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备考导航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从而为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提供经验与教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封建社会专制统治有利有弊,展望今后命题,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与当今干部人事制度、机构改革、民主化进程、反腐倡廉等热点相关联的古代政治制度的新题型。

早期政治制度对社会伦理道德影响深远,可联系全球华人祭拜黄帝陵和认祖归宗现象,认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意义。

二、专题知识归纳1、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2018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课件: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课件:1.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7-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早期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 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西周分封制下的诸 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诸侯的权力有相对独立性) 深化拓展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实质就是用血缘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 模式)
知识可知这与分封制有关,而分封制形成的制度基础是宗法制,故A项正确。
B项与题意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A
解析
关闭
答案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1-
2.(2016· 4月浙江选考)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 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
关闭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公长子伯禽代表 周公受封于鲁,位居今山东西南部,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指齐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史料普查 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 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儒效》 材料能够说明什么现象?(分封对象以同姓贵族为主。)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4-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 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 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 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参考答案:(1)分封制和宗法制。稳定政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 (2)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 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是分封制;依据 材料“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 礼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宗法制。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第2讲-主题1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复习辅导与测试板块六 中外综合串讲-第2讲-主题1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设置情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秦朝中央结构的设置情况回答;古希腊: ,回忆雅典民主政治的内 容回答;第二小问区别主要从民主政治的性质角度回答。 第(2)问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787 年宪法》规定,从权力制衡与 制约角度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中华民国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 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从借鉴、影响因素等角度回答。
2.全面理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 (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 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 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 本质是 权力约束权力。其中主张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说是西方分权 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 (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 家的影古希腊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完全是切断血缘关系而冲破氏族 藩篱的结果, 而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则是血缘关系通过宗法 制度得以延伸的结果。 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逐步发展为 公民权,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 “公共权力”本质上为血统性的 “个人”行使。前者演变为“主权在民”的路径,后者则演变为 “主权在君”的路径。 (3)中西古人对政治制度的认知和思维路径,与他们各自所处 的政治制度的客观现实是一致的。 不同的认知和思维路径, 反过来 制约着中西政治制度路径的演变。
材料三
1911 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
法律文件(1912 年《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 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 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 精髓尝试建国。 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 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答案:(1)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协 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卸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古希腊: “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五 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并兼有政府职能; “陪审法庭”负 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区别: 古代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不同政府部门的分工。 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 第1讲 Word版含答案

主线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先秦时期)国家属松散的政治联盟,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秦至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专制制度逐步加强。

主线二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可分为三条主要线索:一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二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表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上,实质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变化;三是选官用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演变。

一、分封制1.对象及内容: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口。

2.权利与义务:分封者与受封者之间是权利与义务关系。

3.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周朝势力范围扩大;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二、宗法制1.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关系,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2.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长子。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宗法关系即大宗和小宗依身份等级,在各自范围内,对直系和旁系亲属族人进行统治管辖。

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在权力继承问题上的纷争,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但易于形成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2.地方分权: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形成中央高度集权。

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

1.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1)分封制的特点①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③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④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2)分封制的影响①在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1.【答案】A【点拨】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并且能了解时代背景,唐朝高宗时期门阀和士族都已经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再是政府的主要问题,所以可以排除BD。

至于C项与题干无关,故而选A。

2.【答案】C【点拨】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有问题。

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

答案选C项。

3.【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4.【答案】D【点拨】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科学;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在本题中从题干中的信息可知,隋唐以前官府用人须查考谱籍,看祖上有何官爵,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的是门第观念逐渐淡化,这明显与科举考试注重才能密切相关。

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不再以出身选官,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才能”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

因此导致门弟出身逐渐被淡化。

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崩溃,但其影响深远,故排除;B项察举制主要在汉朝实施,时间不符;C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与官爵、门第没有必然联系,故选D项。

5.【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汉朝由于刘邦采用郡国并行制度,结果引发后来的七国之乱,这都是因为封国制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

6.【答案】C【点拨】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导学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学习目标】1.以“中西政治制度”为主题,建构思维导图,说出各国在不同时期国家治理的制度表现。

2.回归课本,扎实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史实。

3.交流分享疑惑,解读不同时期中西方制度的内涵,能举例说明中西方国家制度的多样性。

【体系建构】【重点问题过关】动口动手动脑,在问题下面的空白处边写关键词边强化记忆。

过关的问题,标注√。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政治制度有哪些?总结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①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制度密切结合,实行贵族政治;④家国一体,家国同构;⑤有继承性、延续性。

★特别提醒:先秦时期政治一般不能用:君主专制、专制集权、皇权至上、高度集权、中央集权等词描述.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内容(课本P3-4)和影响。

影响:(1)积极:①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初步奠定大一统国家疆域,开创国家治理和结构的基本模式;②经济:有利于集人、物、财大规模生产活动,创造物质精神文明;③民族文化:有利于文化和民族认同,推动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和历史延续。

(2)消极:①政治:人治传统,行政专断,派生官僚作风;特权阶层,暴政腐败;②经济:明清阻碍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③思想文化:思想专制,压抑人性、创造力;阻碍民主政治和科技发展。

3.两汉到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课本P4-6,要对每项制度的内涵、作用落实到位)、趋势或规律性认识。

(教材帮P6知识点5)(1)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作用?特点: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牵制作用:①相权三分: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必考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练)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精练)1.(2018年新课标Ⅰ卷2)2.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弄清两个问题:1、唐代的藩镇和藩镇割据两个有联系且有区别的概念。

在唐代,藩镇最初是唐王朝为拱卫边疆而在北方边境建立的军事政治于一体的机关,最高行政长官是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除边疆外于各地新设了众多藩镇,这些强藩镇除河朔三镇外,基本上都听命于唐中央。

唐未黄巢起义后,在全国才普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2、唐代中后期的财政问题。

唐王朝在平定“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及其后,财源主要仰丈于东南。

分析表2所给的材料,东南型的藩镇向朝廷上贡,中原型和边疆型的少上贡,这些藩镇数量多且在维系唐王朝的统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上贡且割据的主要是河朔三镇。

综观4个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旨的是D项。

2.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身份正式作为内朝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理解正确是()A、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工具【答案】D【解析】霍光掌权位于三公之上,而非剥夺相权,故A项错误;外戚担任大将军不意味着军人执政,故B 项错误;卫青入内朝加强了皇权,故C项错误;外戚专权掌控内朝成为惯例,故D项正确。

答案:D3、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演进专题提升(一)含答案

2018版高考历史江苏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演进专题提升(一)含答案

专题提升(一)关注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开明性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不可只用“黑暗专制”四字一笔抹杀的,在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之下有一定的开明性。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职权划分中最重要的便是皇权与相权的划分,在相权制约下的君主专制统治有一定的开明性。

从中国古代政府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设置中也可以看出,君主也要按照一定的法理、行政程序和传统政治理念实行统治,而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行事。

除去制度设置的保障,儒家思想对君主的道德修养要求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主,使其不能实行绝对的独裁专制,而要在统治中注重民意,在专制下实行一定程度的开明统治.观点①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和选官制度具有开明性在中国的选官制度下,选官任官的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完成的,这便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之处。

例如,汉代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通过乡举里选、中央政府策问考核等程序选拔官员;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按照标准划分各郡人的品级,按照品级的高低来选官。

无论是汉代的察举制,还是后来的九品中正制,其标准都是依据地方舆论和公共意见,而不是皇帝个人的意志,这就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明性.观点②某些决策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开明性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开明,体现最明显的是在唐朝。

唐朝皇帝发布的命令叫作“敕”,但是这个“敕"其实只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起草敕令的是中书省的中书舍人,皇帝在敕令发布前“画敕”即同意,此后敕令还需经过门下省给事中审核,如果门下省不同意此敕令可将其批注送回,这称为“封驳”。

由此可见,唐朝皇帝下发一道命令的审核程序是非常严密和复杂的,这也体现了唐朝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开明。

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实质上是通过分散宰相的权力来加强君主专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民主,但可以说是“皇权之下的民主”。

关注二宋代是否已具有近代特征1910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浙江选考版讲义:板块一 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答案

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框架]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b)(1)分封目的:扩大周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统治。

(2)分封对象:子弟(王族或同姓贵族)、功臣、先代贵族。

(3)受封者权利: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4)受封者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5)作用:稳定了统治秩序,扩大了统治疆域,传播了周文化。

(6)弊端:后期诸侯争战,周天子权威削弱。

2.宗法制——(b)(1)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秩序。

(2)实质:以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

(3)最大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宗法等级: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和小宗的体系。

(5)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和“家”结合在一起。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史实:祭祀活动和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b)(1)过程①东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东方六国。

②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收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南平岭南: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平定岭南,设置郡县。

④征服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2)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皇帝制度的建立——(b)(1)建立: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

(2)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实质是君主专制)。

3.郡县制的建立——(b)(1)建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共97张PPT)

2018届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共97张PPT)

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 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 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高频考点 考点一 分封制与宗法制 1.分封制 (1)对象及内容: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土地和人口。 (2)权利与义务:分封者与受封者之间是权利义务关系。 (3)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朝势力范围扩大;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
明 确 考 纲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至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知识架构]
[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 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至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 发展阶段。 阶段一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 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 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宗法制 (1)核心:以嫡长子继承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关系,巩固父系家 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2)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即王位和财产 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长子。 (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宗法关系即大宗和小宗依身份等级 ,在 各自范围内,对直系和旁系亲属族人进行统治管辖。 (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在权力继 承问题上的纷争,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但易于形成任 人唯亲、裙带关系等。
考点二 专制集权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朝代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秦朝 郡县制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 汉朝 汉武帝设立中朝 “推恩令”;刺史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期的藩镇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 收地方权力。文官做知州,通 北宋 使、三司使) 判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元朝 一省制(中书省)宣政院 行省制;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 废丞相、设内阁 废除行省制,设三司 明朝 清朝 军机处 沿用行省制 发展 中央政府机构日益完善;相权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地方自主 削弱直到消亡,皇权加强 趋势 性减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 第1讲 2

2018年高考历史通史版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 第1讲 2

(2)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到宋代已经进入一个相当成熟的阶 段,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成为宋代政治的基础。 ①完备的首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宋 代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的制度,并辅之以搜身、 糊名、誊录、锁院等措施,尽可能体现公平竞争和高素质选拔 (王安石变法中尤其注重唯才用人)。
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 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地方行 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 (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二、君权与相权——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 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 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考点一 的演变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从汉至元政治制度
一、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的发展 1.西汉:解决王国问题 (1)背景:汉初郡县与封国并存,封国有时会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3)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 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2)措施:把地方的财政权、行政权、兵权收归中央。 (3)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 央集权。
教材补遗 宋代独具特色的文官政治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 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 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1.唐宋官僚制度的完善 (1)唐代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官僚制度 ①隋唐时期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作为中央最高 行政机构,最高长官都是丞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 刑、工六部,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议政的场所。 ②三省六部制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实现了中央部门之 间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发挥了群臣在国家管理上的作用, 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二政治智慧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

专题二政治智慧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课件--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二轮复习

排除C项;缩小南北差距应该发展江南经济,而北魏政权在北方,推动的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战国 秦朝
汉朝
隋朝 唐朝
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户籍、宗室籍、宦籍和市籍等 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定 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目录
宋朝 户籍分主户与客户 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
元朝 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
明朝 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
清朝 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目录
2.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目录
知识点三 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目录
【调研2】 (2023·辽宁锦州一模)历史上将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服装称为“胡服”,
胡服的款式与汉服迥然不同。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因而比
较缺乏中原汉民族那样强烈的社会政治等级意义和社会礼仪功能。由此可推
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重要目的是( )
A.规范统治秩序
B.发展游牧经济
C.加速民族交融
线索2 户籍与赋税 编制户籍、征发赋役是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核心职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赋役制度逐渐从以人头税为主转向以财产税为主,封建国家对居民的人 身控制逐渐减弱。
目录
线索3 民族与对外关系 秦汉、隋唐、元明清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边疆治理与民族关系密切相 关,推动民族交融与发展。 线索4 变法与改革 改革或变法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改革是调 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转型与发展。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 国家治理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历史产生了重大作用。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年高考历史(课标Ⅱ专用)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信息体现的是青铜器上刻的铭文发生了变化,并不能说明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
误。 名师指导 解答选择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比较性内容。
4.(2013课标Ⅰ,24,4古显示,战国时期,秦 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
反映了一种用人观念,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一般都是在考查分封制。解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宗法制、分封制的内涵。
2.(2014课标Ⅱ,24,4分,0.25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答案 C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
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言
格的列位礼节,这种礼仪规定体现了分封制下的等级特征,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中 的“贵族朝会”特征不符。 评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可以从材料中的“贵族朝会”和礼仪规定角度分析回答。
3.(2015浙江文综,14,4分)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2.(2015江苏单科,1,3分)《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 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
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C.郡县制 答案 A
)
B.三公九卿制 D.郡国并行制
从材料信息看,贵族朝会时,天子、三公、诸侯、诸伯、诸子、九夷、八蛮等都有严
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录
•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概述 • 皇帝制度与官僚体系 • 中央集权与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 法律体系与司法审判机构建设 • 监察制度与反腐倡廉措施实施 • 民族关系处理与边疆治理策略探讨
01 古代中国政治制 度概述
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
官员考核与奖惩
中国古代官僚体系还建立了官员考核与奖惩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官员的 政绩和品行,对表现优秀的官员进行奖励和提升,对表现不佳的官员进 行惩罚和降职。
03 中央集权与地方 行政机构设置
中央集权与地方行政机构设置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4 法律体系与司法 审判机构建设
法律体系形成与发展历程
01
THANKS
感谢观看
官员选拔与任免机制
01
选拔机制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主要有世袭、荐举、征召、科举等途径。其中,科举
制是最具代表性的选拔机制,通过考试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02 03
任免机制
官员任免主要由皇帝和上级官员决定。皇帝拥有最高任免权,可以直接 任免高级官员。同时,各级官员也有相应的任免权,负责选拔和任免下 属官员。
01
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教化,提倡廉洁自律

法家思想
02
主张严刑峻法,通过法律手段惩治贪污腐败行为。
实践举措
03
历代王朝采取多种措施反腐倡廉,如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设立风闻奏事制度等,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典型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案例一
明朝海瑞清廉自守,不畏权贵,成为古代廉政典范。
案例二
清朝雍正时期推行养廉银制度,减轻了官员贪污腐败的程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古代篇 高考聚焦 专题贯通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试题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 )A.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3.(2017·某某长郡中学模拟)从秦汉时期开始,地方官员任命实行流官制度,即地方官员不得在原籍为官,不能在一地久任。

流官制度( )A.易导致官员之间的疏离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建立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D.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4.(2017·某某滕州模拟)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

”由此可见,唐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C.君主权力空前强化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比较突出5.(2017·某某某某一中入学考试)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长官,右仆射兼中书长官,“则三省互相兼矣”。

这有助于( )A.裁汰官吏冗员B.促进科学决策C.推动政务统一D.规X行政流程6.(2017·某某潍坊模拟)明朝的《大明律》曾经颁布多项禁令,如: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

这些规定旨在( )A.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B.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C.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D.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二、非选择题7.(2017·某某某某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所谓“以重典驭臣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二、中国古代政治设计的智慧 (一)中央与地方 封建国家通过调整地方管理体制、加强思想控制、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监察 地方官吏、运用地方权力制约分化等手段,使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逐渐加强了中央 集权。特别是在宋元时期,基本上解决了汉唐以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政治 主动性和能动性日趋受抑,这些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吸取。 1.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 (1)西周:实行分封诸侯的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但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2)春秋战国:分封制逐步崩溃,被郡县制取代。 (3)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取代了分封制,大大削弱了地方政 权的独立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高考聚焦
一 专题贯通
专题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考情统计 主干串讲
史料分析 高考链接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考情统计
知识点 考题角度 2017·海南卷,21 对宋“陈桥兵变”的史学研究 2016·全国Ⅰ卷,26 史书对君主专制的制约 2016·海南卷,3 宗法制“家天下”治国理念 2015·全国Ⅰ卷,25 汉初外戚干政 2014·全国Ⅰ卷,24 借助人伦秩序维护统治 2014·全国Ⅱ卷,27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014·全国Ⅱ卷,25 法律与儒家伦理 2012·全国新课标卷,28 清代政治体制的僵化 2017·全国Ⅰ卷,24 分封制影响 2017·全国Ⅰ卷,25 汉代解决边患问题 2016·全国Ⅲ卷,25 汉承秦制的影响 2016·全国Ⅰ卷,27 明朝地方行政制度 2015·全国Ⅱ卷,25 地方吏治与国家安定 2013·全国大纲卷,12 地方监察区转为行政区 2017·海南卷,3 东汉察举制 2016·全国Ⅱ卷,25 科举制影响 2014·海南卷,5 科举制影响
(3)唐——实行三省六部及政事堂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既分 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4)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 政事为副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元——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为最高行政、最高军事、最高监察机构。 (6) 明——明太祖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 明成祖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皇权专 制加强。 (7)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规律总结 : 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 ,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 , 相权不断削 弱。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 (1) 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 ( 一分为三或更多 ), 使之相互牵制 , 从而保证皇权的 独尊。 (2) 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 :在决策过程中 ,相权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 (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 由外到内);在执行过程中,相权由内朝(宫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主干串讲
一、中国古代政治设计面临的问题
1.如何防止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2.如何防止军事集团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3.如何防止底层民众对中央集权的挑战。
4.如何防止周边政权对中原政权的挑战。
5.如何防止官僚集团对专制皇权的挑战。 6.如何防止皇亲国戚对专制皇权的挑战。
官僚集团、重史传统和君主个人的品质等等。 1.中枢权力机构的改革
(1)秦朝——始创皇帝制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是
突出特点;建立三公九卿及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 彼此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既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又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汉武帝创立内外朝制度,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4)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酿成“七国之 乱”,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解决了王国问题。 (5)东汉:出现新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州。起源于西汉监察地方的十三州 部刺史。 (6)隋:废除郡,实行州县两级制。 (7)唐朝:依山河形势,分全国为十道作为监察区。唐中后期大量设置节度使, 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8)宋朝:撤除节度使,实行路州县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力来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多机构重叠与办事效率之间的矛 盾产生。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二)皇权与相权 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封建君主通过加 强君主权威、加强思想控制、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注重官吏的选拔、考核和监
察等措施,使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同时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
2.规律总结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这一对矛盾紧密相连。地 方行政制度变革体现了地方势力不断衰落,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难以发挥地方的 自主性。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 (4)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5)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到行省制,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 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郡县制在否定分封制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和发展,主要反 映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变化;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了行 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央垂直管理向中央派驻管理的转变,
上的权、钱、兵收归中央。这些措施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从宋代开始,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绝对优势。
︱高中总复习︱二轮·历史
(9)元朝:为了对各地实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其确立 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是继秦郡县制后政治制度史 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10)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明代在地方设三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 互不隶属,听命于朝廷。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明朝中期开始设立巡抚 和总督,巡抚与总督均属于中央系统。 (11)清代:地方省级设置封疆大吏——总督、巡抚,巡抚偏重文职、民政,军权 轻;总督偏重军事而文职财权轻。两者都有职权上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