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山寨大流行。
这里的山寨可不是指山区设有围墙或栅栏的村庄,而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
一、“山寨”一词的由来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在广东话中,其本来含有“不正规”或“不正统”的意思。
“山寨”的提法不是源于广东,而是来自香港。
香港和广东的省会城市广州一样,讲的都是粤语。
在香港,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其出产的产品也被港人讥之为“山寨货”。
二、从山寨到山寨文化
七十年代未期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开放,一大批港式的粤语词汇如:“大排档”、“新潮”、“抄更”等流入广东,逐渐成为内地的日常用语。
“山寨厂”、“山寨货”的说法也是那个时候传入的。
粤语素来喜欢省略、干练,通常一个词既可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故“山寨厂”和“山寨货”也可简称为“山寨”。
由于“山寨厂”生产的“山寨货”多为仿制和假冒产品,故“山寨”又引申为“模仿”、“翻版”、“冒牌”的意思。
“山寨现象”的产生是与改革开放大背景相关联的。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许多高科技、民营科技企业以及一些乡镇企业都有“山寨”发展的痕迹。
“山寨”原含义是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势力范围,有着不被官方察觉或者不愿管辖的意味。
当“山寨产品”出现后,因为概念的因素人们往往会与“黑工厂”、“地下工厂”生产的“三无”产品相联系。
实际非也。
“山寨”作为产品的代名词而被社会认可和炒作,并成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文化现象是与广东民间IT业发展相关联的,即是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其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2001年、2002年那段时间,如果内地人到深圳、广州去出差,就会发现一个很匪夷所思的现象:很多当地人拿的都是诸如“NOKLA”、“Samsan g”这样的牌子手机,无论是正规商店还是街头小摊,摆得最多卖得最好的都是一些奇奇怪怪至少在内地闻所未闻的品牌手机。
与山寨手机同时出现的还有山寨MP3。
华南地区一度涌现出300多个让国人看得眼花缭乱的MP3牌子,与山寨手机相比,这些山寨MP3更早走向全国,出现在大小电脑卖
场的柜台上,与“创新”、“三星”这些名牌MP3摆在一起,形成一道颇有意思的风景线。
实际“山寨产品”的起源和发展地并非仅仅广东。
这种现象在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的20多年前已经很流行。
只是那个时候还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山寨”名词给以界定,也没有形成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文化现象被讨论。
三、山寨文化的发展及其壮大
因为满足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这种低成本、仿造化的生产模式在手机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时,有心人开始将山寨移植到其他的领域。
最先受到影响的是数码行业,山寨数码相机、山寨鼠标、山寨键盘乃至山寨平板液晶彩电纷纷出炉;紧接着,网络上开始出现山寨网站,其中最出名的恐怕要算山寨网络搜索引擎了。
从一开始整合了百度(baidu)、谷歌(google)域名的“baigle”,到后来发展出来的“baigoogledu”“goobaidugle”,山寨搜索引擎让不少网民看直了眼。
但这些都不如“百谷虎山寨搜索引擎”(baigoohoo)来得“雷人”。
从域名就能看出,这个被不少网民称为“终极版”的搜索引擎,集百度、谷歌和雅虎这三大主流搜索引擎于一身。
当键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后,屏幕上会同时显示三大引擎的搜索结果,这多少让屏幕显得有些拥挤,看得人眼晕。
难怪这个山寨引擎的作者会在首页友情提醒:“本搜索适用于19英寸及以上宽屏显示器浏览”。
通过网络的传播,山寨文化迅速向娱乐界蔓延。
电视里出现了山寨电视剧《丑女无敌》;小剧场里开始演出山寨话剧《罗密欧与祝英台》《幸福像草儿一样》《拿什么整死你我的爱人》;一个个外形相似的山寨明星也纷纷出演各类广告;更有网民在网上提议举办山寨春节晚会,要在除夕夜网络直播,叫板央视春晚。
山寨一条街正是在这个时候红起来的。
南京的一个网民无意中发现了一排临街的店铺全是山寨版的,便把这条遍布“李明”“必胜糊”“巴克星”“曲同氏”“T-11”等“雷人”招牌的街道照片放到网上,引来无数网民转帖。
虽然事后证明,这是当地某开发商的炒作行为,但如此山寨的做法还是让人感叹山寨文化的猛烈。
一时间,似乎只要有正宗原版的地方,必然会出现山寨版,于是有人惊呼,现在“无人不山寨”。
四、山寨文化的利弊
山寨文化,即一种快速,模仿,低价,侵权的文化。
它一直与法律打察边球。
他靠低价的模仿起家,以广大老百性的产与致富。
山寨已经无处不在,从手机到MP3,MP4再到其它产品,其它行业。
有人说:山寨产品扰乱了市场,挤压了正规厂商的市场,打击了创新。
也有人说:山寨降低了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这也使得大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而不得不创新,以拉开和山寨产品的技术距离。
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预知的,山寨文化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还是主力,这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观察。
下面就说一下山寨的好处。
第一,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
这实惠是显而易见
的,它不像有的东西看得见,摸不着,这是很实在的。
大街小巷,老百姓很多都在用山寨产品,手机,mp3,mp4等,便宜,省钱;第二,加快了数码产品的普及。
以前的大哥大是有钱人烧的,有几个人用?太贵了,买不起。
现在呢?手机用户到处都是,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都比小日本国民都多。
太便宜,说实话,小偷偷手机,都要先看看你手机啥牌子,山寨的不偷!第三,促进了就业。
大部分山寨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自动化都不靠,山寨厂商要是能用那玩意,他还做山寨干嘛,直接伏做品牌得了!第四,从社会角度来说山寨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
同时,也对日益扩大的两级分化起到了调和作用,让老百姓花少量的钱用上了精英阶层用品的功能;第五,压缩了一些垄断行业的利润空间,促使他们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再看看弊端,不少反对者认为:第一,山寨文化就是抄袭文化。
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一味的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最终会变成奴仆,要不走向灭亡;第二,山寨文化打击了真正的创新。
有人说一些高技术行业的垄断利润太高了,但是他们同样要承担开发的费用,而山寨产品挤压了他们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让这些厂商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新产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寨文化打击了创新。
总的来说,山寨文化有侵权嫌疑,与法律打察边球,但其存在也是合理的,有人们的需要在里面
五、人们对山寨的看法
人们对山寨文化的看法褒贬不一,面对来势汹汹的山寨文化,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一家网站就山寨文化做过一份调查,结果显示,38.7%的人认为复制是山寨文化的核心内容或代名词,此外冒牌(33.7%)、剽窃(30.0%)、劣质(24.9%)等词也成为公众对山寨文化核心内容的理解。
然而,与此同时,40.8%的人认为山寨文化是一种创新。
显然,这些人对山寨文化持一种褒扬的态度。
不可否认,山寨产品中很多都有侵权的嫌疑,有些根本就是仿冒名牌。
但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宗桂撰文称,山寨文化是对相关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暴利行为的反抗。
“其实,山寨文化、山寨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文化空间,它迫使庙堂文化、庙堂产品更加注意自己产品的平民化。
”李宗桂说,“总的说来,山寨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
尽管它也有明显的不足和问题。
”
但也有人反对这个观点,认为山寨文化违反知识产权,缺乏独创,应予否定。
否则,中国制造业将长期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
六、山寨文化的前景
“山寨”,无疑是今年一个流行词汇,套用宋丹丹的话说,“那是相当滴风行”。
从起初山寨产品到现今山寨文化,可谓势不可挡、大势所趋。
山寨似乎成为平民化、大众化的代名词。
于是,山寨版明星、春晚、电影、诗歌、百家讲坛等等潮起、遍地开花。
尤其在网络世界,山寨文化更是有大把大把的追随者。
不可否认,山寨文化的确有其生存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且它的确在解构或者建构某种文化。
山寨文化,从其本质来看,应属于没有掌握文化话语主导权的人的一种民间文化、大众文化、草根文化。
它似乎是对传统、主流、精英话语主导权的一种挑战与颠覆。
山寨文化之所以如此盛行,首先得归功于网络这个强大推手。
由于网络无可比拟的“兼容并包”,进入门槛较低,再加上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等特性,直接导致传统意义上那种高、深、精文化向普通、大众、草根文化过渡。
传统上,文化和权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精英们似乎更具建构文化的能力,草根们自热也就被排斥在外。
如今,纵观山寨文化,它似乎又创造了一种平等的话语发布平台,草根也有“发声”的权利。
他们在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时,也在建构着新的文化。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历史、时代上的一种进步体现。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山寨文化似乎越来越与传统意义上的主流相背离,甚至呈泛滥之势。
因此,我们不乏看到一些庸俗、低俗的山寨文化现象。
我们在为其匪夷所思的创意而拍掌叫好,甚至目瞪口呆时,也不得不令人为其命运、前景而担忧。
而一旦山寨文化为一些热衷名利、急功近利的人所利用、炒作,山寨文化的前景也就堪忧。
尤其是在这个娱乐至死、山寨风行的年代,山寨文化本身恐怕也难以自拔。
看看曾经红得不能再红的选秀节目,如今在荧屏上还有多少舞台?而其热心、狂欢、兴奋的观众,如今又有多少人去买它们的帐?在人们不尽的视觉、听觉、审美疲劳后,在不尽的乏味、枯燥、平庸,甚至是无聊、反感、厌倦后,山寨文化是否也会重蹈覆辙、步人后尘、打回原形,成为下一个牺牲品吗?这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所以国家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山寨文化不只是昙花一现。