单纯。

她们虽混迹于资产阶级的游乐世界,但却不认识资产阶级社会不了解这个社会与生死攸关的一些重要法则,因此最终只能作为佳肴被人享用,离开父亲只能束手待毙。

三、关于《高老头》的比较研究
有论者把《高老头》中的重要人物拉斯蒂涅和司汤达笔下的于连作了比较。

两人同处于相近时代背景之下,地位都十分卑微,而又都受过高等教育,有强烈的向上爬的野心,而结果却不相同。

原因在于:首先在个性上,于连比较倔强,对社会主要取反抗态度;而拉斯蒂涅则比较成熟,对社会主要取顺从态度。

其次是政治理想上,于连一开始试图以平民的身份通过立功而改变人生;而拉斯蒂涅则抱有不惜通过损人利己来达到目标的思想。

再次是投靠势力的不同,于连与金融资产阶级相抗衡,投靠没落的土地贵族;而拉斯蒂涅则攀附金融贵族,走小资产阶级向大资产阶级转变的道路,顺应了时代潮流。

这是前者终于走向毁灭而后者野心得以实现的原因。

这种比较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它多少有助于开启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人物的思路。

就题材而言,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和《高老头》比较相近。

有论者从高老头与李尔王的父爱的内容,父爱的悲剧根源、悲剧产生的审美意蕴等角度进行了比较。

如在审美意
蕴方面,作者认为李尔王是有人文主义理想追求的正面形象,是历史的运转决定了李尔王不可避免的悲剧,悲剧本身是有震撼力的。

而高老头则因其身份的卑微而使他给人的不幸印象有所削弱,但它作为社会悲剧,更具普遍的教育意义。

《热炭寒冰总辛酸》一文将鲍赛昂夫人和薛宝钗的婚恋生活及悲剧命运作了比较,认为鲍赛昂夫人就好像燃烧的热炭,是叛逆的,为了追求显示人格尊严的情感生活而燃烧;而薛宝钗则是与她相反,驯服而顺受,只看重封建义务,自我禁锢,把自己的感情凝成了一块坚冰。

作者试图通过对比来展示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对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参考材料
1、杨江柱:《来自伏盖公寓的美学挑战论巴尔扎克与伏脱冷》,《外国文学研究》1983年第3期。

2、晁兆行:《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3、翁柏青:《高老头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贵人迷的典型》,《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2期。

4、陈昌恒:《〈高老头〉与〈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师助师终得令〉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5、杨国华:《父性基督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6、易宗江:《〈高老头〉和〈李尔王〉父爱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杜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