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1精编版《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滴水穿石”“启示”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3、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古今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三、课前准备:录音、课件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
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
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词通文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
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3、提出自读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课文(3)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学生根据要求自学)4、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本草纲目、小贩、迷恋、专利权、自勉、(先自读,指名读,最后齐读)(2)学生读后说说自己以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然后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并评读)(4)说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第一自然段)(学生回答)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除了写水滴的故事外,还写了人的故事,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写了哪几个人的故事?2、指导读好“滴水穿石”的故事。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
4.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用本课具体材料,让学生们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 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精神的体会,提高表达能力。
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收集一些名人事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 •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同学们,水能够把有棱角的小石头,冲刷成光滑的鹅卵石,这种自然现象能否让你产生些联想和启发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得到启发一一石的启发》、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持之《滴水穿2.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生词读音。
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本草纲目安徽碳粒白炽灯给予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由一个“滴水穿石”的奇观所得到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精读领悟1.自由读课文思考:(1)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安微广德太极洞内出现的一大奇观一一滴水穿石。
第二自然段:写了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第三自然段: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中外名人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第四自然段:写了雨水为什么不能穿石的原因。
第五自然段:点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2021年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2021年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2021年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一、说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
__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
同时__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__。
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__,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
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1、品词析句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
22.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_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精品】五年级上语文(教案)苏教版22.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刻理解课文,从而受到启发。
4.学习作者用事实证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借用本课具体材料,让学生们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使自己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在举例中加深对“滴水穿石的启示”精神的体会,提高表达能力。
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收集一些名人事例。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见过鹅卵石吗?它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鹅卵石外形光滑圆溜,是水流长年累月冲刷而成。
2.同学们,水能够把有棱角的小石头,冲刷成光滑的鹅卵石,这种自然现象能否让你产生些联想和启发呢?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作者从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得到启发——《滴水穿石的启发》二、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 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生词读音。
日雕月琢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本草纲目安徽碳粒白炽灯给予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由一个“滴水穿石”的奇观所得到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三、精读领悟1.自由读课文思考:(1)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写了安微广德太极洞内出现的一大奇观——滴水穿石。
第二自然段:写了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第三自然段: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等中外名人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第四自然段:写了雨水为什么不能穿石的原因。
水滴石穿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几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说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
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
《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理文,如何做到“说理不轻文”,使得说理文教学也可以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我们都知道,语文的人文性是以“语言”这个工具为载体的,本节教学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说教法接下来,我就谈谈对于这篇文章的教法:1、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本课时我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利用课件创设情景,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看图片,引学生入境,让学生快乐地感知、感悟和创造。
、3、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
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精选5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精选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__,叫《滴水穿石的启示》。
它主要写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石缝中滴落在石块的同一个地方,经过了几万年,终于滴穿了石块,形成了滴水穿石的奇观。
还讲述了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成为了发明家。
齐白石每天坚持作画,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们都是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了成功。
又拿雨水和水滴作对比,从反面再次说明这个道理。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干什么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肯定能成功。
但是,如果你半途而废,不能坚持,那你什么事都干不好。
就像下的雨水,从高高的天空落下来,力量远比水滴大。
但是就因为雨水不是持续不断地滴落在一个地方,不能“目标专一”而且“持续不断”,所以就不能“穿石”。
人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
就拿我们班级的情况来说吧,就有人因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而取得好成绩。
王晓冰是我们班的同学,她从小就喜欢跳舞,从四岁多就开始参加舞蹈培训班,现在已经学了六年。
她的房间里挂满了她舞蹈考级的奖状和证书,电视上也能看见她轻盈、优美的身影。
王晓冰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她六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朝着自已的目标刻苦努力。
我们班还有个叫赵豪的同学,他就没有王晓冰那滴水穿石的精神。
赵豪的兴趣广泛。
他曾经学过画画,但因为觉得没有意思,而只学几天。
他又学了二胡,却又因为二胡太难拉,也没学多长时间。
最后,赵豪什么也没有学会。
像他这样,干什么事都目标不专一,不能坚持,怎么能够成功呢?同学们,我们可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
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滴穿”一块块“顽石”,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2“滴水穿石”,这你一定会说小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怎么可能把石头滴穿了呢?这是因为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把石头滴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
这篇课文对学生而言,内容很清晰,说明的事理很明确――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被水滴穿了的石块的“奇”引出作者的观点、感想,接着列举三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和揭示作者的启示。
作为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本文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课文由自然界中的一个现象引发出来。
二是所列举的例子的典型性――古今中外,正反结合。
三是在语句表达中设问句和反问句及四字成语的运用特色。
第四,这篇课文所讲的道理虽然简单,但作为教材,我们要指导学生与前文中的事例相联系起来,互相关照,指导学生潜心地通过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防止停留在对道理的单纯理解上。
这些特点正是这篇说理性的文章要传达给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鉴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感受成语在文章中的表达意味。
3.能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体会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4.理解文章举例的典型性。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体会文章所揭示的道道2.理解文章举例的典型性二、教法和学法1.理解事例的典型性:对于说理性的.文章在表达上,理解事例的典型性是重点。
我采用换事例的方法,既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省略号,同是也理解事例的典型性――古今中外。
同时明白这样让读者更加信服。
2.联系课文,加深对道理的理解:找出三个事例中人物的“滴水穿石”的精神的词。
采有反复朗读的方法,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如“李时珍二十年访名医,尝草药,终写成《本草纲目》,告诉我们――读”。
并与雨水比较,找出雨水“目标不专一,不持之以恒”,再次加深理解。
3.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概括课文的内容。
通过讨论,研究,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并明白举例要典型。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奇观1.板书课题:课题中的启示在文章的哪里?齐读2.这个启示,和我们人生的很多道理一样,也来自大自然中的一个奇观?它是怎样形成的/(抓住“同一个地方,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同一个地方就是锲而不舍、目标专一,几百年就是日雕月琢、持之以恒)(二)概括事例领悟特点1.自读,概括举了哪些事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号。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第二课时,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做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文章。
课文通过写滴水穿石的奇观,告诉我们,我们做事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并通过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以及雨水落地的反例证明了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要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脉络清晰,说服力强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
二、目标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如下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
掌握议论文正反论证的写作方法。
3、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的道理,并感悟学习也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才能成功。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读,感受文章说理的严密性和号召性。
本课教学重点是:1、懂得滴水穿石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持之以恒,目标专一。
本课教学难点是:1、在理解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基础上,感悟学习也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并能付诸行动。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教学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孩子的潜在智能。
为此,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这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以读促学、以读促悟,在感悟道理的同时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其次,我还将采用品词析句法,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特点,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完善对细节的感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
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知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同学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需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楚,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假如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赐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同学领悟要实现美妙的抱负,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支配读、说、写三个环节,培育同学的语文学习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同学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绽开争论,让同学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紧接着让同学说说假如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是什么让他们能够胜利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支配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同学真正的学习。
课文讲到这里,可以支配同学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需让同学课前有所预习预备。
关心同学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
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词语积累,让同学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范文三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k At左精髓: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
(板书:的启示)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1 、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
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1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1一、教案背景在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中,有一节关于“滴水穿石”的课程,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通过反复努力,深耕细作,不断积累,最终达到成功的过程。
这节课可以帮助学生锤炼毅力和耐心,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了解“滴水穿石”的故事。
2.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树立“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学习理念。
3.引导学生思考成功的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努力,并以实际经历去体验总结。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中的寓意以及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互动法: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显示图片:一块木头上长出了许多圆形凹陷的痕迹。
•引入问题:你们看到这块木头,这些圆形的痕迹是怎么来的呢?2.讲授•讲解故事:讲述“滴水穿石”的故事,并解读其中寓意。
3.互动•提问:你们现在掌握了哪些“滴水穿石”的经验和方法?•讨论:分小组讨论如何通过“滴水穿石”的方式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4.总结•总结:通过学习和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和体会?•抽象:将学到的“滴水穿石”的经验和方法抽象出来,形成口号:坚持不懈,努力不止。
五、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通过“滴水穿石”的方式悟出生活中的道理。
•考试安排: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小组比赛,展示自己通过“滴水穿石”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了解了“滴水穿石”的故事,并深刻领悟到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他们也明白了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好处。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反思,吸取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一、说教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这是一边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__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的复述课文2、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__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__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三、说教法五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过渡,对事物的认识仍需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法、辅助教学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融会声、图、文并茂诵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以激起学生美的感受,在诵读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2、任务驱动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我都设计了一些问题,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任务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
)3、朗读感悟法(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让学生喜爱朗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说学法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如:自己确定学习方式,结合课本,也可以参阅课外读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互助,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协作精神。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通用5篇)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通用5篇)《滴水穿石的启示》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下面我主要从六个方面作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教材第九册22课的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
这篇课文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非常的合理而又独具匠心,因为前面安排了几篇写人的文章,他们都取得伟大的成就,这些人的成功,为学生学习本文作了情感铺垫,为学生学习本文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本课是对前面人物的理性提升又是对学生的一个精神引领。
课文思路清晰,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
首先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由此引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观点。
接着课文又从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以及“雨水”不能“穿石”的事例正反两方面来论证这一观点,最后既全面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又给我们提出希望。
二、学情概述:这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几年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有很大成就的人,本单元前面几篇写人的文章又为他们学习本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四年级所学《说勤奋》、以及这学期所学《陶校长的演讲》等文章,学生对说明事理的文章已经有所了解,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这类课文还是比较喜欢的。
而通过本文得学习,学生能够明白虽是同类文章,但表达方式是不尽相同的。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揣摩文章通过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学习这种表达方式练习写读后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揣摩文章通过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滴水穿石”的内涵。
五、设计理念新课标中提倡“有效教学”: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落实有效初读,做到书没读熟不开讲,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其次是要凸显年段要求,文本的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悟其表达效果。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1一、关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
课文从奇观引出启示,然后列举名人事例证明启示,最后揭示启示。
全文层次清楚,说理充分。
在苏教版教材中,像这类说明事理的课文从四年级起每册均有安排,如《说勤奋》、《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
它们的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都大同小异。
从结构上看,都有一个议论文的大体框架;从写法上看,都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此类课文,我觉得正确定位,科学把度是十分关键的,否则就很有可能步入教学的误区。
误区之一是迷失语文教学的本性,把它当成思想品德课来上。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导向作用。
应该说,这类课文在这方面的教育资源更为显性。
但是,如果我们凭此就把教学的立足点、着力点定位于此,加以浓墨重彩,大做文章,那就极有可能丢失了语文课的本位意识。
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解读课文,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地去感悟为人处事的方法、人生的哲理。
“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追求的效果。
误区之二是忽视课文特点,把它当成一般的叙事写人课文上。
这类课文举例部分是重点,但所举事例是用来说理的,而不是为了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品质、刻画人物形象,因此,叙述事例大都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
在教学时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探究事例和所说明的道理的联系上,要着眼整体,有的放矢,避免张冠李戴、一叶障目。
误区之三是偏离教学重点,把它当成写作知识学习课上。
这类课文的写法是很有特点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此有所领悟。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说: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但教师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度,要力求深入浅出。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精品)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同时又是这一主题的总结与升华。
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明白滴水穿石的道理。
2、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初步掌握通过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并将这种能力和方法进行迁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整理文章脉络以及用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二、走近水滴,感知力量。
同学们我们平常见到的小水滴的力量大不大,(不大)可以用一个词(微不足道)来形容。
水滴的力量那么小,为什么太极洞内的水滴能把顽石滴穿呢?雨水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那么大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生答。
看来目标转一,持之以恒太重要了。
人一旦具有这种精神,也会取得不平凡的成就。
三、品读名人,感受精神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看看文中介绍了哪些名人?把你感受深的语句画下来,反复地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要养成边读书边做批注的好习惯。
2、学生谈感受。
书中介绍了哪些名人?师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让我们走进名人,感悟他们的精神。
可以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我的感受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说课稿

1.故事梗概:简要列出故事的主要事件和结果。
2.关键词汇:列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重要词汇。
3.修辞手法:标注课文中使用的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4.寓意理解:解释课文所传达的坚持不懈的寓意。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视觉辅助,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设计好板书草图,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更新板书内容,保持信息的条理性和清晰度。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如对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初步了解,以及基础的生字词认读能力。然而,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课文深层次寓意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分析。
2.在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时,可能缺乏足够的想象力。
3.部分学生可能由于阅读量有限,对故事内容把握不够准确,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3.我会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4.我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坚持不懈”的短文。
2.复习本课的生字词,并选择三个词语,每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3.阅读一篇与“坚持不懈”相关的文章,并写出读后感。
5.最后,我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以确保他们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词语填空:提供一段文本,让学生填入适当的生字词。
2.创意写作:让学生运用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
3.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语文滴水穿石的启示三.docx

最新整理五年级语文教案滴水穿石的启示三资源类型:教学设计资源提供者:白丁资源名称及内容:预习要求: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
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
4、初步感受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几天我很高兴,想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见到了我的老朋友。
1987年我和同学一起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穿过宜兴城,来到宜兴与安徽的交界处广德的太极洞游玩,当时有一景点“滴水穿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几年后,我带着学生再一次游览太极洞观赏了“滴水穿石”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位不出声的朋友给予我走出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我快乐。
大家是不是很羡慕我?不要着急,我想同学们学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可能也会交上好朋友的。
大家已经读过这篇文章了,能简单谈谈你们读文章后的感受吗?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1、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出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坚持不懈孜孜不倦a谁来领读?b在这些词中请你找出“持之以恒”的好朋友。
(3)如果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
奥数> 小学资料库> 小学语文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正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滴水穿石的启示来源:网络2009-08-20 16:24:22 [标签:苏教版说课稿五年级语文]奥数精华资讯免费订阅一、教材分析: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
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教法与学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
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
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
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
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
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
缺一不可。
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
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