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课件)(25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6)运用分化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多机构重叠与办事效率之间的矛 盾产生。
(二)皇权与相权 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封建君主通过加 强君主权威、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注重官吏的选拔、考核和监
察等措施,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同时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
(4)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 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 (5)东汉:出现新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起源于西汉监察地方的十三州 部刺史。 (6)隋:废除郡,实行州县两级制。 (7)唐朝: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中后期大量设置节度使,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8)宋朝:撤除节度使,实行路州县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地方
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个人的品质等等。 1.中枢权力机构的改革
(1)秦朝——始创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是
突出特点;建立三公九卿及朝议制度来自百度文库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 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既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又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汉武帝创立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二、中国古代政治设计的智慧 (一)中央与地方 封建国家通过调整地方管理体制、加强思想控制、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监察 地方官吏、运用地方权力制约分化等手段,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逐渐加强了中央 集权。特别是在宋元时期,基本上解决了汉唐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政治 主动性和能动性日趋受抑,这些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吸取。 1.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 (1)西周: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 (3)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 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上的权、钱、兵收归中央。这些措施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从宋代开始,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9)元朝: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其确立 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 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10)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明代在地方设三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 互不隶属,听命于朝廷。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明朝中期开始设立巡抚 和总督,巡抚与总督均属于中央系统。 (11)清代:地方省级设置封疆大吏——总督、巡抚,巡抚偏重文职、民政,军权 轻;总督偏重军事而文职财权轻。两者都有职权上的缺陷。
2.规律总结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这一对矛盾紧密相连。地 方行政制度变革体现了地方势力不断衰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难以发挥地方的 自主性。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4)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 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和发展,主要反 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 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
高考聚焦
一 专题贯通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
考情统计 主干串讲
史料分析 高考链接
考情统计
知识点 考题角度 2017·海南卷,21 对宋“陈桥兵变”的史学研究 2016·全国Ⅰ卷,26 史书对君主专制的制约 2016·海南卷,3 宗法制“家天下”治国理念 2015·全国Ⅰ卷,25 汉初外戚干政 2014·全国Ⅰ卷,24 借助人伦秩序维护统治 2014·全国Ⅱ卷,27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014·全国Ⅱ卷,25 法律与儒家伦理 2012·全国新课标卷,28 清代政治体制的僵化 2017·全国Ⅰ卷,24 分封制影响 2017·全国Ⅰ卷,25 汉代解决边患问题 2016·全国Ⅲ卷,25 汉承秦制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27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2015·全国Ⅱ卷,25 地方吏治与国家安定 2013·全国大纲卷,12 地方监察区转为行政区 2017·海南卷,3 东汉察举制 2016·全国Ⅱ卷,25 科举制影响 2014·海南卷,5 科举制影响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主干串讲
一、中国古代政治设计面临的问题
1.如何防止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2.如何防止军事集团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3.如何防止底层民众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4.如何防止周边政权对中原政权的挑战。
5.如何防止官僚集团对专制皇权的挑战。 6.如何防止皇亲国戚对专制皇权的挑战。
(3)唐——实行三省六部及政事堂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既分 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4)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 政事为副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为最高行政、最高军事、最高监察机构。 (6) 明——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 明成祖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皇权专 制加强。 (7)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规律总结 :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 ,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 , 相权不断削 弱。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 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 ( 一分为三或更多 ), 使之相互牵制 , 从而保证皇权的 独尊。 (2) 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 :在决策过程中 ,相权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 (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 由外到内);在执行过程中,相权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