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系统节能技术——夹点技术

合集下载

化工节能技术

化工节能技术

化工节能技术化工08-1任龙06082576夹点技术原理与最新应用摘要:夹点技术是过程集成技术的一门方法学.它将热力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相结合,用以确定过程系统能量利用与回收的优化配置,提高能量利用率,降低能耗。

本文论述夹点技术的原理,概述它的工业应用情况。

关键词:夹点技术原理应用夹点技术是英国Bodo Linnhoff教授等人于70年代末提出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化工过程综合的方法论。

夹点技术是能量回收系统的重大突破,80年代以来夹点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充公的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的连续和间歇工艺过程,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夹点技术是以化工热力学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函数,对换热网络整体进行优化设计。

优化过程包括冷热物流之间的匹配,冷热公用工程的类型和能级选择;加热器、冷凝器及系统中一些分离器、蒸发器等设备在网络中的合适放置位置;节能、投资和可操作性的三维平衡。

最终的优化目标是确定出具有最小的设备、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并满足把每一个工艺物流由初始温度加热或冷却到目标翁杜的换热网络。

夹点技术的应用领域夹点技术起源于换热网络设计,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已延伸到除反应过程以外的所有化工过程,在热电联产、分离序列、蒸馏塔、热泵、热机、干燥器、公用工程系统及一般的工艺过程设计与发行等方面均有应用,涉及到众多工业部门。

夹点技术的应用效果(1)降低能耗通过改进能量回收系统及公用工程系统节约能量费用,实现区域热联合,充分利用废热或废料发生热量。

(2)提高生产能力,改进质量控制通过解除过程系统瓶颈而不改变加热炉及主要机泵设备,可达到增产的目的。

(3)降低投资费用对工厂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加以评估,并提出解决办法,可在少投资或不投资、少增加或不增加能耗的条件下完成工程改造和扩建,提高能效。

在新设计中可以做到操作费用和设备投资又节省,在改造中可更好利用已有设备,也可减少新增抽象换热面积。

夹点技术及其应用

夹点技术及其应用

综 述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6-0045-02 夹点技术及其应用张济民(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庆163852) 摘 要:介绍了夹点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夹点技术的应用领域、作用、效果,国内应用情况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夹点技术;过程综合;节能中图分类号:T Q05115 文献标识码:BPinch point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ZH ANGJi -min(Daqing Lianyi Petrochem ical Joint -S tock C o.,Daqing 163852,China ) Abstract :I t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pinch point technique ,summare its application fields ,effect ,and applicationan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K ey w ords :pinch point technique ;process synthesize ;energy conseration收稿日期:2004-02-16作者简介:张济民(1968-),男,工程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化工生产工作。

夹点技术(Pinch T echnology ,pinch 又译作窄点、狭点、挟点)是英国Bodo Linnhoff 教授等人于70年代末提出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后来又逐步发展成为化工过程综合的方法论。

夹点技术是能量回收系统分析的重大突破,80年代以来夹点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工业生产的连续和间歇工艺过程,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夹点技术基本原理简介工艺过程存在多股冷、热物流,过程综合就是要设计出能使冷热物流充分换热以尽可能回收热量,并同时满足投资费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约束条件的过程系统。

夹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夹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夹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引言夹点技术是一种用于在电气工程中连接和断开电路的重要技术。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路中的开关和保护问题,并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电力系统、工业控制和通信等。

本文将介绍夹点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电气工程中的重要性。

2. 夹点技术的原理夹点技术基于电磁原理和电路控制原理,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来实现电路的连接和断开。

其主要原理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电磁线圈:夹点技术中的关键组件是电磁线圈,它由导电材料绕成,通过通电产生磁场。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场会吸引或释放控制机构,达到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

•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是夹点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电磁力的作用来控制电路的连接和断开。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电磁力会使控制机构移动,进而使电路连接或断开。

•控制信号:夹点技术通过控制信号来控制电磁线圈的通断。

控制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或数字信号,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

•机械结构:夹点技术还需要一定的机械结构来支撑和保持夹点的连接状态。

这可以通过机械弹簧、接触器等方式来实现。

3. 夹点技术的应用夹点技术在电气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电力系统•开关设备:夹点技术用于电力系统的开关设备,如断路器、接触器、隔离开关等。

通过控制夹点的连接和断开,实现对电路的开关操作。

•保护装置:夹点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装置,如差动保护装置、过流保护装置等。

通过控制夹点的连接和断开,实现对电路故障的检测和保护。

3.2 工业控制•PLC控制:夹点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PLC 控制系统中。

通过控制夹点的连接和断开,实现对工业设备的控制和调节。

•变频调速:夹点技术还可以用于变频调速系统,例如电机的启停和调速控制。

通过控制夹点的连接和断开,实现对电机的启停和调速操作。

3.3 通信•交换机:夹点技术在通信交换机中有重要作用,用于实现电话呼叫的接通和断开。

通过控制夹点的连接和断开,实现对电话线路的连接和断开。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工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案例
某钢铁企业采用节能-8系统-夹点技 术,对炼钢、轧钢、烧结等工艺流 程进行了优化,实现了对能源消耗 的有效控制。经过一年多的运行, 企业能源消耗降低了20%,节约了 大量的运营成本。
VS
某化工企业采用节能-8系统-夹点技 术,对生产线上的设备进行了优化 匹配,实现了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 高。经过改造后,企业能源消耗降 低了15%,同时生产效率也得到了 提升。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如加热、冷却、照明等 ,导致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环境污染。
能效低
一些传统技术手段在能源利用方面效率较低,无法充分利用能源 ,造成浪费。
缺乏有效的节能管理
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节能技术手段,无法对 能源消耗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的解决方案
业结构调整。
系统结合的技术实现
技术融合
节能-8系统和夹点技术需要相互融合,通过技术手段将 两种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硬件配置
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包括传 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以满足节能-8系统和夹点技 术的要求。
软件编程
针对不同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要求,需要对节能-8系统和 夹点技术进行编程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节能-8系统概述 • 夹点技术概述 • 节能-8系统与夹点技术的结合 •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的优缺点及前景展望
01
节能-8系统概述
节能-8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 节能-8系统是一种基于夹点技术的节能控制系统, 其核心是利用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全流程模拟, 以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该系统具有高可靠性、易 操作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 工、制药等领域。

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pinch又译作夹点、狭点、挟点)是英国Bodo Linnhoff教授等人于70年代末提出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后来又逐步发展成为化工过程综合的方法论。

夹点技术是能量回收系统分析的重大突破,80年代以来夹点技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功地用于各种工业生产的连续和间歇工艺过程,应用领域十分广阔,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夹点技术基本原理简介工艺过程存在多股冷、热物流,过程综合就是要设计出能使冷热物流充分换热以尽可能回收热量,并同时满足投资费用、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约束条件的过程系统。

冷、热物流间的换热量与公用工程耗量的关系可用温-焓(T-H)图表示,见图1多股冷、热物流在T-H图上可分别合并为冷、热物流复合曲线,两条曲线在H轴上投影的重叠部分即为冷、热物流间的换热量,不重叠部分即为冷热公用工程耗量。

当两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相互移近时,热回收量QX增大,而公用工程耗量QC和QH减小,各部位的传热温差也减小。

当曲线互相接近至某一点达到最小允许传热功当量温差△Tmin时,热回收量达到最大(QX,max),冷、热公用工程髦量达到最小(QC,min,QH,min),两曲线运动纵坐标最接近的位臵叫作夹点。

为了使公用工程消耗最小,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尽量避免热量穿过夹点;2)在夹点上方(或称热端),尽量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冷却物流;3)在夹点下方(或称冷端),尽量避免引入公用工程加热物流。

2夹点分析法应用步骤夹点分析法是一种分析过程系统中换热器间换热效果及取得最大能量回收的综合分析方法。

采用该方法解决问题时,不管是新工程还是旧工程,其改造项目一般都应遵循以下步骤:(1)列出工程中的冷、热流股及公用工程流股冷流股是指在公用工程中需要加热升温的物流;热流股则是指需要冷却降温的物流,例如储存前需要冷却的化工产品;公用工程流股是指当冷热流股间的热交换不经济或不能实现时,用来加热、冷却冷热流股的物流。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ppt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ppt
26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2.3 问题表法
4. 温区之间热通量为零处,即为夹点。
举例如下:
27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2.3 问题表法
例:某一换热系统的工艺物流为两股热流和两股冷 流,物流参数如下表。取冷、热流体之间最小温差 为100C。现在用问题表法确定该换热系统的夹点位 置,以及最小加热、冷却公用工程量。
4. 过程系统节能 -夹点技术
1
4. 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
4.1 绪论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3 换热网络设计目标
4.4 换热网络优化设计 4.5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 4.6 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综合
2
4.1 绪论
4.1.1 过程系统节能的意义
节能工作发展经历的过程:
第一阶段:属于“捡浮财”的阶段,主要表现
第四温区 △H4 = (2.0-3.0-1.5)(85-55)= -75(kW)
的变化,则
式中
dQ CPdT CP — 热流率,即质量流率与等压热 容的乘积,kW / K 。
CP T2 T1
11
应用稳流体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忽略宏观势能、动 能变化项,则: Q CPdT H 若取平均等压热容,则为常数, H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2.1 温-焓图和复合曲线
13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2.1 温-焓图和复合曲线
温度按顺序排列,相同的只排一个。
T1,T2,T3,T4,T5
确定温度区间,并描绘
在T-H图上。
T1 T2 T3
T4 T5
描绘三股热流的物流线。 分析个温度区间物流,计
算个温度区间的热流率。

第四章 过程系统技能---夹点技术

第四章 过程系统技能---夹点技术

• (2).热容流率准则
夹点之上,CPH ≤CPC
夹点之下,CPH≥CPC
夹点之上的冷热物流匹配
Cp =dH/dT,,是T-H线斜率 的倒数,热容流率越大,T-H 线越平缓 热流 CPH>CPC CPH=CP30
58 160
50
0 0 50 100 H,kW 150 200
Grand Composite Curve(总复合曲线)
• 总复合曲线表达了温位与热通量的关系。 • 夹点之上:需外界加热的热量与温位的关 系,“净”需被加热的冷流。 • 夹点之下:需外界冷却的热量与温位的关 系,“净”过程热流。
现行的换热网络是否合理? 换热单元数量目标 若不合理,则那些环节不合理? 换热网络面积目标 系统有多大的节能潜力? 应如何进行节能改造? 经济目标
4.1绪论 一.夹点技术的起源
传统方法及数学法的缺点:
(1)第一定律:不能真正说明能量损失的原因; (2)第二定律:很抽象,实际过程中难以应用; (3)纯粹数学意义上的优化,到目前还仅限于换热物流 数目较少的网络,对复杂网络,数学方法还很不成熟,不 仅经常得不到答案,而且合成的网络很复杂,难于实际应 用。
夹点的形成
• 冷热复合曲线在H轴上有部分重合,说明热流放 出的部分热量用于加热冷流。回收热量的程度由 换热网络的最小接近温差决定。因此定义夹点为 冷热复合温焓线上传热温差最小的地方。
4.解题表(或叫问题表法)
B.Linnhoff的解题表是夹点技术的基石。当物流较多时, 采用复合温焓线很繁琐,且不够准确,此时常用解题表(或 称问题表)来精确计算。解题表法的步骤如下:
夹点技术超目标方法
• 夹点技术中发展出了一个超目标方法,即 在换热网络还没有具体设计的情况下,运 用一些模型,优化选取夹点温差。假如把 每一个夹点温差下的换热网络都设计出来, 而进行选取,其工作量太大,工程上不实 用,也没有这个必要。

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刘祥雪李炜图孔帅(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 1 16)【摘要】夹点技术是以化工热力学为基础,以经济费用为目标函数,对过程系统整体进行优化设计和节能改造的技术。

本文概述了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夹点确定方法及设计原则。

【关键词】夹点技术;原理夹点技术是一种将化工热力学与化工系统工程相结合进行工程集成的新方法。

它着眼于化工流程系统的分析.从根本上弄清楚工艺流程中热量及能量的利用是否符合夹点技术的原则.从而找到改进工艺流程以降低操作和投资成本的途径。

夹点技术可以使工艺设计的能量消耗达到最小.而且可使工艺工程与公共过程系统的衔接达到最优化。

1.夹点技术的原理夹点技术是从能量回收有极限值的观点出发.通过组合温焓曲线或问题表格找出能量回收的瓶颈.建立一个最大限度能量回收的初始网络,进行投资费用与运转费用的权衡。

对网络进一步调优.得到一个最优换热网络,其理论依据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优化过程包括冷热物流之间的匹配,冷热公用工程的类型和能级选择:加热器冷却器及系统中一些分离器、蒸发器等设备在网络中的合适放置位置:节能投资和可操作性的三维权衡最终的优化目标是确定出具有最小的设备换热器、加热器和冷却器投资费用和操作(公用工程加热与冷却)费用.并满足把每一个工艺物流由初始温度加热或冷却到目标温度的换热网络。

2.夹点的确定2.1作图法无论多复杂的热量传递网都可以按一定的规则合成热量组合曲线.热流组合曲线与冷流组合曲线之间的最小垂直温差即为网络的夹点。

在热量组合曲线图中.用由初始温度指向目标温度的直线表示热(冷)流股。

具体合成过程如下:将热(冷)流股的起始目标温度按高低次序排出,计算出各温度区间内热(冷)流股的总放(吸)热量,然后将数据绘制在温度焓曲线图上2.2问题表法问题表格法的主要思想:将问题分成若干个子问题.即子网络,每一个子网络的热冷物流的传热温差都≥△。

对各个子网络进行热量衡算.算出每个子网络多余或亏损的热量.然后计算各个子网络的累积热量.在“累积“输出列中,负值绝对值最大处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该网络所需的最小热公用工程量r‘‘热流量”最后一个子网络的输出的“输出”就是该网络所需要的最小冷公用工程:热流量的“输出”列数值为零处(在该点热交换为零).即为夹点位置,夹点温度为该处冷热物流温度的平均值当物流较多时.采用复合温焓线很繁琐。

4.0夹点技术的基础理论

4.0夹点技术的基础理论
夹点 两曲线的垂直距离=ΔTmin
凡是等于P点温度的热流体部位和等于Q点温度的冷流体部位都
是夹点。热流体的夹点温度与冷流体的夹点温度相差ΔTmin。
夹点描述所得信息: (1)过程系统的最小传热温差,夹点部位的传热温差最小; (2)最小的公用工程加热负荷QH ,min ; (3)最小的公用工程冷却负荷QC, min ; (4)系统最大的热回收量QR,max ; (5)夹点将系统分为热端和冷端,热端在夹点温度以上,只需 要公用工程加热(热阱); (6)冷端在夹点温度以下,只需要冷公用工程冷却(热源)。 夹点温度差的影响: ΔT min大,QH, min、QC ,min 增大,QR,max减小 不同温差的影响
过程能量综合(集成)的基本概念
(7)能量综合设计优化,须服从多方面的工程约束并与 之协调:质量、安全、环保、开停工,及因市场和季节 变化而要求的生产条件的柔性。协调的目标准绳:经济 效益。
(8)能量综合设计的原则应当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设计任 务中:新装置(工厂)设计、现有装置改造、总流程调 整、扩产脱瓶颈、新产品新工艺的工业化开发等等。
不同物流在 T-H 图上的标绘:
冷物流 热物流
纯组分气化 纯组分冷凝 多组分气化 多组分冷凝
5.1.2 组合曲线(Composite curve)
将系统的物流组合起来,以便于进行过程的冷、热物流的合 理匹配。 组合方法:
组合曲线的构造过程
例题:三个冷物流,构造组合曲线。
5.1.3 在T-H图上描述夹点
为什么要分析夹点
• 石化企业节能降耗的历史任务重大 • 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16.8%,;虽然GDP只占世 界的8%.中国能源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和挑 战 ,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近50% 。 • 近年来石油价格成倍飙升,大国对资源的争夺 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供应 保障,已带来严峻的挑战。

浅析夹点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浅析夹点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浅析夹点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摘要:由于世界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石油化工中的过程集成一跃成为焦点话题,而夹点技术作为过程集成方法中最为实用的方法正在广泛使用。

夹点节能技术(Pinch technology)作为一种新节能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节能的火用分析理论(Exergy analysis),同时又充分考虑了设备状况、能量利用与回收、经济状况、系统关联的系统综合优化的节能技术。

它不仅建立了完备的系统总体节能理论,更突出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可行、实用和有效的节能增效技术。

关键词:夹点石油化工节能应用一、夹点技术的缘起和发展夹点概念是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的,从宏观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曲线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用能的瓶颈点,并找到解决瓶颈的一种方法。

以夹点为基础发展的过程能量综合技术,则走出热力学分析的领域,形成了能量回收利用的综合合成技术。

夹点技术应用不限于换热网络的分析与合成,也包括过程系统中热能动力系统的优化合成等。

但是最为普遍的还是对换热网络合成与优化的应用。

夹点技术,特别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开展节能省钱的综合系统的诊断与优化,主要通过构造冷、热物流组合曲线,总组合曲线和平衡组合曲线来绣工艺过程进行能量分析,制定节能设计和改造方案。

夹点节能技术能够直接应用于能量利用与回收系统的规划、设计,尤其是节能改造,并能明确地指出可取得的节能经济效益,以及采用的具体节能改造方案。

夹点技术起源于对换热器网络的研究,由于换热器作为能量传递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电力、制药等行业中,其换热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单个的高效换热器,但它将被纳入一个换热器网络大,其传热效率不好。

目前,换热器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换热系统的设计和换热系统的改造这两个方面,它的最新发展方向为:压降优化、柔性设计、蒸馏塔目标设定、低温过程设计、间歇过程综合、降低水流率、全局能量系统综合和排放目标设定等。

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

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
如图所示。
41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a)全部冷流由加热公用工程加热,全部热流由 冷却公用工程冷却。过程中的热量全部没有回收。 加热所提供的热量和冷却所提供的冷却量最大。
42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b)热流所放出的部分热量可以用来加热冷流,所 以加热公用工程所提供的热量和冷却公用工程所提供 的冷却量均相应减少。但以最高温度的热流加热最低 温度的冷流,传热温差很大,可回收利用的余热有限。
32
33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本节学习要求:
教学目的:
1、什么是夹点? 2、计算求解夹点位置的方法 3、夹点的意义
教学重点:夹点位置的意义
34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2.1 温-焓图和复合曲线
物流的热特性可用温—焓图表示。热物流和冷物 流的走向不同。
d率——是质量流率与定压比热的乘积。
26
4.1 绪 论
3、过程工业的生产系统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过程工业的生产系统可 以分为以下三个子系统:
工艺过程子系统:
由反应器、分离器等单元
设备组成的由原料到产品
的生产流程,它是过程工 业生产系统中的主体。
27
4.1 绪 论
热回收换热网络子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由换热据、加热器、冷却器组成的系统,
47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热复合曲线下端剩余部分CD:已没有合适的冷流与之
换热,需用公用工程冷却器使这部分热流降低到目标温度, CD为在该夹点温差下所需的最小冷却公用工程量。
48
4.2 夹点的形成及意义
4.2.3 确定夹点位置 方法:图解法,问题表格法,热量差法。
当物流越多,采用复合温焓线越繁琐,计算过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现状
目前,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建筑、交通、化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随着技术 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技术在未来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应用领域与优势
• 应用领域: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主要应用于建筑、交通、化工等 领域。在建筑领域,该技术可应用于建筑物的供暖、通风、空 调等系统;在交通领域,可应用于城市交通系统、车辆节能等 ;在化工领域,可应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优化利用。
技术应用前景
夹点技术不仅适用于工业领域,还可应用于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夹点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节能8系统原理
节能8系统定义
节能8系统是一种基于夹点技术的节能系统,通过分析和优化 生产过程中的热量交换,实现能源的节约和优化利用。
节能8系统的应用
节能8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通过分析和优化生产过 程中的热量交换,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两者结合原理
夹点技术与节能8系统的结合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应用
工业领域应用
1 2 3
能源管理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可以帮助工业企业进行能源 使用数据分析和监控,优化能源使用效率。
工艺优化
通过对工艺流程的夹点分析,可以找出能源使用 和工艺流程之间的最佳匹配,提高生产效率和降 低能源消耗。
设备改造
根据夹点分析结果,可以对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 ,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特点
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和优化 性等特点,能够综合考虑设备性能、 系统运行工况、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 ,实现系统整体的节能。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节能-8系统-夹点技术

03
其他领域
夹点技术还可应用于制冷、发电等其 他领域,通过优化能源利用过程,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夹点技术节能的优势
高效节能
夹点技术通过优化加热和冷却过程 ,使系统的能源消耗量最小化,可 实现高效的节能效果。
适用范围广
夹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 建筑和其他领域,具有较广的适用 范围。
技术成熟
夹点技术是一种成熟且稳定的节能 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已 得到了广泛认行 ,负载系统还配备了各种保护 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
、欠压保护等。
调节系统
流量调节
调节系统可以对能源系统的流量 进行调节,以实现能源的合理分 配和利用。常见的流量调节方式 包括节流调节、离心调节等。
压力调节
调节系统可以对能源系统的压力 进行调节,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 行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常见的 压力调节方式包括减压调节、增 压调节等。
经济实用
夹点技术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 低,实施夹点技术可有效降低能源 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02
夹点技术节能系统的组成
控制系统
控制流程
控制系统是夹点技术节能系统 的核心,它通过接收用户设定 的目标值,控制能源的输入和 输出,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控制策略
控制系统采用多种控制策略, 如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 络控制等,根据实际工况和目 标值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
策略。
控制设备
控制系统包括各种控制设备, 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这些设备负责数据的采集、
处理和执行控制指令。
能源系统
能源类型
能源系统包括多种类型的能源 ,如电能、热能、太阳能等, 这些能源在夹点技术节能系统
中被统一管理和调配。

夹点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夹点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1第2期夹点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孟继安牛继舜王立安(大庆石油化工总厂机械厂,大庆163711)摘要夹点技术是卓有成效的过程能量综合方法。

介绍了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效果,特点,国内外应用情况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夹点技术过程能量综合节能1前言过程能量综合方法主要有3种,即夹点技术、数学规划法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及这3种方法的交叉和结合,其中在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经济效益最突出的当属夹点技术。

该技术出现于七十年代末,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备,因思路独特、方法简单、效果显著而为人瞩目。

夹点技术自八十年代初便在国外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影响巨大,被评价为当今过程能量综合领域中最重大的突破之一。

2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1]夹点技术是以热力学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分析过程系统中能量流沿温度的分布,从中发现系统及其用能的“瓶颈”所在,并给以“解瓶颈”的一种方法。

当给出过程系统中各物流的压力、组成、质量流量、初始温度、目标温度以及选定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ΔT min后,即可确定夹点,常用的方法有三种:⑴作图法。

在温-焓图上分别作出热、冷物流的组合曲线,热组合曲线在冷组合曲线的上方,并相互水平靠拢,当两组曲线在某处之间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规定的△T min时,则该处即为夹点。

⑵问题表格算法。

按温位将系统中各物流划分成K个子网络(或热级联),求出各子网络输入热负荷I K 及输出热负荷O K,在O K为零处,即第K子网络与第(K+1)子网络之间的温位界面处(O K=I K=0)即是夹点。

⑶数学规划法。

将系统划分为K个温度区间,采用转运模型确定最小公用工程费用的线性规划问题,即可得到公用工程加热、冷却物流的最佳用量以及每一温度间隔的剩余热量R K,当R K=0时,说明区间K与(K+1)之间的界面处即为夹点。

由上述确定夹点的方法可以看出,夹点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该处热、冷物流间的传热温差最小,刚好等于规定的ΔT min;二是该处(温位)过程系统的热流量为零。

夹点技术

夹点技术
塔,采用热泵,采用中间再废气和中间冷凝器等。
(5)干燥设备
控制和减少过量空气,余热回收,排气的再循环,热泵干燥等。
3.化工过程系统节能
从系统合理用能的角度,把整个系统集成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待,进行节能工作。
过程系统节能方法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
期,80年代在理论上逐渐成熟,方法上逐渐完善,并在工业实践上
价格政策、投资、信贷、税收等向节能技术倾斜。
2.企业经营管理层次
(1)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机构
(2)建立企业的能源管理制度
(3)合理组织生产
(4)加强计量管理
05、控制节能:控制节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节能需要操作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操
作控制节能。
控制节能投资小、潜力大、效果好。是大有发展的节能途径。
取得巨大经济效率。
4.控制节能
控制节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节能需要操作控制;另一方面通
过操作控制节能。
控制节能投资小、潜力大、效果好。是大有发展的节能途径。
操作控制如仪表计量,一方面涉及能量的衡算与用能分析。严格的
控制可使操作弹性缩小、减少因弹性操作造成的用能损失。另一方
面,涉及产品质量控制,如产品纯度。过程能量损失很大程度是由
8.节能能促进管理的改善和技术的进步。
07、简述化工节能的途径
技术节能:1.工艺节能化学工业技术中首先是化学反应器,其次是分离工程。化
学反应器又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催化剂和化学反应工程。
(1)催化剂和化学反应工程
d、投资回收年限目标
31、最优夹点温差:a、最优夹点温差-总费用最低
b、最优夹点温差确定方法
①根据经验确定
此时需综合考虑公用工程和换热器设备的价格、换热工质、

夹点技术的发展及基本原理

夹点技术的发展及基本原理

第二章 夹点技术的发展及基本原理2.1 夹点技术的发展历史一个典型的化工过程系统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反应分离部分、换热部分和公用工程部分,其设计过程可用图2-1所示的“洋葱模型”来表示。

在以往的设计中,各个部分间的设计是相对独立的,如分离部分给公用工程部分提出了所需的热量以及温度,而公用工程部分则把分离部分提出的需求当作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各部分之间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各部分的用能状况的考虑只局限于各自的子系统,而没有放入整个系统中对照,这样必然会造成许多不合理的能量使用状况。

虽然当时也有人意识到了这种情况,但由于过程系统过于复杂,能源价格并不算昂贵,没有条件,也没有压力来完成这项任务。

随着资源的相对匮乏特别是能源危机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化工过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资源高效利用,能量消耗最少以及实现污染排放物最小。

这使得设计的过程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系统的信息含量越来越多,反映在装置上即为其集成度越来越高。

过程集成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因此,过程集成最终目标是使得设计的过程效率最高—即实现多目标最优设计。

从广义上讲,过程集成技术产生的内在因素是过程系统工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过程模拟、过程综合、过程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及过程改造等分支研究内容基础上的一种“集成技术”。

外在因素是资源匮乏、能源紧张以及环境保护对化工过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狭义上看,过程集成技术最初是从能量密集型的过程设计中,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

具体地其理论和方法产生于换热网络综合问题的研究。

最初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为基础,用有效能的概念来探讨能量的合 反应器 分离序列 换热器网络 公用工程 图2-1 洋葱模型理利用。

Umeda和Linnhoff相继在这方面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它们先后发现了过程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存在着夹点(Pinch Point),后来,Linnhoff将这一发现应用于全过程系统的能量分析及有效利用,逐渐形成了称之为“夹点技术”(Pinch Technology)的过程设计方法。

[工程科技]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

[工程科技]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

取夹点温差为10℃,求得夹点位置 在热流温度70℃、冷流温度60℃处,能 量目标为:最小加热公用工程为48个单 位,最小冷却公用工程为6个单位。
现行的能量系统不合理。 系统的节能潜力= 实际加热公用工程量-最小加热公用工程量 =102-48=54
夹点设计的原则
夹点之上不应设置任何公用工 程冷却器
过程集成技术的发展历史
化工过程的基本组成及 存在的问题
基本组成
– 反应分离部分 – 换热部分 – 公用工程部分
存在的问题:机械地 分别考虑各部分,没 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
反应器 分离序列 换热器网络 公用工程 图 1 洋葱模型
过程集成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外在因素
– 过程模拟 – 过程综合 – 过程的热力学第
夹点技术设计准则
热容流率准则 夹点之上 夹点之下
CPH≤CPC CPH≥CPC
夹点技术设计准则
热容流率准则
CPH≥CPC
T
T CPH≤CPC
Δ Tmin
Δ Tmin
H
H
夹点技术设计准则
最大换热负荷准则:为保证最小数目的 换热单元,每一次匹配应换完两股物流 中的一股。
阈值问题
夹点技术的应用成果
新设计
– 降低操作成本30—50% – 节省投资10—20%
老厂改造
– 降低操作成本20—30% – 投资费用回收期1—2年
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
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 换热网络设计目标 换热网络优化设计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 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综合 工艺系统的热集成
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
当一股物流吸入或放出dQ热量时, 其温度发生dT的变化,则
dQ=CP·dT 式中:CP—热容流率,单位为kW/℃。

化工过程夹点技术培训

化工过程夹点技术培训
计算夹点位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T-H画图法、问题表格法。 (1)T-H画图法
在T-H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过程系统的夹点位置。为 确定过程系统的夹点,需要给出下列数据:所有过程物流的热容 流率CP、初始温度、目标温度(或终止温度)以及选用的冷热物 流间匹配换热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Tmin。用作图的方法在T-H图 上确定夹点位置的步骤如下:
小可行换热温差△Tmin可以确定合适的总操作费用;③夹点法实 际上是一种过程优化方法,目标函数就是总费数(用)最低。

2.2 夹点的计算及确定
(2)问题表格法 当物流较多时,采用复合温焓线很烦琐,且不够准确,此时
常用问题表法来精确计算。问题表法的步骤如下:
➢a.以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标尺,划分温度区间。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相 对热流体,下降1/2△Tmin,相对冷流体上升1/2△Tmin,这样可保证在每个 温区内热物流比冷物流高△Tmin。 ➢b.计算每个温区内的热平衡,以确定各温区所需的加热量和冷却量,计算式 为: 式中:Hi—第最 大能量回收,利用 夹点技术对换热网 络进行设计时,需 遵循3 个基本原则
不应有跨越夹点的换热
夹点之上不应设置任何公用工 程冷却器
夹点之下不应设置任何公用工 程加热器

3.2 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
普通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冷、热流股过多且繁琐无法清楚地了解夹 点与冷、热流股,所以需要一种新示意方式“The Grid Diagram”(网格示 意图)。
过程能量系统优化技术概述 热夹点的确定及其物理意义 换热网络的优化设计
1.1 过程工业能量系统的构成与特点
过程系统就是过程工业中的生产系统。所谓过程工业是指以处理 物料流和能量流为目的行业,如炼油、石油加工、化工行业等。在过 程工业的生产系统中,始终伴随着能量的供应、转换、利用、回收、 生产、排弃等环节。例如,进料需要加热,产品需要冷却,冷、热物 流之间换热构成了热回收换热系统,加热不足的部分就必须消耗加热 工程提供的燃料或蒸汽,冷却不足的部分就必须消耗冷却工程所提供 的冷却水、冷却空气或冷量;泵、风机和压缩机的运行需要消耗电力 或由蒸汽透平直接驱动,等等。因此,过程系统的用能特点主要表现 为加热、冷却、能量回收、蒸汽与动力供应这四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导论(论文)题目过程系统节能技术——夹点技术小组成员陈明敏(041004103)陈铭坤(041004104)李丹郎(041004118)所在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指导教师刘康林日期 2011年10月20日过程系统节能技术——夹点技术陈明敏陈铭坤李丹郎摘要能源危机的到来,节能降耗已是大势所趋。

夹点技术是换热网络、水网络优化最实用的节能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几年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和良好前景。

关键词节能降耗;点技术;换热网络;水网络1.1前言过程工业也称流程工业,主要指化工、石油、冶金、建材等连续制造工业。

过程工业是高能耗的产业部门,占工业总能耗的一半以上。

因此,为了降低过程工业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已从对单台设备的操作优化集成发展到对整个系统的集成优化, 即采用过程集成技术。

在70 年代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BodoL innhoff教授及其同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换热网络优化设计方法, 并逐步发展成为化工过程能量综合技术的方法论——夹点技术。

1.2夹点技术夹点技术 ( Pinch technology ) 是十年来国际上诞生的新节能技术,它基于现代节能的火用分析理论 ( Exergy analysis ),同时又充分考虑设备状况、能量利用与回收、经济状况、系统关联的系统综合优化的节能技术。

它不仅建立了完备的系统总体节能理论,更突出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可行、实用和有效的节能增效技术。

它特别强调从系统全局出发,来进行节能与节约资金综合的系统诊断和优化。

夹点技术能够直接应用于能量利用与回收系统的规划、设计,尤其是节能改造,并能明确地指出可取得的节能经济效益,以及采用的具体节能改造方案。

1.3过程系统的用能特点过程系统就是过程工业中的生产系统。

所谓过程工业是指以处理物料流和能量流为目的行业,如炼油、石油加工、化工行业等。

在过程工业的生产系统中,始终伴随着能量的供应、转换、利用、回收、生产、排弃等环节。

例如,进料需要加热,产品需要冷却,冷、热物流之间换热构成了热回收换热系统,加热不足的部分就必须消耗加热工程提供的燃料或蒸汽,冷却不足的部分就必须消耗冷却工程所提供的冷却水、冷却空气或冷量;泵、风机和压缩机的运行需要消耗电力或由蒸汽透平直接驱动,等等。

因此,过程系统的用能特点主要表现为加热、冷却、能量回收、蒸汽与动力供应这四个方面。

一个化工过程系统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反应分离部分、换热部分和公用工程部分,其设计过程可用图a 所示的“洋葱模型”来表示。

其各个部分间的设计是相对独立的,如分离部分给公用工程部分提出了所需的热量以及温度,而公用工程部分则把分离部分提出的需求当作是不能改变的,因此,各部分之间只是机械地结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随着资源的相对匮乏特别是能源危机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化工过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资源高效利用,能量消耗最少以及实现污染排放物最小。

这使得设计的过程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系统的信息含量越来越多,反映在装置上即为其集成度越来越高。

过程集成即是在这种背景下所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因此,过程集成最 反应器 分离序列 换热器网络 公用工程 图a 洋葱模型终目标是使得设计的过程效率最高——即实现多目标最优设计。

夹点技术既可用于新厂设计,又可用于已有系统的节能改造,但两者无论在目标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是有区别的。

在新设计中应用夹点技术可降低操作成本30—50%,节省投资10—20%;在老厂技术改造中,降低操作成本20—30%,投资费用1—2年即可得到回收。

世界上已有数千家企业的众多项目采用了夹点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夹点技术不仅用于节能,而且还可用于增产中解除“瓶颈”,减少环境污染等。

由于夹点技术能取得明显的节能和降低成本的效果,在各国正日益受到重视。

现在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在投标时,要求先进行夹点技术分析已成为必要条件。

1.4发展历史及应用状况1.4.1发展历史。

70年代末:提出换热器网络中的温度夹点问题,指出夹点限制了换热网络可能达到的最大热回收;80年代:比较系统的阐述了用于换热网络综合的夹点技术并推广应用;90年代:提出全局夹点概念,将夹点技术应用范围扩大,包括了反应器、分离循环系统、换热网络和公用工程在内的整个系统。

1.4.2应用状况。

1.5夹点技术基本原理1.5.1基本原理。

物流的热特性可以用温—焓图(T—H图)来很好的表示。

温—焓图以温度T为纵轴,以热焓H为横轴。

热物流线的走向是从高温向低温,冷物流线的走向是从低温到高温。

物流的热量用横坐标两点之间的距离(即焓差ΔH)表示,因此物流线左右平移,并不影响其物流的温位和热量。

当一股物流吸入或放出dQ热量时,其温度发生dT的变化,则dQ=CP·dT (2-1)式中:CP—热容流率,单位为kW/℃。

热容流率是质量流率与定压比热的乘积。

如果把一股物流从供给温度T S 加热或冷却至目标温度T T ,则所传的总热量为: Q=∫CP •dT (2-2) 若热容流率CP 可作为常数,则Q=CP(T T -T S )=ΔH (2-3)这样就可以用温-焓图上的一条直线表示一股冷流被加热(图2-2(a))或一股热流被冷却(图2-2(b))的过程。

CP 值越大,T-H 图上的线越平缓。

图中的物流线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物流线的斜率为物流热容流率的倒数;另一特征是物流线可以在T-H 图上平移而并不改变其对物流热特性的描述。

实际上,对于横轴H ,我们关注的是焓差—热量。

T t T s H (a )冷流股T t T s H (b )热流股图2-2 无相变的物流在T —H 图上的标绘 在过程工业的生产系统中,通常有若干股冷物流需要被加热,而又有另外若干股热物流需要被冷却,在T-H 图上,可分别用热复合曲线和冷复合曲线来表示多个热物流和多个冷物流。

这就需要分别把各个热物流和冷物流的温焓线合并。

TH )()B )()A BC ++)()A C +)()B TT T T T T(a ) (b )图2-3 热流的复合温焓线复合曲线的作法如图2-3所示。

设有三股热流,其热容流率分别为A 、B 、C(kW/℃),其温位分别为(T 1→T 3)、(T 2→T 4)、(T 2→T 5),如图2-3(a)所示。

在T 1到T 2温度区间,只有一股热流提供热量,热量值为(T 1-T 2)(B)=ΔH 1,所以这段曲线的斜率等于曲线B 的斜率;在T 2到T 3的温区内,有三股热流提供热量,总热量值为(T 2-T 3)(A+B+C)=ΔH 2,于是这段复合曲线要改变斜率,即两个端点的纵坐标不变,而在横轴上的距离等于原来三股流在横轴上的距离的叠加。

即,在每一个温区的总热量可表示为:∑+-=∆ji i j i T T CP H )(1 (2-4) 式中:j —第i 温区的物流数。

照此方法,就可形成每个温区的线段,使原来的三条曲线合成一条复合曲线,如图2-3(b)所示。

以同样的方法,也可将多股冷流在温-焓图上合并成一根冷复合曲线。

当有多股热流和多股冷流进行换热时,可将所有的热流合并成一根热复合曲线,所有的冷流合并成一根冷复合曲线,然后将二者一起表示在温-焓图上。

系统的冷热复合温焓线表明了系统的热流量沿温位的分布。

在温-焓图上,冷、热复合温焓线的相对位置有三种不同的情况,如图2-4所示。

图中,A 是热复合曲线,B 是冷复合曲线。

当B 处于I 位置时,过程中的热量全部没有回收,全部的冷流由加热公用工程加热,全部热流由冷却公用工程冷却,加热公用工程Q H1和冷却公用工程Q C1的量最大;当B处于II 位置时,冷热复合曲线有部分的重叠,即过程中的热量有部分回收,回收的热量为Q R2,此时,加热公用工程和冷却公用工程量相对于B处于I 处时的情况有所减少,减少的量为Q R2;当B 处于III 位置时,冷热复合曲线在一点完全重合,此时过程中回收的热量最大,为Q R3,加热公用工程和冷却公用工程的量最小,分别为Q H3和Q C3。

冷热复合曲线在某点重合时为该系统内部换热的极限,该点的传热温差为零,该点即为夹点。

当冷热复合曲线在夹点处重合时,夹点处的传热温差为零,操作时就需要无限大的传热面积,这样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但可通过对设备费用和能量费用的技术经济评价确定一个系统最小的传热温差—夹点温差。

因此,夹点即为冷热复合温焓线上传热温差最小的地方。

图2-4 换热系统的集成1.5.2夹点设计优化基本原则1)不要有跨越夹点的传热;2)不要在夹点之上子系统设置任何公用工程冷却器;3)不要在夹点之下子系统设置任何公用工程加热器。

1.5.3夹点位置的确定。

确定夹点位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T-H图法和问题表法。

a)T-H图法。

在T-H图上可以形象、直观地表达过程系统的夹点位置。

为确定过程系统的夹点,需要给出下列数据:所有过程物流的质量流量、组成、压力、初始温度、目标温度、以及选用的冷热物流间匹配换热的最小允许传热温差 T min。

用作图的方法在T-H图上确定夹点位置的步骤如下:1) 根据给出的冷、热物流的数据,在T-H图上分别作出热物流组合曲线及冷物流组合曲线。

2) 热组合曲线置于冷组合曲线的上方,并且让两者在水平方向相互靠拢,当两组合曲线在某处的垂直距离刚好等于∆T min 时,该处即为夹点。

b)问题表法。

当物流较多时,采用复合温焓线很烦琐,且不够准确,此时常用问题表法来精确计算。

问题表法的步骤如下:1) 以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为标尺,划分温度区间。

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相对热流体,下降∆T min 2,相对冷流体上升∆T min 2,这样可保证在每个温区内热物流比冷物流高∆T min 。

2) 计算每个温区内的热平衡,以确定各温区所需的加热量和冷却量,计算式为:()()∆H CP CP T T i C H i i =--∑∑+1 (2-5) 式中:∆H i —第i 区间所需加入的热量,kW ;CP CP C H ∑∑,—分别为该温区内冷、热物流热容流率之和,kW/℃; T T i i ,+1—分别为该温区的进、出口温度。

3) 进行外界无热量输入时的热级联计算,即计算外界无热量输入时各温区之间的热通量。

此时,各温区之间可有自上而下的热通量,但不能有逆向的热通量。

4) 为保证各温区之间的热通量≥0,根据第3)步计算结果,确定所需外界加入的最小热量,即最小加热公用工程用量。

5) 进行外界输入最小加热公用工程量时的热级联计算。

此时所得最后一个温区流出的热量,就是最小冷却公用工程用量。

6) 温区之间热通量为零处,即为夹点。

由上述的计算步骤可见,根据问题表可以精确的确定夹点温度、最小加热公用工程和最小冷却公用工程的量,并可看出热流量沿温位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