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题目集锦
200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
200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2003湖南高考作文题目:“遭遇挫折,我如何面”生活中,我总遇各种各样挫折。
些挫折让我感痛苦,些挫折让我失落,但无论何时,我都学勇敢面挫折,因只样,我才能生道路越走越远,才能断成长。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勇敢迎接它。
生活中没一帆风顺路,每都遇挫折。
挫折生考验,它能让我更清楚认识自己,也能让我更加坚强。
遭遇挫折时,我再逃避,而主动去面它,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我相信,只心去面挫折,一定能够找克服它办法。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保持乐观心态。
挫折生中可避免一部它可能让我感痛苦失落,但只我保持乐观心态,能更好应挫折。
遭遇挫折时,我告诉自己,只生中一道坎,只勇敢去面一定能跨过去。
我积极心态去看待挫折,相信自己能力克服它。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断努力。
挫折生考验,只通过努力,才能克服挫折,实现自己目标。
遭遇挫折时,我轻易放弃,而更加努力去追求自己梦想。
我相信,只断努力,一定能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生价值。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挫折生老师,它教我如何成长,如何面困难。
遭遇挫折时,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出发。
我相信,只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应挫折,走向成功。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坚持自己信念。
挫折可能让我怀疑自己选择,但只我坚持自己信念,能战胜挫折。
遭遇挫折时,我坚定告诉自己,我所选择道路正确只坚持走去,一定能成功。
我坚定信念去面挫折,让它成我前进动力。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勇敢、乐观、努力、吸取教训、坚持信念。
因我知道,只样,我才能生道路越走越远,才能断成长。
让我勇敢面挫折,积极心态去迎接它,努力去克服它,教训去成长,信念去战胜它。
样,我才能生道路断前行,实现自己梦想。
遭遇挫折时,我选择勇敢迎接它。
我记得曾经学校一次篮球比赛中,我队伍输给手。
我感非常失落沮丧,但我没选择逃避,而选择面挫折。
河南作文之2003河南高考作文题目
2003河南高考作文题目【篇一: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点评者: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议论类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四川考生)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甜蜜负担(四川考生)我爱唐装(湖北考生)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爱莲说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情役(广东考生)李白的泪水(河南考生)与你同行(河南考生)真理只有一个(湖南考生)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吉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漫谈“感情”“认知”(吉林考生)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校正情感‘(山东考生)情与理(陕西考生)第三种人(广东考生)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公则生明(江西考生)叙述类樱桃红了(河南考生)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喝茶(河南考生)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遭遇陷阱(陕西考生)真爱无言(河北考生)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米粒-谷粒-血汗(湖北考生)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竞标(河南考生)宝钗鸣冤(湖北考生)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陷阱(河南考生)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其它类无题(陕西考生)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吊屈原赋(甘肃考生)心扉感悟(河北考生)网里人生(浙江考生)——教师手记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花香(安徽考生)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孙膑访谈手记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贵州考生)谏王(河北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重庆考生)北京卷转折(文言文)转折上海卷杂熔炉高考试题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1998-200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
1998-200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第一篇:1998-200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1998年全国卷高考语文作文题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二、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
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列材料。
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副标题为“读报有感”,正标题自拟。
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今天在此间日本记者俱乐部试映。
这是一部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影片。
编导者出于反动的“自由主义史观”,否定侵略史实,极力鼓吹“太平洋战争是民族解放之战”的谬论。
他们蓄意策划该片,目的是想通过电影误导日本国民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唤起所谓的日本民族的“自尊”。
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5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对28名日本战犯开庭审判为主线,由始至终宣扬这一公正的、历史性的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并公然宣扬“日本无罪”。
影片极力粉饰东条英机,否定“南京大屠杀”,通过一系列情节,全面歪曲史实,否认和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部影片一出笼立即遭到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
4月20日,由几百名赞同者和许多赞同团体支持的“批判电影《自尊》会”正式成立,并一致主张严厉声讨这一歪曲历史事实的影片。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评析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作文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高考作文既有选拔的功能,也还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要给中学作文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方面是高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所给的提示作用。
在形式上,高考作文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对于检验学生在掌握某种文体和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上具有长处,而2003年的”话题”作文则是既给考生提供了《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给考生打开思路以及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等方面都有所启发,换句话说就是做了某些暗示,使难度略有降低,但又必须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来写,这一限制又使难度略有上升。
平心而论,这样的题目给考生相当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或者说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尽其才,各扬其长,各显其能。
?在内容上,高考作文的题材也应该尽量开阔、触及的面应该尽量宽广。
以近几年的考题为例,1999年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涉及到科学发展和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认知方法问题;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涉及到对人的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涉及到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而2003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则是让考生从感性或理性的层面探讨在面对事物时我们是否受到感情的影响。
2003高考语文作文
2003高考语文作文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
2003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家》,这是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话题。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存在,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是一个温暖的词语,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
在家里,我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亲戚朋友的问候,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在家里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温暖。
而家庭中的亲情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是一种默契和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而家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在家里,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父母会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相互学习和交流,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支持。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会鼓励我多读书多学习,他们会告诉我知识改变命运,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而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学习,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家,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
在家里,我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亲戚朋友的问候,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在家里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温暖。
而家庭中的亲情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是一种默契和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总的来说,家是一个温暖的存在,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给了我们无限的爱和温暖,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
家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无尽的力量和支持。
愿家,永远温暖而美好。
高考作文之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篇一: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67篇】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高考试题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议论类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四川考生)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甜蜜负担(四川考生)我爱唐装(湖北考生)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爱莲说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情役(广东考生)李白的泪水(河南考生)与你同行(河南考生)真理只有一个(湖南考生)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吉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漫谈?感情??认知?(吉林考生)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校正情感‘(山东考生)情与理(陕西考生)第三种人(广东考生)理智〃认知〃情感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公则生明(江西考生)叙述类樱桃红了(河南考生)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喝茶(河南考生)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遭遇陷阱(陕西考生)真爱无言(河北考生)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米粒-谷粒-血汗(湖北考生)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竞标(河南考生)宝钗鸣冤(湖北考生)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陷阱(河南考生)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其它类无题(陕西考生)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蓝色蛹〃金色蝴蝶(甘肃考生)吊屈原赋(甘肃考生)心扉感悟(河北考生)网里人生(浙江考生)——教师手记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花香(安徽考生)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孙膑访谈手记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贵州考生)谏王(河北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重庆考生)北京卷转折(文言文)转折上海卷杂熔炉议论类捕捉理性的灵光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
2003年全国高考B卷作文题
2003年全国高考B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作者:闻剑鸣来源:《小溪流(成长校园)》2003年第09期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识题又来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
要求跟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
“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文章的主题,比起往年比较单一的“诚信不可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
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情与理的抉择常常听到长辈们说:“中国是个人情大国,走到哪儿都得或多或少地讲点人情。
”诚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人治”时代,重人情轻道理的观念根深蒂固。
也许正因为这样,重人情千百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人的文化、社会的文化,甚至是国家、民族的文化。
帝君主身边有宠臣,父母膝下有宠儿爱女,感情的亲疏,确实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
俗话说“虎毒不吃儿”,身边至亲近的人,当然也是至可信赖的人,这确是无可厚非。
记得在看一部电影时听到这样一句对白:“中国人和洋鬼子有什么不同?就是中国人有人情味!”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常常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有机会体验人情味这种炎黄子孙所独有的文化而自豪。
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所学的知识的增多,我对“人情重于道理”、“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实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
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怎样去作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当高于一切的。
最近湖南省掀起了向郑培民同志学习的活动,有记者便专门采访了他的家人。
其中,他儿子的一番话令我深有感触。
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想过要凭借父亲的职位去帮助自己干什么,走进社会后也没想过靠关系,因为我知道一到了父亲这一关,我肯定是过不了的。
”感情亲密,并没影响郑培民清醒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他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旧踏实勤恳、无私奉献。
他们父子的这种高洁情操,在当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中国有悠久的“人情大国”的历史,但我坚信,感情亲疏将不会成为我们新一代接班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情与理,并不难作出抉择。
虽然把“重人情轻道理”变为“道理高于人情”这条路十分漫长,也将会十分难行。
但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翁的我们,拥有决心,拥有魄力,必定会将这条真理之路走阔、走好!跨越情感的感知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评析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作文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高考作文既有选拔的功能,也还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要给中学作文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方面是高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所给的提示作用。
在形式上,高考作文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对于检验学生在掌握某种文体和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上具有长处,而2003年的”话题”作文则是既给考生提供了《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给考生打开思路以及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等方面都有所启发,换句话说就是做了某些暗示,使难度略有降低,但又必须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来写,这一限制又使难度略有上升。
平心而论,这样的题目给考生相当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或者说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尽其才,各扬其长,各显其能。
?在内容上,高考作文的题材也应该尽量开阔、触及的面应该尽量宽广。
以近几年的考题为例,1999年高考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涉及到科学发展和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认知方法问题;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涉及到对人的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涉及到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而2003年的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则是让考生从感性或理性的层面探讨在面对事物时我们是否受到感情的影响。
作文: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我相信你
作文:2003年高考全国卷优秀作文·我相信你轻揭面纱,月姑娘把银白的清辉洒满大地。
微风轻轻拂,阵阵清凉抚摸着大地,然而吹进我心中却是丝丝冰冷:灵灵,真的吗?医疗事故?是的,灵灵是我最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她轻锁愁眉:但真的是意外,我是医生,不会……,她摸着脸颊上的疤痕,泪光闪闪。
我相信你。
我毫不犹豫回答,这个官司,让我来吧!不久之后,我见到病者和家属。
奇怪,那张脸,有点眼熟。
莫名的不安悄悄涌上心头,太(多)心了吧我想。
一个月后,那股不安的预感应验了,各种不利的证据直指灵灵,连那恶魔般的往事,也被挖了出来……灵灵,不用问了,她打断我,是他,我的疤,就是他,那个恶魔,那个地狱般的晚上,我永远忘不了。
我心头一震,一股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难道灵灵真的……我不敢往下想。
为什么现在才说呢?有关系吗?她冷冷地瞟了我一眼,不相信我,迟早还不一样?我是一个坏医生,是吧?她的语气里尽是嘲讽,眼眶湿湿,肩膀不住颤抖。
你们一样,都一样……她喃喃自语。
我望着她颤抖的背影,记忆中浮现一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一张工作严肃认真的脸,一张目睹病患康复后的衷心祝福的脸,鲜明的记忆告诉着我;灵灵不会这样干,凭我与她亲密的交往,凭我对她的了解,她一定不会。
灵灵我搂住她颤抖的身子,记得6岁时你为啄伤你手指的小鸟包扎的事吗?记得我们窝在被窝里谈理想时你说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吗?记得你搂住我紧为伤疤哭的那个夜晚你发誓要用医术帮助更多的人吗?你不会在病人身上动手脚,一定不会!相信我!你……灵灵惊喜大叫:你相信我?是的,我信我的感觉,老朋友了,感觉还会错吗?我调皮地眨眨眼。
凭我对她的了解,我的判断不会错。
谢谢!灵灵紧紧搂住我,强弊(憋)的泪水夺眶而出。
一个月后,案件没有进展。
我相信你。
我对灵灵说。
三个月后,对灵灵不利(的)证据出现了。
我相信你。
我对灵灵说。
九个月后,对灵灵不利的证人出现了,我相信你。
我对灵灵说。
二年之后,事情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
2003 年高考作文题目【篇一: 2003 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中青在线 2003 -06 -0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依照要求作文。
(60 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睦,必然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夜晚富人家里果然抛弃了好多东西。
富人感觉他儿子很聪颖,而思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够在现实生活动听到近似的故事;但是,也常有到好多不同样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办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定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资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很多于 800 字。
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遇题又来湖北夷陵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曹书德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资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
要求跟昨年同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尔后引出“话题”。
“注意”也同从前同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遇”的。
可不同样也是明显的。
第一是话题的限制性高出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样于“感情激动”“感情用事”“感情颠簸”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样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若是考生所写可是“感情与理智”“感情与判断” 等不涉及“亲疏关系”以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切合题意。
“亲疏”二字能够说是题眼。
其次,同从前对照,命题也给了必然的立意自由:考生既能够否认这种因“感情亲疏”以致的思想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所有等等;也能够必然“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盛意识等等。
文章的主题,比起从前比较单一的“诚信不能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北京卷作文题
北京卷作文题6月7日上午11:30,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
北京地区的高考作文题如下: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全国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5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江苏卷作文题今天上午开考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为话题作文,话题取自于《韩非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智子疑邻》,大意是:一个人的邻居和他自己儿子同时提醒他要注意防范小偷,结果他家丢了东西后,他怀疑邻居却夸奖自己的儿子。
题目提示考生,在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事情,我们认识事物有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要求考生以“感情亲疏远近”对认识事物的深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上海卷是话题作文《杂》“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
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占70分)上海卷作文题“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
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200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转折(上)
【高考作文】2003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转折(一)高考作文题十个海子的复活2003年3月26日晴献祭的黑毛羊死在三月四月的中间/众人的身后你活的三月四月这首诗献给你消失在三月四月中间的大地之王海子。
每年的今天,都会想起你,和你所有的诗。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这是你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首短诗,然后,你就离开了,带着你一生不变的坚持,到天堂,继续唱你的夜歌。
但是,我想,假如你真的还活在天堂,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你的死亡,是你生命中的一处转折。
因为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的复活你的诗,连同你的精神,活生生地出现在这个世界,并照亮了它。
你生前的寂寞我真的可以感受得到。
在那样一个时代,写作是一条真正寂寞的路。
许多文人融入了潮流,去追逐名利、地位而背弃了他们的灵魂。
唯有你,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坚守住自己的内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祈求黎明到来临。
只可惜最终,还是没有人懂你的诗,懂你的感受。
于是,你于是心力憔悴,宁愿沉睡,不再清醒。
所以,14年前的今天,你故意离去&&但幸好,你留下了你的诗,和你一生不变的坚持。
社会被震撼了,文学界被震撼了。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取向,并试着理解你。
你成了文学界的神话,诗歌的烈士。
于是,我看到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看到了你生命中重要的转折点。
每一个人都有失意的时候,但却不是每一个失意人的死亡都会为生命的转折点。
唯有用心生活,用心去爱,用生命追逐理想的人才会最终得到人们的认可。
说死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点悲凉。
但也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吧就像是屈原,或是王国维。
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啊!海子,活着的时候你定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被人赏识吧。
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如你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一生静默地守侯,也换来了死后的又一次重生。
死亡,是你们共同的转折点啊!小小的星从不被人注意,但当它化为流星,面对死亡时,去倍受关注。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篇一: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中青在线2003-06-0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识题又来湖北夷陵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曹书德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
要求跟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
“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文章的主题,比起往年比较单一的“诚信不可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2003 中国语文(卷一范文)
2003 中國語文(卷一範文)二小時完卷甲、作文(70分)本部三題,任選一題,作文一篇。
考生可用語體或文言寫作;語體文不得少於600字,文言文不得少於4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如文中需用姓名而試題又未有提供者,必須選用以下方格內的名字。
如有需要,姓氏可自由搭配;如欲為試題提供的名字搭配姓氏者,亦按此例處理。
一、有人說:「豐裕的物質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版本一(1)大綱:第一段:點出物質生活只能給予人們肉體上的舒適,卻不能帶給他們心靈上的富足。
第二段:質疑物質生活是否等同最美好的生活第三段:指出人生的價值在於心靈上的滿足第四段:肯定只要心靈富足,沒有物質享受亦可以是最美好的生活。
第五段:總結全文,指出每人心中最美好的生活各有不同,卻同樣追求心靈上的富足。
最美好的生活應是從心領悟,而不是以物質量化。
(2)範文:物質生活指人們在生活中所享受的各種各樣事物,如錦衣、玉食、名車、華廈等。
最美好生活的定義因人而異,我相信無人會否認最美好的生活就是活得開心快樂吧!有人將豐裕的物質生活與最美好的生活畫上等號,他們認為只要擁有無數的金錢,享受舒適的生活,就等如獲得生命的一切。
然而,物質生活只能給予我們肉體上的舒適,卻不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富足;它可以使我們豐衣足食,卻不能令我們開心快樂。
無疑,豐裕的物質生活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
每天不用勞作,就可以享受錦衣玉食,盡情玩樂,應該是一件愜意的事。
然而,這是否等同最美好的生活呢?人生存的價傎又是否只在於享受和玩樂呢?其實人生的價值不在於享受多少物質,而在於心靈能夠嘗到多少幸福。
能夠和朋友暢談,或與家人歡度假日,或幫助有需要的人,都使人心情暢快,感到幸福,最美好的生活亦不過如此。
試想想一位腰纏萬貫的富翁,雖擁有花不盡的錢財,享受到無窮的錦衣玉食,卻終日擔驚受,害怕被劫或被綁架,他還能夠享受生活的樂趣嗎?可見物質並不能滿足人心靈的需要,亦不能帶給人最美好的生活。
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3
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2003 《2003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大揭秘》
哎呀呀,说起 2003 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呀,那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呢!那一年的题目就像是一场特别的冒险。
我记得当时我还在上中学呢,听到那些参加高考的学长学姐们谈论作文题目,那叫一个热闹。
就说有个题目是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哇,这可有意思了。
我就想到了我自己的一件事。
有一次我特别喜欢一个玩具,觉得它简直是世界上最棒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好。
可是我朋友却觉得一般般,还说有很多缺点呢。
当时我就特别不理解,心想他怎么就看不到这个玩具的好呢。
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原来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真的会因为感情的亲疏而不同呀。
就像高考作文题目说的那样,我们不能完全被感情左右了对事物的判断。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想到 2003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就会想起我那个关于玩具的小经历,还真是挺奇妙的呢。
这就是我对 2003 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的一点小回忆和小感受啦,哈哈!。
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爱莲说(2003年全国卷)
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优秀作文:爱莲说(2003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爱莲说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它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它的濯清莲而不妖,喜欢它的柔情似水……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
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
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它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
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它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
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情人眼里出西施。
莲,让我觉得它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
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它,忽略了其它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白花争努,牡丹芍药,妍丽妩媚,使人为只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
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
对莲的喜爱,使我成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
在生活中,对事物的是非曲直,我们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吗?夜深了,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被这个问题烦扰着。
回忆的匣子被偷偷地打开,往事如水流过,重现眼前。
因对个别的崇拜,我成为他的守护者,旁人稍有异议,便拳脚相加,小伙伴们对之敬畏,便缄口不语,使我内心稍稍喜悦;因和亲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对错,不分青红皂白,硬着脸皮要站在朋友一边;因对个人稍有偏见,一出现可疑之处,聚焦点便投向他;因为自己的喜好盲目顺从,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发现,曾经,自己是如此没有主见。
成了失根的兰花,追逐的浮萍,飞舞的秋莲因风四散的蒲公英,我又当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认清每一事物,更应抛开我的个人感情,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主见,更能感觉自己的存在。
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间,不随山水、飓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独自开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没有人路过,仍开得那么鲜艳那么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题目集锦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上海卷作文题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
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70分)
北京卷作文题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