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学(淡色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形象传播——以淡色中国为例

国际政治传播是一国政府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向国际社会灌输本国政策与文化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活动。其中国家形象传播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学中的定义是一个国家通过国际信息传播在国际社会、公众中所形成的普遍的印象沉淀。

淡色中国这一报告是《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授权独家出版。这本书其实是“中国与全球化”项目的组成部分。“中国与全球化”这一项目最初于2004年5月由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唐宁街决定开始运行。这一项目致力于一系列研究、出版、高层论坛和公开讨论,在更大范围内吸引更多的人来思考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等产生的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崛起对全球化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其实这就是一个借外国机构来宣传中国形象的项目。

为什么要借助英国的外交研究所呢?因为通过英国研究所,信息来源的知名度还有信息的可信度都会大大提升,在开展对外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要紧的是建立起传播的信誉。以及对信息传播的动机,受众也不会太过排斥。通过学者的观点,有利于善于淡化“国际宣传”的色彩,获得良好的国际政治传播效果。这一项目通过“快慢”媒体、“冷热”媒体网络和纸质媒体交替使用来传播,以及借助英国的媒体宣传,媒体更具专业性与客观性,对我国国际形象的传播效果更好。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国家形象问题在世界政治中越来越重要。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树立道德权威与规范权威,各国对国家形象塑造非常重视。同时国家形象需要塑造,并且国家形象具有可塑性。国家形象具有主观、客观融合性,不但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取决于其他国家的看法,而自我认知与他者认知的往往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宣传。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也开始关注到国家形象问题,但我们发现我们的国家形象在国外非常差,和自己的感觉完全不同,所以崛起中的中国对国家形象塑造逐渐重视。以及中国选择融入全球信息社会,接受或部分接受国际主流规范与价值,立志成为主流国家。30年改革开放,中国走到了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形象建设是大国成长必须经历的社会性过程。

我们具体来看看《淡色中国》这一报告。雷默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自我认知与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知是截然分离的,但真正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中国目前处于非常时期,向世界恰如其分的展示自己的国家形象非常必要。同时报告还指出了国家形象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指出淡色中国是改变中国形象之路,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文章中指出中国和世界在自我创新上观念最为接近,或许这将为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架起一座桥梁。中国要加强与世界的沟通与了解,多谈谈国家的创新、不断涌现的新思想以及应对诸多问题的新举措。因为这些内容具有普世性、人文性、人道主义等等。同时这些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些自主创新的思想不但能够反映当代中国的真实状况,也更容易与那些经历过自主创新的现代化发展的国家产生共鸣。“创新型中国”这个说法非常恰当地涵盖了好坏并存的这一切,体现了现代中国既充满希望又暗藏危机的巨大能量。“淡”字,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矛盾思想,这个字很有意思地体现了中国形象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中国是个凝聚力、向心力都很强的国家,但又常常具有强大的离心力,人们如何才能真正理解中国这个充满矛盾的国家? 建立一个合适的思想框架,以便其他国家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既矛盾又复杂的现状,这一思想框架也要像“淡”那样能将种种矛盾兼容

并包。

具体的做法包括确立合适的框架,我们要用现在取得的成就和外界交流而不是用过去的东西与外界交流,让外界了解目前我们国家的发展,使自我认知和他者认知趋向一致。其次是制度变革,通过制度的变革使得现代化从经济领域拓展到其他各个领域。再是从单向广播到多向网络,中国的形象最终还是由世界说了算,所以我们必须抛弃过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世界的做法,构建一种互动的框架,让我们的国家形象在互动中传向世界。经管中国具有创新精神,但是在互相联系和影响的国际社会中,全球市场的善意支持和中国的可信度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是不能分开的。中国必须寻找适合的途径来培养和积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和理解。

这篇文章通过外国学者的“第三只眼睛”视点,详细系统的论述了国家形象的意义,我国国家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作者对中国形象的定位,以及如何改善中国形象等提出了不少独特的观点。

传播战略——摒弃有关国家形象塑造的传统宣传理念,而要较客观、科学的展示自我1)中国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努力必须以弥合中西政治文化分歧、创造共同话语空间为基础,对国际敏感话题要有危机传播机制(战略猜忌、价值碰撞)

2)在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尽可能培育多元行为体参与国家形象塑造,减少政府的直接操作,增加中国民间组织与个人接触国外民间社会(独立媒体、组织、民众等)的沟通渠道。

3)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需要理性与冷静的对待各种针对中国的指责、批评与偏见,保持宽容与乐观的心态。

4)条件成熟的时候,在认同基本普世价值的同时扩散自我价值,争取国际主流规范的主导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