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智慧与策略(谈雍正)

合集下载

雍正的自我评价

雍正的自我评价

雍正帝的性格颇为复杂。

生性多疑,冷酷暴躁,却不乏人情世故。

勤政刻苦满清野史对雍正的评价多为负面,究其原因,是因为雍正上台之后提高了汉人的地位,折损了满洲旗人的利益,所以野史多把雍正描写为残暴冷酷,但实际上,雍正非常勤于政事,平日除却睡觉,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批阅奏折,康熙末年,国库亏空严重,只有八百万两左右,而雍正末年,国库银两就增至六千余万两,上升了近十倍,由此可见雍正勤于政事的重大成果。

暴躁有一次,雍正看杂剧《郑儋打子》。

演员的演技和唱腔都不错,雍正赐食。

因为剧中郑儋是常州人,演员就问雍正帝现今常州刺史(明清时刺史是知州的别称)是谁。

想不到雍正听后大怒,说:“你是戏子,怎么可以问起官守来?”立刻将演员杖击而死。

雍正初年,发现浙江人汪景祺讥评雍正杀功臣年羹尧,查嗣庭出“维民所止”的试题,雍正帝怒发冲冠,杀了汪景祺,查嗣庭下狱并死于牢中。

他认为浙江浇漓,不定期的停止浙江乡、会两试,并设观风整俗使。

刻薄残酷雍正帝的刻薄表现在他以极其粗俗丑恶的语言丑化他所痛恨之人。

钱名世写了歌颂年羹尧的诗,雍正帝就给钱名世写了块“名教罪人”的匾,挂到钱名世的大厅,以世世代代丑化钱名世。

他还嫌不够,令385名举人、进士写诗丑化钱名世。

残酷主要表现在雍正即位后把他的好几个兄弟打了下去,有的置之死地。

雷厉风行、当机立断雍正即位后搞了许多改革,如财政制度改革,改土归流,都是决定后就干,一干就大张旗鼓,全力以赴,不拖拖拉拉,一定干出结果。

朴素、严肃《啸亭杂录》卷一说他“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

雍正有仁慈一面。

他吃饭不剩饭,颗粒必尽,他常对臣下说,要珍惜五谷,以暴殄天物为戒。

他对张廷玉说,他与人同行,不踩他人头影。

喜欢别人向他报告祥瑞。

他为祈雨而造风、云、雷、雨四神。

所谓祥瑞是指好事情的兆头和征象,例如玉米一棵四穗,稻禾径高数尺,皇陵出现五色祥云等。

雍正七年十月,云南赵州出醴泉,鄂尔泰奏闻,雍正帝马上褒奖他“化民成俗,格天致瑞”,加官少保。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

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揭秘历史雍正继位之谜本文导读:千古一帝明君康熙不可能事先没有权衡利弊;其次,康熙遗诏早在康熙五十四年就已撰写好,所差的只是没有将继位人名写上去,且其也曾多次说与诸臣工知:“定择一坚固可托之人”,所以很难相信康熙临终前没有选定继位人、没有安排好身后事。

康熙生前迟迟没有宣布继位人,相信一方面是从做父亲的角度出发,不希望在生前见到“停尸不顾、束甲相争”的人伦悲剧;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地从皇帝的角度出发,生前平衡多股政治势力,希望可以稳定政局,不会因此而导致天下大乱。

有关雍正继位真相现今学术界关于雍正继位的研究观点大体为三种:篡位说、合法继位说以及自立说,哪一种都有自己的论点论据,而哪一方又都缺少足以定案的历史铁证,到底历史的真相如何,还须各位朋友细细体会,而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不将此博文起名叫[雍正继位真相]的原因所在。

写作与研究争论纷呈的历史疑案应秉承端正严肃的科学态度,不能‘想当然耳’,尤其忌讳先入为主和对历史人物带有个人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将历史客观地一代代传承下去。

有关雍正继位的真相到目前为止一直都还是谜,而在目前所能见到的证据条件下,任何‘真相说’都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科学的,真相还有待世人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

一、康熙与雍正其人康熙传位、雍正嗣统,对于这两位君主和两朝政治都是重大的事情,对其后的清史发展更是产生了深邃的影响,在这里我想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这两位君主生平。

康熙生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正月,名爱新觉罗-玄烨,是顺治第三子,八岁继位,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时初露锋芒一举铲除螯拜奸党,巩固了皇权,而后励精图治,毕其一生共对清朝发展做出了八大贡献: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

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是一部以雍正皇帝为主角的历史剧,通过展现雍正时期的政治斗争、国
家建设和民众生活,生动地描绘了雍正王朝的兴盛和衰落。

剧中的雍正皇帝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统治者,他不仅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决策
能力,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秉承清朝开国皇帝的理念,勤政爱民,致力于全力发
展国家经济和农业,同时积极搜罗人才,推动各项改革。

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而在政治方面,雍正王朝也充满了阴谋和暗斗,剧中
各个宫廷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整个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从整个剧情来看,《雍正王朝》的剧本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具有很高
的娱乐性和吸引力。

剧中的角色形象也塑造得鲜明而真实,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代入剧情。

同时,《雍正王朝》还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背景描写,让观众对雍正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看《雍正王朝》之后,我对雍正皇帝这个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剧不
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揭示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的作品。

通过展现雍正时期的历
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剧中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使我对历史和现实
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历史剧。

它不仅通过生动的故
事展现了雍正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历史事件,还通过各种细节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社会的变迁。

观看这部剧之后,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对
雍正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雍正王朝经典语录

雍正王朝经典语录

雍正王朝经典语录雍正王朝经典语录雍正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朝,在前后共计13年的时间里,雍正皇帝给以中国伟大历史上能够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雍正皇帝的言语也成为经典,为今天的人们暮然回首雍正王朝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将会列举一部分雍正王朝经典语录,以求更好地让读者理解中国雍正王朝的历史和雍正皇帝作为一个伟大的统治者的智慧与见解。

1. “功业全安在于文明,文明改观尚先夷狄而后诸夏国。

”这是雍正皇帝在文治政策中强调的一句话。

他认为,文明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持续进步的根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他也反复提醒百姓和官员注意文明,关注教育,创造文明的环境,通过宏大的文明建设提高国际地位和国力。

这句话直接反映了雍正皇帝推行文明政治的决心与坚持,并且影响了许多将来的国家发展战略。

2. “修身明事睿智着,简朴从初亦天真。

”这句话是雍正皇帝谈及他所倡导的个人修养、为人处世的原则。

他认为,身为皇帝或公众人物的人,需展现出自己至高无上的品质与品德,才能够得到百姓的信任。

他拥有高明洞见,能够看清楚官员们行事的过失,因此他提醒人们要遵循正直、诚实、公平、宽厚、简洁、谦虚、深思熟虑的个人修养原则。

这句话深刻了解了雍正皇帝的深度思考和珍贵的价值观。

3. “搜索天下奇才,生员宜高博洽。

”这句话直接体现出了雍正皇帝在寻求卓越智慧的重要性。

他意识到,一个稳健发展的国家,应该通过搜索天下奇才,引入精英人才,实现小成大、力量增加。

他还特别着眼于生员的学习,认为通过生员制度把一个家庭税收较低而才华横溢的学子,通过考试实现社会晋升。

在现代,这样的思想和做法被视为一种正确的招贤纳士的方式。

4. “志士忘权谁为政,气吞山河盛中国。

”雍正皇帝强调了政治家必须放弃私心,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长远发展和强盛国家的壮志常常因为个人的力量或职权而垮塌。

国家的排卵事业应该是政治家的最高追求,政治家应该为此中止个人积极性。

清朝的乾隆皇帝的治国策略

清朝的乾隆皇帝的治国策略

清朝的乾隆皇帝的治国策略在中国历史上,乾隆皇帝被广泛认为是清朝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实施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治国策略,使得清朝得以长期繁荣稳定。

本文将分析乾隆皇帝的治国策略,解释其成功的原因。

一、继承前任的政策乾隆皇帝继承了前任雍正皇帝的改革成果,继续推行以节俭从政为核心的经济政策。

他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倡导农桑政策,重视农业生产。

此举既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增强了国家的税收和军事力量。

二、提倡士人文化乾隆皇帝非常尊重儒家文化,开创了一个士人文化的时代。

他广泛招纳人才,并通过举办文学考试、编修大型史书等活动来培养和选拔人才。

乾隆皇帝还利用士人进行巡视和地方官员的考核,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

三、加强边防乾隆皇帝非常重视国家的边防工作,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

他修建了一条强大的长城,加强了边境城市的防御设施,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边防军队。

这些举措有效地保护了国家的边疆安全,阻止了来自外族的入侵。

四、推行海禁政策乾隆皇帝实行了一项严格的海禁政策,限制了外国的贸易活动。

这一政策主要是出于对外国势力侵略的防范考虑,以及对本土产业的保护。

虽然海禁给清朝带来了一定的贸易限制,但它也有利于保护国家的独立地位和经济安全。

五、加强中央集权乾隆皇帝重视中央集权,他推行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和监督。

他设立了多个特派员机构,直接对地方行政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

这有效地减少了地方藩镇的权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在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

六、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乾隆皇帝灵活运用外交手段,与各国维持着平衡的关系。

他积极与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接触和交流,并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国家的利益。

这种灵活的外交政策,使得清朝保持了相对的国际地位和稳定的周边环境。

综上所述,乾隆皇帝的治国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清朝的长治久安。

他继承了前任的政策成果,注重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同时加强边防和中央集权,以及运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

《雍正皇帝》读书笔记《雍正皇帝》读书笔记篇1《雍正皇帝》读书笔记《雍正皇帝》是一部描绘清朝雍正皇帝的传记体小说。

作为一位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雍正皇帝的一生备受瞩目。

在阅读这部小说后,我对他的人生轨迹和政治手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小说中详细描述了雍正皇帝的成长经历和政治背景。

他出生于康熙年间,是康熙帝的第四个儿子。

在康熙帝晚年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他逐渐崭露头角。

最终,他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胜出,登基为帝。

这一段历史背景是小说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部分,为我们理解雍正皇帝的政治生涯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最为关注的是雍正皇帝的政治手段。

作者对雍正皇帝的执政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描述,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措施。

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如实行“摊丁入亩”制度、设立军机处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些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他在推行过程中遭遇了各种阻力,需要运用政治智慧和手段来应对。

作者通过对这些改革措施的描述,展现出了雍正皇帝作为一名政治家的睿智与果断。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争议性的话题。

例如,在小说中,雍正皇帝被描绘为性格多疑、残忍无情的人物形象。

他的统治手段被形容为“乾纲独断”,表现出一种专制的权力风格。

尽管这些描写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雍正皇帝的性格特点和统治方式,但它们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在我看来,这种描写可能过于极端,忽略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诸多功绩。

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的优点和缺点。

此外,我认为这部小说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有着一定的优点。

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雍正皇帝及其周围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设置紧凑有趣,引人入胜。

作者成功地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创造了一部具有较高阅读价值的作品。

总之,《雍正皇帝》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传记体小说。

它以丰富的内容和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雍正皇帝的人生轨迹和政治智慧。

雍正王朝:历史背景下的治国理念与领导风格探索

雍正王朝:历史背景下的治国理念与领导风格探索

雍正王朝:历史背景下的治国理念与领导风格探索《雍正王朝》是一部以清朝雍正皇帝的统治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对其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

这部电视剧在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观后感阐述。

一、背景介绍《雍正王朝》以清朝雍正皇帝的统治时期为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是清朝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面临着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挑战,但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政治手段,实现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该剧通过对其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

二、故事情节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面临着许多政治挑战和困难。

他不仅要处理康熙皇帝留下的政治遗产,还要应对权臣、贪官、外敌等各方面的威胁。

在剧中,雍正皇帝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同时,他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权臣的叛乱、外敌的侵犯等,但他始终坚定地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三、角色分析在《雍正王朝》中,唐国强饰演的雍正皇帝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他不仅有着出色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更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注重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非以权压人。

同时,他也有着温情的一面,关注民生、体恤百姓,展现出了其人性化的一面。

四、艺术风格《雍正王朝》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该剧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

整个剧情节奏紧凑、叙事流畅,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

同时,该剧的音乐也非常动人,配合着剧情的发展,让观众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五、深度解析《雍正王朝》所传递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意志、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同时,一个领导者也应该注重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非以权压人。

治国就是治吏_雍正王朝吏治革新的启示

治国就是治吏_雍正王朝吏治革新的启示
雍正在位期间, 尽管未拿出 有 关 用 人 方 面 革 新 的 条 例 、规 定 等, 但他那用有才之贤人, 回避 和 不 用 阿 谀 奉 承 、趋 炎 附 势 之 小 人的用人导向和实践, 极大地左 右和优化着官场环境。世袭贵族 鄂尔泰 , 很 有 才 华 , 20 岁 就 中 了 举人, 但因为人性刚直, 不肯趋 附权贵, 所以到 40 岁才混了个 内务府员外郎。当时还是亲王的 雍正为了笼络鄂尔泰, 让人给他 捎话, 托他办事, 有意向他表示 亲近, 不料鄂尔泰却严词拒绝。
雍正碰了个大钉子后, 不但不忌 恨 泰立即委以重任。一年升藩司, 三年升总督, 十年后升首辅。
雍正不但善于识别和使用 能臣, 也注意重奖和使用谏臣。 对于谏臣, 不计较他们是否犯颜 抗上, 或者上书所言的是与非。 雍正即位之初, 有个名叫孙嘉淦 的翰林院检讨上书, 要求雍正 “亲骨肉、停捐纳”。“停捐纳( 停 止卖官) ”雍正是易于接受的, 因 为这符合皇帝的心愿和主张。但 上书雍正亲骨肉, 影射的是他登 基 后 杀 害 亲 兄 弟 、逼 死 亲 生 母 的 不实之说, 这使得雍正龙颜大 怒, 拍案而起。但事后冷静下来, 雍正仍然佩服孙嘉淦的过人胆 量, 将其提升为国子监司业, 委 以重任。
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无 论对于什么性质的社会, 治理国 家靠的是各级官吏。官清吏廉, 民心归顺, 这也是一种无法更动 的铁律。
作者: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原 副校长
(责编/ 赵哲)
59
由此, 可以看出, 雍正如果 没有对康熙王朝末期吏治状况 的深入了解和洞察, 即位后是不 可能提出革新议案和各种职官 道德操守及要求的。
其二, 用人为本: 吏治革新 的重点。千秋大业, 用人为本。雍 正皇帝在位期间十分重视用人 问题, 把用人作为治国理政的要 务来抓。他说:“治理天下以用人 为本, 其余都是枝叶小事。历史 上帝王治理天下, 都说理财用人 最重要, 我看用人比理财更重 要。如果用人得当, 何患财之不 理? 如果用人不当, 财又怎能理 得 好 ? ”有 一 次 , 他 对 云 贵 总 督 说:“你们封疆大吏, 重要的是选 好 人 才 。 庸 碌 安 分 、洁 己 沽 名 的 人固然驾驭省力, 但恐怕会误 事。”

《雍正皇帝》:明君非易得,雍正何以成为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明君非易得,雍正何以成为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明君非易得,雍正何以成为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是一部由二月河所著的历史小说,这部小说描写了清朝雍正皇帝的一生,通过对雍正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清朝历史画卷。

小说在描写雍正的一生时,不仅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勇气,更是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爱意。

雍正皇帝是一位非常有远见卓识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包括对官僚制度的改革、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对农业生产的改革等等,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朝的进步和发展。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雍正的各种政策和决策的细致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皇帝的一生和他的卓越才能。

除了对雍正的生平的描写,小说还非常详细地描写了清朝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

作者通过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生活习惯,包括宫廷内外的生活、官场走廊上的权谋、民间百姓的生活等等。

在这些描写中,读者可以感受到清朝时期的繁荣与萧条,以及人民的忧患与期盼。

小说中的人物刻画也非常出色,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百姓、艺人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让读者可
以感受到他们的生动和真实。

特别是雍正,他的性格非常丰富,既有果断而清晰的思考,也有倔强而执着的信仰,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小说中成为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

综合来看,《雍正皇帝》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说,不仅仅是对清朝历史的一次回顾,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究。

通过对历史的再现,作者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和人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对于现实的指引和启示。

如果你对历史或者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人物小传-雍正

人物小传-雍正

人物小传-雍正雍正(1678年-1735年),是中国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也是康熙帝的第四子。

他出生于北京,父亲康熙帝去世后,由其母亲储君妃监国。

在康熙帝去世后,雍正年仅25岁即登基,成为清朝的新皇帝。

在雍正登基后,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果断的领导力。

他致力于整顿政府机构,打击腐败和贪污现象,加强了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改革措施,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

他注重选拔和培养正直有为的官员,重视农业、教育、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推动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雍正还对外政策方面表现出了出色的智慧和勇气。

他积极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并与邻国进行外交交往。

他与俄国、朝鲜、蒙古等国建立友好关系,稳定了边疆局势。

而在对待西藏问题上,他采取了务实的方式,通过对藏区的改革和管理,巩固了西藏地区对中国的统治。

雍正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加强了社会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推行一系列法治政策,打击了官员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他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重视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学校的建设,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然而,雍正的统治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他对待政治异议持强硬的姿态,限制言论自由,加强对民间组织和宗教活动的控制,这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和反抗。

同时,他也采取激烈的手段打击政治敌对势力,对一些历史人物持有不公正的观点和评价。

雍正在位期间非常短暂,但他的统治对清朝的历史和政权稳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改革政策和强有力的领导,为中国清朝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雍正被视为一位既有政治智慧又有争议的统治者。

雍正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需要拥有明智而果断的领导力,注重国家的治理和人民的福祉。

领导者应当倾听人民的声音,推行改革和政策,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并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同时,领导者也需要意识到权力的边界,尊重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保持公正和谦虚的姿态,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雍正王朝》给我的三点人生启示

《雍正王朝》给我的三点人生启示

《雍正王朝》给我的三点人生启示展开全文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孤独和委屈,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尼克.胡哲前言:《雍正王朝》距开播快20年了,当年在央视首播时创下了14点的收视,至今无人能出其右,豆瓣评分9.1分。

胡玫导演高超的艺术水平,焦晃、唐国强等演员的过硬实力,剧情的步步紧逼,种种矛盾的交织冲突,使该剧有很多的可观性,整体水平之高,堪称国剧的巅峰。

有人这样评议:没看《雍正王朝》,觉得《康熙王朝》好看,看了《雍正王朝》,才知道《康熙王朝》有多不好看!《步步惊心》跟这剧比,就是过家家了!01疾风知劲草剧情第一部分主要讲了“一个爸爸和九个儿子”的故事,也就是九位皇子夺嫡,几个阿哥之间剑拔弩张的斗争和冲突,最后四阿哥胜出。

这里说明一点,康熙一共35个儿子,只有九个参与夺嫡,这九个儿子分为三个党派:太子党、八爷党、四爷党。

当时的情况是:四阿哥(就是以后的雍正)最不被朝野看好,上上下下都认为他待人“欠宽和”,称他“冷面王”;做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除了有些“贪腥”,其它没什么大毛病;八阿哥仁义宽厚,贤名远扬,好评如潮。

九子争斗,老爸无奈,儿子们扰乱了他的政局,但没搅乱他的心智。

他一直冷眼旁观,心中有数后,他煞费苦心地让接班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后才降大任于他。

四阿哥一直是做“差事”的阿哥,第一部分中,他主要做了这几件事:黄河决堤,赈灾修河;妙计“煽动”江南灾民闹事;城隍庙设鸿门宴筹款赈灾;讨国库欠款,逼得老臣上吊;刑部冤狱案,他隔岸观火,让八爷和太子斗得两败俱伤;查行贿,火烧百官行述册;借年羹尧之手,血洗江夏镇。

四阿哥的差事,多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是心怀叵测的八爷党避之不及的棘手活儿。

常言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办差的四阿哥,崭露了他的睿智和魄力,逐渐得到皇阿玛的认可。

千淘万漉,狂沙吹尽,皇阿玛选了四阿哥这个靠谱的接班人。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历史学家对雍正的评价
雍正(1674-1722)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其博大的政治才能、独特的政
治理念和细腻的人文心态得到历史学家的广泛认可。

首先,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雍正是一位政治大师。

他加强了封建统治,
增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政府现代化管理体系,使国家稳定而繁荣。

同时,他采取了明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政策,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使清朝政权持续稳定,这也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历史学家称赞雍正是一位文化大师。

他改革了内务府,使内务
府具有机制,改善了官吏的待遇,推行了财政改革,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同时,他在文学、文物整理、翻译、教育、科技等方面都有不错
的表现,为清朝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历史学家认为雍正是一位人文大师。

他倡导以太平天国的“谦逊”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及人民的心理需求;另外,他采取
了“恩威并用”的政策,对农民、商人等民众不折不扣实行恩泽政策,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其独特的人文智慧也为当时的社会繁荣作出巨
大贡献。

总之,历史学家对清朝第三位皇帝雍正的评价十分高,他是一位政治、文化、人文大师,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雍正王朝》:一部展现雍正皇帝治国理念的优秀历史剧

《雍正王朝》:一部展现雍正皇帝治国理念的优秀历史剧

《雍正王朝》:一部展现雍正皇帝治国理念的优秀历史剧《雍正王朝》是一部以清朝雍正皇帝的统治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通过对其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

这部电视剧在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观后感阐述。

一、背景介绍《雍正王朝》以清朝雍正皇帝的统治时期为历史背景,这一时期是清朝最为繁荣和稳定的时期之一。

雍正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为清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剧通过对其统治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

二、故事情节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强调“以民为本”,注重治理腐败,加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在剧中,雍正皇帝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权臣、贪官、外敌等,但他始终坚定地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

三、角色分析在《雍正王朝》中,唐国强饰演的雍正皇帝是整个剧情的核心。

他有着出色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更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

他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注重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而非以权压人。

同时,他也有着温情的一面,关注民生、体恤百姓,展现出了其人性化的一面。

四、艺术风格《雍正王朝》在艺术风格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该剧通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雍正皇帝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

整个剧情节奏紧凑、叙事流畅,视觉效果也非常出色。

同时,该剧的音乐也非常动人,配合着剧情的发展,让观众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五、深度解析《雍正王朝》所传递的治国理念和领导风格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意志、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

同时,一个领导者也应该注重以德服人、感官刺激和人性思索方面都能满足观众,观众既没有明确的意识呼唤威权人物,也没有那么下愚因一部电视剧而惑乱历史。

古代帝王与官员的政治手腕

古代帝王与官员的政治手腕

古代帝王与官员的政治手腕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政治和社会都十分复杂。

在这样的环境下,帝王和官员的政治手腕尤为重要。

他们不仅要处理国家大事,还需要应对宫廷斗争、权力争斗以及各种外交纷争。

本文将介绍古代帝王和官员的政治手腕,包括君主的治国策略和官员们的权术之道。

一、君主治国策略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君主是国家的核心,他们的治国理念和策略至关重要。

一位成功的君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智慧和谋略。

古代君主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独到的谋略,在处理各种国家大事和内部斗争时要能够冷静分析,察觉利弊得失,并采取合适的行动。

其次是富有权力感。

君主必须以自己的权力为中心,坚决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要在宫廷内建立亲信和联盟,以控制权力。

选用得力的大臣,督促他们尽职尽责,让他们效忠自己,并且遵循自己的旨意。

另外,君主还要有宽容的胸怀。

在处理各种政治事件时必须有宽厚的胸怀,既要保持自己的尊严也要保持大局。

在政治斗争中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同时要留有余地,努力避免冲突的扩大和激化。

通过文化、劳动和人际交往,能够容忍那些与自己持不同政见的人。

二、官员的权术之道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官员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手腕和能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权术之道:1. 勾心斗角。

在权力争斗中,勾心斗角是官员的常用策略。

他们需要通过暗中破坏对手的盟友关系,或者通过拉拢敌手的盟友来获取更多的权力。

还可以通过调动人心、利用朋友资源来换取支持自己的机会和实现目的。

2. 秘密结盟。

在官场上,结盟是很普遍的做法。

这种方式可以让官员通过外交手段和私人联盟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还能与他人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君主的制约。

3. 建立个人影响力。

在官场中,个人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

官员们通过建设个人形象、语言表达和社交技巧,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获得最优的事业和财富,增加自己在政治中的地位和权力。

4. 善于移情达意。

在权力争斗中,官员们需要了解君主的心思,摸清其性格。

雍正王朝的权术智慧

雍正王朝的权术智慧

雍正王朝的权术智慧“做事难,做成事更难”。

一单位、一企业、一团体、甚至一党、一国的事业发展,总是存在于矛盾的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相互斗争中。

总是在君子与小人的斗智斗勇、反复较量、甚至腥风血雨中。

小人总是出于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玩弄权术,捕风捉影,妖言惑众,有时还可能形成气候,占上峰,目的得逞。

不过,小人总归是小人,尤如阴魂一样,总是见不得阳光的,人间正道是沧桑。

近日,通读了一遍二月河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雍正王朝》,感触很深。

整个篇章始终围绕权力之争、君子与小人之斗、改革与守旧、正义与邪恶展开,可谓是环环相扣、惊心动魄,把人物的性格和做派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以史为镜,揭示当今。

本文重点剖析一下小人的种种行为规则及阴暗心理,望君子们防之。

一、冠冕堂皇,道貌岸然。

小说《雍正王朝》以四阿哥胤禛即雍正皇帝与八阿哥胤祀、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等人组成的“八王党”之间的争斗为主线,通过“筹款赈灾”、“追查户部欠款”、“择贤举荐新太子”、“《百官行述》”、“推荐西北大将军王”“康熙传位”、“诛杀年羹尧”、“铁帽子亲王大殿发难逼宫”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展现了那一特定时间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八阿哥胤祀处处表现出正人君子的形象,他表面上温文尔雅,冠冕堂皇,以贤王自居,但他背后处处施阴谋,耍诡计,用小人心、玩小人计,道貌岸然,是一系列阴谋的幕后总策划、总导演,把自己想当皇帝的丑恶嘴脸跃然纸上、昭然若揭。

二、拉帮结派,煸阴点火。

不得不承认,八阿哥胤祀玩弄权术的手段还是相当高明的。

他凭借自己的一点小智慧、小恩惠以及别人的缺点短板,把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四阿哥胤禵笼络至麾下,形成八爷党,并在朝堂、地方网络党羽。

八阿哥是幕后总操手,制定大政方针政策,与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人、事对抗,阻挠朝庭政令的执行。

往往是八爷一声令,党羽齐呼应。

尤其表现在举荐新太子、阻止新政施行、因“河南生源罢考”而处置田文镜等各个方面。

《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

《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

《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摘要】《贞观政要》是一部关于政治智慧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

在书中,强调了重视才能培养与使用政治智慧的重要性,以及重视储备与使用智囊团的重要性。

书中也讲究审慎与谨慎的态度,强调善用法度,维护国家制度,以及强调民心民意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都对当今的政治决策有着深远的启示。

通过学习和理解《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运用。

【关键词】贞观政要、政治智慧、才能培养、智囊团、审慎谨慎、善用法度、维护国家制度、民心民意。

1. 引言1.1 介绍《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贞观政要》是唐代文官李义山编纂的一部关于政治管理的经典著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

这部著作通过总结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官员的治国经验,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原则,成为了后世政治家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料。

在《贞观政要》中,政治智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重视才能培养与使用,强调任人唯贤;其次是强调储备与使用智囊团的重要性,倡导多听取不同声音;第三是讲究审慎与谨慎的态度,强调决策需慎密思考;第四是强调善用法度,维护国家制度,提倡法治思维;最后是强调民心民意的重要性,强调民生为本,须紧密联系人民。

通过对《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家的决策思路和智慧,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为现代政治管理提供借鉴。

在今天的社会中,学习和运用《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对于提高政治管理水平、服务人民群众、实现国家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重视才能培养与使用【《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重视才能培养与使用《贞观政要》中的政治智慧非常重要。

在《贞观政要》中,强调了领导者必须具备才能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统治者。

只有具备才能的领导者才能有效地领导国家,解决问题,推动变革。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改革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改革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改革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统治者着重保持传统的领导方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雍正皇帝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给清朝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本文将以雍正皇帝的改革为主题,阐述他的改革举措和对清朝的影响。

一、文化教育改革雍正皇帝重视教育事业,他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学校,提倡儒家经典教育,鼓励民众自愿参与学习。

此举有助于普及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

在教育改革中,雍正皇帝特别注重培养人才,积极选拔优秀的官员,优先考虑能力和品德,而非出身背景。

这种改革措施不仅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进一步推动了清朝社会的进步。

二、财政税收改革在财政税收方面,雍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提高国家的管理效率。

他推行了“厘金法”,通过规范商业市场,使商业税率变得更加公平合理。

此外,他还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财务监管,整顿了各地的财政体系,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清朝财政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农业改革作为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在清朝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雍正皇帝在农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他鼓励农民采取新的耕作方式,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他还实施土地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土地的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增加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

这些改革措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福利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政治体制改革雍正皇帝在政治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和管理能力。

他对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制定了一套健全的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使得官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

他还建立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了对地方政务的管理。

这些改革措施为清朝政府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雍正皇帝的改革使得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雍正皇帝的功与过

雍正皇帝的功与过

雍正皇帝的功与过
说起清朝的皇上,你可能马上会想到那个文采飞扬的康熙,或者那个霸气侧漏的乾隆。

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帝王——雍正。

他的一生就像一部高潮迭起的史诗大片,既有让人惊艳的成就,也有让人吐槽的过错。

首先,我们来聊聊雍正的那些令人赞叹的成就。

雍正在位的时候,他搞出了一系列超重要的政治改革。

他推出了“摊丁入亩”制度,把人头税和土地税合二为一,让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他还对官员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狠狠地打击贪污腐败,让朝廷的政治环境变得清新了许多。

此外,雍正还重视军队建设,加强了边防,为国家的安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文化方面,雍正也是一位相当有品位的皇帝。

他热爱文学艺术,尤其是书法。

他的字儿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然而,雍正的人生并非一直顺风顺水。

他上台的过程充满了争议和血腥。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他毫不手软地干掉了所有可能的威胁和对手,包括自己的兄弟和亲信。

虽然这确保了他的皇位稳固,但也给他的形象抹上了一笔黑。

此外,雍正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也有点坑。

他的民族政策有点极端,导致一些民族关系紧张,这对国家的长期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雍正是一位具有明显两面性的皇帝。

他既有政治智慧和改革勇气,也有残忍和偏执的一面。

他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
教训:权力的追求和维护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更宽广的胸怀。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雍正的一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深思。

清朝的政治改革与历代帝王之比较

清朝的政治改革与历代帝王之比较

清朝的政治改革与历代帝王之比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改革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比较清朝历代帝王的治理方式,来探讨清朝政治改革的特点和局限性。

首先,我们来看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是清朝开国君主,他通过亲政、修撰《康熙字典》等举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他实行了“摄政”政策,将大臣们分为多个内阁,实现了相对的权力分立。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效率和治理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权力分散、协调困难等弊端。

与康熙皇帝相比,雍正皇帝则是一个相对集权的统治者。

他力图通过削弱贵族、增强皇权的政策来巩固清朝王朝的统治地位。

雍正皇帝通过“直隶厅官员”制度,直接派驻官员管理地方事务,以削弱地方贵族的势力。

这种集权化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执行效率,但也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冲突。

而乾隆皇帝则在治理中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他重视文化教育,提倡诗词歌赋,使得文化繁荣起来。

在政治方面,乾隆皇帝维持了清朝既有的统治体制,较少进行大规模的制度改革。

虽然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实力较强,社会相对安定,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清朝政府由于贪污腐败等问题,已经出现了种种弊端,特别是在财政和军事方面。

嘉庆皇帝则面临着国家财政困难、农民起义等多重危机。

他采取了进一步收紧财政政策、加强中央控制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这种强化集权的做法也加剧了地方官员的腐败和矛盾,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治理失效。

道光皇帝则面临着损益抵消的局面:一方面,他积极推行农业和劳动改革,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和税务改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财政压力。

另一方面,他在政治上的改革相对较少,未能有效解决社会的问题,国家仍然面临着危机。

最后,我们来看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是清朝末代皇帝,他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的威胁。

咸丰皇帝加强了军事建设,但在政治上的改革却相对较少。

他采取了保守的政策,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缺乏积极的措施,这导致了社会不稳定的局面。

总体来说,清朝历代帝王在政治改革方面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论雍正皇帝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励精图治、整治贪腐、为国为民的一代改革派楷模,是中国历史上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帝王之一。

尤其是雍正的铁腕改革,使他无愧于改革家的称号。

由于雍正帝的励精图治,勇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虽然也有着其时代局限性和弊端,但形成了那个时代比较清明的政治环境,促使国力强盛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英国历史学者史景迁认为:雍正的父亲康熙为政宽松,执政末期受储立之争所扰,出现典型长寿帝王的统治能力退化现象,雍正即位之初的满清实已浮现官僚组织膨大腐败、农民生活水准恶化的危机;由於雍正即位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以铁腕魄力的作出应对,他的改革同时包含力行整顿与和现实的妥协(如火耗归公与养廉银),满清得以建立起一套继续运行百年以上仍大致有效的统治体制,而未沦为“立国百年而亡”的异族王朝,此当归功於雍正一朝的改革。

雍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从他的登基到他的去世,都盛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

几百年来,雍正皇帝的头上一直笼罩着神秘莫测、扑朔迷离的疑团。

作为创建了清王朝“康乾盛世”的三位杰出帝王之一,雍正生活在两位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即在位61年的康熙大帝和在位60年的风流天子乾隆之间,犹如耸立在两座高峰之间的又一座高峰,他承先启后,是“康乾盛世”中功不可没的一代帝王。

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个有魄力的改革家。

他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他摊丁入亩,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他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实行秘密立储,缓解了皇子之间的争斗。

因此,我认为,雍正皇帝理所当然应归于明君之列。

《雍正王朝》是一部大型连续剧,看完这部煌煌巨制,我长出了一口气,心头似乎卸下了千斤重担!但在看《雍正王朝》的时候,心里却是满满的沉重与思考。

了解雍正皇帝,并不是从这部电视剧开始的。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吕四娘与雍正爷的故事,还有血滴子的传闻等等,上了高中以后,又接触了一些报刊杂志上对雍正皇帝的野说,言辞中也都是给了雍正皇帝褒贬不一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说雍正“为人轻率”,这也只是雍正的一个方面。雍正此人性情复杂、劲气内敛、喜怒无常、城府极深。如以清代而言,雍正和他的曾祖父皇太极的年轻时期极为相似。雍正对储位的热衷程度相当之高,但是,他深知乃父严肃的讲过“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的话,所以,他改头换面,借用“参佛悟道”的手段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无心世事的“富贵闲人”,当然,雍正喜欢谈论佛道、重视释迦也是事实,可在他皇子时期,他主要是把这些作为一个政治面具。雍正曾经自行辑录了一些和佛教有关的文字,汇编成集即《悦心集》,内中收录一个《布袋和尚呵呵笑》,词云:“我笑那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阎王,与那古往今来的万万岁,你戴着平天冠,衣着衮龙袍,这俗套儿生出什么好意思,你自去想一想,苦也么苦,痴也么痴,着什么来由,干碌碌大家喧喧嚷嚷的无休息。”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完全无意于皇位、无意于权力甚至无意于人世间所谓俗务的头等参禅者的身影。然而,这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康熙诸皇子在太子出缺的情况下纷纷参与争夺,雍正何能例外?他之所以把自己打扮成为一个“参禅悟道”的“闲人”既有正面回避乃父的谕旨即不准营求太子之位的考虑,也有籍此麻痹对手们的作用。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秦帝国的建立者姚弋仲曾告诉他的儿子们,他要送给他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礼物,诸子闻听或者盘马弯弓、或者跃跃欲试、或者喜形于色,只有姚兴安坐一边、神色自若,姚弋仲大为满意,他所说的“重要礼物”也就是皇位,他看到儿子姚兴能在关键时刻沉住气就认定他一定能够继承大业。(事后证明姚弋仲的眼光并不错,后秦帝国在姚兴的统治下果然称霸黄河两岸)同样的例子还有王羲之,当年东晋太尉郗氏招取女婿,他选择的是门第高贵的王家子弟,他让仆从去告诉都在读书的王家子弟这一消息,因为是太尉招亲,所以,王家子弟中不少人都兴奋不已甚至手舞足蹈,只有坐在东床的王羲之依旧故我,后来仆从把情况汇报给太尉,郗太尉就说那个坐在东床吃着麻饼异常坦然的小伙子就是我的女婿,脍炙人口的成语“东床快婿”也是由此而来。据此看来,所谓的“不争”也就是“争”,而且这种“不争”比之赤裸裸的“争斗”更有力度、更为成熟。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生于清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公元1678年12月13日),他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清制:早夭不序齿)。因为他即位后的年号是雍正,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用这个年号来称呼他。如果按照齿序,雍正前面有三位兄长即皇长子胤礻是、皇太子胤礻乃和诚亲王胤祉,雍正本人并不占有优势;如果按照生母的家庭背景,雍正的外祖父威武也才是一个护军参领(正三品),还算不得显达,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在诞育雍正之后也才进位德嫔。至于说到深得乃父康熙的喜爱程度,雍正也不在前列。清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皇长子、皇三子都受封为郡王,年长的雍正仅封贝勒,大臣建议把皇子们都封为王爵,康熙不以为然,他在陈述了一番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后便指出雍正不封的另一个理由:“朕于阿哥等留心视之已久,四阿哥为人轻率???。”这段话透露出康熙对雍正的缺点的关注。后来,康熙还说起雍正存在着“喜怒不定”的缺点,康熙虽为皇帝,可在生活细节上面素来留心,他对皇子们的喜怒哀乐、性情品格了如指掌,他指出雍正的“为人轻率”、“喜怒不定”颇有见地,这些缺点在雍正后来的行事中也多有流露。从以上康熙的谈话我们还可以知道至少截至清康熙三十七年,老皇帝对雍正还没有表示出特殊的喜爱,也没有把他放在特殊的位置上去。尽管此前,康熙带着雍正或出巡、或出征、或祭祀、或视察,但这些活动其它皇子也都有份,而且有的皇子诸如皇十三子胤祥等得到的机会远要比雍正多一些。雍正真正进入乃父视野的是在第一次废黜太子前后。
,就对胤礻是说:“你不奏,我就奏。”胤礻是这才被迫向康熙陈奏胤礻乃的陈述,康熙事后赞赏他们做的对。康熙还表扬雍正说:“前拘禁胤礻乃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胤礻乃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这段话来自于《清圣祖实录》卷235,考虑到这部《实录》在编撰过程中所受到的来自最高当局的暗示和压力,其中很多内容都已经并非原貌,康熙说雍正“洵是伟人”应该是来自后者自己搞出来的溢美成分。康熙说雍正“性量过人”,还体现在后来册封雍正为王爵上面,雍正受封的雍亲王的“雍”字本身就有这层涵义,康熙给诸子的封爵的称呼都不是率性而为,而是有过认真考虑并且针对诸子各自的风格、性情拟定的,比如皇十子胤礻我的爵位是敦郡王,“敦”就有厚道的意思,康熙本人就夸奖过胤礻我“忠厚老实”;再比如皇七子胤礻右的爵位“淳郡王”,“淳”就有厚朴的意思,胤礻右其人的性格大抵如此。康熙评价雍正“性量过人”的时间按照《清圣祖实录》记载是清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间,而雍正受封和硕雍亲王是在清康熙四十八年,这两者之间显然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当然,这也不排除雍正的矫情任算给老皇帝造成的虚假印象。
雍正大规模的搞政治清洗特别是铲除胤禩集团不但有当年争夺储位的宿怨,也包括他和胤禩、胤禵等人在治理天下的有关解释上的巨大分歧,后者在雍正上台后成为他和胤禩之间的主要矛盾所在。康熙晚年有憾于皇太子废立,很有倦勤的趋势,他大谈所谓的“宽仁”为本,实际上就是因循,以不生事为己任,皇帝如此,下面就更加不堪了。康熙自己也承认在他的后期统治中,部院大臣很难找到廉洁奉公之辈,贿赂公行、贪污舞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清康熙五十年开始,各地开始出现零星的农民起义,这就基本宣布了康熙“盛世”的告终。雍正当时作为皇子,对此洞若观火,他很早就主张对这些弊端进行严惩,他手下的重要亲信戴铎公开就和大学士李光地讲雍正是“恩威并济”,雍正即位后更是正式提出要搞“严猛”政治,进行全方位的“严打”,口号是“振数百年颓风”,雍正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和他在洞悉下情上面的自负有很大关系,他说过:“朕在藩邸四十余年,凡臣下之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种种恶劣之习,皆朕所深知灼见”。雍正这番道白并非吹牛,像结党怀奸,夤缘请托,欺罔蒙蔽、阳奉阴违、假公济私、面从背非这些个戏法其实都是他夺储过程中玩剩下的,自然了如指掌。胤禩则与之相反,胤禩的主张还是继续维持康熙晚年的既定方针即“宽仁政治”,他这套做法很得人心,特别是很得像鄂伦岱、马齐、阿灵阿这些既得利益者的“人心”,这也就是胤禩在群臣中的威望一时无二的缘故,应该说胤禩这时候主张宽仁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它当作一个手段借以笼络人心,等到雍正即位后,他和雍正的分歧还在宽仁、严猛之间,不过,这时候胤禩所力主的“宽仁”则较之夺储期间有了一定的不同,因为胤禩考虑到如果最高当局力主“严猛”,在封建时代的人治格局下,很容易形成“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的形势,也就是说皇帝喜欢严猛,那么臣下就会涌现很多酷吏、苛法,严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掌握不好就会发展成为“严苛”,事实上胤禩的担忧还是很有道理的,雍正宠臣中田文镜、王士俊这些个不顾民生、只顾仕途的酷吏始终层出不穷,雍正“振数百年颓风”的出发点不能说不好,可是再好的出发点也必须建立在切实保证实施上完整的基础上,雍正的严猛政治到了他的后期弊端就逐渐体现出来了,乾隆一即位就指责这个严猛政治,“臣下奉行不善,又多有严刻之弊”,他虽然给乃父遮羞,把弊端说成是下面造成的,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为尊者讳的把戏。从这一结果来看,雍正的严猛政治不宜过分给予褒扬。
雍正一面用“释老”之术掩盖自己对储位的热衷,一面又加紧展现他的八面玲珑、绵里藏针的政治本领。在已经形成的争夺储位的几大党派集团中,以胤禩集团最为强大,雍正就十分注意结好胤禩、胤禟兄弟。雍正的府邸毗邻胤禩的住处,两个人来往很方便。雍正在建造康熙赏赐给的园子即京郊别墅时也注意保持与胤禩、胤禟的联络,而这时胤祉、胤祺这些人则已经同胤禩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一废太子时,胤礻乃因为言语触怒康熙,康熙命令以后胤礻乃的话不必上奏。后来,胤礻乃鸣冤说他没有加害父皇的意思,请看管他的胤礻是、雍正代为陈奏,胤礻是以康熙前面有话不准胤礻乃上奏为理由拒绝帮忙,胤禟就找到雍正说:“这件事关系重大,应该替废太子上奏。”雍正同意胤禟的见解
就雍正替胤礻乃上奏这件事来看,他是在胤禟的提示下完成的,如果两个人的关系很泛泛的话,雍正何必听取胤禟的意见?胤禟的管家秦道然后来在雍正清算胤禟时被捕做过一个口供,口供中提及一废太子期间,雍正曾和胤禟说过,他要救护皇太子。秦道然被捕前后,胤禩、胤禟集团已经行将覆灭,所以,秦应该不敢胡说。从秦道然的口供我们知道,雍正在一废太子前后与胤禩、胤禟的关系比较亲近,远不像即位后的雍正所说的那样,更不像一些文艺作品描绘的雍正与胤禩、胤禟素来势同水火。雍正自己在即位的第二年时也承认:“朕向日并无希望大位之心??????他人容或不知,深知朕者,无过允禩(胤禩)也。”【注10】一句“深知朕者,无过允禩也”更加表明雍正在一废太子时期同胤禩、胤禟的关系的真相。雍正结好胤禩、胤禟目的很明确,因为胤禩的声望在他之上,而且手伸得很长,一废太子之后,胤禩又主管内务府,雍正没有必然开罪于他们,同时也可以利用结好他们的机会探知胤禩集团的内幕,这是雍正比较胤禩、胤祉乃至胤禵等人心思缜密的地方。
对雍正的政治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者: 温相 发布日期: 2008-1-05 查看数: 9045 出自:
民间传说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怀疑诛忠”、“好谀奸佞”,而这些所谓的传闻都不是空穴来风。例如“酗酒”,雍正自己说他不善饮,其实并非如此,早在藩邸时代,他呵斥他的“四大金刚”之一的戴铎就曾经专门提到过“酒”的问题,他说:“天下无情无理,除令兄戴锦,只怕就算你了(指戴铎)。一年差一两次人来诉穷告苦,要两坛荔枝酒草率搪塞,可谓不敬之至。”另据《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第一册,第832页中介绍,雍正曾经给亲信年羹尧密谕,要年羹尧多弄一些羊羔酒来饮用,他说:“朕甚爱饮它,寻些进来???不要过百瓶,特密谕。”虽然雍正在这份密谕中也说“不必多进”,可“不要过百瓶”的数量也是不在少数的,此前他自称“朕之不饮出自天性”,既然天生不喝酒,那么又何来“朕甚爱饮它,寻些进来”呢?他大搞两面手法蒙混乃父康熙,为了皇位不惜对自己的兄长胤祉、弟弟胤禩、胤禟等人大开杀戒,虽然手段很为隐秘,可也掩盖不住其中的残忍。母亲乌雅氏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他仍旧不以为意以致于老太太暴死,疑云至今未解。雍正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暗中利用门人大搞法外生意,和胤禟等人并不实质性区别,有的清史研究者考证清雍正八年以后,雍正逐渐走向纵欲、迷恋丹药,这点应该比较属实,否则雍正最后也不会死于丹药中毒。而历史上举凡酷爱炼丹的皇帝除了追求长生不老以外,就是在床第之欢中寻求更多的愉悦,当然纵欲是封建帝王的通病,不独雍正一人。说到“怀疑诛忠”应该指的是他杀戮年羹尧、隆科多,年、隆虽然骄横,但对雍正本人却是忠心不贰,尤其隆科多对于国家、民族的利益还能据理力争,说明他的忠心不单对准君王,也是对准国家利益的。“好谀奸佞”则指的雍正喜欢祥瑞、信任像田文镜这样的政治侏儒。清雍正八年,河南水灾,身为封疆大吏被雍正许为“模范督抚”的田文镜居然不予上报、不予救济,反而胡说“民间家给人足”,灾民有的饿死、有的逃亡,外省的督抚上奏,田文镜反而予以抵赖,对于这样严重的罪行,雍正给田文镜百般辩解,而且就是这个田文镜,对于老百姓的死活漠不关心却对“报祥瑞”最为热衷,是雍正宠臣中最能汇报祥瑞者之一。朝鲜的史料中记载“清皇(雍正)为人自圣,多苛刻之政,康熙旧臣死者数百人。”雍正在位十三年,前面六年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里屡兴大狱,不管是政敌还是亲信,不论是骨肉还是鹰犬都相继予以屠戮,其规模、程度、范围在清朝入关后是绝无仅有的,说他“好杀”并不冤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