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合集下载

200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

200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

2003年湖南高考作文题目2003湖南高考作文题目:“遭遇挫折,我如何面”生活中,我总遇各种各样挫折。

些挫折让我感痛苦,些挫折让我失落,但无论何时,我都学勇敢面挫折,因只样,我才能生道路越走越远,才能断成长。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勇敢迎接它。

生活中没一帆风顺路,每都遇挫折。

挫折生考验,它能让我更清楚认识自己,也能让我更加坚强。

遭遇挫折时,我再逃避,而主动去面它,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

我相信,只心去面挫折,一定能够找克服它办法。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保持乐观心态。

挫折生中可避免一部它可能让我感痛苦失落,但只我保持乐观心态,能更好应挫折。

遭遇挫折时,我告诉自己,只生中一道坎,只勇敢去面一定能跨过去。

我积极心态去看待挫折,相信自己能力克服它。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断努力。

挫折生考验,只通过努力,才能克服挫折,实现自己目标。

遭遇挫折时,我轻易放弃,而更加努力去追求自己梦想。

我相信,只断努力,一定能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生价值。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挫折生老师,它教我如何成长,如何面困难。

遭遇挫折时,我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出发。

我相信,只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更好应挫折,走向成功。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坚持自己信念。

挫折可能让我怀疑自己选择,但只我坚持自己信念,能战胜挫折。

遭遇挫折时,我坚定告诉自己,我所选择道路正确只坚持走去,一定能成功。

我坚定信念去面挫折,让它成我前进动力。

遭遇挫折,我如何面?面挫折,我选择勇敢、乐观、努力、吸取教训、坚持信念。

因我知道,只样,我才能生道路越走越远,才能断成长。

让我勇敢面挫折,积极心态去迎接它,努力去克服它,教训去成长,信念去战胜它。

样,我才能生道路断前行,实现自己梦想。

遭遇挫折时,我选择勇敢迎接它。

我记得曾经学校一次篮球比赛中,我队伍输给手。

我感非常失落沮丧,但我没选择逃避,而选择面挫折。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下)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下)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下)2002年叙述类樱桃红了去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家门前的樱桃树第一次开了花,美丽极了。

那天,我穿着新式检察官服,第一次参加提审犯人。

没想到还真发生一件意外的事情。

“怎么是你?玲?” 我脱口而出。

我实在没想到,我第一次审问的对象竟是我高中时同桌——玲。

上学时,玲对我很好,每年她家樱桃红的时候,她总是一大早就捧着樱桃在我上学必经的路口等着我。

那艳如红玉的樱桃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是我对玲的甜美回忆。

而今相逢,我们竟然近在咫尺却身处两个世界里。

素品的侵蚀,已让玲的眼睛变得混浊,干裂的嘴唇透着青色,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

看着可怜的玲,我一句也没有再询问她,从头到尾都是老赵一个人问的,我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玲手捧樱桃的笑靥和那张痛苦的脸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

后来,玲被拘役5个月。

出狱那天,我去送她,把手机号告诉她,叮嘱她稳下来给我打个电话,并说:“玲,我家也种了一颗樱桃树,等樱桃红了,我也送樱桃给你吃。

”玲没有给我打电话,一切都像门前树上的樱桃花一样随风飘散了。

今年春天里的一天,翻开卷宗,我再一次惊呆了。

因为玲的名字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她是这起绑架案中唯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一天傍晚,我正坐在窗前看雨点打在开满樱桃花的树上,电话响了。

是玲打来的,“我该怎么办?……”她抽泣着说。

“你只有一条出路,回来吧……或许,等樱桃红了……”,电话的那端忽然没有了声音,玲的声音最后听起来细如游丝,我拨她打来的手机号码,却无人再接听。

樱桃花落了,露出一个个绿豆大小的青樱桃。

我忽然发现门前树上远远看去已经一大片红了,我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要把它送给昨晚已经回来自首的玲。

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文章双线并行:樱桃的成熟和“我”的成长。

而樱桃成熟又不单是起了线索的作用,还象征了“我”的成熟;“我”的成熟又与同桌“玲”的刑事案件并行。

这种结构可说是作者匠心独运,体现了考生高超的写作技巧。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2)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2)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点评者:四川省金堂中学童华池议论类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 (四川考生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甜蜜负担(四川考生我爱唐装(湖北考生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爱莲说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情役(广东考生李白的泪水 (河南考生与你同行 (河南考生真理只有一个 (湖南考生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吉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漫谈“感情” “认知” (吉林考生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校正情感‘ (山东考生情与理(陕西考生第三种人(广东考生理智 ·认知 ·情感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公则生明(江西考生叙述类樱桃红了(河南考生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喝茶(河南考生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遭遇陷阱(陕西考生真爱无言(河北考生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米粒 -谷粒 -血汗 (湖北考生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竞标 (河南考生宝钗鸣冤(湖北考生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陷阱 (河南考生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其它类无题(陕西考生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蓝色蛹 ·金色蝴蝶(甘肃考生吊屈原赋(甘肃考生心扉感悟(河北考生网里人生(浙江考生——教师手记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花香(安徽考生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网络个人主页设计“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孙膑访谈手记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永夜—— 2050年第 364个清晨(贵州考生谏王(河北考生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 (重庆考生北京卷转折(文言文转折上海卷杂熔炉高考试题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试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2003高考语文作文

2003高考语文作文

2003高考语文作文2003年高考语文作文。

2003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家》,这是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话题。

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比重要的存在,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是一个温暖的词语,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

在家里,我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亲戚朋友的问候,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在家里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温暖。

而家庭中的亲情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是一种默契和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而家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在家里,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父母会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相互学习和交流,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支持。

我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会鼓励我多读书多学习,他们会告诉我知识改变命运,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而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和学习,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家,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

在家里,我们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亲戚朋友的问候,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

我记得小时候,每当我在家里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在我身边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温暖。

而家庭中的亲情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是一种默契和情感的交流,让我们感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总的来说,家是一个温暖的存在,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给了我们无限的爱和温暖,它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记忆,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温暖。

家也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和希望,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会一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无尽的力量和支持。

愿家,永远温暖而美好。

2003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03四川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3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走进眼镜店,有色眼镜,琳琅满目:浓墨、墨绿、浅橙、深棕……选一架?戴上浓墨,黑云压顶;佩上墨绿,置身莽林;架上浅橙,风扬沙尘;扣上深棕,满眼咖啡……摘下来,哦,原来晴空万里,世界是这样本色。

走出眼镜店,我生出许多联想……想到了天雨墙坏的宋国人,他戴着蔚蓝色眼镜看儿子,看出了预见的智慧,因为那是家人,上阵还要父子兵呢!戴起蛇绿色眼镜看邻人,看出了狡诈和邪恶,因为那是外人,防人之心不可无呀!想到了道光皇帝罢黜林则徐,禁烟条陈再好,他毕竟是汉员,戴上青冷近视镜,可信不啊!琦善再庸碌无能,奸佞贪婪卖国,可终究是一家人,戴上粉红老花镜,不用他用谁?想到了日韩世界杯,全体韩国公民,包括总统金大钟,他们都怎么了?面对不公正的裁判带给韩国队的胜利,起立欢呼,民族情结也可以异化成有色眼镜吗?在这里,我只想讲一个突然想起的小故事……小学那会儿,“三好生”由同学们选。

记得四年级时,班里有个女孩羞怯拘板,又倔头倔脑,没有什么朋友,更不会亲合老师。

同学偶尔提到她,总叫“老蔫儿”。

谁也没想到,这“老蔫儿”期末居然考了个第一。

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

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

2003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答案详解及分析1.B。

B中加点字读音都为lì。

A中盥(guàn)洗,其余为huàn;C中“雄关险隘”中的“隘”读音为“aì”,其余为“yì”;D中的谄(chǎn)媚,其余都为“(xiàn)。

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可能感到生僻的豢养、盥洗、霰弹也都在课本中出现过。

2.A。

B:应为伶牙“俐”齿;C: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应为通“牒”。

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与其意相同的例词有“本分”和“过分”。

“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为“靠近“之意。

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

这三个词用字都正确,学生容易看错。

3.C。

“莅临”与“亲临”都是“来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意”,后者则强调“亲自到达”。

①句中强调孙穗芳女士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所以排除A、B。

“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

但是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

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多为大型项目,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据此可知本句应为“规划”。

“不是/而是”表转折,“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③句的文意很显然应选择“不仅是/而且是”。

本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根据第一词或第三词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4.D。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

2003年全国高考B卷作文题

2003年全国高考B卷作文题

2003年全国高考B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3年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语文高考满分作文English:In the 2003 Chinese language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 the perfect essay discussed the theme of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Globalization Era". In this essay, the author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romoting and preserv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ace of globalization. The essay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o understand and cherish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beliefs, and customs. It also stre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sharing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orld as a means of foster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 The author proposed various ways to achieve this, such as 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language, philosophy, and arts on a global scale. The essay concluded by encouraging the readers to take pride in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ever-changing globalized world.中文翻译:在2003年的语文高考中,满分作文讨论了“全球化时代的传统中国文化传播”这一主题。

200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2003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2003年‎满分高考作‎文(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评析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作文题,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高考作文既‎有选拔的功‎能,也还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要‎给中学作文‎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方面是高‎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所给的提示‎作用。

2003年‎的“话题”作文则是既‎给考生提供‎了《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给考生打开‎思路以及在‎文章的立意‎、选材等方面‎都有所启发‎,换句话说就‎是做了某些‎暗示,使难度略有‎降低,但又必须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来写,这一限制又‎使难度略有‎上升。

平心而论,这样的题目‎给考生相当‎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或者说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尽其才,各扬其长,各显其能。

眼睛上的窗‎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深山,每1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

人呢?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的‎3种最宝贵‎的情感,金钱可以买‎到名车豪宅‎,但在这3种‎情感面前,它连街头流‎浪的乞丐都‎不如。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作者:闻剑鸣来源:《小溪流(成长校园)》2003年第09期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识题又来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

要求跟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

“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文章的主题,比起往年比较单一的“诚信不可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智子疑邻》二解——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分析

《智子疑邻》二解——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分析

《智子疑邻》二解——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分析 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智子疑邻”,是取自先秦诸子散文诗词之一《智子疑邻》,有“先秦诗词的贴近现实、应用范围的广泛”的特点,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其文意如下:若问端午何处看?智子疑邻老家年。

更有几家相遥比?唯见仁义处处仙。

”这一命题非常有创意,它引导学生把遥远的先秦文化宝藏与当今时代“仁义”的精神联系起来,使先秦文化与当今社会相辅相成,激发学生大胆活用先秦文化,为当今时代凝练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贡献新的力量,既继承古人的文化精神,又创造新的文化现象,以此来引领学生学会把先秦文化和当今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大胆思考,从而能在作文中呈现较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作文表达。

从学生收获角度看,先秦文化既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又以其宏大的文化精神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还要求学生实现理想的道路,并努力践行“仁义”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自身的道德高度。

再从考试角度看,有关“智子疑邻”的命题,鼓励学生把遥远的先秦文化宝藏应用到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先秦文化精神来解决当今存在的种种难题,它更有助于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化思想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运用先秦文化构建现代文化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笔水平。

以智子疑邻的典故可分析出它的社会意义,将“仁义”的精神引入到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深远影响,正真正诚的友谊犹如先秦时期智子疑邻那样,值得我们去铭记,更可以实践于现实社会中,使“仁义”的精神得以传承。

总之,以上论述可以说明:“智子疑邻”的典故,源于先秦文化,但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既可以用来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注重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兼具知识性、道德性的思想觉悟,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提供一定的贡献。

2003年云南高考作文题目

2003年云南高考作文题目

2003年云南高考作文题目【范文】。

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是人生的目标。

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帮助更多的人。

小时候,我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了向往。

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去了医院,医生给我治病,我觉得他们是最伟大的人,他们能够救死扶伤,帮助病人走出疾病的阴影。

从那以后,我就立下了志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我每天都会认真听课,认真做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知识。

我还经常去医院实习,亲身体验医生的工作,了解医生的工作环境,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知道,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除了学习医学知识,我还要具备一颗爱心。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医生要有爱心,要关心病人,要为病人着想。

我要学会倾听病人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和鼓励。

我要用自己的爱心,温暖每一个病人的心。

我的梦想不仅仅是成为一名医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我要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爱心,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出疾病的阴影,重返健康的生活。

虽然实现梦想的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我会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医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帮助更多的人。

我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信我,我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及评析

万方数据下面是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材料和要求,以及本刊特别邀请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所推荐的满分作文(全文未经删改,插图为编辑所加)。

推荐老师对这些作文均进行了评析。

本期选登的文章均为由文言文写作的高考满分作文。

作文材料和要求: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子青史矣。

君沉汩罗,去今两干余载矣,夫两千余载之中,屈理而从情者,不可尽数,今日光华闪耀大地,然此事仍无有断绝之时,余作此文,毕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华,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从理,如此,则官不贪,如此,则民不奸,如此则百姓直田享用不尽矣。

怀王于冥冥之中,定当后悔不迭,特以为情乃理之末,而理为情之始也,理从情而家不立,则国不治,则天下难平,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岂不如此哉?点评: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考场佳作。

作者用文言文写作,一挥而就,且文采裴然,显示出深厚的古文功底。

文章文笔流畅,骈散结合,巧用修辞,议论精辟,巧扣话题一一从屈君之沉汩罗,留下警钟长鸣:“理从情,则家不立,国不治,天下难平。

情从理,则行路之人,可为骨肉之亲;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

”正体现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事为镜,可以明道理之理由。

作者了然中国古代历史,熟悉古人命运,将古今融于一炉,谈古讽今,悲悯古人,折射现实,观照当今,纵论感情与政治的关系,弘扬真理,鞭苔邪恶。

(唐仕伦)比喻訇——蔓夜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

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

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识的正;。

却衍利31;£0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昵?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3年河南高考作文题目信任

2003年河南高考作文题目信任

2003年河南高考作文题目信任一天终于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

信任是一缕阳光,照亮整个混浊的大地:信任是一阵清风,吹拂着万物,信任是一种芬芳,点饰着人间。

记得前不久语文老师教我们一篇文言文蔡勉丹坚还亡友则,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古时候有个叫蔡磷的人,朋友把千两百两寄放在他家里,没有立下字据,不久朋友便不在了。

蔡磷还坚持把钱还给并不知道这件事的友人儿子,学过之后,我心里不禁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一酸甜苦辣咸都有,真不是滋味。

再看看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社会,真是让人钦佩古人的勇气与道德啊!友谊需要信任你是不是偷了我的钢笔,那可是我钢刚买的高档货啊!你,我只不过昨天跟你借了一小会,今天丢了就怀疑我不是,我也只是问问你而已。

如果你真的拿了,你现在就还我,我们朋友还有得做。

两个人就这样吵了起来,老师调节他俩的情绪后,最终在地板上捡到那支钢笔。

原来钢笔是不小心落下的,他们低着头,红着脸,惭新愧无语。

如果友谊多一点点信任,少一些怀疑,那还会如此尴尬吗?亲情需要信任你怎么这么晚回家啊!在外面鬼混?母亲町着儿子大吼道。

没有啊!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今天是老师讲科拖了一些时间。

儿子冷静地替自己解释着。

“是啊,别人都说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叛逆,反正随你啦!”母亲摇了摇头。

“你怎么可以这样不信任我。

不信你拨我们老师电话啊!”儿子难过极了,把脸甩向一边,随后母亲拨通了老师的电话,“对呀,刚才我讲课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他才这么晚回家的,噢,真是对不起了”原来真的如此。

母亲愣住了,呆呆地站在原地。

儿子叹了口气,“砰”的一声门关上了。

如果亲情之间多点多点信任,那会如此吗?爱情需要信任,你怎么每天都加班啊?妻子疑惑地问。

“哪知道,老板要求!”丈夫回答得很平静。

你可不要抛弃我们母子俩妻子紧张的说。

嗯,丈夫转身离去。

妻子四处跟踪打听,才发现丈夫真的没欺骗她,你为什么不信任我?丈夫大叫。

我妻子低着头,什么也没说。

如果爱情多点信任,电视上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夫妻官司了。

2003年河北高考作文

2003年河北高考作文

2003年河北高考作文
2003年的河北高考作文题目是《成长的烦恼》,这个题目给了考生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年龄段,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成长的烦恼,或许是学业上的困扰,或许是人际关系的纠葛,又或许是内心世界的挣扎。

成长的烦恼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但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烦恼,却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努力的。

在学业上,成长的烦恼表现为学习压力大、成绩不理想、选择困难等等。

高考
前的紧张备战,大学专业的选择,都是让我们感到烦恼的事情。

但是,正是这些烦恼让我们更加努力,更加坚定地走向成功。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努力学习,积极面对挑战,相信自己,才能最终战胜学业上的烦恼。

在人际关系上,成长的烦恼可能来自于与家人、朋友、老师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家庭的期望,朋友之间的误会,老师的批评,都可能让我们感到烦恼。

但是,成长就是要学会处理这些关系,学会倾听、理解、包容和沟通。

与家人多沟通,与朋友多交流,与老师多沟通,都是解决人际关系烦恼的有效途径。

理解和包容别人,也是培养自己成熟的重要方式。

在内心世界上,成长的烦恼可能来自于自我认知、情感宣泄、人生观念等方面。

青春期的情感波动,对未来的迷茫,对人生的困惑,都是内心世界的烦恼。

但是,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都是帮助我们解决内心烦恼的途径。

总的来说,成长的烦恼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
需要正视这些烦恼,学会面对和解决,才能真正成长为更加成熟和坚强的人。

相信自己,勇敢面对,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成长的烦恼,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心中的天平》

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心中的天平》

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心中的天平》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林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因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

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

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选择什么作为量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看来,道德、理智、责任、信仰等都很重要,关键在于,你选择的量度是否能既有利于自己又不损害别人的利益。

一个人如果能用理智控制住感情,会使他显得亲切而又冷静;一个人如果能用道德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高尚而又真诚;一个人如果能用责任感控制感情,会使他显得坚毅而又可信。

我欣赏李白的狂放洒脱:爱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爱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尊。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更能理解并接受杜甫的现实感、沧桑感。

人,不能总活在梦想中,更不能活在自己随意释放的感情中。

不盲从自己的感情,在现代社会显得更为重要。

以商界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曾涌现出多少一夜暴富的企业,却总因抛不开″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任意进行而最终分崩离析,被市场经济的洪流卷走。

反观海外的大企业,能成功立于商场不败的原因,正在于引入了用理智而不是感情管理企业,用市场作为自己的风向标。

香港首富李嘉诚,送两个儿子出国留学,却在儿子们学成归来后让他们从公司底层干起,有人说他冷酷,而事实上,正是这种排除掉亲情干扰的“冷酷”,真正使他的儿子得到了锻炼,成为香港新一代年轻有为的富豪。

心中的天平应架设在稳固的基石之上,感情虽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好自己的量度,只有这样,才能拨云见日,选择到自己应走的那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分等例析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分等例析

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分等例析
焦文林;罗小军
【期刊名称】《中学语数外:高中版》
【年(卷),期】2003(000)011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焦文林;罗小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一道成功的作文题——浅评2003年高考作文题(全国卷) [J], 丁卫东
2.发掘生活积淀成文并非难事——浅谈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的写作 [J], 张国学
3.古为今用平中出奇——2003年高考作文(全国卷)命题纵谈 [J], 周仁良
4.哲学思辨:高考作文题的内在要义
——例析2017-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特点及思辨培养路径 [J], 黄媚
5.2003年高考作文分等例析 [J], 焦文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青在线2003-06-08
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识题又来
湖北夷陵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曹书德
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

要求跟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

“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

文章的主题,比起往年比较单一的“诚信不可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是一“紧”一“松”:话题进一步“收紧”,而主题却在“放松”。

但是,给话题添加这么多的限制实在有些为难考生。

又是“感情”又是“亲疏”又是“认知”,而且还要把这几者结合起来,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很难驾驭的。

话题限制多了,不说是让人走死胡同,但肯定是个很窄的巷子。

高考作文一直把价值观、道德观放在突出的位置,立意压倒一切的倾向带来了许多弊端。

今年的作文立意尽管不直奔道德观,但哲理意味浓郁,考生对“情感亲疏”和“事物认知”关系的认识水平高低将决定文章立意优劣,语言表达的地位仍未得到有效重视,这也许还是遗憾。

北京卷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喜与忧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韩军
“转折”这个话题,我觉得是一个非常适合考生的话题:学生可以从自我人生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广泛地谈“转折”。

也就是说,考生们拿到这个话题时,是非常容易上手的,思维是非常容易展开的,思路是非常广泛的。

容易展开思路,就容易点燃考生的写作热情。

这是喜。

但也有忧。

去年的北京高考作文话题是“规则”,今年是“转折”。

这两个话题,大家一眼就看出,去年所针对的背景是韩国世界杯足球赛和中国加入WTO,而今年所针对的背景,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由第三代向第四代“转折”,或者非典危局肯定会过去,历史会有新转折、新转机。

我的“忧”正在于此。

去年和今年的话题内容大体都被我“猜中”了。

我相信,同样猜中的还大有人在。

如果,出题人出的题目比较容易让人猜中,那么考试的意义就不大了。

问题的关键是,作文题目为什么容易被猜中呢?就是因为出题人太喜欢跟着热点走,跟着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体育方方面面的热点跑。

跟着热点跑其实也未尝不可,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

但是我要说,跟着热点跑,似应跟得远一点,婉曲一点,不应太直白、太切近。

上海卷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

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一道体现开放精神和素质教育的作文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
这几年,高考作文题虽然有了很大的开放度,题目越来越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但总体上说,还受着较大的限制。

比如2002年《面向大海》《心灵的选择》或局限于一种心态,或涉及道德范畴,指向性较强。

而“杂”这个话题,比过去更开放,更少约束,更重思辨,更重文化底蕴,更能拉开差距,体现出考生的真实水平。

从内容上讲,“杂”可以反映人的素质,它体现了学问的广博。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这个“博”也就是杂。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强调专。

强调深,而忽视了“博”,忽视了“杂”,忽视了“多元”。

其实,即使是科学研究,如今也讲究“边缘化”,也讲一点杂。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杂”和“窄”的关系,对教育进行反思。

文章还可以写“杂”和“专”的关系,“博”和“精”的关系。

在两者关系中,体现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从形式上讲,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某件事,某个经历,写出“杂之美”;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谈谈对“杂”的理解,阐述“杂之理”;更可以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写出“杂之趣”。

我认为,这个题目出得好,还在于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

题目并不大,却可以小见大。

使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比起2000年上海卷“世博会”,2001年上海卷关于文化传统的话题,都更能自由发挥。

但发挥得如何,要看考生的学问根底,看他们的知识面、阅读面,看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心和理解的程度。

“变”是作文题的生命线,近几年来,上海的作文题不断变化,使考生难以猜题押题,从而促使其在读书、写作、做人这些根本问题上下功夫。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作文题就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